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桥测量方案修订稿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76336368 上传时间:2024-08-19 格式:PDF 页数:47 大小:3.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大桥测量方案修订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特大桥测量方案修订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特大桥测量方案修订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特大桥测量方案修订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特大桥测量方案修订稿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大桥测量方案修订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大桥测量方案修订稿(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特大桥测量方案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特大桥实施性施工测量方案 1、编制依据和原则 、编制依据 、*施工图设计;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DZS3-1 自动安平水准仪使用说明书(北京博飞); 、Leica TPS1200+用户手册(瑞士徕卡);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99)。 、*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 、*设计研究院交桩资料。 、编制原则 、测量方案力求

2、采用先进的、可靠的工艺、材料、设备、达到技术先进,力求工艺成熟可靠,具有可操作性。 、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然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细部尺寸的定位、放样和复核。 、坚持施工图复核制度,组织技术人员熟悉设计文件及施工图纸,弄清设计意图、复核计算施工图尺寸和相关尺寸要素,并会审做好记录;必要时与监理、设计、业主等单位共同审核,并完成审核记录。 、坚持动态测量控制制度,根据不同结构的测量需求,合理选用合适的测量设备、方法和频率。 、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依据的正确性,坚持“现场测量放样”与“内业测量计算”工作步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测量方法要科学、严谨、简捷,仪

3、器选用要合适,使用要精心仔细,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坚持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的工作制度。 、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2、工程概况 、桥位地理位置 *公路大桥是*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拟建桥位位于*。 、设计方案简介 、总体构造 桥梁全长*m,其中主桥长*m,西引桥长*m,东引桥*m。全桥分联情况(自西向东)为: 1 联6 跨50mT 梁+(+5140+)m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 2 联5 跨50mT 梁+ 1 联4 跨50mT 梁。 、设计标准 公路标准:高速公路; 设计速度:80km/h; 设计荷载:

4、公路-级,考虑重载扩大系数 30%; 桥梁宽度:桥梁全宽 27.75m,分为上下行分离的两幅桥,其中*方向12.50m(左幅),*(右幅),两幅桥间距 1m; 设计洪水频率:三百年一遇;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相应地震基本烈度度; 通航标准:级。 、工程地形地貌 2.3.1、地形 桥址位于*,地形* 2.3.2、场地构造 桥位区主要出露一套白垩纪沉积岩地层,走向 SW91249,倾向 NW281339,倾角613。东部山体裸露,发育一组大致垂直黄河方向的裂隙,走向 SW232244,倾向 SE142154,倾角 8488,多呈舒缓波状,连续性差,裂宽 520mm,充填物以岩宵为主。该裂隙呈局部分

5、布,整体上构造裂隙不发育。 、气象条件 项目区属于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炎热而短促,春秋气温变化剧烈。全年降雨少而集中,多集中在 7、8两月,降雨年际变化大,最低年份为 143.5mm,最高年份为 636.5mm,年平均417.5mm,蒸发量年平均为 2093mm。每年一月最冷,平均最低气温-11.5,极端最低气温-29;极端最高气温为 37.1,七月份最热,平均最低气温 22.5,无霜期约 118-152 天,初霜日平均为 9 月 30 日,终日为 5 月 7 日, 主要气象要素见下表。 主要气象要素表 气象数据名称 数值 气象数据名称 数值 年平均气温

6、() 年平均蒸发量(mm) 2093 年极端最高气温() 年平均风速(m/s) 年极端最低气温() -29 最大风速风向(m/s) 最冷月平均气温() 主导风向 NW 最热月平均气温() 最大积雪厚度(cm) 12 年平均降雨量(mm) 年平均相对湿度(%) 55 3、测量的特点和难点 、群桩基础,最大桩径200cm,主桥 7-12#墩的每个墩位包含 18 根桩基础,最大设计桩深 80m。 、山区地形,高墩施工,主桥最大墩高达到 80m。 、大跨度连续刚构施工,最大跨度达到 140m。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主桥承台尺寸达到了 1562.5cm1520cm400cm。 、深水基础施工、主桥水中墩

7、承台基础挖深达到了 8m(水面下深度)。 、由于工期紧得原因,需要进行冬季施工。 、大型预制梁施工,预制 T 梁的跨度达到了 50m。 4、测量控制的目的 、施工测量一方面要保证各施工阶段的安全,以及施工过程中结构线型符合设计要求。另一方面对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对施工过程结构线型的变化进行预测和控制,优化施工工序,提高施工工艺水平。 、大型桥梁施工测量方案的建立,必须依据桥梁施工方法及详细施工计划来进行,同时同施工监控系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5、组织安排 、测量机构组成 为优质高效地完成特大桥测量任务,并始终以“科学、公正、准确、高效”的工作理念,为施工生产提供优质、满意的技术

8、服务。 为保证测量工作顺利开展,测量工作实行总工负责制,并专设测量小组。由总工程师和副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实施,设专职测量工程师管理、协调测量定位、放样、复核全过程,并报监理检查验收。 总工程师: 测量工程师: 外业组 副总工程师: 内业组: 、职责分工 (1)、项目总工 负责编制和组织实施实施性施工测量方案,确保施工测量能够一方面保证各施工阶段的安全,以及施工过程中结构线型符合设计要求。另一方面对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对施工过程结构线型的变化进行预测和控制,优化施工工序,提高施工工艺水平。 负责审核,签认阶段性测量成果或测量计算资料。 对测量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隐患及其预防和纠正措

9、施进行审核,组织工程施工中技术难题的科研攻关。 、项目副总工 负责实施性施工测量方案的贯彻执行,监督指导施测量工作的各个环节,及时修正和完善测量工作的不足,指导测量技术人员开展有效的测量工作。 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的所有测量及施工的监控工作,包括首级测量控制网的复测,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和定期复测,永久结构物的测量放样,配合监理进行必要的相邻标段联合复测、施工各阶段的监控工作。 、测量小组 负责图纸会审及编制审核记录 ;编制测量技术交底; 负责测量计算和资料的收集整理;深入施工现场,指导施工及解决现场施工难题;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确保施工质量、提高工效、节约成本。 落实整个工程项目的所有测

10、量及施工的监控工作,包括首级测量控制网的复测,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和定期复测,永久结构物的测量放样,配合监理进行必要的相邻标段联合复测、施工各阶段的监控工作。 、仪器配备 为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测量器具必须经过专业检测部门检测,保证其在检定期内。测量仪器配备计划见下表。 测量仪器配备计划 序号 仪器名称 型号 精度(型号) 数量 1 徕卡全站仪 TCA1201 (1mm+2ppm*D)? 1 台 2 全站仪 索佳9SET2110 2” 1 台 3 水准仪 DZS3-1 3mm 1 台 4 水准仪 DZS3-32 2mm 1 台 5 铅垂仪 6 棱镜 2 个 9 钢尺 50m 级 1 把 10 卷尺

11、 5m 10 把 11 对讲机 3Km 6 台 12 计算器 CASIO fx-5800 4 台 13 台式电脑 联想 1 台 说明: 附 TCA1201 徕卡全站仪、DZS3-1、DZS3-32 水准仪标定证书,见附件。 、测量制度 5.3.1、交接桩工作 、工程中标后,由项目部总工程师组织、业主与监理技术主管部门测量工程师和项目部相关人员参加,主动联系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时进行交接桩。 、交接时,应按交接书面资料所列桩橛现场逐点交接并查看实际状态,并在现场作出明显标识,以利查找。 、交接签认时,交桩书面资料必须真实、齐全;交接桩记录应写清存在问题和处理意见,并报业主单位和监理单位。 、按业

12、主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要求,对工程范围(含临时工程)放样确定界线,参与办理征地拆迁工作。 5.3.2、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分为施工复测、控制网测设、施工放样及检查、竣工测量四个阶段。严格施工过程中的测量管理,做好施工中的交接桩、补桩、护桩工作,实行定期的复测,施工测量、放样实行双检制。对工程施工测量全过程进行控制,保障建筑物空间位置及几何尺寸的准确性,将误差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以满足桥梁明确和隐含的功能需要。 5.3.2.1、施工复测 、交接桩完成后,由项目部总工程师组织现场技术人员系统地进行施工复测及重点工程控制测量,标段交界处应由双方共同复测,确保中线、高程正确及交界处衔接一致。 、复测工作应在

13、开工前完成,中桩、基线桩、导线桩、水准基点桩加密应满足施工放样的需要,墩台定位(中心桩撅)宜在复测中完成,以便在正式灌注混凝土基础时引用其成果。 、复测成果应由项目部总工程师组织系统地整理书面报告,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其总工程师批准后,及时发至作业层技术部门应用、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各类桩撅要妥善保护,根据情况进行加固,并在现场作明显标识,以防误用;在施工影响范围内的桩要钉设护桩或外移桩,绘制护桩示意图;定期检查桩撅是否移动、下沉,发现后应采用可靠方法重新补设定位,重新测量。 5.3.2.2、控制网测设 、250m 以上的长大构造物施工前应布设测量控制网。本标段工程施工复测完成后,应根据

14、设计单位所交的控制点,中桩、基线桩、导线桩、水准基点桩的情况,按照施工测量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补桩加密,形成测量控制网,以满足施工放样的需要,并定期进行测量复核。 、测量控制网由项目部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编制。测量控制网成果书,必须报上级主管部门复核、备案。 5.3.2.3、施工放样测量及检查 、施工放样采用施工复测和控制网成果,如有破坏应报请上级技术部门(原测设单位)采用原测量精度进行补设。 、特大桥、大桥、墩台桩或基础混凝土灌注,墩身立模顶帽混凝土灌注施工前,应由测量人员放样,测量组组长或技术部长复测,业主单位和监理技术部门复核无误后方可据以施工。 、桥墩台灌注顶帽混凝土,技术人员应跟班作业,其

15、中线及高程控制精度按相关规定要求执行。 5.3.2.4、竣工测量 、竣工测量由项目部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实施,业主单位和监理技求部门视具体情况派员参与。 、竣工测量结果整理后,列入竣工文件,并报业主单位和监理技术部门备案。 、架梁前桥梁墩台顶帽要进行中线、水平、跨度、偏角十字线和支座螺栓位置 测设,并详细记录测量结果。 、桥面铺装和护栏施工前以调整的中线水平为基准,要按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测量基面水平及平面尺寸、水沟尺寸、挡护建筑物尺寸,并据以交底,整修达标。 、测量人员在桥梁、中线水平及几何尺寸测量后,填写丈量记录和检查证,现场质检工程师复核签认。 、工程竣工交验前,竣工复测成果及桩撅复核按照相

16、关规定办理,并按竣工验收要求填制竣工资料。 5.3.3、测量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测量复核制度。项目部设专职测量工程师,并成立测量小组,根据职责实施各项测量工作。 、现场实施测量作业,必须使用专业记录簿逐项记录测量数据,原则上用铅笔书写,禁止使用圆珠笔或钢笔。 、测量记录不得涂改、撕毁,如有误可作明显的勘误记号标识。记录中参加人员、设备、日期、地点、天气、工程地点(部位)等事项应填写完备、清楚,并有施作人签字。记录数据必须真实反映操作过程的实际情况,在通常情况下应有计算结果,示意草图,并附有相应结论。 、测量工作的内业资料必须有两人独立计算,校核无误后方可使用;在申报业主单位和监理技术部门复测时

17、,必须同时报送内业测量资料。重要部位的放样(如墩、台施工定位等)应采用不同方法分别进行计算,并报请技术负责人审核,签认后执行。重要工程、控制工程、施工复测等测量必须有测量成果书,报请总工程师签认。测量成果书应资料齐全,计算准确,文整清楚,签字齐全;测量成果资料(书)为受控资料,应妥善保管。 、上级技术部门在进行测量复核时,必须独立计算资料,优先选用具有闭合条件的方法,严禁直接使用上报的测量计算资料,避免误差造成超限产生的错 误。 、测量工作应根据人员和仪器设备状态选择方法。在使用全站仪数字化测量时,必须有误差监测手段,对各种误操作必须有查错功能和纠错能力。 、测量轴线、基点应与相邻标段至少三个

18、基点进行重叠衔接(导线点、中线点、水准基点)。 、施工技术人员暂离岗位或调转时,必须进行测量工作移交。内容包括:施工桩撅现场点交(并附桩位示意图、中线、水准基点表);测量记录、测量成果书等。在有条件时,进行复测后方可移交。移交工作由总工程师(或副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办理交接清单,双方签字。 、在开工初期,基线、控制网、已开工的重点工程,由上级专职测量工程师进行复核测量;跨年度施工的结构复杂的大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复核测量。其余如中桩、基线桩、导线桩、水准基点桩及其加密桩的复测由项目总工程师制定并组织实施。 5.3.4、测量程序 测量工作是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测量工作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的

19、使用功能及能否顺利交验,同时也是项目创优工作的必要保证。 测量程序如下: 施工准施工图会测绘原始资料校编制实施性施工测量配备满足工程精度要求的仪器测量人员进驻施工技术交施 测 将发现的问题形成书面资料,在图纸会审时提交设计单位,并将设计单位关于测量方面的反馈意见交测量组 6、控制测量等级和技术要求 、平面控制测量和技术要求 (1)、平面控制测量等级 平面控制测量采用三角平面控制网。 平面控制测量等级见下表,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平面控制测量等级 等 级 桥 位 控 制 测 量 二等三角 5000m 的特大桥 三等三角 20005000m 的特大桥 四等三角 1000

20、2000m 的特大桥 一级小三角 5001000 的特大桥 二级小三角 500m 的大中桥 (2)、三角测量的技术要求 三角测量的技术要求见下表,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三角测量的技术要求 等级 平均边长(Km) 测角中误差() 起始边边长相对中误差 测回数 三角形最大闭合差() DJ1 DJ2 DJ6 二等 1/120000 12 - - 三等 1/70000 6 9 - 四等 1/40000 4 6 - 一级小三角 1/20000 - 3 4 二级小三角 1/10000 - 1 3 (3)、三角等级选择 桥梁全长,采用四等三角平面控制网。 、高程控制测量和技术要求

21、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规定,水准测量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2000m 以上的特大桥一般为三等;10002000m 的特大桥为四等;1000m 以下的桥梁为五等。 水准测量的等级划分及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每公里高差中数 中误差(mm) 水准仪 型号 水准尺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mm) 偶然中误差 M 全中误差 MW 与已知点联测 附和或环线 L4 二等 1 2 DS1 因瓦 往返各一次 往一次 L12 三等 3 6 DS1 因瓦 往返各一次 往返各一次 L20 DS3 双面 往返各一次 往返各一次 四等 10 10 DS3

22、 双面 往返各一次 往返各一次 L20 五等 8 16 DS3 双面 往返各一次 往返各一次 L30 桥梁全长,采用四等水准测量。 7、施工测量允许偏差 、钻孔灌注桩测量允许偏差 钻孔灌注桩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桩位(mm) 群桩 100 全站仪或经纬仪:每桩检查 排架桩 允许 50 极值 100 2 孔 深(m) 不小于设计 测绳量:每桩测量 3 孔 径(mm) 不小于设计 探孔器:每桩测量 、挖孔灌注桩测量允许偏差 挖孔桩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桩位 (mm) 群桩 100 全站仪或经纬仪:每桩检查 排架桩

23、允许 50 极值 100 2 孔 深(m) 不小于设计值 测绳量:每桩测量 3 孔 径(mm) 不小于设计值 探孔器:每桩测量 、承台测量允许偏差 承台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尺寸(mm) 30 尺量:长、宽、高检查各 2 点 2 顶面高程(mm) 20 水准仪:检查 5 处 3 轴线偏位(mm) 15 全站仪或经纬仪:纵、横各测量 2 点 、墩、台身测量允许偏差 墩、台身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断面尺寸(mm) 20 尺量:检查 3 个断面 2 竖直度或斜度(mm) %H且不大于 20 吊垂线或经纬仪:测量 2点

24、 3 顶面高程(mm) 10 水准仪:测量 3 处 4 轴线偏位(mm) 10 全站仪或经纬仪:纵、横各测量 2 点 5 节段间错台(mm) 5 尺量:每节检查 4处 6 大面积平整度(mm) 5 2m 直尺:检查竖直、水平两个方向,每 20 m2测 1处 7 预埋件位置(mm) 10或设计要求 尺量:每件 注: H 为墩、台身高度。 柱或双壁墩身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相邻间距(mm) 20 尺或全站仪测量:检查顶、中、底 3 处 2 竖直度(mm) %H 且不大于 20 吊垂线或经纬仪:测量 2 点 3 柱(墩)顶高程(mm) 10 水准仪:测量 3

25、 处 4 轴线偏位(mm) 10 全站仪或经纬仪:纵、横各测量 2 点 5 断面尺寸(mm) 15 尺量:检查 3 个断面 6 节段间错台(mm) 3 尺量:每节检查 24 处 注:H 为墩身或柱高度。 、预制 T 梁测量允许偏差 梁(板)预制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梁(板)长度(mm) +5,-10 尺量:每梁(板) 2 宽度(mm) 干接缝(梁翼缘、板) 10 尺量:检查 3处 湿接缝(梁翼缘、板) 20 箱梁 顶宽 30 底宽 20 3 高度(mm) 梁、板 5 尺量:检查 2处 箱梁 +0,-5 4 断面尺寸(mm) 顶板厚 +5,-0 尺

26、量:检查 3个断面 底板厚 腹板或梁肋 5 平整度(mm) 5 2m直尺:每侧面每10m梁长测 1处 6 横系梁及预埋件位置(mm) 5 尺量:每件 梁(板)安装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支座中心偏位(mm) 梁 5 尺量:每孔抽查 46 个支座 板 10 2 倾斜度 % 吊垂线:每孔检查 3 片梁 3 梁(板)顶面纵向高程(mm) 8,-5 水准仪:抽查每孔 2 片,每片3 点 4 相邻梁(板)顶面高差(mm) 8 尺量:每相邻梁(板) 、悬臂浇筑梁测量允许偏差 悬臂浇筑梁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轴线偏位(

27、mm) L100m 10 全站仪或经纬仪:每个节段检查2 处 L100m L/10000 2 顶面高程(mm) L100m 20 水准仪:每个节段 检查 2 处 L100m L/5000 相邻节段高差 10 尺量:检查 35 处 3 断面尺寸(mm) 高度 +5,-10 尺量:每个节段检查 1 个断面 顶宽 30 底宽 20 顶底腹板厚 +10,-0 4 合龙后同跨对称点高程差(mm) L100m 20 水准仪:每跨检查57 处 L100m L/5000 5 平整度(mm) 8 2m 直尺:检查竖直、水平两个方向,每侧面每 10m梁长测 1 处 、桥面铺装测量允许偏差 桥面铺装实测项目 项检查

28、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检查方法和频率 次 差 1 厚度 (mm) +10,-5 以同梁体产生相同下挠变形的点为基准点,测量桥面浇筑前后相对高差:每100m 测处 2 平整度 高速、一级公路 沥青混凝土 水泥混凝土 平整度仪:全桥每车道连续检测,每 100m 计算 IRI或 IRI(m/km) (mm) 其他公路 IRI(m/km) (mm) 最大间隙h(mm) 5 3m 直尺:每 100m 测 3处3尺 3 横坡 水泥混凝土 % 水准仪:每 100m 检查 3个断面 沥青面层 % 注:、桥长不满 100m 者,按 100m 处理。 、对高速、一级公路上的小桥(中桥视情况)可并入路面进行评定。 、

29、支座垫石测量允许偏差 支座垫石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轴线偏位(mm) 5 全站仪或经纬仪:支座垫石纵横方向检查 2 断面尺寸(mm) 5 尺量:检查1 个断面 3 顶面高程(mm) 2 水准仪:检查中心及四角 顶面四角高差(mm) 1 4 预埋件位置(mm) 5 尺量:每件 、挡块测量允许偏差 挡块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平面位置 (mm) 5 全站仪或经纬仪:每块检查 2 断面尺寸(mm) 10 尺量,每块检查1个断面 3 顶面高程(mm) 10 水准仪:每块检查1处 4 与梁体间隙(mm) 5 尺量:每块检查

30、 、支座安装测量允许偏差 支座安装实测项目 、伸缩缝安装测量允许偏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支座中心与主梁中心线偏位(mm) 2 经纬仪、钢尺:每支座 2 支座顺桥向偏位(mm) 10 经纬仪或拉线检查:每支座 3 支座高程(mm) 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规定时, 水准仪:每支座 4 支座四角高差(mm) 承压力500kN 1 水准仪:每支座 伸缩缝安装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长 度(mm) 符合设计要求 尺量:每道 2 缝 宽(mm) 符合设计要求 尺量:每道 2 处 3 与桥面高差(mm) 2 尺量:每侧 37处 4 纵

31、坡(%) 一般 水准仪:测量纵向锚 固混凝土端部 3 处 大型 水准仪:沿纵向测伸缩缝两侧 3 处 5 横向平整度(mm) 3 3m 直尺:每道 、桥梁总体测量实测项目 桥梁总体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桥面中线偏位(mm) 20 全站仪或经纬仪:检查38处 2 桥宽(mm) 车行道 10 尺量:每孔 35 处 人行道 10 3 桥长(mm) +300,-100 全站仪或经纬仪、钢尺:检查中心线 4 引道中心线与桥梁中心线的衔接(mm) 20 尺量:分别将引道中心线和桥梁中心线延长至两岸桥长端部,比较其平面位置 5 桥头高程衔接(mm) 3 水准仪:在桥头

32、搭板范围内顺延桥面纵坡,每米 1点测量标高 8、平面控制网 、平面控制网布置原则 平面控制网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布设平面控制网形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本工程各控制桩布设在混凝土护坡坡顶上,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平面控制网控制桩的设置和保护 本工程工期较长,为确保现场平面控制点的稳定性,场区内的平面控制点采用永久点的方法来布设,用18 的钢筋做标志,钢筋下部用 C25 混凝土浇筑牢固。平面控制点在钢筋头上刻划十字线。 在控制桩点周围用砂浆铺砌的保护墙,并制作标识,写上“测量控制点#”的字

33、样。测量人员应经常去现场巡视桩点的情况,并作好巡检记录。 钢管强制归心标现浇混凝土袋装沙粉土或粉沙层 、平面控制网的复测、加密 8.3.1、平面控制网的复测、加密要求 、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平面控制网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测,复测后,精度须达到规范要求。如达不到规范要求,要及时调整。 、在既有平面控制网的基础上,根据桩基、承台、墩台的具体情况,通过内插或加密的方法,建立有效的承台、墩台施工平面控制网。 、建立的平面控制网应满足控制精度和观测条件的要求并应使其在施工测量中能发挥最大的作用。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边长有时相差甚大,在满足施工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使各边接近等长。 、尽可能提高建立

34、的平面控制网的精度,以减少墩台放样的误差比例。 、控制点设在坚实可靠、便于保护、不受施工干扰、使施工放样具有良好通视角度的地方。 8.5.2、平面控制网的复测、加密成果 用徕卡全站仪仪复核设计院所给的平面控制点 A13、A14、A15、A16、A17,满足精度要求后,场地内增设出 JM1、JM2、JM3、JM4、JM5,共 10 个平面控制点,与设计平面控制点共同构平面控制网。 、导线实测坐标与设计坐标对照 导线实测坐标与设计坐标对照 导线点编 号 设计坐标 实测坐标 坐标差(mm) 备注 X Y X Y X Y A13 0 -1 A14 -8 +8 A15 0 0 A16 -2 +6 A17

35、 -11 -1 A18 0 -1 施测时间 2011 年 1 月 25 日 、附和导线控制点示意图 施测时间 2011 年 1 月 20 日 、新增控制点闭合导线示意图 新增控制点闭合导线示意图 施测时间 2011 年 1 月 23 日 、控制点与桥位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平面控制网控制点统计表 平面控制网控制点统计表 导线点编号 设计坐标 实测坐标 X Y X Y A13 JM1 JM2 JM3 JM4 JM5 A14 A15 A16 A17 A18 施测时间 2011 年 1 月 23 日 9、高程控制网的测设和加密 、高程控制网的测设和加密的要求 、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高程控制网进行定

36、期或不定期的检测,复测后,精度须达到规范要求。如达不到规范要求,要及时调整。 、在既有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根据桩基、承台、墩台的具体情况,通过内插或加密的方法,建立有效的承台、墩台施工控制网。 、建立的高程控制网应满足控制精度和观测条件的要求并应使其在施工测量中能发挥最大的作用。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边长有时相差甚大,在满足施工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使各边接近等长。 、尽可能提高建立的高程控制网精度,以减少墩台放样的误差比例。 、高程控制网尽量布设附和线路、闭合线路,直接提供承台、墩台施工所必需的施工高程控制点,并作为工程建设过程中及交付运营前后沉降观测的依据。 、水准控制埋设和防护 本工程工

37、期较长,为确保现场平面控制点的稳定性,场区内的平面控制点采用永久点的方法来布设,用18 的钢筋做标志,钢筋下部用 C25 混凝土浇筑牢固。水准点以钢筋头的上表面作为水准面,将标高用红油漆标于地面上。现场水准点布设形式如下图。 在控制桩点周围用砂浆铺砌,并制作标识,写上“高程控制点#”的字样。测量人员应经常去现场巡视桩点的情况,并作好巡检记录。 钢管强制归心标现浇混凝土袋装沙粉土或粉沙层 、附和水准线路 用水准仪复核设计院所给的水准点 A13、A14、A15 和 A16,满足精度要求后,场地内增设出 JM1、JM2、JM3、JM4、JM5 共 5 个水准点,与 A13、A15共同构成高程控制网。

38、 附合水准线路图 、水准测量成果 水准点成果表 测点或点号 高程 设计高程 A15 JM1 JM2 JM3 JM4 JM5 A13 10、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测设频率 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复核测量,同时还需要满足下表的测量频率要求。 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测设频率 序号 测量时段 备 注 1 交桩时 已完成 2 开工前 已完成 3 冬季冻融后 初步估计 4 月底进行 4 暴雨后 5 承台施工前 6 墩身施工前 7 连续梁 0#块施工前 8 连续梁合拢施工前 9 桥面铺装施工前 10 竣工验收时 11、施工测量 、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桩基、承台、墩台的测量工作,施工前要读懂施工图纸,了解设计意

39、图,所有桩基、承台、墩台的中心点位,纵横轴线、结构尺寸、重要构件的空间位置,事前计算好其坐标或其他定位要素,并有专业人员进行复核,数据确认无误后,进行施工放样。 、主要的仪器要指定专人进行操作,每次观测之前,必须对仪器状态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电源的连接、电压、参数的设置、回光信号等指标是否达到要求。测区内不应有高频电磁场影响测线或其延长线上不应有永久性反光物件,应避免测线与高压线平行。根据精度要求,地物状况,测边所用的时间、气象状态来确定采集气象元素模式。对于输入气象元素自行改正的仪器,应将采集的气象元素的平均值输入仪器后进行测距。 对于有自动补偿器的仪器可以不进行此项操作。 、桥梁墩台施

40、工应首先施放墩台中心点,直线上可采用中线法依次施放,或采用极坐标法从控制点施放一批墩台中心点。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施工放样,均应用重复测量的方法进行,做到处处有检测、点点有复核。曲线桥梁上的桩基、承台、墩台采用导线法,极坐标法等,放样出曲线墩台中心后,检查相互之间跨距及偏角。墩台中心点检测无误后,可放出墩台纵横十字线以供放基础、承台墩柱施工使用。 主要放样方法 、平面位置放样 对于岸上桥墩选用就近控制点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行施工放样。测站及后视均采用固定点,尽量减小对中误差,并在测量过程中经常观测后视,出现偏差及时调整。为了避免放样时仪器的竖角过大所产生的误差因素和仪器操作的不方便,依地形和现场情况

41、取用不同的控制点作为置镜点以避竖角过大。高墩测量时,用全站仪结合激光铅垂仪检查墩身的垂直度。 、高程放样 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施工放样。 、桩基施工测量 在施工控制网的基础上,利用全站仪极坐标方法进行放样,桩位放出后需用不同放样点位进行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交付使用。施工中要埋设护桩,利用护桩可以在桩基施工过程中经常性检查桩位的正确性,确保桩基施工过程中桩位的变化能被及时发现,及时调整。钻进过程中还应经常检查桩位及桩的垂直度。成孔后,需严格校对孔底高程决定终孔。钢筋笼安装完成后,还必须对其中心进行测量,使其与桩位中心一致,并对钢筋笼位置加以固定。终桩时,桩头高程不得低于承台底高程。 、承台的施工测量

42、 用全站仪极坐标法置仪于就近的控制点,放样承台中心坐标,检查其与桩的相对间距,再投放出十字线护桩。护桩数量、设置方法,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确定,并应满足正确定位和施工放样的要求。以护桩为施工基准线,开挖基 坑,投放承台十字线或立模工作线。模板检查可以利用十字线拉弦线吊线锤,将点过渡到模板顶检查模板尺寸,不合格重复调整,直至满足规范要求。也可利用仪器置镜将十字线点投到模板,并协助检查模板,调整模板直到合格为止。模板平面尺寸合格后,设定承台待浇筑混凝土面的标高,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高墩测量 线型控制主要通过施工测量来进行。空心墩施工测量控制内容包括:中心定位测量、高程测量、垂直度测量。 (1)中心

43、定位测量 采用三维坐标控制法。每个墩台施工前,先由项目测量队用全站仪进行中心定位,设置好横、纵向护桩,给施工交底。 (2)高程测量 采用三角高程法。用直径 10mm 的钢条焊成“丰”字形觇标,三条横条间隔15cm20cm。再把觇标焊在事先选定的墩身钢筋上,作为观测竖直角的观测点。觇标间距用钢尺量,精确至毫米。用 1精度的莱卡经纬仪观测竖直角 3 个测回,以此来计算空心墩的高程。 (3)垂直度测量包括中线垂直度测量和边线垂直度测量。 中线垂直度测量采用自动安平激光铅直仪,每个墩安设 2 台,每组墩安设8 台。激光铅直仪在首节墩身施工前,安装在桥墩承台上,并设牢固的保护罩。墩顶平台顶上设激光接收靶

44、,能显示光斑并捕捉斑心,激光斑心即是桥墩中心,进行墩身的竖向轴线传递。通过激光铅直仪将桥墩中心准确地引至工作 平台上,不仅简化繁琐的测量工作,而且中心控制准确、可靠。模板每提升一节,对模板的位置检查一次,以控制桥墩的纵横向偏移和扭转。 边线垂直度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时,用全站仪对矩形空心墩的四个角进行定位,再定出矩形空心墩的四条边的位置,与激光铅直仪校核,以此来支立空心墩的模板。空心墩的组装应符合模板组装业要求。 、盖梁测量 包含垫石和支座 、50m 预制 T 梁安装测量 、连续刚构测量 梁部的线型控制内容主要包括高程控制和中线控制。 11.8.1、高程测量 、测点布置 在各梁段顶面混凝土

45、中预埋钢质测量控制点,用于观测梁顶高程的实际变化,以便与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及时调整预拱度值,正确设定模板标高。 在挂篮模型顶板中心、翼缘端点、腹板和翼缘拐点、底板中心和边缘设置高程观测点。 示意图 在主梁成型混凝土顶板中心、翼缘端点、底板中心设置高程观测点。 主桥高程观测点示意图 、立模标高确定 在主梁的悬臂浇筑过程中,梁段立模标高的合理确定,是关系到主梁的线型是否平顺、是否符合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在确定立模标高时考虑的因素比较符合实际,而且加以正确的控制,则最终桥面线型比较良好;如果考虑的因素与实际情况不符合,控制不力,则最终桥面线型与设计线型有较大的偏差。 施工节段的立模标高,应等于

46、设计标高加上施工时的预抬值。即 li=Li+i 式中: lii 节段施工时,前端点立模标高; Lii 节段前端点设计标高; ii 节段前端点施工标高预抬值。 施工标高预抬值不仅因为节段的不同而不同,而且随着对结构系统参数的不断识别,后期预测值也在不断变化,其计算公式如下: i=f后期,i+ f自重,i + f成徐,i + f挂变,if挂重,i + f温差,i 式中: f后期,i节段施工完成后,后面的各施工节段、二期恒载、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收缩徐变、预应力张拉等产生的挠度; f自重,i 节段的施工(包括节段自重、该节段预应力张拉)产生的原始结构的挠度; f成徐,i 节段在成桥以后的若干年中,由于

47、混凝土的后期徐变及其他原因产生的挠度; f挂变,i节段施工时,挂篮在浇筑混凝土时产生弹性变形反映到该节段的挠度。该值由挂篮试验的结果计算而得,同时应用前几个节段得到的实际变形进行验证。 f挂重,i 节段施工时,位于节段上的挂篮、模板等施工荷载对于原结构产生的挠度。 f温差,i节段施工时,由于原结构处于非均匀温度场,而使已成主梁顶、底板产生温度差,引起已成主梁前端点的挠度。其值因早晚的情况不同,可正可负,当结构处于均匀温度时,其值为零。 监控方的前端点施工标高预抬值包含了挂篮的 f挂重,I,不包含挂篮的 f挂变,I,f挂变,I数值由我施工单位自行将其加入。 、高程测量内容 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测量

48、观测,如果测量控制点布置适当,还可以测出主梁梁段的扭曲程度。 高程测量分为控制测量和节段施工测量,节段施工测量采用相对测量的方式。 主梁的高程测量以高程通测和局部测量相结合,在下列施工阶段应进行主梁标高测量: 浇筑混凝土前后; 顶板和腹板纵向预应力束张拉前后; 移动挂篮前后; 合拢混凝土浇筑前后; 底板纵向预应力束张拉前后; 二期恒载施加前后; 此外,每个主梁节段混凝土施工后安排日照温差变形的主梁高程测量。 、 日照温差对悬臂段施工标高的影响 梁桥悬臂施工中,温度是影响主梁挠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温度变化包括季节温度变化和日照温度变化两部分。日照温度变化比较复杂,它会引起主梁顶底板温度差,使主梁

49、产生挠曲,同时,也会引起墩身位移,选择在早晨太阳出来前对挠度进行观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日照温差的影响。 实施桥梁线型控制测量的时间应放在夜晚 22:00 到早上日出的时间段内,最好每次测量均在相对固定的时间段内。采用此方法可以消除箱梁日照温差应力的影响。 目前,国内修建预应力混凝土梁均采用昼夜 24 小时不间断施工,对节段的标高来说,如果只能选择早晨太阳出来之前对挠度进行施工测量、确定下节段的立模标高,肯定会影响施工进度。即使在即定时间进行立模,但按照承建单位内部的质量自检体系以及监理的质量监督程序,在浇筑混凝土前内部要进行自检,现场监理要进行检查,这两道工序均要进行梁体标高测量,并且时间

50、是随机的。很明显,以前的立模标高肯定与这两道检查工序中测得的标高有差异。移动相对坐标法,可以很好地解决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日照温差影响下预测标高与立模标高的关系。 选择第 i 节段前端控制点作为相对坐标系 xoy 的坐标原点,该坐标原点在日照温差的影响下是变化的,而在该坐标系中的第 i+1 节段的坐标却是固定不变的,可据此来进行 i+1 节段立模或确定 i+1 节段标高。具体方法如下: 在悬臂端第 i 节段施工完毕后,选择一个最佳施工测量时间,如一个早晨(因为下一节段的施工从开始到完毕有一个过程)日出前准确测量出第 i 节段控制标高点控制标高 hi0,在进行 i+1 节段立模、确定 i+1 节段标

51、高或内部自检和监理抽检时,先测量出第 i 节段控制标高点施工标高 hi1。 当第 i 节段控制标高点控制标高 hi0是在挂篮仍未推出时所测得,则第 i+1节段立模标高 hi1为 hi+1=HYCi1+(hi1-hi0)+gli1+ 式中:HYCi1无温差条件下 i+1 节段前端点施工标高值; gli1第 i 节段挂篮推出引起的梁体第 i 节段前端控制点的下挠值(可通过挂篮静载试验数据推算而获得); 第 i 节段挂篮推出后新增加的荷载(如绑扎钢筋)所产生的下挠度值(可通过挂篮静载试验数据推算而获得),如果未增加新荷载则不含该项。 当第 i 节段控制标高点标高是在挂篮已推出就位后测得,则第 i+1

52、 节段立模标高为: hi1=HYCi1+(hi1-hi0) + 式中:HYCi1、的含义同前。 理论上,式(1)、(2)均应考虑日照作用下梁体绕支点转动而在 i、i+1节段控制标高点间距产生竖向位移的的差值。由于该差值很小,实际操作中一般可以忽略不计。 采用相对高程的测量办法时,操作办法如下: 水准仪直接架设主梁上; 后视 i 节段控制点,采用控制标高点控制标高作为计算标高; 测放 i+1 节段立模标高。 此时,立模标高为 hi1=Hi1+I hi1第 i+1 节段的测设高程; Hi1第 i+1 节段的控制高程; I第 i+1 节段长度在此时温差下的相对挠度,可以通过测量、统计、推算得出。 、

53、季节温差变化对桥梁施工标高的影响 季节温差变化对桥梁施工标高的影响属于均匀温差影响,不计入其对高程的影响。 11.8.2、中线测量 在晚 22:00 到早上日出的时间段内,准确测放出 0#段的中心,以此作为 0#段的实际中心。 由于温差的影响下,已成 0#段中心处于一种变位状态,观测各墩身在不同温度下、不同施工工况下的变位情况,并对各墩位0#段的变位情况进行统计、对比,总结,找出相应的规律。不同温度下、不同施工工况下的变位值,作为测量时的调差值。 以各墩位 0#段的中心作为控制基线,进行调差的前提下,可以相对精确地完成中线测放。 在已经成型的梁段,根据施工设计图上梁段的划分方式,在晚22:00

54、 到早上日出的时间段内,测放出每段箱梁的中心线,并明确标出,作为主梁控制中心线。 理论上,直线段中心线为直线,在温差影响下,直线段中心线为挠曲线。 采用分段直线拟合曲线的方式,测放曲线,分段长度为各梁段分节长度。 梁端的第一节段中心线可以作为挂篮的初步就位的参考线。 在温差影响下,主梁发生下挠和侧曲,在直线和曲线范围内,采用相对中线定位的方式测设中线,方法如下: 根据 i-1、i、i+1 节段端头中心的坐标,计算出 i 节段端头中心与 i-1、i+1 节段端头中心偏角。 经纬仪架设于 i 节段端头中心控制点,后视 i-1 节段端头中 心控制点; 盘左、盘右侧放 i+1 节段端头中心方向于挂篮的

55、前横梁上。 根据 i+1 节段的分节长度,立端头模型于相应位置,即确定 出 i+1 节段端头中心位置。 11.8.3、临时施工荷载 (1)、施工机具、人员等的重量及变化情况; (2)、一般应禁止在桥面堆放材料; (3)、在某个施工段后因挂篮模板的减少导致自身重量的变化、挂篮拆除等情况。 在临时施工荷载改变时,相应地增加测量次数,并注明荷载值的大小。 11.8.4、测量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测量数据的准确收集、及时整理是测量控制工作有效进行的保障。为此,建立有效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机制,并明确需要完成以下测量内容: 设计图纸中相关数据的复核计算; 全桥控制网的建立和定期复核测量; 基础沉降观测; 挂篮静

56、载试验相关数据的采集和整理; 每施工两个节段后,主梁中线、高程控制点的测放和复测。 挂篮施工不同工况下的数据采集和整理; 挂篮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沉降观测; 结构尺寸实时测量。 主梁、墩身日照温差变形观测。 除完成上述测量工作外,需要进行施工误差分析、评价等。 采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的整理、统计、分析,实时传递、指导现场施工生产。 、承台、墩身、梁部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承台观测标为永久观测标,当墩身观测点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点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承台观点标分为观测点-1、观测点-2,承台观测点-1 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承台观测点-2 设置于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 承台沉降点布置

57、示意图 承 台 备注:a、观测点采用钢筋预埋方式,但不能与承台钢筋相连,以阻断锈源;b、埋入承台 30cm,外露 3cm;c、观测点顶端应平直。 墩身观测点一般设置在墩底部高出地面或常水位 0.5m 左右的位置,当墩身较低,梁底距离地面净空较低不便于立尺观测时,墩身观测点可设置在对应墩身埋标位置的顶帽上。 墩身沉降点布置示意图 墩 身 备注:a、观测点采用钢筋预埋方式,但不能与墩身钢筋相连,以阻断锈源;b、埋入墩身 30cm,外露 3cm;c、观测处应平直。 、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每次沉降观测时以符合下列规定: 、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 、

58、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 、固定观测人员; 、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沉降观测时要做好记录,字迹要清楚明了。记录时应注明观测时的气象和荷载变化情况以及观测、记录扶尺等人员的签字。 、根据观测数据,推算观测点标高,可以计算观测点每次沉降量以及累积沉降量的大小。 、绘制荷载沉降曲线图。 12、测量注意事项 调整视差:在十字丝成像清晰的情况下,进一步调物镜对螺旋,使十字丝核观测目标的成像都很清晰。 、水准仪架设采用一次精密定平法。 、钢尺量距要“直、平、准、齐”。 、使用水准仪器、经纬仪要特别注意“三防一护”。即:防震、防潮、防晒,保护目镜、物镜。 、保护控制桩,不得破坏。 、测量组长要按

59、进度和方案要求,安排工作,并作好测绘日志。 、作业过程中应根据测量仪器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检校维护、保养并作好记录,发现问题后立即将仪器送检。 、作业过程中,要严格按作业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 、作业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检制”。 自检:作业人员要按作业要求进行操作,每道过程完成立即进行自检,自检中发现不合格项应立即改正,直到全部合格,并填写自检记录(签字)。 互检:由工程主持人或测量责任工程师组织进行质量检查活动, 发现不合格项立即改正至合格。 交接检:由工程主持人或测量责任工程师组织。上道过程合格后交给下道过程,交接双方记录上签字,并注明日期。 13、质量保证措施 、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制定该

60、项目的施工测量方案,并对参与项目施工的测量工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该项目的施工测量任务。 、测量工程师负责该项目的具体施工测量,根据制定的施工测量方案进行施工,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对施工测量的仪器必须进行检校工作,对不合格的仪器必须严禁使用,并在施工过程中注意仪器的保养及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总工程师报告。 、做好对图纸的审查工作,严格复核图纸有关数据。熟悉图纸,弄清各结构物位置、尺寸、把握设计意图。 、参与施工测量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所使用到的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 、对施工测量的数据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技术人员相互计算并复核,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放样。 、凡进入施工现场的所

61、有测量仪器均应进行计量检定。测距仪需经国家级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普通光学经纬仪、光学水准以及50 米钢尺需经省市级计量检定部门进行检定;对于测力计量、盒尺、水平尺等普通计量器具应按照企业 的相关规定进行自检;对于在检定期内的经纬仪、水准仪要每三个月进行一次自检。 14、安全保证措施 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 以上(含 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称之为“高处作业”。 测量为高处作业,除遵守相关的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外,强调以下几点: 、施工负责人应对工程的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负责并建立相应的责任制。施工前,应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落实所有安全技术措施和人身防护用品,未经落实时不得进行测量工作。

62、 、攀登和悬空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必须进行体格检查。 、严禁酒后登高作业。 、高处作业人员不得穿拖鞋或硬底鞋。 、 施工中对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设施,发现有缺陷和隐患时,必须及时 解决;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停止作业。 、施工作业场所有坠落可能的物件,应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件,均应堆放平稳,不妨碍通行和装卸。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作业中的走道、通道板和登高用具,应随时清扫干净;拆卸下的物件及余料和废料均应及时清理运走,不得任意乱置或向下丢弃。传递物件禁止抛掷。 、雨天和雪天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凡水、冰、霜、雪均应及时清除。对箱梁顶部,应事先设置避雷设施。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高处作业。暴风雪及 台风暴雨后,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逐一加以检查,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应立即修理完善。 、因作业必需,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防护设施时,必须经施工负责人同意,并采取相应的可靠措施,作业后应立即恢复。 、在高处作业时,无安全网和操作平台时,操作人员应系好安全带,其保险钩应挂在操作人员上方的可靠物件上。 2011 年 2 月 18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