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关系课件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76687190 上传时间:2024-08-2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史关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经史关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经史关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经史关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经史关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史关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史关系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讲第十讲 经史关系经史关系文文献学角度的考察献学角度的考察经史关系一、一、“经经”、“史史”源起源起二、二、 经史关系的演变经史关系的演变(一)史附于经阶段(一)史附于经阶段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经史关系(二)史次于经阶段(二)史次于经阶段(三)经即为史阶段(三)经即为史阶段(四)经属于史阶段(四)经属于史阶段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经史关系一、一、“经经”、“史史”源起源起 何谓何谓“经经”? “ “经经”字始见于周代铜器,意为字始见于周代铜器,意为经营。经营。“经经”作儒家书籍解,是在战作儒家书籍解,是在战国后国后经史关系 期。而期。而“经经”正式被中国封建专制政正式被中国封建专制政府法定为经典,是

2、在汉武帝时期。府法定为经典,是在汉武帝时期。 何谓何谓“史史”? 中国最早的史是记录,即章学诚所中国最早的史是记录,即章学诚所说的说的“纪注也纪注也”。 经史关系 “ “史史”字最早见于甲骨文,而在周代文字最早见于甲骨文,而在周代文献里更多见。献里更多见。“史史”的起源,许慎的起源,许慎说文曰:说文曰:“ “ ,记事者也。从,记事者也。从 ,持中。中,正也。,持中。中,正也。”段玉裁注:段玉裁注:“君举必书,良史书法不隐。君举必书,良史书法不隐。”经史关系 问题是,问题是,“中中”是否为中正之是否为中正之“中中”呢?有学者认为,中正,是抽象的道呢?有学者认为,中正,是抽象的道德概念,用于德概念

3、,用于“持持”(拿着)是很难(拿着)是很难讲通的。讲通的。 清代江永是第一个提出与说文清代江永是第一个提出与说文不同意见的人。从文献学角度指出,不同意见的人。从文献学角度指出,手持簿书为史。然而,为什么称簿书手持簿书为史。然而,为什么称簿书为为“中中”?仍未解释清楚。?仍未解释清楚。 经史关系 晚晚清清学学者者吴吴大大 在在说说文文古古籀籀补补说说:“史史,记记事事者者也也。象象手手执执简简形形。”吴吴氏氏认认为为史史是是记记事事的的,古古文文“中中”字字作作 ,不不是是中中,然然而而与与简简的的形形状状也也不象。不象。 经史关系 近近人人王王国国维维对对这这一一问问题题进进行行了了考考证证。

4、认认为为 字字的的古古文文形形体体是是一一种种 盛盛 器器具具。“考考古古者者简简与与 为为一一物物,故故当当时时簿簿书书亦亦谓谓之之中中。史史字字从从 持持中中,史史为为持持书书之之人人。”“”“史史为为掌掌书书之官,自古为要职。之官,自古为要职。” ” 经史关系 不论对不论对“史史”字本义如何解释,可字本义如何解释,可以确定的是,中国最早的史是记录,以确定的是,中国最早的史是记录,即章学诚所说的即章学诚所说的“纪注也纪注也”。由此而。由此而论,中国最早的史是散文体的记录。论,中国最早的史是散文体的记录。但是,从世界历史上看,最早史著大但是,从世界历史上看,最早史著大多是诗歌体裁。梁启超曾写

5、过新史多是诗歌体裁。梁启超曾写过新史经史关系 学,称中国史学出于史诗,学,称中国史学出于史诗, 诗经诗经即中国最早的历史。梁氏是受到西即中国最早的历史。梁氏是受到西学和孟子的影响。孟子学和孟子的影响。孟子离娄下离娄下篇云:篇云:“诗亡而后春秋作诗亡而后春秋作”。北大朱。北大朱希祖撰史学概论,认为在中国希祖撰史学概论,认为在中国“史史”之起源是二元的,有韵文也有散之起源是二元的,有韵文也有散文。徐中舒认为史的起源与诗歌有关。文。徐中舒认为史的起源与诗歌有关。周予同周予同经史关系 偏向于史之散文起源说。偏向于史之散文起源说。 中国古代文化记录起源于史,史中国古代文化记录起源于史,史包括所有文字记录

6、。包括所有文字记录。“史史”与文化关与文化关系极大。古代有所谓巫、史、宗、祝。系极大。古代有所谓巫、史、宗、祝。巫是代表神的,是神向人表示意见。巫是代表神的,是神向人表示意见。祝是代表人的,是人向神表白。宗是祝是代表人的,是人向神表白。宗是经史关系 讲仪式的,与礼有关。礼中有哲理,仪讲仪式的,与礼有关。礼中有哲理,仪却是死板的格式。史是管记录的,一却是死板的格式。史是管记录的,一切东西经整理后都记录下来。同时,切东西经整理后都记录下来。同时,甲骨文显示,史也是保管档案记录的甲骨文显示,史也是保管档案记录的人。因此,史与文化有很大关系。人。因此,史与文化有很大关系。经史关系 既然最早文化起源于史

7、,史也就既然最早文化起源于史,史也就先于经。章学诚说:先于经。章学诚说:“史之原起,实史之原起,实先于经。周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先于经。周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苍颉尝为黄帝之史,则经名未立,而苍颉尝为黄帝之史,则经名未立,而先有史矣。先有史矣。”(论修史籍考要略)(论修史籍考要略)经史关系 又说:又说:“三代学术,知有史而不知三代学术,知有史而不知有经,切人事也。后人贵经术,以其有经,切人事也。后人贵经术,以其即三代之史耳。即三代之史耳。”(浙东学术篇)(浙东学术篇)照此说来,史先于经,先有史,后才照此说来,史先于经,先有史,后才有经。后世学者,如顾颉刚等也持同有经。后世学者,如顾颉刚等也持

8、同样看法,即经起源于史。样看法,即经起源于史。经史关系 二、经史关系的演变二、经史关系的演变(一)史附于经阶段(一)史附于经阶段 两汉时代,史附于经。两汉时代,史附于经。 由目录学可知,史虽先于经,但汉由目录学可知,史虽先于经,但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经学居于主导地武帝独尊儒术之后,经学居于主导地位,而史学却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位,而史学却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史关系 隶属于经。隶属于经。 汉书汉书艺文志艺文志“六艺略六艺略”中,中,史著附于春秋经。如世本、史著附于春秋经。如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太史战国策、楚汉春秋、太史公书(即司马迁史记)等,均公书(即司马迁史记)等,均隶属于经。隶属于经。

9、经史关系 班固汉书班固汉书艺文志是承袭刘艺文志是承袭刘向的别录和刘歆的七略所得。向的别录和刘歆的七略所得。刘向有别录,今已失传。其子刘刘向有别录,今已失传。其子刘歆,继承父业,总校群书,又撰成歆,继承父业,总校群书,又撰成七略,包括辑略(总论)、六艺七略,包括辑略(总论)、六艺略(经学)、诸子略(哲学)、诗赋略(经学)、诸子略(哲学)、诗赋略(文学)、兵书略(军事)、数略(文学)、兵书略(军事)、数经史关系 术略(宗教)、方技略(医学)。所谓术略(宗教)、方技略(医学)。所谓“略略”,即部门的意思。七略已,即部门的意思。七略已佚,今仅有辑略本。可见,佚,今仅有辑略本。可见,“史附于史附于经经”

10、的思想,可追溯到西汉成帝时期。的思想,可追溯到西汉成帝时期。 经史关系 至于春秋经,当时的今文学派至于春秋经,当时的今文学派认为春秋体现最高原则,用今天认为春秋体现最高原则,用今天的话来说,是政治哲学,而非史著。的话来说,是政治哲学,而非史著。 经史关系(二)史次于经阶段(二)史次于经阶段 魏晋至隋唐、北宋,史次于经。魏晋至隋唐、北宋,史次于经。 自魏晋到隋唐,史部独立,地位自魏晋到隋唐,史部独立,地位上升。上升。 书籍分类由六略变为四部。四部,书籍分类由六略变为四部。四部,先称甲、乙、丙、丁,后称经、史、先称甲、乙、丙、丁,后称经、史、子、集。子、集。经史关系 自魏晋到隋唐,最早进行书籍整理

11、自魏晋到隋唐,最早进行书籍整理分类并取得一定成绩的人是曹魏时的分类并取得一定成绩的人是曹魏时的秘书郎郑默,他撰有中经,秘书郎郑默,他撰有中经,“中中经经”,就是宫廷里藏有的书籍。,就是宫廷里藏有的书籍。经史关系 西晋初秘书监荀勖另撰中经新簿西晋初秘书监荀勖另撰中经新簿,所谓,所谓“新簿新簿”,就是重新登记整,就是重新登记整理,开始分为甲、乙、丙、丁四部。理,开始分为甲、乙、丙、丁四部。甲部,记六艺(经典)及小学。乙部,甲部,记六艺(经典)及小学。乙部,有古诸子学、近世子家、兵书、术数。有古诸子学、近世子家、兵书、术数。丙部,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丙部,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丁部,有

12、诗赋、图赞等。丁部,有诗赋、图赞等。 经史关系 此时,史书从经学中独立出来,自此时,史书从经学中独立出来,自成一部,不过它位居第三,次于六艺成一部,不过它位居第三,次于六艺和诸子。和诸子。 东晋初,著作郎李充以秘阁仅有书东晋初,著作郎李充以秘阁仅有书三千余卷,依荀勖的四部之次,但更三千余卷,依荀勖的四部之次,但更换其乙、丙部的书籍,就形成了定例,换其乙、丙部的书籍,就形成了定例,五经为甲部、史记为乙部,诸子五经为甲部、史记为乙部,诸子经史关系 为丙部,诗赋为丁部。这说明为丙部,诗赋为丁部。这说明“史史”上升到仅次于上升到仅次于“经经”的地位。的地位。 南朝梁普通中,阮孝绪撰有七录南朝梁普通中,

13、阮孝绪撰有七录:一曰经典录,记六艺;二曰记传:一曰经典录,记六艺;二曰记传录,记史传;三曰子兵录,记子书、录,记史传;三曰子兵录,记子书、兵书;四曰文集录,记诗赋;五曰技兵书;四曰文集录,记诗赋;五曰技经史关系 术录,记数术;六曰佛录,七曰道录。术录,记数术;六曰佛录,七曰道录。 唐初,尽收天下图书古籍。魏征等唐初,尽收天下图书古籍。魏征等编撰隋书,其中经籍志分为:编撰隋书,其中经籍志分为:一曰经,二曰史,三曰子,四曰集。一曰经,二曰史,三曰子,四曰集。所谓经、史、子、集体制最后确定。所谓经、史、子、集体制最后确定。史部地位提高了,但仍次于经。从此史部地位提高了,但仍次于经。从此经史关系 书目

14、一般均循此次序而不变。书目一般均循此次序而不变。 古籍经史子集四部分类解析:古籍经史子集四部分类解析:经部:中国的经典是不能改动的,只经部:中国的经典是不能改动的,只能发展、扩大,或者托古。能发展、扩大,或者托古。子部:汉书子部:汉书艺文志诸子略,都艺文志诸子略,都是讲哲学思想。后来的子部,却成了是讲哲学思想。后来的子部,却成了“杂杂”经史关系家。如中国的菊谱、金鱼谱等,都位家。如中国的菊谱、金鱼谱等,都位列子部之中。列子部之中。集部集部:汉书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讲艺文志诗赋略,讲文学,此后内容渐丰。文学,此后内容渐丰。史部史部:内容较稳定,唯史著类别之变。内容较稳定,唯史著类别之变。 经史关系

15、古人重视古人重视“史史”的原因的原因第一,注重政治。第一,注重政治。第二,注重集团。第二,注重集团。第三,注重社会。第三,注重社会。第四,注重借鉴。第四,注重借鉴。经史关系(三)经即史阶段(三)经即史阶段 从南宋到清末民初、从南宋到清末民初、“五四五四”以前,为以前,为“经即史经即史”时期。时期。 经即史的论断出自南宋浙东学派学者陈经即史的论断出自南宋浙东学派学者陈傅良的止斋先生文集傅良的止斋先生文集徐得之左传国记徐得之左传国记序。继之,明清学者宋濂、王守仁、章序。继之,明清学者宋濂、王守仁、章学诚、袁枚、龚自珍等也讲经即史。学诚、袁枚、龚自珍等也讲经即史。 经史关系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王守仁

16、王文成公全书传习录传习录云:云:“五经亦史。五经亦史。” 李贽焚书李贽焚书经史相为表里云,经史相为表里云,“经史一物也。史而不经,则为秽史经史一物也。史而不经,则为秽史矣,何以垂鉴乎?经而不史,则为说矣,何以垂鉴乎?经而不史,则为说白话矣,何以彰事实乎?白话矣,何以彰事实乎?经史关系 章学诚是坚持这一观点的重要人物,章学诚是坚持这一观点的重要人物,所论最为系统。他说所论最为系统。他说“六经皆史,道六经皆史,道不离器不离器”,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经史关系南宋和明清学者的异同南宋和明清学者的异同相同之处:相同之处: 1 1,主张学问都是史学,主张学问都是史学 2 2,主张史学经世

17、致用,主张史学经世致用 3 3、主张政治改良主义、主张政治改良主义不同之处:不同之处: 1 1、南宋学者主张以、南宋学者主张以“史史”来补充来补充“经经”。 2 2、明清学者以史看经,经与史相等。、明清学者以史看经,经与史相等。经史关系(四)经属于史阶段(四)经属于史阶段 五四运动以后,直到今天,是经属于五四运动以后,直到今天,是经属于史阶段。史阶段。 五四运动以后,随着社会状况的变化,五四运动以后,随着社会状况的变化,封建经学退出历史舞台,经学注疏成了史封建经学退出历史舞台,经学注疏成了史料。所谓料。所谓“六经皆史料六经皆史料”,这是文化史上,这是文化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口号。具有代表性的口号。 经史关系本讲结束!本讲结束!经史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