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六版2-2分解教学文案

汽***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996KB
约37页
文档ID:576253856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六版2-2分解教学文案_第1页
1/37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六版2-2分解 •系统结构图的组成和绘制系统结构图的组成和绘制系统结构图系统结构图是以结构框图的形式,描述系统的组成、结构、信号传是以结构框图的形式,描述系统的组成、结构、信号传 递关系的图形它完全表述了一个系统递关系的图形它完全表述了一个系统也称为也称为方框图系统结构图系统结构图:由四个基本单元组成由四个基本单元组成Ø信号线:信号线:带有箭头的线段,箭头方向表示带有箭头的线段,箭头方向表示 信号的流向,线段旁边标注信号相应的变信号的流向,线段旁边标注信号相应的变 量名Ø引出点(或测量点):引出点(或测量点):信号线中的一个点,表示一个信号线中的一个点,表示一个 信号在这地方分成若干路,流向不同的地方,每一路信号在这地方分成若干路,流向不同的地方,每一路 的信号完全相同通常这种情况出现在信号测量处,的信号完全相同通常这种情况出现在信号测量处, 所以也称为测量点所以也称为测量点Ø比较点(或综合点):比较点(或综合点):若干信号的汇合点,经过加若干信号的汇合点,经过加 (减)运算,形成一个新的信号流入信号增加使流(减)运算,形成一个新的信号流入信号增加使流 出信号增加,段旁注出信号增加,段旁注“+”;流入信号增加使流;流入信号增加使流出出 信号减小,段旁注信号减小,段旁注“—” 。

通常将通常将“+”“+”符号省符号省略 Ø方框(或环节):方框(或环节):方框表示系统中的环节(方框表示系统中的环节(可可 以是一个元、部件,子系统,但不是必须以是一个元、部件,子系统,但不是必须) 方框中填入该环节的传递函数方框中填入该环节的传递函数一个方框的输一个方框的输 入输出与传递函数间满足入输出与传递函数间满足 例例2-112-11::画电压测量装置的方框图系统原理图教材图画电压测量装置的方框图系统原理图教材图2-222-22))被测电压:被测电压:e e1 1; ;比较电路:比较电路:将被测电压将被测电压e1与电位器输出电压与电位器输出电压e2进行比较,进行比较,得到误差得到误差e;e;调制、放大电路:调制、放大电路:将误差信号调制、放大,用于驱动电机将误差信号调制、放大,用于驱动电机; ;两相伺服电机:两相伺服电机:根据输入电压,产生角位移根据输入电压,产生角位移; ; 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将电机的角位移,转换为线位移将电机的角位移,转换为线位移; ;电位器:电位器:将线位移,转换为电压信号将线位移,转换为电压信号; ;画系统结构图步骤:画系统结构图步骤:步骤步骤1 1:列各元件的微分方程,并在零初始条件下进行拉氏变换。

列各元件的微分方程,并在零初始条件下进行拉氏变换步骤步骤2 2::从包含输入信号的方程入手,根据方程关系画图从包含输入信号的方程入手,根据方程关系画图步骤步骤3 3:从前一个环节的输出,寻找一个前面未用到的方程,:从前一个环节的输出,寻找一个前面未用到的方程,根据根据 方程关系画图,直到输出信号方程关系画图,直到输出信号步骤步骤4 4::补上未完成的比较点信号补上未完成的比较点信号 画系统结构图步骤:画系统结构图步骤:步骤步骤1 1:列各元件的微分方程,并在零初始条件下进行拉氏变换列各元件的微分方程,并在零初始条件下进行拉氏变换步骤步骤2 2::从包含输入信号的方程入手,根据方程关系画图从包含输入信号的方程入手,根据方程关系画图步骤步骤3 3:从前一个环节的输出,寻找一个前面未用到的方程,:从前一个环节的输出,寻找一个前面未用到的方程,根据根据 方程关系画图,直到输出信号方程关系画图,直到输出信号步骤步骤4 4::补上未完成的比较点信号补上未完成的比较点信号 其中:其中: 衰减器输出,衰减器输出, 校正电路输出。

校正电路输出例例2-132-13::画出画出LZ3LZ3型函数记录仪的方框图系统原理图教材图型函数记录仪的方框图系统原理图教材图2-2- 26 26))工作原理:工作原理:输入的电压信号,由衰减器进入系统,经过双输入的电压信号,由衰减器进入系统,经过双T T滤波电滤波电 路过滤掉路过滤掉50Hz50Hz的干扰信号,再经过调制的干扰信号,再经过调制——交流放大交流放大——解调解调——直流直流 放大,送到直流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纪录笔按输入电压的放大,送到直流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纪录笔按输入电压的 波形运动为了保证准确记录,将纪录笔的位移信号测量出来,波形运动为了保证准确记录,将纪录笔的位移信号测量出来, 经过微分校正电路,送回输入端与输入电压进行比较,构成反馈经过微分校正电路,送回输入端与输入电压进行比较,构成反馈 控制系统为保证电机回路工作性能,采用了内反馈控制系统为保证电机回路工作性能,采用了内反馈双双T T滤波电路:滤波电路:属无源网络属无源网络比较电路:比较电路:各环节的信号传递关系如下:各环节的信号传递关系如下: 其中:其中: 滤波器输出。

滤波器输出 调制器与交流放大:调制器与交流放大: 其中:其中: 交流放大器输出,交流放大器输出, 放大器增益,放大器增益, 时间常数时间常数解调与直流放大电路:解调与直流放大电路: 其中:其中: 直流放大器输出,直流放大器输出, 内回路反馈电压内回路反馈电压直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 电动机的转角电动机的转角 其中:其中: 测速电机转换系数,测速电机转换系数, 分压系数分压系数内回路反馈电压:内回路反馈电压:齿轮系:齿轮系: ;绳轮:;绳轮:测量电路:测量电路:微分校正电路:微分校正电路:参见例参见例2-132-13 •结构图的等效变换和简化结构图的等效变换和简化化简:化简:用简单的结构图表示复杂的结构图用简单的结构图表示复杂的结构图等效变换:等效变换:用另外一种方式,画系统结构图,但保持系统传递关系用另外一种方式,画系统结构图,但保持系统传递关系 不变,即系统的输入输出传递函数保持不变。

不变,即系统的输入输出传递函数保持不变为避免发生错误,在变换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为避免发生错误,在变换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目的:目的:通过等效变换,使一个复杂的系统结构,变成简单的结构,通过等效变换,使一个复杂的系统结构,变成简单的结构, 便于求出其传递函数便于求出其传递函数作用:作用:对复杂系统,可以避免解线性方程组求传递函数对复杂系统,可以避免解线性方程组求传递函数Ø前向通道各环节传递函数的乘积保持不变;前向通道各环节传递函数的乘积保持不变;Ø闭合回路各环节传递函数的乘积保持不变;闭合回路各环节传递函数的乘积保持不变;1 1)串联环节的简化:)串联环节的简化:多个环节串联的作用等于一个环节的作用多个环节串联的作用等于一个环节的作用 这个环节的传递函数等于这几个串联环节的乘积这个环节的传递函数等于这几个串联环节的乘积 2 2)并联环节的简化:)并联环节的简化:多个环节并联的作用等于这些环节的传递函多个环节并联的作用等于这些环节的传递函 数和的作用数和的作用3 3)反馈回路的简化:)反馈回路的简化:注注意意两两处处的的符符号号 4 4)比较点之间的移动:)比较点之间的移动:5 5)比较点沿信号传递方向移过一个环节:)比较点沿信号传递方向移过一个环节:6 6)比较点逆信号传递方向移过一个环节:)比较点逆信号传递方向移过一个环节: 7 7)引出点沿信号传递方向移过一个环节:)引出点沿信号传递方向移过一个环节:8 8)引出点逆信号传递方向移过一个环节:)引出点逆信号传递方向移过一个环节:9 9)比较点沿信号传递方向移过一个引出点:)比较点沿信号传递方向移过一个引出点: 1010)比较点逆信号传递方向移过一个引出点:)比较点逆信号传递方向移过一个引出点:1111)负号在通路上的移动:)负号在通路上的移动:注意:注意:一般若能避免引出点与比较点之间移动,则尽量避免。

一般若能避免引出点与比较点之间移动,则尽量避免 例例2-142-14::简化系统结构图简化系统结构图1 234 56例例2-152-15::简化系统结构图简化系统结构图 123 456 例例2-162-16::简化系统结构图简化系统结构图12 3456 •信号流图的组成及性质信号流图的组成及性质信号流图信号流图是以点和有向线段,描述系统的组成、结构、信号传是以点和有向线段,描述系统的组成、结构、信号传 递关系的图形它完全表述了一个系统递关系的图形它完全表述了一个系统信号流图信号流图:由两个基本单元组成由两个基本单元组成Ø节点:节点:用小圆点表示节点表示系统中的用小圆点表示节点表示系统中的 一个信号信号的名称标注在节点旁一个信号信号的名称标注在节点旁Ø支路:支路: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支路表示系统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支路表示系统 中的一个环节,环节的传递函数标注在支路中的一个环节,环节的传递函数标注在支路 的旁边Ø信号流图:信号流图:由节点和支路构成的图支路用于连接各节点,支路由节点和支路构成的图支路用于连接各节点,支路 的方向表示信号传递的方向信号之间的传递关系由支路的传递的方向表示信号传递的方向。

信号之间的传递关系由支路的传递 函数确定函数确定 信号流图常用的名词术语信号流图常用的名词术语Ø源节点(输入节点):源节点(输入节点):只有信号输出支路的节点只有信号输出支路的节点Ø阱节点(输出节点):阱节点(输出节点):只有信号输入支路的节点只有信号输入支路的节点Ø混合节点:混合节点:有输入支路又有输出支路的节点有输入支路又有输出支路的节点Ø前向通路:前向通路:从源节点出发,沿箭头方向,从源节点出发,沿箭头方向,每个节点只通过一次,每个节点只通过一次,到达阱节点,形成的通路到达阱节点,形成的通路Ø回路:回路:从一个节点出发,沿箭头方向,每个节点只通过一次,回从一个节点出发,沿箭头方向,每个节点只通过一次,回 到出发的节点,形成的通路到出发的节点,形成的通路Ø不接触回路:不接触回路:没有公共节点的回路没有公共节点的回路Ø前向通路总增益:前向通路总增益:前向通路各环节增益的乘积前向通路各环节增益的乘积Ø回路:回路:回路各环节增益的乘积回路各环节增益的乘积 说明说明Ø::节点表示一个信号,相当于微分方程中的一个变量,方框图中节点表示一个信号,相当于微分方程中的一个变量,方框图中 的一个有向线段的一个有向线段Ø::支路表示一个环节,相当于微分方程中变量的系数,方框图中支路表示一个环节,相当于微分方程中变量的系数,方框图中 的方框。

所以支路相当于一个乘法器所以支路相当于一个乘法器Ø::从混合节点引出的信号,等于这个节点所有输入信号的和节从混合节点引出的信号,等于这个节点所有输入信号的和节 点旁注的节点名也是这个节点所有输入信号的和点旁注的节点名也是这个节点所有输入信号的和Ø::节点表示的信号,并不一定要是微分方程的一个变量节点表示的信号,并不一定要是微分方程的一个变量 •信号流图的绘制信号流图的绘制Ø由微分方程绘制信号流图:由微分方程绘制信号流图:参照系统结构图的画法参照系统结构图的画法例例2-17::绘制例绘制例2-12(图(图2-24))RC网络的信号流图网络的信号流图由由例例2-12,,RC网络的微分方程(拉氏变换网络的微分方程(拉氏变换,u1(0)≠0)为)为 Ø由系统结构图绘制信号流图由系统结构图绘制信号流图例:例:绘制例绘制例2-11电压测量装置的信号流图电压测量装置的信号流图 例例2-18::绘制图绘制图2-43所示系统结构图对应的信号流图所示系统结构图对应的信号流图 •梅逊增益公式梅逊增益公式ØPk第第k条前向通道的增益条前向通道的增益Øhi第第i个回路的增益个回路的增益ØH1各回路的增益和各回路的增益和。

ØH2两两互不接触回路增益乘积的和两两互不接触回路增益乘积的和回路回路i与回路与回路j互不接触互不接触ØHn::n个互不接触回路增益乘积的和个互不接触回路增益乘积的和回路回路 、、 、、…、、 互不接触互不接触ØΔ信号流图的特征式信号流图的特征式ØΔk第第k条前向通道的余因子:条前向通道的余因子:去除去除ΔΔ中与第中与第K K条前向通道相接触的条前向通道相接触的 回路后的剩余部分回路后的剩余部分 梅逊增益公式梅逊增益公式 例例2-19::用梅逊公式求例用梅逊公式求例2-14系统的传递函数系统的传递函数前向通道前向通道 回路回路1回路回路2回路回路3 例例2-20::用梅逊公式求图用梅逊公式求图2-47系统的传递函数系统的传递函数前向通道前向通道1前向通道前向通道2 2回路回路1 1回路回路2 2回路回路3 3回路回路4 4回路回路5 5信号流图的特征式信号流图的特征式前向通道前向通道1的余式的余式前向通道前向通道2的余式的余式 例例2-21::用梅逊公式求图用梅逊公式求图2-48系统的传递函数系统的传递函数 及及不接触回路不接触回路h1h3,增益乘积,增益乘积信号流图的特征式:信号流图的特征式:计算传递函数计算传递函数前向通道前向通道1::余式:余式:前向通道前向通道2::余式:余式:计算传递函数计算传递函数前向通道前向通道1::余式:余式:回路回路1 1回路回路2 2回路回路3 3 例例2-22::求图求图2-49系统的传递函数系统的传递函数回路回路1 1回路回路2 2回路回路1 1回路回路4 4回路回路2 2回路回路3 3回路回路3 3回路回路4 4两两不接触回路:两两不接触回路:三个不接触回路:三个不接触回路:信号流图的特征式:信号流图的特征式:前向通道前向通道1::余式:余式:前向通道前向通道2::余式:余式:前向通道前向通道3::余式:余式:余式:余式:前向通道前向通道4:: •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Ø输入信号下的闭环传递函数输入信号下的闭环传递函数Ø扰动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扰动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Ø闭环系统的误差传递函数闭环系统的误差传递函数这些传递函数相同点:这些传递函数相同点:分母相同,是信号流图的特征式分母相同,是信号流图的特征式Δ。

§2-4 §2-4 数学模型的实验测定法数学模型的实验测定法1.1.数学模型试验测定的主要方法数学模型试验测定的主要方法2.2.输入测试信号的选择输入测试信号的选择3.3.测定试验注意事项测定试验注意事项4 4. .实验结果的数据处理实验结果的数据处理复杂系统,无法通过推衍的方法得到系统传递函数时,用实验法测复杂系统,无法通过推衍的方法得到系统传递函数时,用实验法测定 •数学模型实验测定的主要方法数学模型实验测定的主要方法数学模型实验测定的基础:数学模型实验测定的基础:不同的系统,在不同的输入作用下,会不同的系统,在不同的输入作用下,会 有不同的输出同样的系统,在同样的条件下(包括初始条件和有不同的输出同样的系统,在同样的条件下(包括初始条件和 外加激励)有相同的响应外加激励)有相同的响应数学模型实验测定的方法:数学模型实验测定的方法:给系统施加一个外加激励,观测系统输给系统施加一个外加激励,观测系统输 出,进而推断系统模型根据施加的外加激励及分析的领域不出,进而推断系统模型根据施加的外加激励及分析的领域不 同,由三种方法同,由三种方法Ø时域测定法:时域测定法:给系统施加一个确定性输入,根据输入输出信号随给系统施加一个确定性输入,根据输入输出信号随 时间的变化关系,推断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时间的变化关系,推断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

Ø频域测定法:频域测定法:给系统施加一个频率信号,根据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给系统施加一个频率信号,根据系统的输入输出关 系随频率的变化,推断系统的数学模型系随频率的变化,推断系统的数学模型Ø统计相关测定法:统计相关测定法:给系统施加一个随机信号,根据系统的输入响给系统施加一个随机信号,根据系统的输入响 应,用统计方法,推断系统数学模型应,用统计方法,推断系统数学模型 •输入测试信号的选择输入测试信号的选择阶跃信号:阶跃信号:脉冲信号:脉冲信号:脉冲信号的近似:脉冲信号的近似:矩形脉冲矩形脉冲矩形脉冲响应与阶跃响应的关系矩形脉冲响应与阶跃响应的关系 •测定实验注意事项测定实验注意事项Ø使系统处于零初始状态:使系统处于零初始状态:系统处于长时间平稳运行状态系统处于长时间平稳运行状态Ø使系统充分激励:使系统充分激励:系统外加信号足够大,系统外加信号足够大,8%~10%额定值Ø观测响应全过程:观测响应全过程:时间足够长,保证过渡过程结束时间足够长,保证过渡过程结束Ø消除偶然因素的影响:消除偶然因素的影响:重复同样的测试若干次重复同样的测试若干次Ø判断是否存在非线性影响:判断是否存在非线性影响:正反向进行测试。

正反向进行测试Ø判断是否存在延迟:判断是否存在延迟:时间起点纪录时间起点纪录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