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科技支撑项目申报指引北京科技大学科学研究与发展部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76068669 上传时间:2024-08-19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2.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批科技支撑项目申报指引北京科技大学科学研究与发展部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二批科技支撑项目申报指引北京科技大学科学研究与发展部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二批科技支撑项目申报指引北京科技大学科学研究与发展部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二批科技支撑项目申报指引北京科技大学科学研究与发展部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二批科技支撑项目申报指引北京科技大学科学研究与发展部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批科技支撑项目申报指引北京科技大学科学研究与发展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批科技支撑项目申报指引北京科技大学科学研究与发展部(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1、能源领域项目申报指南 一、百万千瓦级核电站轴封型反应堆冷却剂泵工程样机研制 研究百万千瓦级核电站轴封型反应堆冷却剂泵总体设计及关键零部件设计,建成设计验证试验平台, 建立数字化样机设计平台, 开展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实现主泵机组的设计集成,完成工程样机。整机效率大于 78%,完成 500 小时整机全流量试验。 有关说明:由符合条件的相关企业牵头申报。 二、现役 IGCC 电站运行优化技术研究 依托现役的 250MW 级 IGCC 示范电站,进行 IGCC 系统气化岛、空分岛、动力岛和全系统的运行优化试验研究,得到IGCC 优化运行规律,提高 IGCC 电站的运行效率和运行可靠性.实现

2、发电净效率不低于 38%,连续运行时间不低于 2200 小时。 有关说明:由符合条件的相关企业牵头申报。 三、大容量火电机组高效梯级供热技术开发及工程示范 针对大型燃煤机组热电联产,研发汽轮机排汽余热直接 2 利用的高效供热系统及小温差供热技术,开展梯级供热网设计及集成,实现汽轮机排汽余热的低成本资源化利用,降低抽汽供热带来的高品位能量损失。在 30 万千瓦及以上等级燃煤机组上进行示范,供热期供电煤耗比传统抽汽供热降低25g/kWh 以上。 有关说明:由符合条件的相关企业牵头申报. 四、工业锅炉高效燃烧与低排放技术及示范 研究链条锅炉高效室燃技术,完成炉膛结构设计和燃烧器研制,并进行工业示范,

3、实现锅炉效率90%;开发工业锅炉低排放烟气系统,研究高倍率灰钙循环脱硫、空气分级低氮燃烧、 毫克级布袋除尘等技术, 完成关键装备设计和定型,并进行工业示范,实现 SO2100mg/m3,NOx200mg/m3,烟尘5mg/m3。 有关说明:由符合条件的相关企业牵头申报。 材料领域项目申报指南 一、环境友好型高性能涂料制备技术开发及应用 围绕汽车、船舶与海洋工程、飞机、风电装备等需求,重点研发水性化、超高固体分含量等环境友好型高性能涂 3 料,突破超低 VOCs 控制关键生产技术,实现工业应用,水性化涂层系统 VOCs 含量小于 100g/L,超高固体分含量的涂层系统 VOCs 含量小于 100

4、g/L,有效解决涂料工业有机污染物排放问题。 有关说明:由符合条件的相关企业牵头申报。 二、高清洁油品用特种化学品高效制备技术及工业示范 围绕高清洁柴油(国以上)和汽油(国 V 以上)需求,研发超高纯度不饱和脂肪酸抗磨剂与碳四烷基化汽油的工业化制备技术,突破纯化分离、 外场强化分子混合反应器和环境友好催化剂等核心技术,开发建立年产万吨级工业示范装置,使产品不饱和脂肪酸大于 97、饱和脂肪酸小于 1.5%,应用后柴油尾气 PM2。5 减排 20%以上;烷基化汽油新工艺与原工艺相比,节能 15且红油废液近零排放. 有关说明:由符合条件的相关企业牵头申报。 三、橡胶湿法混炼新技术开发及应用示范 研发

5、橡胶湿法混炼成套新技术,重点突破炭黑、白炭黑填料体系的表面处理技术、填料分散、连续湿法混炼工艺等关键技术,生产过程较传统工艺节能 20以上;开展湿法橡胶 4 在绿色轮胎中的应用研究、轮胎路用性能的测试等,使用该材料制备的车胎: 滚动阻力比传统工艺生产轮胎降低 20以上,节油 5%以上;建成年产万吨级的湿法橡胶连续自动化示范生产线。 有关说明:由符合条件的相关企业牵头申报. 3、交通运输领域项目申报指南 一、下一代低能耗纯电动轿车平台及整车技术开发 开展低能耗纯电驱动平台的研发,包括电动化底盘、轻量化车身、智能化控制系统,并在三款量产车型中得到应用. 开发转子发动机技术及其控制系统,发动机最低燃

6、油消耗率230 克/千瓦时,通过 500 小时耐久性全速全负荷试验。开发 2 款 A 级纯电动轿车, 整车重量控制在 1100-1300 公斤,百公里能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最高车速不低于 150 公里/小时, 工况法续驶里程达到 150 公里以上;开发一款 B 级纯电动轿车,最高车速 180 公里/小时,0-100 公里/小时加速时间小于 4 秒,续航里程 300 公里. 有关说明: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中美、中德电动车技术合作研究 5 研究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轻量化与电池碰撞安全性、整车电子控制与电池综合管理、 智能充电与车-网互动 (V2G)、电动车能量优化与出行管理等关键技术,并应用于

7、2-3 种微型电动汽车。 开展智能电动汽车环境感知技术、智能汽车典型场景规划、汽车底盘线控技术、车车通讯技术研究;开展面向智能汽车的标准和规范研究;开展中德电动汽车的技术对比和评估;在上海国际电动汽车示范区实现中德两国智能电动汽车的示范运行. 有关说明:由教育部按照中美、 中德电动汽车国际科技合作框架要求推荐申报。 三、电动物流车规模化示范 基于物流行业典型应用要求,提出物流车技术配置要求;开展物流车充电设施高效配置技术研究,面向物流车运营综合信息服务技术和数据融合技术研究,构建面向多区域物流车运行、调度、预约和充电网络运营的车网一体服务平台,并探索新型商业模式;开展较大规模示范运营考核。 6

8、 有关说明:由符合条件的相关企业牵头申报。 四、城轨交通互操作综合测试与认证平台关键技术 充分利用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综合优势和条件,积极探索建立开放、机制灵活、适应市场需求、面向全球服务并与国际接轨的第三方城市轨道交通互操作综合测试认证技术平台.研究城轨交通各子系统互操作评估标准、 规范和全生命周期 RAMS 评估方法;研究分层互操作效能检测、缺陷辨识、一致性优化等关键技术,研制各异构子系统互操作检测系列设备和综合检测评估软件系统,构建轨道交通互操作综合检测、评估和认证一体化平台;针对典型轨道交通系统配置完成测试应用验证;取得国家检测认证资质,具备国际检测认证互认能力,形成符合全球认可的检测认证

9、服务能力. 有关说明:由符合条件的相关地方推荐申报。 五、长江水运安全风险防控技术与示范 针对长江水运安全监管手段缺乏、应急反应较慢、危险品事故处置能力不足等问题,开展智能电子巡航、危险货物船舶运输全程动态监控、港区储罐安全监测检测、复杂航段船舶辅助驾驶及仿真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集成,形成长江航 7 运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架构,制订高毒性危险货物船舶运输、 危险货物状态监测、港区储罐管线检测等技术标准,开发航运安全信息共享服务、危险货物船舶运输全程监控与应急响应、港区储罐安全风险预警与应急等平台,研制船岸数据通讯移动客户终端、船舶智能航行终端、危险货物状态感知、典型液体化学品围控回收、港区储罐及管线

10、便携检测等设备,研发航行安全应急演习演练系统和内河船舶驾驶模拟系统,在三峡库区、“长三角”地区等开展集成示范应用,在示范区域实现重大安全事故率降低 30以上,长江干线电子巡航系统覆盖 80%以上,事故应急实现分钟级响应。 有关说明:由交通运输部推荐申报,以利于项目开展和成果的推广应用。 六、柴油/天然气双燃料产品开发及应用 突破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共性关键技术, 探索工程化应用途径,为市场提供快捷、 高效的技术解决方案和高可靠性、高性价比的系统产品. 开发双燃料发动机尾气污染物削减关键技术、双燃料发 8 动机氮氧化物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高效稀薄燃烧控制策略、 缸内 HC 排放控制策略、 双

11、燃料发动机电控单元(ECU) 、爆震控制、后处理技术和 OBD 控制技术。开发的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排放水平达到国标准,颗粒物排放相对于基础柴油机减少 60;柴油替代率70%,油气替代比1:1.15。将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排放控制关键技术推广应用于在用车市场和 OEM 市场。 有关说明:由符合条件的相关企业牵头申报. 七、增压直喷汽油机技术开发及应用 对标分析国外先进增压直喷发动机及汽车的先进技术,开展清洁节能增压缸内直喷汽油机共性关键技术及先进适用技术开发,重点开展发动机本体优化设计、 燃烧稳定性控制系统开发、增压器与发动机的匹配分析、电控燃油系统多目标优化匹配、增压器匹配、发动机性

12、能及整车匹配等关键技术攻关。 开发出一款以上节能型增压直喷汽油机,升功率80kW/L,整车百公里油耗相对三阶段油耗法规限值节油 9 1215%,整机排放达到国 V 水平,整机通过产品认证获得公告,并实现规模化量产。 有关说明:由符合条件的相关企业牵头申报。 八、重型柴油机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 开展重型柴油机节能减排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及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重点开展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技术、高效燃烧技术、 进排气技术、 低摩擦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推广后处理系统、智能化低功耗附件、低摩擦附件、动力总成匹配优化等先进适用技术。 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及后处理系统, 满

13、足欧 VI 排放要求, 实现工程应用及示范运行;进行发动机燃烧优化、进排气优化、智能化低功耗附件、低摩擦附件等应用开发,发动机达到欧 VI 排放要求,实现规模化生产能力。 有关说明:由符合条件的相关企业牵头申报。 4、农业领域项目申报指南 一、作物高效施肥技术研究与示范 1. 东北平原玉米、水稻高效施肥技术研究与示范。 10 开展玉米、 水稻土壤理想耕层构建,玉米大垄双行变株距种植技术、耕作施肥和秸秆还田等农机农艺结合条件下土壤养分释放特性及其调控技术研究,进行高效施肥技术集成与示范。完成后氮磷钾肥料总和利用率提高 10 个百分点,施肥量减少 10-15。 2. 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区高效施

14、肥技术研究与示范。 开展土壤养分肥力特点及其供肥规律和农田水分状况及水肥耦合效应研究,开展新型肥料研究,进行小麦-玉米轮作的简化高效施肥技术集成与示范.完成后氮、 磷养分利用率分别提高 5-8%和 3-5,降低氮磷肥料用量 2030%。 3. 设施蔬菜养分管理与高效施肥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主要设施土壤肥力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主要蔬菜作物需肥需水规律,开展高效施肥技术集成与示范.完成后节肥10-20,增产 10-15以上。 有关说明:该研究方向为补充征集,面向东北和华北地区。 11 二、林业生态科技工程 1. 高抗稳定植物材料优选技术与示范。 开展树木种质逆境胁迫适应机制、高抗稳定植物材料早期诊

15、断评价与优选技术研究、高抗稳定植物材料繁育技术与示范.建设优良种质资源收集、繁育、试验示范基地;优选抗干旱、耐盐碱、耐水湿、抗干热、抗污染优良种质。 2. 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研究与示范。 开展困难立地生态修复阈值和评价技术、困难立地微生境改良技术、困难立地拟自然人工促进植被构建技术研究。试验示范区造林成活率达到 85以上、保存率达到 80以上. 3。 “三北”地区防护林体系结构定向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开展大流域/区域防护林体系景观格局调控技术、 小流域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技术、功能导向型防护林体系结构化经营技术研究, 开展防护林结构定向调控技术集成与试验示范.试验示范区造林成活率 90以上,

16、保存率 85以上。 12 4。 长江防护林质量调控与高效经营技术研究与示范. 开展流域尺度防护林体系综合管理与景观规划技术、中上游生态脆弱区防护林质量调控与综合管理技术、中下游低山丘陵防护林质量调控与综合管理技术研究。建立典型区域长防林体系多功能耦合的景观规划与综合管理技术;建立典型区域防护林质量定向调控综合管理技术体系。 5. 资源节约与环境改良型农林复合技术研究与示范. 开展资源节约型农林复合系统种间关系与调控技术和农田污染防控型农田防护林系统结构配置技术研究。试验示范区造林成活率 90以上,保存率 85%以上. 6. 环境友好型城镇景观林构建技术研究与示范。 开展生态防护型城镇景观林构建

17、技术、休闲保健型城镇景观林建设技术、资源节约型城镇景观林构建技术研究。试验示范区核心污染指标降低 50;筛选出满足不同功能需求的优良景观树种. 7。 生态经济型血防林构建技术研究与示范。 开展滩地型血防林构建技术、山丘型血防林构建技术、 13 生物抑螺制剂的研发与利用研究.试验示范点钉螺密度得到有效控制;提出滩地、山丘生态经济型血防林构建技术,筛选出优化模式。 有关说明:由符合条件的相关单位申报。 三、竹藤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研究 1。 竹藤优异种质创制创新与种苗培育标准化示范. 开展竹藤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优异性状的早期筛选、种质鉴定与新种质创制、重要竹藤种质高效繁殖等技术的研究、集成与示范,获

18、得竹藤优质多抗相关基因.开展优良竹藤种苗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组培苗容器培育技术、容器育苗研究。实现优良竹藤种苗培育标准化生产。 2。 竹藤种质资源培育技术创新。 开展特色竹藤种质资源培育技术创新研究,构建基于不同经营目标的特色竹林高效培育技术体系,建立特色笋用棕榈藤培育技术体系,林分生产力提升 15-20%。 3. 竹藤种质资源基础数据库的构建。 研究竹藤植物形态特征、生长特征和材性特征,构建种 14 类齐全、 信息全面的竹藤种质资源基础数据库,建立主要竹种和主要藤种的特征数据和图谱,实现互联网快速查询和共享。 有关说明:由国家林业局、竹藤主产地区推荐申报。 四、耐盐水稻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19、研究 1. 水稻耐盐性评价新技术与耐盐种质资源筛选。 研究水稻耐盐性鉴定技术与方法,建立耐盐鉴定评价与技术体系;制定水稻品种耐盐性鉴定技术标准;开展耐盐水稻种质资源发掘与品种筛选。 2。 耐盐水稻新品种选育. 发掘水稻耐盐基因/QTL, 筛选与水稻耐盐性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选育高产优质多抗耐盐(碱)水稻新品种(组合),在盐分浓度 0.3%以上的滩涂种植,产量达 400kg/亩以上。 3。 盐碱地水稻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研究耐盐水稻高产优质形成规律及其定量化诊断指标与方法、水稻壮秧培育及高产优质安全栽培技术体系及耕作制度、高产栽培关键技术,制定相应的技术规程,完成后示范区比应用现有盐土水

20、稻生产技术增产 15-20。 15 4。 沿海滩涂水稻全程机械化和灌溉智能化控制技术。 研究耐盐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关键技术和沿海滩涂稻田管网化灌溉模式和灌溉水信息化、智能化控制技术。建立沿海滩涂耐盐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和适宜于沿海滩涂水稻规模化种植的管网化灌溉利用模式,建立耐盐水稻全程机械化、灌溉信息化管网化、大田物联网技术示范工程。 有关说明:该研究方向面向沿海滩涂分布集中地区. 五、现代种业交易平台及种子质量监控技术研发 1. 主要农作物 SNP 标记的开发及其在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在全基因水平上开展 SNP 标记的开发、筛选、评估;建立适于分子育种的高通量 SNP 芯片和 Array

21、Tape 检测平台;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 开展主要农艺性状关联分析、 QTL精细定位, 开发功能标记;构建玉米、 大白菜高精度遗传图谱、主要农艺性状 QTL 精细定位; 建成一套高通量分子育种数据处理分析系统。 2。 主要农作物品种分子鉴定技术研发及在种子质量监 16 控中的应用. 研制出适于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的 SNP 芯片; 建立主要农作物 DNA 指纹数据库,研制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共享信息平台;研发自动化、高通量的 SSR 分子检测技术体系, 建立主要农作物 SSR、 SNP 整合指纹数据库;建立适于Array Tape 检测平台, 完成一套主要农作物数据库管理系统。 3。

22、植物新品种权交易平台。 搭建品种权网上交易平台,为供需双方提供信息发布、在线展示、价值评估、法律、金融、知识产权维权等服务.发布转让品种权信息,展示新品种,实现植物新品种所有权和申请权转让。 有关说明:由符合条件的相关部门和地方推荐申报,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开展种业技术研发、建立现代种业交易平台提供支撑。 六、规模化农业综合节水技术集成与示范 1。 精量低耗灌溉技术集成与示范。 研究低压滴灌规模化应用的技术参数确定方法和优化 17 配套技术、研究山丘区节水灌溉综合配套技术、研究清洁能源低压灌溉技术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技术参数和优化管理技术。使田间水利用率提高 10%,肥料利用效率提高 15%以上。

23、 2。 高效安全输配水技术集成与示范. 开展规模化灌溉管网安全调控技术研究,分区域提出高效安全的调控模式; 通过示范区建设,提出灌区规模化输配水工程建设标准与模式。实现节水 10%,节能 15%。 有关说明:由水利部推荐申报,重点突出行业特点与优势。 七、水产养殖环境治理与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 1. 辽南沿海重要养殖海域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建立海上浮筏等大型海藻养殖关键技术,筛选吸收海洋中的氮、磷等营养盐类,适合海洋环境的藻种,控制海域的富营养化。寻找建立人工鱼礁、藻礁,研究礁型与环境适配技术及研究人工鱼礁海藻种植技术,在辽南沿海进行海域生态修复示范。 18 有关说明: 该研究方向为补

24、充征集, 面向辽南沿海地区。 八、新丝路经济带民族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科技示范工程 1. 新丝路经济带少数民族特色产业技术升级与品牌创新模式研究。 重点选择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民族地区具有重大市场开发潜力的少数民族特色药业、林草特产资源、特色民族食品、特色民族文化产品等主导产业,着力于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创新, 支撑丝绸之路特色产业开发技术升级,创新品牌培育模式,带动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现代化,促进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2. 新丝路经济带少数民族地区畜产品优质安全技术与品牌创新模式研究。 针对新丝绸之路沿线民族地区特色牦牛、绵羊及禽类资源,利用现代加工技术,开展新产品的开发、产品工艺设计

25、、产业模式规划及推广应用。主要研究特色有机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新型有机畜产品加工配套技术集成、畜禽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技术集成,以及市场营销模式与产品安全控制 19 体系构建,利用有机生态资源,结合民族产品特点,创建知名品牌,推动新丝绸之路民族畜牧业发展. 3。 新丝路经济带民族特色农产品多语言网络交易展示平台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 依托互联网、移动网、呼叫中心,研究应用云计算的少数民族语言信息处理、视频数据化和大数据挖掘等核心技术集成创新,建设多语言科技产品展示交易平台,培育推动民族特色农产品形成品牌,提升民族农产品品牌竞争力,带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有关说明:由国家民委推荐申报,突出新丝

26、绸之路经济带民族地区特色和区域性。 5、村镇建设领域项目申报指南 一、村镇建设适用技术集成应用研究与信息平台开发 1. 镇科学规划设计技术成果集成应用研究. 结合美丽村镇创建,开展空间规划、村庄规划、社区规划等规划设计技术遴选和评价研究,编制可推广应用的规划设计技术目录,推进典型模式、范例建设,开展应用技术集成与推广。 20 2. 镇土地调查利用技术成果集成应用研究。 结合美丽村镇创建,开展土地调查监管、集约利用、空心村整治等技术遴选和评价研究,编制可推广应用的土地集约利用技术目录,推进典型模式、范例建设,开展应用技术集成与推广。 3. 村镇环境监测整治技术成果集成应用研究。 结合美丽村镇创建

27、,开展村镇环境监测、 整治技术遴选和评价研究,编制可推广应用的环境监测、整治技术目录,推进典型模式、范例建设,开展应用技术集成与推广. 4. 村镇小康住宅设计建造技术成果集成应用研究。 结合美丽村镇创建,开展小康住宅设计、建造、节能等技术遴选和评价研究,编制可推广应用的小康住宅设计建造技术目录,推进典型模式、范例建设,开展应用技术集成与推广。 5. 村镇适宜建材及产业化技术成果集成应用研究。 结合美丽村镇创建,开展节能环保、功能复合、经济适用建材技术遴选和评价研究,编制可推广应用的建材产品和生产技术目录,推进典型模式、范例建设,开展应用技术集成与 21 推广。 6. 村镇居民安全健康保障技术成

28、果集成应用研究. 结合美丽村镇创建,开展防灾减灾、医疗健康保障、饮水安全保障等技术遴选和评价研究,编制可推广应用的安全健康保障技术目录,推进典型模式、范例建设,开展应用技术集成与推广。 7。 村镇建设适用技术综合集成研究与信息平台开发。 建立美丽村镇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编制涵盖相关领域技术指导目录框架,开展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村镇建设科学发展战略研究,研发村镇建设技术成果服务信息平台. 有关说明:由符合条件的相关部门推荐申报,以促进适用技术成果在村镇建设中示范应用。 二、长三角快速城镇化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关键技术综合示范 一、 长三角快速城镇化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综合技术示范. 在苏、浙、沪地区选择典型

29、村庄,集成应用生态规划、宜居住宅、节能减排、特色景观营造等技术,示范建设 2-3 个、规 22 模不小于 100 户、乡村特色显著的生态型美丽村庄。 有关说明:该研究方向为补充征集,面向长三角地区。 6、资源领域项目申报指南 一、大中型海水淡化产业化技术研发及应用 依托海水淡化工程或产业园,推进海水淡化装备、 浓海水梯级利用技术、工艺优化、工程应用、补偿政策、运行服务等集成创新,加快海水淡化核心设备研发及产业化,示范工程技术国产化率大于 90,建立海水淡化装备及工艺标准体系,凝练相适应的海水淡化产业技术模式. 有关说明:该研究方向面向沿海海水淡化技术研发及应用比较集中的地区. 二、深海遇险目标

30、搜寻定位与应急处置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 针对深水海域海上遇险目标搜救的迫切需求,开展基于海事卫星的飞行安全与定位一体化技术和海上目标溯源、追踪与定位技术研究与应用;研发深水遇险目标搜寻与探测关键设备、打捞专用设备并基于国内现有大深度潜水器等作业平台开展海上应用试验。 23 有关说明:由交通运输部推荐申报。 三、DP3 动力定位系统研制 开展 DP3 级动力定位系统失效模式影响分析研究, 研制控制器、测量和推力器系统及核心设备,开展系统集成和工程化研发。研制 DP3 级动力定位系统工程样机,完成模型试验和实船试验验证,并通过船级社入级认证. 有关说明:由符合条件的相关企业牵头申报。 四、全海深多波

31、束测深系统工程化研究及应用示范 基于国内现有技术基础,进行全海深 (11000 米)多波束测深系统软硬件技术改进, 开展系统工程化技术研究,建立多波束测深系统技术标准,开展不少于 5000 公里长期海上试验检验和应用示范,实现我国全海深多波束测深系统的实用化。 有关说明:要求产学研用相结合申报。 7、环境领域项目申报指南 一、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支撑技术研发及应用 紧密结合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需求, 依托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建设,开展区域大气污染源解 24 析(动态) 、监测预警、支撑决策、管理等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 研究污染源排放控制技术及相关标准方案,构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

32、联控支撑技术系统,开展区域应用示范. 有关说明:由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以区域为整体申报。 二、 工业和城市生物质废物处置与燃气化产业技术研发及应用 结合发展清洁能源和大气环保的科技需求,依托现有和新的示范工程,开展工业废液(渣)和城市垃圾等生物质废物燃气化技术、装备、工艺、工程、运行服务、扶持政策等进行集成创新与应用,建立标准化体系,凝练提升适于不同行业生物质废物可复制、可推广的燃气化产业技术模式。 有关说明:由从事城市和工业生物质废物燃气化的行业主管部门、协会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荐申报,要求体现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 8、人口与健康领域项目申报指南 一、雾霾(空气颗粒物)健康防护

33、产品评价研究 针对雾霾(空气颗粒物)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开展空 25 气颗粒物污染个人防护产品的健康防护效果评估研究,对雾霾防护产品的健康防护效果进行客观、规范的评价,为公众有效防护和降低雾霾的健康危害提供科学的循证依据,一年内完成研究并提交评估研究报告。 有关说明:由国家卫计委推荐申报,以保证评价研究的质量和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二、喀斯特山区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 突出喀斯特山区中药产业发展需要,开展生态适应性区划方法、药用植物资源分子鉴定及保种扩繁技术、药用植物的石漠化治理及山地水土保持技术、特色优势中药材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及集成示范,建立形成适合在喀斯特贫困地区推

34、广应用的道地药材生产技术体系。 有关说明:该研究方向面向具备喀斯特山区地貌的地区。 9、公共安全领域项目申报指南 一、网络空间社会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开展社会安全技术集成应用研究,构建社交网络和社会活动大数据采集与管理服务平台,研发网络空间行为特征识 26 别与追踪系统和网络空间社会安全预警系统。 有关说明:由网络安全监管部门推荐申报,以利于成果及时应用. 二、食品安全电子溯源技术研究及示范 针对国务院确定的婴幼儿配方食品、大宗食品等重点监管产品,开展质量控制技术和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多层次、多水平数据分析技术(包含有关原料、工艺、包装标识、监管信息等相关内容的社会共享食品安全数据库)等研究

35、,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全国统一电子信息系统,实现信息采集、 传输、处理、应用的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化. 有关说明: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推荐申报,以利于项目开展和成果的推广应用。 10、科研条件和技术标准项目申报指南 一、计量基标准 1. 航天技术关键计量标准及溯源技术研究。 针对航天技术急需的计量需求,在航天高温材料、空间太阳电池和核电池、空间电离辐射、卫星遥感等领域研究计量标准和溯源技术,包括: 航天气动热试验中热防材料模型表 27 面高温测量与溯源技术;空间太阳光谱条件下,空间标准太阳电池的量子效率、空间太阳电池帆板组件的最佳功率及电流电压特性的计量标准与溯源技术;质子水吸收剂量计量标准装置

36、及空间电离辐射剂量探测器溯源技术;核电池中放射性核素活度等关键参数测量标准及溯源技术;125K500K真空低背景红外亮度温度标准及溯源技术;微波黑体计量标准和溯源技术等。 2. 先进制造中关键参量的计量标准和溯源技术研究。 针对先进制造领域中高端数控机床及装备制造和检测、微纳制造和检测、在线测量的计量需求,研制空间自由型面精密标准装置,测量精度达到亚微米级;研制区域法表面形貌计量基准装置;研究高速主轴回转角动态特性测量及评价方法,建立回转角动态计量标准系统;开展基于飞秒激光频率梳的激光多波长标准溯源体系的完善及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 开展多分量动态力学计量标准及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展微纳尺寸、材料

37、及传感器计量标准及溯源技术的研究,研制超低噪音计量型原子力显微镜标准装置和可溯源的计量型扫 28 描探针显微镜研制平台;建立频段覆盖到 67GHz 的片上阻抗和散射参数计量标准,建立有源器件片上射频参数的计量标准装置. 3。 海洋探测关键计量标准及溯源技术的研究。 开展基于互易原理的中低频水听器校准研究,研究建立中低频水声计量标准;开展高静水压中消声区域材料声学特性研究,建立模拟深远海环境的高静水压环境设施; 开展基于球面波互易原理的高静水压环境下的深水水听器自由场校准研究、 深水发射换能器的测量研究,建立高静水压下水声换能器校准技术;研究脉冲法测量声速及微波法测量长度技术, 建立温度范围为

38、271 K 至 350 K, 压力为常压至 100 MPa并覆盖宽广盐度范围的海水声速精密测量装置,对海水声速进行精细表征;研究海水密度与盐度、温度、含气量、表面张力、热胀系数和压力之间的非线性特性及修正方法,建立离线式和在线式海水密度计计量方法研究和量值溯源系统;建立基于激光多普勒原理和水洞系统的水流速测量标准装置,研究海流计校准方法, 研究水流速量值传递方法并建立海 29 洋流速溯源体系。 有关说明: 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推荐申报,以形成国家校准和测量能力. 二、品牌评价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示范 基于大数据分析,通过国内外品牌评价技术的比对,围绕有形资产、质量、服务、技术创新、无形资产 5 个维度,研究建立品牌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要素货币化的技术方法.通过典型行业及企业的实证研究,建立品牌评价的技术体系,制定适合我国国情同时又能得到国际认可的品牌评价模型。研究建立包括基础标准、方法标准、要素标准、管理标准在内,覆盖一、二、三产业的品牌评价综合标准体系,研制50 项品牌评价国家标准和 10 项国际标准。开展品牌评价技术与标准应用示范。 有关说明: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推荐申报,以落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 年) 重点任务,建立权威、规范、与国际接轨的品牌价值评价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