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金矿设计报告(2021年2022年)2474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金矿设计报告(2021年2022年)24745(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概况 1.1 编制依据 编制本设计所依据的基础性资料主要是汉阴县盛鑫矿业有限公司委托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队对该矿区勘查后并提交的陕西省汉阴县范家沟金矿 K1-K4矿体 750 米标高以上详查地质报告 (2005年 12 月) 。 本设计所依据的国家技术标准和规范有: (1)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GB164232006) ; (2)采矿手册(2005) ; (3) 爆破安全规程 (GB672288) ; (4) 矿山电力设计规范 (GB5007094) ; (5) 机械安全防护规范 (GB1225690) ; (6)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212002) ; (7)
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SL20498) 。 1.2 矿区位置及交通 范家沟金矿位于汉阴县城西北约20公里, 隶属汉阴县铁佛寺镇管辖,矿区地理坐标为: 东径:10836301083700 北纬:330215330300 矿区西起范家沟西坡, 东到范家沟沟心, 南起八庙沟北坡, 北至安沟南坡,东西长约 0.80 公里,南北宽约 1.40 公里,面积 1.08 平方公里。 沿矿区简易公路东行约1km左右与汉阴县城至石条镇县级公路相接, 沿县级公路南行约 20 公里直达汉阴县城与 316 国道、阳安铁路相接,沿阳安铁路、316 国道东行约 75 公里可到陕南交通枢纽安康市,交通便利(见插图
3、 1) 。 插图 1 交通位置图 1.3 自然地理及经济状况 矿区地处汉江三级支流中河上游。 主要山梁、 河流多呈近南北向展布,中河是区内较大的水系, 地形北高南低, 坡陡谷深, 海拔高程一般在 6501300 米,最高海拔 1311 米,地形坡度一般 2535之间,属中低山陡坡地形。 区内属秦巴淮阳山地温润气候区, 雨量充沛, 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315,月最高气温 40.7(7 月) ,月最低气温-4.7(元月) ,年平均降雨量 937.7mm,7-9 月份为雨季,十一月至来年二月为霜冻期。 区内农作物以小麦、水稻、玉米、土豆、油菜为主,粮食能自给,经济作物有蚕桑、 黄姜等, 工业不发
4、达, 属贫困山区。 近年来黄龙、 八庙沟、鹿鸣三个小型金矿开发为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区内电力资源充裕, 劳动力资源丰富, 加大区内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力度, 对发展地方经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和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1.4 矿区范围和矿山企业基本情况 范家沟金矿于 2005 年由汉阴县盛鑫矿业有限公司开始筹建,矿山申请和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划定的矿区位于汉阴县铁佛寺镇范家沟,矿区面积 1.08 平方千米,采矿高程为海拔 750 米以上。矿区拐点坐标: 1、北纬:330215 东经:1083630 2、北纬:330300 东经:1083630 3、北纬:330300 东经:108
5、3700 4、北纬:330215 东经:1083700 汉阴县盛鑫矿业有限公司范家沟金矿系具独立法人资格的私营股份制企业。矿山于 2005 年获得探矿权后,委托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第一地质队对该矿区进行勘查,于 2006 年 4 月份提交了陕西省汉阴县范家沟金矿 K1-K4矿体 750 米标高以上详查地质报告。 矿山拟建成集采、 选、 冶为一体的中型金矿开发企业, 年生产能力早期 3 万吨/年,以后逐渐扩大到 6 万吨/年。 2. 矿区地质与矿产资源概况 2.1 矿区地质概况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为南秦岭印支褶皱带白水江白河褶皱束东段牛山穹隆构造北翼, 西临杨子地台江南凸起。 矿区处于陈家院
6、子干沟口复向斜的次级褶皱黄龙倒转背斜的南翼。岩层基本为一单斜层,走向 大体 24060。基底为中元古界酸基性火山岩建造,上覆地层主要为寒武系、 志留系、 泥盆系等一套深海一浅海及潮坪相的细碎屑岩、 碳酸盐岩及硅质岩建造, 月河断裂、 牛山复背斜及其北翼的一系列倒转背向斜及脆韧性剪切带构成了区内构造的基本格架,构造线呈近东西向展布。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 不同时期的酸一基性岩脉、 岩株广泛分布, 地层普遍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变形变质作用,褶皱强烈,片理发育。 区内广泛出露的一套下志留统梅子垭组(S1m)是本区及石泉汉滨区金矿带的金矿赋存层位, 原岩为一套泥质细碎屑岩系, 已发生了绿片岩相变质作用, 主
7、要岩性为炭质绢云石英片岩、 黑云母变斑晶绢云石英片岩夹含炭硅质板岩、变砂岩,以富含炭质、硅质为特征,是 Au、Ag、Sb、As、Ba 等元素的高值富集带,也是区域金矿化的矿源层。该层在区内出露广泛,稳定分布,延伸远,厚度大。 2.2 矿体地质特征 经地表追索及探矿工程控制,在范家沟南、北坡分别圈定了 K1、K2、K3、K4金矿体及 KH1 金矿化体。矿体呈北东南西向和近东西向展布,赋存于下志留统梅子垭组第六岩性段中部。 矿体主要受该层中 RF3区域性韧性剪切带中次级剪切带、片理化带控制,矿体长度 191509 米(K4矿体在勘查区内出露长度 369 米,向东延伸出勘查区外 140 米) ,厚度
8、 1.852.10 米,Au 品位 1.952.0410 -6 。矿体型态规则,呈似层状、扁豆状产出,主要矿体特征如下(见表 1) 。 表 1 矿体产状规模及品位一览表 矿体编号 产出位置 矿体规模 出露标高(m) 产状 平均品位 (10 -6) 备注 长度 (m) 厚度 (m) K1 洪家崖沟脑后头槽沟 318 2.10 803-873 2930 2.04 K2 后头槽沟北坡范家沟 234 2.00 773-802 30032 2.01 K3 K2 矿体东侧 191 1.85 773-789 30032 1.97 K4 范家沟北坡 369 1.86 798-861 35035 1.95 K1
9、矿体: 位于范家沟支沟洪家崖沟脑后头槽沟, 由 TC172、 TC174、 TC151、 TC11、 TC9、 II采样小剖面等6个地表工程及PD1、 PD1CM1、PD1CM2、 PD1CM3、 PD1CM4 等 5 个浅部硐探工程控制。 矿体呈似层状产出,出露长度 318 米,出露最低标高 808m,最高标高 873m,矿体控制最低标高 800m(PD1) 。单工程矿体厚度 1.014.22m,矿体平均厚度 2.10m,厚度稳定;单工程矿体 A u 品位 1.212.7710 -6,矿体平均品位 2.0110 -6,品位变化均匀。矿体产状:2723222436, 矿体总体产状29030。
10、K2矿体:位于 K1矿体北侧后头槽沟北坡范家沟沟心北侧,脆韧性断裂 RF3 两侧,该脆韧性断裂造成矿体的不连续,其断距约 2 米。矿体由 TC5、TC3、TC32、TC1、TC0 等 5 个槽探工程及 PD2、PD2CM1、PD2CM2等 3 个硐探工程控制。矿体呈似层状产出,出露长度 234 米,出露最低标高 773 米,最高标高 802 米,矿体工程控制最低标高 768 米(PD2) 。单工程矿体厚度 1.153.75 米,矿体平均厚度 2.00 米,厚度变化系数50%,厚度较稳定。单工程矿体 A u 品位 1.352.6110-6,矿体平均 Au品位 2.0110-6, 品位变化系数 2
11、1.89%, 变化均匀。 矿体产状 2743322538,矿体总体产状 30032。 K3 矿体:位于 K2 矿体东侧,RF3 脆韧性断裂两侧,该脆韧性断裂造成矿体不连续,其断距约 2 米。矿体产于 K2 矿体同组片理化带中其产状近于一致, 由 CK1、 TC31、 TC11、 TC12、 TC0 等 5 个槽探工程及 PD2、PD2CM1 等 2 个浅部硐探工程控制。 矿体呈似层状产出, 出露长度 191 米,出露最高标高 789 米, 最低标高 773 米。 矿体工程控制最低标高 768 米。单工程矿体厚度 0.943.46 米,矿体平均厚度 1.85 米,矿体厚度变化系数 45%,厚度稳
12、定。单工程矿体 Au 品位 1.472.4910-6,矿体平均品位 1.9710-6,品位变化系数 20.30%,变化均匀。矿体产状 2833262638,矿体总体产状:30032。 K4 矿体:该矿体位于范家沟北坡,矿体出露长度 509 米,其中勘查区内 369 米,东部勘查区外 140 米,在勘查区范围内由 TC45、TC6、TC6-1、TC8、TC10、TC2 等 6 个槽探工程及 PD3、PD3CM1、PD3CM2、PC3CM4等 4 个硐探工程控制。矿体出露最高标高 861 米,最低标高 798 米,矿体工程控制最低标高 790 米 (PD3) 。 矿体呈似层状产出。 单工程矿体厚度
13、 0.813.30 米,矿体平均厚度 1.86 米,厚度变化系数 42.47%。单工程矿体 Au 品位 1.212.9610-6,矿体平均品位 1.9510-6。矿体产状 33022940,总体平均产状35035。 2.3 矿石特征 矿石自然类型为浸染状黄铁矿绢云石英片岩型,工业类型为少硫化物易选低品位金矿石。 矿石金属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黄铁矿、磁黄铁矿、磁铁矿、钛铁矿、褐铁矿等,占全部矿物 5%。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绢云母、黑云母,少量石榴石、碳质、绿泥石、方解石等。 矿石结构主要为自形一半自形一它形粒状结构、 鳞片粒状结构, 次有变斑状结构、板条状结构、包含结构、次生交代结构和交代残余结构
14、。 矿石构造主要为浸染状、 细脉浸染状构造, 即由载金的硫化物呈细脉、星点沿岩石片理、裂隙浸染而成,其它还有片状构造、斑杂状构造、细脉状构造、团斑状构造等。 主要含金矿物为自然金, 少量银金矿。 自然金成色较高, 除单体金 (占54.38%)外,其它有连生金(占 13.50%) 、包裹金(占 31.77%) 。载金矿物有黄铁矿、石英及少量云母。 单体金以粗粒金为主(0.076mm) ,其次为微细粒金(0.03mm) 、粗中粒金(0.076-0.043mm) 、细中粒金(0.043-0.03mm) 。 金矿物形态主要为片状,其次为粒状、不规则状、板状及丝条状、枝叉状等。 金粒的嵌布方式以裂隙金为
15、主, 主要在黄铁矿的裂隙中, 其次是石英粒中。 粒间金主要沿片理分布在石英与云母粒间, 包裹金主要在黄铁矿中, 其次是石英中的包体金。 矿石中 Ag、Cu、Pb、Zn 等成矿元素含量都很低,没有综合回收利用价值,有害元素含量均低于规范要求。 2.4 矿床储量 (1)工业指标 详查地质报告中,采用以下工业指标估算资源储量: 边 界 品 位 :0.510-6 最低工业品位:1.210-6 矿床平均品位:1.810-6 最小可采厚度:1.50 米 夹石剔除厚度:2 米 米百 分 值:1.20 (2)提交资源储量 详查地质报告中提交矿区 K1、K2、K3、K4矿体资源储量(见表 2) :矿石量 25.
16、99 万吨,Au 金属量 514.16 千克,平均 Au 品位 2.0310-6,其中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 :矿石量 8.24 万吨,Au 金属量 167.82千克, 占总资源量的 32.64%;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333) : 矿石量 17.75万吨,Au 金属量 346.34 千克,占总资源量的 67.36%。 (3)设计利用的资源储量 按照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划定陕西省汉阴县范家沟金矿区范围的文件,确定该设计利用资源储量为划定范围内(见图 1) (332)+(333)类别矿石量 25.99 万吨,金金属量 514.16 千克。 表 2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表 资源量类别 矿体编号
17、 矿石量(万吨) 金属量(公斤) 品位 所占比例 Au10-6 332 K1 3.62 76.29 2.11 32.64% K2 1.65 34.19 2.07 K3 0.76 14.27 1.88 K4 2.21 43.07 1.95 合计 8.24 167.82 平均 2.04 333 K1 6.16 120.72 1.96 67.36% K2 2.88 56.92 1.97 K3 2.26 45.17 1.99 K4 6.45 123.53 2.16 合计 17.75 346.34 平均 2.03 332+333 全矿床 25.99 514.16 2.03 100% 2.5 矿区水文地质
18、条件 矿区位于范家沟沟脑, 地形较陡, 有利于地表水的排泄。 地表水系由范家沟及两侧小支沟组成, 两侧支沟多为季节性小溪流, 范家沟水系由西向东注入中河,其枯水期流量约 23L/s,丰水期流量约 10L/s,洪水期最大流量 1.5m3/s。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其次是地表迳流的渗入补给,地下水经岩层裂隙带的渗流在沟谷切割较深处排泄补给地表水。 区内隔水层为下志留统梅子垭组第六岩性段(S1m36) 黑云母变斑晶绢云石英片岩、 绢云石英片岩, 该岩石在矿区及外围大面积分布, 其隔水性较好。 区内含水层主要为地表风化裂隙带和断裂破碎带,地表风化带厚一般 0.53 米,山梁部位最深可达 5 米左右
19、,地下水活动痕迹明显。另外第四系残、 坡积物覆盖层也构成一弱含水层, 主要分布于缓坡及山间低洼处,厚 0.55 米,地下水流量小,具季节性。 区内地表水、地下水水质较好,可饮用。生活用水可就地解决。 矿区东侧中河常年流水不断, 其枯水期流量1.85m3/s, 丰水期流量3-5m3/s,洪水期流量 15-20m3/s,中河可做为矿山生产用水水源地。 总之,矿区内含水层富水性差, 隔水层隔水性较好, 矿区内范家沟溪流高程 700780 米,矿体出露最低标高 773 米,均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地形条件有利于自然排水。矿床属于孔隙、裂隙充水类型,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矿区已施工的探矿平硐无漏水现
20、象, 仅见少量裂隙渗水,利用平硐自然排出地表。 3. 矿井开采 3.1 开采对象及范围 矿山开采对象为金矿矿石。 开采范围为采矿权设置的范围, 由 14 四点连线构成,面积 1.08 平方千米,开采标高为 750 米以上。 3.2 矿山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3.2.1 矿山工作制度 矿山采用间断工作制, 年工作日为 300 天, 每天 3 班, 每班 8 小时。 3.2.2 矿山生产能力 因矿体规模较小,深部工程控制不够,详查地质报告提交的 333 级储量的可靠程度还有待开拓、采切工程验证。根据报告中提交的 332 级和 333 级矿石量,结合考虑 0.75 的地质影响系数,并根据矿山的技术经济
21、条件,拟定矿山生产能力为 3 万吨/年。 3.2.3 矿山服务年限 计算公式:T=QaE/A(1-p) 式中 T矿山设计服务年限 Q矿山设计范围内地质储量,Q=25.99 万吨 E地质影响系数,取 E=0.75 a矿井开采回采率,取 a=90% A矿山年生产能力,3 万吨 p矿井开采贫化率,取 p=12% 经计算,矿山服务年限为 7 年。 3.3 开采方式 矿区位于秦岭腹地,海拔高程一般 6501300 米,比高 600 余米,地形较陡,坡度在 2535间,局部达 40以上,属中低山区,河谷切割较深,植被覆盖较大。 矿体出露地表,倾角较缓,且延深较大。 据以上特征, 该矿床适宜采用地下开采方式
22、。 3.4 矿井开拓 3.4.1 开拓方案 矿区地处秦岭腹地,为中低山区,地势较低。最高海拔 1300 米,最低标高 650 米。 矿体倾角较缓。 根据以上矿体赋存特点, 矿井采用平硐溜井开拓。 3.4.2 开拓巷道布置 根据矿体赋存特点,结合考虑矿区地形条件及开拓巷道规格等因素,确定开拓运输巷道及回风平巷布置在矿体上盘, 沿矿脉掘进切割平巷, 切 割平巷与运输平巷用切割上山相连。并设计施工行人井和矿石溜井。 矿山前期已施工了部分坑道有 PD1 800m 中段、PD2 768m 中段和 PD3 790m 中段。为减少基建工程量,节约投资,同时结合考虑满足生产工艺要求,本次设计考虑对原有 PD1
23、、PD2、PD3 探矿坑道进行利用。 由于本矿床 4 条矿体不连续,且产状变化很大,所以 4 条矿体分别进行开拓,即节约了工程量,而且便于通风。首期开拓系统如下: K1矿体:主平硐位于 800m 标高,其上为 830m 中段。通过 PD1 石门进入主运输巷道,直通地表。 K2矿体和 K3矿体:主平硐位于 768m 标高。通过 PD2 石门进入主运输巷道,直通地表。 K4矿体:主平硐位于 790m 标高,其上为 820m 中段,通过 PD3 石门进入主运输巷道,直通地表。 3.4.3 开拓巷道断面 根据矿井运输及通风要求确定巷道断面的大小。中段运输平巷及回风平巷均采用直墙半圆拱断面, 围岩条件较
24、好的地段, 巷道采用裸体不支护,遇到构造或在围岩条件较差地段,巷道采用(18-20)cm 坚硬且耐腐蚀性的木材支护。 中段平巷、 切割平巷巷道净宽 2000mm, 净高 2000mm;主平硐和主运输巷道净宽 2200mm,净高 2200mm;切割上山净宽 2000mm,净高 1500mm;回风井2500 mm;溜矿井2000 mm。 3.5 矿井开采 3.5.1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矿区内矿体顶板为变砂岩,岩石结构致密,裂隙、节理不发育,岩石坚固稳定,完整性好。底板为绢云石英片岩,新鲜基岩结构致密,裂隙、 节理不发育,片理发育,岩石较坚固稳定,完整性较好。矿层为蚀变的绢云石英片岩,岩石中裂隙、节
25、理不甚发育,片理较发育,岩石较坚固,完整性较好,有利于开拓施工。已施工的探矿平硐无坍塌、掉块现象。岩石总体较完整。施工中遇有片理化带和破碎带时需进行支护。 矿区内各矿体均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 矿体埋藏较浅, 地形条件有利于工程布设和开拓; 矿体完整性较好, 呈似层状、 扁豆状产出,厚度较小, 适于地下平硐开拓采矿。 但由于矿体倾角较小 (3035) ,开采难度相对较大, 开采时需加电耙或其他方法 (人工扒矿) 向下溜放矿石。 矿岩机械物理性质为: 矿石体重 D =2.60t/m3, 矿岩普氏硬度系数 f=810; 矿石松散系数:K=1.41.5; 矿石自然安息角 a=3840。 3.5
26、.2 采矿方法选择 根据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中等, 矿体厚度较小, 倾角较缓, 可选择的采矿方法有全面采矿法和房柱采矿法。 全面采矿法是在阶段中把矿体划分为矿块,在矿块中留规则的和不规则的矿柱进行回采。全面采矿法适合于开采矿石和顶板岩石中等稳固以上的水平和缓倾斜厚度较小的矿体, 顶板欠稳固, 不允许有较大暴露面积时,可划分分间回采。当矿体倾角达到 3045时,工人需站在矿堆上作业, 因此, 在回采过程中每次崩落的矿石要局部留矿作为工作台,待整个矿块回采结束后,再把暂时留的矿石全部运出。 全面采矿法的优点是采准工程量小, 回采工序简单; 通风良好, 能适应矿体形状不规则的条件, 灵活性大。 缺点是顶
27、板暴露面积较大; 安全性较差, 采高大于 3m 以上, 检查顶板较困难; 留矿柱多时, 矿石损失较大。如果采空区采用尾砂充填,可以预防或延缓岩层移动。 房柱采矿法是沿走向或倾向划分为规则的矿房和矿柱,在矿房内进行回采作业, 采空区一般不处理。 房柱采矿法适用于开采顶板和底板岩层中等稳固至稳固, 薄至中厚的水平和缓倾斜矿体。 如果矿石松软, 则必须保留连续矿柱。 当顶板不太稳固时, 采用锚杆或锚网支护, 也可用房柱采矿法。 房柱采矿法的优点是采准切割工程量小, 回采工艺简单, 矿石贫化率低, 管理方便; 通风良好; 矿房生产能力高; 采用锚杆预控顶, 并留矿柱,作业安全; 缺点是矿柱矿量所占比重
28、较大, 且一般不进行回采, 因此矿石损失量较大。 结合本矿的开采技术条件, 对上述两种采矿方法进行综合对比后, 确定范家沟金矿段采用房柱采矿法。 3.5.3 回采工艺 (1)矿块构成要素 矿房和矿柱的布置方式主要考虑矿体倾角和矿石运搬方式。根据本矿的特征,矿房沿倾斜方向布置。矿房的长度为 50m,矿房的宽度根据矿体的厚度不大(小于 10m)确定为 10m。在顶板主要为片岩且地质构造发育时,留 38m 的矿壁。矿柱顶柱高 3m,宽 2m,柱间距根据顶板稳定性情况及矿体品位和矿体倾角大小,一般为 710m。 (2)采准和切割工作 采准切割工程包括下盘运输巷道、 漏斗、 切割巷道、 上山和电耙硐室。
29、阶段运输巷道布置在底板岩石中, 不仅安全性较好, 而且有利于通风管理,有利于提高运输能力, 还可在放矿溜井中贮存部分矿石, 从而减少电耙运搬和运输之间的相互影响。 采准巷道主要有: 自底板运输巷道, 向每个矿房的中心线位置掘进放矿溜井,在矿房下部的矿柱(顶底板)掘进电耙硐室,沿矿房中心线并紧贴底板掘进上山, 用于行人、 通风和运输设备与材料, 并作为回采时的自由面;各矿房间掘进联络平巷, 在矿房下部边界处掘进切割平巷, 既作为起始回采时的自由面,又可作为去相邻矿房的通道。 (3)回采工作 矿房回采是逆矿体倾斜方向向上依次推进, 浅眼落矿, 人工装药爆破,然后进行通风、洒水、撬浮石和平场,在平场
30、的同时进行扒矿。每次扒矿必须将工作面矿体地板扒出,留 20%左右的矿作为平场用,其余用人工运至切割平巷。 (4)采空区处理 因地面不允许塌陷, 故采空区所留矿柱及顶、 底柱不予回采, 作永久性支柱。 (5)矿块综合回收率90% 贫化率12% 4. 矿井运输 4.1 运输方式的选择 由于矿井生产规模较小,井下主平硐以上中段各采场放下的矿石均 采用人力推车(载重 600kg)运至矿石溜井,下放到主平硐后用机动三轮车(载重 1000kg)通过 PD1(1 号矿体)PD2(2、3 号矿体)PD3(4 号矿体)运至地表选矿厂矿仓。 4.2 矿车及数量 矿井内运矿车为铁制手推车,根据每日 100 吨的生产
31、规模,手推车需 25 台。机动三轮车 4 台。 4.3 运输系统 运输系统包括井下平巷运输和矿区运输。 主平硐以上中段的矿石用人力推车运至矿石溜井再用机动三轮车由矿石溜井至主平硐,经石门通过主运输巷道运至选矿厂矿仓。 5. 矿井通风 5.1 矿井通风 根据矿体赋存特点(埋藏浅) ,结合矿井开拓、开采方案,矿井采用自然通风加局扇的通风方式。 各回采矿块均采用下中段平巷进风,上中段平巷和通风天井回风的通风系统,采用辅扇配合局扇进行通风。 5.2 掘进通风 各采准切割和开拓、生产探矿等掘进工作面均采用局扇压入式加强通风。 6. 矿井供水、排水及压风 6.1 矿井供水 水源为距矿区 1km 的中河,引
32、至矿区后,在井口建一个 300m3的高位水池为井下生产供水,扬程 120 米,供水压力不小于 10Mpa。 6.2 矿井排水 本矿床位于秦岭腹地, 矿体大部分在浸蚀基准面之上, 矿体近旁无河流及水池,只要采矿坑口远离范家沟水系就可保证安全生产。 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影响, 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 地下水不会对采矿造成影响。 矿体各中段涌水及生产废水均沿各中段坑道水沟直接排出地表。 为确保矿井安全, 井下应准备排水设施, 以备一旦井下发生水灾时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发生人身伤亡事故。 6.3 矿井压风 压风采用咸阳秦渭空气机有限公司生产的压风机供风,压风机型号为 LZ10/8-1(10m3)型,
33、配置 2 台。 7. 矿井供电及通讯 7.1 矿井供电 矿山由汉阴县供电局供电。 矿井在井口附近安装 400KVA变压器一台,即可为矿井生产使用。 7.2 矿井通讯 矿区已具备对外联络通讯的条件,设有 5 部国内直拨固定电话,主 要管理人员配备移动电话。 矿井安装 50 门电话总机一台,保持地面与井下各生产巷道和矿块的联络。 8. 矿井设备 8.1 采矿设备 (1)ZY200B 钻机 8 台; (2)YBT52-2 局扇 3 台; (3)ZDPJ-30 电耙 2 台(根据实际情况购置) 。 8.2 矿山机械及维修设备 (1)LZ-10/8-1 压风机(10m3)2 台; (2)Y315M2-8
34、 型电动机 3 台; (3)IS65-50-160B 型水泵 1 台; (4)M3030A 砂轮机 1 台; (5)ZXG-300 焊接整流器 1 台。 8.3 运输设备 (1)人力推车 (载重 600Kg) 25 台; (2)机动三轮车(载重 1000Kg)4 台; 8.4 电气设备 (1)高压开关柜 CG-1A(F)2 台; (2)矿用变压器 KS9-400KVA/10 1 台; (3)低压配电屏 PGL28 台; (4)低压电容器屏 PGJ3 台。 9. 环境保护 9.1 采矿引起的地质灾害及监测预防措施 该矿床采矿生产中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有: (1)采坑的突然崩塌,对生产工人及矿山
35、危害较大; (2)采矿废渣遇暴雨可能产生泥石流。 对此将采取以下监测预防措施。 对采坑将采取定期监测, 一旦其中矿石采空将尽快崩落回填, 以防其突然自行崩塌对矿山造成危害。 对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石, 将集中堆放于沟谷中, 修建防护围墙, 以防止产生泥石流。 对废石逐渐予以利用, 如用于修路和其他建筑材料, 减轻环境的压力。 矿山闭坑时将对浅部可能造成崩塌的采坑进行全面检查,崩落回填,对采矿产生的可能造成泥石流的废石进行加固处理。 9.2 矿山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矿山建成生产后, 产生的污染源主要有: 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石、 粉尘和机械油污以及选矿废水等。对此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1)采矿中排出
36、的废石就近堆放在附近山沟中落差小的地段,为防止雨水冲刷侵蚀产生污染,将采取堆砌石墙和修排水沟等防护措施。 (2)机械油污、生活垃圾、取暖生活煤渣等就近掩埋,以防其流失污染环境。 (3)井下作业采用湿式凿岩、喷雾洒水、清洗巷道壁等降尘措施,防止粉尘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排出坑外的污风有害物浓度远低于 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 (4)对采矿中破坏的植被和土地将在矿山闭坑后重新植树种草,对矿山占用的土地进行全面复垦。 (5)选矿废水循环利用,严禁随意排放。 10. 经济评价 (1)基建投资 610 万元 其中 井巷工程 200 万元 选矿土建工程 100 万元 采选设备 300
37、 万元 矿山公路修建 10 万元 (2)流动资金 50 万元 (3)入选品位 1.7910-6 (4)尾矿品位: 0.110-60.0710-6 (5)年产成品金 50.50kg 按年生产矿石量 3 万吨, 矿床平均品位 2.0310-6, 矿石贫化率 12%,选矿回收率 95%,冶炼回收率 99%计算。 (6)年销售收入 707 万元 按目前国内市场黄金收购价 140 元/克。 (7)年生产成本 318 万元 其中年采矿成本 130 万元 年选矿成本 158 万元 年运输销售成本 20 万元 年管理成本 10 万元 (8)年税金总额 106.05 万元 当地矿山开发的各项税费约为总销售额的
38、15%。 (9)年销售利润 282.95 万元 (10)年上缴所得税 93.23 万元 (11)年利润(税后) 189.72 万元 (12)总投资利润率 31.10%,利税率 63.77% (13)投资回收期 2.16 年 由以上技术经济分析表明, 该项目建设技术上可行, 经济上合理, 矿山企业经济效益较好,社会效益显著,应加快矿山建设。 11.安全专篇 11.1 设计依据 11.1.1 国家、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有关安全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第 70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3第 65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39、令2001第 60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3第 65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 法 (5)国务院第 253 号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6)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改投资20031346 号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 (7)国家安监局第 18 号令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办法 11.1.2 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规程、标准 (1)GB16423-200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2)GB6722-2003爆破安全规程 (3)GB16297-1996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 (4)GB8978-1996
4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5)GB12348-19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6)GB5748-19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 (7)GB14161-1993矿山安全标志 (8)GBJ70-1984矿山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9)GBJ213-1990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0)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11)GB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12)GBJ87-198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13)GB6527-1986安全色卡 (14)GB6527.2-1986安全色使用导则 (15) GB7231-2003 工业管路的基本识别色、 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1
41、6)GB8196-1987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 (17)GB50058-19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11.1.3 其它设计依据 1、陕西省地质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队 2005 年 12 月编写的陕西省汉阴县范家沟金矿 K1-K4矿体 750m 标高以上详查地质报告 ; 2、安康市九洲咨询评估事务有限公司 2006 年 3 月编制的汉阴县盛鑫矿业有限公司范家沟金矿安全预评价报告 2、安康市环境影响评价所 2005 年 11 月 26 日编制的汉阴县范家沟金矿采选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 3、国土部门批复的矿区范围。 4、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 11.2 工程概述 11.2.1 工程
42、基本情况 范家沟金矿位于汉阴县城西北约 20km。隶属汉阴县铁佛镇管辖。矿区地理坐标为: 东经 1083630-1083700 北纬 330215-330300 沿矿区简易公路东行 1km 左右与汉阴县城至石条镇县级公路相接,沿县级公路南行约 20km 可直达汉阴县城和 316 国道、阳安铁路汉阴站,沿 316 国道和阳安铁路东行 75km 可达安康市,交通方便。 范家沟金矿是新建矿区, 设计年生产能力 3 万吨/年, 服务年限 7 年。 采用矿井采用平硐溜井开拓。 采矿方法:依据矿体赋存状态,选用房柱法回采矿体。 坑内运输: 由于矿井生产规模较小, 井下主平硐以上中段各采场放下 的矿石均采用
43、人力推车(载重 600kg)运至矿石溜井,下放到主平硐后用机动三轮车(载重 1000kg)通过 PD1(1 号矿体)PD2(2、3 号矿体)PD3(4 号矿体)运至地表选矿厂矿仓。 坑内通风: 根据矿体赋存特点 (埋藏浅) , 结合矿井开拓、 开采方案,矿井采用自然通风加局扇的通风方式。 各回采矿块均采用下中段平巷进风,上中段平巷和通风天井回风的通风系统,采用辅扇配合局扇进行通风。 坑内排水:坑内正常涌水量较小,开采深度较浅,采用平硐开拓,坑内排水采用平硐自流排水。 平硐内工程坡度 3, 水沟规格 0.3m0.4m。 压气设施: 压风采用咸阳秦渭空气机有限公司生产的压风机供风, 压风机型号为
44、LZ10/8-1(10m3)型,配置 2 台。 供水设施:水源为距矿区 1km 的中河,引至矿区后,在井口建一个300m3的高位水池为井下生产供水, 扬程 120 米, 供水压力不小于 10Mpa。 供电设施:矿山由汉阴县供电局供电。矿井在井口附近安装 400KVA变压器一台,即可为矿井生产使用。 地表设施:矿山地表设有办公室、维修室空压机房、配电室、水池、宿舍等。 11.2.2 影响矿山安全的主要因素 1、冒顶片帮 地质条件和施工方法影响工作面顶帮的稳定性,以下情况可能诱发局部冒顶、片帮,危及工人的生命安全。 (1)在地质条件不清的情况下作业; (2)顶板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支护; (3)炮孔
45、布置或装药结构不合理,爆破引起顶帮失稳; (4)工作前对工作地点不进行检查,对顶、帮浮石不进行处理或处理不好; (5)凿岩机等设备震动引起顶、帮松动; (6)采场暴露面积过大,工作面结构不合理。 2、爆炸 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导火线、雷管、导爆管、炸药等爆破器材,如违章操作或操作不当, 可能酿成意外爆炸事故, 可能造成爆炸危险的原因有: (1)领用炸药过程中违章吸烟、使用明火等; (2)危险区边界和影响工作区未设警戒,避炮的安全距离太近; (3)炸药领用制度不健全、纪录混乱,剩余爆破器材未及时交回; (4)爆破工未经专门培训或违章装药; (5)违章使用过短的导火线; (6)打残眼、单点炮; (7
46、)二次爆破时不设警戒。 3、物体打击及坠落 斜上山、 天井施工容易出现物体打击伤害, 作业场所存在浮石或再生浮石,在天井口周围物品坠落, 在扒装作业中违章蛮干, 溜井中矿石意外的散落,不按规定佩带安全帽等,都是发生物体打击的原因。 4、火灾 井下火灾主要是易燃品被意外的火源点燃造成的。井下易燃品有凿岩机、局扇用的润滑油,工作用的油棉纱、棉布、塑料和电缆等,其中井 下电缆不但是可燃物,而且也是着火源,当电缆的质量、选型、敷设、绝缘和安全保护装置出现问题时, 造成电缆着火, 酿成井下火灾。 井下火源还有金属撞击火花、电气开关离合、电气焊(切割)等产生的火花引发生的意外火灾。 地面配电室、空压机房、
47、库房、机修房、办公室等也存在火灾危险。 5、容器爆炸 容器爆炸主要是空压机的储气罐、 油水分离器等发生的爆炸, 当空压机贮气罐和油水分离器的罐体受到机械损伤、 腐蚀等使其壁厚减薄, 强度降低,在安全附件失效情况下,就有可能出现容器爆炸。 6、中毒、窒息 在采矿爆破时,会产生大量的炮烟,炮烟中含有大量的 CO、NOx 气体, 使氧气含量降低。 这些气体直接危害着人体健康而发生炮烟中毒。 空压机站通风不良, 设备维护不及时, 废气不能及时排出, 也可能造成中毒。 7、安全出口 安全出口没有按设计和有关规程施工, 基建组织过程中, 安全出口被杂物堵塞, 安全出口没有悬挂明显的标志, 或者人员对井下工
48、程不熟悉,造成不能按正确的路线出入。 8、噪声危害 凿岩机、空压机、局扇等在工作中产生的噪声。噪声的危害,首先是影响人的听力,轻则高频听阈损伤,中则耳聋,重则耳鼓破裂。二是对神经系统的危害,产生心跳加快、心率不齐、血管痉挛等症状;三是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可能引起胃功能紊乱、食欲不振、肌无力等症状;另外,在生产过程中, 噪声可干扰影响信息交流, 听不清信号, 增加误操作的发生, 引发其它伤害事故。 9、粉尘危害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作业场所内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生产环境空气中的固体颗粒。 它是污染环境、 降低生产设备效率、 影响作业人员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在于它在呼吸道的沉积, 由此可以
49、引起尘肺、 肺粉尘沉着症、呼吸系统肿瘤等病变。 本次设计产生的粉尘主要是矿岩粉尘。 在凿岩机打眼放炮、 装车、 道路运输、 废石场等处是主要扬尘点。 如无防护措施, 都将对操作人员产生危害。 11.2.3 防范措施 1、安全出口 矿区有二个以上独立通达地表的安全出口,其间距均大于 30m,符合安全规程 的要求。 第一安全出口为平硐, 另一个安全出口为斜上山至上中段平硐。 每个矿房确保有两个以上与上下中段联通的安全出口。 2、通风 采用侧翼通风, 新鲜风流从平硐进入, 清洗工作面, 污风从斜上山进入上中段回风巷, 风扇安装斜上山上口。 为了提高独头和局部工作等通风质量,采用局扇强制通风。 3、
50、防水 矿体埋藏较浅, 井下水主要是裂缝水, 涌水量不大, 井下水通过平硐水沟排出地表。 水文地质条件不清地段, 要先探水后施工; 作业面涌水变化较大时,要先进行水文地质分析,确认安全后再施工。 4、 防止火灾、爆炸的安全技术措施 禁止使用无防护的明刀闸开关; 地面设专门消防系统, 供水充足, 消防栓布置符合要求; 重要的场所有醒目的防火标志和注意事项, 配电室、空压机房、 库房等场所均设有灭火器, 厂区设灭火器材集中存放处, 内设防火砂、铁锨、水桶等;井下供水管每隔 50100m 应设一支管和供水便头,作为消防水管。 企业和爆破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和爆破作业安
51、全规程 ;爆破作业人员必须经培训、考试合格,并持有公安机关颁发的爆炸物品作业证; 加工起爆管、 起爆药包必须在规定的场所按规定的要求, 完成规定的数量; 非电导爆管起爆, 必须选用鉴定合格的导爆元件,导爆管的加工使用,起爆药包的段别、数量,装存结构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并按爆破规程进行; 装药工序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设定爆破警界:放炮前 10 分钟清理现场,现场无关人员必须全部撤离。发现哑炮要及时按规范处理。若不能处理,应及时报告,并在周围设立标志。 5、爆破材料的现场管理 领取爆破材料后, 要直接送到爆破现场, 严禁乱丢乱放和私自带走和送人;爆破结束后,剩余的爆破材料应当班退库,不得私自存放
52、;任何人见有散落的爆破材料必须捡起, 送交炸药发放站或安全人员处理。 严禁打残眼,严禁明火单点炮。 6、防止冒顶、片帮的安全措施 地质条件不清情况下,凿岩时应打超前孔控制工作面前方有无异常。局部被断裂切割地段的矿体应采用特殊的采矿方案,回采时应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 掘进工作面围岩不稳定时, 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木支护、喷砼支护或其它支护。 禁止单人排除险石、 浮石, 作业中发现有冒顶预兆,应立即停止作业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凿岩时, 副机手应经常观察顶帮岩石有无松动,出现问题及时停机处理。 采场内必须留出合适的矿柱, 支撑顶板, 回采过程中必须认真检查顶板情况, 及时清除干净浮石, 顶板不稳固
53、的局部采用木支护、 锚杆支护或锚杆金属网支护。采场必须建立顶板管理制度,并有专人管理。 7、防止容器爆炸的防范措施 选用国家定型、 合格产品; 经常检查空压机储气罐、 油气分离器的工作状况, 重点检查安全附件的有效性; 冷却水符合清洁水要求, 无杂物;注意容器的磨蚀情况,必要时及时更换。 8、防止中毒、窒息及粉尘危害的安全防范措施 加强通风、 排风: 通风不良的采场或作业面要设有局扇通风。 进入采掘面的风源含尘量不得超过 0.5mg/m3。 ;湿式作业:凿岩前,先用水冲洗工作面 10m 以内的巷壁以利降低粉尘; 凿岩时先水后风, 开眼时, 给予半风,停止机器时,先停风后停水,严禁打干眼;防尘用
54、水采取集中供水方式,水量满足防尘要求;个人防护:接尘作业人员佩带防尘口罩,防尘口罩的阻尘率要达到 I 级标准。 9、防止噪声危害的安全措施 选用低噪声合格产品; 采取隔离、 吸音措施, 减少噪声的传递扩散,空压机站设隔音值班室。 加强个人防护: 凿岩、 扒装等工序操作人员应佩 戴耳塞等个人防护用品,减少噪声的危害。 11.2.4 对矿山安全现状及周边安全环境的总体评价 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是:地压危害、爆破伤害、中毒窒息伤害、 物体打击, 其次是电危害、 机械伤害、 火灾与压力容器爆炸、粉尘和噪声危害等。 设计中针对上述危险有害因素制定了相对完善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劳动安全、工业
55、卫生、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方案中考虑了防范地压灾害、 爆破伤害、 职业危害等的技术措施; 同时在风险控制方面学习了一些好的经验。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 加强管理, 能够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 11.2.5 安全专项投资概算 本次设计安全专项投资主要包括通风主扇、 局扇、 灭火器材、 安全教育培训等。 表 3 安全专项投资概算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工程量或设备 型号台数 概算投资 (万元) 备注 1 通风风机 JK55-1NO.5,6 台 1.8 2 地表防水 0.6 3 矿山自救器 1.0 4 消防器材 0.6 5 安全教育培训费用 0.7 6 事故应急备用金 3 7 其它 2 合计 9.
56、7 安全劳动卫生技术改造投入为 9.7 万元, 约占矿山 (井巷工程) 总投 资的 5%。 11.3 地质安全影响因素 11.3.1 地质特点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为南秦岭印支褶皱带白水江白河褶皱束东段牛山穹隆构造北翼, 西临杨子地台江南凸起。 矿区处于陈家院子干沟口复向斜的次级褶皱黄龙倒转背斜的南翼。岩层基本为一单斜层,走向 大体 24060。基底为中元古界酸基性火山岩建造,上覆地层主要为寒武系、 志留系、 泥盆系等一套深海一浅海及潮坪相的细碎屑岩、 碳酸盐岩及硅质岩建造, 月河断裂、 牛山复背斜及其北翼的一系列倒转背向斜及脆韧性剪切带构成了区内构造的基本格架,构造线呈近东西向展布。 区内岩浆活
57、动频繁, 不同时期的酸一基性岩脉、 岩株广泛分布, 地层普遍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变形变质作用,褶皱强烈,片理发育。 区内广泛出露的一套下志留统梅子垭组(S1m)是本区及石泉汉滨区金矿带的金矿赋存层位, 原岩为一套泥质细碎屑岩系, 已发生了绿片岩相变质作用, 主要岩性为炭质绢云石英片岩、 黑云母变斑晶绢云石英片岩夹含炭硅质板岩、变砂岩,以富含炭质、硅质为特征,是 Au、Ag、Sb、As、Ba 等元素的高值富集带,也是区域金矿化的矿源层。该层在区内出露广泛,稳定分布,延伸远,厚度大。 11.3.2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开采安全的影响 矿区内的主要岩性为炭质硅质板岩、硅质岩,无软弱塑性岩层,一般为中厚层构
58、造, 由于矿体位于山坡部位, 覆盖层较少, 岩体大多裸露,岩石、矿石风化微弱;岩溶不发育,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该区的岩体稳定性好,矿体顶、底板以碳质硅质板岩、硅质岩为主,稳定性 好。 矿岩稳固性和抗压强度较好, 井下一般无需支护。 矿体均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 矿体埋藏相对较浅, 地形有利于工程布设和开拓; 矿体完整、连续性好,呈层状产出,单矿体倾角变化不大,有利于地下开采。 11.4 矿床开采安全评述 11.4.1 采矿方法安全可靠性 根据该矿体赋存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设计选用全面采矿法和房柱法回采矿体。 采场沿矿体走向布置, 采场长 50m, 采场顶、 底柱各 3 米。沿矿体接
59、触带掘进脉内运输巷,走向与矿体一致。由沿脉巷每隔 50m,上掘切割上山,作为行人与爆破自由面,沿运输巷每隔 57 米掘溜口,在溜口的对面每隔1016 米施工电耙绞车硐室, 在底柱水平上施工切割巷,为了通风和行人的安全,在顶柱及间柱施工联络道。 矿体顶、底板以碳质硅质板岩、硅质岩为主,岩体整体性好,岩石稳固,采场顶板稳定性好。 采场过程中,顶板安全防范措施有: (1)采场预留矿柱,尺寸不小于 3 米3 米,支撑采场顶板; (2)岩体不稳固的局部顶板采用木支护、锚杆支护或锚杆金属网支护等; (3)严格遵守作业前撬帮问顶制度,及时检查,撬净浮石,严禁带浮石作业; (4)采空区及时封闭,禁止单人进入采
60、空区。 总之,严格按设计施工,加强顶板管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安全上是可靠的。 11.4.2 坑内爆破作业安全可靠性分析 设计采用浅孔凿岩,选用 2#岩石炸药,人工装药方式,采用导火线引爆、非电导爆管、分段微差爆破的作业方式。装药、爆破由持有爆破作业许可证的技术工人进行, 爆破前, 先通知并确认非作业人员撤离现场,设立爆破警戒,安排专门人员在可能通往爆破地点的巷道进行警戒和封堵非作业人员。 爆破工点燃导火线后, 立即撤离至安全地带。 警戒人员在确认爆破工作完成后方可撤离警戒。 使用的炸药、 雷管等爆破物品要炸药库领取, 日清日结, 剩余的爆破物品当日退回爆破物品管理站,炸药、雷管分别存放和运输
61、。 只要矿山加强安全管理,警钟长鸣,坑内爆破作业是安全可靠的。 11.5 总平面布置 11.5.1 矿床开采地表移动范围圈定的合理性分析 为了使设计工程布置的稳妥合理,设计根据目前所掌握的地质资料、上下盘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和所选用的采矿方法, 同时参考国内、 外类似矿山实际资料,选定矿体上下盘及侧翼岩石移动角参数如下 矿体下盘岩石移动角:70; 矿体上盘岩石移动角:60; 矿体侧翼岩石移动角:70; 依据上述移动角, 根据目前已圈定的矿体深度圈定了地表移动范围。 11.5.2 工业场地稳定性总体评述 工业场地布置在地表岩石移动范围外,且距离地表岩石移动线距离符合安全规程要求, 各建筑物之间距离符
62、合安全规定。 工业场地布置不受滑坡、泥石流影响;地表径流条件好,不受洪水影响,总之,工业场地稳 定,不会出现安全问题。 11.6 机电和其它 11.6.1 耙运设备选型的安全可靠性 矿山规模较小, 矿山设备不多, 主要有电耙设备, 用于采场耙运矿石。采场选用电耙型号为 2DPJ-15,其参数如下: 双巻筒,直径 225mm 主巻筒平均拉力 14KN 副巻筒平均拉力 10 KN 巻筒容绳量 80m 钢丝绳直径 12mm 平均速度 1.1m/s 耙斗容量 0.25m3 电动机功率 15kw 操作电耙必须按其工作原理操作,下面的口诀是按其工作原理归纳的, “起动之前先松闸,电机虽转斗不耙;抱紧重闸松
63、空闸,耙斗就会向前耙;松开重闸抱空闸,耙斗就会往后拉;两闸同时紧抱住,往往发生大事故。 ” 为搞好安全,操作电耙时,注意如下事项: 1、开机前应检查绞车和滑轮的固定情况,耙斗与钢丝绳的连接,然后松开闸把, 开机检查绞车的运转情况, 确信一切正常, 才能正式工作。 2、发出信号,确信无人后,才能开动电耙,按操作口诀操纵。 3、电耙运转时,禁止触摸钢丝绳及其它运动部位,禁止在耙运道附近站人,以防钢绳横向弹跳和石块飞出伤人。 4、耙运过程中,若耙斗受阻,不能强行牵引,应将耙斗后退 12 米再耙,否则会断绳伤人。 5、耙不到的矿石,要及时调整滑轮和导向轮的位置。 6、做好电耙的日常维修和养护工作。 1
64、1.6.2 供配电 1、矿山电源及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电源引自铁佛变压站,由 LGJ350 架空引来 10KV “T”接至矿区变压室。配电室内设 160KVA、100KVA 变压器 2 台,其中一台 160KVA 变压器中性点可靠接地, 专供地表水泵、 空压机、 机修等用电需要。 另 100KVA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专供坑内耙运、通风、照明等用电需要。 2、电气设备的接地、防漏电、防过流三大保护装置的可靠性 (1)地面电气设备采用接零保护,井下电气设备采用接地保护。保护接地符合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的要求。 (2)矿区电气设备可能触及人体的裸露带电部分,都设有保护罩或栏杆及警示标志。 (3)在带
65、电设备周围不得使用钢卷尺和带金属丝的线尺。 11.6.3 工业与民用建筑 1、建筑物抗震设计 设计根据新修订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A1)(GB183062001)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主要建构筑物安全等级:二级。 抗震设防烈度:6 度。 主要建构筑物抗震类别:丙类。 主要建构筑物抗震等级:三级。 场地类别:类。 2、建筑物基础设计 建筑物基础持力层大多风化层, 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设计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3、建筑物防火设计 本建构筑物为砖砌结构,耐火等级为二级。 11.7 矿山安全机构及设施 11.7.1 矿山安全机构及人员配
66、备 1、 矿山设置安环科,科长 1 人,科员 1 人,共 2 人,负责该矿区安全检查及安全教育、 环境保护工作, 矿长负总责。 新职工入厂前进行体检,不录用不适合井下作业工员, 工人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特殊工种要持证上岗。 矿山企业及其主管部门, 必须贯彻“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 逐步实现安全管理科学化、 标准化; 在计划、 布置、 检查、 总结、评比生产建设工作的同时, 必须计划、 布置、 检查、 总结、 评比安全工作。 2、安全管理 矿山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矿长对本矿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各级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其技术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
67、技术工作负责, 各职能机构对其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要害岗位、重要设备和设施及危险区域,应严加管理,并设照明 和警戒标志。 所有安全、通风、防尘、防火、防水等设备和设施,不得毁坏或挪作他用,未经主管部门许可,不得任意拆除。 作业人员下井前严禁喝酒; 下井时必须携带照明灯具; 作业前必须检查通风情况, 认真检查和处理作业地点顶、 帮的浮石。 作业地点出现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征兆时, 必须迅速撤出危险区, 并及时报告与处理, 同时设置警戒和照明标志。 准确掌握出勤人数和工作地点; 交班时, 如发现有人尚未出井, 应立即报告调度室与有关部门,并及时查明原因。 矿山企业必须按规定向职工发放劳动
68、保护用品。职工必须按规定穿戴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与用具。 矿山企业应建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救护和医疗急救组织,配备必要的装备、器材和药物。每年应对职工进行自救互救训练。 对于井下采用机械通风和局部通风的方式。对于产尘点经常进行粉尘标准检测,对于接尘人员都配有个人防护用品。 3、安全教育培训 矿山企业应对职工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和安全法规知识, 进行技术和业务培训。 职工经考试合格方准上岗。 对所有干部和工人, 每年至少接受 20h 的安全教育, 每 1 年只少考核一次。 新工人下井前,应进行不少于 72h 的矿、坑口(车间) 、班组三级安全教育,经考试及格后, 由老工
69、人带领工作至少 4 个月, 熟悉本工种操作技术并经考核合格,方可独立工作。 调换工种的人员,必须进行新岗位安全操作教育的培训。 11.7.2 矿山消防 1、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2、消防措施 建有消防给水系统,消防给水来自高位水池,水池储备水不少于 50 m3,根据建筑物性质配置干粉灭器。 11.7.3 矿山救护 根据小型矿山设业余矿山救护队的规定,该矿山设业余矿山救护队,但要定期组织培训演练和配备必要的救护设备。平时具体工作由安环科统一管理。 11.8 预防效果与评价 矿山在实际生产中应严格执行设计中确定的安全预防措施,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等结合矿山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只要加强安全管理,矿山生产可以达到安全生产的预期效果和要求。 建议矿山加强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 进一步普及安全意识, 提高工人的救助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