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f1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76683061 上传时间:2024-08-20 格式:PDF 页数:80 大小:10.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f1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数学f1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数学f1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数学f1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数学f1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f1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f1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 1 .1 正数和负数( 1) 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 数 ( 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2、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3、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难点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知识重点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引入课题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活中仅有这些“ 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仅供参考.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 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

2、 X X ,身 高 1.69米,体 重 74.5千克,今年4 3 岁. 我们的班级是七班,有 5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7个,占全班总人数的54%问 题 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学生活动:思考,交流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 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请同学们看书( 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

3、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 一”的新数。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共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习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探究新知问 题 3:前面带有“

4、 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交流.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数和负数的表示.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这些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知识,教师要清楚地向学生说明,并且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规范,要舍得花时间让学充分发表想法。举一反三思维拓展经过上面的讨论交流,学生对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对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两种相

5、反意义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以加深对正数和负数概念的理解,并开拓思维.问题4:请同学们举出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例子.问题5:你是怎样理解“ 正整数” “ 负整数, , 正分数”和 “ 负分数”的呢?请举例说明.能否举出例子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体现,也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引负数的必要性课堂练习 教科书第3 页练习小结与作业课堂小结 围绕下面两点,以师生共同交流的方式进行:1、0 由于实际问题中存在着相反意义的量,所以要引人负数,这样数的范围就扩大了;2、正数就是以前学过的0 以外的数( 或在其前面加“ + ” ) ,负数就是在以前学过的0 以外的数前面加“

6、 一” 。 3、教科书第5 页习题1.1第 1, 2, 4 ( 第 3 题作为下节课的思考题) 。板书设计:课题:正数与负数(1) 例 1 学生举例正数的意义负数的意义 例 2负数的特点相反意义的量1 . 1 正数和负数(2)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 通过对数“ 零”的意义的探讨,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2、利用正负数正确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规定了指定方向变化的量)3、 进一步体验正负数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难点 深化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知识重点正确理解和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教学过程学前准备: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两

7、种不同意义的量,为了区分这两种量,我们用正数表示其中一种意义的量,那么另一种意义的量就用负数来表示. 这就是说:数的范围扩大 了 ( 数有正数和负数之分) . 那 么 ,有没有一种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呢?问题1:有没有一种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呢?学生思考并讨论.( 数 0 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基准. 这个道理学生并不容易理解,可视学生的讨论情况作些启发和引导,下面的例子供参考)例如:在温度的表示中,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两种不同意义的量,通常规定零上温度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来表示。那么某一天某地的最高温度是零上7, 最低温度是零下5七时,就应该表示为+ 7

8、和5, 这里+ 7和- 5就分别称为正数和负数。那么当温度是零度时,我们应该怎样表示呢? ( 表示为0) , 它是正数还是负数呢?由于零度既不是零上温度也不是零下温度,所以,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问题2:引入负数后,数按照“ 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来分,可以分成几类? “ 数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也应看作是负数定义的一部分. 在引入负数后,0 除了表示一个也没有以外,还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了解。的这一层意义,也有助于对正负数的理解;且对数的顺利扩张和有理数概念的建立都有帮助。所举的例子,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 “ 数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应从相反意义的1 这个角度来说明

9、. 这个问题只要初步认识即可,不必深究.问题3:教科书第4 页例题说明:这是一个用正负数描述向指定方向变化情况的例子, 通常向指定方向变化用正数表示;向指定方向的相反方向变化用负数表示。这种描述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应予以重视。教学中,应让学生体验“ 增长”和 “ 减少”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要求写出“ 体重的增长值”和 “ 进出口额的增长率” ,就暗示着用正数来表示增长的量。归纳: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教科书第6 页) . 类似的例子很多,如:水位上升- 3 m ,实际表示什么意思呢?收人增加- 10% ,实际表示什么意思呢?等等。可视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进

10、行补充。这种用正负数描述向指定方向变化情况的例子,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按题意找准哪种意义的量应该用正数表示是解题的关健. 这种描述具有相反数的影子,例 如 第(1)题中小明的体重可说成是减少一2 kg ,但现在不必向学生提出.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4 页练习阅读思考教科书第6 页阅读V思考是正负数应用的很好例子,要花时间让学生讨论交流课堂小结 以问题的形式,要求学生思考交流:1、用人负数后,你是怎样认识数0 的,数 0 的意义有哪些变化?2、怎样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用正数表示其中一种意义的量,另一种量用负数表示;特别地,在用正负数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时,通常把向指定方向变化的

11、量规定为正数,而把向指定方向的相反方向变化的量规定为负 数 )作业 1、 必做题:教科书第7 页习题1.1第 3, 6, 7, 8 题2、预习下一节课有理数预习指导:什么是有理数?你认为有理数可分为哪儿类?板节设计课题:正数与负数( 2)例 1学生举例相反意义的量主要词语:例 2课题:1.2.1有理数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 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 集合”的含义;3、体验分类是数学上的常用处理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知识重点 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教学过程探索新知在

12、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数,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又知道了现在的数包括了负数,现在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任意写出3 个 数 ( 同时请3 个同学在黑板上写出) .问 题 1:观察黑板上的9 个数,并给它们进行分类.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分类的情况.学生可能只给出很粗略的分类,如只分为“ 正数”和 “ 负数”或 “ 零”三类,此时,教师应给予引导和鼓励.例如,对于数5,可这样问: 5 和 5. 1有相同的类型吗? 5 可以表示5 个人, 而 5. 1可以表示人数吗?( 不可以)所以它们是不同类型的数,数 5 是正数中整个的数,我们就称它为“ 正整数” ,而 5. 1不是整个的数,称为“ 正

13、分数, . ( 由于小数可化为分数,以后把小数和分数都称为分数)通过教师的引导、鼓励和不断完善,以及学生自己的概括,最后归纳出我们已经学过的5 类不同的数,它们分别是“ 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按照书本的说法,得 出 “ 整数”“ 分数”和 “ 有理数”的概念.看书了解有理数名称的由来.“ 统称”是 指 “ 合起来总的名称”的意思.试一试:按照以上的分类,你能画出一张有理数的分类表吗?你能说出以上有理数的分类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吗? ( 是按照整数和分数来划分的)练 一 练 1、任意写出三个有理数,并说出是什么类型的数,与同伴进行交流.2、教科书第8 页练习.此练习中出现了集合的概念,

14、可向学生作如下的说明.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数的集合,简 称 “ 数集” ,所有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 类似地,所有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所有负数组成的数集叫做负数集;数集一般用圆圈或大括号表示,因为集合中的数是无限的,而本题中只填了所给的几个数,所以应该加上省略号.思考:上面练习中的四个集合合并在一起就是全体有理数的集合吗?创新探究 问题2:有理数可分为正数和负数两大类,对吗?为什么?教学时,要让学生总结已经学过的数,鼓励学生概括,通过交流和讨论,教师作适当的指导,逐步得到如下的分类表。正有理数R黑 正分数有理数, 零f负整数负有理数,生奴 负分数小结与作业课堂小结 到现

15、在为止我们学过的数都是有理数( 圆周率除外) , 有理数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作业 1、必做题:教科书第14页习题1.2第1题板书设计课题:有理数例1学生举例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有理数分类例21 . 2 . 2数轴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 巩固理解有理数的概念;2 . 掌握数轴的意义及构成特点, 明确其在实际中的应用;3 . 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教学重点: 数轴的意义及作用.教学难点: 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直观对应关系.教学方法:自主互助, 小组交流课前预习: 课本P8-10教学过程:探索新知( 投影展示)问题 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 有一个汽车站,汽

16、车站东3 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 m和4.5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景。学生结合上述问题分组讨论, 明确以下问题:1 . 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 体现距离、 方向) ?2 . 举例说明生活中类似的事例;3 . 什么叫数轴?它有哪几个要素组成?4 . 数轴的用处是什么?5 . 你会画数轴吗并应用它吗?1 . “ 问题”解决:课件投影课本P8图L2-1,同时说明其产生的过程及合理、简明的特点;结论:正数、0和负数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2 . 展示温度计图形,比较其与图1.2-1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共同点:温

17、度计也可以看作将正数、0和负数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的情形;不同点:温度计是竖直的,方向感不直观。3 . 描述数轴的意义( 课本p 9中间,由学生阅读,并尝试画一条数轴,强调)( 1)数轴的构成三要素:原点、方向、单位长度;( 2)数轴的用处是:把数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例 ( 课 本p 9图1.2-3) ,说明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4 . 归纳:(1) 一般地, 设a是一个正数, 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一边, 与原点的距离是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一边,与原点的距离是一个单位长度。( 2)数轴的出现将图形( 直线上的点)利数紧密联系起来,使很多数学问题都可以借助图直

18、观地表示,是 “ 数形结合”的重要工具。三. 例题分析例1 .先画出数轴,然后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1.5, 0, -2, 2, -10/3例 2. 数轴上与原点距离4 个 长 度 单 位 的 点 表 示 的 数 是 。四. 巩固训练课本Pio练习自我检测( 1 ) 数轴的三要素是;( 2 ) 数轴上表示-5的点在原点的侧,与原点的距离是一个长度单位;( 3 ) 数轴上表示5 与-2的两点之间距离是一单位长度,有_ 个 _点;( 4 ) 如图,a、b 为有理数,则 a 0, b 0, a b_ft _ a_ ab_ a 0五. 课堂小结六.作 业 I. 课本14页习题1、22 . 完成“ 自

19、我检测”3 . 个性补充板书设计数轴 例 1数轴概念例 2课题: 1 .2 .3 相反数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相反数的意义.2、掌握求一个已知数的相反数方法.3、体验数行结合思想.重点:相反数的意义难点: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请把下列四个数分成两类,再说说你这样分的理由5, 2, - 5, 22、把上面的四个数画在数轴上,请观察它们表示的点具有的特征是. 换成2.5和- 2 .5 试试,怎么样?从上面问题可以看出,一般地,如果a是一个正数,那么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a 的点有两个,即一个表示a , 另 一 个 是 ,它们分别在

20、原点的左边和右边,我们说,这两点关于原点对称.二、探究新知1、相反数的概念像 2 和一2、5 和一5、2.5和 - 2.5这样,只有 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2、练习1)、3. 5 的相反数是 ,一 1,和 是互为相反数, 的相反数是73. 24.- - - 5 - - - - - - - - - -2)、a 和 互为相反数,也就是说,一a 是 的相反数例如a=7时,a=7 , 即 7 的相反数是一7.a- 5 时,一a- (5), 一 (5 ) 滩 一5 的相反数”,而一5 的相反数是5 , 所以, (5) =5你发现了吗,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一个“ 一 ”号,这个数就成了原数的3 ) 简

21、化符号:一 ( + 0 . 7 5 ) =, - ( - 68) =,一( 0. 5 ) =, (+3. 8) =.4)、0 的相反数是.3、数 轴 上 表 示 相 反 数 的 两 个 点 和 原 点 的 距 离 .4、练 习 P11第 1、2、3 题三、小结四、作业1 . 分别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一 5 , 1 , 3, 0 , - 1 . 6 , - 0 . 2 , !,- 0 . 542 . 在数轴上标出2, -4 . 5, 0 各数与它们的相反数.3 . 填空:( 1 ) -1 . 6 是 的相反数,的相反数是一0 . 2 .(2):与 互为相反数,;与 互为倒数.4 . 化简下列各

22、数: 一( 1 6 ) ; ( + 2 0 ) ; + ( + 5 0 ) ;(4)一(一3(); (5)+ (-6.09); (6)- - ( + 3);(7 ) + - ( - ); ( 8 ) - -5 . 填空:( 1 ) 如果 a = -1 3 , 那么一a=; ( 2 ) 如果- a =-5 . 4 ,那么 a =;( 3 ) 如果一x = -6,那么 x=; ( 4) x = 9 , 那么 x=.板书设计数轴例 1相反数定义1相反数定义2例 2归纳:课题: 1 . 2 . 4 绝对值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绝对值概念. 体会绝对值的作用与意义2、掌握求一个已知数的绝对值

23、和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3、体验运用直观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重点:绝对值的概念难点:绝对值的概念与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前准备问题:如下图小红和小明从同一处0 出发,分别向东、西方向行走10米,他 们 行 走 的 路 线 ( 填相同或不相同) ,他们行走的距离( 即路程远近)单位 : 米-10 0 10二、合作探究、归纳1、由上问题可以知道,10到 原 点 的 距 离 是 , 一10到原点的距离也是一到原点的距离等于10的数有 个,它们的关系是一对.这时我们就说10的飨对值是10, 10的组可值也是10.例如,一3. 8 的绝对值是3. 8; 1

24、7的绝对值是17; 6 的绝对值是_ _ _ _ _ _ _ _ _ _3-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记 作 I a I2、练习1) 式 子 5.7 I 表示的意义是.2) 、一2 的绝对值表示它离开原点的距离是 个单位,记作.3) 、| 24 | =_. I - 3.1 | -_ , | | -_ I 0 | =_ .33、思考、交流、归纳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 个 正 数 的 绝 对 值 是 ;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0 的绝对值是.用式子表示就是:1) 、 当 a 是 正 数 ( 即 a0)时, | a| =;2) 、 当 a 是 负 数 ( 即 a 0

25、)时, | a| =:3) 、 当 a=0 时, | a I =.4、随堂练习 P12第 1、2 大 题 ( 直接做在课本上)第二课时:课前准备1、什么叫一个数的绝对值?2、说出下列个数的绝对值:- 2 . 2 + 3 - 7 + 1 0 % 0探究新知1、阅读思考,发现新知阅读P 1 2问题一P 1 3第1 2行,你有什么发现吗?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要 左边的数。( 1页)也就是:1 )、正数0 ,负数 0 ,正数大于负数.2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巩固新知,灵活应用1、例题 P 1 32、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一3和一5 ; 2 . 5和 一 | -2 .2 5 |3、怎样

26、比较有理数的大小?五、自我测试1 . | -3 .7 | =; | 0 | = ; -| + 0 .7 5 | =.3 . | -1 ( + | -5 | =;| -6.5 | -| -5 .5 | =4 . 的相反数是它本身,_ _ _ _ _ 的绝对值是它本身,_ _ _ _ _ _ _ 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25 .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一,那么这个数为36 . 绝对值等于4的数是.3 27、比较大小;0 . 3 5 64 ; - 7- 58 .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的数一定是.( )A .负数 B .正数 C .负数或零 D .正数或零9 .给出下列说法: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绝对值等

27、于本身的数只有正数;不相等的两个数绝对值不相等;绝对值相等的两数一定相等.其中正确的有. ( )A . 0个 B . 1个 C . 2个 D . 3个拓展练习( 有困难同学可以不做)1 .如果卜2 a | =-2。,则。的取值范围是 .()A . a 0 B . a2 0 C . a W O D . a 3,则, 1 3 a|=.4 .绝对值不大于1 1 . 1的整数有. ( )A . 1 1 个 B . 1 2 个 C . 2 2 个 D . 2 3 个1 .3 有理数的加法(1)授课时间:_ _ _ _ _ _ _ _ _ _ _ _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会

28、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2、经历探究有理数有理数加法法则过程,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3、会利用有理数加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和的符号的确定难点:异号两数相加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正有理数及。的加法运算,小学已经学过,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可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如果,红队进4 个球,失 2 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 1个球.于是红队的净胜球数为4+ ( -2 ) ,蓝队的净胜球数为1+ ( Do这里用到正数和负数的加法。那么,怎样计算4+ ( - 2 )呢?2、一艘潜艇在水下20米,过了一段时间又下潜了

29、15米,现在潜艇在水下 米,你是怎么知道的?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又该怎样计算呢?下面我们一起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二、探究新知下面的问题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完成,再与同伴交流交流.1、问题:1) 一支球队在某场比赛中,上半场进了两个球,下半场进了 3 了个球,那么它的净胜球是 个,列出的算式应该是2) 、若这支球队在某场比赛中,上半场失了两个球,下半场又失了 3 个球,那么它的净胜球是个,列出的算式应该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3) 、若这支球队在某场比赛中,上半场进了两个球,下半场又失了 3 个球,那么它的净胜球是个,列出的

30、算式应该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4) 、若这支球队在某场比赛中,上半场没有进球也没有失球,下半场失了 3 个球,那么它的净胜球是 个,列出的算式应该是2、师生归纳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几种情况.3、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1)如果规定向东为正, 向西为负, 那么一个人向东走4 米, 再向东走2米, 两次共向东走了一米,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卜 . . 土 2 一 )-1 0 1 2 3 4 5 6 72) 如果规定向东为正, 向西为负, 那么一

31、个人向西走2 米, 再向西走4 米, 两次共向西走多少米?很明显,两次共向西走了 米 .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如图所示: (3 页)一 6 - 5 -4 3 2 - 1 0 1 2 3 4 s3) 如果向西走2 米,再向东走4 米, 那么两次运动后,这个人从起点向东走了一米,写成算式就是 这个问题用数轴表示如下图所示:4 )利用数轴,求以下情况时这个人两次运动的结果:先向东走3米,再向西走5米,这个人从起点向( ) 走 了 ( ) 米;先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这个人从起点向( ) 走 了 ( ) 米;先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5米,这个人从起点向( ) 走 了 ( ) 米。写出这三种情况运动

32、结果的算式5)如果这个人第一秒向东( 或向西) 走5米,第二秒原地不动,两秒后这个人从起点向东( 或向西) 运动了一 米。写成算式就是你能从以上几个算式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有理数加法法则( 1 )、同号的两数相加,取 的符号,并把 相加.( 2 )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取 的加数的符号, 并用较大的绝对值_ _ _ _ 较小 的 绝 对 值 . 互 为 相 反 数 的 两 个 数 相 加 得 .( 3 )、 - 个数同0相加,仍得。三、 应用探究例1 计 算 ( 能完成吗,先自己动动手吧! )( - 3 ) + ( - 9 ) ; ( 2 ) 1 4 7) + 3 9 .

33、例2足球循环赛中,注意法则的应用, 尤其是利的符号的确定!红队胜黄队4 : 1 ,黄队胜蓝队1 : 0 ,蓝队胜红队1 : 0 ,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解:每个队的进球总数记为正数, 失球总数记为负数,这两数的和为这队的净胜球数。三场比赛中,红队共进4球,失2球,净胜球数为( + 4 ) + ( 2 ) = + ( 4 2 ) = 2 ;黄队共进2球,失4球,净胜球数为( + 2 ) + ( 4 ) = ( 4 2)=();蓝 队 共 进 ( ) 球 失 ()球 , 净胜球数为(= ( ) 。3、课堂练习1 .填空: 练习2 . P 1 8第1、2题( 1 ) ( - 3 ) + ( - 5)

34、= ; ( 2 ) 3 + ( - 5) = ;( 3 ) 5+ ( - 3 ) = ; ( 4 ) 7+ ( - 7) = ;( 5) 8 + ( - 1 ) = ; ( 6) -8)+1 = ;( 7) ( -6) + 0 = ; ( 8 ) 0 + ( 2 ) ;四、谈谈你这堂课的收获,自己作个总结五、作业)1、 P 2 4 1 P 2 6 72、计算:( 1 ) ( - 1 3 ) + ( - 1 8 ) ;( 3 ) 1 . 7+ 2 . 8 ;( 5) ( ) + ( ) ;3 3( 7) ( - 3 . 0 4 ) + 6 ;( 2 ) 2 0 + ( - 1 4 ) ;( 4

35、) 2 . 3 + ( - 3 . 1 ) ;( 6) 1 - + ( - 1 . 5) ;2( 8 ) ( ( 一 ).2 33 . 判断题:( 1 ) 两个负数的和一定是负数;( 2 ) 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的和等于零;( 3 ) 若两个有理数相加时的和为负数,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负数;( 4 ) 若两个有理数相加时的和为正数,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正数.4 . 当 a = - 1 . 6, b = 2 . 4 时,求 a + b 和 4 + ( - Z ? ) 的值.5 . 已知 | a | = 8 , | b | = 2 .( 1 )当b同 号 时 , 求 a + b 的值;( 2 ) 当

36、6 异号时,求 a + 6 的值.1 . 3 有理数的加法( 2 )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 、进一步掌握并能熟练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2 、掌握加法运算律并理解其在加法中的作用.3 、培养观察、思维和简单的推理能力.学习重点:如何运用加法运算定律简化运算学习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归纳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 、想一想,小学里我们学过的加法运算定律有哪些?先说说,再用字母表示写在下面:、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 、计算 3 0 + ( - 2 0

37、) , ( - 2 0 ) + 3 0 . 8 + ( - 5) | + ( - 4 ) , 8 + ( - 5) + ( - 4 ) .思考:观察上面的式子与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二、探究归纳1 、引导归纳请说说你发现的规律2 、自己换儿个数字验证一下,还有上面的规律吗3 、由上可以知道,小学学习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有理数范围内同样适应,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 .式 子 表 示 为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用式子表示为_想想看,式子中的字母可以是哪些数? _三、定律应用1、例 1 计算:1) 16 + ( 2 5 ) + 2 4 + ( 3 5 )

38、2 ) ( 2 . 4 8 ) + ( + 4 . 3 3 ) + ( 7 . 5 2 ) + ( 4 . 3 3 )2 、例 2 每袋小麦的标准重量为9 0 千克,10 袋小麦称重记录如下:9 1 9 1 9 1. 5 8 9 9 1. 2 9 1. 3 8 8 . 7 8 8 . 8 9 1. 8 9 1. 110 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 10 袋小麦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想一想,你会怎样计算,再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下 .师生共同小结、比较不同解法,3 、练习1) 、P2 01-2 2 ) P2 0 实验与探究四、小结请说说这堂课学习的体会五、自我测试1 .计算:( 1)

39、 ( -7 ) + 11 + 3 + ( -2 ) ; ( 2 ) ; + ( -旨 + | + ( - ;) + ( -; ) .2 、最小的正整数、绝对值最小的数、最大的负整数的和. 是3 . 绝对值不大于10 的数有 个,它们的和是.4 、填空:( 1)若 a 0 , b 0 ,那么。 十 力 _ 0 .( 2 )若 a0, b 0 , b I b | 那么 a +b _ 0 .( 4 )若 a 0 ,且 | a | | b | 那么 a +b _ 0 .5 . 计算:1 2( 1) | -4 . 4 | + ( + 8 -) + 1 1 - + ( -0 . 1) ;3 3( 2 )+

40、 171+ ( -9、 ) + ( -2 . 2 5 ) + ( -17 . 5 ) + ( -10 4 ) .1164 .某储蓄所在某日内做了 7件工作,取出9 5 0 元,存 入 5 0 0 0 元,取 出 8 0 0 元,存 入 12 0 0 0元,取 出 10 0 0 0 元,取出2 0 0 0 元. 问这个储蓄所这一天,共增加多少元?六、作业课本 P2 52、P2 69, 101 .3 有理数的减法( 1) 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 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2、会正确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3、体验把减法转化为加法的转化思想.学习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41、学习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归纳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郎玛峰海拔高度约是8844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约为一154米,两处的高度相差多少呢?试试看,计算的算式应该是.能算出来吗,画草图试试2、长春某天的气温是一2。C3。C,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呢? ( 温差是最高气温减最低气温,单位: 。C ).显然, 这天的温差是3 (一2).想想看,温差到底是多少呢?那么,3(一2)=.二、探究新知1、还记得吗,被减数、减数差之间的关系是:被减数一减数=.差+ 减数= .2、请你与同桌伙伴一起探究、交流:要计算3 (- 2 ) = ? ,实际上也就是要求:?

42、+ (2) = 3 ,所 以 这 个 数 ( 差 )应 该 是 .也就是3(-2)=5.再看看,3+2=. 所以 3 (- 2) 3+2 !由上你有什么发现?请写出来.3、换两个式子计算一下,看看上面的结论还成立吗? 1 (3) =, 1+3 =,所以一1一 (3) 1+3.0 (3) -, 0+3=,所以 0 (3) 0+3.4、师生归纳1 )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 )字母表示:a-b=a+ (-b)三、新知应用1、例题例1 计算:(1) ( - 3 ) - ( - 5 ) ; (2 )0 -7 ;(3) 7. 2 (4. 8) ; (4) 3 5 2 4练习1、计算:(

43、1) G 37) - (- 4 7 );(2) - 53) -1 6 ;(3) e 210) -8 7 ;(4) 1. 3一 ( 2. 7);(5 )r o r 3 4;4/3 1(6 ) (- 2 ) (一 1 ) ;4 2(7 ) e 6 - 6 ) - 7 ;(1 8 ) (1 - 5 ) - (2 - 8 ) .2 .分别求出数轴上下列两点间的距离:( 1 )表示数8的点与表示数3的点;( 2 )表示数一2的点与表示数一3的点.1 .3 有理数的减法( 2)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的意义.2、会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

44、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学习重点、难点: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教学方法:讲练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 一架飞机作特技表演,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高度的变化上升4 . 5千米下降3 . 2千米上升1 . 1千米下降1 . 4千米记作+ 4 . 5千米3 . 2千米+ 1 . 1千米- 1 . 4千米请你们想一想,并和同伴一起交流,算算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 千米.2、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方法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二、探究新知1、现在我们来研究(一2 0 ) + (+ 3 ) (5 ) (

45、+ 7 ) ,该怎么计算呢?还是先自己独立动动手吧 !2、怎么样,计算出来了吗,是怎样计算的,与同伴交流交流,师巡视指导.3、师生共同归纳:遇到一个式子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第 一 步 应 该 先 把 减 法 转 化 为 .再把加号记在脑子里,省略不写如:(- 2 0 ) + (+ 3 ) - (- 5 ) - (+ 7 ) 有加法也有减法= ( - 2 0 ) + (+ 3 ) + (+ 5 ) + ( 7) 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2 0 + 3 + 5 7 再把加号记在脑子里,省略不写可以读作:“ 负2 0、正3、正5、负7的_ _ _ _ ”或 者 “ 负2 0加3加5减7 ” .4、师生完

46、整写出解题过程三、解决问题1、解决引例中的问题,再比较前面的方法,你的感觉是1 1 72、例题:计算一4 . 4 - (- 4 - ) - (+ 2 - ) + (- 2 ) + 1 2 . 45 2 103、练习:计算 1 ) (7 ) (+ 5 ) + (4 ) (1 0 )三、巩固1、小结:说说这节课的收获2、P 2 41 1 23、计算1 ) 2 7 1 8 + (7 ) 3 22 )4 5+ (- )-(+ -)-(+1)9 9四、作业1、 P 2 5 52、P 2 6第8题、1 4题1 . 4有理数的乘法(1 )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 能根据有理数乘法运算法

47、则进行有理的简单运算2、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能力.3、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有理数乘法法则推导引导、探究、归纳V练习相结合一、学前准备一只蜗牛沿直线L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好在点0上.0我们规定: 向左为负, 向右为正, 现在前为负, 现在后为正看看它以相同速度沿不同方向运动后的情况吧二、探究新知1、接上问题 ( 1 )如果它以每分2c 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o o6可以表示为( 2) 如果它以每分2c 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6 - 4 - 2 0可以

48、表示为(3)如果它以每分2c 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0 可以表示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4 )如果它以每分2c 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可以表示为. 6 4 2 由上可知:( 1 ) 2X 3( 3 ) + 2) X ( - 3 )( 2) Q 2) X 3 ;( 4 ) - 2) X ( - 3 ) =( 5 )两个数相乘,一个数是。时,结果为0观察上面的式子, 你有什么发现?能说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吗?两数相乘,同号,异号,并把 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三、新知应用1、直接说出下列两数相乘所得积的符号1

49、) 5 X ( 3 ) 2) ( 4 ) X 63 ) ( 7 ) X ( 9 ) 4 ) 0 . 9 X 82、例 1 计算:( 1 ) G 3 )义( - 9 ) ; ( 2) F - ) X请同学们自己完成3、阅读P 3 0例24、练习 ( 1 )、计算1 ) 6 X ( 9 ) =.2) ( 4 ) X 6 =3 ) ( 6 ) X ( 1 ) = 4 ) ( 6 ) X 0=.7 ) ( 1 ) X ( 2) X 38 ) ( 4 ) X ( 0 . 5 ) X ( 3 )( 2)商店降价销售某种商品,每件降5元,售出6 0件后,与按原价销售同样数量的商品相比,销售额有什么变化?(

50、3 )写出卜 列各数的倒数1 , 1 ,5 , 5 ,1 . 4有理数的乘法( 1 ) 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确定法则.2、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3、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培养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学习重点:多个有理数乘法运算符号的确定学习难点:正确进行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归纳与练习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请同学们先合作做个游戏: 用9张扑克牌( 可以替代的纸片也行) 全部反面向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任意2张( 包括已翻过的牌) , 使它们从一面向上变为另一面向上, 这样一直做下去,看看能否使所有的牌都正面向上?结果怎么样,你能明白其中的

51、数学道理吗?二、探究新知1、 观察: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2 X 3 X 4X ( - 5),2 X 3 X ( - 4) X ( - 5),2 X ( X 3 ) X ( X 4) X ( - 5),(2 ) X ( 3 ) X ( 4) X ( 5).思考: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分组讨论交流,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 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时,积是负数.2、利用所得到的规律,看看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三、新知应用1、例题3 , ( P 40页 )例3 ,请你思考,多个不是0的数相乘,先做哪一步,再做哪

52、一步?你能看出下列式子的结果吗?如果能,理由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7. 8X ( - 8. l )X O X ( - 1 9. 6)师生小结2、练习 计算5 8 1 ?1 )、5 X 8 X ( 7 ) X ( 0 . 2 5) 2 )、( - - - -) x x x ( )1 2 1 5 2 33 ) ( - l )x ( - - )x x - x (一一)x 0 x ( - l )4 1 5 2 3四、小结五、

53、自我检测一、选择1 . 如果两个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在原点的同侧, 那么这两个有理数的积( )A . 一定为正 B . 一定为负 C . 为零 D .可能为正, 也可能为负2 . 若干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 积的符号()A . 由因数的个数决定 B . 由正因数的个数决定C . 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 D . 由负因数和正因数个数的差为决定3 . 下列运算结果为负值的是()A . ( - 7) X ( - 6) B . ( - 6) + ( - 4) ; C . 0 X ( - 2 ) ( - 3 ) 1 ) . ( - 7)- ( - 1 5)4 . 下列运算错误的是()A . ( - 2

54、)X ( - 3 )=6 B . 6) = 3C . ( - 5) X ( - 2 ) X ( - 4) =- 40 D . ( - 3 ) X ( - 2 ) X ( - 4) =- 2 4二、计算 1 、( - 7. 6) X 0 . 5; 2 、 , 3 g ) x 卜 2 ; ).4、;8xx ( - 4)x ( - 2 ).1 . 4有理数的乘法( 3 )授课时间:_ _ _ _ _ _ _ _ _ _ _ _学习目标:1、熟练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能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2、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主动地进行学习.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交往能力,使其逐渐热爱

55、数学这门课程.学习重点:正确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学习难点: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归纳与练习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下面两组练习,请同学们选择一组计算. 并比较它们的结果:1 ), ( - 7) X 8 8 X ( - 7)( - 2 ) X ( - 6) X 5( - 2 ) X ( - 6) X 52 ), - - ) X3(, 9)10910x( -53)1 7 X ( ) X ( 4)2 31 7 X ( ) X ( 4)2 3请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检查,看计算对了吗?二、探究新知1、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上面的式子与结果,把你的发现相互交流交流.2、

56、怎么样,在有理数运算律中,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还成立吗?乘 法 交 换 % 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即:a b =_ _ _ _ _ _ _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即:( a b ) c =三、新知应用1、例题用两种方法计算 ( ! + ! 一 ! ) X 1 2 3页2 6 22、看谁算得快,算得准4 5 1 11 ) ( - 7) X ( - - ) X 2 ) 9 X 1 5.3 1 4 1 8四、小结怎么样,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那些问题没有解决?五、自我检测G 85) X ( - 2 5) X ( - 4) ;7、 1、2、G

57、 -) X 1 5X ( - 1 -) ;8 73、9 1、( - - - - - - - )义 30;1 0 1 54、5、- 9 X ( - 1 1 ) + 1 2 X ( - 9 )6、7 5 3 7、9 6 4 1 8)x 36Hx f -7、- - x | 8- 1 - - 0. 44 I 31 . 4有理数的除法( 1 ) 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2、掌握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3 ,经历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探索过程.学习重点: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学习难点:理解商的符号及其绝对值与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方法:观察、类比、对比、归纳教学过程一、学前准

58、备1、师生活动1 )、小明从家里到学校,每分钟走50米,共走了 2 0分钟.问小明家离学校有 米,列出的算式为.2 )放学时,小明仍然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回家,应该走 分钟.列出的算式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从上面这个例子你可以发现,有理数除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是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完成比较大小:84- ( - 4) _ _ _ 8X4( - 1 5) 4- 3 ( - 1 5) X -;3( - 1 - ) 4- ( - 2 ) ( - 1 - ) X ( - - )4- 4 2再相互交流、并与小学里学习的乘

59、除方法进行类比与对比,归纳有理数的除法法则:1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2 |、两数相除,同 号 得 ,异号得,并 把 绝 对 值 相,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2 ,运用法则计算:( 1 ) e 1 5) + ( - 3) ; ( 2 ) ( - 1 2 ) 4- ( - - ) ; ( 3) G 8) + ( - - )643 ,师生共同完成P34例5.三、新知应用1、练习:P352、P35 例 6、例 7、3、练习:P36第1、2题1页四、回顾小结五、检测练习1、计算(1) (+48) 4-(+6); (2)2、计算.(3)44- (-2);(4)04-(-1000).

60、(1)(-1155) 4-(-11) X (+3) X (-5);(2)3754-2332六、作业1、 P38 第 4、 6、 7 (1、 3、 5, 7 )题2、选做题P321 . 4有理数的除法( 2 )学习目标:1 、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2 、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3、通过探究、练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学习难点:运算顺序的确定与性质符号的处理教学方法:观察、类比、对比、归纳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 、计算1 ) ( 0. 031 8) + ( 1 . 4)授课时间:_ _ _ _ _ _ _ _ _ _ _ _2 ) 2 + ( 8) 4- 2二

61、、探究新知1 、由上面的问题1 , 计算方便吗?想过别的方法吗?2 、由上面的问题2 ,你的计算方法是先算 法,再算 法。3、结合问题1 , 阅读课本P36P37页内容( 带计算器的同学跟着操作、练习)4、结合问题2,你先猜想,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应该是5、阅读P36, 并动手做做三、新知应用1 、计算1 ) 、1 8- 64- ( 2 ) X ( - ) 2 ) 1 1 + ( 2 2 ) 3X ( 1 1 )3 ) ( 0. 1 ) 4- X ( 1 00 )22 、师生小结四、回顾与反思五、自我检测1 、选择题1 )若两个有理数的和与它们的积都是正数, 则这两个数()A . 都是正数 B

62、 . 是符号相同的非零数 C . 都是负数 D . 都是非负数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负数没有倒数C . 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3)关于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0 有相反数C . 0 有倒数4)下列运算结果不一定为负数的是(B . 正数的倒数比自身小D . - 1 的倒数是- 1B . 0 有绝对值D . 0 是绝对值和相反数都相等的数A . 异号两数相乘C . 异号两数相加5)下列运算有错误的是(A . - 4 - ( - 3 ) = 3 X ( - 3 )3C . 8 - ( - 2) = 8 +26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B .异号两数相除D .奇数个负因数的乘积)B

63、. (- 5 )+ ( 一 ( ) =- 5 x (- 2D . 2- 7 = (+2) + (- 7 )2、计算1) 6 (12) + (3 )3 /4、B . 0-2=-2; C . x = 1 ;4 1 3)D . (- 2) D (- 4 ) = 22) 3 X (4 ) + (28 ) +73 ) (4 8 ) 4 - 8 (25 ) X (6 )2 34 ) 4 2x (- - ) + (- - ) - (- 0.25 )六、作业1、P39 第 7 题(4、5、7、8) 、 第 8 题2、选做题:P39 第 10、11、12、1314、15 题1.5有理数的乘方( 1) 授课时间:

64、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2、掌握有理数乘方运算3、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获得解决问题经验.学习重点: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学习难点:募、底数、指数的概念极其表示教学方法:观察、归纳、练习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看下面的故事:从前,有 个 “ 聪明的乞丐”他要到了一块面包。他想,天天要饭太辛苦,如果我第天吃这块面包的一半,第二天再吃剩余面包的半,依次每天都吃前一天剩余面包的一半,这样下去,我就永远不要去要饭了!请你们交流讨论, 再算一算, 如果把整块面包看成整体“ 1”,那 第 十 天 他 将 吃 到 面 包 .2 、拉面馆的师傅用一根很粗的面条,把两头捏合在一起拉伸,再捏合,再拉伸,

65、反复多次,就能把这根很粗的面条,拉成许多很细的面条.想想看,捏合 次后,就可以拉出3 2 根面条.二、合作探究1、分小组合作学习P 4 1 页内容,然后再完成好下面的问题1)叫乘方,叫做累, 在式子a 中, a 叫做, n 叫做.2)式子a ” 表示的意义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3)从运算上看式子a ”, 可以读作,从结果上看式子a n, 可以读作.三、新知应用1、将下列各式写成乘方( 即幕)的形式:1) ( 2 .3 ) X ( 2.3 ) X ( 2 .3 ) X ( 2.3 ) X ( 2

66、.3 ) =.2) 、( 一)X ( 一)X ( 一)X ( 一 ) .4 4 4 4 - - - - - - - - - - - - - - -3) x -x * X .X ( 2 0 0 8 个)=2、例题,P41例 1师生共同完成从例题1 可以知道:正数的任何次幕都是 数,负数的奇次塞是 数,负数的偶次事是 数,0的任何次幕都是3、思考:(- 2 ) 和一2 意义一样吗?为什么? 1 页四、新知应用完成P42页第一题五、小结1、请你对本节课所学知识作个小结2、我们已经学习了五种运算,请把口表补充完整:运算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结果和六、自我检测1、填空1 ) 底数是T,指数是9 1 的 幕 写

67、 做 结果是2) (-3)3的意义是-3s的意义是.i_I3 ) 5 个弓相乘写成, 的 5 次塞写成.2、用乘方的意义计算下列各式:(1) (-2 )4 ; (2) -24(4)22T3、观察下列各等式:1=12; 1+3=2? ; 1+3+5=32;1+3+5+7= 42.通过上述观察,你能猜想出反映这种规律的一般结论吗?你能运用上述规律求1+3+5+7+-+2003的值吗?七、作业1、P47第一题2、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做2. 计算(1) (-2)2-22- - -X(-10)2; (2) (2 x( 0.5)3 x ( 2 x ( 8)4I 21 . 5有理 数 的 乘 方( 2 )授课时

68、间:学习目标:1、能确定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的顺序;2、会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3、培养并提高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学习重点:运算顺序的确定和性质符号的处理学习难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方法:合作交流、讨论、练习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在2 + 3 2义( - 6 )这个式子中,存在着 种运算.2、请你们以4人一个小组讨论、交流,上 面 这 个 式 子 应 该 先 算 、再算一、最后算.二、交流反馈1、由上可以知道,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是:1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2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 )、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

69、次进行。三、巩固练习1、P 4 3例 题3 ,请你试练2、师生共同探讨P 4 3例 题43、练习计算( - 3八 -| + ( -到四、回顾、思考1、以后遇到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2 、对于你来说,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是什么?五、自我检测计算:1 、( 1 ) 1 0X2 + ( 2 ) 3 9 42 、( 5 ) 33 X ( - 1 )4 3 、y X ( 1 - l ) x - - - 14 、( 1 0 ) 4+ ( 4 ) ( 3 + 32) X 2 六、作业P 4 7 第三题有理数混合运算习题集练习题一、 加减混合运算1 .将下列各式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合理交换

70、加数的位置。( I ) ( + 1 6 ) + ( - 2 9 ) - ( + 1 1 ) + ( + 9 )( 2 ) ( - 3 . 1 ) - ( - 4 . 5 ) + ( + 4 . 4 ) - ( + 1 0 3 ) + ( - 2 . 5 )( 3 ) ( + ) - 5 + ( - - ) - ( + ) + (-)2 3 4 3=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4 ) ( - 2 . 6 ) - ( 4 . 7 ) - ( +

71、 0 . 5 ) + ( + 2 . 4 ) + ( - 3 . 2 )=;2 .计算:( 1 ) ( - 6 ) - ( + 6 ) - ( - 7 ) ( 2 ) 0 - ( + 8 ) + ( - 2 7 ) - ( + 5 )+ ( + 0 . 2 5 ) + ( 一 一( 十 g )( 5 ) 1 0 - ( - 8 ) + ( - 3 ) - ( - 5 ) ( 7 ) | - 1 5 | - ( - 2 ) - ( - 5 )3 3 2 3( 4 ) ( + 3 - ) + (+4-)-(+17) + ( - 37)5 4 5 4( 6 ) - 3 0 - ( + 8 ) - (

72、 + 6 ) - ( - 1 7 )( 8 ) - 0 . 6 + 1 . 8 5 4 + 4 . 26( 9 )- n7 4 _ 5 _9 + 9 - 1 1( 1 0 ) - 0 . 8 - ( 1 7 ) - 22 4 - l - x ( - l - )2 + ( 1 ? ) 25 3 3( 1 8 )_ I4 _ ( 2 - 0 . 5 ) x ; x ( ;) ? ( 夕 (1 9 )-i;x l- 3 x ( - g ) 2 - ( ;)2 X( 2)3 + (_1 )3( 2 0 ) ( 0 . 12 + 0 . 32) 4 - - - 22 + ( - 3 )2 - 3 - X

73、 - 1 0 2 7( 2 1 ) - 6 . 2 4 x 32 + 3 1 . 2 x ( - 2 )3 + ( - 0 . 5 1 ) x 6 2 4( 2 3 ) - 3 2 - | ( - 5 )3| x ( )2 - 1 8 - e - | - ( - 3 )2|1 3 1 3( 2 4 ) 1 + 一 ( 一7 ) 3 x ( - 2 )4 4 - ( - - - - 0 . 5 )4 4 1 0 4( 2 5 ) ( - 2 )3 - 3 x ( )2 + 2 - ( - 3 )2 ( - 2 )( 2 6 ) 5 3 * 2 + 4 x 3 x ( 2尸 ( 4 ) + ( 一

74、7 .科学记数法 授 课 时 间 学习目标:1、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进一步感受大数:2、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3、通过科学记数法的学习,让学生从多种角度感受大数,促使学生重视大数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感受。学习重点:掌握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学习难点:探索归纳出科学记数法中指数与整数位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合作探究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4 4页 图1 . 5 - 1中的数据信息, 想一想, 这些数据用原来的计数是不是很麻烦, 我们能不能找到比较简捷的表示方法呢?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我们就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表示这些读和写都比较困难的大数, 那就是科学记数法.活动二. 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问 题 你

75、知 道1 ( ) 2 , 1 0 3 , 1 0 4 , 1 0 5分别等于多少吗? i o 的意义和规律是什么?教师应引导学生弄清楚: 1。2 = 1 0 0 , 1。3 = 1 0 0 0 , ( ) 4 = 0 0 0 0 , . 1 0n= 1 0 0 (在1的后面有n个0 ) ,所以可以利用1 0的乘方表示一些大数. 如课本第4 4页图片中的人数就能这样表示, 有什么规律?6 9 6 0 0 0 = 6 . 9 6 x 1 0 ( ) 0 0 0 = 6 . 9 6 x 1 ( ) 5. 读作:“ 6 . 9 6 乘1 ( )的 5 次方” .3 0 0 0 0 0 0 0 0 =

76、3 x 1 0 0 0 0 0 0 0 0 = 3 x 1 ( ) 8. 读作:“ 3 乘 1 ( )的次方, , .从上边的读法和写法中可以看出, 它不仅书写简短, 而且还便于读出来.引导学生得出: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xio”的形式( 其中a是整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且比整数位数小1 ) ,使用这种表示数的方法就是科学记数法.| 教学说明| : 把问题交给学生,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此处讨论有 一定难度, 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启发. 培养学生归纳、叙述的能力.例题解析.1 . 例5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 0 0 0 0 0 0 , 5 7 0 0 0 0 0 0 , 1

77、2 3 0 0 0 0 0 0 0 0 0 .让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这些式子中, 等号左边整数的位数与右边1 0的指数有什么关系?解: 1 0 0 0 0 0 0 = 1 06.5 7 0 0 0 0 0 0 = 5 .7 x 1 ( ) 7 .1 2 3 0 0 0 0 0 0 = 1 .2 3 x 1 ( ) 8 .2.思考: 一个大数用科学记数表示同学们会表示了, 反过来, 已知一个用科学记数表示的数, 你能知道它的原数是多少吗?如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5 .2 4 x l 0 i ,原数是什么样的数? 请你写出来.引导学生归纳出: 用科学记数表示时,n与数位的关系是:n =位 数 - 1或数

78、位= n + l .以达到知识的升华, 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和提高.练习.1 .做课本第4 5页小练习第1 , 2题.2 .补充题: 下列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原数是什么?( 1 ) 3 .2 x 1 05, ( 2 ) - 6 x l 08.小结.作业:1.课本第4 7页 第4 , 5题.2.补充题.用科学记数法记出下列各数:( 1 ) 7 0 0 0 0 0 0 ; ( 2 ) 9 2 0 0 0 ; ( 3 ) 6 3 0 0 0 0 0 0 : ( 4 ) 3 0 4 0 0 0 ;( 5 ) 8 7 0 0 0 0 0 ; ( 6 ) 5 0 0 9 0 0 0 0 0 ; ( 7 ) 3

79、 7 4 2 ; ( 8 ) 7 0 0 0 5 .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记出的数,原来各是什么数?( l ) 2 x l 06; ( 2 ) 9 .6 x l 05; ( 3 ) 7 .8 5 x l 07; ( 4 ) 4 .3 1 x l 05; ( 5 ) 6 .0 3 x 1 08;( 6 ) 5 .0 0 2 x 1 07; ( 7 ) 5 .0 1 6 x l 02; ( 8 ) 7 .7 1 0 5 x l 04.用科学记数法记出下列各数:( 1 ) 地球离太阳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 2 ) 地球上煤的储量估计为1 5 万亿吨以上;( 3 ) 月球的质量约是7 3 4 0 0 0 0

80、 0 0 0 0 0 0 0 0 0 个;( 4 ) 银河系中的恒星数约是1 6 0 0 0 0 0 0 0 0 0 0 万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半径约是1 4 9 0 0 0 0 0 0 千米:( 6 ) 1 c m3的空气中约有2 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个分子一天有8 .6 4 x 1 O4 秒,一年如果按3 6 5 天计算,一年有多少秒? (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地 球 绕 太 阳 转 动 ( 即 地 球 的 公 转 ) 每 小 时 约 通 过 千 米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每小时约通过1 .2 x 1 0 3 千米.地球公转的速度与

81、声音的速度哪个大?自测自己的心跳速率, 并计算你一年大约心跳多少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结果, 你估计一下一个人活到7 0 岁时, 他的心跳总次数能达到1 亿次吗?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 、理解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意义2 、要准确的说出精确位及按要求进行四舍五入取近似数学习重点:近似数、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意义,学习难点:由给出的近似数求其精确度及有效数字,按给定的精确或有效数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1 ) 初一 ( 4 ) 班有4 2 名同学;( 2 ) 每个三角形都有3 个内角.( 3 ) 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9 6 0 万平方千米;( 4

82、) 王强的体重是约4 9 千克.这里的4 2 , 3 , 9 6 0 万、4 9 是什么样的数.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9 6 0 万平方千米,表示我国的领土面积大于或等于 万平方千米而小于 万平方千米.王强的体重约为4 9 千克,表示他的体重大于或等于 千克而小于 千克.要回答上面的问题,请同学们认真看P . 4 5 P 。4 6 的内容,5分钟后,让学生举手回答,然后师生共同总结:4 3 , 3是准确数,而象9 6 0 万、4 9 这些是与实际数很接近的数,我们称它为近似数,是由四舍五入得来的,与实际数很接近的数.第二部分:在实际问题中,我们经常要用近似数,使用近似数就有一个近似程度的问题,也是

83、就精确度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乃= 3 . 1 4 1 5 9 .我们对这个数取近似数:如果结果只取整数,那么按四舍五入的法则应为 ,就叫做精确到一 位;如果结果取1 位小数,则应为,就叫做精确到分位( 或叫精确到0 . 1 );如果结果取2 位小数,则 应 为 ,就叫做精确到一分位( 或叫精确到0 . 0 1 );然后再让学生读P 4 6 页,思考并回答上面问题。学生总结: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这时,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起,到精确到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象上面我们取3 . 1 4 2 为的近似数,它精确到千分位( 即精确到0 .

84、0 0 1 ), 共有4个有效数字3 、1 、 4 、 2 .( 三 )学生自学1 .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书,教师巡视,确保人人学得紧张高效.2 .检查自学效果一、 按括号内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 1 ) 0 . 0 1 5 8 ( 精确到 0 . 0 0 1 )( 2 ) 3 0 4 3 5 ( 保留3个有效数字)( 3 ) 1 . 8 0 4 ( 保留2个有效数字)( 4 ) 1 . 8 0 4 ( 保留3 个有效数字)( 叫 4个学生上台板演,其他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确保人人学得紧张高效)二、 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 各有哪几个有效数字?(

85、1 )1 3 2 . 4 ; ( 2 )0 . 0 5 7 2 ; ( 3 )2 . 4 0 万(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提示并引导)( 四 )讨论更正,合作探究1 .学生自由更正,或写出不同解法;2 .评讲注意:( 2 ) 不能写成3 0 4 0 0 , 这样是有5 个有效数字,像这样的数保留几位有效数字一-般要用科学计算法,或 3 . 0 4 万注 意 由 于 2 . 4 0 万的单位是万,所以不能说它精确到百分位.思考由四舍五入得来的1 . 8 0 与 1 . 8的精确度相同吗?能不能随便把后面的0去掉;( 五)课堂作业教科书P 5 7 -6课后选作题1 .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

86、哪一位?各有几位有效数字?( 1 ) 3 2 ; ( 2 ) 1 7 . 9 3 ; ( 3 ) 0 . 0 8 4 ; ( 4 ) 7 . 2 5 0 ;( 5 ) 1 . 3 5 X 1 0 ; ( 6 ) 0 . 4 5 万; ( 7 ) 2 . 0 0 4 ; ( 8 ) 3 . 1 4 1 6 .2 . 2 3 . 0 是由四舍五入得来的近似数,则下列各数中哪些数不可能是真值?2 3 . 0 4 2 3 . 0 6 2 2 . 9 9 2 2 . 8 5第一章有理数复习 授课时间一、 知识要点本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有理数的概念与有理数的运算两部分。有理数的概念可以利用数轴来认识、理

87、解,同时. ,利用数轴又可以把这些概念串在一起。有理数的运算是全章的重点。在具体运算时,要注意四个方面, 是运算法则,二是运算律,三是运算顺序,四是近似计算。基础知识:1 、正数: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2 、负数:在 正 数 前 面 加 上 负 号 的 数 叫 做 负 数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4 、有理数:正整数、负整数、0 、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5 、数轴: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数轴满足以下要求:( 1 )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o r i g i n ) ;( 2 )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 或上

88、)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 或下)为负方向;( 3)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6 、相反数:绝对值相等,只有负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7 、绝对值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做| a | 。由绝对值的定义可得:| a - b | 表示数轴上a点到b点的距离。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的绝对值是0 .正数大于0 , 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8 、有理数加法法则( 1 )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 )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

89、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 一个数同0 相加,仍得这个数。加法交换律: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表达式:a + b = b + a 。加法结合律: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表达式: (a + b ) + c = a + (b + c )9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表达式:a - b = a + (- b )1 0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 相乘,都得0 .乘法交换律: 一般地, 有理数乘法中, 两个数相乘, 交换因数的位置, 积

90、相等。 表达式: a b = b a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表达式:(a b ) c = a (b e )乘法分配律: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表达式:a (b + c ) = a b + a c1 1 、倒数1 除以一个数(零除外) 的商,叫做这个数的倒数。如果两个数互为倒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等于1 。1 2 、有理数除法法则:两数相除,同号得负,异号得正,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1 3、有理数的乘方:求 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幕 a ” 中

91、,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可以得出:负数的奇次塞是负数,负数的偶次第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幕都是正数,。的任何正整数次幕都是0 。1 4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1 ) “ 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的顺序进行;( 2 )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 ) 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1 5 、科学技术法:把一个大于1 0 的数表示成a * 1 0 的 形 式 ( 其 中 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 ( 即 0 a 6且1。1 0B. a 0 或 a =0D. a 2 b , 的项为 a2 b a b2、b3,次数为 1 2 ();多项式3

92、n4 2 1 ? + 1 的次数为4,常数项为1 ( ) 。2 :指出下列多项式的项和次数:( l ) 3 x- l + 3 x2; ( 2 ) 4 x3+ 2 x- 2 y203 :指出下列多项式是几次几项式。( l ) x?x +1 ; ( 2 ) x32 x2y2+3 y2 o4 :已知代数式3 x ( m l ) x+ 1 是关于x 的三次二项式,求 m、n 的条件。点拨:多项式的项包括前面的符号,多项式的次数应为最高次项的次数。5 、填空:一 L b 士 a b + 1 是 一 次 项式,其中三次项系数是_ _ _ _ _,4 3二次项为,常 数 项 为 ,写出所有的项已知代数式2

93、x? - m nx2 + y 2 是关于字母x、y的三次三项式,求 m、n 的条件。五、课堂小结:理解多项式的定义,能说出一个多项式是儿次几项式,最高次数是几,分别由哪几项组成,各项的系数分别为多少,常数项为儿。这堂课学习了多项式,与前一节所学单项式合起来统称为整式,使知识形成了系统。( 让学生小结,师生进行补充。)六、课堂作业: 课本p6 0 : 3板书设计: 多项式1 .多项式的定义:2 .例:例:学生练习:同 类 项(1) 授课时间学 习 目 标 :I .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在具体情景中,认识同类项。2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的能

94、力。3 .初步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学 习 重 点 :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学 习 难 点 :根据同类项的概念在多项式中找同类项。教 学 方 法 :观 察 、类 比 、对 比 、归纳学习过程一 、学前准备1、创设问题情境 、5个人+8个人= 、5只羊+8只羊= 、5个人+8只羊=2、观察下列各单项式,把你认为相同类型的式子归为一类。8x2y, mn2, 5a, - x2y, 7mn2, 9a, , 0, 0.4mn2, , 2xy2归类理由:_二 、探究新知1 .同类项的定义:我们常常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上面与 可以归为一类, 与 可以归为一类,、与 可以归为一类,与 可以归为一

95、类,还 有 :、o与 : 也可以归为一类。8x2y与 一x2y只有 不同,各自所含的 相同,并 且x的指数都是2, y的 指 数 都 是1 ;同样地,2xy2与 一 丝 也 只 有 不同,各自所含的 相同,并 且x的指数都是 1 ,y 的指数都是2 。像这样,叫做同类项。另外,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比如,前面提到的、0与 )也是同类项。o 9三、新知应用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地在括号内打“J” ,错误的打“ 义” 。( l ) 3 x与 3 m x 是同类项。( ) ( 2 ) 2 ab与-5 ab是同类项。 ( )( 3 ) 3 x? y与一g yx2 是同类项。 ( ) ( 4

96、 ) 5 H ? 与一2 ab2 c 是同类项。 ( )( 5 ) 2 3 与 3 2 是同类项。 ( )2 、游戏:规则:一学生说出一个单项式后,指定一位同学回答它的两个同类项。要求出题同学尽可能使自己的题目与众不同。请回答正确的同学向大家介绍写一个单项式同类项的经验,从而揭示同类项的本质特征,透彻理解同类项的概念。3 、完成P6 6 页练习1 、2四、回顾与反思请你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五、自我检测1 、指出下列多项式中的同类项:( l ) 3 x2 y + l + 3 y2 x5 : ( 2 ) 3 x2y2 xy2+ 一yx212 、k 取何值时,3 X 8 与一x? y是同类项?

97、3 、若把( s+ t)、( st)分别看作一个整体,指出下面式子中的同类项。( 1 )1 ( s+ t)- - ( s- t)- ( s+ t)+ - ( s- t); ( 2 )2 ( s- t)+ 3 ( s- t)2- 5 ( s- t)- 8 ( s- t)2+ s- t3 5 4 64 、若 5/了 和是同类项,则1 1 1=,5 、下列各组式子中,是同类项的是( )A 、3 x2y 与 - 3 xy2 B 、3 孙 与 - 2 yx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 2A. 刀” 与 盯是同类项C . 0 . 5 / y 2 和 7 % 2 / 3 是同类项7 、写出- 5 x3 y

98、2 的一个同类项8 、观察下列一串单项式的特点:C 、 2 x 与 2/ D、5 xy 与 5 yzB.工 和 是 同 类 项x 2D . 5 加2 与4 / 是同类项孙,-2 x2y , 4x3y , -8 x4y , 16x5y , ( 1 ) 按此规律写出第9 个单项式.( 2 ) 试猜想第n 个单项式为多少?它的系数和次数分别是多少?六、作业1、P71第 1题同 类 项(2) 授课时间自学目标:1 . 理解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2 . 经历概念的形成和法则的探究过程,培养观察、归纳、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3 . 渗透分类和类比的思想方法。4 .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99、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从交流中获益。学习重点:正确合并同类项。学习难点:找出同类项并正确的合并。自学过程一、学前准备为了搞好班会活动, 李明和张强去购买一些水笔和软面抄作为奖品。 他们首先购买了 15本软面抄和20支水笔,经过预算,发现这么多奖品不够用,然后他们又去购买了 6 本软面抄和5 支水笔。问:他们两次共买了多少本软面抄和多少支水笔?若设软面抄的单价为每本x 元,水笔的单价为每支y 元,则这次活动他们支出的总金额是多少元?二、探究新知1 . 合并同类项:可根据购买的时间次序列出代数式,也可根据购买物品的种类列出代数式,再运用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将同类项结合在一起,将它们合并

100、起来,化简整个多项式,所得结果都为元。由此可得:叫做合并同类项。2 . 例 题 :例 1:找出多项式3*勺 - 4xy2-3+5x2y+2xy?+5中的同类项,并合并同类项。解原式=根据以上合并同类项的实例,讨论归纳得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把同类项的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指数保持 0例 2 :下列各题合并同类项的结果对不对?若不对,请改正。( 1 ) 2X2+ 3X2= 5X4; ( 2 ) 3 x + 2 y = 5 x y ; ( 3 ) 7 x2- 3 x2= 4 ; ( 4 ) 9 a2b - 9 b a2= 0 o例 3 :合并下列多项式中的同类项:2 a % 3 “ 马

101、 + 0 . 5 4 ; a3-a2b + b2+ a2b- b2+ b3; 5 ( x + y )?2 ( x y )42 ( x + y )3+ ( y x )4o例 4 :求多项式 3 x ? + 4 x 2 X ? x + x ? 3 x 1 的值, 其中 x = - 3 。试一试:把 x = -3 直接代入例4这个多项式,可以求出它的值吗?与上面的解法比较一下,哪个解法更简便?三、新知应用课堂练习:课本p 6 6 : 1 , 2 , 3 。四、小结注:要牢记法则,熟练正确的合并同类项,以防止2 x 2 + 3 x 2 = 5x 的错误。从实际问题中类比概括得出合并同类项法则,并能运用

102、法则,正确的合并同类项。五、自我检测1、化简3x2 ( x 3y)的结果是.2 、下面计算正确 的 事 ( )A . 3X2-X2= 3 B. ia2+ 2 a3=5a5 C. 3 + x = 3 x D. - 0 . 25 a h + - ha = 043 、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A、3a2 2a2 a2 B 、3a2 2a2 = 1 C 、3J2 2x2 = 3 D 、3J2 X = 2X24、已知单项式3 a 2与一 的和是单项式,那么加=_, n =5、化简下列各式.( 1) 5。+ 3 b 6 + 7/ ?( 2 ) ( 5通 一 卜 从 ) + ( 一 4府+2 加 )( 3 )

103、 ( 6m2 + 4 加 - 3 ) 一( 2 团2 -4 m -1)( 4) ( 8x y -x2 + y2) -3 ( - x2 + y2 + 5xy)6、先化简,再求值.( 1) ( 2 - 2 + 4a ) - ( 5。 2 -。-1) ,其中。二一2j I 3 I 3( 2 ) x 2 ( - x j - ) 4- ( x + y 2 ) , 其中x = = 2 .7、把多项式4X-5X3 + 7 - 3X2按 x的指数从高到低排列是8、如果 | y 3 | + ( 2 x 4 = 0 , 那么 2 x y=。整式的加减 授课时间自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

104、,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2 .过程与方法: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3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自学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自学难点:括号前面是“ 一” 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关键:准确理解去括号法则.自学过程一、学前准备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t 小时, 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为( t- 0 . 5) 小时,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 0 t 千米, 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 0 ( t - 0

105、 . 5) 千米,这段铁路全长为 千米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_ 千米上面的式子、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学生练习、交流后,教师归纳: 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10 0 t + 12 0 ( t - 0 . 5) = 10 0 t + =10 0 t - 12 0 ( t - 0 . 5) = 10 0 t =我们知道,化简带有括号的整式,首先应先去括号. 上面两式去括号部分变形分别为:+ 12 0 ( t - 0 . 5) = - 12 0 ( t - 0 . 5) = 比较、两式,你能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去括号法则。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如

106、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特别地,+ ( X 3 ) 与 一 ( X 3 )可以分别看作1 与一1 分 别 乘 ( X 3 ) .利用分配律,可以将式子中的括号去掉,得:+ (x -3 ) = x-3 ( 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没有变号)-(x -3 ) =-x+3 ( 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改变了符号)去括号规律要准确理解,去括号应对括号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谁也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二、探究新知1 . 化简下列各式:(1) 8a+2b+ (5 a-b ); (2) (5a 3b) -3 (a2-2 b ).2、两船从同一港口同

107、时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 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千米/ 时,水流速度是a 千米/ 时.(1) 2 小时后两船相距多远?(2) 2 小时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三、新知应用1 . 课本第68页练习1、2 题.2 . 计算:5xy2 3xy2 (4xy22x2y) +2x2yxy2. 5xy2四、小结怎么样,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那些问题没有解决?五、自我检测1、下面各题去括号错误的是( )A . x - (6y- 6y + gB . 2m + ( /! + a Z?) =2m H + a b3 3C . ( 4 x - 6 y +3) = - 2 x + 3 y +31 1

108、? 1 1 2D (Q + 0 ) ( c + ) =a + h + c 2 3 7 2 3 7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 a - 2 (b+c) =a2b2c B. a 2bc4d=a c -2 (b+4a)_L 5C 2 (/?) + (3。 2力) =2 ab D. (32y-x y ) Cyx23xy) =3x2y -y x2 4xy3、化简 a 2a (a/?)等于A. -2 a B. 2a C. 4+b D. 2a2b4、已知:2+3b=4, 3a2b=5,则 10Q+2b 的值是A. 19 B. 27 C. 18 D. 345 化简:(x3y) (y2x) 20. (x32y33X

109、2J) (3x33y37x2y)6、计算:3a2 5a ( a -3) +2a2 +427、若Ld=2,求下式的值:3x2 7A2- 2 (x2-3x) 2r作业布置:课本第71页习题2. 2第2、3、5、8题.整式的加减 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会用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进行整式加减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2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提高运算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及整式表达能力,体会整式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列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用整式加减的

110、运算法则进行整式加减运算.教学难点:列式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的运用。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上节课你收获了哪些?你能学到的知识帮助小红和小明吗.活动一:小红和小明的数学活动:小红和小明各自在自己的纸片上写出了一个式子小 红 : 小明:2 x - 3 y 5 x + 4 y问题:( 1 ) 小红说,求出它们的和. 你能帮助她吗?( 2 ) 小明说,求 5 x + 4 y 与 2 x - 3 y 的差。 你还能帮助他吗?尝试练习: ( 8 a - 7 b ) - ( 4 a - 5 b )思考:如何进行整式的加减呢?小结:强调列式时需要添加括号,感知整式加减的先后顺序。二、探究新知

111、思考:在实际运用中如何进行整式的加减呢?活动二例 . 求多项式3 x + 2 y 与4x + 3 y 的和练习:求多项式一x ? 3 x 与一5 x 2 4 x 3的差。例 2 计算:一2 y + ( 3 x y 2 x ? y ) 2 ( x y 2 y 5 。例 3 化简求值:( 2 x3x y z ) 2 ( x3 y3+ x y z ) + ( x y z 2 y3) ,其中 x = l , y = 2 , z = 3 .思路点拨:先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化简后,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比较简便,去括号时,特别注意符号问题.思考:对于比较复杂的求值问题应该先做什么,在做什么?小结:有括号就先去括

112、号再合并同类项化简后,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比较简便。练习 2 ( x 2 y ) 2 4(x-2y) + (x 2y)2 3(x 2y),其中 x = 1 , =三、学习反馈、巩固练习1 . 2 x + x + l 与 A的和是x , 则A = ( )A、 2 x + 1 B - 2 X + 1 C 2 x - 1 D - 2 X - 12 .已知 a + 2 b = 5 , a b = - 3 , 则( 3 a b - 2 b ) + ( 4 b - 4 a b + a ) =.3 . 三角形的周长为4 8 , 第一边长为3 a - 2 b , 第二边长为a + 2 b , 则第三边长.4 .

113、求 ( 2 x - 3 x y + y - 2 x y ) - ( 2 x - 5 x y + 2 y T) 的值,其中 x = 3,y = - l2 0 0 9 -补充练习:已知A = 2 / - l , 8 = 3 - 2 / ,求8 2A的值四、课堂小结1 .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2 . 比较复杂的式子求值, 先化简, 再把数值代入计算.五、作业1 .课本第71页至第72页第3、4题.六、板书设计第 二 章 一元一次方程一、背景与意义分析本课安排在第1章 “ 有理数”之后,属 于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中 的 “ 数与代数”领域。方程有悠久的历史,它随着实践需要而产生,被广

114、泛应用。从数学科学本身看,方程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正是对于它的研究推动了整个代数学的发展。从代数中关于方程的分类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代数方程,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本课中引出了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等基本概念,并且对“ 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析问题过程进行了归纳。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建立方程模型是全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其中的相等关系,是始终贯穿于全章主线,而对一 元 次 方程的有关概念和解法的讨论,是在建立和运用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列方程中蕴涵的“ 数学建模思想”是本课始终渗透

115、的主要数学思想。在小学阶段,已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还学习了最简单的方程。本小节先通过一个具体行程问题,引导学生尝试如何用算术方法解决它,然后再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列出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的量,并进一步依据相等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这样安排目的在于突出方程的根本特征,引出方程的定义,并使学生认识到方程是最方便、更有力的数学工具,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数学的进步。算术表示用算术方法进行计算的程序,列算式是依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算术中只能含已知数而不能含未知数。列方程也是依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特别是相等关系) ,它打破了列算式时只能用已知数的限制,方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含有相关的已知数和

116、未知数,未知数进入式子是新的突破。正因如此, 般地说列方程要比列算式考虑起来更直接、更自然,因而有更多优越性。二、学习与导学目标1、知识积累与疏导: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到方程的意义,领悟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会进行简单的辨别。2、技能掌握与指导: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感悟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模型。利用率1 0 0 %。3、智能的提高与训导:在与他人交流探究过程中,学会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合作,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4、 情感修炼与开导: 积极创设问题情景, 认识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 初步体会到“ 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的含义。5、观念确认与引导:通

117、过经历“ 方程”这一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感 受 到 “ 问题情境分析讨论建立模型一一解释应用转换拓展”的模式,从而更好地理解“ 方程”的意义。结合例题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和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三、障碍与生成关注通 过 “ 问题情境” ,建 立 “ 数学模型” ,难度较大,为此要充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仔细分析题目题意,促使学生朝“ 数学模型”方面理解。四、学程与导程活动(-)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同学们知道南通市的东城区吗?那宽广的人民东路延伸段正吸引着许多投资者的目光,南通市最大的环保热电厂已在东城区的新胜村拔地而起( 图片展示) ,让我们乘3 6路公交车去感受一下吧!假设3 6路公交

118、车无障碍匀速行驶,途经小石桥、国胜东村、观音山三地的时间如表所示:地名时间小石桥8:00国胜东村8:09观音山8:17新胜村在观音山、国胜东村之间,到观音山的路程有3千米,到国胜东村的路程有1千米,请问小石桥到新胜村的路程有多远?先让学生读题,然后教师指出:这是一个行程问题,而行程问题一般借助于直线型示意图,教师首先画出下图,标出两端地点。小石桥 观音山最后师生共同逐句分析,并提问:你从此题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让学生自由发挥,最后,教师作如下总结:1、看表格有:从小石桥到国胜东村有 分钟;从小石桥到观音山有 分钟;从国胜东村到观音山有 分钟。2、你能画出汽车所经过四个地方的顺序图吗?不妨试一试

119、;对照示意图,让学生指出有关路程的信息。教师最后整理成如下示意图:小石桥 国胜东村 新胜村 观音山( 二)动手实践、发现新知你会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吗?不妨试一试。( 以同桌同学或前后两桌为一组,讨论交流一下此题怎样解,教师巡视之后,请两位同学上黑板板演,教师评讲时,让学生指出每个式子的意义。 )如果学生中有人利用方程做出,教师分析左右两边的意义;如果没有,则作如下提示:如果设小石桥到新胜村的路程为X千米,教师根据示意图,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自主讨论口答:1、小石桥到国胜东村有 千米,小石桥到观音山有 千米。2、小石桥到国胜东村行车 分钟,小石桥到观音山行车 分钟。3 、从小石桥到国胜东村的汽车速

120、度为 千 米 / 分 。让学生口答,请学生判断修正,并提出此题中有哪些相等关系?从小石桥到国胜东村的汽车速度与从小石桥到观音山的汽车速度相等吗?由此启发得出方程:指出:以后我们将学习如何从此方程中解出未知数X , 从而得出小石桥到新胜村的路程。( 三)类比分析、总结提高1、方法解题时,列出的算式中只能用已知数表示;而方程是根据问题的相等关系列出的等式,其中既含有已知数,又含有未知数,即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同学们也看到列方程比较方便,而算式较繁。2、列方程的步骤让学生根据例子,总结出列方程的三步骤:( 1 )设字母表示未知数;( 2)找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3 )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121、3 、对于上面问题,你还能列出其它方程吗?如能,你依据哪个相等关系? ( 学生讨论,代表发言)( 四)例题分析、揭示课题同学们是否参加过学校的义务劳动呢?下面一起讨论义务为学校搬运砖块的问题。例 1 、学校组织6 5名少先队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六 (1 )班同学每人搬6 块,六 ( 2)班同学每人搬8 块,总共搬了 4 0 0 块,问 六 (1 )班同学有多少人参加了搬砖?1 、这个问题已知条件较多,题中的数量关系较复杂,列算式不易直接求出答案,这时,教师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分清已知量、未知量,寻找题中的相等关系。先让学生试做,然后抓住时机,亮出如下表格,见

122、机讲解。六 (1)班六 ( 2 )班总数参加人数每人搬破数68共搬砖数4 0 02、 通过上面所做的题目分析看出,有些问题利用算术方法解比较困难,而用方程解决比较简单。由上面题目分析也得出: 这些都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元) , 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 ( 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板书课题: 一元一次方程)3 、让学生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举出元一次方程的例子,师生对照定义进行分析评讲。4、例 2: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1 ) 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 7 0 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 5 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 4 5 0小时?( 2 )一根

123、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使它的长是宽的1.5倍,长方形的长、宽各应是多少?让2位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余科学生在下面做,然后,师生共同批改,批改时,对照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列方程的步骤讨论讲解,并指出方程左右两边的意义。( 五) 总结巩固、初步应用1师生共同小结归纳上面的分析过程可以表示如下:设未知数 :相等关系 列方程实际问题 - - - - - - - - - - - - - -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2、练习:(1 )环形跑道一周长,沿跑道跑多少周,可以跑?(2 )甲种铅笔每枝0.3元,乙种铅笔每枝0.6元,用9元钱买了两种铅笔

124、共2 0枝,两种铅笔各买了多少枝?(3 ) 一个梯形的下底比上底多,高,面 积 是 ,求上底。2、 作业:课本7 3页 第1、5题。五、笔记与板书提纲课题 例1 例1示意图定义 例2列方程的分析过程归纳六、练习与拓展选题根据生活经历,自编一道列方程应用题。七、个别与重点辅导:学生姓名( 略)八、反思与点评记录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2.1从算式到方程教学目标:1 . 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2 . 通 过 “ 列算式”和 “ 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方程是应用广泛的数学工具;3 . 初步学会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渗透建立方程模型的思想;4 . 经历

125、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树立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品尝成功的喜悦,增强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学重点:1 . 了解什么是方程、一元一次方程;2 .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教学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同学们,大家小时候一定都说过儿歌吧?那么这一首儿歌你一定说过( 屏幕出示) :1只青蛙1张嘴,2 只眼睛4 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现在,我们就来“ 比一比,说儿歌”( 屏幕出示) 。要求是:以这样的速度说( 师说一段) ,不能说错或停顿,如果停顿或者说错了就立即停止。规

126、则是:每一大组各派一名代表,看谁说得又快又好;第一大组,谁来?其他同学可听仔细了。( 进行比赛)我们知道, 这是一首永远也说不完的儿歌, 你能不能想个方法用一句话把这首儿歌说完呢( 屏幕出示)? ( 根据学生回答,说出“ X只青蛙x 张嘴, 2x只眼睛4x条腿,x 声扑通跳下水” ) 屏幕出示)这样,我们用字母x 代替了具体的数,就用一句话代表了所有情况,使问题变得方便、简捷。二、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同学们都挺喜欢吃巧克力吧!假如你妈妈从文峰买了 4 2 颗你最喜欢吃的巧克力,你准备怎么处理呢?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对吧?如果你和你的好朋友一人一半,你分得多少呢?我们也不能忘了孝敬长辈,假

127、如分给奶奶的是分给你的2 倍,那么你分了多少颗?如果还要分给爷爷,且分给奶奶的不变,还是你的2 倍,分给爷爷的比分给你的1.5倍 少 3个。此时你又分得多少颗? ( 让学生自己回答出两种解法代数方法和算术方法)2、 刚才解决这个问题时, 两位同学一人用了列算式的方法, 一人用了列方程的方法( 屏幕出示)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2.1节从算式到方程” 。3、什么是方程?同学们还记得吗?请大家回忆一下八4、刚才的问题是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的请举手。确实,方程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好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巧克力问题,1、让学生认识到列方程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好方法,甚至有时比算术方法要简单,

128、2、引出方程的概念)三、呈现问题,自主探索1、请你用算术方法或列方程解决下列问题:每一道题你都可以选择用算术方法还是列方程解决,只要想到方法的就到黑板上来写,不需要举手,如果列算术请写在左边,如果列方程请写在右边。注意:我们这一节课只研究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怎样从方程中求出未知数,我们以后会深入讨论。所以,今天的问题都只要求同学们列出算式或方程,不需要求出结果。现在开始。2、学生自F lH 到黑板匕写3 、现在请各位同学解释一下自己的方法。( 学生在座位上回答,教师适当提醒学生说出等式两边的含义和列方程所依据的相等关系。针对解题格式上的问题加以提醒。 )统计每道题用算术方法和用代数方法的人数。

129、4 、 通过解决刚才的这几个问题, 对于做道题时, 是选择列算式还是列方程, 你有什么感想?( 生答)其实呀,方程确实是一种应用很广泛的数学工具,在现实生活中有好多好多的问题可以用方程解决。下面我们不妨来试试看。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几道例题,1 、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2 、渗透建立方程模型的思想)四、巩固练习,提高发展1 、现在我们就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请拿出学案纸,完成第大题。要求是:( 屏幕出示)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同样不需要求出结果。2 、学生独立完成。3 、哪位同学来讲讲你做的第一题,说说你的解题思路和过程。4 、通

130、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利用方程解决问题要经过哪些步骤呢?先设未知数,然后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这样,就将实际问题转化成了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继续学会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五、合作学习,开拓创新1 、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今天,老师在来滨江初中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汽车匀速行驶,7 : 0 0 从实验初中出发,7 : 3 0 途经常青初中到达滨江初中是7 : 5 0 , 吴庄在常青初中、滨江初中两地之间,距常青初中6千米,与滨江初中的距离是总路程的,问实验初中到吴庄的路程有多远?现在,就请大家运用你所掌握的知识、方法

131、,结合线段图解决它。请拿出学案纸,看第二大题,只需要列式,并说出理由,不需要求出结果。请大家先独立思考,然后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讨论,看看谁想到的方法多。现在开始。2 、学生完成3 、学生展示不同的方法。( 设计意图:改变书上的引例,把它换成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鼓励学生探索、合作、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六、交流收获,归纳总结各组同学都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了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看来同学们今天都是“ 学有所获” ,我们共同来对今天的学习活动作一个总结与回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七、课后作业,拓展视野1 .必做题:阅读课本第7 2 页“ 阅读与思考” ;完成课本第7 5 页 第

132、 1 题,第 7 6 页第5 、6 题。2 .选做题:课本第7 4 页 第 1 0 题。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在本校执教的时候效果较好,而到滨江初中上这一节课,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甚至没有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通过这一节课,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要上好一节课不仅要埋头钻研教材,设计教学过程,还必须善于与学生交流,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也就是常说的要学会备学生,应从学生能否理解的角度来安排适当的教学程序,用有趣的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应主动地去了解学生对过去相应的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才能把握住施教的深浅及分寸,做到进行适当的引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2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

133、1)【 教学目标】1 . 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2 . 学习如何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 并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列出方程;3 . 通过具体的例子感受一些常用的相等关系式.【 对话探索设计】K探 索12(1)某校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 去年购买的数量是前年的2倍, 今年购买的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 ,去 年 购 买 的 计 算 机 的 数 量 是 ; 今 年 购 买 的 计 算 机 的 数 量 是 ; 三年总共购买的数量是(2)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 去年购买的数量是前年的2倍, 今年购买的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 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解: 设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

134、, 那么,去年购买的计算机的数量是_ _ _ _ _ _ _ _ ; / y 一 - 丫-X今年购买的计算机的数量是- - - - - - - - ; 与$ 设计是让学生感受 A根据关系: 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 关系式:前 J )年购买量+ 去年购买量+ 今年购买量=14。台) , 列得方0列代数式是列方程的程:合并得.系数化为 得.答:.归纳: 总量等于各部分量的和是一个基本的相等关系.R探索22(1)把 些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 如果每人分3 本, 则剩余2 0 本, 若这个班级有x 名学生, 则这些书有 本 .(2 )把一些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 如果每人分4 本, 则还缺20本, 若

135、这个班级有x 名学生, 则这些书有 本 .(3 )把一些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 如果每人分3 本, 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 本, 则还缺20本 .这个班有多少学生?解: 设这个班级有x 名学生,根据第一关系, 这批书共 本;根据第二关系, 这批书共 本;这批书的总数是个定值, 表示它的两个不同的式子应该相等.根据这一相等关系列得方程:想一想, 怎样解这个方程?归纳: 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的式子相等, 这也是我们列方程经常用到的相等关系.K练习1 .(1)同样大的实验田, 喷灌的用水量是漫灌的25%,若漫灌要用水x 吨, 则改用喷灌只需 吨 .(2)灌溉两块同样大的实验田, 第一块用喷灌的方

136、式, 第二块用漫灌的方式,喷灌的用水量是漫灌的25%,若两块地共用水300吨. 每块地各用水多少吨?解: 设第二块地( 漫灌) 用水x 吨,根据关系: 喷灌的用水量是漫灌的25%( 关系式是: 喷灌的用水量= 漫灌的的用水量x25%),得第一块地( 喷灌) 用水 吨 .根据关系:两块地共用水300吨, 可列方程:解得.答:.K作业P79. 练习, P84.1,6K补充作业1 . 按要求列出方程:(l)x 的 1.2倍等于36; (2)y的四分之一比y 的 2 倍大24.2 . 某厂去年的产量是前年的2 倍还多150吨, 若去年的产量是950吨, 求前年的产量.解: 设前年的产量是x 吨, 根据

137、关系:去年的产量是前年的2 倍 还 多 150吨, 得去年的产量为根据去年的产量是950吨列方程:解得.答.2.2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 教学目标】1 . 进一步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初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2 . 学会合并( 同类项) 及移项, 会解ax+bx=c 及ax+b=cx+d 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3 . 初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 感受数学文化;4 . 理解解方程的目标, 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K探 索12等式一边的项可以移到等式的另一边吗?例如:3+5=8这是一个等式. 把左边的一项3移到右边, 得到什么式子? 这时等

138、式成立吗?如果把“3”变号后移到的另一边呢?换一个等式-6-7=-13试一试.任写一个等式再试一试.K探索22(1)方程x+3=-l的解是多少?(1)把方程x+ 3 = -l中左边的常数项3移到右边, 就得到方程x=-l+3. 所得的方程的解与原方程的解一样吗?K探索3怎样求方程x-7=5的解?甲的解法是: 这是一个表示减法运算的式子,x是被减数,7是减数,5是差. 所以有x=5+7(理由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 于是 x=12.乙的解法是: 这是一个等式, 根据等式的性质1,两边, 结果仍相等, 把方程的两边都加

139、7,得x-7+7=5+7,于是 x=12.内的解法是:把方程左边的项-7,变号( 即变成+7)到方程的右边, 得x=5+7,于是x=12.议一议, 三种解法, 你乐意用哪一种?K归纳解方程时, 把方程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 这种变形叫移项.注意:移项的要点不在移动, 而在于变号.想一想:移项为什么要变号? 移项的根据是什么?K探索41以下各方程的“ 移项” 对不对? 为什么?(l)x+5=7,移项得 x=7+5;(2)3-x=7,移项得-x=7-3;、等 式若留学生可能还是乐 )意用算术解法, 教师 )、,后 移要有足够的耐心. 丁(3)2x=7x,移项得 2x+7x=0;(4)2x=7

140、x-6,移项得 2x-7x=-6.R探索5移项的目的是把方程化为ax=b的形式, 以下的“ 移项”都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你认为应该怎样做才对?(l)3x+ 6 R ,移项得 0=-3x-6;(2)3x=5x-7,移项得 3x+7=5x;(3)3-x=5x,移项得 3-x-5x=0;(4)3x+20=7x-18,移项得-7x+18=-3x-20.K例题学习】P81.例 1K练习JP81.练习K作业HP84.习题 2,3,9K补充作业1 .一个两位数, 个位上的数是十位上的数的2倍, 如果把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对调, 那么所得到的两位数比原两位数大36.求原两位数.解:设原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为x ,

141、那么, 根据个位上的数是十位上的数的2倍, 得 个 位 上 的 数 是 ,则原两位数记为.因 为 对 调 后 所 得 到 的 新 两 位 数 的 十 位 上 的 数 为 , 个位上的数为, 新两位数应记为根据新两位数比原两位数大36,列方程:.解这个方程得.答:.2 . R小调查 今年6月份你家的固定电话的收费是多少? 找出发票, 看看费用当中具体分为哪儿项?2.2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3)【 教学目标】1.熟练应用合并( 同类项) 及移项, 解ax+bx=d及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2 .进一步感受如何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 并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

142、系, 列出方程;3 .初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 感受数学文化.R练习P85.习题9 探 索13(1)有一列数, 按一定的规律排成1,-3,9,-27,81,-243.,如果其中有一个数是x,那么跟在它后面的两 个 数 依 次 为 . 如 果 其 中 有 一 个 数 是y,那 么 它 前 面 的 哪 个 数 是 , 后面的那个数是(2)有一列数, 按一定的规律排成1,-3,9,-27,81,-243.,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是567,这三个数各是多少? 相信你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了!K例题学习P81.例2想一想:如果设这三个相邻数中的第二个数为y,怎么列方程? 解是多少?K探索22(1)“全

143、球通” 移动电话的计费方法是:月租费5 0元/ 月, 本地通话费0.40元/ 分.一个月内, 若通话200分, 需交费 元; 若通话x分, 需交费 元 .(2)李老师5月份“ 全球通” 移动电话消费130元, 求通话的时间是多少分.K探索31“ 全球通” 和“ 神州行” 两种移动电话的收费方式如表:用“ 全球通” 每月收月租费5 0元/ 月, 此外根据累计通话时间按0.40元/ 分加收通话费.用“ 神州行” ,不收月租费, 根据累计通话时间按0.60元/ 分收通话费.(1)若 个月内在本地通话100分, 按两种计费方式各需交多少元? 选择哪一种计费方式比较便宜? 通话时间若是300分呢?全球通

144、神州行月租费50元/ 月0本地通话费0.40元/ 分0.60元/ 分(2)若累计通话t分, 则用“ 全球通” 要收费 元; 用“ 神州行” 要收费 元 .(3)当本地通话时间是多少分时, 两种收费方式的收费一样?(4)你认为在什么条件下选择“ 神州行更便宜?(5)请为你的家长在“ 全球通” 和“ 神州行” 两种移动电话的收费方式中选择种, 并说明理由.R补充作业工1 .国庆节前几天, 两家商店的同一种彩电的价格相同. 国庆节两家商店都有降价促销活动. 甲商店的这种彩电降价500元, 乙商店的这种彩电打9折. 若原价是2 000元/ 台, 到哪一家商店买便宜? 若原价是20 000元呢? 当原价

145、是多少时, 降价后的价格仍然相等?2 . 某服装商店出售一种优惠购物卡, 花200元买这种卡后, 凭卡可在这家商店按8折购物( 有效期为一年) , 问当一年内累计消费多少元时, 买卡与不买卡要花一样的钱? 什么情况下买卡合算?2.3从“ 买布问题” 说起一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一)【 教学目标】1 . 掌握去括号的方法;2 . 会根据顺流速度、水流速度及逆流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解题;3 .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 对话探索设计】K复习导入H1. 去括号是解方程时常用的变形,分别将下面的方程去括号:(1)方程 3x+5( 13-x)=54,去括号得;(2)方程 3x-

146、5( 13-x)=54,去括号得.R探 索13顾客用540卢布买了两种布料共138俄尺, 其中蓝布料每俄尺3卢布, 黑布料每俄尺5卢布. 两种布料各买了多少? ( P86. 问题)分析: 在这个问题中, 一共有几个有关元素? 几个相等关系?解: 设买了蓝布料x俄尺,那么, 根据关系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得买了黑布料 俄尺,根据关系,得买蓝布料要花 卢布,根据同样关系, 得买黑布料要花 卢布.想一想: 最后还有哪一个上? 你能用这个关系列方程吗?方程吗?K例题学习P87. 例 1K探索27一艘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时, 它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小时, 若水流的速度

147、是3千米/ 时, 求两码头间的距离及该船从乙码头返回到甲码头所需的时间. ( 提示:关系没有用行驶, 用了 2顺流速度= 静水中速度 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 静水中速度 水流速度. )( 探索3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行驶, 用了 2小时,从乙码头返回到甲码头逆流行驶, 用了 2.5小时,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千米/ 时, 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解: 设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x千米/ 时,那么, 根据顺流速度、水流速度及逆流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得船的顺流速度是 千米/ 时, 逆流速度是 千米/ 时,根据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得船的顺流路程是; 逆流路程是.根据往返路程相等列方程:.解这个方程

148、得.答:.K练习P88.练习(1)K作业P88.练习,P93,习题.1,2,4R补充练习U1.今年父亲32岁, 儿子5岁, 哪一年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10倍? 先猜测答案, 再列方程解.2.甲、 乙两人练习100米跑, 甲每秒跑7米, 乙每秒跑6.5米.如果甲让乙先跑1秒, 甲经过儿秒可以追上乙? ( 你会画示意图检验你的答案吗? )2.3从“ 买布问题” 说起一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 2) (二)【 教学目标】1 .进一步掌握去括号的方法;2 .了解配套问题的实际运用;3 .了解间接设元法;3 .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信心.【 对话探索设计】R探 索12某车间2

149、 2名工人生产螺钉和螺母, 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 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为了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 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 多少名工人生产螺母?分析:( 1)如果让一半的工人生产螺钉, 另一半生产螺母, 会出现什么情况?( 2)为了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 生产出来的螺钉与螺母的数量之间应满足怎样的关系?解: 设分配x名工人生产螺母,根据关系: 生产两种零件的工人的和是2 2名, 得分配生产螺钉的工人有 名 .易得每天可生产螺母 个, 螺钉 个 .( 分析: 这时还有一个关系没有用上, 这个关系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150、 _ _ _ _ _ _ _ _ _ , 它就是列方程的依据. )根据这个关系式列方程: .解这个方程, 得.生产螺钉的人数是.答:.K探索2电气机车和磁悬浮列车从相距2 9 8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对而行, 磁悬浮列车的速度比电气机车速度的5倍还快2 0千米/ 时, 半小时后两车相遇, 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设电气机车的速度为x千米/ 时, 请在下面的示意图中标出两车的路程, 再列方程解.K探索33小王从家门口的公交车站去火车站.如果坐公交车, 他将会在火车开车后半小时到达车站, 如果坐出租车, 可以在火车开车前15分到达火车站.已知公交车的速度是4 5千米/ 时, 出租车的速度是公交车的2倍,

151、 问小王的家到火车站有多远? ( 等候公交车和出租车的时间忽略不计. )解法: 设小王的家到火车站的路程是x千米,那么, 根据时间等于路程+ 速度, 得他坐公交车到火车站要 小时; 坐出租车到火车站要_ _ _ _ _ _ _ _ _ 小时.根据出租车到火车站所用的时间比公交车要少 小时,列方程:.解法二: 设坐出租车到火车站要x小时,根据出租车的速度是公交车的2倍, 得公交车到火车站要一小时,( 想一想: 列式的根据是什么? )根据出租车到火车站所用的时间比公交车要少 小时,列方程: . 解得.把求得的时间乘速度得小王的家到火车站的路程是.教师本身要认解法三: 设小王出发时距离火车开车还有X

152、分,坐 出 租 车 到 火 车 站 所 用 的 时 间 为 ; 路程为.坐 公 交 车 到 火 车 站 所 用 的 时 间 为 ; 路程为.列方程.解得.答:.K作业HP93.习题.5,10R补充练习1一支长300米的学生队伍以3千米/ 时的速度前进, 迎面有一个人以15千米/ 时的速度骑车而来,他从队头到队尾共用多少时间?2.3从“ 买布问题” 说起一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三)【 教学目标】1 . 会去分母, 并通过去分母了解化归思想;2 . 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渊源及辉煌的历史,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 . 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4 . 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及创新能力.【 对话探索设计

153、】K探 索13P90问题中的方程怎么解?(1)解方程 + +x=33时, 如果先合并, 得到方程把系数化为1,就得到方程的解. 解方程 + + + x= 33时, 如果先去分母, 方程的两边同乘, 就得到方程再合并, 得到方程;把系数化为1,就 得 到 方 程 的 解 .(3)比较上面两种解法,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K探索21解方程4- =13时, 如果不先去分母怎么解? 如果先去分母呢? 试比较两种解法.R归纳有的方程中有些系数是分数, 如果化去分母把系数化为整数, 一般可以使解方程中的计算简便 .K探索3解 方 程(y+l)+ (y+2)=3- (y+3)时, 一般要先去分母, 你知道方程的

154、两边应该同乘一个什么样的数吗?K探索4U可以看作是3+7;类似地,可以看作是; 可以看作是.K探索5R解方程 -2= - 时, 正确的做法是两边同乘方程中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20,去分母得 5 ( 3 x+ 1 )-4 0 = 2 ( 3 x-2 )-4 ( 2 x+ 3 ).议一议, 所得方程中有三处用了括号, 这是为什么? 不用括号行吗?请继续解这个方程.( 探索6小英同学解方程 - =1时, 去分母, 把原方程化为: 2 x-l -x+ 2 = l. 你能指出它犯了哪两个错误吗? 你能帮她改过来吗?K探索7 U学了 去分母 以后, 民辉同学在计算 时, 把分母去掉得3 + 2 = 5. 对

155、吗?R归纳U1 . 方程去分母的两个要点.2 . 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K例题学习P 9 1. 例 4K练习P 9 2. 练习K作业RP 9 2. 练习,P 9 3. 习题 3 ( 1 ) , ( 2 ) .K补充练习A、B两地相距1 5千米, 甲步行从A出发去B , 2小时后乙骑自行车也从A出发去B ,两人同时到 达B地. 回来时, 甲、乙两人同时出发, 甲仍步行, 乙仍骑自行车, 乙回到A地时, 甲离A地 还 有1 0千米. 求甲步行, 乙骑自行车的速度.2 . 3从“ 买布问题” 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 2 ) (四)【 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 . 进一步

156、感受列方程的般思路;3 .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及创新能力.4. 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经历从实际中抽象数学模型的过程.【 对话探索设计】K探 索12一项工程, 甲要做12天才能做完. 如果把总工作量看作1,那么, 根据工作效率= _ _ _ _ _ _ _ _ +,得甲一天的工作量( 工作效率) 为.他做3天的工作量是.( 探索2一项工程, 甲单独做要6天, 乙单独做要3天, 两人合做要几天?( 1)你能估算出答案吗?( 2)试一试, 怎样用直线型示意图寻求答案:如图, 线 段A B表示总工作量1,怎样在线段A B上分别表示甲、乙一天的工作量? 通过示意图,能够很直观地看出答案吗?如

157、图, 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全部工作量1,怎样用扇形的面积分别表示甲、乙两人一天的工作量?通过示意图, 能够很直观地看出答案吗? 与直线型示意图相比, 你更乐意 用哪- - 种图形分析?I探索3项工程, 甲单独做要12天, 乙单独做要18天, 两人合做要几天?解: 把总工作量看作1,那么,根据工作效率= + . 得甲一天的工作量( 工作效率) 为; 乙一天 的 工 作 量 为 ;设两人合做要x天, 那么,甲 的 总 工 作 量 为 ; 乙 的 总 工 作 量 为 ;这工作由两个人完成, 根据两人完成的工作量之和等于1,可列方程:.解这个方程得.答:.把这道题的解法与小学时的算术解法进行比较, 你有

158、什么发现?R探索43整理一批图书, 由 一 - 个人做要4 0小时完成. 现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小时, 再增加2人和他们一起做8小时, 完成这项工作. 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 具体应先安排多少人工作? ( P92例5)解: 把总工作量看作1,那么,根据工作效率= _ _ _ _ _ _ _+得人均效率( 一个人1小时的工作量) 为.设先安排x人工作4小时, 那么,这x个人4小时的工作量为( 可化简为) .显然, 再增加2人后, 参加工作的人数为x+2,这( x+2)个人工作8小时的工作量为( 可化简为) .这工作分两段完成, 根据两段完成的工作量等于1可列方程:解得.答:.想想: 如果不是

159、把总工作量看作是1,而是把个人一小时的工作量看作是1,该如何解这道题?比较两种解法, 你有什么感受?教师本身要认真备课, 要敢于质疑, 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R作业P93. 习题 3(3),(4);P94,8,92.4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 教学目标】1 . 能根据商品销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 列出方程;2 . 了解怎样对不同的方案作出选择;3 . 使学生在从事探索性活动的学习过程中, 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4 . 熟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思路.【 对话探索设计】K探 索 13(1)一件衣服的进价为50元, 售价为60元, 利润是 元, 利 润 率

160、是 . ( 提 示 : 利 润 = 售 价- 进价,利润率= 利润+ 进价. )(2)一件衣服的进价为5 0 元, 售价为8 0 元, 若按原价的8 折出售, 利润是 元, 利润率是(3)一件衣服的进价为5 0 元, 售价为6 0 元, 若按原价的8 折出售, 利润是 元, 利润率是(4)一件衣服的进价为50元, 若要利润率是20%,应 把 售 价 定 为 .K探索23某商店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一件衣服, 盈利25%,这件衣服的进价是多少? 利润是多少?解: 设这件衣服的进价是x 元,根据利润率、利润、进价三者的关系( 关系式为利润=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161、,得利润为,根据利润、售价、进价三者之间的关系可列方程:解得.利润为.( 答略)另解:设这件衣服的进价是x 元,根据利润、售价、进价三者之间的关系, 得利润为,想一想: 下一步应该根据哪一个关系式列方程? 比较两种解法, 你有什么体会?2. 若进货价降低8 % ,而售出价不变, 那么利润率可由目前的p %增加到( p+10) %( 即增加10个百分点) , 求原来的利润率是多少?K试一试 工某商店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一件衣服, 亏损25%,利润是多少?相信你能独立解决这道题, 如果能用两种方法解更好.K探索3某服装店出售一种优惠卡, 花200元买这种卡后, 可凭卡在这家商店按8折购物. 小芳

162、购卡后买了一件原价1200元的西装; 小敏购卡后买了一件原价500元的毛衣. 他们买卡购物是否划算? 为什么?你知道她们在什么情况下买卡购物才划算吗?R探索4U1.若每千瓦时的电费为0.5元,3只60瓦( 即0.06千瓦) 的白炽灯, 一个月使用120小时, 该付电费多少元?提示: 电灯的电功率( 千瓦数)x使用时间( 小时数) = 用电量( 千瓦时数) .2. 小明和爸爸一起逛超市. 小明想在两种灯中选购一种, 其中一种是11瓦( 即0.011千瓦) 的节能灯, 售价是50元; 另一种是60瓦的白炽灯, 售价3元, 两种灯的照明效果一样, 使用寿命也相同, 起初,小明想节省一点, 买白炽灯.

163、 爸爸告诉他:“ 节能灯售价高, 但较省电已知两种灯的使用寿命都是3000小时, 每千瓦时的电费是0.5元 .( 1)请你帮小明算一下, 如果照明时间为1000小时, 该买哪一种灯? 如果照明时间为2000小时呢?( 2)照明多少时间用两种灯的费用相等( 精确到1小时) ?( 3)照明多少时间选择节能灯可以省钱?【 备用素材】1. 某种品牌服装的利润率为15%.如果进货价降低8%,而售出价不变, 那么利润率可增加到多少? 比原来多了几个百分点?解: 设原进价为a元( 使用辅助性字母) ,则原售价为 元,现进价为 元,现利润率为(-_H_=_%._% - 1 5 % = % .答:.( 思考:

164、为什么不能说比原来多了 10%?)解: 不妨设原进货价为1元, 则售出价为( 1+p%)元,现在的进货价为0.92元,列方程:0. 92xl+( p+10) %=l+p%.解得 p%=15%.答略.另解: 设原进货价为a元, 则售出价为( l+p%) a元,现在的进货价为0.92a元,列方程:0. 92axl+( p+10) %=( l+p%) a.解得 p%=15%.答略.思考: 后一种解法是否比前一种更有说服力?2 . 4 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2 )【 教学目标】1 . 学习利用表格的数据探索规律;2 . 认识代数解法(列方程解应用题) 的局限性;3 .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

165、价值;4 . 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对话探索设计】K 探 索 1 2下表记录了一根金属丝在不同温度下的长度. 根据数据猜测:1 ) 温度温度/ - 1 001 02 03 04 0长度/ m m2 5 2 . 2 82 5 2 . 6 02 5 2 . 9 22 5 3 . 2 42 5 3 . 5 62 5 3 . 8 8每升高1 , 这根金属丝的长度伸长了多少? .(2 ) 当温度是8 0 时, 这根金属丝的长度是多少?(3 ) 若长度是2 5 6 . 7 6 m m , 温度是多少?(4 ) 把温度记为t ( C ) , 长度记为y (c m ) , 求用t 表示y的式子.(探索2

166、下表记录了一次实验中时间和温度的数据:时间/ 分051 01 52 02 5温度/ 七1 02 54 05 57 08 5(1 ) 如果温度的变化是均匀的, 2 1 分的温度是多少?(2 ) 什么时间的温度是3 4 ?K 探索3 5P 9 6 探究3观察P 9 6 积分榜, 回答下面的问题:(1 ) 从最后一行数据可以发现: 负一场积1 分. 从其它行的数据是否也能直接得出这个结论?(2 ) 从第3 行是否也能求出胜1 场积2分?(3 ) 把总积分记为s , 胜场数记为n , 怎样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s ?(4 ) 为什么说胜场的总积分不可能等于负场的总积分?K 探索4 5汽车匀速行驶途经王家庄

167、、 青山、 秀水三地的时间如表所示, 翠湖在青山、 秀水两地之间, 距青山50 千米,距秀水7 0 千米. 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有多远?地名时间王家庄1 0 : 0 0青山1 3 : 0 0秀水1 5: 0 0(1 )从表中你得到哪些信息?从中你得到哪些信息?(2 )从已知的信息, 你认为题中哪有关的元素是可求的?(3 )你认为有必要列方程吗?K探索5已知5 台 A型机器一天的产品装满8 箱后还剩4 个,7 台 B型机器一天的产品装满1 1 箱后还剩 1 个, 每台A型机器比B型机器一天多生产1 个产品, 求每箱有多少个产品.解法一: 设每箱有x 个产品, 则 5 台 A型机器一天生产 个; 7

168、台 B型机器一天生产_ _ _ _ _ _ _ _ _ _ _ _个 .所以, 每台A型机器一天生产 个;每台B型机器一天生产 个 .根据每台A型机器比B型机器一天多生产1 个产品, 列方程: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解得x=.解法二: 设每台B型机器一天生产x个产品,根据每分A型机器比B型机器一天多生产1 个产品, 得每台A型机器一天生产 个产品.所以,7 台 B型机器一天生产 个产品, 因为这些产品装满1 1 箱后还剩1 个, 得每个箱子装 个产品;同样道理,5台A型机器一天生产 个产品, 因为这些产品装满8箱后

169、还剩4个,得每个箱子装 个产品;现在该怎样列方程: 根据什么?最后请写出答案.【 备用素材】1 . 某园林的门票每张10元, 一次使用. 考虑到人们的不同需求, 也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该园林除保留原来的售票方法外, 还推出了一种” 购买个人年票” 的方法. 个人年票从购票日起, 可供持票者使用一年. 年票每张60元, 入园时需买一张2元的门票.(1)如果你计划在一年中用8 0元花在该园林的门票上,应选择哪一种购票方式?(2)在什么情况下购买年票与不购买年票花费相等?(3)你认为在什么情况下购买年票比较合算?2. 小王从家门口的公交车站去火车站. 如果坐公交车, 他将会在火车开车后半小时到达车站

170、,如果坐出租车, 可以在火车开车前15分到达火车站. 已知公交车的速度是45km/h,出租车的速度是公交车的2倍, 问小王的家到火车站有多远?解法一: 设出租车到火车站要x小时,根据出租车的速度是公交车的2倍,得公交车到火车站要一小时,根据出租车到火车站所用的时间比公交车要少 小时,列方程:.解得.把 求 得 的 时 间 乘 速 度 得 小 王 的 家 到 火 车 站 的 路 程 是 .答略.解法二: 设小王的家到火车站的路程是xkm,那么, 根据时间等于路程+速度, 得他坐公交车到火车站要 小时; 坐出租车到火车站要 小时.根据出租车到火车站所用的时间比公交车要少 小时,列方程: . ( 以

171、下略)解法三: 设小王出发时距离火车开车还有x分,坐 出 租 车 到 火 车 站 所 用 的 时 间 为 ;坐出租车的路程为.坐 公 交 车 到 火 车 站 所 用 的 时 间 为 ;坐公交车的路程为.列方程.(以下略)9. 弹簧的长度y(cm)与所挂的重物的质量x(千克)之间的关系如右图, 根据图形,(1)求不挂重物时, 弹簧的长度;(2)求当所挂重物的质量为5千克时, 弹簧的长度;(3)若弹簧的长度为16cm,求所挂重物的质量.K补充作业1 2. 长途汽车客运公司规旅客可随身携带一定重量的行李,行李若超过规定,则需购买行李票. 设行李重量是x(千克) , 行李费用是y元, 根据下列表格所提供的信息, 猜测y与x之间的关系式, 并把表格填全,X25405060.ny036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