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液压元件保养及故障排除8258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76147279 上传时间:2024-08-1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8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液压元件保养及故障排除8258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常见液压元件保养及故障排除8258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常见液压元件保养及故障排除8258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常见液压元件保养及故障排除8258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常见液压元件保养及故障排除8258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液压元件保养及故障排除825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液压元件保养及故障排除8258(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5-26 23:21:00 - 1 - 常见液压元件保养及故障排除 文章来源:台湾朝田企业股份有限公 液压计算常用公式 项 目 公 式 符 号 意 义 液压缸面积(cm2) A =D2/4 D:液压缸有效活塞直径 (cm) 液压缸速度 (m/min) V = Q / A Q:流量 (l / min) 液压缸需要的流量(l/min) Q=VA/10=AS/10t V:速度 (m/min) S:液压缸行程 (m) t:时间(min) 液压缸出力(kgf) F = p A F = (p A)(pA) (有背压存在时) p:压力(kgf /cm2) 泵或马达流量(l/min) Q = q n

2、 / 1000 q:泵或马达的几何排量(cc/rev) n:转速(rpm) 泵或马达转速(rpm) n = Q / q 1000 Q:流量 (l / min) 泵或马达扭矩(N.m) T = q p / 20 液压所需功率 (kw) P = Q p / 612 管内流速(m/s) v = Q 21.22 / d2 d:管内径(mm) 管内压力降(kgf/cm2) P=0.000698USLQ/d4 U:油的黏度(cst) S:油的比重 L:管的长度(m) Q:流量(l/min) d:管的内径(cm) 2008-5-26 23:21:00 - 2 - 液压机器定期检查要领 检查部位 检查项目 检

3、查周期 检查方法 油箱(含工作油) 漏油 每周 目视 油量 每周 目视 泵 油清净度及性状 三个月 依赖分析 油温 目视 油温计或触感 排量 三个月 驱动器的速度测定、试验站 压力 三个月 压力计 噪音 三个月 听感或噪音计 表面温度 三个月 温度计或触感 油封、密封圈、漏油或吸入空气 三个月 目视或检查油箱内的气泡、噪音 联轴器 油补给、磨耗度 一年 目视 压力控制阀 设定值及动作状况 三个月 压力计或致动器的动作状况 流量控制阀 设定值及动作状况 三个月 驱动器的速度测定 方向控制阀 动作状况 三个月 驱动器的动作检查 内部泄漏 一年 中立时致动器的动作或在试验站测定 线圈绝缘抵抗 一年

4、用 500MV 测定 过滤器 清净度 一个月 目视 清洁度 三个月 清洗 冷却器 冷却能力 三个月 油温计或触感 漏水 三个月 参考工作油分析值 配管及管夹(含橡胶管) 漏油 每周 目视 松弛、振动 每周 目视、触感或振动计 回转液压缸 动作时间 每周 测定动作时间 振动、冲击 每周 目视、触感或振动计 漏油 每周 目视 油压夹头 润滑油补给 每日 早上上班立刻打入润滑油 清洗 每半年 全部分解清洗 2008-5-26 23:21:00 - 3 - 泵的保养及故障排除 故障 原因 处置 A 无油排出 1、回转方向错误 2、泵没有转动 3、泵轴折断,转子没有转动 4、吸入管堵塞 5、油箱过滤器堵

5、塞 6、油箱过滤器容量不足 7、油的粘度过高 8、回转数不足 9、吸入管的气密不良 10、 油箱过滤器在油面之上 11、 叶片不能从转子槽中滑出 马上停止,更正电机的回转方向,如任其继续转动将是烧毁破损的原因。 修理连轴器。 修理泵,确认回转数,压力是否在规定以上, 轴心是否对准。 检查吸入管路。 清洗过滤器。 更换较大容量者,为泵容量的两倍以上。 更换油种,设置加热器。 规定回转数驱动。 检查吸入管路。 加油至液面计的基准线。 修理泵。 B 杂音大 1、吸入管小,堵塞 2、油箱过滤器堵塞 3、油箱过滤器容量不足 4、油的粘度过高 5、在双连泵时,吸入管错误 6、由吸入管吸入空气 7、由泵油封

6、处吸入空气 8、油箱内有气泡 9、油面过低 10、 轮叶不能从叶片槽中滑出 11、由联轴器发出异音 12、 油箱通气孔堵塞或容量不足 13、超过规定之回数 14、超过规定之压力 15、轴承磨耗 16、凸轮环磨耗 17、泵盖上紧不良 18、泵破损 吸入真空度应在 200mmHg 以下。 清洗过滤器。 使用泵容量 2 倍以上的过滤器。 更换油种,设置加热器。 修理配管。 注油于吸入管,查出不良处并修理它。 检查轴心是否对准。 检查回转管的配置。 加油至基准油位,双连式泵不可分别使用不同油箱。 修理泵。 联轴器破损换新,轴心对准不良重新装配。 清洗通气孔或交换。 检查回转数。 检查压力计。 修理泵,

7、确认轴心是否对准。 异常的磨耗,系油体、油中的水份、油的粘度及使用时的油温等。 再装配泵,以扭力扳手正确上紧。 更换泵。 C 流量不足 1、无油排出 2、吸入真空度过大, 因吸入空气引起空蚀现象 3、转子磨耗,内部漏油大 4、泵油盖上紧不良 5、油的粘度过低 参照(A)项 检查吸入油滤油网及配置(尽量用软管或直管)。 修理泵 以扭力扳手正确上紧。 更换油种,加装冷却器。 D 密封圈处1、密封圈破损 更换油封。 2008-5-26 23:21:00 - 4 - 漏油 2、内部漏油多 修理泵,检查油的粘度。 2008-5-26 23:21:00 - 5 - 溢流阀的保养及故障排除 故障 原因 处置

8、 A 压力过高 或过低 1、压力设定不当 2、压力失调 3、提动阀没正确在座面上 4、平衡活塞动作不良 5、弹簧的力太弱 6、提动阀阀座、平衡活塞座 磨耗或座上有灰尘 重新做正确的设定。 检查压力计。 取出提动阀再重组或交换提动阀, 拆下调整螺栓, 又外面用引导棒 轻击提动阀数次,也有修好的可能。 拆下上盖检查阀芯的孔是否有灰尘等杂物阻塞。 更换弹簧。 清洗或更新。 B 压力不安定 1、平衡活塞动作不良 2、提动阀不安定 3、提动阀异常 4、油中有空气 5、提动阀座有灰尘 检查阀芯的孔是否有灰尘, 阀芯的动作是否圆滑, 以及弹簧的状态。 将道梢上下压数次大都可以修好。 更换提动阀,检查油是否脏

9、。 排除空气。 详见(10)项,液压油污染。 C 微小的压力振动 (厉害时发出异音) 1、提动阀异常 2、泄油口的空气 3、与其它控制阀共振 4、油箱配管不良 5、流速过高 6、排出口有背压 更换提动器,检查液压油污染程度。 排除空气。 详见(6)项,共振、振动及噪音。 重新配管。 更换较大的控制阀。 使用平衡活塞型。 减压阀的保养及故障排除 故障 原因 处置 A 压力过高或过低 与溢流阀相同 与溢流阀相同 B 压力不安定 1、阀芯的动作不良 2、提动阀不安定 3、提动阀磨耗 4、油中混有空气 5、排油的背压有变动 阀芯中央的小孔堵塞,调查排油量。 详见溢流阀的各项。 详见溢流阀的各项。 排除

10、空气。 与其它控制阀的排油管分开,尤其在液控阀更须注意。 2008-5-26 23:21:00 - 6 - 流量控制阀的保养及故障排除 故障 原因 处置 A 压力补正装置不动作 1、阀芯中附有灰尘 2、套筒内的小孔附有灰尘 3、油出入口的压力差小 分解清洗。 分解清洗。 最低 10kgf/cm。 B 流量调整轴的回转紧 1、调整轴上附有灰尘 2、使用于量入方式,其二次压力高时 3、启流点以下刻度,一次压高 分解清扫。 降低压力后调整。 降低压力后转动。 方向控制阀的保养及故障排除 故障 原因 处置 A 由人工操作 阀杆的油封漏油 1、油封破损 2、排油口有背压 更换油封。 背压须在 0.410

11、kgf/cm。 B 机械操作的阀芯不能动作 1、排油口有背压 2、压下阀芯的凸块角度过大 3、压力口及排油口的配管错误 同上 凸块的角度应在 30 以上。 修正配管。 C 电磁阀的线圈烧坏 1、线圈绝缘不良 2、磁力线圈铁芯卡住 3、电压过高或过低 4、转换的压力在规定以上 5、转换的流量在规定以上 6、回油接口有背压 更换电磁线圈。 更换电磁圈铁芯。 检查电压适切调整。 降下压力,检查压力计。 更换流量大小的控制阀 低压用为 1.0kgf/cm,高压用为 kgf/cm 回油口直接接回油箱,尤其是泄油(使用外部泄油) D 液控阀不会作动 1、液控压力不足 2、阀芯胶着,分解清理之,洗净 3、灰

12、尘进入,分解清理之,洗净 液控压力为 3.5kgf/cm以上, 在全开或中立回油阀须加装止回阀使形成液控压力。 分解清理之,洗净。 2008-5-26 23:21:00 - 7 - 电磁阀的保养及故障排除 故障 原因 处置 A 动作不良 1、因弹簧不良致滑轴无法恢复至原位置 2、阀芯的动作不良及动作迟缓 3、螺栓上紧过度或因温度上升至本体变形 4、电气系统不良 更换弹簧。 1、洗净控制阀内部除去油中的混入物。 2、检查过滤器,必要时洗涤过滤器或更换液压油。 3、检查滑轴的磨耗情形,必要时须更换。 松开螺栓上紧程度(对角交互上紧) 检查插入端子部的接触状态,确认电磁线圈的动作是否正常, 如果线圈

13、断线或烧损时须更换。 B 磁力线圈噪音及烧损 1、负荷电压错误 2、灰尘等不纯物质进入 3、电磁线圈破损,烧损 4、阀芯的异常磨耗 检查电压,使用适当的电磁线圈。 除去不纯物。 更换 更换 C 内部漏油大外部漏油 1、封环损伤 2、螺栓松 更换 再上紧 2008-5-26 23:21:00 - 8 - 共振、振动及噪音 故障 原因 处置 A 弹簧与弹簧共振 二组以上控制阀的弹簧的共振 (如溢流阀及溢流阀、溢流阀及 顺序阀、溢流阀及止回阀) 1、将弹簧的设定压力错开,10kgf/cm或 10%以上。 2、改变一方弹簧的感度。 3、使用遥控溢流阀。 B 弹簧及配管共振 控制阀的弹簧与空气的共振(如

14、 排泄管露长的溢流阀,压力计 内管及配管的共振) 1、改变弹簧的感度 2、管路的长度、大小及材质变更。(用手捉住时,音色会改变时) 3、利用适当的支持,使管路不致振动。(用手捉住时,声音便停止时) C 弹簧与空气共振 控制阀的弹簧与空气共振(如溢 流阀、阀口的空气,止回阀口的 空气等) 将油路的空气完全排出 D 液压缸共振 因有空气引起液压缸的振动 将空气排出。尤其在仅有单侧进油时油封密封必须充分 上油或涂上牛脂状之二硫化铜 E 油流动的声音 油流动的噪音、油箱、管路的振动 如(1)溢流阀的油箱接口流出的油 冲到油箱的声音 (2)调整阀油箱口处有 L 形是的声音 (3)二台泵的排出侧附近行使合

15、流 时的声音 更换排油管路。 管路应尽可能使用软管。 流动安定后,方可使其合流。 F 油箱共振 油箱的共鸣声 1、油箱顶板使用较厚的铁板。 2、顶板与泵、电机之间再铺上一层铁饼内或橡胶。 3、泵、电机不装于油箱上方,而另外以橡皮管连接。 G 阀的切换声 滑轴阀的切换声 1、降低引导压力。 2、加上节流阀。 H 配管冲击声 控制阀变换时,因压力急激变动 致配管发出冲击声 更换控制阀或管路,降低压力的急激变动,使用特殊轴塞。 如闭路满油阀的油路 I 液控单向阀追击声 液控单向阀的二次侧产生背压时 的追击声 1、消除二次侧的背压 2、提高液控压力 3、使用外部放泄的液控单向阀 2008-5-26 2

16、3:21:00 - 9 - 流量不足、压力不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泵没有排油 泵吸入空气、吸入真空度高。发生蚀现象 泵的内部油泄大 溢流阀、减压阀的设定压力过低 溢流阀在开启状态(液控外引导通口的控制阀在开启状态) 经过油路内的控制阀,液压回流至油箱 例如:全开或中立牵动型等换向阀在中立状态时 控制阀及液压油缸等内部漏油 控制阀、液压缸、液压马达、配管等之外部泄油 流量调整阀的设定不良 流量调整阀的设定变动 流量调整阀的动作不良 负荷较计划时为轻,或因连续运转而使摩擦阻力减轻 通过流量调阀的油的粘度变化 详见泵的保养及故障排除

17、 A 详见泵的保养及故障排除 B 详见泵的保养及故障排除 C 详见阀的保养及故障排除 A 液控外引导通口在开启之时为卸载状态故应关闭,压力才能升高 检查各控制阀的动向。 1、检查各组件单独的泄油。 2、检查油的粘度、油温。 除了排些管路以外所有的外部, 泄油必须完全修理。 更正设定。 须充分锁定。 详见流量控制阀的保养及故障排除 降低压力调整阀的设定(并非由于故障)。 使用温度补偿式控制阀。 液压缸、液压马达等不规则之连动 故障 原因 处置 1、 2、 3、 4、 5、 6、 7、 8、 9、 10、 在油路中荤油空气 活塞油封及活塞杆油封过紧 活塞油封及活塞杆油封中心不准 液压缸内侧有缺陷及

18、内径没有一致, 因灰尘而致胶着。 引导板的滑动面过紧,卡住,润滑不良 负荷重而动作迟缓 流量调整阀因积灰尘致动作不良 压力调整阀、流量调整阀等共振,流动成为坊动 液压缸及液压马达泄油大 顺序阀的设定和溢流阀相近 详见液压油污染的原因及其处置 A 在油路之中最高之处设置通气孔, 将空气完全排除。 在低速动时更加显著,应将油封上紧量降低。 在无负荷状态下测定油压缸的摩擦阻力, 将中心对准。 同上 拆下油压缸逐项检查。 强制润滑,减少润滑面积。 详见详见流量控制阀的保养及故障排除。 详见共振、振动及噪音项 降低泄油量,提高泵排量。 溢流阀的设定提高为 1015kgf/cm或 10%以上。 2008-5-26 23:21:00 - 10 - 油温显著上升 故障 原因 处置 1、 2、 3、 4、 压力调整阀的压力过高 高压大容量经调压阀排出 粘度低或泵故障致内部的泄漏过大 油箱内的油量不足 较全流量必要之最高动作压力高出 10kgf/cm,不可订太高。 检查卸载油路。 修泵,更换液压油。 补充液压油,增大油箱容量,检查回油管,过滤器的位置。 装置冷却器,更换隔板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