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城市全天候立体步行系统规划研究 曹莎 吕国林 田锋 【摘要】【摘要】随着“低碳、生态、以人为本”等交通理念的普及,全天候立体步行系统在城市客运交通体系的地位日益彰显, 既关系到客运交通组织的成效, 又是提高城市吸引力和集聚力的重要保障本文首先介绍了全天候立体步行系统的概念并探讨了其设置条件;其次,在国内外实践经验及客流特征的分析的基础上, 开展了立体通道和全天候设施的不同形式的适应性分析;再次,依托用户体验,构建全天候立体步行系统网络规划、设施规划、环境规划的宏中微观三级规划理论体系,并对其核心规划内容进行分析;最后,以深圳宝安中心区为应用案例,探讨全天候立体步行系统规划实践 【关键词】【关键词】交通规划;全天候立体步行系统;通道形式;规划内容 0 引言引言 尽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城市居民机动化出行不断增加, 但是步行交通始终是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 作为任何出行起点始发及出行终点到达的必要方式,步行交通在居民出行链中不可取代由于城市道路资源有限,步行交通空间往往受到机动车交通挤压,加之步行交通易受外界天气干扰(如日晒、雨淋、严寒) ,人车冲突严重、 步行环境恶劣、 城市活力下降等已经成为各城市面临的重大问题。
国内外经验表明,建设全天候立体步行交通系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 立体步行交通系统也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能够有效支持和引导城市立体化发展,营造人性化、适宜人居的城市空间 1 全天候立体步行系统的概念与设置条件全天候立体步行系统的概念与设置条件 1.1 概念概念 步行交通不仅是一种交通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城市生机与活力的集中体现,承载了多样化的功能,包括:1)交通功能,是短距离出行的主要方式,提供与各种机动化交通方式之间的接驳;2)休闲健身功能,包括运动、休闲、健身和游憩等功能;3)其他功能,包括满足人们活动及交流需求的活动功能,以及提升商业吸引力的商业功能等 根据步行通道承担的功能,可将步行通道分为步行交通通道(主要承担交通功能) 、步行休闲通道(主要承担休闲功能)以及步行复合通道(承担交通、休闲、活动、商业等多种功能)三类立体步行系统是联系城市各类功能空间的重要设施,承担交通、休闲、活动、商业等多种复合功能, 是步行复合通道的一种, 大多存在于城市综合活动中心, 通过在空中、地下和地面等多向度上相互连接而形成的行人专用网络,它把原先被割裂的城市活动空间,如公交枢纽、广场、绿地、公园,以及大型公共建筑空间联系起来,促进办公、居住、商业、娱乐及文化等功能高度集聚的城市综合空间体系的形成。
全天候立体步行系统是指在立体步行通道上采取相应的遮挡措施, 并将空中、 地下和地面步行通道相互组合或连接成可以适应各种复杂的气候条件的连续的行人专用网络[1] 2 (从左至右依次为地面、地下、空中步行系统) 图 1 全天候立体步行系统示意图 1.2 设置条件设置条件 目前国内外尚没有专门用于全天候立体步行系统的设置标准, 我国仅在规范中对人行道服务水平进行分级以及人行天桥的设置条件进行规定 全天候立体步行系统的引入与研究区域的气候特征、用地特征以及客流强度之间存在较大关系 1.2.1 气候特征气候特征 全天候立体步行系统最基本的要求是抵抗恶劣气候,尤其是多雨雪、日晒强的气候在平均年降水量≥1200mm(参考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年降水量标准,如长沙 1361mm、深圳1924mm) 、月平均气温在 0℃以下的月份≥6 个月(参考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标准,如蒙特利尔 6 个月、哈尔滨 6 个月) 、或者夏季高温(气温超过 35℃)天气≥30 天同时每天平均日照≥5 小时(如上海 43 天,5 小时 40 分钟;宁波 30 天,5 小时)的城市宜考虑发展全天候立体步行系统。
1.2.2 用地特征用地特征 城市用地多样化带来步行需求的多样化如城市的中心区,既是城市内社会经济活动、金融贸易活动最密集、就业岗位最集中的地区,也是人们进行洽谈、休闲、购物和办公活动的主要载体另外,地铁、轻轨、BRT 等主要交通设施也将带来通勤、换乘等步行需求多种步行出行需求的出行特征具有显著差异, 对提供空间分离的步行设施具有较高要求, 是城市全天候立体步行系统发展的重点地区 1.2.3 客流强度客流强度 如何在高强度客流下保持步行系统良好的服务水平是立体步行系统引入的目的之一 国际上常采用步行人流服务水平标准,即弗洛因(Fruin)人员密度服务水平评价指标[2]结合我国《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37-2012)[3]提出的人行道服务水平分级,以人均占用道路面积作为评价步行服务水平指标, 以人均占用道路面积大于 2m2为引入立体步行系统的标准 2 全天候立体步行系统不同形式的适应性分析全天候立体步行系统不同形式的适应性分析 2.1 立体通道形式立体通道形式 2.1.1 立体通道形式与步行交通特征的关系立体通道形式与步行交通特征的关系 3 立体步行系统形式的选择主要由步行交通特征所决定。
不同出行目的的步行交通特征,(如步行速度、 )对交通服务的要求以及适合的通道形式都有显著差异(表 1[4]) 一般来讲,通勤、换乘人群希望快速通过,对步行通道的直捷性要求较高,空中或地下步行通道因不受其它因素干扰而具有较强吸引力, 尤其是对于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客运出行, 若轨道站点位于地下, 通勤者或换乘者则希望通过地下通道来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对于购物、 游览的人群,是一种伴随其他行为目的的随意移动,空中、地下或地面均可;对于散步休闲的人群,其无确定的目的,希望舒适、有吸引力的空间环境,一般则多选择风景、空气、视野等环境均较好的地面 表 1 立体通道形式与步行交通特征的关系 出行目的 图示 典型行为 步行速度/(m·s-1)交通服务要求 适合的步行通道形式 具有行为目的的两点位置移动 ●——→○ 通勤、换乘1.3~2.5 快速通过、便捷 空中或地下伴随其他行为目的的随意移动 ●→○→○ 购物、游览0.7 ~1.3 舒适、有吸引力的空间环境 均可 移动过程即为目的的随意移动 ● ○ 散步 0.8~1.2 舒适、有吸引力的空间环境 地面 2.1.2 功能和优缺点分析功能和优缺点分析 空中、地下以及地面三种形式通道实际上都能够达到“通行”的基本要求,但是从城市景观、投资、商业带动力等方面比较,不同形式通道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总结国内外经验,以步行交通特征的分析为基础,提出三种形式通道的主要功能定位和优缺点(表 2) 表 2 各形式步行通道功能定位及优缺点分析 形式 功能定位 优点 缺点 空中 通勤满足点对点快速通过的通勤需求提升二层商业价值 对城市景观产生影响 支撑二层商业开发,商业连廊 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联系性 极强的人流导向性 实现人车分流跨越交通瓶颈、车流量较大的道路,提高交通效率,保证步行的连续性 增加城市活动公共空间降低地面层的经济效益地面 购物休闲娱乐满足地面景观较好、商业氛围较浓的购物休闲娱乐步行需求 方便、视野良好 不连续, 受其它交通干扰衔接地下、空中步行系统 地下 通勤满足点对点快速通过的通勤需求,尤其是轨道站点位于地下时 便捷的轨道换乘 耗资巨大,工期长 轨道站点换乘 当换乘轨道站点位于地下且距离较远时,设置地下通道,缩短换乘时间,提高换乘效率 带动地下空间开发 存在安全、疏散、通风、采光问题 支撑地下空间开发 防灾能力强 缺乏自然景观和参照信息,易迷失方向 2.2 全天候设施形式全天候设施形式 2.2.1 全天候设施分类及特点全天候设施分类及特点 从国内外目前全天候设施的实践经验来看,全天候设施形式主要分为绿化和构筑物两类,其中构筑物又分为全封闭式构筑物和半封闭式构筑物,全封闭式(如卡尔加里) ,半封4 闭式包括骑楼(如广州) 、建筑挑檐(如台北信义商圈) 、顶棚(如香港中环) 、有盖走廊(如新加坡 Covered Walkway)等(图 2) 。
(从左至右依次为卡尔加里、广州、台北、香港、新加坡) 图 2 全天候设施形式示意图 1)绿化 绿化是步行通道上最基本的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全天候设施,主要用于地面步行通道,其防晒效果较好,但遮挡雨雪效果较差,适用于常年气温适宜、少雨雪的地区,一般采用高大的乔木 2)全封闭式构筑物 全封闭式构筑物主要用于空中、地下步行通道,适用于需要进行温度控制、或出于安全考虑(如三层以上的空中连廊) ,以及出于独特的景观设计要求的地段,空中步行通道考虑采光、视线等因素,一般采用玻璃结构 3)半封闭式构筑物 骑楼是一种建筑形式,包括一层、二层、三层及以上骑楼,挡避风雨侵袭和炎阳照射,造成凉爽环境,适用于商业活动,一层骑楼多用于住宅底层商铺、二层、三层及以上骑楼多用于商业街商铺 挑檐是指屋面挑出外墙的部分, 使其下方的地面步行通道达到遮阳避雨的效果,多用于百货商场、购物中心、商务楼、写字楼等外观要求整洁方正的建筑;顶棚是指在空中步行通道上加盖以遮阳避雨, 其温度控制低于全封闭式; 有盖走廊一般为地面独立占地,多用于用地资源宽裕的道路、广场等 2.2.2 全天候设施形式规划考虑因素全天候设施形式规划考虑因素 全天候设施形式选择不能一概而论,它与城市规划布局、城市设计、建筑形式、景观与街道小品息息相关,但在规划设计中仍应考虑以下因素: 1)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与邻近构筑物紧密结合。
2)突显城市文化品质,作为城市文化展示的重要平台 3)连续设置,空中、地面、地下步行通道良好衔接 4)满足净空、安全、换气、采光等的要求 3 全天候立体步行系统规划体系探索全天候立体步行系统规划体系探索 3.1 主要考虑因素主要考虑因素 全天候立体步行系统为步行者服务, 用户体验是判别立体步行系统好坏的唯一标准 根据深圳、上海、杭州等地的步行使用意愿调查结果[5] [6] [7](图 3) ,市民对步行系统主要关注5 网络、设施和环境三方面的内容,其中网络主要包括通道、过街等;设施主要包括宽度、铺装、标识等;环境主要包括遮阴防晒、绿化、休息座椅等 (从左至右依次为深圳市、上海市、杭州市) 图 3 步行使用意愿调查结果 3.2 规划内容框架规划内容框架 依托用户体验, 构建全天候立体步行系统宏、 中、 微观三级规划理论体系, 即网络规划、设施规划、环境规划(图 4) 其中,宏观层面开展步行通道等网络规划,整体上搭建连续高效的基础骨架;中观层面开展空间尺度、标识系统、无障碍等各类设施规划,空间上落实安全可靠的硬件设施;微观层面开展全天候、街景、照明等环境规划,品质上打造极具吸引力的全天候立体步行系统。
注:步行通道包括空中步行通道、地下步道、地面步道;公共空间节点包括广场及绿地等开敞空间、商业及办公设施等大型公共建筑、停车场及公交站点等交通转换枢纽等;服务环境主要包括座椅、便利店、街道家居等 图 4 立体步行系统三级规划理论体系 3.3 核心规划内容核心规划内容 通道是全天候立体步行系统规划的核心内容, 具体通道布局需要考虑路径长度、 服务地块数或人口岗位数、用地属性(公共或私人)等等因素三种形式通道的布局原则见表 3 6 表 3 各形式立体步行通道规划布局原则 通道形式 布局原则 地下步行通道 解决商务办公集中区以及居住区至主要轨道站、公交场站的通勤交通需求 尽量选择最短路径,最为便捷的满足至轨道站点的通勤需求 尽量设置在公共属性用地内,便于统一开发 经过地块时,应沿地块临近道路边侧或地块边缘布局 路径宜结合地下建筑(主要指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功能进行设置 宜尽可能的服务更多的地块 空中步行通道 主要在商业集中区构建,支撑二层商业开发,创造更具活力与魅力的商业氛围 路径宜尽可能的服务更多的地块,并引导商业人流走向 经过地块时,应沿地块临近道路边侧或地块边缘布置,构建独立的公共通道,受景观或建筑形式影响时,可利用建筑实现连通。
地面步行通道 应衔接地下与空中通道,并建设全天候设施 宜选择道路景观条件较好的通道 应与轨道、公交主走廊相联系 3.4 全天候立体步行系统规划实践全天候立体步行系统规划实践[8] [9] 3.4.1 宝安中心区概况宝安中心区概况 宝安中心区是深圳未来双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的文化、商业、商务、总部经济和体育中心,是深圳唯一依海而建的中心城区,面积约 6.8km2城市规划结构(图 5)为:“一条岸线(约 4 公里长的城市公共的亲水活动岸线) 、两条轴线(一条是以海滨广场为主线的中央绿轴, 一条是沿新湖路地铁线发展轴) 、 三个圈层 (核心区、 混合区及居住及配套区) ”其中,核心区是主要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活动区,面积约 2.5km2,办公面积约 250 万 m2,商业面积约 140 万 m2,居住面积约 90 万 m2(图 6) ,共有两条轨道线(均为地下敷设)四个轨道站点(图 7) 本文重点对通道和全天候规划展开论述,其他相关网络、设施、环境规划内容不在此列出 图 5 宝安中心区规划结构与功能分区 图 6 核心区土地利用规划 图 7 轨道站点覆盖范围 3.4.2 客流特征分析客流特征分析 宝安中心区核心区步行交通特征主要包括通勤、交通换乘、休闲及购物客流。
其中,通勤客流约 6 万人次/高峰小时(轨道约 2.5 万人次/高峰小时) ;轨道交通换乘约 0.6 万人次/高峰小时;购物客流约 10 万人次/高峰小时;休闲客流约 1 万人次/高峰小时结合相应的城市设计、地下空间综合利用专项规划等既有的规划进行分析,预测得出不同布局、不同业7 态之间的客流需求和特征(图 8) 图 8 核心区步行交通特征分类 3.4.3 立体步行系统规划立体步行系统规划 结合不同通道形式的功能及优缺点分析, 对不同需求采用不同形式的通道规划, 具体概念性方案如下: 地下步行通道主要需求是解决东、西两侧办公区到轨道站点的通勤需求、轨道站点换乘以及支撑地下空间开发(图 9) 空中步行通道 主要需求是支撑二层商业开发、 方便购物者来往于不同商业体 (图 10) 地面步行通道 主要需求是满足至滨海休闲区的步行需求、 衔接地下与空中步行通道 (图11) 在概念性方案的基础上, 根据通道布局原则, 形成宝安中心区核心区立体步行系统通道规划最终布局方案(图 12) 图 9 办公用地体量分布及地下通道概念方案 图 10 商业用地体量分布及空中通道概念方案 图 11 公共空间分布及地面主要通道概念方案 图 12 核心区立体步行系统规划布局图 8 3.4.4 全天候设施规划全天候设施规划 地下步行通道。
全封闭式,串联城市地下交通、地下商业设施、地下公共空间等,并以垂直电梯或扶梯的形式与地面步行通道、空中步行通道连接 空中步行通道全封闭式,考虑景观效果,采用玻璃结构(图 13) 地面步行通道 商业街商铺与住宅底层商铺主要采用与建筑结合的骑楼 (包括一层骑楼、二层骑楼等(图 14) ;百货商场、购物中心商铺、商务楼、写字楼商铺主要采用与建筑结合的挑檐(图 15) ;滨海广场主要采用绿化,隔一定位置设置相应有艺术品位的有盖走廊,与环境融为一体 图 13 全封闭的空中步行通道示意图 图 14 步行商业街二层骑楼示意图 图 15 购物中心建筑挑檐示意图 4 结语结语 全天候立体步行系统规划实际上是对既有规划在“以人为本”上的一种完善 此项规划应该是细致地去“弥补”一些既有规划的缝隙,将区域粘合成一个有活力、有人文关怀的一个整体以客流特征和用户体验为基础,从形式的选择到规划的内容构成,力求能够满足人的所有感官需求本文旨在提供一种规划的思路,今后需要进一步结合城市设计进行细节设计,并在实践中不断验证 作为城市步行交通品质提升以的一种重要手段, 全天候立体步行系统也可在其他城市(包括气候适宜的城市)的中心区、非中心区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叶嘉安. 以人为本的步行系统城市设计[J]. 城市规划,2005,29(6):58–63. [2] Fruin JJ.Designing for pedestrians:a Level-of-Service[A].Highway Reseach Boad.Highway 355[C],1971:1-15 [3]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37-2012)[S].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 [4] 常怀生. 建筑环境心理学[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5]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深圳市居民出行调查及分析成果汇报【R】深圳: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2012. [6]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上海市中心城慢行交通系统规划【R】.上海:同济大学,2005. [7]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杭州市慢行系统规划【R】.杭州: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7. [8]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宝安中心区慢行系统规划【R】.深圳: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2012. [9] 阿特金斯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宝安中心区商务办公区与核心商业区城市设计导则【R】.深圳:阿特金斯顾问(深圳)有限公司,2011. 9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曹莎, 女, 研究生,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工程师。
电子邮箱: csh@ 吕国林,女,学士,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电子邮箱:lgl@ 田锋,男,博士,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规划一所所长,高级工程师电子邮箱:t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