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语文一册第一单元3祭马思聪文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75993449 上传时间:2024-08-19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68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语文一册第一单元3祭马思聪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实用语文一册第一单元3祭马思聪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实用语文一册第一单元3祭马思聪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实用语文一册第一单元3祭马思聪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实用语文一册第一单元3祭马思聪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用语文一册第一单元3祭马思聪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语文一册第一单元3祭马思聪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祭马思聪文徐徐 迟迟背景资料阅读赏析学习建议思考与练习退出拓展阅读背景资料(一) 徐迟,原名商寿,浙江吴兴人。1931年至1933年,曾先后就读于苏州东吴大学和燕京大学。1933年开始写诗。193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二十岁人。抗战爆发后,辗转与上海、香港、重庆。这期间,曾与戴望舒、叶居祁健合编英文版中国作家。协助郭沫若编辑中原月刊。创作和翻译了不少作品。抗战胜利后,由重庆抵上海,曾一度回故乡教书。全国解放后,先后任人民中国(英文版)编辑、诗刊副主编。1960年调湖北文联专业创作。创作了大量的诗、散文和特写。其中反映画家常书鸿献身于祖国艺术事业的报告文学祁连山下,引起读者热烈反响。粉碎四人帮以后,

2、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报告文学。描写科学家生活的地质之光、歌德巴赫猜想等,将科学抽象化为艺术的图画,受到广泛好评,曾获1981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一等奖。关于作者徐迟退出背景资料(二) 发表于1978年的哥德巴赫猜想被誉为新时期报告文学繁荣的报春花。它叙述了数学家陈景润的传奇经历,多方面展示了他的个人遭遇,揭示了知识分子的不幸与民族命运的关系。在新时期文学中它率先展现了“文革”给知识分子带来的时代烙印和心灵伤痕,呼唤对人的价值、科学、知识的尊重。徐迟按自己的创作个性,在刻画主人公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的同时,还写出了他善良、坚韧、孤僻、内向的性格特征。作者这种不把作品写成先进事迹介绍,而突出人物鲜明

3、个性的写法,在当时颇为叛经离道。在艺术手法上,作品在介绍“数学家”经历、精神的过程中,着意书写他的品格气质。作者还创造性地将枯燥、抽象的数学计算式大段地以生动的文学语言表现出来,做出了成功的尝试,使读者迷惑于数学王国的高深时,领略科学家研究、探索的艰辛。作者诗人的气质在这篇作品中更多地体现在语言上,该文辞采华丽典雅,恣肆放达,并常常能将抽象的科学研究具体形象化,文中描述陈景润数学研究成果的一段文字早已脍炙人口。关于哥德巴赫猜想退出背景资料(三) 马思聪,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1912年5月7日出生于广东海丰海城镇一书香官宦人家。马思聪11岁时随大哥马思齐到法国学奏小提琴

4、,不久考进巴黎音乐学院提琴班,成为该校唯一的黄种人1931年学成回国,创办广东音乐学院,继而在香港创办华南音乐学院,兼任院长。 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创办中华交响乐团,亲任指挥。同时受聘于中央大学、中山大学、桂林大学任教授。1952年至“文革”前,马思聪一直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曾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 “文革”初期,马思聪深受迫害,1967年1月携家眷从广州逃到香港地区,后长期旅居在美国费城。1984年,马思聪在政治上得到平反,1987年5月20日,马思聪病逝,享年76岁。 马思聪才华横溢、创作甚丰,他的小提琴作品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影响最突出。小提琴曲内蒙

5、组曲是马思聪的成名之作,作于 1937年尤其是其中的思乡曲和塞外舞曲,创作技法精湛,民族风格鲜明,成为饮誉中外的优秀中国小提琴代表作。马思聪不仅是一位饮誉乐坛的小提琴作曲家、演奏家,而且又是知名的音乐教育家,为培养音乐人才,发展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弘扬祖国的民族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关于马思聪退出阅读赏析 退出(一) 本文是一篇悼念客死他乡的挚友的散文,它通过作者追忆马思聪“文革”被迫暗走他乡,身在国外而心眷故乡的几件小事,表达了作者对马思聪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对马思聪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表达了深深的敬意。 这篇文章虽是有感而发,语言朴质平实,取材多为琐事,但由于作者所融入的深厚的思想感情和对

6、马思聪人格的思考,因而使得文章的立意超越平凡而达到了深远的境界。阅读赏析退出(二)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1自然段,简要概述马思聪“文革”远走他乡而蒙受19年不白之冤的经历。 第二部分为第2自然段到第9自然段。通过回忆与马思聪相关的人、事、文及与马思聪的书信交往等,具体表露出对马思聪遭遇的深深同情。 第三部分即最后一段。再次总结马思聪的坎坷人生,并作文祭奠、文辞感天动地,令人为之唏嘘不已。 阅读赏析退出(三) 从写作特色而言,感情浓郁,发自肺腑的语言大大增强了这篇悼文的表现力,这可视为一个突出的特点。 立意貌似平实,实则深远。从平常书信往来、友人致文、亲人回忆、交往琐事中反映主人公的

7、巨大痛苦及痛苦中仍不改爱国之情,这使得人们更易于接受并产生共鸣。 选材得当也是本文的特点之一。文章材料虽然很多,但却都是从各个方面、不同角度来表现主题的,因而毫无重复、啰嗦之嫌。学习建议 退出学习本文时,有如下重点需要把握:(一)于平常琐事中寄深情,从而表现主题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应掌握。(二)体会作者对马思聪“在无可奈何中生。在无可奈何中死”的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对他人品的赞颂和无限怜惜之情。学习方法与步骤建议如下:(一)可先行查阅有关“文化大革命”的资料,让自己对马思聪所受冤屈的时代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进一步分析、理解本文。(二)也可采用另一学习思路:(1)倾听马思聪作品思乡曲 ,从

8、中品位音乐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在课堂上表达出来。(2)在乐曲声中阅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思乡曲或别的相关音乐为背景音乐。)(3)分析写作方面的特点,促进同学们对写作理论知识的体会并写作散文一篇。思考与练习 退出 一、作者的成名作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曾轰动神州,你知道它的内容吗?请查看。 二、查阅资料,了解“文化大革命”是怎么回事,它对我们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哪些灾难和危害?请组织口头或书面的讨论。拓展阅读 退出关于“文化大革命”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由毛泽东错误发动和领导,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发动的指导思想是所谓“无产

9、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文化大革命”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开始发动到1969年4月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一阶段,林彪、江青、康生、张春桥等利用“文革小组”名义,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各部门、各地方的党政领导机构几乎都被夺权或改组。第二阶段:从党的“九大”到1973年8月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70年至1971年间发生了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的事件。毛泽东、周恩来机智地粉碎了这次叛变。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后,使各方面的工作有了转机。1972年批判林彪过程中,周恩来提出批判极“左”思潮的正确意见,但毛泽东认为当时的任务仍是反对“极右”。党的

10、“十大”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江青等“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势力又得到加强。第三阶段:从党的“十大”到1976年10月。1974年初,江青等提出开展所谓“批林批孔”运动,把矛头指向周恩来。毛泽东先同意,后又对江青作了严厉批评,宣布他们是“四人帮”,指出江青有野心。邓小平同志在周恩来病重时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使形势有了明显好转。但是毛泽东同志不能容忍邓小平同志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又发动了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全国因而再度陷入混乱。1976年9月,毛泽东主席逝世后,“四人帮”加紧阴谋夺权活动。10月上旬,中央政治局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其发生原因和危害性作了系统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