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区域城市化与城乡结构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76577680 上传时间:2024-08-20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7.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 区域城市化与城乡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第六章 区域城市化与城乡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六章 区域城市化与城乡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六章 区域城市化与城乡结构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六章 区域城市化与城乡结构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 区域城市化与城乡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 区域城市化与城乡结构(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第六章 区域城市化与城乡结构区域城市化与城乡结构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化的概念与测度城市化的概念与测度n n一、城市化的实质城市化城市化 urbanizationurbanization表现:表现: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城市数量的增加、规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城市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模的扩大、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自然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历史过程。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n城市化的内涵:1.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2.产业结构转变升级的过程;3.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4.城市文明不断发

2、展。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nAny else?n n人人出出力、力、牛牛使使劲、劲、天天帮帮忙忙的的传传统统农农业业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5.城乡一体化城市化城市发展乡村人口城市化“二十字方针”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城市与农村共同现代化的过程韩国乡村小道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n n二、城市化的测度(一)城市的测度世界各国城市测度标准各异确定城市人口规模的下限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1.根据人口集聚的规模联合国区域开发中心规定:市(city)的人口数量最低标准

3、为20 000人;镇(town)的人口规模最低标准为2 000人。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n2.根据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瑞典规定:人口在200人以上、房屋间距通常不大于200米的建成区即为城镇;加拿大规定:人口在1000人以上、设有市镇建制的地区;1000人以上、人口密度至少为390人/平方公里的未设建制的居民点为城镇。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n3.根据人口规模和产业人员结构荷兰规定:2000人以上的市,或者人口不到2000人,但是男子从业人员中从事农业的比重不超过20%的居民点为城镇;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n4.根

4、据行政级别以地区政府的行政级别作为设市的依据,规定某一级政府的行政机构所在地为城镇埃及规定:省和地区的首府为城镇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n5.根据城镇的特征智利规定:有一定公共市政服务设施,并且具有明显城镇特征的人口中心为城镇。马耳他规定:没有农业用地的建成区即为城镇。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n中国的城镇设置标准?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n(二)中国的城镇设置标准新中国成立以来,几经变动1955年6月,国务院制定的标准:规定省级政府领导的行政单位,集聚人口在10万人以上,或者10万人以下的重要工业基地可以设市。第一节

5、第一节 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改革开放以后,1986年4月,关于调整设市标准和市领导县条件的报告规定“非农业人口6万人以上,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元以上,已经成为该地经济中心的镇,可以设置市的建制”。影响?新标准颁布后,中国的小城市数量迅速增加,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量。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1993年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报告的通知根据县的人口密度不同,分为人口密度大于400人/、101人/400人/以及不足100人/三种情况;分别设置了14个关于县政府驻地和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指标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城

6、市化的概念与实质n(三)城市化的测度城市化水平城市化速度城市成长力系数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n1.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总人口)100%201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超过50%注意:各国对城市或城镇的度量标准不同、口径不统一引起的差异。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n n2.城市化速度城市化水平年均提高的百分点数中国2000年的城市化水平为36.2%,2008年的城市化水平为45.7%,2000-2008年城市化水平提高了9.5个百分点;城市化速度为?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n3.城市成长力系数衡量城市化水平的质

7、量指标体系:包括总人口、地方财政支出、制造业从业人员数、商业从业人员数、工业产品销售额、批发业销售额、零售业销售额、住宅竣工面积、储蓄余额、电话普及率等。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n3.城市成长力系数S 为城市成长力系数;为为城市城市第第i项指标的年均增长率;项指标的年均增长率;为为全国全国第第i项指标的年均增长率;项指标的年均增长率;为为城市第城市第i项指标的增长速度项指标的增长速度。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城市化的概念与实质n3.城市成长力系数当S1时,为强增长;当S1时,为弱增长。注意:衡量的是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与全国增长速度的比较第二节第二节 农村城

8、市化发展农村城市化发展n一、发达国家城市化经验工业化与城市化互相促进产业结构的演进:轻工业重工业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能力?第二节第二节 农村城市化发展农村城市化发展n n轻工业以农产品为原料、以农产品为原料、投资少、见效快投资少、见效快工业化通常起步工业化通常起步于轻工业于轻工业吸纳劳动力能力?吸纳劳动力能力?形成工业化过程中形成工业化过程中劳动力转移的第一次浪潮劳动力转移的第一次浪潮。第二节第二节 农村城市化发展农村城市化发展n重工业轻工业的发展,要求重工业为其提供更加先进的技术装备;轻工业发展后,人们基本需求结构转向家电等重工业产品。第二节第二节 农村城市化发展农村城市化发展n重工业高投资、

9、高效率、高积累吸纳劳动力能力?技术装备水平VS 新生产领域或新市场第二节第二节 农村城市化发展农村城市化发展n第三产业重工业发展对外部环境及社会服务的需求充分发育的市场体系,发达的金融体系,完善的能源供应网络,便捷的运输体系,方便的通讯服务系统,以及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体系,等等。第二节第二节 农村城市化发展农村城市化发展n n第三产业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性服务生活性服务成为最富活力的成为最富活力的产业。产业。吸纳劳动力能力?吸纳劳动力能力?n n劳动密集型,掀起非农产业吸纳劳动力的第二次浪潮。第二节第二节 农村城市化发展农村城市化发展n发达国家城市化基本经验农村人口随着国家工

10、业化发展逐步顺利转移;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第二节第二节 农村城市化发展农村城市化发展n n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矛盾?20世纪60-70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失业和就业不足现象不断加剧;大量的农村人口源源不断地流入城市第二节第二节 农村城市化发展农村城市化发展n二、城乡预期的收入差异城乡预期的收入差异 理性的决策未来的预期城市收入的“现值” 未来的预期乡村收入的“现值”第二节第二节 农村城市化发展农村城市化发展n二、城乡预期的收入差异城乡预期的收入差异 预期城乡工资差异预期因素:工资水平VS就业概率若:城市工资为农村工资的一倍,则只要城市失业率不超过,农村劳动力就会不断向城市流动第二节第二节 农村

11、城市化发展农村城市化发展n二、城乡预期的收入差异城乡预期的收入差异 矛盾的解释:人口流动率超过城市工作机会的增长率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合理的。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的高失业率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经济机会不平衡的必然结果。后果?解决的办法?第二节第二节 农村城市化发展农村城市化发展n三、盲目城市化的后果盲目城市化的后果 林毅夫: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印度印度30%左右第二节第二节 农村城市化发展农村城市化发展n三、盲目城市化的后果盲目城市化的后果 种姓制度:印度教把种姓分为好几个“瓦尔纳”(梵文,意为“颜色”)。婆罗门(僧侣)、刹帝利(统治者和武士)、吠舍(平民和商人)、首陀罗(手艺人

12、和劳动者)、贱民(“不可接触者”)。贱民被认为过于肮脏,不被看作“人类”。第二节第二节 农村城市化发展农村城市化发展n三、盲目城市化的后果盲目城市化的后果 印度约有1.6亿贱民,其中四分之三生活在农村,受尽欺压和侮辱住在村庄之外的聚居地,到了高级种姓成员常去的街道,需从自行车上下来或者在走路时脱掉鞋子。由于被认为不洁净,他们在公共汽车里只能站着,哪怕车上有空座也不能坐下。第二节第二节 农村城市化发展农村城市化发展n三、盲目城市化的后果盲目城市化的后果 一组统计数字:平均每小时有2个贱民受到攻击;平均每天有2个贱民被杀死,3个贱民女人被强奸。第二节第二节 农村城市化发展农村城市化发展电影镜头:电影镜头:孟买;达哈维贫民窟;世界第孟买;达哈维贫民窟;世界第二、亚洲最大;二、亚洲最大;3 3平方公里;平方公里;100100万人万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