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教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76254199 上传时间:2024-08-19 格式:PDF 页数:85 大小:14.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教案(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教案目录1 白鹭2 落花生3 桂花雨4 珍珠鸟5 搭石6 将相和7无8 猎人海力布9 牛郎织女( 一) 1 0 牛郎织女( 二) 1 1 古诗三首1 2 少年中国说( 节选) 1 3圆明园的毁灭1 4 木笛1 5无1 6 松鼠1 7 慈母情深1 8无1 9 “ 精彩极了”和 “ 糟糕透了” 2 0 古诗词三首2 1无2 2 鸟的天堂2 3 月迹2 4无2 5 忆读书2 6 我的 “ 长生果” 1. 白鹭【 教学目标】1 . 学会本课的6 个生字、会正确读写词语飞2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3 . 了解白鹭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

2、鹭的喜爱之情。4 .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方法,体会作者语言准确生动。5 . 了解作者开头和结尾相照应的写作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方法以及开头结尾相照应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 一)动物世界是一个奇妙世界,同学们能说说你们的了解吗?( 二)我们将一同走进动物世界,阅读郭沫若的 白鹭 ,感受白鹭的奇妙吧。( 三)板书课题,解题。二、初读课文,读通顺课文。( -)自读课文,要求。1 . 读准字音,理解词意。2 .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小组汇报交流

3、。( 三)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教师指名回答)1 . 关于生字,读准字音,辨别字形。2 . 多音字辨析。3 . 理解词义。精巧、悠然、铿锵4 . 关于内容。课文描写了白鹭的外形与优雅的姿态,抒发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文章的脉络:第一部分( 13):概括写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第二部分(48):具体描写了白鹭的美丽色彩和优雅的姿态。第三部分(9):总结全文,赞美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三、再读课文。( -)学生自读、质疑问难: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有什么关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二)小组讨论交流。开头与结尾相呼应,文章结构紧凑,更突出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三)读课文,感悟。四、

4、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一)听写生字,理解词语。( 二)说说文章的大概内容。二、朗读、欣赏。( 一)学生自读、思考: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白鹭?突出白鹭的哪些特点?1 . 学生自读,在课文中圈点批注。2 . 小组讨论。3 . 班内交流汇报。从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两个方面描写白鹭。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白鹭的特点。如:“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而且太不寻常了” 。“ 增一点儿则而嫌长深一点儿则嫌黑” 。还描写白鹭的优雅的姿态。如文章的第68 自然段,运用比喻、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把白鹭描写得十分鲜活。( -)作者仅仅是为了突出白鹭的特点吗?1 . 学生读开头、结尾

5、,在课文中圈点批注。2 . 小 组讨论探究。3 . 班内交流汇报。表达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文章开头、结尾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直抒胸臆,表达赞美之情。( 三)朗读课文,升华情感。1 . 思考: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给我们什么启迪呢?2 . 交流讨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激发我们的生活热情,去关注生活,关爱生活中美的事物。三、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课堂小结。请同学们将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总结一下,与同学们共享。【 板书设计】精巧的诗色素身段适合白鹭悠然首尾呼应散文诗2 .落花生第一课时一、教学目的。1 .学习本课8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吩咐、茅亭、榨油、价钱、石榴、爱慕”等词语。2 . 初

6、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二、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落花生的媒体资料。学生准备: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农村的学生可通过实地观察了解;城市的学生可借助阅读书报、上网,请教他人等途径了解。在此基础上,思 考 “ 落花生”这个名字的由来。四、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看! 这就是花生( 出示花生) ,大家都吃过。它 又 叫 “ 落花生”( 教师板书课题:落花生) 。谁通过课前的预习,知道它为什么叫落花生呢?(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资料)小结:因为它是在地上开花,花落以后在地下结果的作物,所 以 叫 “ 落花生” 。

7、( 二 )学习新知。过渡:落花生给我们讲述了怎样一件事情呢?在深入学习课文之前,老师先看看你们的预习情况。1 .检查生字。( 1)出示词卡,学生认读。吩 咐 茅 亭 价 钱 榨 油 石 榴 爱 慕 矮 矮 地 ( 抽卡片学生读)( 2)经过认读,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还有哪个字容易出错,你可以提醒大家。( 随着学生说,老师板书生字)如:“ 茅 ”字,下 面 不 是 “ 予” ,应 是 “ 矛 ” ;“ 慕 ”字,下 面 不 是 “ 竖钩、点、提、撇 、点” ,应 是 “ 竖钩、点、点、点” 。2 .检查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3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找出

8、其中的主要部分。( 1)默读课文,想想作者写了一件什么事? ( 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 )回答: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 2)你能不能按照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想想课文的哪部分是主要的。( 教师板书)种 花 生 ( ) ( ) ( )( 3)小组同学议一议。( 4)全班交流。教师随学生回答问题,补充完整板书: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三、小结四、板书设计:落花生种花生 ( 收花4 / ( 吃花生A ( 议花生)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 . 理 解 “ 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 得 “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

9、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3 .初步学习分清文章的主次,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主次分明的表达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懂 得 做 人 “ 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 .初步学习分清文章主次的阅读方法。难点: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联系起来,进而悟出深刻的做人道理。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 . 指名三位学生上台,写下自己的姓名并说出名字的含义。2 . 教师板书作者笔名“ 落华生” ,并请学生猜想它的含义。过渡:每个人的名字都有着特定的含义, 落花生的作者许地山为什么以“ 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呢?板

10、书:落花生3 . 教师把“ 落华生”改写为“ 落花生” ,并介绍作者许地山。以此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知1 . 默读课文学习质疑。( 1)学生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要求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2)不懂的地方用笔画一画,试着提问题。( 2)同桌互读,相互指正。( 3)指名朗读,全班交流。( 4)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词、句、段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简单的其他学生能解答的当时解答,有深度和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教师可写在副板书的位置上,待解决后擦掉。 )2 . 抓住重点学习课文( 1)出示父亲介绍落花生特点的一段话。( 幻灯出示)“ 花生的好

11、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指名读这段话,思考:落花生和苹果、石榴有哪些不同呢?板书:桃子石榴苹果2)从对比中,你体会出落花生有什么特点?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通过对这段话的学习,体会出花生默默奉献、不夸耀自己的品格。3)从父亲说的这段话中,你们已经感悟到:花生有着默默奉献、不夸耀自己的品格。父亲接下去说的话,又给了你什么启示呢?“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12、。 ”使学生从这句话中领悟到做人要做具有花生这种品格的人。( 2)学习重点句。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抓 住 “ 体面” 一词深入理解,层层追问。1)“ 体面”是什么意思?2) “ 讲体面”是什么意思?3) “ 只讲体面”又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板书:有用 只讲体面没有好处( 3)分清课文的主次。阅读时,怎样分清课文的主次呢?( 通过讨论,要让学生明确到,分清课文的主次,一是看每部分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思想的关系,联系紧密的就是主要的,否则就是次要的;二是看记叙的详细程度,一般来说,哪部分写得具体,就是主要的,否则也就是次要的。 )3 .自

13、己再读一遍课文,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三、讨论升华。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 为什么?四、板书设计:桃子落花生 石榴苹果有用 只讲体面对别人没有好处3 .桂花雨【 教学目标】1 . 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 . 能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3 . 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母亲说的“ 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4 . 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 . 体会作者对桂花的怀念之情,对母亲、故乡的怀念之情。2 .

14、感受作者儿时的“ 摇花乐”。【 教学设计】1 . 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自由读、指名读、认读生字词、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和字典工具书理解词语等多种方式来了解学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2 . 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写写、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3 . 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教学准备】学生:完成预习设计题。 ( 见后附件1 )教师:( 1 )作者琦君的一些资料及相关文章以及桂花的知识。( 2 )预习设计题、教学课件等,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环节一

15、、整体感知一一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激趣导入新课1 .同学们,每当金秋十月的时候,桂花树满树生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整个被它包围的环境都沉浸在香甜的气氛里,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桂花,认识桂花。 ( 相机出示媒体:桂花小知识)桂花:也称木犀,木犀科。花为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种 类有金桂( 金黄色)、丹 桂 ( 橙 黄 )、银 桂 ( 较白)、四 季 桂 ( 稍白)。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2 .板书、齐读课次课题一一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与桂花有关,请同学读课题。3 .呀,好美

16、的题目。读了课题,同学们会想到些什么呢?据题质疑。 ( 桂花怎么会下雨呢?桂花下雨时香吗?)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琦君走进桂花香里,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收获的。4 .简介作者:琦君,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 0余种,内 有 烟愁 桂花雨 读书与生活 琦君寄小读者 七月的哀伤以 及 琦君自选集等。设计意图:学生对桂花知道的并不多,从桂花的外形、味道上,感受作者对它的喜欢,也为进一步走入文本做好铺垫。使学生的主动意识得到启发。(-)检查预习情况1 . 检查造字识、写。( 1 )出示预习单第一题,组织学生书写本课生字在田

17、字格中正确书写,教师要给予示范,指导。对书写好的同学给予及时评价鼓励。( 2 )展示学生书写,及时评议,给予肯定。2 . 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1)出示生字新词,自由练读。仔 细 左 右 尤 其 吩 咐 帮 助 拣 去 糕 饼 沉 浸 姿 态 檀 香笨笨拙拙 口占一绝 湿漉漉 炉烟袅袅 诗兴大发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2 )指读生字新词,相机正音。( 3 )齐读词语。3 . 检查学生对字词的理解情况。(1)拣一一挑出好的,适合的。 挑三拣四 挑挑拣拣( 2 ) 口占一绝绝,绝句。口占,作诗文不起草稿,随口吟诵而成。( 3 )笨笨拙拙一一不灵活

18、。(4)诗兴大发一一有了写诗的兴致。(5)沉浸一一完全浸泡当中。4 .指名轮读课文,再次正音,并指导读好长句。5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 )学生默读课文,读完后想想作者在童年时代最难忘、最快乐的是什么事情?相机板书:喜欢桂花摇桂花 收桂花 爱桂花( 2 )并分出段落第 一 段 ( 第1 - 2节) :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第 二 段 ( 第3 - 6节) :回忆童年时代“ 摇桂花”和 “ 收桂花”情景。第 三 段 ( 第7 - 8节) :母亲爱家乡金桂。6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设计意图:在扫除阅读障碍同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并且联系实际生活读好相关句子,这样的课堂才是扎实的、有效的

19、语文课堂。【 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一一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感悟:感受作者的“ 喜欢桂花情”过渡语:童年时代摇桂花树的乐趣 让作者难以忘怀,那纷纷飘落的桂花雨,又有别样的一番情趣。作者童年时代记忆中的桂花是什么样子的呢?又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我们来读读,看看你们有没有什么发现?1 . 出示段落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学 生 讨 论 ( 相

20、机比较桂花与梅花姿态的不同)( 1 )想 一 想 “ 我”为什么喜爱桂花?画出相关的句子。指名说。的确,桂花的姿态笨笨拙拙,不开花时满树的枝叶,开花时也得仔细找才能找到细花,那么朴实,那么不起眼,它不与繁花争艳,可是它把那浓郁芳香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人们。其实作者在真正地赞美桂花。这也是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之一吧!( 2 )指导朗读。( 四)感受作者的“ 摇花乐” “ 收桂花”过渡语:我们知道作者多年来难忘家乡的桂花,难忘摇桂花给她带来得快乐。请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具体写了作者“ 摇桂花” 。再用心读一读课文, 你从那些词语感受到“ 摇桂花”对作者来说是件快乐的事?把你读懂的句子划出来

21、,可以写上自己的理解。出示段落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 “ 可别来台风啊! ”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 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爹。送一萝给得家老爷爷,送一萝给毛家老婆婆, ”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桂花成熟时,就 应 当 “ 摇 。 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浇,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 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母亲说:“ 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

22、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 ,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 啊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 .学生交流:重点指导品读以下句子“ 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师缠着母亲问: “ 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 具体说说那些地方体现了作者心情的迫切?问什么?怎么问?抓 住 “ 缠”指导读出急切的心情)2 . 母亲是怎么说的?大家轻声读读母亲的话,看看这句话应该怎样读?( 1 )学生反复朗读。( 2 )学生交流,再读。( 3 )分角色朗读。3 .想一想,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情如何呢? ( 学生交流)4 .过渡

23、: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看到桂花成熟,想摇桂花的心情自然迫切。那母亲对 “ 摇桂花”的心情又会是怎样的呢?有没有读出来? ( 学生交流)5 . 小 结 、过渡: “ 摇桂花”不仅对我是件大事,对母亲来说也是件大事: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 摇桂花”企盼以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时作者的心情怎样?6 .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 “ 啊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学生交流:从那些词语表现了作者的快乐? ( 帮着、抱、使劲地摇、喊)让学生演一演“ 摇花乐”。7 .此时此刻你就是小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

24、,沐浴着缤纷的桂花雨,你想到了什么?请拿出笔,把自己心中想说的话写出来。再交流。8 .同学们想的,说的非常好,难怪小琦君被陶醉了,带着你的感受,好好读读,把内心的快乐喊出来。学生配乐朗读。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师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 摇花乐”,通过让学生扮演小作者来催一催、喊一喊,效果很好,对于朗读指导得也很到位,最后配乐引读,使学生的学习渐入佳境,情感得到释放和升华。9 .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快乐的事,对大人们来说同样是一种喜悦。作者的父母是怎样做的?学生齐读:母亲洗净双手, 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 父亲点上檀香, 炉烟袅袅, 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 “ 细细

25、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这首诗请各自再读一读。 ( 生读)谁来读?1 0 . 这首诗不仅写出了桂花的香,而且写出了儿童摇桂花时非常-决乐,快乐的甚至晚上回去还会- 一做梦,那么小琦君会做什么梦呢?谁来说说?出示:在摇桂花的这一天,白天,花雨缤纷。晚上,夜深人静,小琦君梦见( ),多甜啊 !1 1 .正如你们所说,作者梦见了摇桂花的喜悦,桂花的丰收,摇桂花时一家人的欢乐。齐读第三自然段。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对父亲的桂花诗进行品味和理解,再次体会桂花那淡淡的清香、感受那醉人花雨,然后又通过欣赏古代桂花的诗词这一环节,让人更觉意境深远,蕴味无穷,不但使课堂有了

26、横向的拓展和纵向的延伸,也在语言上给学生以美的体验和享受。( 五)品味桂花的香,感受生活的香浓过渡语:摇桂花,摇花乐,摇的花雨缤纷,摇的满树生香,弥漫四方,课文中又有哪些语句描写了桂花那迷人的香味儿的呢?你能找出来吗? ( 学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语句)1 .学生交流,出示语句:( 1 )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2 )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读 一 读 ,品一品,这两句话中各有一个词最能体现桂花的香,找一找。 ( 板书:浸、 沉浸 ) 理 解 第 一 个 “ 浸”,练习朗读桂花盛开的时候香味真浓,但花开总有花落的时候,可作者为什

27、么偏偏要说“ 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联系课文第四自然段内容,读读,想想。 ( 指名回答)小结:当桂花盛开的时候,走进小琦君家乡的村庄远远就能闻到浓浓的桂花香,当桂花落了,母亲把桂花晒干,收到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一直享用到来年一一桂花盛开时,所以作者说( 学生齐读: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六)感受乡愁、深化情感1. 作 者1 2岁那年,就跟随父母离开了家乡,到了外地。从此,童年的摇花。乐没有了,丰收的喜悦又那么遥远。一家人其乐融融摇桂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以后,琦君从外地回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一一学生齐读” 外地的桂花

28、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的金桂。”)( 1 )从母亲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难道是外地的桂花不好吗?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2 )小结:是啊,桂花承载着母亲的欢乐,母亲的辛劳,母亲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3)假如,我们来到作者母亲的身边,我对她说:如果有人对你说: “ 这里的桂花真香! 你会说: “,O如果有人对你说: “ 这里的山真美! ”你会说: “, ,O这里的水真甜,她会说: “, ,O这里的橘子真红,她会说: “,O哎,正如杜甫诗中说的那样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故乡的一草一木都会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对亲人的思念。与其说母亲爱桂花不如说母亲爱故乡。

29、母亲难忘作者我也难忘一所以作者说一一出示: “ 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 摇花乐”和那阵阵桂花雨。”( 七 )品读体会“ 爱桂花”1 .出示: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 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可是母亲说:“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八月桂花,十里飘香。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 “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 出示幻灯片)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母亲这句朴素的话, 与 “ 月是故乡明”如出一

30、辙。 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 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2 . “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 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 个 “ 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 摇花乐”和桂花雨, 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 淡淡的一句

31、话, 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 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 种 “ 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设计意图:教师在这一环节抓住母亲说的话,在理解品读中来体会桂花香的丰富内涵,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并通过补充练习把情感推向高潮。环节三、回归整体一一积累拓展,读写训练1 .出示预习单第四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 .出示预习单第五题,集体讨论交流。3 .出示预习单第六题,让学生谈理解。【 作业布置】同学门,在咱们的家乡,你最喜爱的是什么呢?它给你带来哪些快乐?课后仿照课文 桂花雨,写一篇小练笔

32、,写出你的观察和感受。【 板书设计】桂花雨桂花收爱附预习设计: 桂花雨预习设计题班级:姓名: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1 .自学生字词语。我要先把课文认真地读一遍,边读边用笔标画出我还不认识、读不准确、不理解的字词。然后我再自学课后出现的生字词语,正确认读识记生字。( 1 )我会读:读一读下面的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笨拙 一撮 檀香 桂花卤 湿漉漉 铺竹席( 2 )我会写:我要把课文中难记难写的字认真地写在下面。2 .朗读课文。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至少朗读3遍课文。3 .课文内容我知道。我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4 .我能将课文中的句子写完整。桂花树的样

33、子( ),不 像 ()o不 开 花 时 () ,开 花 时 ( )。5 .我知道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 比喻 拟人( 1 ) 一山的桂花树开花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 2 )我一摇,桂花纷纷落下,真像下了一阵桂 花 雨( )( 3 )笨笨地桂花树可惹人喜爱了( )7 .我知道。“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你是怎样理解的?【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在课堂上,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多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学生只有在充分地朗读中,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出来。只有把问题提到要点上,让学生在读中想,读中说,才能更好地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

34、能力,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足之处:1 .在收桂花这部分,学生对于桂花的用途知道的不够多,更应该多介绍些桂花的用途。2 .学生感悟的太少,从文本中感悟美的情感还有待提高。【 教学建议】课堂教学中的主角应该是学生,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是学生对文本深邃的基本途径。教师的引导是开启学生创新的钥匙。把自主学习的权利放给学生,让他们真正的与文本相融。美美地读,是本课的一个亮点,更能体现出作者对故乡桂花的情感,更能体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4 .珍珠鸟【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 我 ”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地呵护它们,

35、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3 .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二、过程与方法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了 解 “ 我 ”是怎样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 信赖”又创造了怎样美好的境界。从而进一步理解作者为什么笔尖泻下这样的感受。然后联系生活实际,与同学交流自己对“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体会。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相互之间的信赖。【 教学重点】知道虽然珍珠鸟很怕人,但是由于“ 我 ”为它们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呵护它们,才使得它们与“ 我”

36、越来越亲近,给 “ 我 ”带来情意,从而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彼此的信赖。【 教学难点】理 解 “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准备】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3 .学习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4 . 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 教学过程】( 一)读题目,师生共同介绍作者。( 二)检

37、查预习情况:1 .检查并强调一些字词的读音,如:垂蔓、葱茏、啄着、撞得、嚓嚓、较远、扒开、趴在、颤动、好熟、呷呷嘴2 .学 习 “ 巢”的笔画,订 正 “ 框 ”的笔顺。3 .结合课文相关语句,理解词语意思:决不、神气十足、再三、信赖4 .检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 .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将订正过的字词在句子中朗读准确。2 .默读课文,想想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3 .全班交流。( 四)师生共同介绍珍珠鸟,了解到它是一种怕人的鸟,阅读课文中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练习朗读。( 五)品读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

38、作业布置】1 .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 摘抄课文中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引入:齐读课题。先播放珍珠鸟的视频画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是怎么描写珍珠鸟外形的?冯骥才先生饲养了一家三只珍珠鸟,在小鸟与大作家相伴的日子里,作者曾以他的笔触流泻下了一时的感受,还记得是什么吗?齐读一 一 “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初读了课文,你知道是说的是谁信赖谁呀? ( 珍珠鸟的雏儿信赖作者冯骥才)二、学习课文:1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 1至5自然段,大家知道了那一对大珍珠鸟与作者一点点? ( 熟悉了)可作者是怎样描写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作者的呢

39、?出示自学提示:认真默读课文第6-16自然段, 从哪些语句看出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了作者?你有什么感受?做简要批注,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2 .学生默读自学批注,教师巡视。3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教师设想:学生学习的切入点可能会有多种,如:按照文章顺序谈,也可能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也可能将两处联系起来谈,这都是允许的,教师要顺学而导,以学定教。( 1) “探脑袋” :小珍珠鸟的好奇心多强呀!( 2) “ 屋里飞” :小珍珠鸟在屋里的具体表现让我们忍俊不禁,它都去了哪呀? ( 笼子四周一一柜顶上一一书架上一一灯绳旁一一画框上一一窗框上) 地点变化了这么多, 但我们为什么没有错乱的感觉,作者是

40、如何巧妙描写的? ( 用 了 三 个 “ 一会儿” )瞧,我们低年级学过的表示时间短的词大作家用的多巧妙呀,没画下来的同学快快批画积累下来。小珍珠鸟在屋里四处活动,看来,它不仅活动的地点变了,活动的? ( 方式)也变了。如果我就是作者,谁能来扮演小珍珠鸟告诉我原因好吗?师生进行对话。师:你这只小家伙为什么起先只在笼子四周活动呢?师:为什么又敢在我的屋里飞来飞去呀?师:你为什么要落在柜子顶上呀?师:你为什么那么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还敢啄我尊敬的那些大文豪的名字呀?师:你一定觉得撞灯绳,跳上画框很有趣吧?窗子都打开了,你站在窗框上为什么都不飞出去呢?自由读,指名读。( 3) “ 喝茶水” :它的

41、这一系列举动,确实有了很大变化。看来大家越来越了解它了,能结合课文内容补充一下吗?它先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它是一只的小鸟。然后它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感受,它真是一只的小鸟。它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它更是一只的小鸟。指名回答。你们填写的这些词,不禁让我想到都和文中哪个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怕人的鸟)珍珠鸟的性格也变化了?能将你的感受朗读出来吗?( 4 ) “ 啄笔尖” :同桌合作朗读这一段。( 5 ) “ 肩头睡” :作家不是最珍惜自己的创作时间吗?不是最怕自己的创作思路被打断吗? ( 出示资料:冯骥才先生的话:“ 我的生活秩

42、序是很严的。无论有多么忙,我还是要保证每天有写作的时间。 ” )小鸟在作家创作时睡在他肩头的画面却被作者称作美好的境界, 对比冯骥才先生的这句话,不矛盾吗?你有什么感受吗? ( 冯骥才将呵护小鸟看得比写作更重要)我们也和作者深有同感,都不忍心搅了小鸟的甜梦,我们该怎么读这一段呢?指名读。提示学生应轻声慢读。三、回读第1 - 6自然段:1 .看来,在作者的精心呵护下,小珍珠鸟的活动地点变化了,我们感受到小珍珠鸟的活动方式、性格也发生变化了,它越来越亲近“ 我 ” ,越来越信赖“ 我 ” 了。透过小珍珠鸟的变化,你感到仅仅是小珍珠鸟信赖作者吗?大鸟也信赖我,它们允许自己的孩子飞出笼子,与 “ 我

43、”亲近。2 .文中哪些语句体现出一对大珍珠鸟也信赖“ 我 ” ?你不禁想读一读课文的哪些段落?默 读1 6自然段,画一画相关语句。3 .谁来朗读你画到的语句,体现一对大珍珠鸟也信赖“ 我工学生朗读所画语句。( 1 )“ 它们就像躲进深有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伴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 2 ) “ 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的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 3 ) “ 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四、关注描写人的语句,体会信赖是彼此创造的:1 .不论是大珍珠鸟,还是小珍珠鸟都对“ 我 ”产生

44、了信赖,但这珍珠鸟一家为什么会对“ 我”产生信赖呢? ( 因为是“ 我 ”精细呵护它们的缘故)画一画描写“ 我 ”精心呵护珍珠鸟的语句。学生朗读,体会 我对鸟的爱。归纳出:不看一一不管一一不伤害一一不停一一不写2 .此时,我们再来体会作者的感受。你感到仅仅是鸟信赖人吗?作者坚信只要通过自己的精心呵护;自己对小鸟的尊重;自己的付出的爱,就一定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五、扩展升华课文内容:1 .作者仅仅是想表明生活中只需要人与鸟之间的信赖吗? ( 不,人与人之间都需要信赖)2 .是呀,有了信赖使世界多了一抹温馨的色彩,是什么才能使“ 信赖”永驻人间呢?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为是“ 爱” !因为爱,所以作

45、者对珍珠鸟一家呵护备至;因为爱,所以作者笔下的小鸟也充满了灵性。在大千世界里,何处不需要关爱,何处不需要信赖?让我们再深情地读读作者那富有哲理又打动我们的话吧!齐读:“ 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3 .你能仿照作者“ 信赖,的形式写一句有关信赖的句子吗?学生写后汇报。大家都对信赖有了更深的感悟,就让我们心中多一份信赖,充满爱的情感,一齐努力地去追寻作者所期望的那种境界吧!【 作业布置】1 .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 .回忆自己的生活中,亲身经历或读到过哪些人与动物,人与人彼此信赖的事,写下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珍珠鸟大鸟信赖探脑袋。珍珠鸟。一一人屋里飞。小鸟爱喝茶水

46、。啄笔尖肩头睡。5. 搭石【 教学目标】1 .学习课文,理 解 “ 理所当然” 、“ 协调有序”等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段。3 .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熏陶。【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感 知 “ 美” 。刘章爷爷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这美丽的风景。二、精读课文,感 悟 “ 美” 。出示自读提示:读2 4自然段,用 “ ”划出描写家乡风景美的句子,用 “ 一”划出描写家乡人心灵美的句子,并写写感受。( 一)体

47、会风景美的句子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1 . 你从哪些词体会到这画面的美?2 .理 解 “ 协调有序”在文中指的是什么?3 . 师 范 读 “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学生展开想象,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仿佛看到什么?4 .通过朗读感受画面美。5 .好一幅让人陶醉的画,难怪作者会说搭石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二)体会人物美的句子1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

48、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 )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老人,看到搭石不稳,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2 )你感受到这些老人有什么样的品质? ( 无私奉献。 )( 3 )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导朗读。( 4)你们还从哪些词里感受到为他人着想的这种美?( 5)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朗读来感谢他们。( 6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 是 一 道 ( 无私奉献)的风景。2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 )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谈谈你对这幅画的感受吗?( 2 )好一个谦让,请男同学一同来感受这份

49、美。( 3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 是 一 道 ( 互相谦让)的风景。3 .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 )哪些词特别能打动你,说说你的体会。( 2 )理 解 “ 理所当然理“ 伏理( 3 )透 过 “ 理所当然” 、“ 伏 ”看出这里的人( 敬老) 。( 4 )朗读感受美。4 .这一排排搭石,每天该有多少人走啊!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看到哪些温馨的画面。小练笔:假如来走搭石,, 。三、总结升华,赞 颂 “ 美二( -)这美,撞击着作者的心灵,并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一齐读最后一句。( 二)作者赞扬搭石什么样

50、的精神。( 无私奉献。 )仅仅在赞扬搭石吗?还赞扬乡亲们。赞扬乡亲们什么样的美好情感?( 三)齐读最后一句,读出内心的感动。四、拓展延伸,发 现 “ 美工同学们,搭石的美,我们看在眼里,搭石人的美,我们记在心里,其实,这样的美也在你我身边,就蕴含在那一件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中。读读句子: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妈妈千万次的唠叨。美就在身边,美就是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美就在身边,请大家也用这种句式把找到的美说一说。【 作业布置】同学们,你们都有一颗发现美的心,回家后把你发现的美写出来。6. 将相和【 教学目标】1 . 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2 . 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

51、联系和文章的命题方法。3 .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地讲述故事,并给每个小故事加标题,培养朗读能力、复述能力、概括能力。4 . 帮助学生认识“ 璧、廉、颇、缶”;会写“ 赵、壁、骗、怯、廉、颇、辞、缶、卿、削”;理 解 “ 胆怯、推辞、侮辱、击缶、上卿、大夫、削弱、无价之宝、完璧归赵、理直气壮、负荆请罪”等词语。5 .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编写小剧本,并尝试进行排练表演。【 教学重难点】1 .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2 . 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52、, 并给每个小故事加标题, 培养朗读能力、复述能力、概括能力。【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 . 帮助学生认识“ 璧、廉、颇、缶”;会写“ 赵、壁、骗、怯、廉、颇、辞、缶、卿、削”;理 解 “ 胆怯、推辞、侮辱、击缶、上卿、大夫、削弱、无价之宝、完璧归赵、理直气壮、负荆请罪”等词语。2 . 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 . 初读课文,了解“ 将”、 “ 相”分别指的是谁,全文共讲了哪几个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 板书课题2 . 根据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 1 ) “ 将” “ 相”各指文中的谁?( 2 ) “ 和”是什么意思?( 3 )课文围绕“

53、和”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故事?有几个小故事,各在哪些段落?二、带着问题,初读全文1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2 .全班交流:( 1 ) “ 将”指廉颇, “ 相”指蔺相如;( 2 )课文写了三个小故事。1 T 0 自然段讲的是“ 完璧归赵”的故事;1 1 T 5 自然段讲的是“ 濯池相会”的故事;1 6 - 1 8 自然段讲的是“ 负荆请罪”的故事。3 .梳理第二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1 ) “ 和”是什么意思?( 2 )课文中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3 ) “ 相” “ 将”各是什么样的人?( 4 )课文为什么用“ 将相和”作题目?三、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 .自由朗读课文。2 .标注自己

54、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3 .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词4 .全班共同学习( 1 ) “ 颇 读 p 。 ,不读p 6 ;( 2 )书写“ 璧”时,注意下面是“ 玉”,不是“ 土”( 3 )书写“ 辞”时,注意它是左右结构,左边的“ 舌”略窄稍小,右边的“ 辛”略宽稍大。( 4)胆怯:胆小。无价之宝:指极珍贵的东西。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负荆请罪:表示认错赔礼。5 .摘抄三个词语无价之宝、理直气壮、负荆请罪【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 .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2 .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章的命题方法。3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

55、要地讲述故事,并给每个小故事加标题,培养朗读能力、复述能力、概括能力。4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编写小剧本,并尝试进行排练表演。【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整理的问题二、根据问题细读课文,认识人物形象。1 .学习完璧归赵( 1 )默读课文1 T 0自然段,概括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起因:秦王倚仗强势,要骗宝玉;经过:蔺相如向赵王献策,并与秦王面对面斗争;结果:蔺相如派人送宝玉回赵国。( 2 )深入阅读,认识人物形象,回答下列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带着问题深入阅读在什么情况下,蔺相如向赵王献策?理 解 “ 战国” “ 和氏壁” “ 说愿意拿1 5个城池换这个宝玉” “ 为难”

56、。蔺相如献策时说了什么,他的态度、想法、心情怎样?理解 我愿意带着宝玉到秦国去 如 果 理 屈 。蔺相如怎样把献给秦王的宝玉又拿到手并送回赵国?“ 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他是真撞还是假撞?由此你领悟出什么?你怎样认识这个故事的结果?取得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课文哪些语句描写突出了蔺相如的精神品质?有感情的朗读。三、总结第一段的学习方法。1 .默读课文,概括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2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3 .带着问题细读课文,认识人物形象。4 .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四、运用学习方法,学习第二个小故事。1 .提出有价值问题。

57、2 .阅读,思考以下问题:赵王在什么情况下动身去海池赴会?海池会见时,蔺相如怎样与秦王针锋相对?这个故事的结果是什么?取得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3 .引导讨论,着重体会重点词句,明确当时情况;针锋相对;事情结果及原因。总结:蔺相如进一步发扬维护国家尊严与利益的精神及机智勇敢的品质战胜了秦王;廉颇大力配合,用武力作后盾,双方配合一致。4 .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五、自学第三段。1 .把这一段分成三层,理出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2 .将相不和的原因是什么,又是怎样和好的,促使他们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 .蔺相如和廉颇的行动和表现有哪些感人之处?4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六、总结。1 .迅速浏览

58、全文,思考:( 1 )把三个故事连起来看,前一个故事的结果与后一个故事的起因有什么联系,具体说一说。( 2 )从课文中找到三个故事连接、过渡的句子,读读并体会它们的作用。2 .评价人物,着重认识二人的品质。蔺相如和廉颇各自表现的品质是什么?共有的品质是什么?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3 .朗读,欣赏人物的描写。8.猎人海力布【 教学目标】1 .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 .指导学生运用“ 从内容到思想”的学习方法阅读课文。3 .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4 .复述故事,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教学重难点】1 .识记本课的生字、词。2 .抓住文中描写人

59、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都很喜欢听民间故事,这些故事往往表现了群众美好的愿望。 猎人海力布就是一个非常生动的民间故事,而且具有神话色彩。据说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山村,有一块奇特的石头,传说是海力布变的,大家称这块石头为“ 海力布”。海力布是一个猎人,怎么变成了一块石头呢?请大家自己读这个故事,看有多少同学能自己读懂。二、自学课文1 . 思 考 :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读后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来。起因: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经过;海力布得到了龙王的宝石。结果:海力布为了救乡亲,自己变成了石头。2 .文中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了?画

60、下来,读给大家听。三、小组合作研讨想一想,从使你感动的地方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要引导学生抓住海力布的言行,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从中感受到海力布一心助人、舍己为人的好品质。 )当海力布从鸟儿那里听说“ 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这个消息时, “ 他急忙跑回来”告诉大家。 这说明海力布是个心中有他人的人。 当乡亲们听了海力布的话, 谁也不相信时,“ 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可见海力布为乡亲们的安危十分担忧。时间就是生命,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怎样让乡亲们安全转移呢?此时的海力布别无选择,他把从鸟儿那里得到的消息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乡亲们,自己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难道他

61、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不。他在危急时刻,为了挽救乡亲们的生命,早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这是何等可贵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啊! 此外还要引导学生体会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小白蛇后,龙王要酬谢他,面对珍宝,海力布不贪心,只是接受了对自己打猎有所帮助的一颗宝石。从这儿又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一个热心助人,不求回报的人。四、总结全文1 .思 考 :海力布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 .听课文朗读录音,深化学生情感。过渡:海力布的故事多么感人,你们想不想讲给别人听?五、讲故事1 .师指导讲故事( 1 )叙事要清楚,交待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 )可以脱离课文,自己组织语言。文中的重点部分可以用上书上的词句

62、。( 3 )讲故事要有表情、有感情。2 .同桌互讲互评。3 .指名讲故事。4 .分角色讲故事。( 可以把文中叙述的话改为对话。 )( 1 )小组内准备。( 2 )抽签指定小组到台前表演。六、延伸拓展你还读过哪些感人的民间故事?不妨讲给小伙伴们听一听。【 作业布置】把 猎人海力布的故事讲给家人或邻居小朋友听。9.牛郎织女( 一)【 教学目标】1 .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家族统治的揭露和鞭挞。3 .初步感受民间故事的韵味。【 教学重难点】熟悉故事,体会牛郎的勤劳、善良。【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

63、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 牛郎星”和 “ 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动人传说。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二、初读课文1 .画出不认识的字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2 . 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三、熟悉课文1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 .根据学生的概括,梳 理 提 纲 ( 主要以牛郎为线索) :身世凄苦一照看老牛一得牛相助一认识织女。3 .选读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4 .在交流中进一步熟悉故事,为进一步感悟及复述做准备。5 .故事接龙。四、探究感悟1 .多么神奇的想象,多么美好的生活!牛郎真幸运。

64、多令人羡慕啊,怎么他就能得到这奇遇呢? ( 把神话色彩去掉,我们会发现,神话故事确实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现实愿望的反映。换个角度提问,引领学生去发现藏在神话后的人心。 )2 .带着问题阅读,提示学生做批注,以便交流。3 .交流。( 问题提得较大,便于学生大胆思维、主动探究,要求教师的引导更灵活。 )老牛和织女为什么如此青睐牛郎?预设:牛郎勤劳。第三段、第八段有集中体现。牛郎关心他人。到第三自然段中找。牛郎是个豁达的人。一方面是:爹妈都死了、吃剩饭、穿破衣裳、睡牛棚。另一方面牛郎的态度是:哼小曲儿,对牛照顾周到,打柴种庄稼来安家。4 . 小 结:勤劳、关心他人、乐观,是牛郎的这些优秀品质使牛郎赢得了

65、老牛的倾力相助,赢得了织女的芳心。5 . 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方面,用语录体的形式,写下你的感想。预设:“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关爱别人就是关爱自己! ”“ 真诚的关爱必定能换来真诚的爱!”“ 幸福靠自己创造。”“ 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不怨天不尤人,勤劳才能改变命运。”五、拓展活动,自选其一1 .牛郎织女的故事历来为人们所传颂,爱好古诗词的你读读这首词:鹊桥仙( 宋)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2 .民间流传着不少优美的传说, 善于讲故事的你可搜集 白蛇传 梁山

66、伯与祝英台 孟姜女 田螺姑娘等,准备参加故事会。3 .爱好天文的你别忘了观察星空,查阅搜集有关星空的图片资料,找一找天河、牵牛星、织女星。10.牛郎织女( 二)【 教学目标】1 . 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 .初步感受民间故事的韵味。4 .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了解故事。领悟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相关古诗词、家乡的传说故事。【 教学过程】一、古诗引入1 .读一读。齐读秦观的 鹊桥仙 。2 .过渡。“ 佳期如梦”,牛郎织女的美满生活到底出现了什么变故呢?结果又如何呢?

67、请看续篇。二、初读课文1 .画出不认识的字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2 . 小 组内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三、熟悉课文1 . 思 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 .根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 主要以织女为线索) 。幸福生活一一被王母抓走一一呼牛郎相救匕夕相会3 .选读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4 .在交流中进一步熟悉故事,为进一步感悟及复述做准备。四、探究感悟1 .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引导抓住书中的“ 发誓、怒气冲冲、一把抓住、狠狠一推”等词,回顾上一课书中“ 成天成夜地织、自由也没有了”等句子来理解。2 . 织女被抓回去后, “ 受了很厉害的惩罚”,具体情况,书中没写。但王母娘娘如此

68、专横,我们能想象得到织女所受的惩罚一定是常人所不能忍受的,一定是可怕的。这样的结果,织女想到过吗?(“ 可是有时候也发愁”说明她是有心理准备的。) 可她为什么还要下凡到人间?预设:学生可能会说人间自由幸福。此时学生的思维可能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应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织女所感受到的人间幸福、所追求的人间自由的真谛。人间幸福?在天上做神仙,住的是玉宇琼楼,能施万般法术,还能长生不老。可在人间,这些都不可能再得到了,连住的都不过是间草房。天上辛苦? “ 晚上得空” 一词可看出织女和牛郎劳作十分辛苦。明知会有祸患,织女到底为什么义无反顾地下到人间?再读再悟。第二次交流。通过书中的相关句子,引导学生了解织女

69、追求理想的爱情,珍惜亲情。了解此时的劳作是为孩子、老牛、牛郎,织女为爱而劳作,是自愿的,是自由的。小结板书:追求爱情、追求自由。3 .你喜欢织女吗?请你来夸夸她。() 的织女。相机完善板书:勇于抗争。五、讲述故事,合作表演牛郎织女的勤劳、勇敢,特别是织女对爱情、对自由的向往、追求,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你能把前后两课书的故事情节连在一起完整地讲述吗?也可和你的同学合作表演出来。11.古诗三首示儿【 教学目标】1 .结合课后注解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认 读 “ 塞”字,指 导 写 “ 秦、汉、胡”三字。2 .诵 读 古 诗 ,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70、3 .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结合课后注解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教学过程】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读诗可以使人灵秀,读诗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以前同学们学过不少好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 板题)师:同学们,你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生:陆游。师:说说你对陆游的了解吧。请你把收集到的有关陆游的资料拿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生:陆游字务观

71、,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爱国诗人,他自幼好学不倦,“ 年十二能诗文” ,他还学剑,钻研兵书。生: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爱国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他在散文、词等方面也有很大成就。师: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这 位8 0多岁的老人,在一个除夕之夜,临终之时,一生都在追求的国家统一的志愿没有实现,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提笔写下了遗书,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没有一字提到家事,他写的就是这首 示儿 。( 师范读)二、细读感悟师:让我们走进陆游的内心,走进这首古诗 示儿 ,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生:( 自由读诗,自学生字。 )师: 谁能读?生:( 四个孩子读完后,师进行评价。 )师:让我

72、们齐读这首古诗。生:( 齐读古诗)师:请你借助书后的注释或你自己的工具书,自读诗句,了解诗意,体会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生:( 自读并自学。 )师:告诉大家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请你结合课后的注释,说说自己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师:谁来汇报一下?生:“ 示儿”的意思是写给自己的儿子看。师:“ 示”的意思是?生:给人看。师:( 指题目)给谁看?生:给儿子看。师:谁写给儿子看的?生:陆游写给儿子看的。师:陆游在什么情况下写给儿子看的?生:陆游在临终前写给儿子看的。师:非常好,谁还能接着汇报。生:“ 元”的意思是原来、本来。生:“ 九州同”的意思是全国统一。“ 同

73、”是统一。生:“ 王师”是宋朝的军队。生:“ 北定”的意思是举兵北上,收复中原。生:“ 乃翁”指的是你们的父亲。师:刚才好多同学都能抓住关键的字词,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这种学习方法很值得大家学习。现在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生:我本来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但使我唯一悲痛的就是没看见全国的统一。宋朝的军队举兵北上,收复中原的时候,你们祭祀时一定要告诉我这个好消息、 。师:( 说得真好)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生:祖国何时能够统一。师: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一件大事,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 板书)师:是呵!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 只 说 “ 不见

74、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 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呢?同学们,谁愿意用你自己体会到的感情来诵读这首诗?生:( 学生结合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朗读。 )师:听着你们读诗,老师也忍不住伤痛起来,让我们再试着背一背。生:( 练习背诵诗句,师配乐。 )师:谁来试着背一背。生:( 有感情地背诵。 )三、课外延伸师:陆游,一位伟大的诗人,一生的爱国情怀,热切地盼望祖国的统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诗人的爱国之情是何等的执着,何等的深沉,何等的真挚!让我们再次体会一下诗人的爱国情怀,齐 读

75、 示儿 。生:( 齐读古诗。 )师:从古至今,爱国之人又何止陆游一人,把你们搜集到的关于爱国的诗句读出来好吗?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生: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四、拓展总结师:同学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抱效祖国。让我们再次诵读他的压卷之作一 一 示儿吧。生:( 师再次给学生配乐朗读。 )师:陆游还写了许多的爱国诗词,今天老师给你们推荐两首: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其一) ( 课件展示)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 作业布置】请同学们写一遍 示儿 。【 板书设计】示儿死去无知万事空,、毕生的心

76、事但悲不见九州同。J爱国之情王师北定中原日,f无限的希望家祭无忘告乃翁。,题临安邸【 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自学生字,启发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及诗中蕴含的情感。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3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1 .课前收集相关资料。2 .幻灯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 . 同 学 们 ,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陆游的哪首诗?谁来背给大家听?2 .这首诗是陆游在什么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什

77、么?3 .是啊,在临终之前,陆游苦苦盼望着“ 王师北定中原日” ,这一天他盼到了吗? ( 没有)那王师们都干什么去了?宋朝诗人林升写了一首诗( 板书:题临安邸) ,能帮我们找到答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题临安邸 ,从中去寻找答案。4 .来,读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学生字,熟读诗文。( -)出示学习要求现在,我们来做个热身运动。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1 .自 学 “ 邸、熏、杭、汴、 ”四个生字,注意生字的音、形、义;2 .自己反复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去自学,学完后再跟同桌交流。( 二)检查学习情况。1 . 检查生字情况。看样子大家都学得差不

78、多了,现在我来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 邸、熏、杭、汴四个生字)响亮地喊出它们名字!学生齐读。个别汇报。谁来说说自己的收获? ( 学生讲解字结构、意思、组词、书写时注意、形近字。 )全班齐读。2 . 检查朗读诗句情况。你们真厉害,轻而易举就扫除了这四个拦路虎。接下来,我要看看谁能把这首诗读正确? ( 课件出示古诗)( 指名读、分组读、全班齐读。 )三、借助资料,理解诗意。我们已经能够将这首诗读正确,读流利了,可是,要想把它读出感情来还得下番苦功。请看 大 屏 幕 (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a . 借助资料,自主学习理解“ 休、醉、直、作 ”等词语的意思。b . 结合注释,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小组同

79、学相互交流。 )( 一)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检查。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学习。( 二)小组交流自学情况,相互检查、补充。学完后,小组内交流。( 三)检查学习交流情况。现在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一句?1 .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其它组补充。2 . 每位同学自己试着串说整首诗的意思。3 . 指名完整地说诗意。四、品读诗句,悟情悟境。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理解了诗意。可是要想读出感情,这还不够,我们还得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及它的写作背景。我们先来看看它的作者。谁来介绍一下这首诗的作者?( )了解作者林升。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介绍林升。教师相机补充。( 你介绍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 二)了解当时的时代

80、背景。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1 .学生介绍。( 预习真充分,给我们介绍了南宋、北宋的相关资料;看得真深远。 )2 .( 课件出示遗民战乱图和权贵寻欢作乐图)学生观察,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3 .( 课件出示北宋和南宋版图)教师激情小结。北宋到南宋国土面积减少了一半,但南宋的统治者还在寻欢作乐。( 四)品读诗句,悟情悟境。看到此情此景,你们的心情怎样? ( 愤怒、责问)让我们带着这种语气来朗读这首诗吧!1 .学生齐读古诗。当时的南宋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那些王师、权贵、皇帝,他们干什么去了?( 课件出示合作探究: 讨论: 王师、 权贵、 皇帝, 他们干什么去了?你

81、是从哪儿看出来的?)2 .自主学习思考。3 . 小 组交流自学情况。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4 、小组汇报自学交流情况。教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 “ 暖风熏得游人醉” ,这是一副怎样的醉态呀? ( 天天如此,永远也醒不过来。 )读着这个 , , 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 生: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权贵们喝着美酒,吃着山珍海味。生:我仿佛看到了歌女们为他们演奏,舞女们为他们跳舞)学生想象说话,教师相机点拨:这是烂醉如泥的“ 醉” ,这是纸醉金迷的“ 醉 ” ,这是醉生梦死的“ 醉 :那 一 杯 杯 琼 浆玉液,灌入一个个酒囊饭袋之中,倾倒在一具具行尸走肉的体内。引导有感情地诵读这一句。在这帮酒

82、囊饭袋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 ( 课 件 出 示 清明上河图 ,教师解说:汴州又称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荣的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的这幅 清明上河图 ,生动地再现了一个王朝的兴盛和一座都城的繁华。大家看一一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车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气象啊!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从城门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从两个皇帝沦为金人阶下囚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城市萧条,金兵肆虐,遗民泪尽。锦绣河山就这样无情地断送在这批酒囊饭袋的手中。是啊,无论是昔日的汴州还是今天的杭州,那些权贵们还不都是朝朝寻欢、夜夜

83、作乐吗?他们已经断送了一个繁华如织的汴州,难道就不会再断送一个锦绣如画的杭州吗?)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焦急?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一一指 名 朗 读 “ 西湖歌舞几时休? ”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担忧?我们和诗人一起再问问他们一一指 名 朗 读 “ 西湖歌舞几时休? ”想到这些,我们又怎能不愤慨?我们和诗人一起,指着鼻子问问他们一一指名朗读 西湖歌舞几休? ”五、拓展,升华诗情。北方的壮丽河山沦陷了, 西湖边还是一派歌舞升平、 纸醉金迷一一学生齐读 题临安邸 。在 “ 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质问声中,在 “ 直把杭州作汴”的痛恨声中,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正因为他内心无比愤慨,所以他将心中的

84、愤慨融入到这首诗内,题写在旅店的墙壁上,所以这首诗题目为题临安邸。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你想说些什么?生:我想对他们说,该醒醒了,不然金兵就打过来了。( 生:我想对他们说,快去把失去的领土收回来吧!生:我想对他们说,你们不要再醉生梦死了,也去看看老百姓在怎么过吧!)师:强敌的入侵,面对沦陷的家园,面对人民的悲泣,一位位爱国志士站出来了,陆游就是其中一个;一个个民族英雄诞生了,岳飞就是南宋历史上一位最著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他的抗金事迹连同他的千古绝唱 满江红 ,一同流芳百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课件 播 放 满江红 )师:让我们在激昂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这一课吧!【 板书设计】题临安

85、邸权 贵 醉 生 梦 死林 升 忧 国 忧 民己亥杂诗【 教学内容】 己亥杂诗是古诗诵读篇目。这首诗是小学阶段难得一见的政治诗,与平时我们教学的“ 借景抒情” “ 触景生情”的诗不同,诗人采用“ 创景抒情”的方法一一通过创设的意象来表现情感:“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二诗的内容从 “ 清末的社会现状”到 “ 复杂情感”再 到 “ 急切愿望” ,对学生而言理解比较难。【 学情分析】学习本诗歌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爱我中华为主题下的 开国大典 、 望大陆 、 三海关 、 太阳与士兵这五篇文章,并通过反复地朗读,感受到了每篇文章的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 ,所

86、以学生在大体把握本首诗的情感上会比较容易。但这首诗是小学阶段难得一见的政治诗,再加上本诗所表现的时代与学生相距太远,而且学生平时缺少此积累。教学时教师要先介绍本诗歌的背景, 加深学生对这首诗的社会环境的认识。 再组织点拨学生在反复的诵读、默读中,抓住诗歌的意象,通过想象画面的方式探讨诗意,体会情感,初步感知本诗的表达特点。【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朗读背诵并默写 己亥杂诗 。(2)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3)初步感知本诗的表达特点。2 .过程与方法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3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

87、感。【 教学重难点】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充分地研读教材、把握教材,抓准教学的重难点,并在设计时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踏实训练,与小学高年段的阅读要求贯彻到教学中,在学生自学自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适当的点化引导学生学习、学会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 。在此过程中,情感的体验是必然的催化剂和目的。【 教学过程】一、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1 .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2 .板书:己亥杂诗( 把 “ 己”写 成 “ 己”)3 . 指 名读课题,学生发现错误书写并指正( 请学生讲

88、解并总结“ 己”和 “ 已”的区别和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 )4 .全班齐读课题,解释诗题( 1 )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 ( 课前学生已经通过查字典和翻阅工具书,明 白 “ 己和亥”两字的意思,学生自己汇报:己是天干的第六位,亥是地支的第十二位,所以诗题就是1 8 3 9年。然后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和查阅资料了解到这首诗是龚自珍在辞官南下,把一路上的所见所思所想记录成3 1 5首日记体组诗。 )( 2 )在1 8 4 0年,你们知道中国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吗? ( 学生根据课前的搜集汇报:鸦片战争。 )( 3 )小结: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

89、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2 2 0首。5 .简介龚自珍学生把自己课前查阅并收集到的龚自珍资料在班上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展示。 设计意图虽然本诗所表现的时代与学生相距太远,平时缺少此积累。但为了不低估学生的潜力,我还是采用以学生课前搜集和预习汇报为主,教师补充为辅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再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走进文本。二、初读全诗,整体把握完 成 “自主学习”部分1 .自由读诗:读准字音,停顿正确的读顺诗句。2 .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

90、小结:同学们自学能力真强,自主学习部分完成得又好又快。设计意图从读顺诗句到借助注释与工具书,以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给六年级学生自学自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是后面交流、汇报。完成:“ 师生诵读部分”1 . 指 名读,齐读,练读。( 纠正字音与停顿)2 .老师配乐范读。同学们都读得这么投入,我也被你们的朗诵感染了,我也想读一读。3 .学生再配乐读整首诗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给学生个性解读的时间和情境,在学生读上瘾的基础上,我用羡慕的语气求得我示范配乐朗诵的机会,让学生在倾听比较中更激发想读的欲望。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汇报交流学生小组自由交流,解决以下内容:( 1 )九州生气恃风雷:

91、“ 生气”真的是指的中国“ 发脾气”吗?在这里用“ 生机勃勃的局面或者景象”这种说法更符合前文“ 九州”这样的语言环境。( 2 )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哑了毕竟让人觉得悲哀。( 3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重抖擞”再次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 在那个年代“ 拘 ”着 什 么 “ 格 ”吗? ( 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 “ 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设计意图这一过程让学生们清楚地看到在自己的努力下能够初步理解该诗内容,获得成功的喜悦,也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进行学习能力实践的最佳

92、机会。引导交流的时候,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指导,不在自学能学懂的地方花费时间,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设计意图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一步。教学过程中不着痕迹地渗透这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教师梳理归纳:通过自学,大家初步明白了诗句的意思,也都觉得对“ 万马齐喑”“ 风雷”这些词的理解有些模糊。我们就从这第一句开始,深入读书,共同学习。设计意图直接引入教学重难点的学习,将有限学习时间用在教学关键点的刀刃上。三、深入诗意,理解诗情初读时,我们大体了解了诗意,现在我们再读全诗,透过文字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

93、样的画面?1 .学生细细地读诗,自己想象画面2 . 小组汇报交流,讨论想象到的画面小结:刚才听了每个小组的发言, 老师被你们陶醉了,同学们真会读诗, 通过自己的朗读,想象到了这么多生动的画面,了不起!如:汇报全诗之后,细读第一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A . 一 提 到 “ 万马”你想到的是什么词? ( 万马奔腾、万马齐鸣)那是何等热闹、壮 观 !而 这 “ 万马齐喑”呢? 看到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场面?B .这里龚自珍真说的是大清朝的马么? 他指的又是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联系上文“ 九州”知道说的是“ 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 。C .这 “ 举国上下”包括哪些人? (

94、君、官、民)又是怎样的死气沉沉呢?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学生交流汇报之后,教师随机补充:( 1 )英法联军打到家门口的时候,皇帝居然带老婆儿子、军机大臣、王公贵族,逃之夭天。读 “ 万马齐喑” !( 2 )这是大清朝的官员们。面对趾高气扬的列强,大气都不敢出。只顾得贪污腐败,剥削欺压人民!这是当年外国人拍摄中国烟民做成的明信片,东亚病夫的形象世界流传。“ 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啊 !( 3 )百姓流离失所,田不能耕,商不能经,工不能作,哀号遍野的岂止十万百万千万啊!这是当时官府的施粥场景,有这样一个母亲,因为贫病,儿刚死在怀中,可怜的母亲还在心中悲叫着:“ 儿且勿死,为娘

95、今日趁一粥” ,还 “ 掩怀拭泪不敢哭”看到这一切,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情绪:( 悲哀、愤恨)这万千情绪同样也翻滚在龚自珍的脑海,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情绪的一个字:“ 哀 ” 。大家读读这行诗。设计意图此诗中的“ 万马齐喑”既是全文的教学重难点、又是关键点。这个意象所表达的情感“ 哀”是 上 文 “ 九州生气恃风雷”的原因,也是下文“ 我劝天公重抖擞”的基础,抓住这个词,就是抓住了教学的重点。突破这个难点采用了多种方法,使得文本的内涵丰富起来。同时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时代,感受与激发情感。教学时不仅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实到位,而且生发了学生情感的震荡与共鸣。 抓住语言训练的关键点、内容理解的重点

96、、 学生学习的难点, 进行扎实的、有层次地语言训练。正 因 为 “ 哀” 、恨,所以大家盼望着一场大的变革的风雷来唤醒这九州的生气啊!1 . 他 希 望 的 “ 九州生气”是怎样的? ( 板书:九州生气)用平时积累的词语说说。( 国泰民安、生机勃勃、安居乐业)2 . 刚才同学们说到“ 风雷”是巨大的社会变革,你希望这风雷涤去什么?炸醒什么?3 . 他希望那如风雷一般强大、一般迅疾的变革啊!这满心期盼你能读出来吗? ( 读第一行诗)读 !让这场变革来得更快些!读 !让这场变革来的更猛烈些吧!读 !小结:盼望着九州生气,可偏偏生活在这样万马齐喑的哀世中,叫人怎么不感慨!合起来在读这两行诗。同学们与

97、龚自珍一样有着深切的悲愤,满怀的激昂啊!放声读吧!汇报诗的第二句:“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大家读读后一句。他劝谁?劝什么?怎样劝? ( 多名学生汇报交流:用自己的话和表演来劝说)小结:1 . 这首诗写下后不到一年,英国的大炮首先轰开了国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硝烟让这个本己贫困的国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读 !2 . 距离这首诗不过三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陆续签订了 19个不平等的条约。读 !3 . 甲午海战败了,百日维新败了,八国联军侵华,国家危急了啊!再读!读全诗:师生共同诵读:老师读第一句,生读第二句。设计意图1 . 学生能理解的地方以读代讲, 让学生在充分

98、的读中感知、 感悟、 借助充分地读体会感情。教学环节简明,符合情境情感的发展需要。2 . 从词的解释理解到诗文前两行的诵读、 理解、 感悟、 体会再到全诗两句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过程既是联系上下文学习方法的训练,也是处理教材第二个层次整体观念的体现。四、诵全诗,明情感,感悟写作方法1 . 将整首诗完整的读读, 龚自珍在这首诗里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你一定会有更深切的感受。学生交流汇报,( 1 )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 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2 ) 带着这样的期盼,谁能来诵读这首诗?全班诵读。2 . 感悟写作方法这看

99、不见摸不着的情绪, 作者通过创造了“ 万马”“ 风雷” “ 天公” 这样浩大的意象来表达。这 样 “ 创景抒情”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 借景抒情” “ 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课下大家还可以再去读读龚自珍其他的诗或文,更真切的感受他的情。设计意图回到全诗的整体,带领学生整理和内化学习的内容,回顾上课开始时候的质疑,同时是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反馈。【 作业布置】1 . 拓展: 己亥杂诗第 5 首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龚自珍的诗,使学生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通过对比更加深了学生对本首诗歌创作的理解和感悟,

100、2 . 作业:诵读默写。3 . 课外搜集一些有关爱国的诗歌或语句,抄写在作业本上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搜集爱国的诗歌和语句,也是为了爱国的情感的进一步深化和搜集能力的培养。【 板书设计】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变革万马齐喑一一九州生气不拘一格【 教学反思】古诗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是个难点,难就难在教师不知道怎样教。许多老师觉得字词句难懂一些的作品还好教, 她们在讲授时可以字词句的释义为主, 或者逐字逐句进行串讲。但是对那些情景浑然一体、字词句又浅显易懂的诗作就觉得无从下手了。有的老师觉得这样的诗没什么好教的,上课时让学生们读两遍就得

101、了。结果使学生对学习古诗不感兴趣,古诗教学收效甚微。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认真的解读了新课标,从中悟出了一些方法并把它付诸于我的这节诗歌教学上,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在本首古诗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以阅读记诵为主和整体感知、把握大意的原则。在具体方法上包括:以学生的自主诵读为主,淡化教师的讲解;重视学生对作品的诵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使课内诵读与课外诵读相结合;对教材进行适度拓展;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力和语言感觉力结合了起来;从作品意象入手体验作品的情感意蕴;创设情境,运用感性化的教学手段,如:图片、声音,范读、读一读等方式,进行渲染意境。教学之后, 我还反思到了自己在上所有古诗存在的一点共同缺陷,

102、那就是对学生课外诵读的培养不够。因为学习古诗,课外阅读记诵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通过课外诵读不断的积累可以提高对古诗的理解感悟能力, 可以丰富对古典文化的修养, 亦可以使心灵得到陶冶净化。 因此,我们教师应该特别关注学生课外阅读记诵古诗的情况, 对诵读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的检测与评价。检测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最好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比如通过游戏展开竞赛,比一比谁背的古诗多,谁读得好。在课堂上也应该经常性地诵读学过的古诗作品,温故知新。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表现时,应正确对待其个体差异。对记诵能力强的学生及时表扬,对能力稍差的学生加以鼓励,培养呵护孩子们学习古诗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是指导学生对

103、作品进行默读重视不够,这节课上我给学生的默读时间有点少了,因为默读是体验作品情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改善,多学、多思、多请教、多观看专家们的讲座,在反思中不断的完善自己,争取在教学上有新的飞跃。古诗的教学在小学阶段是让人头疼的,而 己亥杂诗更是一首让学生感觉乏味枯燥的政治诗,一首创景抒情诗一一通过创设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没有课外积累的铺垫,没有充分的诵读,要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顺畅地完成教学是绝对不可能的。彭丽霞老师很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1. 教案完整丰富,设计条理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 . 能充分把握文本特点,合理运用教学资源,抓

104、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3 . 重视教法的设计,淡化教师的讲解,以学生不同层次的诵读为主线,关注了学生的个体感悟。建议:1 . 要充分利用课堂的生成资源来巧妙推动学习的进程,如 I “ 汇报交流”就可以与“ 体会诗意、诗情”融合在一起,教学就水到渠成了;2 . 虽然这首诗是一首很难理解的政治诗, 但也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独立思考的深度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设计上可否考虑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一点可以从向凡宇老师的教案中得到很好的借鉴;3 . 板书尚需精心设计。12. 少 年中国说( 节选)【 教学目标】1 . 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2 .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

105、礴的语言特点。3 . 体会作者殷切期盼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梁启超的资料;教师准备本课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 . 同学们你们正值青春年少,今天你们是初升的太阳,明天你们就是祖国的栋梁。早在一百多年前,有一个人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这个人就是清末的梁启超。 ( 课件出示梁启超的头像)2. 作 者 简 介 。( 二)初读课文。1 .播放本课的朗读视频。要求学生注意读音。2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3 .学生汇报朗读。( 三)分组合作疏通文

106、意。1 .学生分组合作疏通文意,要求会哪句说哪句,不懂的提出来全班解决。2 .学生分组汇报。( 四)走进历史,悟情诵读。1 .播放历史视频 火烧圆明园、 甲午风云片段、百日维新、马关条约、辛丑条约2 .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3 .梁启超面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自己上书变法又失败了,流亡国外,有家难回呀!所以他把希望寄托于谁身上了?引 读 ( 故今日之责任雄与地球。)4 .这一小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5 .面对我大好河山遭践踏,我生灵遭涂炭,他痛心那!他希望我们的少年中国在中国少年的努力下是什么样的呢? ( 引 读 红 日 初 力 来日方长。)6 .读了这一部分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从修辞上说。

107、7 .结构整齐,运用了对偶的方法。比喻把红日比作了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国发展的不可限量。鹰隼试翼的冲天气势比喻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发。用剑比拟为创建少年中国立功的少年8 . 作者心中的少年中国是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是一个突然崛起, 生活幸福美好, 前程似锦的东方巨人。想到这里作者不由的说,引 读 (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国无疆)这样的一个中国,危机四伏,风雨如磐要靠谁来扭转,在这样的历史时期他为什么要把责任全压在少年肩上呢?9 .我们少年就要肩负起这样的责任。引读全篇,能背的就试背。( 五)今昔对比激发情感。1 .那么梁启超期待的中国现

108、在是什么样呢?让我们看看今天的中国吧!播 放 视 频 香港回归、 奥运盛况等。2 . 你有什么感受?3 .看看今天的中国聚集当今世界上最大最广最多的人气和景气,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和平与发展是我们期盼的心声,我们的伟大的祖国不卑不亢不骄不躁不惊,以坦荡豁达深邃和娴静阔步在新世纪的黎明,正继往开来走向新的辉煌。4 . 配乐试背全文。5 .我们伟大的祖国如此繁荣富强你打算怎么做,看视频想做法。6 . 你们是幸福的一代,也是肩负重任的一代。回顾历史。从清末被蹂蹒到现在的繁荣盛世,多少少年英雄抛头颅洒热血,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他们开创了祖国的今天,我们就要造就祖国的明天,让我们弘扬民族

109、之精神,再现中华之雄魂,树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灿烂的文化武装自己,时刻准备着为祖国明天贡献力量,相信在你们不懈的努力下,祖国的明天更美好!1 3 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生字词。2 . 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3课,请大家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通过初读你都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教师把学生的问题归纳为: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呢?再读课文,理清

110、脉络 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请你尝试给这篇课文划分段落。可以分为三段。第 一 段 ( 第1自然段)概括地讲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第 二 段 ( 第 24 自然段)主要讲当年的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第 三 段 ( 第 5 自然段)写英法侵略军毁灭了圆明园。了解布局,感受宏伟 前面同学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呢?我们还得从它当年的布局看起。 指读 第 2 自然段,请同学们听读思考, “ 众星拱月”的 “ 月 ”指什么? “ 星 ”指什么?( 学生通过朗读明确:“ 月”是指圆明三园,“

111、 星”是指那些小园。 ) 电脑课件演示圆明园的布局。( 许多小园像星星一样围在圆明三园的周围。 )看图,结合图片的内容,你能再说说对“ 众星拱月”一词的理解吗? 圆明园不仅有“ 众星拱月”般的布局,还有众多独特的景观。请同学们自己读第3 自然段,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结合这段话中的重点词句说一说。了解景观,感受宏伟 默读 第 3 自然段。找一找这段话中一共用了几个“ 有 ” ? ( 一共有七个“ 有”。 ) 你能不能一口气把圆明园中这些著名的景观介绍给大家呢?大 家再读带“ 有 ”的几句话。 圆明园中的景观仅仅只有这七个吗? ( 引导学生留意文中的省略号。使学生明确:圆明园是世界各地景观的浓缩,

112、课文只是例举了这些。圆明园内的景观各有各的特点。 ) 各有怎样的特点呢?引导学生具体说。 引导学生读出园内景观的奇异。是啊! 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热闹非凡的买卖街,幽静的山乡村野。圆明园的景观真可以说是风格各异。 怎样读才能读出各自的特点呢?请你注意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 老师用语速的快慢和声调的高低来体现景观不同的特点。 ) 你们也来读一读吧!( 学生自由读。 ) 漫步园内,置身其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漫步园内,置身其中,我仿佛看到了,又仿佛看到了;仿佛看到了,也仿佛看到了;仿佛看到了还仿佛看到了。 想再看看这个园林吗? ( 看图片。 ) 再一起来读这句话。出示: “

113、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国自读第4自然段,老师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圆明园“ 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 有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有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老师适当补充一些具体内容,让学生深入体会圆明园的文物价值。从收藏时间看:先秦一一清有两千多年。从收藏时问看:有两千多年前祭奠用的青铜礼器;有历代名人书画,而这些绝大部分是真迹,许多是孤本;还有很多珍宝,及外国进贡的珍稀礼品。所有这些文物,对于研究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的文明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不少都是无价之宝, 所以用“ 最珍贵” 来形容。【 作业布置

11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复习旧课 听写本课生字新词。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勿忘国耻,激发情感 多好的园林啊,可是这一切已经不复存在了,早被那两个强盗的一把火给烧了。同学们,此时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学生可能会提出的疑问:A .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烧毁圆明园?B .当时我们的军队,我们的政府在哪里呢? 请快速浏览第5自然段,侵略者采用哪些野蛮手段毁灭了圆明园?用书上的词语简要地概括。( 从 “ 掠” “ 毁” “ 烧 ” “ 凡是” “ 统统” “ 所有”等词语中,看出侵略者的野蛮、贪婪。 ) 面对强盗,皇帝只顾自己逃命,把这偌大的园林留在烈火中痛苦地呻吟。让我们看看那惨痛的

115、一幕吧!( 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像。 ) 播放录像后出示:这把火烧毁了这把火烧毁了什么?请你到黑板上来写一写。学生板书自己的感受,可能会写出这些内容:最珍贵的文物、珍品园林艺术的精华游圆明园的梦想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中国人心中的天堂 侵略者的罪行令人发指;清朝政府腐败无能,科技落后,实在让人气愤。我们为国家失去这样一座精美的园林而惋惜。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贫穷受欺压,落后要挨打。侵略者毁掉的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的文明史啊!请大家齐读第一段。引发共鸣,提升情感自己读一读,文中连用两个“ 不可估量”说明什么呢? ( 说明圆明园被毁灭损失巨大,无法弥补。 )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116、。 如今,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过去了,圆明园的废墟始终屹立在那里,它记载着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记载着中华民族那段饱受屈辱的苦难历史。忘记历史就是背叛,为了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 板 书 设 计 】“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课内积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到感受最深的语句画下来。 再读一读,争取背诵下来。课外拓展 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 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是什么?和同学们交流,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16.松鼠【 教学目标】1 .学习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观察和形象生动说明的方法。2 .

117、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1 .理解说明的顺序。2 .学会写简单的说明文。【 教学难点】1 .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心理品质。2 .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学,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过程】导语: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它既有五彩缤纷的自然景观,又有千姿百态的花鸟虫鱼,还有形形色色的飞禽走兽。同学们可能看过中央8台 播 放 的 动物世界,平时对小鸡、小鸭、小狗、小猫等小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说明文就介绍了一种非常有趣的小动物- - - - 松鼠。一、自学与预习:默读课文,解词注音。( 一 ) 生 字 :驯 ( x i i n) 良 乖 ( g u & i )

118、 巧 蛰 ( z h 6 ) 伏 惹 ( 诧 ) 恼 褐 ( h e ) 色 矫 ( j i a o ) 健爪 ( z h a o )子 遮 蔽 ( z h e b i ) 分 叉 ( c h 。 翘 ( q i a o ) 起 勉 强 ( q i a n g )( ) 词 语 :蛰伏: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吃东西。驯良:和顺善良。警觉:对危险或情况变化的敏锐的感觉。乖巧:合人心意,讨人喜欢;机灵,巧妙。矫健:强壮有力。二、导读:( -)自读课文,试概括各段的要点:要领:抓中心句,重点是开头名和结尾句:分小组讨论后明确:1 . 总写松鼠的特点。2 .写松鼠漂亮的外形。 ( 从两方面来写“ 漂亮”

119、和 “ 最不像四足兽”。)3 . 写松鼠驯良的习性。( 1 )活动的范围。( 2 )活动的时间。( 3 )主食及寻食习惯。)4 .写松鼠乖巧的个性。 ( 从聪明警觉,轻快敏捷两方面写的。)5 .写松鼠筑窝。 ( 从环境选择,搭窝方法,窝口特点三方面写的。)6 .写松鼠是有用的动物。 ( 从松鼠多产,皮毛的色泽、肉、尾毛和皮的用途三个方面来说明的。)思考:本文各段内容安排体现了说明文的哪种顺序:外形个性,由表里 ( 逻辑顺序)( 二)依据说明文的结构特点,根据以下提示,理清文章的层次,并标明各段的起止点:1 .第 一 部 分( 1 ):总写松鼠的特点。 ( 总)2 .第 二 部 分( 2 - 5

120、 ):分别介绍松鼠的特点。 ( 分 )3 .第 三 部 分( 6 ):补充介绍松鼠的用途。 ( 总)三、师生互动:精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整体感知:学生分组研讨下列问题:1 .第一部分松鼠为什么“ 很讨人喜欢”? ( 漂亮、驯良、乖巧。)2 .这部分总写松鼠的特点,着眼于什么? (“ 很讨人喜欢”。)3 . 第 二 部 分 “ 漂亮”、 “ 驯良”、 “ 乖巧”分别说了哪三方面? ( 形体、行动、性格)( 二)精读赏析:学生自读课文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1 .试将本段划分为两个层次:2 .第一层由两个句子组成,第一句写了什么? ( 面容、眼睛、身体、四肢)从头部写到身躯。第二句呢? (

121、 突出尾巴, 写出松鼠特有的样子) 这一层简直类似于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 漂亮”是总的特点,身体的每一部位又各有特点。第二层:松鼠最不像四足兽的特点,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的?( 1 )常常竖直身子坐着。( 2 )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常常”说的是什么? ( 从时间上说的很严密。)这几句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 比喻)松鼠吃东西的动作更明白了。3 .体会说明文中词语使用的准确性:读句子: “ 松鼠面容清瘦( 秀丽),眼 睛 ( 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比 较 ( 非常)敏捷,比较机警,一条粗大的尾巴向上翘起。”( 1 )为什么不能用“ 清瘦”而用秀丽?“ 瘦 ”不一

122、定美,而 原 文 “ 清秀”,指美丽而不俗气。一 般 “ 清秀”极少用来形容动物,就是形容人,多半也只形容少男少女,现在拿来形容松鼠的面容,加 上 “ 闪闪有光”的眼睛,写得惹人喜爱。( 2 )加上闪闪有什么好处?讨论后明确:形容眼睛非常亮,一闪一闪的,突出可爱的特点。( 3)在写松鼠的活动能力时候,用了一第列形容词,请找出来。( 矫健、轻快、敏捷、机警)( 4 ) “ 比较”和 “ 非常”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是相对而言,并不超群;“ 非常”指不一般,十分突出,把松鼠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点突出了。( 应着眼于从词义的轻重上来区别)四、迁移写作训练:依照课文的写法,向你的朋友介绍一种你喜欢的小动

123、,要注意抓住这种动物的基本特征,先口头作文,然后再写成书面作文。( 一)写作思路示例:题目:我家的小花猫( 小狗)开头:先总写小猫的特点,以及我对它的感情。1 .写猫美丽的外貌。2 .写小猫的生活习性。 ( 主体)3 .写小猫的活动以及逗人喜爱的特点。结尾:再次写我对小猫的感情,突出我对它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总 松鼠的特点漂亮、驯良、乖 巧 1漂亮外 形 2分 驯 良 习 性 3乖巧一动 作 4-5总 有 用 的 小 动 物 617. 慈母情深【 教学目标】1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初步了解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上的作用。2 . 通过研读对母亲外貌、动

124、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来探究文章的主旨。3 . 感受母亲慈祥、博大的爱,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1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初步了解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上的作用。2 . 通过研读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来探究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感受母亲慈祥、博大的爱,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千百年来, 母亲的爱就像这贴身的衣服, 给我们温暖, 给我们力量。 你摔倒了, 母亲会() 。你饿了,母 亲 会 () 。你生病了,母 亲 会 ( ) 。我们一起来学习 慈母

125、情深这篇课文。二、整体感知1 . 作者简介梁晓声,1949年生于哈尔滨,当代著名作家。主要有长篇小说 雪城 、 年轮 、 泯灭等,中 篇 小 说 今夜有暴风雨 ,短 篇 小 说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等。2 .基础字词祈 祷qi dao疥疮 ji6 chuang钢锄儿beng积 攒z&n号峋大哭tao绰绰chud桀鹫不驯诡2呵 斥hm chi虎视眈眈d&n怪 诞d&n咕 哝gU nong揄6ng惴 惴zhui失魂落组 时怂恿 sbng yong作坊 zud fang颓 败tui毡 絮zhan直 茸rong鱼 裂jUn攥 zuAn数 落shD lud绰绰:这里形容经济很宽裕,用不完。一贫如洗:形容穷

126、得一无所有。桀瞥不驯:性情倔强不驯顺。虎视眈眈: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怪诞:荒诞离奇。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昂然:抬头挺胸,无所畏惧的样子。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干瘪:干而收缩,不丰满。震耳欲聋:耳朵都快要震聋了,形容声音非常大。龟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3 .理清思路( 1)本文主要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这些事情有什么联系?母亲替我讨回被警察没收的小人书;母亲在生活极端贫困的情况下给我钱买书。从喜欢看小人书,到小人书被没收,到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都围绕着我的爱好“ 读书”展开,表现母亲对儿子的呵护和支持,从而突出了 “ 慈母情深”这个主题。( 2)为什么在“ 我 ”得知自己

127、小说出版的那一刻最想的是母亲?我深深地感到没有母亲的支持和呵护,“ 我 ”对书的挚爱就无法维系,更不会有今天的成功。( 3)文章在回忆母亲的这些往事时,写法有什么异同?第一件事采用顺叙手法;第二件事采用倒叙手法,引起读者的兴趣。都采取小说写法,有细节,有高潮,有出人意料的转折,把 “ 慈母情深”表现得令人如临其境。4.自主探究( 1 )阅 读 “ 我还经常去租小人书把那个女人和孩子送回家去。要一直送到家门口! ” ,回答问题。母亲为什么要如此坚定地帮我要回小人书?小人书是我巨大的财富,失去它我“ 绝望”得不想活,而母亲爱我,所以坚定地帮我要回书。警察为什么会叫一辆小车把我们送到家门口 ?警察被

128、这无所畏惧地维护孩子利益的母爱所打动了。母亲始终“ 用一条手臂搂着我” ,“ 搂着”突出了母亲什么样的感情?突出了母亲保护我不受伤害的疼爱之情。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如 “ 我不由得将我的精神食粮紧抱在怀中” 。效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对书的珍爱。( 2 )阅 读 “ 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到文章结束,思考、讨论下列问题。关于母亲工作环境和劳动场面的文字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环境描写,交代母亲工作条件的艰苦、恶劣,说明母亲挣钱不易,突出了母亲为儿女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找出描写母亲的句子,并试作赏析。句1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肮脏的毛茸

129、茸的褐色的口罩上方,眼神儿疲惫的我熟悉的一双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赏析:运用外貌描写,表现母亲工作的艰苦,突出了母亲为了儿女无私的奉献精神。句2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 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啊!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赏析:运用动作、语言描写,表现母亲毫不犹豫支持我读书的深明大义。( 3 ) “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 我 ”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母亲如此艰辛地挣钱,还慷慨地给我钱买书,我内心充满了感激和内疚。( 4 )为什么即使为母亲也不能买“ 任何别的东西”?因为不能再伤害这高尚的母爱,辜负这充满着动人母爱的母亲的期望。三、研读课文1 .

130、老师非常想把 慈母情深拍成一部小小的电视剧,让课文中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画面。现在请你当导演兼摄像师,你准备选取哪些镜头?为什么?2 .再次通读全文,想想课文中哪些词句能表现“ 慈母情深”?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1 )理解我家境的贫寒,如 “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指点着” 。(2 )体会母亲挣钱的艰辛,如 “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 立刻又弯曲了背, 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 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3 )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如 “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 、“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131、 、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等等。3 .联系全文,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这是一位伟大无私的母亲。4 .朱自清选取父亲的背影来表现父爱,如果要从本文中选取母亲的一个体貌特征来表现母爱,你会怎么选?为什么?示 例1 :选 取 “ 讨书”情节中母亲用手臂“ 搂 ”着我,因为母亲的臂弯是那么有力那么温暖,保护和安慰了年幼的我。示 例2 :选 取 “ 给钱”情节中母亲弯曲的脊背,因为它体现了母亲为家庭和儿女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辛苦工作的伟大。四、课文小结文章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 支持和鼓励“ 我 ” 读课外书的故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 及 “ 我

132、”对母亲的敬爱感激之情。19.“ 精彩极了”和 “ 糟糕透了”【 教材分析】本组课文专题为“ 父母之爱”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因此,对本课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自我感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课文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亲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学生对于这一人文内涵的领悟,必须要在积累语言、理解语言的过程中,加以实现。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要紧紧扣住单元

133、训练专题,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感 受 “ 父母之爱” 。【 教学目标】1 .通过预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感受父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亲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本课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步揭题。1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2 .谁能读一读课题? ( 1一一3名生读)3 . 你 发 现 ,这篇文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遵循学生的认知

134、规律,体现由浅入深的学习进程, 由他们自己的发现,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情感,产生阅读期待。为下文埋下伏笔。 】(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 .交流初读后的收获。【 设计意图:体现语文学习的整体观。从整体入手,粗知大意。 】( 三)研读语言,个性感悟。1 .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自学提示)学生自学,教师行间巡视,参与学生的小组学习。2 .分组汇报( 1 )研读母亲做出的评价。“ 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

135、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指名读,交流体会。相机指导朗读。( 2 )研读父亲做出的评价。“ 这是什么? ”“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 ”“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 我不明白,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指名读,交流体会。相机指导朗读。此时,巴迪可能在想什么?【 设计意图:结合对课文的感悟,旨在引导学生质疑:巴迪的这首诗到底写得怎么样?为什么对于同一首诗,父母亲的评价却不同?让学生认识人世间的“ 爱 ” 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学会珍惜爱,感恩爱。以此为载体将学生对文本的人文感悟进行加工与凝炼,从而领悟课题的真意,也就是抵达课文的“ 文心二】

136、3 .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有了刚才的体会,让我们再来读父母的对话,你们一定能读得更好。( 分角色读文中父母的对话,同桌读、师生读、男女生读。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倾听、思考、表达、对话,把读作为语文学习的灵魂, 在读中练好人物对话。 】( 四)再读课文,指导学法。1 .在这一课中,作者还运用什么方法来描述人物的?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2 . 师 :通过这些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让我们体会到了父母亲对巴迪的爱。我们如果能抓住这些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就能悟出父母的情感,这就是悟情感的读书方法。【 设计意图: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视的是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所以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

137、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使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 】( 五)联系生活,拓展文本。1 . 请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分组讨论,你觉得哪种教育方式更适合我们的成长呢?2 . 你们各有各的看法,巴迪长大后,如何看待父母的爱的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积极引发问题的思考,体验文本中“ 两种极端的出发点都是爱” ,让学生各抒己见,自由表达,张扬个性,这正是现代阅读教学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同时,过程中学生理解了生活中“ 精彩极了”是爱,“ 糟糕透了”仍然还是爱。 】( 六)感悟真情,升华情感。1 .出示巴德舒尔伯格的简介。2 .自由读作者简介。3 .

138、结合课文第1 6自然段内容,谁能说一说,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需要什么力量?(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 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 )我们都沐浴在父母爱的阳光中,父母的爱更是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让我们像小巴迪一样,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因为,我们从心底里知道,“ 精彩极了”也好,“ 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一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们努力地向前驶去。【 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和 “

139、糟糕透了”慈祥严厉爱走向成功20.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 教 学 目 标 】1 .知识目标:了解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诗风及其以动衬静的写法;理 解 其 诗 “ 诗中有画”的艺术风格。2 . 能力目标:通过意象品味诗歌意境;能够熟练诵默此诗。3 . 情感目标: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教学重点】1 . 理解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创作风格,包 括 “ 诗中有画” ,动静结合,声色俱佳等。2 . 鉴赏尾联,体会本诗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诗中所描写的山间景色, 体会诗人向往隐逸生活的情趣, 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教学过程】一、导入。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 红楼梦里面关于香菱学诗的那个

140、片段?黛玉指导香菱学诗,听到香菱说只爱陆放翁的诗,就批评她,说:“ 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然后向她推荐了一个人的诗集,说:“ 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场,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 不愁不是诗翁了! ” 大家还记得她推荐的这个人是谁吗?提示下大家, 那本诗集是 王摩诘全集 ,哪位诗人字摩诘?没错,他就是被世人誉为“ 诗佛”的盛唐诗人王维。一个可以让黛玉将之与诗仙

141、李白、诗圣杜甫并列在一起的诗人,可见他的影响力有多大。那么他的魅力到底何在呢?为什么他的诗可以被黛玉当作初学者学诗的典范呢?他的诗到底有些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他的 山居秋暝 ,来和香菱一起感受下他的诗歌的魅力。二、基础知识学习:( 整体感知) 。( 一)知人论世:作者简介:王维,生于公元70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 诗佛”之称。开元九年( 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 维摩诘经 ,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王维的名与字合之为维摩诘, 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

142、大乘佛教的居士, 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王维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 当代诗匠,又精禅理。” ( 苑 咸 酬王维序 ) ,死后更是得到了 “ 诗佛”的称号。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里,因此他的诗风深受佛学的影响,带有一股淡淡的禅意,总是着墨无多,但意境高远,不染尘埃,清丽空灵,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超凡脱俗。这些特点尤其表现在他的山水田园诗上面。( 二)山水田园诗介绍:我们都知道盛唐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一派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还有一派就是以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山水

143、田园派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 歌咏田园生活。 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他是诗人,又是画家,能以画理通之于诗,于李杜之外,别立一宗,对后世影响很大。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三)音义疏通:1 .山居:王维所居辆川别墅在终南山下,故称山居。暝:日落,夜晚。2 .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3 . 新:刚刚。4 . 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5 . 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洗衣服姑娘的欢笑声。6 . 浣女:洗衣服的姑娘。浣(h

144、* n ):洗。7 . 莲动:意谓溪中莲花动荡。8 . 下:归也,如 “日之夕矣,牛羊下来”,作 “ 回来”义。9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反 用 楚辞招隐士 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句意。意为任凭它春芳消散,王孙也可以久留,因为秋色同样迷人,使人留恋。随意:任凭。春芳歇:春芳:春草;歇, 消散、逝去。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人。留:居。( 四)诗歌翻译:空旷的山中,新雨刚刚下过。夜间的秋色更添几分凉爽。明朗的月光照在松竹间,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流过。洗衣服的姑娘住在竹林间,莲叶摇动了,渔舟回来了。春天的芳华凋谢了,我自可留恋在山中,不回去。( 刚刚下雨以后的山

145、峦,显得格外空寂,黄昏的天气,略带凉意。明亮的月光,照耀着一片松林中间;清清的泉水,在山石缝隙里潺潺地流。竹林里传来阵阵洗衣女子回家的喧笑;莲蓬抖动,那是渔舟在行走。任凭春天花草的芳香消失,而山间秋色却是我永远留驻的理由。 )( 五)主要内容:首联点明时间和地点,表达了一幅景象:在秋天寂静空灵的山林里,刚下过雨,迷蒙不已。颔联动静结合,有 “ 明月照”和 “ 石上流”。在宁静的夜里,皎洁的月亮发出柔和的光,星星点点地洒在地上;流水淙淙地流过,似乎在唱一首动听的曲子。颈联以小姑娘和渔夫来衬托山的宁静。尾联则抒发了诗人对恬静,安详的生活的向往。三、诵读指导。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这是一首律诗,也就是

146、近体诗,近体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每一个节奏单位相当于一个双音节词或词组, 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一致。空山/ 新雨/ 后, 天气/ 晚来/ 秋。明月/ 松间/ 照,清泉/ 石上/ 流。竹喧/ 归/ 浣女, 莲动/ 下/ 渔舟。随意/ 春芳/ 歇,王孙/ 自/ 可留。四、诗歌鉴赏。( -)“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苏轼曾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东坡志林 ) 。作者通过特定的意象组合,寥寥数笔,勾勒出了一幅幅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画卷。何谓意象呢?意象是指在作品中饱含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客观物象。比如第一句中的 空山”“ 新雨” ,现在大家来找找,看

147、还能找出哪些意象? ( 空山、新雨、明月、松林、清泉、石、竹林、莲、浣女、渔舟)我们都知道画中有景,不同的景物组成不同的画面,那么以上这些意象可以组成多少幅不同的画呢?现在大家自由讨论一下,一起找一找,然后给这些画起一个诗意一点名字, 等一下请同学来回答,老师先给大家开个头,首联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空气清新,高山寂静,俨然一幅 雨后初晴图” ,接下来的图,就交给同学们来发掘了,大家讨论一下。( 第 一 幅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一一雨后初晴图。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第 二 幅

148、“ 明月松间照”一一明月松林图。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第 三 幅 “ 清泉石上流”一一明月清泉图。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第 四 幅 “ 竹喧归浣女”一一浣洗晚归图。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第 五 幅 “ 莲动下渔舟”一一月夜采莲图。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

149、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 )大家都找得非常准确,看 来 用 “ 诗中有画”来评价王维的诗歌真的是十分贴切的,大家是否在阅读的过程中,都能恍然感觉到微风拂过松林,耳畔有潺潺的水声流过?好了,现在我们再来好好地欣赏一下大家刚刚找出来的这些美丽画卷,看看这些美景,大家能不能发现有些什么特点呢? ( 有动有静: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有声有色:有听觉有视觉,调动各类感官,山中有欢歌笑语,渔舟晚唱,有明月朗照,清泉潺潺,有绿松,有翠竹,有莲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更多一层动感和音乐美,使画面充满立体感,层次

150、感,动静结合,光色辉映,营造出一个雅致脱俗、明媚空灵的迷人世界,让人如同身临其境。 )( 二)尾 联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于诗情画意当中寄托着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尾联两句“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自己,这是诗人对 楚辞招隐士 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诗意的反其义而用之,是说春天的芳华虽歇,秋景也佳,隐者自可久留。正如诗人 在 青溪所言: “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 王孙”自可不必离去了。貌似劝人,实则自勉。 “ 山

151、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污浊而洁身自好; “ 山中”比尘世好,纯洁空灵,可以远离世俗庸碌而修养性情。诗人对山中生活的迷恋之情,跃然纸上。王孙:王维的前半生可谓是一帆风顺,出身贵族名门,自小才华横溢,二十出头登科及第,受尽时人吹捧宠爱,仕途最辉煌时官居丞相,是个真正的王孙。安意如的评价: “ 男子、才子、公子、君子,世可集四者于一身者,虽然不多,但王维一定是一个”。赵冀有一句诗“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诗人入世愈深,体验的民间疾苦愈多,写出来的作品也会愈深刻,杜甫就是个最好的例子,但是也有像王维这样的诗人,长期受佛学的影响,本来价值观就有些消极,而且早年生活过于平顺优裕

152、,以致后来受一点小小的挫折便消极避世,王维四十岁后,随着李林甫执政,唐代政治逐渐走向腐败,他的政治热情受到压抑,逐步走上一条回避政治斗争,追求闲适的生活道路。他先是在终南山、蓝田、桐川等地隐居,身为官吏,却全身远祸于林下。但是却在这期间创作了许多优美的山水田园诗。也算是一种幸吧。 )五、小结。世 有 “ 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 钱钟书称他为“ 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 ,并且精通音律,是少有的全才。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或多或少也能感觉到他的魅力,现在,大家应该都像香菱一样恍然大悟,终于体会到黛玉的苦心,明白为什么盛唐那么多诗人,她却

153、偏偏选择王维来作为香菱学诗的入门启蒙了吧。 希望大家下去也可以多阅读一下王维的其它诗歌,进一步了解他诗歌创作的特色。【 作业布置】背诵默写此诗。枫桥夜泊【 教学要求】1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 泊”的意思。3 . 情感目标: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 .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 泊”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

154、习导入,激发兴趣。1 .请学生背诵学过的描绘秋天的古诗,看谁记得多。2 .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揭题:枫桥夜泊。3 .简介作者:张继,唐朝诗人,湖北安阳人,早年没做过什么官,就南下吴越,写下了许多诗篇, 枫桥夜泊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 .请学生自学课文。提出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字词,想想每句诗的意思。2 . 检查自学情况。(1)出水生字卡片:霜、泊、啼、愁、苏、城、寺、钟;指名认读。(2)出示课文,指名朗读,引导评议。(3)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哪些字词的意思? ( 泊:停船靠岸;枫桥:姑苏城外的一座拱形桥;)你是怎么弄懂这些意思的?(4)小结:

155、查阅工具书是学古诗的好方法。不过,仅仅靠查阅工具书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把字词放在诗里去读懂它。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1 .理解课题。教师:枫桥在哪里? ( 教 师 板 画 “ 枫桥” )“ 泊 ”的是哪只船呀? ( 教师板画 “ 客船” )为什么说是“ 客船”呢?这 个 “ 夜 ”点明了什么? ( 贴 卡 片 “ 泊 ” )2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3 .学习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 教师相机板画“ 月” “ 霜 ” “ 乌 ” ,贴出 卡 片 霜”和 “ 啼” )“ 霜满天”是什么意思?有霜的夜晚使人感到怎么样? ( 寒冷、孤独)把这句诗

156、的意思讲一讲。4 .朗读训练。5 .学习第二句:你还看见了什么? ( 教 师 板 画 “ 江枫”“ 渔火” )江边的枫树怎么样?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 ( 孤单、寂寞)诗人想起了故乡想起了亲人,他忧愁得怎么样? ( 难以入眠)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6 .朗读训练。7 .学习第三、四句:你还看见了什么? ( 教师板画“ 寒山寺” ,贴 “ 寺 ”“ 钟 ” )寺里还传来了什么?听,钟声怎样? ( 传得很远,传到了客船上诗人的耳朵里)这就是第四句诗一一夜半钟声到客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8 .朗读训练。9 .齐读全诗。四、总结全诗,体会感悟。1 .这幅画在你眼里是这样的美丽

157、,但是,它在诗人的眼里却不是这样的,这和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关。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呢?诗中的哪个字写出了这种心情? ( 贴 出 “ 愁” )2 .让我们成为诗人,坐上小船,回到那个秋夜吧。3 .教师描述:在一个月色朦胧秋霜漫天的夜晚,你坐的小船停靠在枫桥边,天气寒冷,你把外衣裹得紧紧的,江边的片片枫叶和江面上的点点渔火使你感到孤独,使你难以入眠。此时,寒山寺的钟声传到了你的客船上4 . 请学生交流:张继,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孤身在外,你想到了什么?5 .让我们用满腔的情,来吟诵这首名传千古的诗吧。五、指导写字。1 .请学生说说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2 . 指 导 “ 愁” 、“ 霜”的结构。3

158、 .钢笔描红。【 作业布置】1. 填 空 :这 首 诗 描 写 的 景 物 有 ( ) 、( ) 、(和 ( ) ,抒 发 了 诗 人 (2 .背诵课文。) 、( ) 、) 、( ) , 听到的有( )的感情。长相思【 教学目标】1 . 指导学生准确有节奏地读词,理解词意,真切体悟词人“ 身在征途,心系故园” 的乡愁。2 . 拓展词句中发挥想象的空间,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3 .感悟词人的爱国情操,使学生受到熏陶。【 教学重难点】读懂词意,体悟乡愁。展开想象,感悟词人的爱国情操。【 教学过程】一、导入( 一)出示课题。( 二)介绍纳兰性德。纳 兰 性 德 (16551685)清代满

159、族词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其父明珠为清康熙时大学士。纳兰性德自幼勤于修文习武。擅书法,精于书画鉴赏。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现存词三百四十二首。被 称 为 “ 清代第一词人” 。1 . 什 么 是 词 ?最初称为“ 曲词”或 “ 曲子词” ,是配音乐的。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一般分为上阙和下阙。词根据字数的多少大致可分为三类:(1)小令;(2 )中调;(3 )长调。二、初读( 一)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在李白心中,乡愁 是 “ 疑是地上霜”的皎洁月光。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自由朗读 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读

160、上4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要把词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要注意把它读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 二)出 示 长相思 ,学生自由读词。( 三) 谁来读一读这首词?其它同学请注意听这首词中的生字和多音字, 听他有没有读准。( 四)指导 读好“ 聒”“ 更”“ 畔”“ 榆( 五)指 导 写 “ 畔( 六)指导读诗题。 长相思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有许多种读法( 快速而平淡地) ,大家读 长相思有长的味道吗?有相思的感觉吗?谁能读好?三、细读( 一)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听老师读读。( -)你们也来试着读读,争取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来。(

161、三)同学们,词读到这儿,你的有了什么感觉?就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 长相思 ,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 四)长相思,长相思,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地长相思呢?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请大家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认真地看看书上的注释,然后试着去想想这首词大概在讲什么。( 五)现在老师提两个问题,看看大家对这首词的大概意思掌握了没有。( 板书:身。 )第一个问题:作者的身,身体的身,身在哪里?( 六) 学生交流后老师总结。 他经过了崇山峻岭, 经过了小河大川, 经过山海关外, 经过山一程,水一程,你 从 “ 一程一程”中体会到了什么?这一路上会遇到些什么呢?将士们在这一路上,心情怎

162、样?从哪句可以知道?( 七)指导读上阙。( A )读到这里,谁能说说词的上阙什么意思?下面第二个疑问:( 板书:心)纳兰性德的心,心情的心,心愿的心,心在哪儿?( 九)词的上阙中写到“ 夜深千帐灯” ,为什么在漆黑的夜晚灯还亮着?是什么声音勾起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呢?这声音在战士们耳中好听吗?哪个字告诉我们声音嘈杂不好听?在这风雪之中,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十 )好 一 个 “ 故园无此声” ,词人笔下的故园是指哪里? ( 出示:故园图片)想象一下在那让纳兰性德魂牵梦萦的故园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十一)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阙的含义。( 十二)是啊,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故园那美好的的画面全

163、都碎了,故园那美好的情景全都碎了,纳兰性德连梦都做不成了啊!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这是怎样一种身心分离的痛苦啊!师生合作读: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父母声声的叮咛,这里只有在这里,没有故乡那朋友的把酒颜欢,这里只有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热闹街巷,这里只有四、悟情( -)纳兰性德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他在忍受着身心分离的痛苦啊,同学们,身向榆关,心向故园的仅仅是纳兰性德一个人吗?( 二)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正在风雪之夜苦苦思念家乡的将士们,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词吧!( 三)读到这儿,同学们还有疑问吗?( 四)你们可曾知道,这些问题纳兰性德也问过自己。就在征途上,纳兰性德还写过一首词,题 目 叫 菩萨

164、蛮 。( 出示: 菩萨蛮 )师范读。 )( 五) 轻离别?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真的对离开父母妻儿朋友无所谓吗?再细细默读 长相思 ,你又有什么体会?( 六)我,纳兰性德哪里是轻离别呀,可是我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我重任在肩,我责任如山,我不得不离,不得不别啊!我舍不得离开年迈的老父,舍不得离开温柔的妻子,舍不得离开我的故园啊!这一切一切都化在了 长相思、 中,我们一起读【 板书设计】长相思纳兰性德;身向榆关- - -难;心在故园- - -苦。22. 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留恋、 目不暇接。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

165、喜欢的部分。3 .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 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4 .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 会 “ 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1 . 什么是天堂? ( 指名回答)2 .板 书 “ 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二、按照要求读书。1 . 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 .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3 .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三、检查自学效果。1 .指名读课文,在有

166、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2 .谈自己读的感受。3 .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巴金本文是1933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 过 “ 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 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 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 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 .作者是怎么去“ 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 到 “ 鸟的天堂” ?2 .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六、学习生字1 . 指 名读词读字。2 .指导书写难写的字。3

167、.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设计意图: 从鸟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 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过程:课前板书课题。一、引入:同学们,你们紧张不紧张?看到这么多老师坐在这里肯定紧张。老师今天让大家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习 鸟的天堂( 出示:群鸟图)这节课,现在,你们就是这一只只小鸟,那你们还紧张吗?这节课我们就从鸟的角度来感受“ 鸟的天堂”。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 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 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 鸟的天堂”)二、首先我们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就是你们的天堂去看一

168、下:1 .出 示( 1 2 - 1 3自然段的内容)2 .自由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出了 “ 鸟的天堂”什么特点? ( 活泼可爱、鸟多)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 ( 自由发言)3 .当学生读到“ 应接不暇” 一词时,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出 示 “ 群鸟纷飞”图帮助理解。4 .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 ( 热闹)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 引 导 读 “ 有的有的有的”和 “ 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 引导 读 “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 “ 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 )5 .学生读完后问:这一只小鸟

169、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 ( 可能在说,我在这里真快活。 )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一一大榕树身上聚集。三、学习第一部分:( 课 文7 - 8自然段的内容)1 .自由读这部分,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 在7 - 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 。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2 . 小组讨论交流,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3 .班级交流。( 树大、美)A .当学生讲到树大、美的特点时,帮助学生理解。B .当学生讲到“ 不可计数”和 “ 卧”字时,出示帮助学生理解。C .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说出来讨论

170、讨论。D .假如你没有,那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出示: “ 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 不明白“ 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呢?1 )学生讨论;( 联系上下文理解。原因可能是:树叶多,小鸟扑翅膀时动; “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有风吹过。 )2 )理解。E .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能读出来呢?指名读7 - 8自然段。评价: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听老师读。教师读,读得怎样?读 第1 2 - 1 3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 ( 读出它的静态美)齐读。四、同学们读得很好,假如你是一只

171、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诉给你的同伴呢?现在,老师想让你以小鸟的身份,给大榕树写一句或几句广告词,让你的同伴知道这里很美。五、学生写广告词。六、互相交流。七、同学们写的广告词真美,让老师有一种成功的幸福感。但是,你们看,老师这节课黑板上忘记写什么了?如果你们不想让老师有一种缺陷的话,出 示 桂林山水一课的板书,根据这个请大家为老师设计板书。学生设计,组织交流。八、这么美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么美呢?学生自由发言。联系环保意识谈。23. 月迹【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月亮在中国人民情感生活中的影响。2 . 体会孩子心中的月亮和孩童特点的语言。3 . 把

172、握寻月过程中孩子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把握寻月的过程,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1 .文中奶奶形象的特点和作用。2 .理 解 “ 月亮是我们按在天上的印章”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月光皎洁的夜晚吗?每当你看见大如银盘的月亮, 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呢?( 让生自由回答)那么当你看到月亮时,你会想起哪些咏月的诗句或歌曲呢?小结:由这些古诗或歌曲我们可以看到自古以来月亮多被人们寄寓了美好的愿望。今天,我们随着贾平凹一块去寻找一下月亮的踪迹,看看会有什么新发现?二、整体感知课文。( -)快速阅读课文,把你收集到的词语展示出来。款款 倏忽 袅袅 酥酥 掬水

173、面面相觑。( 二)找出本文中寻找月亮的地点,其中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明确:镜中 院中 杯中 河中 眼瞳中;寻月。三、研读课文。( 一)本文按照“ 盼月一一寻月一一议月”的顺序来写月亮运行之迹。我们读了课文之后,知道作者详写的是寻月。 作者们是在哪里寻月的呢?月亮每时每刻都有什么变化呢?其中孩子们在寻月过程中情绪有什么变化?再次阅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内容说一说。板书:地点 踪迹镜中 白道一圆一亏一无踪迹心情失望院内 玉玉、银银 有桂树、嫦娥 羡慕、嫉妒、争执杯中 一人一月,月亮入心,人人拥有。河中 哪一处水里都有 处处都有 高兴眼中 哪个人眼瞳里都有 竟是这多( -)让学生利用学过的标注方法

174、在文中标出。( 三)对于不同地点的雨量的景象各不相同,这样不同的景致,你最爱哪一处,找出来读一读,并简要说明你喜爱的原因。1 . 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道白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2 . 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3 . 到了头发梢儿,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 四)课堂小结。作者抓住孩童的视觉和触觉来写,想象奇特而又惟妙惟肖,如此高超的创造力,又非得有一颗童心不可,文章有一股浓厚的孩童生活气息,写月亮运行之迹,也是孩童心理变化之迹。( 五)齐读最后一部分,说说月亮在“ 我 ”眼里究竟是什么?“ 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思考:这

175、三种说法各有特色,你是怎样理解的?弟弟、妹妹的回答含着喜爱,赞美,热烈渴望之情。稚气的语言,显得拙朴而有诚挚。“ 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很有诗意的回答,运用比喻的修辞,长天为纸月为印,形象贴切,表明天空是我们的作品,天空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是天空的主人,我们拥有天空,我们拥有宇宙。( 六)学了文章之后,可见童心的创造力极为高超,童心的稚气可吞长虹。此刻的我们还争执吗?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七 )是呀,自古以来人们对月亮寄寓了美好的意愿,读了本文之后,你认为人们把月亮比作什么?寄托了什么样的意愿?( A )孩子的心是一块净土,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整篇文章让我们觉得未经成人污染的

176、童稚的可爱。这不由得使我们想到如何引导孩子发展自己。作者就在文中塑造了这样一个形象一一奶奶。读读有关的句子,说说你的看法。四、总结归纳。全文围绕孩子寻月一事描绘了中堂赏月、院中望月、树下争月、河边得月几幅美景,写得极富情趣,又极有层次抓住孩子的感情变化,来表现人们追寻美好事物的愿望。【 作业布置】从几幅图中任选一幅,发挥想象,运用生动的语言,写 200字左右的片段的东西。25. 忆读书【 教学目标】1 . 了解冰心及其代表作品。2 . 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印象深刻的语句,感受作者“ 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3 . 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引起读书的兴趣,能养成读书的良好

177、习惯。【 教学重难点】1 . 理解文中的主要观点。2 . 了解文中提到的众多作品。【 教学准备】1 . 搜集有关冰心极其作品的资料。2 . 摘录有关“ 读书”或 “ 书”的名言。【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名言导入。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纵览古今,横观中外,许多名人都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诗人汪国真说过: “ 最优秀的读者,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作家,最优秀的作家必定是最优秀的读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 忆读书。二、初步读文,理解课文。( -)检查教学准备情况。1 .有 关 “ 书”或 “ 读书”的名言。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人谈话。一一歌德。任何时候我

178、也不会满足, 越是多读书, 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 越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一一马克思。2 . 作家作品介绍:3 .自由朗读课文,学习字词。( 二)再读课文,回答问题。1 . 指名读文, 思考冰心奶奶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是什么?可用文中哪句话概括?(“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2 . 课文紧紧围绕着“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组材、选材的,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圈画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哪些读过的书。3 .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请默课文,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检查上一节课的作业情况。同学汇报:( 一) 按时间顺

179、序介绍自己的读书书目, 并能指出每本书的主要优点或对自己的有益影响。( 二)向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二、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冰心的 忆读书,感受读书带给人的美好。三、深入读文,品味语言。( 一) 冰心奶奶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 读书好,多读书, 读好书。 ” 作者认为“ 读书好”表现在哪?读书好: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1 .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2 . 读书能扩大知识面;3 .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4 .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二)读书有这么多好处,所以作者“ 一谈到读书,话就多了!”朗读第1段,思考文中关 联 词 “

180、 一就”的表达效果。多读书:作者告诉我们,她从七岁开始读 三国演义 ,直至晚年仍在“ 读万卷书”。读好书:作者说,她 “ 会挑选、比较”。( 三) 文中还有一句能表达作者读书情感的句子? ( 我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结合课文内容或自己的读书经历、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四、总结提升。读书,是人获得人生经验的不竭的源泉。所以,我们要: ( 生齐读。)多读书,读好书。“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而人生中从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其他途径,用别人的、间接的经验来弥补缺失, 丰富心灵,完善自我。所以, 我们要: ( 生齐读。)多读书,读好书。只有: ( 生齐读

181、。) “ 多读书,读好书” ,我们才能感受到( 生齐读。) “ 读书好” 。26. 我的“ 长生果”【 教学目标】1 .认 识12个生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3 .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 会 “ 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体会“ 长生果”的寓意。【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在读书中使自己收获的经历。【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 一)师:同学们,你们知道“ 长生果”吗?( 据说吃了它可以滋养身体,让人长生不老。 )( -)师:看来长生果相当有

182、营养啊!叶文玲就是因为吃了 “ 长生果”成了当代有名的作家,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叶文岭的“ 长生果” ,请打开课文。( 板书:我 的 “ 长生果” )( 三)课题中的长生果打上了引号,可见它并不是指真的长生果,那指的是什么呢? ( 书籍) 看来同学们课文预习得很充分哦。 请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 并带着“ 阅读提示”中的问题来自学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出示自学要求。( 齐读)1 .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 .想一想。( 1)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2)作者悟出了什么道理?( 二)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学习。三、全班交流感悟,体会作者的感情。( -

183、)检查生字读音,开火车读生词。( 二) 、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1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看:“ 香烟人”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写: 秋天来了 一件不愉快的往事 。2 .大家是用什么方法理清文章思路的?( 借助时间的词语:“ 最早、后来、上初中后” ,借助过渡句,例如第5段,第7段开头第一句。 )师:对,借助关键词句理清文章的思路是个很好的方法。( 三)作者在这些事情中悟出了些什么道理?1 . 指 答。2 .齐读句子,释词:别出心裁、呕心沥血。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 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

184、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3 .再读作者列举的两篇作文,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你在自己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4 . 总 结 。( 板书:别出心裁、与众不同、情感真实、借鉴模仿、创造)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四、品读语言。( )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理解为什么把书比作“ 长生果” 了吗?指名回答。长生果,指营养极其丰富。将书比喻为“ 长生果” ,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充分表达了书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二)朗读课文中自己感受较深的部分,并做批注,一会儿请同学谈体会。( 三)小组交流体会。( 四)指名说,同时释词:津津有味、圆冏吞枣、不求甚解

185、、如醉如痴。课文中还有很多精彩的段落,只要你留心细细揣摩,一定会品出更醇香的滋味。作者正是不断地在书里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才不断地成长起来。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时光时才感到那样的愉悦。五、总结全文。(-)从作者的经历中,你学到读书和写作的什么方法?博览群书,入情入境,做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等。( 二) 说明平时的阅读积累, 对于作文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同学们平时要养成博览群书,入情入境地读,做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 作业布置】积累文中的优美句子和四字词语。【 板书设计】我 的 “ 长生果” 。看:“ 香烟人”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写: 秋天来了 一件不愉快的往事悟:想象丰富、情感真实、与众不同、别出心裁、借鉴模仿、吸收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