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三单元通论句法.ppt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76079460 上传时间:2024-08-19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9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三单元通论句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三单元通论句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三单元通论句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三单元通论句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三单元通论句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三单元通论句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三单元通论句法.ppt(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论七通论七判断句判断句 l所谓判断句,从语意上讲就是对事物的性质或类属进行判断的一种句式。它往往表示某种事物是什么东西或不是什么东西,属于某类或不属于某一类。从语法上讲,古代汉语判断句的谓语,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也有一些是谓词性谓语。l赵武不书,尊公也。赵武不书,尊公也。左传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襄公二十六年 (一)古代汉语肯定判断句的基本形式 lA、(Np)+ Np lB、(Np)+惟+ Np lC、(Np)+为+ Np lD、(Np)+ Np + 也 A、(、(Np)+ Npl(1)主语)主语+谓语谓语l 荀卿,赵人。史记*荀卿列传l 夫鲁,齐晋之唇。左传哀公八年l(2)主

2、语+者+谓语 l 兵者,凶器。(史记酷吏列传)l 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战国策秦策) l(3)主语+副词+谓语 l 身非木石。(司马迁报任安书)l 相如素贱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B、(、(Np)+惟惟+ Np l载生载育,时维后稷。大雅*生民l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左传*僖公五年C、(、(Np)+为为+ Np l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l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战国策*赵策三l汝姓何,是荷叶之荷,为河水之河。北史*何妥传 l这种类型始见于论语。这种类型产生后使用频率则一直不很高, D、(Np)+ Np + 也l“也”字出现在判断句句尾是从春秋时期开始的,最早见于

3、诗经的国风,论语以下大量使用,由“也”构成的判断句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判断句的优势形式。l(1)主语+谓语+也 l张骞,汉中人也。汉书张骞传 l(2)主语+者+谓语+也 l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史记*廉颇列传l(3)主语+副词+谓语+也 l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史记信陵君列传(“乃”表示肯定) lD型产生之后很快成垄断之势,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判断句的优势形式。 春秋时期才开始出现C、D两种类型。D类始见于诗经*国风。(二)关于(二)关于“为为”字判断句的讨论字判断句的讨论 l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战国策*赵策)l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l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4、”子路曰:“为孔丘。”(论语微子)l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以上是判断句。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以上是判断句。l“为”字性质,则不有同的观点,有的认为是系词或准系词。(三)(三)“是是”与古代汉语的判断句与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l当前学术界一般认为,系词“是”字的来源,大多认为来源于复指代词“是”。l先秦时代,“是”不是系词而是作为指示代词。“是”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指示代词,常常用来复指前文。l(1)作句子的主语。l 是吾师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l是社稷之臣也。论语季氏 l(2)“是”放在判断句中当谓语。l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战国策魏策 三、古汉语判断句的作用三、古汉语判断句的作用

5、 l1、事物的性质、类别、属性、等同关系等作出判断。 l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战国策赵策(等同关系) 2 2、表示比喻,主语表达的事物在某些方面很像谓语表、表示比喻,主语表达的事物在某些方面很像谓语表达的事物。达的事物。 l君,舟也;庶民者,水也。唐贞观政要3、表示主语同谓语之间有某种逻、表示主语同谓语之间有某种逻辑关系。辑关系。 l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战国策齐策4 4、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 l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庄子*养生主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战国策*齐策 古代汉语的特殊语序古代汉语的特殊语序l(一

6、)古代汉语的宾语前置 l(二)谓语前置l(三)动量表示法l(四)被动句(一)古代汉语的宾语前置l古代汉语里,宾语在某些特定的语法条件下要置于动词之前,这种语言现象我们称之为宾语前置。l 1 1、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时,、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时,疑问代词必须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前。疑问代词必须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前。 l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作动词宾语)l汉代以后,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后面逐渐有发展。l采之欲遗谁?涉江采芙蓉l武帝问:言何?汉书*酷吏传 l2 2、在否定句中,用、在否定句中,用“不、毋(无)、未、莫不、毋(无)、未、莫”四个否定词,代

7、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否定词四个否定词,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否定词与动词谓语之间。与动词谓语之间。l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惠王上l 而良人未之知也。孟子离娄下l与疑问代词宾语的前置相比,否定句中的代与疑问代词宾语的前置相比,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没有那么严格。大概从先秦时代词宾语前置没有那么严格。大概从先秦时代起,否定句子的代词宾语就已经在向后移,起,否定句子的代词宾语就已经在向后移,因此我们往往能看到否定句子的代词宾语有因此我们往往能看到否定句子的代词宾语有后置的现象。后置的现象。 l3 3、强调宾语,叙述句的宾语前置、强调宾语,叙述句的宾语前置l古代汉语叙述句的宾语前置,为了强调宾语,

8、将宾语置于动词之前。宾语与动词之间再附上一个代词 (之、是、焉、实、 斯)来复指一下。这个复指代词可以不解释。l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左传隐公三年l秉国之钧,四方是维。诗经小雅节南山l语曰“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乎?谷梁传僖公二年 l 宾语本身是代词,一般用“之”去复指。 l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左传*宣公二年l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谷梁传*僖公二年l由这种前置的代词宾语再加复指的格式而由这种前置的代词宾语再加复指的格式而形成的形成的“是之谓、此之谓是之谓、此之谓”的结构,后来的结构,后来已是一种凝固结构。已是一种凝固结构。l是之谓政令行是之谓政令行荀子荀子* *王

9、霸王霸l可译为:这就叫做。可译为:这就叫做。 4、强调介词的宾语l除了以上三種情況外,古代漢語中再強調介詞的賓語時,也常把其賓語放在介詞的前面。尤其是介詞“以”的賓語。l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l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爲池,雖衆無所用之。左傳僖公四年)l(二)动量表示法(二)动量表示法1、数词、数词+ +动词动词 l数词在动词前作状语。数词在动词前作状语。l桓公桓公九合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力也。l禹八年于外,禹八年于外,三过三过其门而不入。其门而不入。2 2、动词性成分、动词性成分+ +者者+ +数词数词 l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之者

10、三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史记史记* *项羽本纪项羽本纪l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商君书商君书* *修权修权(用来治理国家的要素三个,第一是法度,第二是信用,第三是权柄。)(用来治理国家的要素三个,第一是法度,第二是信用,第三是权柄。)l正是在这种“动+数”式大量存在的基础上,动量词在汉代以后才出现,盛行于唐宋以后。行于唐宋以后。 l一日须来一百迴。杜甫三绝之二 l (三)被动句(三)被动句l1 1、意念被动句。、意念被动句。 l2 2、语法被动句。、语法被动句。 1 1、意念上的被动句、意念上的被动句 l(1 1)如果主语是一个

11、非指人的名词,那么这个句子语)如果主语是一个非指人的名词,那么这个句子语义上表被动。义上表被动。l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左传隐公元年l(2 2)谓语是及物动词,主语从表面上看也可)谓语是及物动词,主语从表面上看也可以认为是这个及物动词所表示动作的发出者,以认为是这个及物动词所表示动作的发出者,但是谓语动词后没有宾语,也补不出宾语。但是谓语动词后没有宾语,也补不出宾语。l 昔者龙逢斩,比干剖。 庄子* 胠箧l(3 3)在主动宾完备的句子里,如果宾语所表)在主动宾完备的句子里,如果宾语所表达的事物属于主语所表达事物自身的一部分,达的事物属于主语所表达事物自身的一部分,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又是对

12、主语不利的。句子一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又是对主语不利的。句子一般也是表示被动意义的。般也是表示被动意义的。l 孙子膑脚,兵法脩列。(司马迁报任安书) (二)有标志的被动句(二)有标志的被动句1 1用用“於於” ” 字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字引出动作的主动者l郤克伤於矢,流血及屨。郤克伤於矢,流血及屨。左传左传成公二年成公二年l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ss)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义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孟子滕文公上滕文公上l故介词“於”本身并不表示被动意义,句子的 被动意义是动词在具体语境中表现出来的。於只是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13、使句子的被动意义更加明显。l由于用“於”字的介宾结构,既可以表示处所、时间、又可以表示被动,有时就可能发生混淆。l王坐於堂上。孟子*梁惠王上l青,取之於蓝而青於蓝。荀子*劝学2 “为wi ”字式l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战国策燕策l 卒为天下笑。战国策赵策l 不为酒困。论语子罕4 4用用“见见”和和“见见於於”表被动表被动l吾长见笑於大方之家。庄子秋水l虽见诬谤,终不自申曲直。(谈薮崔光)l(刘波)后为前将军败,见杀。异苑卷四5 5用用“被被”表被动表被动l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战国策战国策齐策齐策l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史记屈原列传屈原列传王力先生在常用词“被”字条里说:“注意:上古被字一般不表示被动。” l“被”字最初其实是个动词,是“覆盖覆盖”的意思。例如:l 光被四表尚书*尧典(四表:四海之外) l引申为遭受、受到、蒙受遭受、受到、蒙受。l 广身被八创。汉书李广传李广身受八处创伤。l 民不被其泽。孟子离娄上百姓没蒙受到他的恩泽。 又被以不慈之伪名。 (屈原楚辞九章哀郢)(尧)又蒙受到不慈的恶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