《经济发展理论》PPT课件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76690933 上传时间:2024-08-20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20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发展理论》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经济发展理论》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经济发展理论》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经济发展理论》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经济发展理论》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发展理论》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发展理论》PPT课件(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讲 二元经济发展理论 3.1 二元经济结构 3.2 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理论模式 3.3 拉尼斯费景汉二元经济发展模式 3.4 乔根森二元经济发展模式 3.5 二元经济理论的扩展3.1 二元经济结构一、二元结构的基本含义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中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两个部门:传统的占优势地位的农业部门与刚刚开始起步的现代的工业部门。从地域上看,前者位于农村,后者一般位于城市。发展中国家这种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的并存,就是二元结构。传统部门是以传统的自给自足型农业为主体的产业部门,以土地和劳动力作为主要投入。农业的总产量必然受到土地数量的限制,造成整个部门的边际收益递减。农业部门主要使用落后的劳动密

2、集型的耕作技术,技术进步基本建立在传统的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变化缓慢,不足以抵消收益递减的趋势。生产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从长期看,农业部门的人均收入基本保持稳定,而不能持续增长。现代部门是以现代化的工业为主体的产业部门,以资本和劳动力作为主要投入。物质资本的增加对工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物质资本的不断积累,使得工业部门的规模和总产出可以不断扩张,并不受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制约。工业部门使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而且技术进步的速度比较快。生产的组织形式是现代化的企业:工人受企业主的雇佣,得到工资;企业主得到利润,并把利润用于再投资,从而扩大生产规模。从长期看,工业部门的总产出和

3、人均收入能够持续增长。二元结构不仅表现为产业部门的传统与现代并存,还广泛存在于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尤其是首都,拥有现代化的交通、通讯设施和建筑物,从外观上看,与发达国家几乎无甚区别,但在偏远的农村,人们还生活在贫困落后状态中,缺乏水、电、交通等基本的现代生活设施。一部分城市居民受过良好的教育,巳具备相当高的知识水平和崭新的思想观念,但在广大农村,人们的受教育程度和知识水平还很低,观念还很陈旧。产业部门的二元结构是发展中国家二元结构的核心内容,是其他方面的二元结构的基础。二、工资水平由于受土地数量有限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农业工资一般很低,仅能维持生存或稍有余裕。因此

4、农业工资又被称为生存工资,农业部门又被称为维持生计部门或生存部门。发展中国家最初都是传统的农业经济,全部劳动力都从事农业。要建立和发展现代工业部门,就需要从农业部门吸引一部分劳动力。工业部门的工资至少不能低于生存工资,否则人们就不会离开农村去城里找工作。工业工资必须高于生存工资,原因:(1)要让人们离开熟悉的环境,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去生活和工作,必须提供足够的诱因;(2)城市的生活费用也比农村高;(3)工人能够以工会的形式组织起来,与企业主讨价还价;(4)人们在工业部门中对生产所做的贡献可能比在农业部门里高。通常工业工资应该比生存工资高出3050。三、农业剩余劳动力在传统农业部门中,生产单位是

5、家庭,而不是企业。家庭和企业的生产目标不一样。企业的目标是最大化利润,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可以增雇或解雇工人,而家庭的首要目标是维持所有家庭成员的生存。因为有这个差异,相对于现代企业,传统农业部门中就存在过剩的劳动力。特别是剩余劳动力的存在,说明发展中国家农业劳动力的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原因就在于土地的有限性。而工业部门不受土地有限性的限制,如果对劳动力资源进行重新配置,把过剩的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就能够增加总产出。3.2 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理论模式1954年,刘易斯发表了他的著名论文劳动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该文被认为是第一篇比较全面地论述经济发展问题的专著。在这篇论文中、刘易

6、斯提出了他的二元经济模型。一、二部门经济的划分 刘易斯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划分为资本主义部门和非资本主义部门。前者以现代工业部门为代表,其特征是:生产规模大,所使用的生产和管理技术较先进,生产动机是谋利,产品主要在市场上销售。后者以传统的农业部门为代表,其特征是: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生产的动机主要是为了自己消费,产品很少在市场上出售,而且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两个部门之间的根本关系是,当资本主义部门扩大时,便从非资本主义部门汲取劳动力。刘易斯认为,经济发展依赖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而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需要农业部门提供丰富的廉价劳动力。二、无限劳动供给在刘易斯模式中,包含了一个假定条件,即劳动的供

7、给是无限的。无限剩余劳动供给是指城市现代工业部门在现行的一个工资水平上能够得到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劳动供给,也就是说,在现行的工资水平上,现代工业部门的劳动供给是无限的,是具有完全弹性。发展中国家一般具有资本非常稀缺、土地相对有限以及人口增长快速等特点,这些特点必然影响着传统农业。由于资本投入不足而劳动力十分丰富,在有限的土地上进行农耕,农业劳动生产率必然很低,甚至持续下降,以致农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降低到零,甚至成为负数,这些劳动事实上是剩余劳动,农业部门劳动力的减少不会影响农业总产量。农村中隐蔽性失业或伪装失业大量存在。农业劳动力的收入水平非常低下,一般只能维持劳动者本人和家庭最低限度的生活水

8、平。刘易斯进一步指出,发展中国家农业维持最低限度生活水平的收入对现代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产生了影响,并决定了工业部门工资水平的限界。工业部门工资水平不可能低于农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因为现代工业部门不可能出现劳动边际生产率低到等于零甚至负数的情况,但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也不会比农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高很多,否则流人城市的农业劳动力会大大超过工业部门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结果,工资水平自然下降。据刘易斯估计,城市工业部门工资水平约比农业部门收入水平高出30。由于城市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高于农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农业劳动者如果不受干涉自然会有向城市流动的倾向,因而工业部门得到来自农村的劳动力的源源供给。现代工

9、业部门如果要扩大生产规模,它就可以按现行工业部门工资水平不断地雇到所需的劳动力,也就是说,它的劳动供给是无限的。刘易斯还认为,无限供给的劳动还应包括城市非现代工业部门的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三、剩余劳动的流动 剩余劳动由农业部门向现代工业部门流动或转移过程中,投资率或资本积累率决定了工业部门扩张及劳动力转移的速度。0WAD1D2D3L1L2L3SSLS劳动力数量实际工资(劳动边际产品)D1(K1) D2(K2) D3(K3)K3 K2 K1FGH资本量增大,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力流向工业部门的规模扩大工业利润增加;资本量进一步增大,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劳动力流向工业部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工业利

10、润进一步增加这一过程一直可以进行到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全部流动到工业部门为止。刘易斯认为,当剩余劳动消失后,农业的劳动边际生产率将要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收入也随之提高。此时,工业部门要想得到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就不得不提高工资水平,与农业部门相竞争,再不能得到无限剩余劳动的供给。刘易斯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无限的劳动供给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资本是稀缺的,劳动是丰富的,资本积累所产生的剩余全部归资本家所有。当资本赶上了劳动供给时,经济就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此时,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稀缺的,也就是说,它们的供给是弹性小或无弹性的。当资本积累进行时,工资不再不变,技术变革的利益不

11、会完全归于利润,利润额不一定总是增加。刘易斯认为,当今发展中国家还处在第一阶段。刘易斯无限剩余劳动供给的人口流动模式的要点及其含义可归纳如下: 第一,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一元是只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以土著方法进行生产的,含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农业部门;另一元是以现代化方法进行生产的城市工业部门,它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都比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高。 第二,工业工资水平高于农业劳动者收入水平是促使农业剩余劳动流向工业部门的动因。 第三,只要农业存在着剩余劳动,工业就可以得到无限劳动供给,并在工资不变的条件下,扩大生产,积累利润,再扩大生产。 第四,农业剩余劳动被工业吸收完之

12、后,劳动生产率将逐步提高,收入水平也将逐步提高,对工业来说,劳动供给将变得有弹性。 第五,模式把经济增长过程和劳动力转移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建立在发达国家历史经验的基础之上的,对当今发展中国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六,模式中所说的农业部门也就是乡村部门,所说的工业部门也就是城市部门。可见,模式是把工业化和城市化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的,也就是把劳动力的职业转换和人口的地域迁移看成统一的或同步进行的过程。 第七,模式把工业化和资本积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考察,集中地反映了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基本思路的特点,即强调工业化,强调资本积累的特点,或“唯工业论”、“唯资本论”的特点。刘易斯模式

13、强调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二元结构,与实际情况较为接近。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20世纪60年代,刘易斯模式成为发展中国家所接受的发展过程的一般理论。并且它是第一个二元结构模式,后来的一些经济学家也都建立了自己的二元结构模式,但大都是在刘易斯模式的基础上对它进行修正、补充和发展的结果。刘易斯模式把经济增长过程和劳动力转移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与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有一致之处,因而它是建立在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的,对当今的发展中国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四、对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理论模式的评议刘易斯模式对经济发展理论有很大的影响,在刘易斯建立这一模式后的初期,受到了很多发展经济学家的赞扬:第一,模

14、式所说的二元结构,大体上符合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点,更接近发展中国家的现实。第二,刘易斯模式把经济增长和人口流动联系起来观察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其过程与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道路有一致之处,因而模式具有一定的历史经验基础。第三,刘易斯模式的重点在工业的扩大,但也提到剩余劳动力的消失将逐渐促进农业的进步。这一点,体现了刘易斯并不只偏重工业化而忽视农业进步的思想。刘易斯模式在建立之后也受到了种种批评,主要的意见如下: 第一,刘易斯模式暗含地假定,现代工业部门的劳动转移率和就业创造率与该部门的资本积累率成正比例的关系而增加:资本积累率越高,生产规模越扩大,新工作创造率就越高,从而使劳动转移率就随之上升

15、。(这需要一定条件)这种情况的出现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即生产技术不变,投入要素比例不变,按照原来的生产技术、原来的投入要素比例,扩大投资,扩大生产规模,而事实上这个前提条件是不一定有的。现代工业部门在资本投入量增加、生产规模扩大时,会越来越倾向于资本密集型技术的采用,结果现代工业部门虽然扩展了,但创造的就业机会并不同步增长。0WAD1D2L1S劳动力数量实际工资(劳动边际产品)D1(K1)D2(K2)F资本密集性的生产扩大第二,刘易斯模式暗含地假定,农村有剩余劳动,城市不存在失业。这一假定也不一定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第三,刘易斯模式暗含地假定,现代工业部门存在一个竞争的劳动市场,在竞争条

16、件下,农村剩余劳动被完全吸收之前,城市工业实际工资将保持不变。但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是,即使在现代工业部门的公开失业水平不断上升,农村中的劳动边际生产率很低或为零的时期内,无论就绝对量或相对于农村平均收入而言,城市工资都一直有上升的趋向。第四,刘易斯模式中所说的无限剩余劳动供给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农业部门虽然生产率低,但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不可能存在零值边际生产率的剩余劳动,因此也就不可能存在对现代工业部门的无限劳动供给。当农业部门一部分劳动流向现代工业部门后,农业产出将减少。第五,刘易斯模式的重点是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动、积极方面的是现代工业部门。尽管

17、刘易斯也看到,在剩余劳动消失之后,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将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收入将上升,因而农业将走向进步,但是,在剩余劳动消失之前,在刘易斯看来,农业不过是一个向现代工业部门输送劳动力的被动而消极的部门,也就是说,只要存在着现行农业劳动者收人低于工业工资水平,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就可以持续进行下去,而不管农业是否发展。事实上,工业部门的扩张离不开农业的发展。实践表明,一些发展中国家农业的停滞阻碍了工业的扩张。3.3 拉尼斯费景汉二元经济发展模式美国耶鲁大学的拉尼斯和费景汉于1961年首次发表了一篇论文经济发展理论,在刘易斯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他们的二元经济模式,被称为拉尼斯费二元经济模型。他们认为,刘

18、易斯模式有两个缺点:第一,没有足够重视农业在促进工业增长中的重要性;第二,没有注意到农业由于生产率提高而出现剩余产品应该是农业中的劳动力向工业流动的先决条件。他们对这两个问题作了分析,从而发展了刘易斯模式。由于这两个模式有一脉相承的关系,现在,人们把它们合称为刘易斯拉尼斯费模式。一、拉尼斯费模式的基本内容0W工业劳动量PSPPPXSdddfGffF工业部门XFCKB0PIDGD农业劳动量RJEHQ农业产出农业部们A边际产量拉尼斯和费景汉把体现P点以后的PA劳动量的农业劳动力称为“伪装失业者”,因为他们的劳动边际产品将低于不变制度工资。伪装失业者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为体现DA这部分劳动的农业劳动

19、力,DA部分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为零;一部分为体现PD这部分劳动的农业劳动力,PD部分劳动的边际产品大于零但小于不变制度工资。在拉尼斯和费景汉看来,多余的劳动力是一个技术现象,它决定于生产函数,而伪装失业者是一个经济概念,它决定于工资水平。拉尼斯和费景汉对刘易斯模型的最大改进,是将农业部门的发展纳入了分析范畴。认为农业部门不仅是像刘易斯所指出的能够为工业部门的扩张提供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同时,农业部门还可以为工业部门提供着农产品的支持。拉尼斯和费景汉把农产品支持看作为农业剩余。它是指农产品总量在满足农民消费之后所剩余的部分。拉尼斯和费景汉认为决定农业剩余大小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农业部门的农业生产率,

20、二是农业部门的劳动力总量。当农业部门中的劳动力总量在随工业部门扩张而且渐渐减少时,如何保持和提高农业剩余的关键就在于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上。而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本身就是农业部门自身发展最显著的表现。这样一来,农业部门的发展就与工业部门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拉尼斯和费景汉建立了一个包含工、农两部门共同发展的人口流动模型。这个模型把经济发展过程划分成三个阶段:劳动力无限供给的阶段,伪装失业者被工业吸收的阶段,以及农业现代化的阶段。0L1L2L3L3D1D2D3SFG工业工资W工业劳动力第一阶段,农业部门中存在剩余劳动力,即相当一部分劳动的边际产出为0。这部分农业劳动力向

21、工业转移时,农业的总产量不受任何影响。如果农业工资不变,则农业总产量在支付农业成本之后还有剩余,可以提供给工业部门,使工业部门的劳动力人均仍能得到和原来同样多的农产品。因此,这一阶段农业部门的人均收入没有改变,工业部门的工资也保持不变。即,工业部门无需提高工资,就可以从农业部门源源不断地吸引劳动力,劳动力处于无限供给状态。工业规模的扩张不受劳动力成本的限制。这个阶段的工业工资线是水平的,意味着在工资水平W上劳动力无限供给。所以虽然工业劳动力人数增加,工业工资水平却没有上升,而企业主的利润增加了。这就为工业的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更多的资本。 由于产出剩余转化为利润并形成资本,加上工业创新和劳动偏好增

22、强,劳动边际生产率将逐渐提高,劳动需求曲线将位移到新位置,劳动雇用量也逐渐增加。可以看出,拉尼斯-费模式关于现代工业部门扩张的分析与刘易斯模式是基本一致的。第二阶段:劳动的边际产量大于零,但小于劳动的平均产量。当边际产量为零的劳动力转移完后,劳动的边际产量就成为正数。工业部门所吸收的劳动力是一些边际生产力低于农业部门平均产量的剩余劳动力。工业部门吸收这部分劳动力以后,总产量会下降,而没有转移的农业劳动力仍和以前一样消费。这样,提供给工业部门的农产品就不能维持原来的水平,经济中开始出现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短缺,农产品价格上升,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也开始上升。拉尼斯和费景汉认为,最困难的就是这一阶段,工

23、资水平的提高会阻碍劳动力的转移,有可能使工业部门的扩张在全部剩余劳动力被吸收完之前就停止。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工业部门扩张的同时,推动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同步进行,这样才能在劳动力转移的同时,不减少农业中的剩余产品,从而保持工资水平不变,工业部门的扩张和劳动力的转移顺利进行。第三个阶段,当农业中的全部伪装失业者都转移到工业部门以后,农业劳动和资本都成为了稀缺的生产要素,农业劳动力是按其边际产出取得报酬,此时与工业劳动力已经没有区别。农业工资水平不再由平均产出决定,而是和工业工资一样由市场决定。于是,农业部门告别传统经济,进入商品化或现代化阶段。当农业劳动力数量进一步减少

24、,以至于农业劳动力的边际产出与工业劳动力的边际产出相等时,农业劳动力向工业部门的转移就停止了。以后,劳动力的配置将不再受部门的限制,而是在整个经济中按照边际效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配置。劳动供给曲线变得比第二阶段更陡,这意味着工业扩张的成本进一步提高了。拉尼斯费景汉模式强调了农业对工业的贡献不仅在于提供工业部门所需要的劳动力,还为工业部门提供农业剩余。如果农业剩余不能满足工业部门扩张后新增工业劳动力对农产品的需求,经济增长和劳动力转移就会受到阻碍。因此,在鼓励工业部门扩张、加快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农业。二、对拉尼斯费模式的评议 拉尼斯费模式以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为分折的出发点,对第一阶段的论证

25、与刘易斯的论证并无二致。但是,在第二、三阶段的分析中,拉尼斯和费景汉考察了刘易斯没有涉及的一些重要问题,因此,拉尼斯费模式应当被看成是刘易斯模式的重大发展,概括起来,有下述三点:首先,刘易斯模式虽然也提到农业剩余劳动流出以后,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将要提高并由此而对农业产生影响,但是,刘易斯模式基本上对农业发展略视而不论。在刘易斯看来,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只在于为工业部门的扩张提供所需的廉价劳动力,至于农业本身是否发展,在劳动流出的过程是无关紧要的。拉尼斯和费景汉认为,农业对经济发展不仅为工业部门的扩张输送所需的廉价劳动力,而且还为工业部门的扩张提供所需的农业剩余。如果没有农业剩余,工

26、业扩张所必需的粮食就没有来源,农业劳动的流出就要受到阻碍。对农业剩余的详细分析,被很多发展经济学家认为是拉尼斯-费模式最重要的贡献,因为它在这方面正好弥补了刘易斯模式的弱点。其次,刘易斯模式把资本积累看作是工业部门扩张的唯一源泉,而忽视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认为只有通过资本积累,技术进步才能得到体现,事实上,有些技术进步只需要增加劳动而不需要增加资本,或只需要少量资本,这种偏重于劳动密集型的技术进步在农业中是常见的。拉尼斯费模式则把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都看成是工业扩张和经济发展的源泉,在模式中,拉尼斯和费景汉论证了创新对提高生产率的作用。 最后,关于刘易斯模式忽视技术进步这一点,从另一

27、个角度看,刘易斯暗含地假定资本积累与劳动吸收是同步进行的,或者说,要素比例是固定不变的,技术进步是中性的。拉尼斯-费模式注意到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就自然把要素比例看成是变化的,因而在资本积累过程中有出现不利于劳动转移和就业增长的可能性。在这一点上,拉尼斯费模式既纠正了刘易斯模式的缺点,又提醒了发展中国家的决策者在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时要防止偏重于资本密集型的倾向。拉尼斯费模式的缺陷: 首先,和刘易斯模式一样,拉尼斯费模式也假定农业部门存在着剩余劳动,而城市则充分就业,这是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的。其次,和刘易斯模式一样,拉尼斯费模式也假定在剩余农业劳动被吸收完之前,工业部门工资水平一直

28、保持不动。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是,即使公开失业在增加,工业部门工资无论就绝对水平而言,或相对于农业劳动者收入水平而言,都在上升。最后,拉尼斯费模式假定,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第一、二两阶段的农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不变,这也不符合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3.4 乔根森二元经济发展模式 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根森在他的二元经济的发展一文中,创立了一个与刘易斯拉尼斯费模式不同的新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人口流动模式)。一、乔根森模式分析的基本思路乔根森仍然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划分为两个部门:现代化的工业部门和落后的农业部门。并且假定农业中没有资本积累,农业生产只投入劳动和土地,而土地是固定的,因

29、而农业产出惟一的是劳动的函数(Y=F(L)。工业产出是资本与劳动的函数(Y=F(L,K),土地不作为一个要素。由于技术进步,两个部门的产出随时间推移而自动增加。乔根森继承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观点,认为人口增长取决于人均农业产出或人均粮食产出的增长,人口增长速度不会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否则,人们将会由于缺乏必要的粮食供给而自动降低生育率,使人口增长恢复到与经济增长相一致的水平。乔根森否认农业中有边际产量等于零的剩余劳动的存在,并由此也否定了赖以建立的不变工资假说。他认为,由于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率的提高是必然的,而工业部门的工资率是由技术水平和资本积累率决定的,因此,工资水平是上升的。乔根森模型的思路

30、: (1)找出工业部门发展的前提农业剩余产生和形成的条件。乔根森利用农业部门的产出函数与人口增长函数,求出了农业剩余产生的条件:就是当农业部门的人均产出增长率大于人口增长率时,就会出现农业剩余。(2)分析农业剩余产生后,农业剩余与工业部门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乔根森指出,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农业剩余的存在对工业部门的扩张有两点重要影响: 第一,农业剩余的存在,可以使工业人口增长速度超过总人口增长速度,这意味农业人口向工业部门转移的速度要快于人口自身增长的速度;第二,只要有一个正的上升的农业剩余,工业扩张和经济增长就与资本存量无关,农业剩余的大小将是决定工业部门发展的经济增长的惟一变量。二、乔根森模

31、式的基本结构人口增长取决于人均粮食供给,如果粮食供给是充分的,人口增长率将达到生理最大量。当人均粮食供给增长率大于人口增长率时,农业剩余就产生了。农业剩余一出现,农业劳动力就开始向工业部门转移,于是,工业部门就开始增长。农业剩余越大,劳动力转移规模就越大。 农业剩余是劳动力转移及工业部门产生和扩张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没有农业剩余,所有人口都必须从事农业。当农业剩余出现时,农业部门就有一部分劳动力从土地上被释放出来,参加工业生产。乔根森认为,只要工业部门存在一定量的初始资本,那么,农业剩余引起的农业劳动力向工业部门的转移就会给工业产出带来较大的增长,并且,农业剩余的增加还会使工业部门的增长持续下去

32、。农业剩余越大,劳动力的转移规模也就越大,工业部门就越有可能更快地发展。乔根森认为,在劳动力的转移过程中,工资率是变化的。首先,工业部门的工资率是上升的,工业部门的工资增长率取决于工业技术进步率和资本积累率,在乔根森模式中假定有技术进步,并且在实际中工业扩张总是伴随着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率的上升,因此,工业部门的工资率不是固定的,而是不断上升的。其次,农业工资也不是固定的。为了引诱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工业部门,工业工资必须高于农业工资,但他假定这个工资差异在比率上是固定的,由于工业工资是上升的,农业工资也将按同一比例上升。乔根森认为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意义在于消费结构的变化,因为人们对粮食的需求

33、是有限的,而对工业品的需求是无限的。当粮食产出超过人口增长的需要时,人们的需求结构从而消费结构就会发生变化,这使农业部门的进一步发展就受到限制,于是农业人口就转向工业部门生产工业品,以满足对工业品不断扩大的需求。三、 对乔根森模式的评议第一,刘易斯模式假定农村中存在大量边际产量为零的剩余劳动力,而乔根森模式不承认有剩余劳动力的存在。第二,在刘易斯模式中,无限的劳动供给使工业部门可以按既定的工资率吸收劳动力,因而工资率是固定的,而在乔根森模式中,工业和农业部门的工资率都是上升的。第三,在刘易斯模式中,人口增长不受经济增长的影响,而在乔根森模式中,人口增长取决于经济增长。第四,在刘易斯模式中,劳动

34、力由农业部门转移到工业部门会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而在乔根森模式中,劳动力转移的意义在于消费结构的必然变化。乔根森模式强调技术进步的作用,重视农业发展,否定了固定工资假定,比较贴近发展中国家的现实。乔根森模式的缺陷主要在于没有考虑到城市中存在的失业问题,忽视了对农业部门增加物质投资的重要性等,它关于粮食需求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论证和农村不存在剩余劳动力的假定也是不现实的。 3.5 二元经济理论的扩展 在刘易斯创立二元结构理论之后,又有许多经济学家对其进行了补充,使之更加贴近发展中国家的现实。一、组织二元结构论 1985年,迈因特提出了“组织二元结构论”,试图将发展中国家经济中各个方面的二

35、元现象统一起来。他认为,在各种各样的二元现象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决定性因素:组织框架不发达,也就是联结经济各部门的“管道”不畅通。发展中国家已经具有的现代部门是有组织的,其内部的联系是畅通的,但规模还很小。占优势地位的仍然是传统的小农经济部门。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联系主要通过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市场和政府行政、财政机构来实现,但这些联系都十分松散,缺乏组织。发展中国家经济中表现出四种类型的二元性:(1)产品市场的二元性,即批发、零售环节不完备;(2)资本市场的二元性,利率在正式的资本市场和在非正式的资本市场上有很大差别;(3)劳动市场的二元性,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的工资存在很大差异;(4)政府机

36、构的二元性,在传统部门,政府管理的有效性和政府所提供的服务的质量远远低于现代部门。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区别主要在于组织形态的不同,而不是产业和区位的不同。二、三元结构 一些学者将二元结构的思想加以引申,认为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或农村内部也存在二元结构。1、托达罗等人把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划分为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城市正规部门是指那些正规的、现代化的工商业企业。这些企业的特点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经营规模通常比较大;广泛采用海外资源,如来自国外的资金、管理人员、生产技术、管理方法等;工业企业一般采用资本密集型的生产技术;这此企业要依法向政府缴税,相应地可以得到政府的保护。城市正规部门的工资比较高

37、,一方面是因为正规部门的生产率较高,另一方面是因为法律一般规定了工资的最低限度。正规部门的工人还能够得到失业保险和退休金等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但是劳动者要想在城市正规部门找到一个工作也是不容易的,就业竞争十分激烈。只有那些受过正规教育,甚至是在国外受过教育的人,才能进入城市正规部门。城市非正规部门是指正规部门之外的城市落后部门。非正规部门使用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十分落后。从业者是那些在正规部门找不到工作,又不愿意回到农村的劳动者,很少经过专门的训练。从业者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年龄跨度也很大。非正规部门的经营者常常不遵守最低工资法、退休计划和失业保障制度。它存在于一种半公开的灰色地带。非正规部

38、门工人的工资很低,得不到正规部门所能得到的保护措施、工作保险和养老金,住在自己建造的窝棚里,缺少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如供电、供水、排水、交通、教育和健康服务等。城市非正规部门的存在,实际上是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过剩在城市中的表现。城市非正规部门又被称为城市传统部门,与城市现代部门,即城市正规部门相对。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中,现代化工厂、摩天大楼和高级住宅区与手工作坊、街头小贩和贫民窟并存。城市中的这种二元结构,恰恰是整个经济的二元结构的集中表现。2、中国学者胡必亮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农村划分为农业部门和农村工业部门,与城市部门并列,形成“三元结构”。这“三元”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制度特征。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部门,它的体制基础在于土地集体所有制。农村工业原来是隶居于农业的一个附属部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经济实力不仅已经大大超过了农业,而且也已经在很多行业和部门超过了城市工业的份额。它的体制特征主要表现为所有制形式多样,非集体化倾向明显,经营活动以市场为导向。城市部门主要是指城市工业部门,它的体制特点主要表现为国家对这一部门具有比较直接的所有权。尽管城市改革实施以来,这一部门的所合制结构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但其主要部门仍属于国家所有制。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与任务就是要通过现代经济增长最终消除三元结构,才能实现占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