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友谊县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576244552 上传时间:2024-08-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友谊县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友谊县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友谊县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友谊县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友谊县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友谊县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友谊县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学科试卷注:卷面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古代黄土高原的另一种居民 戎狄,在古代是与华夏不同的族群,长期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北部地区,华夏文人称他们为蛮族,因为他们不行礼乐,不修文字,不念诗书,却养太多的牲口。华夏的文明人,庙堂列鼎中盛满了牲口肉做的肉腊、肉糜,但他们从来低视养牲口的戎狄。戎狄是黄土高原的另一种居民,但被把持历史记录大权的汉族士大夫给抹杀了,我们今人,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影响,在歌颂黄土高原是大地母亲的时候,却忘了黄土高原上的另一个兄弟。 在新石

2、器时代,气候比今天温湿,整个黄土高原是原始农业的一统天下。后来气候变得干冷,黄土高原的南部问题不大,先民照样种地;但黄土高原的北部,环境逐渐恶化,庄稼生长得越来越差。家猪要吃人的剩饭,而人已经没有剩饭了,所以猪这类东西也不易喂养了。这里的先民,在艰苦的环境中摸爬,终于找到另外一种维持生活的方式:多养到野外食草的牲畜。这些牲畜不与人争食,人还可以从其浑身索取生活资料。于是,人们一手握锄,一手执鞭,开创了大范围的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 这样,在黄土高原的人文地理格局上,便出现了不同的区域。在南部地区,水热条件好,农业持续发展,人口与时俱增,城郭壮大,文人滋生。而在北部地区,人们要艰苦得多。他们随畜因

3、射猎禽兽为生业,各分散居蹊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余戎,然莫能相一。处在这种状态下,社会进化当然缓慢得多。于是,南、北之间在政治、文化方面的差别日益增大。后来,南部的人叫做华夏,而北部的人称为戎狄,相互反目,关系紧张了很久. 在华夏人撰写的史书中,戎狄主要是反面角色,除了侵犯抢掠、祸乱华夏,便没有什么正面的历史贡献。我们说,这种看法是不公平的。 戎狄正是古代处于中国北方的过渡地带(或曰边缘地带,生态敏感地带)的一个主角,而戎狄的起源与自然环境变化引起的整个生态变化有关。戎狄起源的过程就是中国古代北方畜牧业大面积产生的过程,我们关于戎狄的概念离不开畜牧业。戎狄的兴起反映了人类对环境变化的一种

4、适应方式,在适应中也伴随着创造,畜牧业就是一个创造性的成果。 在中国历史上,戎狄社会的贡献不仅是发展了畜牧业的规模、技术,将其抬升到生活的主要基础地位,还为后来草原大规模游牧经济的产生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跳出农业社会历史的局限,放眼中国北方的辽阔大地,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人文发展的丰富性。这些人文的丰富性,是对多样地理环境适应的结果。而所谓适应,对人类来说绝不是消极的。人类文明中的许多重要内容,都是在能动地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农业是一种创造,畜牧业也是一种创造。1、下列对 另一种居民含义的解释,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是指长期生活在黄土高原北部而政治、文化不同于华夏的族群。B是指不行

5、礼乐,不修文字,不念诗书,却大量畜养牲口的族群。C是指地域与华夏相邻、有历史贡献却被汉族士大夫贬斥的族群。D是指生活在我国西北部地区并开创出半农半牧生活方式的族群。2、下列不属于“我们说,这种看法是不公平的”的依据的一项是A 戎狄族群发展了畜牧业的规模与技术,开创了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B 戎狄族群为草原大规模游牧经济的产生做出具有开创性的历史贡献。C 戎狄族群是古代处于中国北方自然环境发生变化的边缘地带的主角。D 戎狄族群在对自然环境变化的适应过程中,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内涵。、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在新石器时期,黄土高原上的戎狄族群就开创了大范围的半农半牧生活方式。B华夏与戎狄

6、出现文化、政治、生活等方面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环境的不同。C相互反目,关系紧张,最终导致黄土高原出现了华夏与戎狄两个不同的族群。D畜牧业是戎狄族群在改造自然环境中的一个创造,是他们对中国历史的贡献。(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认识你自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老子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老子这是一个千古难题。对此,老子的教导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不过表明了人有力量,或人有战胜他人的力量,自知才让人成为战胜自己的强者。所以他紧接着又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一个人倘能“知人”,固然可见出智慧,但这种智慧也容易流于算计,或

7、易为狡黠。只有同时能够“自知”,才算神志清明,并因着这种通透的明澈,他才不易受人蒙蔽,并不易自蔽而蔽人。那么,什么是“自知”呢?千万不要以为为自己评功摆好是自知,它更多的是指向对自己短处的认知,并且不是那种自然的短处,而是知道什么是自己所不具备的德行,从而谦虚地学习别人;什么是自己所承受不起的赞誉,从而识趣地让给别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知这件事说说容易,真做起来难。人什么时候需要“自知”?是在日常吗?不是,是在荣誉猝然降临、赞美纷至沓来的时候,这种时候往往牵涉到利益,能做到大利在前,撒手一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在告诫自己“自爱不自贵”的同时,做到“自知不自见”,也就是不自我表扬,得意洋洋,

8、很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真的具有大智慧。从这样意义上又可以说,有时自知这件事,连说说也是不容易的!所以,老子特别提出:人要“知不知”,就是要知道却不自以为知道,这是讲谦虚的重要性,是一种对一己之才终有所不逮的自知。如果反是,“不知知”,即不知道却以为自己知道,就是太坏的缺点了。可是,千百年来,人还是如此,“知不知”的太少,“不知知”的却到处都是。至于看别人明白,看自己糊涂的就更多了去了。看别人明白,往往被人称为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所以人们每每强调,在江湖中行走,在社会上历练,首先在识人,知道哪个可以合作,哪个不可信赖。可一旦遭到失败,他们也最容易采取诿过于人的做法,一句“算我瞎了眼了”,就可以将自己

9、的无能与过错推卸得干干净净;侥幸的话,还可以博得他人的一份同情;一旦受到伤害,记恨别人的时候,也可以从牙缝里挤出一句阴冷的话:“我认得你!”有几个人能真的认得自己,知道自己有此一难,全系个人薄德;有此一辱,或出一己的轻躁呢?正因为如此,由老子书中引出的“人贵有自知之明”一语,才成了高悬在每个人头上最明澈的镜子。想到拿破仑说过的一句话:“善于奉承的人一定也精于诽谤”,可谓知人之言,因为他道出了所有的赞辞都有可能掺入迷药的事实。但他认识自己吗?恐怕未必。还有,他是伟人吗?我们以为当然是,但用老子的标准,恐怕也未必。4下列对“自知”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所谓“自知”,既要知人,也要自

10、知,这样才能达到神志清明,不受人蒙蔽和自蔽。B所谓“自知”,既要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要知道自己的短处和缺点,当然更要知道这二者哪个占主要成分。C所谓“自知”,既不是指对自己优点的自知,也不是指对自己自然的短处的自知,而主要是指对自身德行不足的自知。D所谓“自知”,必须先“知人”,然后“知己”;是那种建立在“知人”基础上的“知己”。5 对文中“由老子书中引出的人贵有自知之明一语,才成了高悬在每个人头上最明澈的镜子”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说:自知者明。一个人能够认清自己才会有不易自蔽而蔽人的通透的明澈,这是十分可贵的品质。B作者在文中引用“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包含着这样的意思,就是这个

11、世界上少有人能够真正认识自己。C世间“知不知”的人太多,“不知知”的人极少,认识自己是一个千古难题,它应该是每个人都要面对并且作出回答的问题。D作者认为,一个人能够认识到世界上有自己未知的东西或领域,这是非常难得的,明白这个道理后人才会谦逊一些。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老子认为,知道别人,了解别人,这是智慧;知道自己,了解自己,这是高明。知人不易,自知更难,人最难认清的是自己。B“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本文强调人应该努力弄清各种世事,用心通晓人情世故,这样才会有通透的明澈,不被人蒙蔽。C一个人如果身陷名利之中,就难以看清内心深处的自我,也就难以拥有自知之明,因此人世间的名

12、人虽多,有自知之明的人却不太多。D人很难完全清楚地认识自我,但是老子的意思却绝非仅限于认识自己,他更希望人们在拥有自知之明后学会谦虚和谦让。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吴祯,江国襄烈公良弟也。初名国宝,赐名祯。与良俱从太祖克滁、和,渡江克采石,从定集庆。下镇江、广德、常州、宣城、江阴,皆有功。又从常遇春自铜陵取池州,以舟师毁其北门,入城。敌舰百余至,复大败之,遂克池州。积功,由帐前都先锋累迁为天兴翼副元帅。以千人助良守江阴,数败吴兵,破士诚水寨,擒其骁将硃定。授英武卫亲军指挥使。又大破吴兵于浮子门。从大将军徐达帅马步舟师取湖州,勒奇兵出旧馆,大捷。湖州平,遂戍之。从围

13、平江,破葑、胥二门,进佥大都督府事,抚平江。寻副征南将军汤和讨方国珍,乘潮入曹娥江,毁坝通道,出不意直抵军厩。国珍亡入海。追及之盘屿,合战,自申至戌,败之,尽获其战舰士卒辎重,国珍降。复自海道进取福州,围其西、南、水部三门,一鼓克之。 洪武元年,进兵破延平,擒陈友定。闽海悉平。还次昌国。会海寇劫兰秀山,剿平之。兼率府副使。寻为吴王左相兼佥大都督府事。二年,大将军平陕西还,祯与副将军冯胜驻庆阳。三年讨平沂州答山贼。命为靖海将军,练军海上。其冬,封靖海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与秦、晋二王傅金朝兴、汪兴祖并专傅王,解都督府事。仇成戍辽阳,命祯总舟师数万,由登州饷之。海道险远,经理有方,兵食无乏。完

14、城练卒,尽收辽海未附之地,降平章高家奴等。坐事谪定辽卫指挥使,寻召还。七年,海上有警,复充总兵官,同都督佥事于显总江阴四卫舟师出捕倭。至琉球大洋,获其兵船,献俘京师。自是常往来海道,总理军务数年,海上无寇。 十一年,奉诏出定辽,得疾,舆还京师。明年卒。追封海国公,谥襄毅,与良俱肖像功臣庙。子忠嗣侯。二十三年追论祯胡惟庸党,爵除。(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十九)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勒奇兵出旧馆 勒:率领、带领B以千人助良守江阴 以:用、凭借C还次昌国 次:驻扎D坐事谪定辽卫指挥使 坐:因为、由于8、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海道险远/

15、经理有方/兵食无乏/完城练卒/尽收辽海/未附之地/降平章高家奴等/坐事谪定辽卫指挥使/寻召还B、海道险远/经理有方兵食无乏/完城练卒/尽收辽海未附之地/降平章/高家奴等坐事/谪定辽卫指挥使/寻召还C、海道险远/经理有方/兵食无乏/完城练卒/尽收辽海未附之地/降平章高家奴等/坐事谪定辽卫指挥使/寻召还D、海道险远/经理有方/兵食无乏完城/练卒尽收辽海未附之地/降平章高家奴等/坐事谪/定辽卫指挥使寻召还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吴祯军事才能杰出,起初跟随太祖、常遇春立下战功,后来能独当一面,战功卓著,是明朝的开国元勋,所以功臣庙里画有他的肖像。B吴祯不只指挥作战能力突出,管理工作也十分出色,如负责帮仇成运送粮饷,虽然海上道路危险遥远,但军队的粮饷从不缺乏。C吴祯在打击倭寇的战场上表现突出,追击倭寇至琉球大洋,缴获倭寇兵船,到京师献俘,后来管理军务数年,海上没有再出现倭寇。D.吴祯由于战功卓著,明太祖待他也很好,不仅封侯,还赐予铁券,但他晚节不保,竟然和胡惟庸结党谋反,被削除爵位。10、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