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原理课件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76390284 上传时间:2024-08-19 格式:PPT 页数:393 大小:9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管理原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3页
教育管理原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3页
教育管理原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3页
教育管理原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3页
教育管理原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管理原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管理原理课件(3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管理原理第一章 教育管理学概述v(二)管理的属性v 管理具有两重性,它是非政治性与政治性的统一。管理的非政治性是指管理与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属性。管理之所以具备这种属性,首先它是劳动过程的一般要求,凡是共同的劳动都需要管理,这在任何生产方式下都是相同的,与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社会制度没有直接联系。v其次管理可以把劳动过程中的各种要素组合成为有机体,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管理的这种职能也是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没有直接联系的。管理的政治性是指管理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属性。管理的这种属性,表现在管理必须也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不同,生产劳动

2、的结合方式不同,管理的社会性质也不同。v(三)管理的特点v第一,管理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为实现一定目标服务的。v第二,管理都是对人、财、物、信息、时空的管理。v第三,管理是一个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的过程。v 第四,每一种管理活动都是管理的主体和管理的客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v二、关于教育管理v(一)教育管理的含义v 管理是一个大的专业门类,它包括工程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教育管理属于管理中公共事业管理的一种。v 我们认为,教育管理是教育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v这种教育管理活

3、动一般分为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两方面。v教育行政就是国家对教育的管理。v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充分利用学校的有限资源,引导和组织师生员工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一种活动。v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是教育管理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教育管理离不开国家对教育的管理。教育管理也离不开学校管理教育的活动,学校管理将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加以具体实施,以完成国家的教育任务和实现国家的培养目标。v(二)教育管理的产生v 在教育管理中,学校管理的产生较之于教育行政的产生来说要早。v人类的教育活动自从产生了学校教育这种形式就有了学校管理。v 教育行政虽然是国家对教育的管理,但不是一有国家就有了教育行政,它

4、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以国家一级教育行政机构的产生作为标志的。19世纪以前,世界各国的教育管理活v动,多处于无系统无组织的状态。进入19世纪,各国纷纷设立了比较系统的教育行政制度,建立了国家一级的教育行政机构。1817年,普鲁士的教育部脱离了内政部而独立;l828年法国也设立了教育部;中国在1905年也设了学部,后改称教育部。v v这时各国纷纷建立教育行政制度,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v 从需要方面来说,在政治上,19世纪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兴盛时期。为了达到政治上的目的,国家教育制度成立,系统的教育行政制度也就应运而生了。在经济上,教育是一种投资的事业,教育有由政府统筹计划的必要。就教育本

5、身来说,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公共教育以后如学制的制定、标准的确立、课程的编制、教育人员的任定、教育视导、经费的支配、校舍的建筑和公文的处理等,就需要有专门的人和机构来解决,于是建立国家管理教育的制度就不可避免了。v v从可能方面来说,在政治上,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无论是从组织机构还是从其管理职能上,较之以前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这就为国家管理教育在政治和组织上提供了保证。在经济上,一方面,国家办教育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为国家办教育提供了一定的财力;v另一方面,18世纪产业革命以后,各国工v商业发达,各国在企业和城市管理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为了增进教育管理效率,各发达国家便都致力于应用工

6、商业的管理于教育行政上,这对促成有组织的高效率的教育行政无疑有重要作用。另外,由于教育本身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事务的日益复杂,教育管理本身在系统的组织和严格的管理上也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这也为国家对教育实行有组织的高效率的管理起了重要作用。v(三)教育管理的特点v 首先,教育管理,归根结底总是为一定国家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政治路线和阶级政策服务的。v 其次,教育管理是与其他各种社会活动以及产生和制约这些活动的社会历史条件密切关联、相互依存的。v 第三,教育管理也是一种管理活动。它除了具有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以外,还具有教育管理的特殊规律。v(四)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v 1民主化v 教育管理民主化的趋向

7、,表现为某些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呈现出分权化的趋向,表现在学校内部的教育管理上呈现出民主参与的趋向。v 2相对集权化v 相对集权化也是现代教育管理的一种趋势。这种集权化的趋势表现在,有些国家强调国家管理教育中的中央集权的作用,对地方管理教育的权力加以限制,以实现对全国教育的有效管理。美国过去没有设立中央一级的教育行政机关,只是在卫生、福利部下设一个教育署。为了适应相对集权化的需要,美国于1979年成立了教育部,加强了联邦对全国教育的管理。v v 3科学化v 教育管理科学化的趋势在世界各国表现尤为明显。这种科学化v的趋势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注重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如“老三v谂(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

8、、“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v论、突变论)、行为科学等理论对教育管理进行研究,找出教育管v理的规律,或运用这些理论,直接指导教育管理活动,以提高教育v行政的效率。二是注重在教育管理中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管理效能,如把电子计算机运用于管理已普遍受v到世界各国的重视。v 4效率化v 这是与上述几种趋势有关的一种趋势。这种趋势表现在,有的v强调精简机构,提高办事效率。有的则强调教育管理制度化、程序化。另外,为使教育管理效率化,欧美各国,一方面注重教育管理人员的v职前训练;另一方面也注重在职训练。v 第二节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体系v 一、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v 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的现象

9、,揭示教育管理规律的科学。教育管理学是以教育管理现象和教育管理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v (一)关于教育管理的现象v 教育管理学首先要研究教育管理的现象。v把握纷繁复杂的教育管理现象,可以从教育管理的活动、教育管理的体制、教育管理的机制、教育管理的观念四个方面去研究教育管理的现象。v教育管理活动:v从层次来说有宏观的教育管理活动、中观的教育管理活动和微观的教育管理活动。宏观的教育管理恬动是指管理全v国教育的活动。中观的教育管理活动是指国家对某一层次和某方面教育管理的活动。微观的教育管理活动指教育行政机关内部和学校内部的教育管理。v从要素来分,教育管理可分为人、财、物、信息、时空的管理。从过程

10、分,教育管理活动一般有计划、执行、监督、检查、总结反馈等几个环节。v针对不同的教育工作,管理又可分为教学工作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科研工作的管理、体育卫生工作的管理、科技开发工作的管理、后勤工作的管理等。v教育管理体制:v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管理机构与教育管理规范的结合体或统一体。它包括教育行政体制和学校管理体制两v部分。教育行政体制要处理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政府与教育行v政部门的关系;教育行政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教育行政部v门与学校的关系。学校管理体制要处理的是学校内部领导体制、执v行体制、咨询体制、监督反馈体制之间的关系。v教育管理机制:v教育管理机制是指教育管理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

11、系及其运作方式。从层次来说,它包括宏观、中观、微观的运作机制;从形式来说,它包括行政计划式的运行机制、指导服务式的运作机制、监督服务式的运行机制;从功能来说,它包括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 v教育管理观念:v教育管理观念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教育管理的一种系统的理性的认识。v 在这种认识中,有对各级各类教育管理的认识而形成的各级各类教育管理观,我们称之为广义的教育管理观;有对教育管理的共同问v题或核心问题的认识而产生的教育管理观,我们称之为狭义的教育v管理观。狭义的教育管理观包括对教育管理是什么的认识而形成的v教育管理本质观、对教育管理作用的认识而形成的教育管理价值v观、对如何发挥教育管理作用的认

12、识而形成的教育管理实践观及对v教育管理作用结果的认识而形成的教育管理质量观。v(二)关于教育管理的规律v教育管理的规律有教育管理的基本规律和特殊规律。v教育管理的基本规律是从总体上把握教育管理的现象各部分之间的v相互关系这个角度而提出的。这种规律是指,在教育管理的现象v中,教育管理的活动,教育管理的体制,教育管理的机制,教育管v理的观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由此构成了教育管理的整v体。v 教育管理的特殊规律是从教育管理现象四个层面的每一个层面v内部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个角度而提出的。由此我们也可以把v教育管理的特殊规律称之为教育管理的具体规律。这种具体规律有v四个:v教育管理活动的规律、

13、教育管理体制的规律、教育管理机制的规律、教育管理观念的规律。v 教育管理活动的规律是教育管理活动的各因素之间有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要按教育管理活动的规律办事就要正确处理好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v 教育管理体制的规律是说教育管理体制的各因素之间也是有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的,要按教育管理体制的规律办事,也要处理好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v v 教育管理机制规律是说教育管理的机制各因素之问也有一种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要按教育管理的机制规律办事,也要处理好层次机制、形式机制与功能机制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好各层次机制、各形式机制、各功能机制之间的关系,v 教育管理观念的规律是说教育管理各观念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必

14、然的联系,要按教育管理的观念规律办事,就要处理好人与物、集权与分权、严格与宽松之间的关系,否则也谈不上用科学观念去管理一个国家的教育。v二、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v(一)教育管理学的著作体系 1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管理学的著作体系v2作为一门学科群的教育管理学的著作体系v(二)教育管理学的教材体系 v 1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管理学的教材体系v 2作为一门学科群的教育管理学的教材体系v 第三节 教育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v一、西方教育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v(一)教育管理学产生的标志及原因v 如果以最早提出教育管理问题为标志,有人认为教育管理学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的德国。著名的行政学家、法学家施泰因在他186

15、8年出版的 行政学及1884年出版的行政中论述了他对教育行政的看法,他被誉为“现代行政学的创始人”。v 如果以单独论述教育管理学的论著出版为标志,有人认为教育管理学最早产生于美国,以美国的达顿和斯奈登合著的美国的教育行政(1908年)一书的出版为标志。v也有人以1954年美国教育行政会议在丹佛市召开,决定将威斯康辛大学教授郭立及康伯等所著的教育行政一书在1957年出版为标志。据我们最新掌握的资料,如果以单独论述教育管理学的论著为标志,教育管理学最早应产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以美国学者佩恩在1875年出版的第一本学校行政的著作为标志。无论是以最早提出教育管理问题为标志,还是以单独的教育管理论著出

16、版为标志,教育管理学大概产生于19世纪末。v教育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有其客观必然性。v(二)西方教育管理学的理论源流v 现代教育管理学有两大特征,它既研究国家政权如何干预教育v行政活动,又研究教育管理本身的技术和效率问题,形成了现代教v育管理理论的两大流派。现代教育管理学的这两大特征和理论流派v可以说有两大源流。一是德国的行政学,二是美国的行政学。v 1德国的行政学v 德国的行政学是着眼于国家和国家的特性,研究如何通过法律v手段来管理国家的科学。这样的行政学一般称为国家学的行政学或v法学的行政学。德国的教育行政学,就是依据其行政学的理论,探v讨国家如何干预国民教育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v187

17、1年4月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俾斯麦公布了宪法,不少学者v开始从法学的角度研究行政问题,德国法学的行政学理论开始建v立。这时德国的教育行政学,基本上属于法学的行政学体系的范v畴,在建立公共教育制度和用法律限制行政活动的背景中,它所研v究的重点问题,是如何用法律来约束教育行政活动,以克服教育行v政中任意行使权力的现象。v 德国行政学者施泰因,以自己独立的见解对德国初期的官房学v行政学和19世纪后半期发展起来的公法学行政学进行了批判,并v把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从考察一般的行政职能发展到教育行政的特v性。v下面从两个方面对施泰因的理论作一简要介绍。v 第一,市民社会与国家的理论。v他认为,人类为了生存,就会

18、聚集起来,互相依存而成为共同v体。在共同体中,有人格的一方面,也有非人格的一方面,国家就v是从具有人格的自律的因素,通过自我、意志和行为而体现的v共同体。社会就是通过需求的体系,通过财物分配,通过劳动的有v机组织,以及通过家庭及其法律而结成的世代相传的人类生活这样v一些非人格方面所组织的统一体。社会是统治和隶属关系得以继续v下去的共同体,而国家是旨在克服由此而产生的各种矛盾的共同v体。在非人格的社会里,会出现物质财富的分配不均,而在人格化v的国家里,可以通过精神的陶冶来改变这种状况。v 施泰因的市民社会与国家的理论,从抽象的人出发,脱离一定v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来考察现代社会及国家,这是不符

19、合马克v思主义的观点的。他认为通过精神的陶冶就能改变社会贫富不均的现象,这是改良主义的表现。但是,施泰因把社会和国家当作两个互相联系和互相对立的范畴,这对人们正确认识社会和国家还是有帮助的。v第二,行政学和教育行政学。v 施泰因在行政学)(18651868年)、(行政学及行政法纲要v(1870年)及行政(18831884年)等著作中对行政学及教育行v政学的理论作了阐述。v 施泰因的行政学是探讨和研究宪政和行政相互作用的过程及规v律的学问。他认为,宪政同行政是不同的。宪政体现国家的意志,v行政是为体现宪政的意志而开展的活动。宪政赋予行政以限度和秩v序,没有行政活动,宪政就失去了内容;没有宪政,行

20、政就失去了v力量。行政的领域包括财政、司法、内务、外务、军事五个方面,v教育行政包括在内务行政之中。v施泰因认为,教育行政学就是探讨国家如何干预教育的学问,研究如何用法律去规定国家对教育的干预问题。 施泰因的行政学和教育行政学的见解有着重要意义。他第一次区别了宪政与行政,第一次划分了行政和行政学的领域第一次研究了教育与教育行政、教育学与教育行政学之间的关系。这些观点,对行政学及教育行政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v v2美国的行政学v 美国的行政学和德国的行政学不同。美国的行政学着重研究行政工作的合理性和效率性的问题,而并不研究国家政权怎样通过法律干预行政。所以人们称美国的行政学为技术性的行政学

21、、职能主义的行政学或组织论的行政学。v 美国的教育行政学的发展大体上受到了如下几种理论的影响。v一是科学管理理论对教育行政学的影响。美国的科学管理理论,以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为代表。泰勒在大量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于1910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奠定了他作为“科学管理之父”的历史地位。他提出了著名的定额原理、标准化原理和计件工资制,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v受科学管理理论的影响,美国教育界也注重研究教育管理中的效率问题。在这一时期中,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是卡伯利和他在1916年出版的公立学校的行政一书。本书论述了高效率地处理行政业务的方法,把科学的管理理论引进了教育行政,促进了美国行政的科学化,但另

22、一方面,叉把行政工作推向了机械化和非人化。v二是人际关系的理论、行为科学的理论对教育行政学的影响。人际关系理论,是以梅奥和雷斯利斯伯格等在霍桑工厂里进行实验的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的组织是由不同背景的个人所构成的社会组织,这种组织既有正式的也有非正式的,非正式组织的一些行为规范,也会影响人的劳动热情。在管理中,人们不仅应注意由效率、费用、薪金、地位等所支配的正式组织,而且还应注意由心理和社会条件所支配的非正式组织。v在人际关系理论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行为科学理论,包括个体行为理论、组织行为理论、领导行为理论等。受人际关系理论及行为科学理论的影响,美国的一些学者研究了教育行政中的人际关

23、系问题、学校管理中的民主化问题,研究了教育活动中人的需要、动机及教育领导的行为方式。格利费斯在1956年发表的学校行政上的人的关系论是这一时期研究的代表作。作者在书中不仅研究了教师参与管理的问题,还运用组织行为理论,研究了学校行政问题。v三是现代管理理论对教育行政学的影响。如果说美国的教育行政理论在科学管理时期和人际关系理论在行为科学时期的研究是分别运用科学管理理论和人际关系及行为科学理论的话,到现代时期,美国的教育行政研究则注重综合运用科学管理理论和人际关系及行为科学的理论来研究教育行政问题,这是美国的教育行政学在v现代研究中的第一个显著特点。在这方面,希阿兹受法约尔的影响,运用行政学及管理

24、学的研究成果,开展了动态的教育行政学的研究活动,并于1950年出版了行政过程的本质一书,论述了行政过程中的计划、组织、指挥、调整、控制等过程。这一时期的第二个特点是巴纳德和西蒙的理论对教育行政学的影响。巴纳德和西蒙分别于1938年和1947年出版了行政管理界的经典著作经营者的任务和经营行动,他们综合了传统的组织理论及人际关系理论,提出了决策理论、组织均衡理论、社会系统理论等新理论。v瓦尔通在1959年出版的教育行政与政策形成中,重视决策或确定政策,既注重决策过程问题,也注重解释一般行政过程的规律性问题。格里费斯在1963年发表的年报行为科学与教育行政中,汇集了运用系统理论、巴纳德的均衡理论和西

25、蒙的决策理论研究教育行政问题的论文。盖柴尔斯、李普哈姆、康贝尔在1968年出版v了作为社会过程的教育行政,本书运用社会学的模型,探讨了教育组织中任务与人格的形成。v二、我国教育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v (一)我国教育管理学的产生v 一门学科的产生,一般是以这门学科的独立形态的产生为标志的。v教育管理学在我国作为独立形态的学科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v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管理学作为独立形态的学科是以翻译介绍外国教育管理方面的论著和将教育管理学科作为独立课程在师范学校v开设为特征的。在清末开办新式学堂过程中,由外国传教士译出了v一些涉及到教育管理方面的论著,如泰西学校论略、七国新学v备要等。

26、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其中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中规定设置“教育法令”为通习学科,列“教育制度”、“教育政令机关”为加习学科。另外,在学务纲要中还将教育管理的学科知识列为教育管理人员的研修的内容。v(二)我国教育管理学的发展v 教育管理学在我国作为正式学科设置以后,我国学者又陆续翻译了一批国外教育管理方面的论著。在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时期,教育管理学一直被列为师范学校的课程。如1913年公布的课程标准中规定在两级师范中,分别设置学校管理、教育制度、学校卫生、教育法令等必修课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级师范学校和各类教员培训班也将“小学管理法”、“教育行政略论”、“教育行政

27、”等作单独的课程开设。v 教育管理学作为单独的学科产生以后,从30年v代起,我国教育管理学发展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由我国学者自己撰写、出版的教育管理学的著作逐步增多。据有关学者统计,从1919年起到新中国成立前,教育管理学的各类专门著作约200余种,发表在报刊上的有关论文(抗战前)也近2000篇。其中较有影响的有杜佐周著教育与学校行政原理、罗廷光著教育行政、程湘帆著中国教育行政夏承枫著 现代教育行政、张季信编著中国教育行政大纲、邵鸣九著 地方教育行政 、杨鸿烈的 教育行政等。v v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这一时期,在师范院校中,未独立开设教育管理学的课程。除建国初期的苏联的教育管理的课

28、本和我国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v中师范大学编著的几本教育管理学的油印稿外,未见我国学者自己撰写出版的教育管理学的论著问世。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管理学又重新在师范院校单独设置,翻译和撰写了一批教育管理学方面的论著。v三、当代教育管理学的发展趋势v(一)教育管理研究理论基础的发展趋势v教育管理学产生的初期是受德国的行政学和美国的管理学的理论的影响的话,当代则表现出两种理论融合共同影响教育管理研究的趋势。如果说美国管理理论的影响最初是受泰勒为代表的古典的管理理论的影响,尔后受人际关系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的影响,当代美国教育管理的研究则不仅受以上三种理论的影响

29、而且还受当代的许多新的管理理论,诸如社会系统理论、决策理论等理论的影响,使当代教育管理研究处于以多元理论为支撑的状态。v(二)教育管理研究内容的发展趋势v 如果说教育管理学在其产生的初期主要是总结教育管理的实践v经验及运用一般的管理理论研究教育管理问题的话,当代教育管理v学则注重对教育管理的全方位多元化的研究。表现在,一是注重教v育管理学的历史研究,从对教育管理学的历史回顾中分析其方法论v的异同;二是注重教育管理学的理论研究,有学者从哲学的角度,v探讨了教育管理哲学的问题;三是注重研究教育研究与教育决策的关系,探讨教育研究与教育决策的互动模式;四是注重研究教育政策,探讨教育政策的价值观,对发达

30、国家之间的教育政策进行比较;v五是注重学校效能的研究,与此有关的是研究了校本管理和校长研究,探讨学校效能的标准、因素、模型、校本管理与外控管理的区别、校长的领导行为等;六是注重研究后现代主义、建构主义、女性主义对教育管理的影响。v思考题v1解释下列概念:v 教育管理 教育行政 学校管理v2管理的属性与特点有哪些?v3简述当代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第二章 教育管理的原理与职能v 第一节 教育管理原理v一、教育管理原理概述v(一)教育管理原理的含义v教育管理原理指的是教育管理的实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它是对教育管理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总结而形成的,是管理思想的集中反映,对各种教育管理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

31、意义。v(二)教育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v 1客观性v 2概括性v 3稳定性v 4系统性v 二、教育管理的基本原理v (一)系统原理v 教育管理的系统原理可以表述为:教育管理活动的每一个基本要素,都不是孤立的,它既在自己的系统之内,又与其他系统发生各种形式的联系。为了达到教育管理优化的目的,必须对教育管理的对象进行系统分析。应该从整体着眼对待部分,使部分服从整体。同时,还必须明确,教育这个系统还是一个更大系统的一个构成部分,因此,又必须摆正教育系统同其他系统的关系。v(二)人本原理v 教育管理的人本原理是指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教师的参与是学校有效管理的关键;使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

32、教育管理的核心;为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发展服务是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v(三)动态原理v 动态原理是指教育管理者要明确管理的对象、目标都是在发展变化的,不能一成不变地看待它们;要根据教育内部和外部情况的变化,注意及时调节,保持充分的弹性,有效地实现动态管理。v(四)效益原理v 效益原理,就是要在教育管理中讲究实效,使教育管理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v 第二节 教育管理职能v一、教育管理职能概述v(一)教育管理职能的意义v 教育管理的职能,是指管理教育的职责和功能。教育管理的职能对国家教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教育管理的职能是否明确,直接影响到教育管理机构的设置和教

33、育工作的开展,从而影响到教育能否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为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服务。v(二)教育管理职能的类型v 1计划职能v 计划职能是指教育管理者在教育计划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所发v挥的作用。它要求教育管理部门制定教育发展计划,并依据计划对v教育进行管理。计划职能是一个重要的职能,它可以保证教育事业v稳步协调发展。计划分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v 2法治职能v 法治职能是指教育管理者在教育立法和执法方面所承担的职责v和所发挥的作用。它不仅要求国家要制定完备的教育法规,并依法v对教育进行管理,也要求学校依法治校。v 法治职能是使教育管理活动正规化的一个重要职能。这是管理教育的最强有力的措施。v

34、 3监督职能v 监督职能是指教育管理者在教育的监督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所v发挥的作用。实施监督职能,有自上而下的监督、自下而上的监v督、横向的监督、舆论监督、法律监督和行政监督等。v 4经营职能v 经营职能是指教育管理者在教育的经营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所v发挥的作用。从宏观来说,它是指国家对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的内v部事务直接进行管理;从微观来说,是指学校管理者对学校事务所v进行的管理。v 5指导职能v 指导职能是指教育管理者在教育管理的指导方面所承担的职责v和所发挥的作用。它一方面包括国家对地方教育行政部v门和学校提供指导和建议。另一方面也包括在学校内部的管理活动中,管理者对被管理者予以指导。v

35、6服务职能v 服务职能是指教育管理者在为教育服务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所v发挥的作用。它既包括国家为地方和学校提供诸如信息、咨询、协v调、资助等项目,以此作为教育宏观控制的重要手段,也包括学校v管理者为被管理者所提供的服务。v 二、不同体制国家教育管理职能的特点v 教育管理的6种职能,强化其中一些而弱化另一些,就形成了v一个国家管理教育职能的特色。有的学者把世界各国管理教育的职v能划分为监督型和指导型(或服务型)两大类,认为每一类都有自v己的特色。监督型行政,以指令性计划职能、经营职能、行政监督v职能为主;指导型行政,则以指导性计划职能、指导服务职能、法v律监督职能为主。v思考题v1什么是教育管理

36、原理?它有哪些特征?v2简述教育管理的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动态原理及效益原理。v3什么是教育管理职能?当今世界主要国家教育管理职能的主要趋势是什么?v4教育管理职能的类型有哪些?简述每一种职能的基本内容。第三章 教育管理的一般原则与方法v 第一节 教育管理原则v一、教育管理原则概述v (一)教育管理原则的含义及意义v 教育管理原则是管理教育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和基本要求。v在进行教育管理活动时,要想实现教育的目标,提高管理效率,就必须把教育管理活动置于正确的原则指导之下;否则,就不能保证教育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v (二)教育管理原则与教育管理原理的关系v 教育

37、管理原则与教育管理原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v联系:教育管理原则应以教育管理原理为基础,它是教育管理原理的v体现。v区别:教育管理原理是客观的,而教育管理原则是人的一种主观选择.v二、我国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v (一)方向性原则v 方向性原则是指我国的教育管理活动必须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依据,使教育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v教育管理活动贯彻方向性原则要注意以下几点:v 1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v 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进行教育管理活动的基本政治依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首要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 v2要进行教育改革v只有在教育管理活动中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教育改革,才能完成

38、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行政体系的任务。v3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教育为社会上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归根结底,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v(二)科学性原则v 科学性原则是指教育管理活动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要注意采用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使教育管理活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v贯彻这个原则要做到以下几点:v 1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按教育规律办事v 教育有两条基本的规律:一是教育必须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相适应。二是教育必须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相适应。国家管理教育的教育活动,还必须按教育管理的规律办事。v v2要采用新的管理理论,特别是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v v(三)规范

39、性原则v 规范性原则是指教育管理活动要依照国家制定的教育法律、法令来指导和调节自己的管理行为,从而使教育管理活动规范化、制度化,以保证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v v贯彻规范性原则的基本要求:v首先,要重视和加强教育立法。v其次,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法制观念,逐步做到依法治教。v再次,要建立健全教育法规实施的纪律检查监督机构,保证教育法规的贯彻执行。v (四)综合性原则v 综合性原则是指教育管理活动必须科学地组织和调动教育系统内外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向前发展。v 贯彻这个原则:v首先,要从整体出发,认真研究学前教育与小学、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高中与大学的衔接关系v

40、其次,不能把教育看成足与外界隔绝的封闭系统。v再次,在教育系统内部,也要协调好各种因素,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v教育质量。v(五)权变性原则v 权变性原则是指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v贯彻这个原则要求做到:v1要根据地区的不同情况进行管理v2要看到客观事物的变化,并按照这些变化来确定对策v(六)有效性原则v 有效性原则,是指教育管理活动中要合理地组织和利用人、财、物和时间等资源,从而获得较高的效率和较好的效益。v贯彻有效性原则,必须做到: v1提高用人的效益v2提高对财物的利用率v3提高时间利用率v v 第二节

41、 教育管理方法v一、教育管理方法概述v (一)教育管理方法的含义v 教育管理方法是指教育管理者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和实现一定教育目的所采取的手段和措施。v 教育管理的方法,在整个教育管理活动的运行机制中有着重要作用。v 教育管理方法包括国家管理教育的方法教育行政方法和教育管理具体方法学校管理方法两方面。v二、我国教育管理的基本方法v(一)法治的方法v 它指的是教育管理者运用教育法令、决定、命令、指示、规章,对教育活动予以强有力的指导、调节和影响。v 这种方法对于保证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保障我国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v(二)预测规划的方法v 预测规划的方法是指一个国家在

42、对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前景作出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教育规划本身的特点,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规划。v 预测规划的方法,顾名思义,它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进行预测然后是在预测的基础上进行规划。预测是规划的基础,是为制定规划服务的。v v (三)组织调度的方法v 组织调度的方法是建立在权力和责任基础上由上级对下级下达必须遵照执行的任务、要求和命令的方法。v(四)经济的方法v 经济的方法是从经济的角度或方面指导、调节和影响教育活动的方法。其中主要包括制定合理的教育经费政策来促进教育的发展。v(五)激励的方法v 激励的方法是指在教育管理活动中运用思想政治工作和行为

43、科学的激励理论,激发、调动教育人员积极性的方法。v运用激励的方法,首先要注意运用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理论来调动教育人员的积极性。v运用激励的方法来凋动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还要注意运用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v 行为科学的激励理沦是从人的需要人手探讨如何调动人的积极v性的理论,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满足个人的需要来达到激励人v的积极性。v 运用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要注意以下几点:v 第一要重视需要在人积极性中的作用。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v认为,人的积极性是由人的需要引起的,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源v泉,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就必须研究和满足人的需要。v 第二要对教育人员当前的需要有一个总的估价,对教育人员v

44、有一个正确的看法,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激励收到预期的效v果。v第三,要认真分析教育人员的需要,并针对这些需要采取不同v的激励措施。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有一定层次结构v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沦认为,人的需要是由生理、安全、社v交、自尊和自我实现五种需要所组成的一个由低到高的层次结构。v人在一定的时间内有多种需要,而人的行动是由优势需要所支配v的。v 第四,运用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来调动教育人员的积极性。还v必须利用目标的作用,以及在满足教育人员的需要时,使他们具有v公平感。v思考题v1什么是教育管理原则?v2教育管理的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规范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权变性原则及有效性

45、原则的含义是什么?v3 教育管理的法治的方法、组织调度的方法、激励的方法的含义?v第四章 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v 第一节 教育方针与教育政策v 一、教育方针v(一)教育方针?v 教育方针是教育政策的最高表现形式。教育方针作为党和国家对一定历史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的总方向的规定,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v(二)我国教育方针的历史演变v1.清末:“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v2.民国时期:中华民国时期的三个政权都分别提出或正式制定过教育宗旨。辛亥革命以后, 1912年9月,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宗成其道德。”v1915年1月袁世凯

46、发布了他的所谓颁定教育宗旨)即“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v1929年3月15日,在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确立了国民党政府的教育宗旨为:“中华民国之教育,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这一教育宗旨以后还为台湾当局延用。v3.新中国成立后:v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一文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教育工作v的指示中正式确认了这一教育目的,并

47、提出了“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v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教育方针。v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用马克思主v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民和青年,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v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将“三个面向”写入教育方针:v“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90年代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

48、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v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v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v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v三、教育方针的特点:v 第一,教育方针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反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定需要

49、。v 第二,教育方针所概括的内容通常包括教育性质、教育目的以v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等。v 第三,教育方针表述方式的确立,是随着制定者对教育与社会v发展关系的认识深化而逐步完善的。v 第四,当教育方针的内容(尤其是教育目的)为社会现实所证v明在一定历史时期是必须坚持的,还需要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才v能保证其一贯性和稳定性。v二、教育政策v(一)教育政策的概念v教育政策是国家政策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国家为完成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所确定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方针、策略和行动准则。v从教育政策的制定主体来看,教育政策可以区分为政党的教育政策和国家的教育政策两种。v除了中央政府制定的全国性教育政策之外,还有

50、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制定的地v方性教育政策和部门性教育政策。v从教育政策的内容及其作用看,教育政策可以区分为方针、策略和行动准则等不同层次。v从教育政策的构成要素看,教育政策包括政策对象、政策目标和实现政策的手段三个要素。v(二)教育政策的表现形式v 1(中国共产党章程v 2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v 3党的中央委员会制定和批准的文件,以及党的主要领导人代表中央发表的讲话v 4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的决议v 5党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的决议、指示 6党中央各部门、国务院及各部委所制定和批准的有关教育政策性文件 7各种群众团体及其与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发布的文件v(三)教育政策的制定与贯彻v 1教育政

51、策制定的要求v第一,要以党和国家的总路线总政策为依据。v第二,要现实、准确。v第三,要清晰明确。v第四,要注意教育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系统性。v第五,制定教育政策要有预见性。v 2制定教育政策的程序v 制定教育政策的程序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v 第一,准备阶段。v 第二,批准阶段。v 第三,公布和阐明阶段。v 第四,实施阶段。v3教育政策的贯彻执行v (1)贯彻执行教育政策要做好几项工作:v 一要做好教育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v 二要做好组织落实工作。v 三要做好思想工作。v 四要做好反馈工作。v (2)贯彻执行教育政策要做到几个结合:v 一要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v 二要做到领导与群众相

52、结合。v 三要做到执行与创新相结合。v 第二节 教育法规与教育行政执法v 一、教育法规v (一)教育法规的概念与本质v 1教育法规及其相关概念v 教育法规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法令、条例、规则、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也是对人们的教育行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总和。v2教育法规的本质及其特征v 教育法规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具有很强的阶级性。这是教育法v规最根本的本质特征。v 教育法规的实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v 教育法规的实施具有强制性的特征。v(二)教育法规的体系和地位v 1教育法规的体系v 教育法规作为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是按照一定依据v和原则排列的文件体系状态存在的。我国的教育法规体系

53、是以宪法v指导下的国家教育基本法为母法,与其所派生的一系列单行教育法v及其他各层次规范性文件所构成。它具有纵向形式层次和横向内容v分类两个维度。v 教育法规的纵向形式层次依据其制定机关和法律效力等级,依v次分为教育基本法、单行教育法、教育行政法规、教育行政规章、v地方教育法规和规章等形式。v 教育法规体系的横向内容分类主要从对教育领域的覆盖面考v虑v教育法规体系是由教育基本法统帅下的纵向形式层次和横向内v容分类有机结合而成的完整体系。v2教育法规的地位v 教育法规的地位主要是指教育法规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所处的位置。v二、教育行政执法v(一)教育行政执法的概念和特征v 1什么是教育行政执法v 教育

54、行政执法是指国家有关行政机关及其所属工作人员,在现实生活中实施教育法规的活动,是有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所采取的直接影响公民、社会组织或其他社会力量有关教育的权利与义务,或对其教育权利与义务的行使和履行进行监督的具体行政行为。这一定义包括以下三个要点:v (1)教育行政执法是由特定主体进行的适用教育法规的活动。v (2)教育行政执法是特定主体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进行的活动。v (3)教育行政执法活动的结果是对一定对象(行政相对人)的有关教育的法定权利和义务产生影响,即使有关教育权利获得有;有关教育义务得到履行。v 2教育行政执法的特征v (1)教育行政执法是一种具有国家意志性的

55、活动。v (2)教育行政执法是一种具有法律性的活动。v (3)教育行政执法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活动。v (4)教育行政执法是一种具有单方权威性的活动。v (5)教育行政执法具有主动性特征。v (6)教育行政执法具有执法主体多元性的特征。v(二)教育行政执法的地位v 对于教育行政执法的地位,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v 1教育行政执法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基本职能之一v 2教育行政执法是教育法规实施的主要方式之一v(三)教育行政执法的原则v 教育行政执法必须遵循合法性、合理性、应急性、越权无效等原则。v 1合法性原则v 所谓合法性原则,简言之,即教育行政执法必须符合有关法律规定。v2越权无效原则v 这一

56、原则是由合法性原则引申而出,并对合法性原则进行反证。其含义是指超越法定职权范围的教育行政执法行为属于无效行为。v3应急性原则v是指根据公共利益的需要,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非法特殊处置行为可以有效。v4合理性原则v 这一原则是指在进行教育行政执法时,所采取的措施、手段等在内容上要客观、适度、符合合理性。这一原则是针对教育行政执法中存在自由裁量权而提出的。v(四)教育行政执法的内容与方式v 根据教育法规在实践中运转机制的不同环节,教育行政执法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主要可以分为推行教育法规实施、对遵守教育法规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进行教育行政司法等三个方面。v 1推行教育法规实施v 2对遵守教育法规状况进

57、行检查和监督v 3进行教育行政司法v思考题v1解释下列概念:v 教育方针 教育政策 教育法规 v 教育行政执法v2简述我国教育方针的历史沿革。v3教育政策的表现形式有哪些?v4试述教育法的体系。v5教育行政执法的原则有哪些?第五章 教育预测与教育规划v第一节教育预测v一、教育预测的含义与种类v(一)教育预测的含义v 教育预测是指依据教育发展的规律,利用科学预测的原理和方法。对未来教育发展的前景作出推测的活动。v(二)教育预测的分类v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可以对教育预测作如下的划分:v 1宏观教育预测与微观教育预测v 按照教育预测的范围来分类,v 宏观教育预测是根据教育与社会、经济、科技、人口等的联系

58、,从全局上对一个国家、地区、部门教育发展的总体预测。v 微观教育预测是指对教育发展的局部问题的预测。v 2定性教育预测与定量教育预测v 按照教育预测方法的性质来分类,v 定性教育预测又称直观判断教育预测,它是根据已知的教育发展规律,对教育发展的趋势作出定性判断和推测。 定量教育预测是根据教育发展过程中因素间的数量关系,利用各种数量化工具,通过建立教育预测的数量化模型,来预测教育发展的数量规律。v 3短期教育预测、中期教育预测和长期教育预测v 按照教育预测时间的长短来分类,教育预测可分为短期教育预v测、中期教育预测和长期教育预测。一般短期教育预测的时限定为v五年之内,中期教育预测的时限定为五年到

59、十年,长期教育预测的v时限定为十年以上。v 4单一法教育预测和结合法教育预测v 按照使用预测方法的多少来分类,v可以将教育预测分为单一法教育预测和结合法教育预测。单一法教育预测是指在进行教育预测时,仅采用一种方法的教育预测。结合法教育预测是指在进行教育v预测时,同时采用多种方法的教育预测。v 5单对象教育预测和多对象教育预测v 按照教育预测对象的多少来分类。v可以将教育预测分为单对象教育预测和多对象教育预测。单对象教育预测是指对单一教育预测对象发展的预测。多对象教育预测是指同时对多个教育预测对象发展的预测。v二、教育预测的原理与方法v (一)教育预测的原理v 教育发展的规律是教育预测的基本依据

60、,人们只有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对教育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预测。因为教育现象有延续性、相关性和相似性的特点,因此,教育预测也有相应的三条基本原理。v 1延续性原理v 与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教育的发展也有其延续的规律性。教育发展的延续性表现在,教育的现实状态是过去状态的延续,未来的状态是现实状态的延续,通过对一段时期教育过程的持续观察和分析,人们一定会找到教育现象的某种发展变化规律,利用这种规律,就能对教育发展的未来作出合理的推测,这就是教育预测的延续性原理。v2相关性原理v 教育现象的发生和发展常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分析这些因素与教育现象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关系,可以推测出教育现象的发

61、生与其他事物发生的因果关系,这种依据教育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来预测教育发展的原则,就是教育预测的相关性原理。v3相似性原理v 教育现象在不同时间、地点一般不会有完全相同的状况,但是,当内部和外部条件基本相同时,它们的发展过程就会非常相v似。如果我们知道某教育现象的发程,就可以根据相似规律,预测类似教育现象相应的发展变化过程,这就是相似性原理。v(二)教育预测的方法v 目前世界上所使用的预测方法已达200多种,其中有不少被用v来进行教育预测,这里仅介绍比较流行的教育预测方法。v 1教育专家个人预测法v 教育专家个人预测法是根据教育专家个人的知识、经验和推理v判断能力,对教育发展状况作出直观预测的一

62、种方法。这种方法的v特点是便于实施,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但它要求预测者v必须对预测对象有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并且占有丰富的相关资料,v否则就极易产生片面性。 v2教育专家协商预测法v 教育专家协商预测法是将若干名教育专家集中一起,共同探讨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预测教育前景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能够集思广益,有可能利用不同教育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使得预测结论更加全面和准确。v 3德尔菲预测法v 德尔菲预测法是采用同时向多位专家发函征询预测意见,并经过多轮反馈而使预测意见趋于一致的预测方法。v v 4回归预测法v 回归预测法是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出变量之问的某种统计规律性,

63、并用回归方程加以描述的一种预测方法。v5马尔柯夫预测法v 马尔柯夫预测法是通过研究动态系统的状态和状态变化过程来推测随机事件变化的一种数字预测方法。v三、教育预测的程序v(一)明确预测的目的v(二)搜集预测所需的数据和资料v(三)选取合适的预测方法v(四)实施预测v(五)报告预测成果v第二节教育规划v 一、教育规划的含义及特点v (一)教育规划的含义v 教育规划是根据社会发展和教育进步需要,在确立教育发展总目标的同时,还要对教育发展的子目标、相关因素进行必要的划分和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实现规划目标的合理方法和途径。v(二)教育规划的特点v 1系统性v 教育规划的系统性是指教育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

64、。v 2预见性v 教育规划的预见性是指编制的教育规划方案要建立在科学预测v的基础上,对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具有一种超前意识。v 3客观性v 教育规划的客观性是指教育的规划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教育规划方案的制订要符合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v二、教育规划的种类v1依据教育层次、类型的分类v以教育层次为依据,教育规划可以分为幼儿教育发展v规划、初等教育发展规划等。以教育类型为依据,教育规划可以分为普通教育发展规划、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划等。 v2依据时间长短的规划分类v 根据规划对象涉及时间的长短,教育规划可以分为短期教育规v划、中期教育规划和长期教育规划。短期教育规划的期限一般为一v年中期教育

65、规划的期限一般为五年,长期教育规划是一种战略性的发展规划,其期限一般在10年以上。v 3依据范围不同的规划分类v 教育规划依据规划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国家教育规划、地区v教育规划和学校教育规划。v三、教育规划的方法与步骤v(一)教育规划的方法v1系统动力学方法v 系统动力学方法是根据控制论的原理,借助物理学中“流”的概念,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规划系统进行模拟试验的一种规划方法。v v2计划评审技术v 计划评审技术是用图解的方式进行规划的方法。它在分解规划系统整体结构的基础上,对完成规划的各项工作顺序和逻辑关系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用符号和网络图的形式表现出来。v 3数学规划法v 数学规划法是处理

66、规划问题的一个强有力的数学工具,它在规划中的作用是要设法使规划方案达到最优化。v(二)教育规划的步骤v 1明确规划任务v 2规划工作的组织领导v 3搜集和研究规划素材v 4拟订规划方案和撰写初稿v 5规划的论证v 6规划的审批和调整v v思考题v1什么是教育预测?v2教育预测有哪些基本作用?v3什么是延续性原理、相关性原理和相似性原理?v4教育预测有哪些基本的类型? ,v5什么是教育专家个人预测法?其特点是什么?v6什么是教育专家协商预测法?其特征是什么?v7什么是德尔菲预测法?它的基本步骤有哪些?v8什么是回归预测法?它的基本步骤有哪些?v9什么是马尔柯夫预测法?v10什么是教育规划?教育规

67、划的特点有哪些?v11教育规划可以分为哪些类型?v12教育规划的步骤有哪些?第六章 教育体制v第一节 教育体制概述v 一、教育体制的含义v 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体或统一体。它是由教育的机构体系与教育的规范体系所组成的。教育的机构体系包括教育的实施机构和教育的管理机构。教育的规范体系,指的是建立并保证教育机构正常运转的规章制度,它规定着教育机构的职责权限和机构内人员的岗位责任。教育实施机构与一定的规范相结合,就构成了学校教育体制。教育管理机构与一定的规范相结合,就构成了教育管理体制。其中,教育行政机构与一定的规范相结合就构成了教育行政体制;学校内的管理机构与一定的规范相结合,就构成

68、了学校管理体制。v二、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v(一)教育机构v 教育机构中的实施机构指的是各级各类学校。v 教育管理机构指的是各级各类教育行政机构及学校内部管理机构。v (二)教育规范v 教育规范就层次而言有宏观、中观、微观规范三种。宏观规范v主要体现在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上;中观规范主v要是指国家对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教育所作出的规范,较之于宏v观规范来说,它对各级各类教育的要求更具体、更明确:微观规范v主要是指教育行政机关内部和学校内部的规范,表现为各种组织机v构、各种工作和各种人的规范,相对中观规范说,它对各种教育工v作的要求更加明晰具体,因而具有更直接更强的约束力。v三、学校

69、教育体制与教育管理体制v(一)学校教育体制v 学校教育体制,一般理解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及成人教育这四大块的教育体制。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学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应包括各级和各类学校教育的体制,从各类教育来说有青少年教育体制与成人教育体制,普通教育体制与职业技术教育体制,公立教育体制与私立教育体制。从层次来说,学前教育体制、初等教育体制、中等教育体制、高等教育体制。v(二)教育管理体制v 1教育行政体制v 教育行政体制要处理的关系是:v中央办学与地方办学的关系;v政府办学与其他社会力量办学的关系;v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v教育行政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v政府与学校的关系。

70、v2学校管理体制v 什么是学校管理体制呢?学校管理体制是学校管理组织机构与v管理规范的结合体或统一体。v学校的管理组织机构包括v学校的决策组织机构:它指的是我国以校长为首或以党委书记为首的领导班子;v学校的执行组织机构:它指的是学校的各职能部门、中等学校的教研组和年级组,高等学校的部、处、系、所等;学校的咨询组织机构指的是校务委员会;v学校的监督反馈组织机构:我国高校一般是监察处和党的纪检部门,中小学无这方面专门的组织机构,它的监督反馈方面的职能是由党团组织和工会等来完成的v 学校的规范包括学校章程,以及各种机构的规范、各种人的规范、各种工作的规范。v学校决策机构与一定的规范相结合,就构成了领

71、导体制;v学校执行机构与一定的规范相结合,就构成了执行体制;v学校咨询机构与一定的规范相结合就构成了咨询体制;v学校监督反馈机构与一定的规范相结合,就构成了监督反馈体制。v 可见,学校管理体制是由学校管理机构与管理规范两个要素所构成的学校领导体制、执行体制、咨询体制、监督反馈体制四部分组成的。在这四种体制中领导体制处于核心地位,因为它规定了学校管理体制的性质,以及学校由谁决策和怎样推行决策等。v第二节我国现行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责及管理v一、我国现行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责v(一)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一般概述v 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是依法建立的国家公务机构,是为教育提供v公共服务的社会单位。广义的教育行政组织

72、机构包括国家政权的、v企事业的、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狭义的教育行政组织v机构专指国家各级政府机构中管理教育事务的机关。以下所阐述的v教育行政组织机构则专指狭义而言。v (二)我国现行的教育行政组织机构及其职责v 1中央的教育行政组织机构及其职责v (1)组织机构。v 中央的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是教育部。它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领导v机关。教育部实行部、司局、处室三级领导体制。国家教育部设办v公厅、研究室、督导司、人事司、计划财务司、高教司、研究生v司、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体育司、外事局等本部机构;有人v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教育报社、中央教育科学研v究所、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等

73、直属事业单位。v(2)职责范围(教材P123)v2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组织机构及其职责v (1)组织机构。v 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组织机构为教育局,下设办公v室、督导室、普通教育处、高等教育处、职业教育处、师范教育v处、人事处、计划财务处等。v 除上述机构外,有的还设有体育卫生处、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处、校办工厂处和教学研究室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的直属机构一般有少年宫、电化教育馆、教学仪器公司、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期刊编辑部、教育学院和广播函授学院、省高校招生办公室、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等。v(2)职责范围(P125)v3.地区、自治州、省辖市教育行政组织机构及其职

74、责v (1)组织机构。v 地区、自治州、省辖市教育行政组织机构为教育局。其内部机构的设置由当地人民政府决定,故各地设置的机构不完全相同,一般设有办公室、普通教育科、职业教育科、成人教育科、老干科、v计划财务科、人事科等。直属单位有教研室、教师进修学院(教育学院)、电教馆、教学仪器站、电大分校、函授站和招生办公室等。v v(2)职责范围(P125)v4县(市)教育行政组织机构及其职责v (1)组织机构。v 目前我国县(市)教育行政组织机构为教育局。教育局的机构v设置及人员编制,视所辖业务范围、全县人口多少、地区大小和学v校数量等不同情况而定。一般设有:办公室、督导室、普通教育v股、人事股、纪检股

75、、计财股、成人教育股等;另外,还设有教研v室、信访室、高招办公室、劳动服务公司、教学仪器站、电器化教v育站、函授和电大辅导站等。v (2)职责范围(P126)v二、教育行政机构的管理v(一)教育行政机构管理的含义v 狭义的教育行政机关管理指合理地安排教育行政机关的办公场v所,配置合适的设备,保持优美的工作环境,合理安排机关工作人v员工作及系统地处理档案和公文。广义的教育行政机关管理是指运v用科学的方法,合理地规划、管理、协调和运用机关的组织、人v员、设备、财物和经费,并作出恰当的处理,以发展机关业务,提v高行政效率,完成组织使命。这里主要指的是狭义的教育行政机关v管理。v(二)教育行政机关管理

76、的内容v 教育行政机关管理的内容很多,主要包括空间管理、环境管理、文书管理、会议管理、机关人员的工作管理等几个方面。v思考题v1解释下列概念:v 教育体制、学校教育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教育行政体制、v 学校管理体制、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教育行政机关管理、空v 间管理、环境管理、文书管理、机关人员的工作管理v2试对教育体制的含义进行理论分析。v3认识教育体制的含义有哪些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v4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改革有哪些要求?v5学校教育体制、教育行政体制、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有哪些v 要求?v6我国各级教育行政机关的主要职责权限有哪些?第七章 教育人事行政v 第一节 教育人事行政概述v一、教育人事

77、行政的含义及地位v(一)教育人事行政的含义v 教育人事行政是指国家依据一定的法规制度对教育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的活动。也有人称之为教育人事管理。v 就教育管理系统而言,教育人事管理包括国家对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也包括对学校教育人员的宏观管理,还包括学校内部微观的人事管理。而教育人事行政则主要指前二者。v(二)教育人事行政的地位和作用v 1教育人事行政是教育行政的核心内容v 2教育人事行政直接或间接决定教育活动的质量v 3教育人事行政对人力资源开发有重要作用v二、教育人事行政的业务范围及原则 jv(一)教育人事行政的业务范围v 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的人事行政业务,主要是根据国家人事政v策,制

78、定相应的教育人事政策,统筹规范全国教育人事行政的改革v与发展,指导督促地方教育行政机构贯彻执行有关教育人事制度和v法规等。v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人事行政业务范围主要有如下方面:v (1)根据职权范围审批所属教育机关的编制,并配备相应的教v育行政人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v (2)按照管理权限,对所属教育行政人员、教师进行考察、选v拔、调配、培训、考核、晋级、奖惩和任免,并管理离休、退休、v工资福利等工作。v (3)负责分配到教育系统的综合大学、师范院校和其他大中专v学校毕业生的安置工作。v (4)审查并办理农村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的有关事宜。 v (5)根据国家有关人事政策和法规,制定本地

79、区、本部门、本单位的人事规章制度和工作细则。v (6)开展教育人事统计,管理教育人事档案,处理教育人事行政方面的群体来信来访问题。v(二)教育人事行政原则v 教育人事行政原则是为了保证教育人事行政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准则。v 1因事择人原则v 所谓因事择人,是指根据事业的需要和职位对人员的资格要求来选用人员。v坚持因事择人原则要注意如下问题:v第一,要熟悉“事”,了解“事”的性质、特点、难易度。v第二,要因事设职。v第三,要有明确的任职资格条件。v第四,对备选者要进行考察,了解其特长v和潜能,根据比较客观的标准择优录用。v2任人唯贤原则v 任人唯贤就是根据德才兼备的标准任

80、用人才。古人云:“为政之道,唯在得人”这里所说的“人”,就是指德才兼备的人。虽然在不同的时代和社会,德与才的具体内容并不完全相同,但是重德重才的观念却是一致的。我们今天所要求的德,就是指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所谓才就是指业务能力。v 怎样贯彻任人唯贤的原则呢?v第一,要正确认识德与才的关系。v第二,任人唯贤v第三,任人唯贤更意味着容人之长,不忌贤妒能。v第四,任人唯贤的“唯”字表明,考量人才除了德与才之外,不应再有其他任何标准。v3论功行赏原则v 所谓论功行赏,就是按照教育行政人员的工作实绩和贡献进行v赏罚。v怎样贯彻论功行赏原则?v第一,要明确教育行政人员的职责,这样才能使考核有一个

81、基准。v第二,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确立客观公正的考核标准,采用行之有效的考核方法,搞好考核工作,把教育工作者的职务升降、奖罚、酬劳等等,建立在考核的基础上。v第三,论功行赏一定要注意公平、公正、公开。v第四,“功”是行赏的主要标准,但非绝对标准。v4合理流动原则v 合理流动是指在国家人事政策指导下,人才本身与用人单位协商或双向选择,实现人才服务的部门的转移。合理流动可以分为自然流动和组织调动的两种形式。v贯彻合理流动的原则要注意什么呢?v第一,要注意自然流动与有计划的组织调配相结合。v第二,人才流动要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保证人才的合理流v向。v第三,人事管理者要确立正确的人才流动观,克服人才部

82、门所有、单位所有的旧观念,从社会总体利益和教育部门的整体利益出发,衡量人才流动的得与失。v第二节 我国主要的教育人事制度v 1993年10月1日起,我国国家行政机关正式实行国家公务员制v度,人事管理逐步走上了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v 国家公务员制度包括求才方面的制度、用才方面的制度、养才v方面制度、代谢方面的制度、约束方面的制度和保障方面的制度。v 一、求才方面的制度v 求才制度主要指公务员的考试录用v (一)实施考试录用制度的意义v 第一。从历史的角度看,考试录用制度是有史以来最进步的一v种人事任用制度。v 第二通过考试录用人才的方式同委任制、选任制和聘任制等v用人方式相比,有明显的优越性。

83、v 第三,考试录用制度是建立高效率的行政系统的直接需要。v(二)考试录用制度的基本内容v 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以德才兼备为标准,贯彻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v考试录用遵循下列程序:v(1)发布招考公告。v(2)对报考人员进行资格审查。 (3)对资格审查合格者进行考试。v(4)对考试合格者进行录用考核。v(5)根据考试考核结果,提出拟录用人员名单,报市级以上人v民政府人事部门审批。v(6)对新录用人员进行试用和培训。v v二、用才方面的制度v 用才制度主要是指激发人才的活力,利用人才的智能优势来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系列规定。主要包括考核、奖罚、职务升降等制度。v (一)考核制度v 考核制度是国家行政

84、机关根据有关法规,对所属公务人员进行考察评价的制度。v 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v 考核采取领导考核与民主评议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办法。v 考核成绩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级。v(二)奖惩制度v 奖惩制度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公务员管理法规,对工作中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以及其他突出事迹的公务员予以奖励,对违纪公务员进行惩处的制度。v1奖励制度v 奖励的条件包括:忠于职守,积极工作,成绩显著者;遵v守纪律,廉洁奉公,作风正派,办事公道,起模范作用者;在工v作中有发明创造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国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v社会效益者;爱护公共财产、节约国

85、家资财有突出成绩者;防v止或挽救事故有功,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免受或者减少损失者;v在抢险、救灾等特定环境中奋不顾身,做出贡献者;同违法违v纪行为作斗争有功绩者;在对外交往中,为国家争得荣誉和利益v者;有其他功绩者。有以上表现之一的教育行政人员,就应当予v以奖励。 v 奖励的种类包括嘉奖、记功(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三种)v和授予荣誉称号(分优秀公务员、先进公务员和模范公务员三种),v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v v2惩罚制度v 惩处的条件,一是有违纪行为,如玩忽职守,贻误工作;二是有违纪行为尚未构成犯罪的,或者虽然构成犯罪,但是依据法律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应承担违纪责任,给予行政处分。v 惩处的种

86、类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六种。v 3职务升降制度v 升职包括职务的晋升,也包括级别的晋升,升职意味着职责的加重也意味着待遇的提高。v三、养才方面的制度v 养才方面的制度指的是培养教育行政人员方面的规定。包括培训制度、交流制度、工资福利保险等方面的制度。v(一)培训制度v 培训制度是提高教育行政人员工作技能和业务知识能力的制度。培训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岗前培训。二是资格培训。三是岗位培训。四是调任培训。v(二)交流制度v 交流制度是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对所属公务员有计划地进行调任、转任、轮换、挂职锻炼而作出的规定。它有利于调剂人才余缺,有利于按照工作需要合理使用人才,也有

87、利于公务员丰富经验,增长才干,迅速成长。v(三)工资、福利、保险制度v 教育行政人员与其他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一样,实行职级工资v制。职级工资由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四部分v构成,由地区津贴和岗位津贴构成的津贴制,作为工资的补充形v式,并实行定期增资制度。v 教育行政机关为满足工作人员的公共需要和特别需要而举办的v集体福利事业和补贴制度,即福利制度,包括如兴办食堂阅览室、俱乐部等文化教育设施;休假制度;各种补贴和津贴等。v 保险制度则是为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力的工作人员提供的一种v物质保障制度,目前主要有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伤残保险。v四、代谢方面的制度v具体包括辞职、辞退

88、和退休制度。v (一)辞职制度v 辞职是指根据教育行政人员本人的意愿,辞去现任职务,解除v与教育行政机关的职务有关的行为。v (二)辞退制度v 辞退是教育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作出解除教v育行政人员职务关系的单方面行政行为,与辞职不同。v 辞退的条件有五个:(1)连续两年度考核不称职;(2)不胜任v现职叉不接受其他安排;(3)因单位调整、撤销、合并或缩减编制v员额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4)旷工或无正当理由v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一年内累计超过30天的;(5)不履行国v家公务员义务。v(三)退休制度v 退休足指教育行政人员到达一定年龄和工龄,或丧失劳动力,v根据国家的

89、有关规定离开公务员队伍。退休是国家公务员队伍的主v要出口。退休可分为强制和自愿两种形式。v强制退休: (1)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2)丧失工作能力的。v达到以上条件之一的,就必须办退休手续,离开原工作岗位。v自愿退休的条件是:(1)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且工作v年限满20年的;(2)工作年限满30年的。符合上述条件之一者,v本人提出要求,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提前退休。教育行政人员退v休以后,享受国家规定的退休金、养老保险金和其他各项待遇,保v证退休者老有所养,也免除在职教育行政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之全v心全意投身于工作。v五、约束方面的制度v 约束制度是为保证国家公务员在履

90、行公务的过程中遵守职v责、奉公守法,保证行政工作的正常进行而作出的一系列规定。v(一)公务员的义务v包括:(1)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v (2)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公务;v(3)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v(4)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v(5)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尽职尽责,服从命令;v(6)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v(7)公正廉洁,克己奉公;v(8)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v(二)公务员的纪律v按性质可以分为四类:v 一是政治纪律:不得散布有损政府声誉的言论,不得组织或参v加非法组织,不得组织或参加旨在反对政府的集会、游行、示威等v活动,不得组织

91、或参加罢工。v 二是工作纪律:不得玩忽职守,贻误工作;不得对抗上级决议v和命令:不得压制批评,打击报复;不得弄虚作假,欺骗领导和群v众;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和工作机密;在外事活动中不得有损害国家v荣誉和利益的言行。v 三是廉政纪律:不得贪污、盗窃、行贿、受贿或者利用职权为v自己和他人谋取私利;不得挥霍公款,浪费国家资财;不得滥用职v权,侵犯群众利益,损害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不得经商、办企v业以及参与其他赢利性的经营活动。v 四是社会公德:不得参与或者支持色情、吸毒、迷信、赌博等v活动;不得违反社会公德;造成不良影响。v(三)回避制度v 回避制度是为了使国家公务员不因亲属关系对职务活动产生不v良影

92、响,而对公务员在任职、执行公务等方面所作的限制性规定。v包括任职回避、公务回避和地区回避。v 任职回避是指公务员担任某种特定的职务,涉及到夫妻关系、v直系血亲关系(包括自然血亲和拟制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v亲关系和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v首长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准在其中一v方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监察、审计、人事、财务工作。v 公务回避是指公务员在公务活动中,凡涉及本人或与本人有上v述四种亲属关系时,不得参与,并不准以任何方式进行干预或施加v影响。v地区回避是指公务员担任县级以下地方人民政府领导职务的,v一般不得在原籍任职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

93、府的公务员除外。v六、保障方面的制度v 保障制度是为保护国家公务员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一系列规v定。v(一)公务员的权利v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国家公务员享有如下八项权利:v(1)非因法定事由和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行政v处分;(2)获得履行职责应有的权力;(3)获得劳动报酬和享受保v险、福利待遇;(4)参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5)对国家v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6)提出申诉和控v告;(7)依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辞职;(8)宪法和法v律规定的其他权利。v(二)申诉控告制度v 申诉是指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人事处理不服时,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议,或直

94、接向原处理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的人事部门或行政监察机关提出重新处理的要求。v控告则是公务员对于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为,向上级行政机关或者行政监察机关提出控告的行为。v 申诉、控告是公务员的八项权利之一。教育行政人员如果对涉及本人的人事处理不服,或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就可以提出申诉、控告。申诉、v控告的具体内容是:v(1)有权要求受理;v(2)有权要求及时纠正原处理决定;v(3)有权要求对造成名誉损失的负责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v(4)有权要求赔偿经济损失;v(5)有权要求惩处责任人。v思考题v1什么是教育人事行政?与教育人事管理有何区别?v2教育人事行政有何重要地位和作用

95、?v3现阶段地方教育行政机构的人事行政业务范围包括哪些方面?v4教育人事行政应坚持哪些原则?为什么要坚持这些原则?怎样坚持?第八章 教育财务行政v 第一节 教育财务行政概述v 一、教育财务行政的含义v 教育财务行政是国家财务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学对国家v的财务行政作了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财务行政是指国家的v财政管理,也就是在国家财政收支过程中所进行的管理活动。狭义v的国家财务行政是指政府机关的财务管理,也就是国家机关为完成v自身承担的工作任务,在领发、分配、使用属于国家预算内资金的v行政经费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管理活动。v 教育财务行政作为一种以教育经费为管理埘象的行政活动,是v

96、教育行政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可以分为教育经费的来源管v理,教育经费的分配和使用管理等。v 二、教育财务行政的职能v 教育财务行政具有筹措教育经费、配置教育资源、改善教育投v资效益等方面的职能。v 教育财务行政的首要职能,就是筹集充足的教育经费,为教育v事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证。v 其次,教育财务行政承担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职能,具体通v过教育经费的分配和调节供需来进行。v 第三,教育财务行政还具有采取一定措施,不断提高投资效益的职能。v三、教育财务行政基本制度v(一)预算制度v 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核定的国家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一v定期间的资金收支计划。v 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经费预算是按年

97、度编制的。预算内容包括v收入的来源和数量、支出的项目和数量两部分。预算要求尽量做到v量人为出,收支平衡,并应适当留有余地。v(二)会计制度v 会计也叫簿记,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一种重要的财务管理手v段。现代会计制度虽然也有“记账”的功能,但不同于小生产方式v下的记流水账的做法。v 在教育财务行政中,会计是通过记账、算账、报账、检查分析等v活动,对教育经费的数量收支作出全面、客观、准确的记录和计v算,从而对教育经费预算方案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作出全面、综合v的反映。v教育财务中的会计工作方法可以分为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v计检查三种,每个方法都有具体的工作内容和规则,应依据国家有v关规定进行。v (

98、三)决算制度v 决算是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总结,是从总体上反映财政年度内经v费收支的实际情况。v 决算一般是在会计年度结束时进行。决算的内容包括年度教育经费收支情况报表和决算说明书两部分构成。指标通常包括预算收支完成率、资产负债率、生均支出增减率等等。v(四)审计制度v 审计是由专门的机构和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运用专门的方v法。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活动进行审查,并向主管部门和被检查者v通报审查结果的管理活动。v 教育财务审计制度是国家审计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v(五)国家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监测制度v 我国为了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国务院提出了加强对各级v政府教育投入水平进行监控的要求,并授权国家教育

99、部和国家统计v局建立国家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的监测系统,实行国家教育经费执行v情况的监测制度。v 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监测指标包括以下几项:v(1)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v(2)预算内教育经费增长速度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的比v(3)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公用经费的增长情况;v(4)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v第二节教育经费及其管理v 一、教育经费概述v 教育经费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教育费用,是办学必不可少的财v力条件。在我国。教育经费主要是指国家用于发展各级教育事业的v费用。v 教育经费从不同的角度可以作不同的区分。从教育经费在国家v财政管理的形式上看,可以分为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

100、资金。预算内v资金是指纳入国家财政预算方案,由各级财政支付的教育经费。预v算外资金是指根据国家财政制度规定,不纳入预算,由各地方、各v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资金。从教育经费的用途看,可以v分为教育基本建设费和教育事业费。教育基本建设费属于国家基本v建设费用项目,由国家计委、建委通过建设银行拨款投入。其具体开支项目包括土地征购费,校舍、校园的新建或扩建费,大型维修费,教学设备中价值2万元以v上的固定资产购置费等。v 此外,从教育经费的来源看,可以分为各级政府的财政拨款v教育费附加,中小学校勤工俭学收入,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v人以集资、捐资、缴纳等多种形式用于办学或者上学的费用。v 二、

101、各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规则v 在我国教育法和其他有关教育政策法规中,对各渠道教育v经费的地位及其筹措的程序、方式等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在筹措v教育经费时,必须遵循这些规定。这是依法治教的要求。v (一)国家教育财政拨款v 国家教育财政拨款是指国家财政部门按照批准的财政预算对各v教育主管部门及其所属各单位拨付资金。国家教育财政拨款是国家v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我国筹措教育经费的主v渠道。v(二)征收教育费附加v 教育费附加是为发展地方教育事业,扩大教育经费来源,国家v规定计征并主要用于发展义务教育事业的一种税收。v教育费附加属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但不属于教育财政v预算内拨款,

102、不能用以顶替教育财政拨款。v(三)学校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v 勤工俭学是指学校通过举办工厂、农场、农产品加工以及其他v多种形式的有收入的经济活动。其经济收入除用于扩大再生产改v善生产条件和一部分作为公益金外,主要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师生v员工集体福利和奖金。v(四)企事业办学投资v 我国对企事业投资办学一贯采取鼓励支持的政策。目前我国由v企业投资举办的学校主要有普通中小学校,各类职业学校,技工大v学和职工大学。v(五)集资办学v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把集资办学作为义举的传统。我国政府v对社会集资办学一向采取鼓励态度。v(六)捐资助学v 捐资助学是指各种厂矿企业、经济组织、社会力量及海内外各v界

103、人士无偿向教育部门捐献物资或资金,以改善办学条件,或者帮v助受教育者完成学业的活动。v(七)金融、信贷手段的运用v 近几年来,我国开始利用各种教育基金或银行贷款等金融、信v贷手段来加速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具体有三种方式,一是通v过国内银行或者世界银行提供专项贷款,资助特别教育项目。二是v筹划建立教育项目,如专项扶助经费等。三是建立教育银行,运用金融手段扩大教育资金来源。v三、教育经费的管理原则v(一)健全规章,依法办事v(二)从实际出发、量入为出v(三)面向基层,服务教学v(四)勤俭办学,讲求效益 (五)经济公开民主管理v思考题v1什么是教育财务行政?v2简述教育财务行政的职能。v3什么是

104、教育财务行政的预算制度、会计制度、决算制度和审计制度?v4什么是教育经费?v5教育经费筹措的规则有哪些?v6简述教育经费管理的原则。第九章 教育行政信息及其管理v第一节教育行政信息概述v一、什么是教育行政信息v(一)教育行政信息的含义v 教育行政信息是反映教育行政活动和管理对象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情况的各种消息、情报、指令、资料、数据、图纸等的总称。 v(二)教育行政信息的类型及内容v1教育行政信息的类型v教育行政信息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v从范围来看,有宏观的、中观的和微观的教育行政信息。 v从来源来看,有通过教育行政部门得到的信息,也有通过学校v得来的信息;有本国的信息,也有外

105、国的信息;有本地的信息,也v有外地的信息;有本单位的信息,也有外单位的信息。v 从方式来看,有通过正式渠道来的正式信息,有通过市井传v闻、道听途说得来的非正式的信息;有通过书面反映得到的信息,v有通过口头反映得来的信息。v 2教育行政信息的内容v 教育行政信息的内容,大致有如下几方面:v (1)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计划的制定及其贯彻执行情v况。v (2)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的情况。v (3)各级各类教育的情况。v (4)各级各类学校的情况v (5)教育实验及改革的情况。v (三)教育行政信息的特征v 1广泛性v 2客观性v v3可理解性v4发展性v5服务性v二、教育行政信

106、息的作用v v第二节教育行政信息的管理v一、教育行政信息的处理v(一)教育行政信息处理的程序v 1收集v 2加工v 3传递v 4贮存 (二)教育行政信息处理的要求v 1及时v 2真实v 3适用v 4经济v二、教育行政信息的沟通v(一)教育行政信息沟通的意义v(二)教育行政信息沟通的形式v教育行政信息最普遍、最常见的沟通形式是纵向沟通和横向沟通。v 纵向沟通是上级与下级之间的沟通,它又可分为自上而下的下v行沟通和自下而上的上行沟通。横向沟通,也叫平行沟通。是指同v级部门和同事之间的信息交流。v(三)教育行政信息沟通的途径v 纵向沟通和横向沟通的具体途径是比较多的。现以五个单位和v个人之间的信息沟

107、通为例,对沟通途径作一说明。v 第一种途径为树形沟通v 第二种途径为星形沟通 v 第三种途径为轮形沟通v(四)改革教育行政组织的体制,提高信息沟通的有效性v 从我国当前教育行政组织的体制看,要提高行政信息沟通的有效性,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v 1大力精简机构,减去不必要的环节v v2要有确定的沟通渠道v3考虑不同层次的需要,确定不同内容信息的传递范围v 三、教育行政信息的有效利用v信息的有效利用,要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v(一)注意输入信息的广泛性v(二)注意指令信息的方向性v(三)注意反馈信息的可靠性v(四)注意评价信息的准确性v思考题v1什么是教育行政信息?v2教育行政信息的类型有哪些?v3

108、筒述教育行政信息内容。v4.教育行政信息的特征有哪些?v5.试述教育行政信息处理的程序及要求。v6.如何提高教育行政信息沟通的有效性?v7. 谈谈你对教育行政信息有效利用的看法。第十章 教育督导与教育评价v 第一节教育督导v 一、教育督导的含义与职能v (一)教育督导的含义v 教育督导是指各级人民政府授权给所属的教育督导机构和督学v人员,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督导的原则与要求,按v照一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下级政府的教育工作及教育行v政部门和学校的工作,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监督、评估和指导,v并向同级和上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反馈有关信息,提出建议,为v政府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系

109、列教育管理活动。v v(二)教育督导的职能v1监督职能v2. 评价职能v3指导职能v4反馈职能v二、教育督导的内容与形式v(一)教育督导的内容v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常规督导的项目和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v 1对地方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v 2对“普九”、“扫盲”县的评估验收v 3对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v 4对学校专项督导和经常性检查的主要内容v(二)教育督导的形式v教育督导的形式,按督导实施的范围来分:v有宏观督导和微观督导。v按督导的目的来分:有调研性督导、检查性督导和总结性督导。v按督导的内容来分:有综合督导、专项督导经常性督导。v按督导的对象来分:有督政和督学。v按督导的时间来分:有

110、随访性督导和周期性督导等。v三、教育督导的机构与人员v(一)教育督导机构v教育督导机构是指由政府授权,代表本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执行教育督导任务的行政监督机构。v我国教育督导机构分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盟)、县(区、旗)四级设置。v中央一级设国家教育督导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督导室,地(市、州、盟)设督导科(室),县(区、旗)设督导组(室)。均由同级政府授权,受同级政府委托,负责对下级政府的教育工作、教育行政部v门和学校实行行政监督和指导。v目前,我国地方教育督导机构的设置有三种情况:v第一种,教育督导机构是与教育行政部门平行的独立系统;v第二种,教育督导机构是既相

111、对独立又接受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机v构;v第三种,教育督导机构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一个职能部门。 v(二)教育督导人员v 教育督导人员一般由专职督学(在中央分总督学、副总督学和国家督学,在地方分主任督学、副主任督学和督学)、兼职督学和临时督学构成。v对督学人员的职权作了明确规定:v督学有权列席被督导单位的有关会议;v有权要求被督导单位提供与督导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档案、簿册,v并汇报工作;v有权在被督导单位召集各种座谈会和个别谈话;v有权对被督导单位进行现场调查;v有权对违反方针、政策、法规的行为予以制止。v v四、教育督导的过程与原则v(一)教育督导的过程v 教育督导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督导前的

112、准备阶段、督导组织实施阶段、督导结果处理阶段。v 1督导的准备阶段v具体的工作有:v (1)督导机构与人员的准备。v (2)督导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的准备。v (3)督导思想、理论的准备。v 2督导的实施阶段v具体的工作有:v(1)督导组与被督导单位正式见面。v(2)听取被督导单位的自查报告。v(3)根据督导内容,按督学各自的分工,采取查、看、听、谈、访等方式和手段,进行调查,收集督导资料。v(4)分析督导信息,恰当处理督导信息。v(5)科学评估,正确指导,写好督导评估意见书。v3督导结果的处理阶段v具体的工作有:v(1)写出督导报告,正式印发,向上反映,使督导结果成为奖评学校和考核校长的重要依

113、据。v(2)写出督导工作总结,对督导工作进行分析,认真审核本次督导工作的质量。v(3)建立督导档案。v(二)教育督导的原则v 1导向性原则v 坚持导向性原则,就是要在督导指导思想、指标设定、权重分配等方面,引导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v 2依法督导原则v 贯彻依法督导原则,就是要求督导人员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v针、政策、法律和法规作为督导工作的依据,把督导过程。作为监v督、检查、评估和指导教育法律、法规和有关重大政策贯彻落实的v过程。v 3科学性原则v 贯彻科学性原则,就是要求督导人员以科学的精神、态度和方v法从事督导工作,制定周密的督导工作计划,运用

114、系统调查和现代v的科学方法与手段,以客观事实和确凿的数据为凭据,历史地、全v面地、发展地分析被督导单位的成绩、缺点、经验、问题,实事求v是地作出客观、公正、有说服力的结论,不搞花架子、走过场,确v保教育督导工作的实效性与科学性。v v4民主性原则v 贯彻民主性原则,就是要求在督导工作中要相信、尊重、依靠v督导对象,倾听他们的意见,关心他们的疾苦,为他们服务,从而v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督导工作中的作用。v v第二节教育评价v一、教育评价概述v(一)教育评价的含义v 教育评价是依据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教育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教育活动。v(二)教育评价

115、的分类v 教育评价的类型可从多个角度来区分:v l,从评价主体上划分,有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v 2从评价标准上划分,有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内差异评价v 3从评价过程上划分,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v v(三)教育评价的功能v 1选拔功能v 所谓选拔功能,是指在选拔人才时,采用评价的方法可以了v解人才的德、才、绩、能等情况,为选择合格人才提供可靠的依v据。v 2管理功能v 所谓管理功能,是指评价可以在宏观上加强对学校的监督与管v理,通过评价的反馈,获得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信息,为优化管v理服务。v 3教育功能v 所谓教育功能,是指评价可以用于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v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和

116、效率。v 二、教育评价的对象与内容v 教育评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评价以教育的全部领v域为对象,它涉及教育的一切方面,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经济、教v育与政治等,例如,评价教育体系、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v法、教育管理、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等。v 狭义的教育评价是指对学校教育行为与学生发展质量的评价。v通常所说的教育评价是指狭义的教育评价。从狭义评价的范围看,v教育评价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质量评v价。v v(一)学校评价v 所谓学校评价是以改善学校管理为核心的有关学校办学素质、v办学职责、办学效能的全面评价,是对学校各个方面的整体评价。v其基本内容有如下八个方面:v

117、 1学校办学思想的评价v 学校办学思想的评价,主要指评价学校是否坚持正确的办学方v向;是否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是否全面贯彻教育目标的要求;是v否按教育规律办事等。v 2学校管理水平的评价v 学校管理水平的评价,主要是对学校领导班子而言,它通常指v如下几个方面:学校管理者的素质,教学管理,人事管理,经费管v理校产管理。学校领导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学校教育质v量的关键,因此,它是学校评价的重要内容。v v3师资质量的评价v 师资质量的评价,主要指对教师的知识、能力以及教师集体的4办学基本条件的评价v 办学基本条件的评价主要是指对学校干部队伍的素质、专职教v师的学历构成和专业构成、生均公务费、

118、教学用房和场地配备等方v面的评价。v 5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价v 社会主义的学校,培养的是品学兼优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接班v人。这是学校评价的一个重要项目、灵魂项目。v 6教学工作质量的评价v 教学工作质量的评价。是对教学过程的全部工作效果的评价。v教学过程包括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总结评定、教学v研究等几个基本环节,还包括对学校所处社会环境的了解,对整个v学校集体和班集体的了解以及对每一个学生家庭情况的了解。我们v评价教学工作质量,就应该评价这全方位的教学工作效果。v 7体育卫生工作的评价v 8学生全面发展质量的评价学生全面发展质量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每个学生的德智体全面

119、发展的情况,另一方面是全校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情况。v (二)教师评价v 所谓教师评价则是以优化教育进程为核心的有关教师素质、教师职责、教师绩效的全面评价。v (1)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履行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备的条件之总和,是教师的相对稳定的品质。它包括品德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和仪表素质。v (2)教师职责是指担任教师职务所应履行的责任,具体说,就是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教会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增强体质,向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v教育,促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健康成长,成为全面发展的社v会主义人才。v (3)教师绩效就是教师工作成果,应从工

120、作数量和工作质量两v个大的方面来考察。教师工作数量由教学工作量、教育工作量、兼v职工作量和其他工作量构成;教师工作质量由学生质量、社会效v应、教育成效、教学成效和教研成果构成。v(三)学生质量评价v 所谓学生质量评价则是以提高促进学生和谐、主动发展为核心的有关学生学习基础、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的评价,是教师(或学v生自己)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学生教育情景中身心发展状况所作的价值判断活动。学生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学业成绩评价、学力评价、品德评价和健康评价。v三、教育评价模式与标准v(一)教育评价模式及其意义v 教育评价模式是指教育评价活动的构架和式样。教育评价模式是一种评价理论、评价观点的反映评

121、价的理论系统规定了评价对象、评价要素,也规定了评价的程序v和方法。因此,评价模式是评价理论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评价理论和实际评价活动的统一体。v(二)教育评价的主要模式v 根据评价的目的和作用,评价可分为以下几种模式:v 1行为目标模式(亦称“目标到达度”或“目标定向”评价模v式)v 其创立人是美国的教育评价之父泰勒,这一模式是教育评价领v域出现的最早的评价模式。行为目标模式依据预定的教育目标,并v以此为准则通过系统地、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判断实际活动是否v达到预期目标或者说达到目标的何种程度。在这一模式中,评估是v一种试图确定“目标到达度”的活动,是一种为判断教育工具是否v成功而收集成果证据的活

122、动,行为目标模式是一种强调评价的判断v功能的评价模式,是教育评价中的基本模式,它主要用于学生质量v评价活动。v v2决策模式或决策定向模式(亦称“(;IPP模式)v 创始人是斯塔费尔比姆。他认为:评价不应当局限于目标体现v的程度,而应为决策者提供信息服务。为此斯氏构造了cIPP模式,v其基本框架是:背景评价(;ontext)为计划决策服务;输入评v价(Input)为组织决策服务;过程评价(Pmcess)为实施v决策服务;成果评价(1hnduct)为再循环决策服务。CIPP是这v四种评价类型的缩写形式,与泰勒模式比较,它并不太多地集中在v指导学习的行为上,而更多地指向持续不断地为决策者提供评价v

123、上。它发展了泰勒模式,克服了泰勒的缺陷,比行为目标模式适应v面要广。v v3目标游离模式(目的游离模式)v 这一模式是由斯克里文提出的。他认为,实际进行的教育活动v除了收到预期的效应外,还会产生各种“非预期效应”或者叫“副v效应”,这种非预期效应的影响有时是很大的。他进一步认为,根v据预定教育目标进行评价往往只注意目标规定的预期效果,非预期v效果很难得到反映。因此,为了降低评价活动方案、计划制定者主v观意图的影响,不能把方案制订者预定的目的告诉评价者,以利于v评价者收集全部的关于方案的成果信息。这是一种强调不受预定活v动目的影响,以“自由目的”、“参与者的实际意图”为准则的评价v方法。它与泰勒

124、模式和决策评价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作出评价结v论的依据与准绳不是方案制订者预定的目标,而是活动参与者的意v图。v v4对手模式(亦称反对模式、抗衡模式)v 倡导人列文,它是受司法工作的启示而产生的。对手模式是为v了揭示方案的正反两方面长短得失,而采取准法律评委会审议形式v的一种评价模式。这一模式认为:评价应该让持反对意见者参加,v让不同意见的评价者都提供证据,以确保问题正反两方面的意见都v提交到决策层。v 我国教育评价模式基本上是接受泰勒模式和决策模式的评价观v点,并试图在批判吸收的基础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评价模式。v目前这一工作正在摸索、探讨过程之中。v(三)教育评价标准及其意义v 所谓教

125、育评价标准是根据教育目标而设计的,对教育现象进行v价值判断的规定和准则。教育评价标准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是v开展教育评价的前提条件,v在教育评价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v(四)教育评价标准的结构v教育评价标准的内在结构分为内容结构和形式结构。v 1教育评价的内容结构v 教育评价标准从内容上说,由绩效标准、职责标准、素质标准v三要素构成。绩效标准是衡量和测定教育成果的标准,它包括效果v标准和效率标准。v 2教育评价标准的形式结构v 教育评价标准的形式由标目、标度、标号三要素构成。标目即标准的项目,包括标准的类目、分项、细目和要求,亦称评价的因素它是标准的主要组成部分。标目一般分成四级:一级

126、标准为类目二级标准为项目,三级标准为细目,四级标准为要求。标度表示标准的差异程度和价值大小的计量尺度,包括定量标度、定性标度、模糊标度。标号表示标目顺序和标度数量的符号。v (五)设计教育评价标准的原则v教育评价标准必须遵循一定原则:v 1导向性原则v 2完整性原则v 3独立性原则v 4协调性原则v 5可测性原则v 6简明性原则v(六)设计教育评价标准的程序v一般认为其工作程序为:v 1确定评价目的v 2草拟评价标准v 3进行科学论证v 4征求群众意见v 5组织试行修订v四、教育评价的过程、原则与方法v(一)教育评价的过程v 1教育评价过程的环节v 教育评价实质上是在一定教育目标指导下,评价者

127、对教育现象v进行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过程,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构成了教育评价过程的两个基本环节。教育测量是基本环节,教育评定是中心环节。v(1)教育测量。所谓测量就是根据一定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v教育测量有信度和效度的要求。信度是指测量的可靠性;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v(2)教育评定。评定是指在测量的基础上,对评价对象所作的价值定向和价值分等活动。v2教育评价的基本程序v (1)明确评价的目的和评价对象。 v(2)选择恰当的评价模式与方法。 v(3)编制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这是评价程序中的关键环节。v(4)广泛收集有关信息。 v(5)处理信息、综合评定。v(6)分析结果,写出评价报告。v(

128、二)教育评价的原则v 1方向性原则v 所谓方向性原则,是指评价要以教育目标为基本标准,评价的v每一项要求都应该同教育目标的性质和方向保持一致,而不能为得v出结论而评价,更不能以评价者的个人好恶去评价。v 2发展性原则v 发展性原则是指评价工作必须促进被评价者积极上进,保护其上进心,从而发扬成绩,纠正缺点,建立自信心。v3客观性原则v 所谓客观性原则,是指对评价对象的真实情况(外表表现和内在动机)要准确把握,把价值判断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v4有效性原则v 所谓有效性原则,是指评价的结论必须真正对学生发展和改善教育措施起积极作用。v(三)教育评价的方法v 1教育评价方法及其特点v 教育评价方法

129、是指收集、整理、优化评价信息资料的手段和技v术。它是为达到评价目标,根据评价的原则选定的有利于各种评价v力量协调工作的一整套活动方式。v2教育评价的基本方法v 教育评价方法可分为收集评价材料的方法和作出评价结论的方v法。v(1)收集评价材料的方法。收集评价材料的方法按照获得资料的特点和方式可分为: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验法、人物推定法、数学方法等。v(2)作出评价结论的方法。作出评价结论的方法主要有相对评定、绝对评定和个体内差异评定三种。三种评定方法各有利弊,在实践中要把绝对评定法、相对评定法和个体内差异评定法结合起来。v 3教育评价方法的选择v思考题v1何谓教育督导?v2简述教育督导的职

130、能。v3教育督导的内容有哪些?v4何谓教育督导机构?它应如何设置?为什么?v5谈谈督学的任职基本条件及其相互关系。v6简论教育督导的基本原则。v7何谓教育评价?教育评价可分为哪几类?v8简述教育评价的基本功能。v9简论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v10 教育评价过程包括哪几个步骤?第十一 学校管理目标v第一节 学校管理目标概述v一、目标与管理目标v(一)什么是目标v 目标就其词义而言,意指人们对某一时空范围内某工作或活动要达到的一种境地或标准。关于目标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v 一是“标准或状态”说v 二是“结果或成果说”v 三是“需要说”v 四是“价值说”v我们认为目标是指人或组织在一定的时间和

131、空间范围内,在一定的条件下,依据一定的价值观所确立并争取实现的结果或达到的状态。v(二)什么是管理目标v 管理目标,即管理活动的目标。它是指管理活动最终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管理目标作为管理活动的方向目标,它既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也是管理活动的归宿,同时也是衡量管理活动绩效的标准。v管理目标应包括以下基本含义:v 1管理目标是一种组织目标v管理目标所针对的对象和内容也必须放在某一个具体的组v织之中,它才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管理目标是具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和条件的,不能超越组织的边界和职责范围。v 2管理目标主要是指组织的整体目标任何管理活动最终都要通过集体或整体活动才能产生出效益,因此,提高组织整体

132、目标的意识是目前尤为重要的任务。v 3管理目标是组织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或成果作为管理目标来说,它是一个有着时间要素的概念,也可以理解为时间因素是管理目标的最基本的组成要素。v管理目标具有以下重要的特性:v 1管理目标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v 2管理目标的先进性和可行性的统一v 3管理目标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v v二、学校管理目标v (一)学校管理目标的含义v 学校管理目标即学校管理活动的目标,是指v学校组织为完成学校教育任务,从学校实际出发所确定的组织活动的质量规格和标准。它是学校管理活动的预定标准或状态,是学校管理活动的直接目的,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v(二)学校管理目标的

133、作用v 1导向作用v 2激励作用v 3控制作用v 4协调作用v(三)学校管理目标的类型v学校管理目标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不同的类型。主要表现为:v 1以时间作为标准,可以把学校管理目标划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v 2以性质作为标准,可以把学校管理目标分为定性的目标和定量的目标v 3以层次作为标准,可以把学校管理目标划分为高层目标、中层目标和基层目标三种类型v 4以内容为标准,可以把学校管理目标划分为一般管理目标、具体工作管理目标和学校领导工作管理目标等三类v第二节 学校目标管理v一、关于目标管理v (一)目标管理的含义v 目标管理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在美国出现,随后流传到日本、西欧

134、等地。实践证明,目标管理是一种现代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v (二)特点v 1目标管理是一种系统整体的管理方法v 2,目标管理是一种自我管理的方法v 3目标管理是一种重视成果的管理方法v (三)理论基础v目标管理理论和方法来源于系统论,控制论和行为科学理论的指导。v二、学校目标管理过程v 学校目标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和组织成员共同确定组织的总体v目标,然后转化为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总体目标融为一v体,形成目标体系,并以此推进学校管理活动,实现组织预期目标的管理方法。v 学校实施目标管理,有利于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强科学管理,保证学校整体工作目标的实现。v 学校目标管理过程是由目标的制定与展开

135、、目标的实施和目标v的考评等三个阶段所构成的完整的动态过程v(一)目标的制定与展开v 1目标的制定v (1)学校管理目标制定的依据:v 教育目标。v 上级要求。v 客观因素。v 主观因素。v(2)制定学校管理目标的步骤:v 全面分析依据,收集和掌握学校内外信息。v 群众参与,民主讨论,提出和评价目标方案。v 比较分析,择优选定。v v 2目标的展开v (1)实施目标分解。v (2)制定目标对策。v (3)落实目标责任。v (4)编制目标展开图。v(二)学校管理目标的实施v1实施中的指导v指导的内容主要包括:v第一,推行学校目标管理条件的指导。v第二,目标的确定与展开的指导。v第三,目标管理方法

136、的指导。v2实施中的检查v 目标检查的方法多种多样。v从检查时问看,有平时的分散检查和阶段的集中检查;v从检查内容看,有专题性检查和全面性检查;v从检查范围看,有归口检查和普遍检查;v从检查和被检查者的关系来看,有自检、互检和逐级检查。 3实施中的控制v 控制是在检查基础上进行的一项工作,检查的目的在于发现目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到目标偏差。而控制的作用则在于通反馈调节,纠正目标偏差,使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以保证目标实现。v 最基本的控制形式有自我控制、逐级控制和关键点控制。v 4实施中的调节v 在目标实施过程中,进行调节的作用是保证各个方面、各个环v节均衡与协调的发展,使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137、。v调节的内容包括:v第一,保持均衡。v第二,搞好协作。v第三,修改目标。v(三)学校管理目标的考评v 目标考评是在目标实施的基础上,对其成果作出客观评价的管v理活动。v 1考评标准v 考评标准实际上就是工作标准,它是评价目标成果的基本依据,分为部门考评标准和个人考评标准。目标考评的内容包括:目标项目名称、完成目标的数量、质量和时限要求、与其他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协作要求、对成果的评价尺度、检查考核的方法以及奖惩的方法等。v 2考评内容v 考评内容就是制定目标和考评标准时所规定的内容。学校管理v目标的考评内容包括目标项目达成度、协作情况、目标完成的均衡v程度以及实现目标的对策与措施的有效性等。v

138、3考评方法v (1)分项记分,综合评定。v (2)自我评价、群众评价和领导评价相结合。v (3)名次排列考评。v4结果处理v (1)总结经验教训。v (2)实施奖惩。v (3)整理资料与归档。v思考题v1什么是目标、管理目标与学校管理目标?v2什么是目标管理?v3试述学校目标管理的过程。第十二章 学校管理内容v 第一节 学校人事管理v v 一、教师管理v(一)教师的特点v(二)教师管理的原则v1选贤任能的原则v 教师管理的选贤任能的原则是指在教师管理工作中,根据德才v兼备的标准来选拔和任用教师。v 选贤任能的原则要求我们在教师管理工作中,严格把握质量关,真正把那些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选拔到教师队

139、伍中来,同时根据不同教师的特点合理安排好工作,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作用。v2合理结构的原则v 教师管理中的合理结构原则是指在教师管理工作中,从整体效益出发,合理选择和配备教学人员。既要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作用又要提高教师管理的整体效益。v 教师队伍的合理结构,就是要使教师队伍的数量结构、质量结构、年龄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性格结构、知识结构等趋向合理化。v 3教育激励原则v 教师管理的教育激励原则是指在教师管理工作中以教师为中心充分发挥管理的教育作用,正确采用各种激励机制,在管理中促进教师思想觉悟的提高。v 行为科学告诉我们,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无疑会成为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没有需要,

140、也就构成不了激励。满足教师合理的需要,也是贯彻教育激励原则的具体体现。v 4绩效的原则v 教师管理中的绩效原则,是指在教师管理工作中重视教师管理的工作成果和工作效率,并且以对学校实际贡献的大小作为衡量、评价和奖惩教师的标准。v 绩效原则要求我们,一是应该制定科学、公正的评估标准。二是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引进竞争机制。三是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对教师的考核要规范化和制度化。v(三)教师管理的内容v 1教师队伍的预测和规划v 2教师的选拔和任用v 3教师的考核与培训v 4教师的待遇v二、学生管理v(一)学生管理的内容v1招生工作v2学籍管理v3生活管理v4社团管理 5离校v(二)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

141、要求v1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v2建立和健全学生管理的组织系统,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 3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v 第二节 教学管理v一、教学过程管理v (一)教学过程管理中教师教的过程管理v 1备课管理v 2上课管理v 3辅导管理v 4作业管理v 5成绩考评管理v(二)教学过程管理中学生学的过程管理v1课前预习管理v2听课管理v3复习巩固管理v4考查管理v5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管理v二、教学业务管理v 教学业务管理是对学校教学业务工作所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v的管理活动。教学业务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v定着学校教学管理的水平。教学业务管理的基本要求是:v(一)制定学校教学业务管理计划v主要

142、内容包括:v (1)学校教学情况的分析和评价。v(2)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目标和任务要求。v(3)学校教学工作中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其他与教学业务有关问题的咨询与指导。v(4)搜集、整理有关教学的信息,并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带有指导性的结论或建议。v (5)开展横向联合,卓有成效地与外界进行交流。v (6)教师的业务进修与培养提高工作。v (7)指导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学习教学大纲及有关文件精神,协助学校领导人员检查、考评、总结学校教学工作,并研究具体的改进措施。v (8)指导学生的学习。v(二)加强学校教学业务的管理组织系统的建设v 学校教学业务的管

143、理组织系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业务的指挥系统,二是教学业务的研究和咨询指导系统。教学业务的指挥系统主要是在校长领导下的、教务处具体指挥、教研组和教师具体执行的组织系统。其中,教务处具有核心作用。v 教学业务的研究与咨询指导系统主要是在校长领导下的、教研室或教研组负责执行的组织系统。其中,教研室或教研组具有重要地位。v(三)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v 教师的业务素质包括:一是教师所从事的本门学科的知识水v平,包括对本门学科知识的深度、广度的掌握程度和教材教法的运v用等方面。二是具有比较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这些知识是教师从v事本门学科教学的基础。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而构成为v一个知识体系。三是

144、要懂得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并且能够v正确地把这些知识运用到本门学科的教学之中。四是有组织教学、v管理学生的能力,能够为自己的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v三、教学质量管理v 教学质量管理是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安排教学活动,并对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和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v认真做好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工作,要求我们注意以下问题:v (一)树立全面的教学质量管理观v 搞好学校教学质量管理,首先是树立正确和全面的教学质量管v理观念。正确的、全面的教学质量管理观包括:v 1全面发展的教学质量管理观v 2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质量管理观v 3全程管理的教学质量管理观v 4全员管理的教学质量管理观v v(二)建立

145、和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制度v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主要包括:v 1教学质量管理的检查制度v 2教学质量管理的分析制度v 3教学质量管理的评价制度v (三)掌握科学的评价方法v 第三节 德育管理v一、德育管理的内容和任务v(一)德育管理的内容v德育管理分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德育管理和学校内部的德育管理。前者为宏v观层次上的德育管理,后者为微观层次上的德育管理。v学校德育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组织和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人、v财、物和信息等),不断增强学校德育系统功能,有效达成德育和德育管理v目标的活动过程。学校德育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德育思想管理、德育目标v管理、德育计划管理、德育组织管理、德育环境管理和德育质

146、量管理。v 1德育思想管理v 德育思想管理指学校管理者根据德育管理的社会主义方向,通v过对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达到使他们形成对德育和德育管理的v正确认识的目的。v v德育思想管理要求学校管理者认识到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把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列为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不能只管教学,而把德育管理视为可有可无的事情。德育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校德育目标和德育管理目标,同时德育管理也可起到教育学校教职员工的作用。v2德育目标管理v 德育目标管理是学校管理者组织学校广大教职员工,根据校内v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客观环境共同确立德育目标的活动。v 德育目标是学校对受教育者在德育方面所要达到的质量规范的v总的设想或规

147、定,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功能,是教育目标的有机v组成部分。v 德育目标管理要求高度重视德育目标的制定。v 德育目标管理要求学校建立一个德育目标体系网络。v 德育目标管理还要求在制定德育目标时,必须注意现实性与理v想性的统一。v3德育计划管理v 德育计划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根据德育目标确定德育的任务与内容、实现途径与方法、组织与人员的职责的活动。v 德育计划管理要求学校在制定计划时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一步登天。v 德育计划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可评估性与衔接性。v 德育计划最重要的是安排好德育活动和德育内容。德育计 划是德育工作管理的常规之一。主要对学校经常开展和比较固定的德育活动进行安排。

148、v 4德育组织管理v 德育组织管理指通过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及学校规章制v度对德育组织及其人员的行为加以规范,调动德育人员参与德育和v德育管理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德育组织功能的活动。v 学校德育组织主要指学校德育组织机构,包括政教处、共青团、少先队、班委会等。学校其他机构(如教务处)也不能忽视德育方面的功能,应相应地加强管理。v 对德育组织及其人员重点要加强制度管理。v5德育环境管理v 德育环境管理指学校管理者通过对学校现有环境进行精心设v计、组织和改造,达到环境育德的活动。v 德育环境包括德育物质环境和德育精神环境。德育环境对师生v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通常不如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影响那么直接和

149、v明显,但它的作用却是巨大的,我们不能忽视对德育环境的管理。v 首先,要加强德育物质环境的建设与管理。v 其次。要加强德育精神环境的管理。v6德育质量管理v 德育质量管理指确立德育质量标准,进行德育质量检查和控v制、德育质量分析和评估的活动。v 德育质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落脚点。无论是德育目标的确立,v德育课程的组织,德育过程的设计,还是德育方法的选择都是为了v保证德育工作的实效,提高德育质量。德育质量是德育工作的生命v力,因此,必须加强学校德育质量管理。v 首先,必须树立学校德育质量意识、德育质量观念。v 其次,要明确学校德育质量标准,并对学校德育进行质量控v制,积极利用有利因素,排除不良因素

150、的干扰,做好德育质量的检v查、分析,并对质量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德育质量管理重点要把v好两关,即德育标准关和德育控制关。v(二)德育管理的任务v 学校德育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积极协调好各种德育力量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人、财、物、信息等条件,实现学校德育的总目标。v 学校德育管理的任务,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v 首先,从学校与外部的联系来看,要协调好学校、社会与家庭在学生德育上的关系,形成一股合力,在这个问题上,学校应发挥主导作用。 v 其次,从学校内部来看,主要抓好德育队伍建设、德育组织建设和德育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学校德育管理体制。v二、德育管理的组织和方法v(一)德育管理的组织v 从管

151、理学的角度来说,组织有静态与动态两种含义。静态的组v织是指某个实体,动态的组织是指为了实现预期目标将所要进行的v活动加以分类,并按照分类来确定职权,调配人、财、物的活动过v程。这里所讲的道德教育的组织即指后者。学校道德教育的组织主v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活动:v 1建立和完善学校德育组织机构v 2组织、选拔和合理分配德育力量v 3选择和掌握使用恰当的德育方法和途径v(二)德育管理方法v 德育管理方法是为了实现德育管理目标,完成德育管理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德育管理方法主要有行政措施法、依法管理法、激发鼓励法、思想教育方法。v v 第四节 体育卫生工作管理v一、体育卫生工作管理的任务v (一)建立健全

152、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管理机构v (二)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制度(主要包括学生生活作息制度、教职员工岗位责任制与奖惩制、清洁卫生制度、保健制度等)v (三)抓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财、物管理v (四)加强对体育卫生人员的管理v二、体育卫生工作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v(一)体育工作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v 1体育教学管理v 2课外体育活动管理v 3体育场馆和设施器材管理v 4体育骨干队伍v(二)卫生工作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v 1卫生知识教育的管理v 2活动卫生管理v 3环境卫生管理v 4学生保健管理v三、体育卫生工作管理的基本原则v(一)科学性原则v 科学性原则指体育卫生工作要按客观规律进行。体育卫生工

153、作是学校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体育卫生活动首先要遵循教育规律。体育卫生实践工作证明,凡是体育卫生工作效果不佳甚至出现负效果都是由于违背科学性原则造成的。v(二)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v 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指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既要考虑统一要求,又要考虑个别要求。v(三)三育并重原则v 德、智、体诸方面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系统,任何一方面对人的v发展都是重要的。 v(四)体育卫生结合原则v 学校体育工作与学校卫生工作虽是两项不同的工作,但它们紧v密相关。都是为了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体质。学校体育工作与卫生工v作是相辅相成的。只抓体育工作或只抓卫生工作都不可能使学生达v到健体强身的目的。v

154、第五节 总务后勤工作管理v一、总务后勤工作的内容v(一)学校总务后勤工作的任务v 学校总务后勤工作就是为完成教育教学工作这个中心服务的。因而,学校总务后勤工作的任务,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v (1)创造良好的学校环境,使教育教学工作能在有利的条件下进行,以形成校内教育的合力。v (2)提供、改善并管理教学设备、设施及其他低值易耗教学用品,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物质保证。v (3)规划、管理学校经费,最大限度发挥有限经费的经济效益。v (4)改善学校师生生活条件,增进师生健康,促进物质转化为精神,使师生精力充沛、心情愉快地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努力工作。v (5)建设一支精明能干,善于服务育

155、人的总务工作管理队伍。v(二)学校财务管理v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包括如下项目:v1预算管理v2收入管理v3支出管理v4专用基金管理v5学校资产管理v6负债管理v7,编制财务报告和进行财务分析v(三)学校教学设备管理v(四)学校生活管理v 学校生活管理主要包括食堂、水电和宿舍等方面的管理。v1办好学校食堂v2做好水电供应v3做好宿舍管理工作v(五)校园环境管理v 1校园绿化管理v 2校园环境卫生管理v 3校园文化设施管理 v二、总务后勤工作的组织与管理v(一)学校财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v 1学校财务管理的体制v 2学校财务管理的要求v 3学校财务管理的监督v 4财务清算制度v(二)学校教学设备管理

156、工作的组织与管理v 1教学设备管理的组织形式v 2教学设备管理的手段形式v(三)提高总务后勤职工的素质,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以及勤俭办学的观念意识v思考题v1教师的特点有哪些?v2试述教师管理的内容及原则。v3学生管理的内容有哪些?v4简述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v5如何搞好教学业务管理?v6怎样搞好教学质量管理?v7什么是德育质量管理?学校怎样加强德育质量管理?第十三章 学校管理过程v 第一节 学校管理过程概述v 一、学校管理过程的含义v从一般管理过程的角度来研究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形式:v 一是由于受到西方现代管理理论的影响,从管理职能的角度来v研究管理过程。对管理职能的研究是古典管理学派研

157、究的核心内v容。“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罗第一次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v实行职能组织制。古典组织论的代表人物法约尔在其代表作工业v管理与一般管理)中直接提出了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指v挥、协调和控制”。这也是构成管理活动的五种要素。v厄威克在法约尔、莫尼、雷列和其他早期管理思想家的理论的基v础上,提出了一个“综合的概念结构”,即管理过程是由计划、组v织和控制三个主要职能所构成,加深了人们对管理职能的认识。而v古利克则在此基础上把管理职能系统化,提出了著名的管理过程的v七个步骤,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也称v为POSDCRB过程论。这种从管理职能的角度来v研究管理过程,

158、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认为,管理的职能与管理过v程是两个密不可分的内容。从管理职能的角度来研究管理的过程是v有其意义和作用的。但是两者毕竟不是一回事。管理的职能是指管v理活动的职责和功能作用。表明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v所能发挥多大的作用。但是它本身并不表明管理活动的内在程序,v没有体现过程的特点。而且管理职能必须借助其他职能才能生存和v起作用,本身并不能独立地作为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或阶段来体现v自己存在的价值。v v二是由于受到系统理论、控制理论和信息理论的影响,从系v统、控制、信息的角度来研究管理过程。系统理论强调研究构成系v统的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来从整体上把握系统。因而它认为

159、v管理过程就是一种系统工程。控制理论强调管理者对被管理者所施v加的主动影响。这种影响的结果叉反过来影响管理过程和结果,即v反馈。因而它认为管理过程就是一种控制与反馈的过程。信息论强v调信息是构成组织的基本要素,管理的过程也就是一种信息的输入v和输出的过程。尽管目前这种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我们认v为,运用这些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来研究管理过程,对提高管理过v程的科学性、理论性是有重要价值的。v v三是从各项具体工作的管理过程的角度来研究一般意义上的管v理过程。也就是说,用各项具体工作的管理过程来代替一般意义上v管理过程。很显然,各项具体工作的管理过程与一般意义上的管理v过程是特殊性与普遍性、个

160、性与共性的关系。各项具体工作的管理v过程是研究一般意义上的管理过程的起点和基础,它代表的只是管v理过程的一部分,它本身并不会直接产生和形成带有普遍意义的管v理过程。对于组织的领导者来说,从研究具体工作管理过程出发,v逐步把它概括形成带有指导意义和普遍意义的基本思想,进一步揭v示管理活动的规律,这无疑是符合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普遍的v辩证发展的哲学思想。v 从研究一般管理过程的角度出发,人们认为学校管理作为管理v科学的一个分支领域,也应遵从一般管理的要求。学校管理过程也v应符合一般管理过程的特点,也可以从以上的不同角度来研究什么v是学校管理过程,因而也就出现了学校管理过程是学校管理的基本v职能

161、运行的体现、学校管理过程是一种整体发展的系统工程、学校v管理过程是指学校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的管理过程等等基本思路和v观点。我们认为,学校管理过程是学校领导者组织协调学校管理的v各种要素正常运转所表现出的一种持续活动的程序状态,它是学校v管理的具体体现。学校管理过程不同于一一般意义上的管理过程,尽v管它要受到一般意义上的管理过程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但相比较而v言,这两者的关系仍然是一种个性与共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v系。也就是说,我们在研究学校管理过程问题的时候,应该充分地v考虑到一般意义上的管理过程的研究思路和特点,但更重要的是要v抓住学校管理过程这种特殊的活动形式,这将有利于揭示学校管理v过程

162、的实质。v二、学校管理过程的特性v (一)以育人为中心的目的性v 学校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完成学校的教育任务,实现学校的v教育目标。而教育目标本身就是指培养人才的规格和标准。学校管理的对象比较复杂,但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对人的管理,二是对物的管理。发展到今天的学校管理,其中心也就从以物的管理为中心转移到以人的管理为中心上来。如果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偏离以育人为中心的轨道,那么学校管理也就成为了盲目的、毫无意义的活动了。v(二)以阶段为标志的有序性v 学校管理过程是一种持续向前发展的有序过程,因此,它应该v有其起点和终点。从起点到终点,也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周v期。在每一个管理周期中其进程应

163、该是有序的。我们之所以强调v学校管理过程是以阶段为标志的有序性的过程是因为:v一是学校培养和教育人的工作过程是长期的活动过程,与之相v对应的学校管理工作自然也是长期的活动过程。 v二是在学校管理的每一个周期中,其学校管理的活动是有序v的。v(三)以目标为前提的控制性v“控制一词,源自希腊文,原意指“舵手。引v申义是为了使在前进的道路上不会迷失方向,需要舵手掌握航向。这也就是说,v控制从一开始就是与活动的目的或目标联系在一起的。学校管理过v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学校管理的预期目标。因此在活动之v前,往往都确立了目的或目标,并事先设计出达到目的或目标的行v动方案。人们通过学校管理实践;并不一定就

164、能够实现这一愿望v因而就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措施来改变学校管理行为。从这种意v义出发,控制就是发现和纠正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以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的一种过程。目的和任务就在于:发现目标实施v过程中的偏离情况,寻找出现偏差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v实施于学校管理过程之中,保证学校管理过程沿着目标方向前进。v因此,目标也就成为了衡量管理过程的标准,是管理过程的起点,v也是管理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离开了目标的管理过v程,也就缺乏方向性和指向性,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v三、学校管理过程的构成要素v 学校管理过程的构成要素,是指构成学校管理活动的各种基本v要素。如果我们将学校管理过程看

165、做是学校管理系统运行的客观程v序的话,那么,要理解和掌握这个系统的实质,首先必须找出构成这个系统的基本要素,然后再来探讨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来v从整体上把握这个系统。前面我们曾经认为,学校管理过程是学校v领导者组织协调学校管理的各种要素正常运转所表现出的一种持续v活动的程序状态。因此,我们也就认为,学校管理过程是由学校管v理的主体、学校管理的客体和学校管理的中介等三个基本要素所构v成。v (一)学校管理的主体v 学校管理的主体是指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具有一定决策权并能起v主导作用的学校管理者。通常表现为在学校管理活动中享受一定权v力、承担一定责任、为他人服务的个人或组织。管理主体是学校管v理活

166、动的主导因素,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性的作用。v v(二)学校管理的客体v 学校管理的客体是指学校管理活动的承受者,“是指那些进入v管理主体活动领域的人或物,是管理主体影响和作用并使之发生变v化的对象”。关于学校管理客体的基本内容,大体上有以下几种v认识:一是“三因素”说。即学校管理的客体是指管理活动中的v人、财、物。二是“四因素”说。即学校管理的客体是指人、财、v物、事。三是“五因素”说。即学校管理的客体是指人、财、物、v时间、信息。四是“六因素”说。即学校管理的客体是指人、财、v物、时间、空间、信息。还有的学者在其著作或文章中也提到过多v因素说的观点。我们认为,学校管理的客体应是一个发展的概

167、念,v在学校管理的不同的发展时期,这种客体也有形式和内容的变化。v过去的管理比较直观和简单,涉及的要素并不复杂,更多的只是停v留在对人的管理上。现代管理,特别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管v理日渐复杂,涉及的因素也越来越多,而且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向前v发展,学校工作的内容也会得到更新,也将给学校管理带来新的变v化。鉴于这一认识,我们认为现阶段的学校管理客体以人、财、v物、时间、信息等为宜。人、财、物、时间、信息等作为学校管理的客体,虽然它们可以相对独立地作为五种形式的客体同学校管理的主体发生关系,但在学校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它们往往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综合系统,其中,人的因素是最活跃

168、、最能动、最积极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管理资源,它处于管理客体中的核心地位,v起着主要的或关键性的作用。v(三)学校管理的中介v 学校管理的中介是持续连接学校管理主体和学校管理客体的方v法、措施和手段等。它“是管理主体有目的地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的媒体”。这说明,学校管理的中介联系着学校管理主体和客体,v体现出两者应有的关系,也是两者信息和能量交换的桥梁。在现代v社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就为学校管理的中介提供v了良好的发展空间,管理的手段、方法、技术日新月异,越来越科v学,越来越实用,越来越有效。因此,现代意义上的学校管理已将v学校管理的中介的扩展和更新作为衡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水平的重

169、v要标志。v四、教育管理过程的优化:v (一)学校管理过程的优化,必须以学校管理过程的结构优化为前提和基础。v(二)学校管理过程优化应通过构成学校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的运行来体现。v (三)学校管理过程的优化,总是与一定的环境条件联系在一v起的v 我们认为,学校对外是一个开放系统,这就使得在学校管理过v程中必然与外界环境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良好环境条件下所从事的学校管理活动,更能使学校管理过程趋向优化。良好的外界环境v条件必须做到:分级管理、分类管理和宏观管理。通过分级管理,v改变单一的办学体制模式;通过分类管理,使学校成为相对独立的v办学实体;通过宏观管理,使学校拥有更多的办学自主

170、权。有了这v样一个良好的外在环境,必然会为学校管理过程的优化提供条件。v 第二节 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v 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是学校管理过程的具体体现。明确v学校管理过程的特点,合理划分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是我们v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过程的两个重大问题。学校管理过程的特点渗v透在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而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也应该体现v出管理过程的特点,两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于学校管理过程的v基本环节的划分,大多数人采用了美国工程师戴明提出的PDCA循v环学说。或者称之为“戴明环”。他认为,管理过程是一种不断循v环往复、呈周期性向前发展的过程。在第一个周期中,它又是由计v划(Plan)

171、、执行(D0)、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环节所v构成。依据这一观点,我们认为,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可以划v分为计划、执行、检查、总结。v v一、计划v 计划,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是管理工作的起始环节,是全过程v的起点,是管理过程中其他环节的依据。离开计划环节的学校管理v过程是很难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的。v(一)计划的含义和作用v 计划。就其词义来讲,计即是指计谋、思想、想法等,划即刻v的意思。从一般意义上讲,计划就是指在学校管理过程的活v动中,确定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制定方法、步骤的活动。它应包括v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学校领导人员对未来的发展所进行的各种运v筹、策划活动。二是

172、学校领导人员根据一定的条件,对学校管理的来来发展所进行的运筹、策划的结果。从以上意义出发,计划首先具有鲜明的方向性。其次,计划具有严谨的科学性。第三,计划具有切实的可行性。第四,计划具有明确的可检性。最后,计划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明确了计划的含义及特点,也就有助于理v解和掌握学校管理计划的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v 第一,通过学校管理计划,我们可以将学校管理工作进行组织和安排。 v 第二,通过学校管理计划,可以对学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决策。 v 第三,通过学校管理计划,可以选择有效的学校管理方法。 v 第四,通过学校管理计划,可以形成检查学校管理工作的标准。v(二)计划的制定步骤

173、v 学校管理计划的制定步骤,实质上是一种有领导的自上而下、由下而上的“人一人”的双边活动程序,体现出计划制定过程中的程序性,这种步骤主要包括:v1确立目标 v2抉择方案v(三)计划的种类和内容v 1计划的种类v 我们可以根据工作的需要,将要制定的学校管理计划划分为不v同的种类,以便能更深入地认识计划的实质。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我们将计划的种类划分为:v第一,以时间为标准,可以将计划划分为长期规划和中短期计v划。长期规划是一种全局性的、战略性发展计划,规定着学校及学v校管理的发展方向和性质。中短期计划是长期规划在一定时空范围v内的具体体现,是具体化了的或分阶段实施的学校管理计划。v 第二,以层次

174、为标准,可以将计划划分为整体计划和部门、个v人计划。整体计划是学校各项管理工作计划的总纲和依据,是一种v概括性的、系统性的指导计划。而部门计划和个人计划是学校管理v的整体计划的具体化,是实现整体计划的保证。v 第三,以内容为标准,可以将计划划分为常规性的工作计划和v专题性的工作计划。v2计划的内容v 一个比较完整的学校管理计划的内容,在其组成结构上大致包v括:v 学校的组织机构建设。要求建立健全的学校组织机构,为计v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组织保证。v 德育管理工作,涉及到德育的目标、内容、重点、形式、评v价等内容。v 教学管理工作,涉及到教学计划、大纲、教材、资料、要求v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方

175、法等内容。v 体育保健管理工作的要求、措施等。v 课外和校外活动组织安排的内容、方式等。v 教师管理工作,涉及到教师的资格、条件、任用、任期、考v核、培训和提高、待遇等工作内容。v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关系。v 总务后勤工作,涉及到其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措v施等。v 校办产业的管理,如何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v 学校行政管理的决策、指挥、执行的原则、要求、措施和方v法等。v v二、执行v 执行,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是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v(一)执行的含义和作用v 执行是指学校领导人员运用学校管理的各种资源来实施学校管v理计划的活动。执行环节在整个学v校管理过程中占有重要地

176、位,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具体体现v在:v 第一通过学校管理过程中的执行,能具体地落实学校管理计v划,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v第二、通过学校管理过程中的执行,能合理地组织协调学校管理的资源,真正做到人尽其才、财尽其利、物尽其用、各得其所。v 第三,通过学校管理过程中的执行,可以发现制定的计划可能出现的偏差,或者人们所运用的原则、措施和方法的不合理之处。v(二)执行环节的主要内容v 执行环节是学校管理过程中更为具体的管理实践活动,也是学校管理过程中时间最长、人一人的双边活动最为频繁、各种管理资源相互作用的一个环节。学校管理过程的执行环节是一个以计划为前提,以信息为中心,以组织、指导、协调、教育

177、与激励为内容,以成果为标志的活动。v 1组织v 从管理职能的角度讲,组织是处于计划和执行两环再的联接点上。组织内容包括两个问题:一是任务的合理分配,二是资源的有效组合。v 2指导v 指导是学校领导人员为完成计划任务对下属人员所进行的指挥v和帮助。v 3协调v 协调是指学校领导人员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的力量和谐发展v的活动。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由于学校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不断发v生变化,学校管理中所存在的各种关系也需要不断地调整。对于学v校领导人员来说,应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地调整要求和进度安v排,进行管理资源的重新配置。对于学校组织的其他成员来说既v要主动地接受调节,又要自觉地进行自我调节。这种协

178、调的基本要v求是必须依据计划的规定进行调整,同时采用有效的途径方式加v强彼此的信息沟通,使整个学校管理过程趋于平衡地向前发展。 v4教育与激励 v 执行环节中的教育,主要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或方式,培养提高教职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强工作的目的性、责任感和创造精神。激励主要是指运用精神或物质奖励的手段,激发教职员工的进取心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学校领导人员来讲,应该做到用人与育人相结合、思想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客观、公正地处理好各种关系。对于学校组织的其他成员来说,应加强自我教育提高自我修养,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v三、检查v (一)检查的含义

179、和作用v 第一,通过检查,可以对计划的科学性、实施计划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考查。计划制定得是否科学,v 第二,通过检查,对学校领导人员来说,具有自身的考核、验证作用。v 第三,通过检查,对教职员工来说,既具有考核和监督作用,也能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v(二)检查的种类v 检查的种类取决于检查的性质和内容。一般可以这样加以划v分:v (1)以时间为标准,可以将检查划分为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v查。v (2)以内容为标准,可以将检查划分为专题性检查和全面性检v查。专题性检查只是针对某一管理工作所作的考查,比较深入和细v致。v (3)以目的为标准,可以将检查划分为调查性检查、研究性检v查和总结性检查。v(4)

180、通过检查,又能增强教职员工的责任心和荣誉v感,把外在要求变为自己的自觉行动,调动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v (三)检查的基本要求v 检查作为贯穿于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有着自己特殊地位和作v用。要实现检查的目的,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v 1要有明确的检查标准v 2检查要以事实、数据为根据,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进行v 3检查要综合运用各种检查方式,获取足够的信息,掌握全面v 4检查既要重视结果,也要重视过程v 5将检查与指导、调节结合起来,提出改进措施v 四、总结v 总结,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是管理过程的终结环节。总结是建立在检查基础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检查环节的继续。其目的在于v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

181、为今后的工作改进提供条件,使整个学校总结是指学校组织成员对学校管理工作进行整体分析和全面评v价的管理活动。它标志着一个学校管理活动周期的结束,又预示着v一个新的管理活动周期的开始。在学校管理过程的进程中v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v (1)通过学校管理过程的总结环节,可以在两个新旧管理过程v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v (2)通过学校管理过程中的总结环节,可以起到积累经验的作v用。v (3)通过学校管理过程的总结环节,可以提高学校领导人员的v管理水平和教职员工的能力水平,激发学校组织成员的责任心和荣v誉感,增强学校的凝聚力。v(二)总结的种类v (1)以范围为标准,可以将总结划分为学校工作总结

182、、部门或v组织工作总结、个人工作总结三种形式。v (2)以内容为标准,可以将总结划分为全面性总结和专题性总v结两大类。v (3)以时间为标准,可以将总结划分为学年总结、学期总结、v某一阶段的工作总结等。v v(三)总结的基本要求v 作为具有承上启下地位作用的总结环节,要使它能充分发挥自v己的作用,体现出自己存在的价值,实现自己的目的,必须注意以v下问题:v 1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具有鲜明的目的性v 2总结要以计划为依据,以检查为基础v 一v3总结对于学校组织成员来说应具有教育性和激励性v4总结与提高相结合v思考题v1什么是学校管理过程?它有何特点?v2学校管理过程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应如何理解?

183、v3学校管理过程有哪些环节?它们各自的地位、作用如何?v4如何做到学校管理过程的优化?第十四章 教育领导v第一节 教育领导概述v一、教育领导的概念v(一)领导的含义v 对于“领导”这个概念,主要有如下三种说法:v 1领导活动说v 这种看法认为领导是一种活动,是领导者在一定的组织或团体内,统御和指引人们实现一定目标的社会管理活动。v 2领导影响力说v 这种看法认为领导实际上是一种影响力,是领导者通过自身的v品德、学识、能力诸条件,对下属产生的一种吸引力,使下属自觉v地为组织或团体的目标而工作。v 3领导要素说v 这种看法认为领导是由权力、责任、服务三种要素所组成的统v一体。权力分为两种:一是职位

184、权力,这是领导者担任一定的职务v而具有的权力,这种权力不因人而异,只要是同一职务,不论何v人,其权力都是一样的;二是自然权力,这是由领导者自身所具备v的品德、学识、能力所带来的权力。这种权力是因人而异的,担任v同一职务的领导者,由于品德、学识和能力不同,其自然权力的大v小是不一样的。v现代领导观念特别强调自然权力在实现组织目标中的作用。责任是领导为完成自身的任务所承担的义务。服务是指领导者为完成组织的任务,为自己的下属提供的服务活动。权力、责任和服务是现代领导的三个要素。v上述三种看法都有可取之处,也有不足的地方。总括三种说法,可以把领导定义为:领导是领导者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力和承担自己应负的责

185、任,并为下属提供优质服务,从而促使下属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v(二)教育领导的含义v 教育领导,就是教育领导者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力和承担自己应v负的责任,并为下属提供优质服务,从而促使下属组织及成员实现v教育目标或教育任务的过程。v 教育领导既指对宏观教育的领导活动,也指对微观教育的领导v活动。前者指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教育法规的制定,教育发展的v预测与教育发展规划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使用,教育体制的v改革等;后者指教育行政机关及学校的领导。v 教育领导在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强有力的教育行政领导;一个教育行政机关及学校工作的好坏也

186、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育行政领导。教育行政领导决定着一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决定着教育行政机关及学校工作效率的高低。v二、教育领导班子结构及领导干部v(一)教育领导班子结构v 1教育领导班子结构的含义v领导班子是一个由若干成员组成的系统,它也应有一定的结构。所v谓教育领导班子结构,就是指教育领导成员的排列组合方式。v 组建领导班子,必须注意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要组建一个高质量的领导班子不仅要注意各个领导成员的个体素质,而且还要注意这些领导成员的排列组合。如果对领导成员的组织安排、搭配是合理的,就可以使各有其位,各得其所,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动有其规,各谋其政,各献其能,从而发挥“

187、l+l2”的巨大整体能量。v2教育领导班子结构的内容v (1)知识结构。v 知识结构指的是领导班子中各种不同的知识水平成员的配比组合。这里所说的知识,包括书本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知识。领导班子应该由不同知识水平和类型的人员组成,一般说来,教育行政领导班子的知识结构,应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为基础,以管理科学知识为主体的立体结构。v(2)专业结构。v 专业结构是指教育行政领导班子中具有各类专长的成员的配备v组合。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不可能由一种专业的人去单独完v成。在教育行政活动中,必须进行一定的分工与综合。教育行政领v导班子的成员。应是懂得教育各个领域的内行

188、或专家。在领导班子v内,既应有熟悉教育业务的人,也应有善于管理的人;既应有通晓v政工人事工作的人,也应有擅长后勤服务工作的人。领导班子应是v多种专长的人的有机结合,而不能单打一。v (3)智能结构。v 智能结构指的是教育行政领导班子中不同智能类型的人的配备v组合。领导班子必须十分讲究智能结构。一个合理的领导班子应由v思想家、组织家和实干家三种人组成。思想家是指那些善于运筹策v划,有较强的判断力、想象力、综合力,能综观全局,提出决策的v人;组织家是指那些善于组织协调,有较强的指挥能力,能够统御v队伍,组织活动的人;实干家是指那些善于实施,有较强的实践能v力、操作能力与推动能力的人。上述这三种人相

189、当于人们常说的帅v才、将才与干才,这三种人的有机配备组合,就构成了领导班子合v理的智能结构。v (4)个性结构。v 个性结构指的是教育行政领导班子中各种不同个性的人的配备v组合。这里所说的个性,指的是领导者的性格、志趣、气质和风度v等方面的特点。一个领导者应该有什么样的个性呢?一般说来,自v知之明、创新精神、决断魄力、豁达大度等是一个领导者所具备的v个性。显然,完全具备这些个性的领导者是很少的。合理的领导班v子的素质结构,应该是具备各种不同个性的领导者取长补短,相得v益彰。v(5)年龄结构。v 年龄结构指的是教育行政领导班子中不同年龄层次成员的配备v组合。生理学的研究证明,一个人的年龄与一定的

190、智力有关;随着v年龄的增长,人的各种机能都在发生退化。为防止领导班子出现同v步老化和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的现象,就要使领导班子保持一个合理v的年龄结构。一般说来,合理的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应该是老、v中、青三结合的,既有阅历较广、经验丰富、深谋远虑、善于观察v形势把握方向的老同志;也有精力充沛、思想开阔、反应敏捷的中v年同志;还需要有奋发有为、虚心好学、生机勃勃、易于接受新事v物的青年同志,一个班子由这样一些年龄层次的同志所组成,就容v易发挥领导班子的整体效应。v(二)教育领导干部v 1领导干部的素质v (1)领导干部素质的含义v教育领导干部的素质是指教育领导者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活

191、动而形成的影响领导者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品质。v v(2)领导干部素质的基本内容v 身心素质。现代教育行政领导者需要健康的身体,旺盛的精v力。还应有健康的心理。要做到有怒不形,遇嘉不吭,临危不v惧,处变不惊,在任何情况下能保持稳定的情绪。v 科学知识素质。现代教育行政领导者要做到博学多识。现代教育行政领导者除了应懂得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外,还应懂得政治学、行政学、法学、决策理论、预测规划理论与技术。v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素质。v 第一有振兴教育事业的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v 第二,实事求是的思想品质。v 第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v 第四宽容大度,善与人共。v组织管理活动的素

192、质。v 第一能统帅全局。v 第二能当机立断。 v 第三,能进行指挥与有效的组织协调。v2.领导干部的修养v 领导者要想获得良好的素质,惟一途径就是要加强修养。所谓修养,指修心养性,陶冶精神,锻炼自己的思想,培养自己的情操,积累知识,提高能力,等等。v 领导者要想获得良好的素质,首先要注意学习。科学家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和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说,皆成性格。领导者只有具备了较丰富的知识,才能搞好领导工作。因此,领导者要进行自身修养,提高素质,必须加强学习。v 其次。要加强实践锻炼。领导者的才干是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出v来的。领导者不

193、但要在艰苦的、困难的甚至失败的情况下锻炼自己,经受挫折和打击,加强自身修养,而且还要在顺利的、成功的、胜利的情况下锻炼自己,经得起胜利和成功的考验。v 再次,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应该经常地、反复地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检查、自我解剖,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v第二节 教育咨询与决策v一、教育咨询v(一)教育咨询概述v 1教育咨询的含义v 咨询是征求意见、寻求解答的意思。教育咨询是教育咨询机构v接受教育决策部门的委托,其所属研究人员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利用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资料、情报等,对需要决策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提出各种可供选择的预选方案或对教育领导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的活

194、动。v 2教育咨询的特性v (1)独立性。独立性是指必须保持咨询机构组织上的独立性、工作上的自主性。为了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教育行政领导应让专家们对决策问题进行独立研究,根据客观事实得出科学结论,然后交给领导者选择。v (2)自由性。自由性是指要给咨询机构创造出一种自由研究的环境,为研究人员创造一种自由思考的气氛,并创造条件使他们能采用多种途径进行研究并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v (3)科学性。科学性是指咨询机构提出的方案和建议应是科学的。为此,咨询人员应尽可能掌握丰富的资料和全面情况,并对其进行认真分析,对所提出的方案进行科学论证,使所提出的方案建v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以使教育行政活动符合教育和教

195、育管理的规律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v(二)教育行政咨询的种类v 1综合咨询v 这是一种带有战略性、全局性、综合性的咨询工作,又可称为决策咨询。v 这种咨询主要是围绕国家、省市、地区制定教育发展的规划而进行的咨询。v 2专业咨询v 这是对教育的各个领域、各类教育事业等方面进行的咨询,如关于义务教育方面的咨询,高等教育方面的咨询,教育实验与改革方面咨询等。v 3管理咨询v 这是对教育管理各方面进行的咨询,如教育体制改革咨询,教育立法咨询,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咨询,教育人事制度方面的咨询等。v 4情报咨询v 这是为上述咨询提供信息资料的咨询服务。它可分为事项咨询、数据咨询和文献咨询等三种。这三种咨

196、询的方法上没有严格界限可灵活交叉运用。v(三)教育行政咨询的程序与方法v 1教育行政咨询的程序v (1)接受委托。委托方向咨询方提出申请后,咨询机构的代表v与委托方应就咨询项目的内容、范围等进行初步洽谈。咨询方应弄v清委托项目的有关情况,经过初步研究,认为承担该项目有一定把v握,便可与委托方进行协商,制定计划,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v利和义务。v (2)进行咨询。v 首先要组建咨询班子。v 其次要调查情况与分析问题。v 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咨询方案。v (3)建议实施。v 2教育咨询的方法v (1)系统分析法。v (2)预测法。v(四)教育咨询的机构与人员v 1教育咨询机构及组织形式v (1)机

197、构。教育咨询机构可有如下类型:v 决策咨询机构。如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规划办公室等。v 情报咨询服务机构。v 各级学会和研究会。v (2)组织形式。教育咨询机构可分内部常设研究机构、外部常设研究机构和临时委托机构三种。v2教育咨询人员v (1)教育咨询人员的个体素质。v既要精深,更需广博。v既有理论,更要有实践。v既会分析,更善创新。v (2)教育咨询人员的群体素质。v专业结构。v年龄结构。v职称结构。v兼容结构。二、教育决策v(一)教育决策概述v 1教育决策的含义v教育决策,是教育部门的领导,为实现教育的目标,通过使用专家智囊,在运用科学方法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若干预选方案中选择满意方案的

198、过程。但是,不能把教育决策仅仅看作是教育部门的领导最后的“拍板”,因为这种看法忽视了决策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拍板”前的调查研究、确定目标、分析评估,及“拍板”后的实验论证、组织实施等过程。v 2教育决策的特性v (1)求标性。教育决策同其他决策一样,都是为一定的目标服v务的。教育目标规定、制约教育决策,教育决策又服务、服从于教v育目标,二者是紧密联系的,不为一定的教育目标制约,不为一定v教育目标服务的教育决策是不存在的。v (2)求多性。教育决策就是要从众多的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因此可供选择的方案应该有一定的数量,若只有一个方案就没有决策可言。v (3)求优性。方案不优化,所作的决策就没

199、有什么价值。因此决策应在“优”字上做文章,无论是选择方案,还是方案中的指标、时间、人力、财力等因素,都应该从优选择。v (4)求实性。这是指教育决策要符合教育实际,要便于实施和能取得实效。v3教育决策的类型v 从影响范围和规模划分,可分为宏观决策、中观决策和微观决v策。v 从层次划分,有战略决策、战役决策和战术决策。v 从规律划分,有常规型决策和非常规型决策。v 从目标划分,有多目标决策和单目标决策。v 从性质划分,有风险型决策和竞争型决策。v 按决策具备的条件,可分为确定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v4教育决策的要素v (1)决策者。v (2)决策信息。v (3)决策对象。v (4)决策目标。v

200、(5)决策方案。v(二)教育决策的原则和程序v 1教育决策的原则v (1)唯实原则。v (2)动态原则。v (3)集思原则。v (4)反馈原则。v (5)效益原则。v 2教育决策的程序v (1)确定目标。这是决策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所谓目标,是v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在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而希望达到的v结果。要确定目标,首先要发现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v一方面要弄清问题的性质、范围、程度,以及它的价值或影响等;v另一方面要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客观与主观原因,主要与次v要原因,直接与间接原因等。v 其次,要弄清楚问题所处的环境、条件及解决问题的主客观因v素。v 再次,要对目标进行价值判断。要把

201、目标分解为若干层次的、v确定的价值指标。价值指标一般有三类: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不同v的决策目标,三者可能有所侧重。价值目标还要规定其主次、缓急v以及相互矛盾时的取舍原则。v 最后,应尽可能使目标量化。v v(2)拟定方案。v拟定方案就是寻找达到目标的有效途径。达到目标的途径往往有好几种,它们对实现目标的作用不尽相同,因此,要开动脑筋拟定各种可能方案。v 拟定方案,v 首先必须注意方案的详尽性。v 其次,要善于抓住对解决问题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和环节。v 再次,要注意目标的“边界条件”。所谓“边界条件”,就是指处理问题的极限。v(3)方案优选。v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要运用决策分析的方法,这

202、些方法主要包括:v 一是决策表法。v 二是差量分析法。v 三是标准选择法。v 四是决策树法。v4组织实施v第三节 教育领导艺术v一、教育领导艺术的含义及特征v(一)教育领导艺术的含义v教育行政领导艺术就是指建立在一定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非规范化的给人以美感的领导技能。v(二)教育领导艺术的特征v 1经验性v 2随机性v 3多变性v 4创造性v v二、教育领导艺术的基本内容v(一)领导者的“三技”v 1观念技术v 观念技术指的是领导者的战略观念及管理哲学思想。v 2人文技术v 人文技术指的是领导者与人共事、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v 3操作技术v 操作技术是指领导者在本行业、本岗位所需具备的专业技能。

203、v(二)领导者的“七艺”v 1用权的艺术v 2用人的艺术v 3用财的艺术v 4用计的艺术v 5用时的艺术v 6交往的艺术v 7演讲的艺术v思考题v1什么是教育行政领导?v2什么是教育领导班子结构?它包括哪些内容?v3什么是教育咨询?它有哪些特性和种类?v4什么是教育决策?它有哪些特性与种类? v5试述教育决策的原则与程序。第十五章 教育领导效能v第一节 教育领导效率v一、什么是教育领导效率v(一)教育领导效率的含义v教育领导效率,是指教育管理活动中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与所产生的管理效果之间的比率。比率越大,效率越高;反之,效率则低。v (二)教育领导效率的意义v 教育领导效率在整个教育管理

204、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v首先,教育领导效率关系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领导效率高,有利于整个教育活动的运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v其次,强调教育领导效率有利于实现教育管理目标。v再次,提高教育领导效率有助于教育体制改革。v二、教育领导效率的评价v(一)评价的必要性v (1)评价教育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的合理性的需要。管理决策要v由组织产生和执行,管理组织机构运行最后的结果如何,可以看出v教育管理组织设置是否合理。v (2)评价教育管理程序科学性的需要。教育管理程序是处理教v育管理事务活动的步骤和方法。教育管理程序安排得是否妥当、科v学,直接影响管理效果。因此,通过对管理效果的分析,也可以看v出教

205、育管理程序是否科学。v (3)评价教育领导活动主体素质状况的需要。教育领导者及一v般工作人员是教育管理活动的主体。主体素质状况,是教育管理活v动是否取得好效果的关键因素。对教育管理结果进行评价,可以考v查出教育管理活动主体的素质状况,发现其长处和不足,以便采取v措施,提高教育领导者的素质。v v(二)教育领导效率评价的内容v 教育领导效率包含如下几个方面可比性的成分:v 1付出的劳动与取得成果之间的关系v v2完成工作任务与实现管理目标之间的关系v3及时解决问题,排除困难的程度v4在相同情况下,实现管理决策的差别性v v(三)教育行政效率的评价方法v 1功能测定法v 这种方法主要是对教育管理机

206、关和教育管理人员是否有效地实v现管理目标和决策,出色地完成管理任务进行评价。v 2费用计算法v 它主要是对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v计算,看其是否节省,是否能以最少的经费投入获取较大的效果。v 3标准比较法v 用这种方法去评价教育管理活动,看它是否达到各项国家公认v的标准要求,是否在其与标准的比较中,获得认可。v 4因素分析法v 教育管理活动要受到自身各种因素和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分v析这些因素,并把分析这些因素的结果相加,其总和就是教育领导v效率高低的重要尺度。v(四)教育领导效率评价的要求v 1注意评价的标准性v 2注意评价的全面性v 3注意评价的可靠性v 4注意评价的

207、特殊性 v v三、教育领导效率的提高v (一)影响教育领导效率的因素v 1教育管理组织的结构v 2教育管理活动的程序v 3教育管理人员的素质v 4教育管理的方法v v(二)提高教育领导效率的途径v 1组织机构合理化v根据教育管理活动的需要,精简机构;要减少副职,不设虚职,尽可能减少管理人员;各种组织机构要设置恰当,根据当前需要,要充实咨询机构。v 2人员素质现代化v教育管理人员要努力从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专业知识、工作能力诸方面达到现代化、科学化的要求,以主人翁的精神来搞好教育管理工作。v v3管理规则法制化v尽快制定出一整套教育行政组织和教育行政人员的法规,建立教育行政v程序运行的各种规范,

208、用法律来保障教育领导效率的提高。v4管理程序简便化v 如果教育管理组织机构重叠,人员过剩,必然会造成教育管理运行程序层次繁多,手续复杂,公文旅行的现象。要提高行政效率,缩短教育管理的运行时间,必须简化运行程序。v 5管理手段科学化v我们必须努力提高教育管理的自动化和现代化水平,为提高教育领导效率提供技术条件。v第二节教育领导效益v一、什么是教育领导效益v(一)教育领导效益概说v教育领导的效益,就是对教育管理结果的社会评价。它是教育领导结果中的社会因素。在社会主义的教育管理体系中,教育领导效益包括教育决策是否体现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管理的最终结果是否能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等多种丰

209、富的社会内容。v (二)教育领导效益的内容v 教育领导的效益主要体现在教育管理目标的实现与教育发展的关系上。v评价教育领导效益,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v 1考察教育管理目标和决策本身的正确性v 这是教育领导效益是否实现的基础。对于评价教育领导效益,更多地应注意教育管理目标及决策的正确性。如果目标与决策是错误的。教育管理活动的效率越高其效益就越糟。v 2考察教育管理目标与决策执行过程中的方向性偏差教育领导效益关心的是在执行过程中是否偏离了原来确定的目标方向。在现实的教育管理过程中,教育管理目标与决策发生方向偏差的情况,造成执行走样的情况。所有这些,都会影响教育领导效益。v v 3考察教育管理

210、结果中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教育领导的效益是要既要获得眼前利益,又要顾及长远利益。在二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应注意长远利益而舍弃眼前利益。只有兼顾了两种利益,或者在两种利益不能兼顾的情况下注重了长远利益,才能取得教育领导的高效益。v 4考察教育管理结果中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v 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往往会碰到教育管理结果的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抉择。只有实现了全局利益,才能体现教育领v导的高效益,只顾局部利益而损害全局利益,是不能体现教育领导的社会效益的。v二、教育领导效能v(一)教育领导效能的含义v 教育领导效率与效益的统一就是教育领导效能。因此,教育领v导效能包括教育领导效率与效益两个方面,

211、它是效率与效益的乘v积。公式如下:v 教育领导效能=效率效益v 这个公式表明:教育领导效率高而效益不高领导效能也不v高;如果领导效益是负数,领导效率越高,领导效能的负数就越v大。v 用教育领导效能对教育管理活动进行评价是一种全面的评价方v法。它不仅注意教育管理运行中人、财、物、时的节省,而且注重v教育行政目标、决策的社会效益。任何一种片面的评价,都会造成v教育管理活动对其结果的片面追求。v(二)教育领导效能评价的作用v 1有利于发挥教育管理体系的整体功能v 2有利于促进教育管理人员动机与效果保持一致v 3有利于克服追求教育管理效果中的片面性v v v(三)提高教育领导效能的必要条件v 1发挥教

212、育管理机构的整体功能v 教育管理组织机构是一个系统,若要保证教育领导效能得到实v现就要充分发挥决策、执行、咨询、反馈、监督机构的作用。v 2建立起完整的教育管理程序的体系v 特别要注意在教育管理的运行过程中实行民主原则,使人民群众都来关心、支持和监督教育管理工作,使教育管理干部和教师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教育管理活动中来。v 3提高教育管理人员的素质v 教育管理人员不仅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水平还应有正确的政治思想、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工作作风,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育领导活动的高效能。v思考题v1什么是教育领导效率?如何对它进行评价?v2怎样提高教育领导效率?v3什么是教育领导效益? 评价教育领导效

213、益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v4什么是教育领导效能?怎样提高教育领导效能?v作业题:作业题:v1论述当代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论述当代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v2简述教育管理的系统原理、动态原理。简述教育管理的系统原理、动态原理。v3教育管理的权变性原则。教育管理的权变性原则。v4简要说明我国教育社会主义方针的历史沿革。简要说明我国教育社会主义方针的历史沿革。v5什么是延续性原理、相关性原理和相似性原理什么是延续性原理、相关性原理和相似性原理?v6试对教育体制的含义进行理论分析。试对教育体制的含义进行理论分析。v7教育人事行政有何重要地位和作用教育人事行政有何重要地位和作用?v8简述教育经费管理的原则。简述教育经费管理的原则。v9. 如何提高教育行政信息沟通的有效性如何提高教育行政信息沟通的有效性?v10简述教育督导的职能。简述教育督导的职能。v11教育督导的内容有哪些教育督导的内容有哪些?v12何谓教育督导机构何谓教育督导机构?它应如何设置它应如何设置?为什么为什么?v13谈谈督学的任职基本条件及其相互关系。谈谈督学的任职基本条件及其相互关系。v14简论教育督导的基本原则。简论教育督导的基本原则。v15.试述学校目标管理的过程试述学校目标管理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