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课后答案详解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75941308 上传时间:2024-08-19 格式:PDF 页数:103 大小:13.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课后答案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课后答案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课后答案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课后答案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课后答案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课后答案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课后答案详解(1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宏观经济学( 第五版) 高鸿业课后答案详解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 产出) 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 产出)

2、的决定展开的。(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

3、析的基础匕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 也就会受到影响。2 .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

4、 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3 . 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1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

5、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4 . 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 D P , 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 D P ?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 D P 。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

6、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5 . 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算是投资? 解答: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建造新厂房、购买新机器设备等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们购买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 G D P 。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才算投资活动。6 . 为什么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 D P , 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

7、 D P ?解答: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 D P 是因为公务员提供了为社会工作的服务,政府给他们的工资就是购买他们的服务,因此属于政府购买,而政府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 D P , 并不是因为灾区或困难人群提供了服务,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们发生了经济困难,丧失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因此这部分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 包括社会保险税) 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所以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G D P 而后者计入G D P 。7 . 为什么企业向政

8、府缴纳的间接税( 如营 加税) 也计入G D P ?解答:间接税虽由出售产品的厂商缴纳,但它是加到产品价格上作为产品价格的构成部分由购买者负担的。间接税虽然不形成要素所有者收入,而是政府的收入,但毕竟是购买商品的家庭或厂商的支出,因此,为了使支出法计得的G D P 和收入法计得的G D P 相- 一致,必须把间接税加到收入方面计入G D P 。举例说,某人购买一件上衣支出1 0 0 美元,这 1 0 0美元以支出形式计入G D P 。实际匕 若这件上衣价格中含有5美元的营业税和3美元的折旧,则作为要素收入的只有9 2 美元。因而,从收入法计算G D P 时,应把这5美元和3 美元一起加到9 2

9、 美元中作为收入计入G D P o28 . 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 D P , 为什么?( 1 ) 政府转移支付;( 2 )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 3 ) 购买普通股票;( 4 ) 购买一块地产。解答:( 1 ) 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 D P , 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 包括社会保险税) 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 2 ) 购买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 D P , 因为卡车生产时已经计入G D

10、P 了,当然买卖这辆卡车的交易手续费是计入G D P 的。( 3 ) 买卖股票的价值不计入G D P , 例如我买卖了一万元某股票,这仅是财产权的转移,并不是价值的生产。( 4 ) 购买一块地产也只是财产权的转移,因而也不计入G D P 。9 . 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 D P 、N D P 、N I、P I和 D P 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 一般是社会保险局) 按定比率以税收的形式征收。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 D P 、N D P 和 N I ,

11、但影响个人收入P I。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直接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确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 P I,1 0 . 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 G D P 总和会有什么影响( 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 解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 G D P 总和会有影响。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 D P , 对两国G D P 总和不会有影响。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 1 0 台机器,价 值 1 0 万美元,乙国向甲国

12、出口 8 0 0 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 入 G D P 的有净出口 2 万美元,从乙国看,计入G D P 的有净出口一2万美元;从两国G D P 总和看,计入G D P 的价值为零。如果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就变成两地区间的贸易。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 0 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 0 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 0 万美元。相反,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8 0 0 套服装,从收入看,乙地区增加8万美元;从支出看,甲地区增加8万美元。由于甲乙两地属于同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1 8 万美元,而投资加消费的支出也是1 8 万美元,因此,无论从收入还是从支出看,计入G D

13、P 的价值都是1 8 万美元。1 1 . 假设某国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 ( a ) 一银矿公司支付7 . 5万美元工资给矿工开采了5 0 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 价 1 0 万美元;( b ) 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加工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 价 40 万美元。3( 1 ) 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 D P 。( 2 ) 每个生产阶段生产了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 D P 。( 3 ) 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 D P 。 解答: ( 1 ) 项链为最终产品,价 值 40 万美元。( 2 ) 开矿阶段生产1 0 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 0 万美元,

14、即 40 万美元- 1 0 万美元=3 0 万美元,两个阶段共增值40 万美元。( 3 ) 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 . 5 + 5 = 1 2 . 5 ( 万美元) 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 1 0 7 . 5 ) + ( 3 0 - 5 ) = 2 7 . 5 ( 万美元) 用收入法计得的G D P 为 1 2 . 5 + 2 7 . 5 = 40 ( 万美元)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 D P 是相同的。1 2 . 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1 9 9 8 年 和 1 9 9 9 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试求:(2)1999 年名义 GDP

15、;1998 年1999 年数量价格数量价格书本10010新110面包( 条)2001* 200菜豆( 千克)5000.5美元450( 3) 以 1998年为基期,1998年 和 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4) 以 1999年为基期,1998年 和 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5) “ 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对否?( 6) 用 1998年作为基期,计 算 1998年 和 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 解答:( 1) 1998年名义 GDP=100X10+200Xl+5

16、00X0. 5=1 450( 美元) 。 ( 2) 1999 年名义 GDP=110X 10+200X1. 5+450X1 = 1 850( 美元) 。4( 3) 以 1998年为基期,1998年实际GDP=1 450美元,1999年实际GDP=110X 10+200X1+450X0. 5=1 525( 美元) ,这两年实际 GDP 变化百分比=( 1 525- 1 450) /14505. 17%,( 4) 以 1999年为基期,1999年实际GDP=1 850( 美元) , 1998年的实际GDP=100X 10+200X1. 5+500X 1 = 1 800( 美元) ,这两年实际 GD

17、P 变化百分比=( 1 850- 1 800) /1800- 2. 78%.( 5 ) G D P 的变化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数量的变动,二是物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 “ G D P 的变化取决于我们以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 D P 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只说出了后一个因素,所以是不完整的。( 6 ) 用 1 9 9 8 年作为基期,1 9 9 8 年 G D P 折算指数= 名义G D P / 实际G D P = 1 45 0 / 1 45 0 =1 0 0 % , 1 9 9 9 年 G D P 折算指数= 1 8 5 0 / 1 5 2 5 = 1 2 1 . 3 % 。

18、1 3 . 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4 800总投资800净投资300消费3 000政府购买960政府预算盈余30试计算:( 1 ) ( 4)个人可支配收入;( 5 )个人储蓄。解答: ( 1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一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 5 0 0 = 8 0 0 3 0 0 , 因此国内生产净值= 4 8 0 0 - 5 0 0 = 43 0 0 ( 亿美兀) o( 2 )从 G D P = c + i + g + n x 中可知 n x = G D P - c i - g , 因此,净出口 n x = 4

19、8 0 0 - 3 0 0 0一8 0 0 9 6 0 = 4 0 ( 亿美元) 。( 3 )用 B S 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 S = T - g , 从而有 T = B S + g= 3 0 + 9 6 0 = 9 9 0 ( 亿美元) 。( 4 )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 y d= N N P - T = 4 3 0 0 - 9 9 0 = 3 3 1 0 ( 亿美元) 。( 5 )个人储蓄$ = 丫 1 c=

20、3 3 1 0 - 3 0 0 0 = 3 1 0 ( 亿美元) 。1 4 . 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 0 0 0 ,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 1 0 0 , 政府预算赤字是2 0 0 , 消费是 3 8 0 0 , 贸易赤字是1 0 0 ( 单位都是亿元) 。5试计算:( 1 )储蓄; ( 2 )投资;( 3 )政府支出。解答:( 1 )用 s 代表储蓄( 即私人储蓄s p ) ,用 y d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 = y dc= 4 1 0 0 3 8 0 0 = 3 0 0 ( 亿元)( 2 )用 i 代表投资,用 s p 、 s g、 s r 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

21、s g= tg = B S , 在这里,t 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 代表政府支出,B S 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 g =BS=-2 0 0 。s r 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即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出口,在本题中为1 0 0 , 因此投资为i = s p + s g+ s r = 3 0 0 + ( 2 0 0 ) + 1 0 0 = 2 0 0 ( 亿元)( 3 )从 G D P = c + i + g + ( x m) 中可知,政府支出g= 5 0 0 0 - 3 8 0 0 - 2 0 0 - ( - 1 0 0 ) = 1 1 0 0 ( 亿元)1 5 . 储蓄一投资

22、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 C + S ) 和总需求( C + I ) 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就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存在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

23、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 .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之时。A . 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 . 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C . 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 . 总投资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解答:C2 . 当消费函数为。 =2+匕 丫 匕 0 , 0 。 1 ) ,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 。A. 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B. 小于边际消费

24、倾向;C. 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D .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解答:A3 . 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 . 3 , 投资支出增加60 亿元,这将导致均衡收入G D P 增加() 。6A. 2 0 亿元; B. 60 亿元;C. 1 8 0 亿元; D . 2 0 0 亿元。解答:D4 .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解答:当处于均衡产出水平时,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这是因为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而均衡产出就是等于消费加计划投资的产出,因此计划存货不一定是零。计划存货增加时. ,存货投资就大于零;计划存货减少时,存货投资就小于零。

25、需要指出的是,存货是存量,存货投资是流量,存货投资是指存货的变动。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它不一定是零,但是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是零,如果非计划存货投资不是零,那就不是均衡产出了。比方说,企业错误估计了形势,超出市场需要而多生产了产品,就造成了非计划存货投资。5 . 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解答: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又称消费函数。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考察消费支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的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A c d c 向( 可以用公式M P C或 M P C) ,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量和该

26、收Ay d y入量的关系,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 可以用公式AP C= 表示) 。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 c y c于 1 , 因为一般说来,消费者增加收入后,既不会不增加消费即M P C= = 0,也不会把 7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消费,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A c A sA c A sA sA c A y = A c + A s,因此,+ 1 , 所以,1一1 或 0 , 就有 0 VAyAyAyA yAyA y l o 可是,平均消费倾向就不一定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当人们收入很低甚至是零时,也必须消费,哪怕借钱也要消费,这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大于1。6 .

27、什么是凯恩斯定律,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解答:所谓凯恩斯定律是指,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都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的变动,直到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这条定律提出的背景是,凯恩斯写作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时,面对的是19291933年西方世界的经济大萧条,工人大批失业,资源大量闲置。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增加时. ,只会使闲置的资源得到利用从而使生产增加,而不会使资源价格上升,从而产品成本和价格大体上能保持不变。这条凯恩斯定律被认为适用于短期分析。在短期中,价格不易变动,社会需求变动时,企业首先是考虑调整产量而不是

28、变动价格。7 . 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属于政府支出,为什么计算构成国民收入的总需求时只计7 进政府购买而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即为什么y= c + i + g + ( xm ) 而不是y= c + i+ g+ tr + ( x-m ) ?解答:政府增加转移支付,虽然对总需求也有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通过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增加消费支出实现的。如果把转移支付也计入总需求,就会形成总需求计算中的重复计算。例如,政府增加10亿元的转移支付,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0 . 8 , 则会使消费增 加 8 亿元。在此,首轮总需求增加是8 亿元,而不是18亿元。但是如果把10亿元转移支付也看作是增加的总需求,那

29、么就是重复计算,即一次是10亿元,一次是8 亿元。8 . 为什么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解答:他们的理由是,富者的消费倾向较低,储蓄倾向较高,而贫者的消费倾向较高( 因为贫者收入低,为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他们的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重必然大于富者) ,因而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可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总消费支出水平,于是总产出或者说总收入水平就会随之提高。9 . 为什么政府( 购买) 支出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税收乘数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绝对值?解答:政府( 购买) 支出直接影响总支出,两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总支出的变化量数

30、倍于政府购买的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但是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反方向的。当税收增加( 税率上升或税收基数增加) 时,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也减少。总支出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的增加量,反之亦然。这个倍数就是税收乘数。由于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而是要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因此税收乘数绝对值小于政府购买支出的绝对值。例如增加10亿元政府购买, - 开始就能增加1 0 亿元总需求,但是减税1 0 亿元,会使人们可支配收入增加1 0 亿元,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0

31、 . 8 , 则一开始增加的消费需求只有8亿元,这样政府购买支出的乘数绝对值就必然大于税收乘数的绝对值。政府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也是间接影响总支出,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及总支出;并且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是一样大的。但与税收不同的是,政府转移支付是与政府购买总支出同方向变化的,但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小于政府购买乘数。1 0 . 平衡预算乘数作用的机理是什么?解答: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以相同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在理论上,平衡预算乘数等于1 。也就是说政府增加一元钱开支同时增加一元钱税收,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一元钱,

32、原因在于政府的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如果用公式说明,就 是 At=Ag( 假定转移支付t r 不变) ,而收入的变化是由总支出变化决定的,即 A y = A c + A i + Ag,假定投资不变,即 A i = 0,则 Ay=Ac+Ag,而 A c =B A y d = B ( y A t ) , 8 因 此 有 y = B ( y t ) + g = B ( A y g ) + g ( 因为 t = A g ) , 移项得到A y ( l B ) = A g ( l B )Ag可见,= = 1 , 即平衡预算乘数( 用k b 表示) k b = l 。 A g l 0 A y这一结论也

33、可以通过将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直接相加而得k g + k t =1 1 . 为什么有了对外贸易之后,封闭经济中的一些乘数会变小些?解答:在封闭经济中,投资和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是1 1 1 - B 而有了对外 1 1 - 8 ( 1 - t ) - P ( l - t ) l - P ( l - t ) l A y l - 0 贸易后这一倍数变成了( 这里B和 m分别表示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 ,显 1 B + m然乘数变小了,这主要是由于增加的收入的一部分现在要用到购买进口商品上去了。1 2 . 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需求的影响方式有何区别?解答:总需求由

34、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四部分组成。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需求,它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需求。税收的变化与总需求的变化是反方向的。当税收增加( 税率上升或税收基数增加)时,导致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需求也减少。总需求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的增加量,反之亦然。这个倍数就是税收乘数。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需求,两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总需求的变化量也数倍于政府购买的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政府转移支付对总需求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是间接影响总需求,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及总需求。并且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

35、值是一样大的。但与税收不同的是,政府转移支付与政府购买总支出是同方向变化的,但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小于政府购买乘数。上述三个变量( 税收、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 都是政府可以控制的变量,控制这些变量的政策称为财政政策。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运行。例如,增 加 1 美元的政府支出,一开始就使总需求增加1 美元,因为政府购买直接是对最终产品的需求。可是增加1 美元的转移支付和减少1 美元的税收,只是使人们可支配收入增加1 美元,若边际消费倾向是0 . 8 , 则消费支出只增加0 . 8 美元,这 0 . 8 美元才是增加 1 美元转移支付和减税1 美元对最终产品需求的第 轮增加,这一区别使政

36、府转移支付乘数与税收乘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使政府购买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1 3 . 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 = 1 0 0 + 0 . 8 y d , 投 资 i = 5 0 , 政府购买性支出g = 2 0 0 ,政府转移支付t r = 6 2 . 5 ,税 收 t = 2 5 0 ( 单位均为1 0 亿美元) 。9( 1 ) 求均衡收入。( 2 ) 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解答:( 1 ) 由方程组错误!可解得y = l 0 0 0 ( 亿美元) , 故均衡收入水平为1 0 0 0 亿美元。( 2 ) 我们可

37、直接根据三部门经济中有关乘数的公式,得到乘数值投资乘数:k i = l1 6 = 11 - 0 . 8 = 5政府支出乘数:k g = 5 ( 与投资乘数相等)税收乘数:k t = - 4 1 - 3 1 - 0 . 8转移支付乘数:k t r = = 4 1 3 1 0 . 8平衡预算乘数等于政府支出( 购买) 乘数和税收乘数之和,即k b = k g + k t = 5 + ( 4 ) = 11 4 . 在上题中,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 2 0 0 , 试问:( 1 ) 增加政府购买;( 2 ) 减少税收;( 3 ) 以同一数额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 以便预算平衡) 实现

38、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解答:本题显然要用到各种乘数。原来均衡收入为1 0 0 0 , 现在需要达到1 2 0 0 , 则缺口 A y = 2 0 0 o y 2 0 0 ( l ) 增加政府购买A g = = 4 0 k g 52 0 0 2 0 0 ( 2 ) 减少税收 A t = = 5 0 | k t 4( 3 ) 从平衡预算乘数等于1 可知,同时增加政府购买2 0 0 和税收2 0 0 就能实现充分就业。1 5 . 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c = 3 0 + 0 . 8 y d , 净税收即总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金 额 t n = 5 0 , 投 资 i = 6 0 , 政府购买

39、性支出g = 5 0 , 净出口即出口减进口以后的余额为n x= 5 0 0 . 0 5 y , 求:( 1 ) 均衡收入;( 2 )在均衡收入水平上净出口余额;( 3 ) 投资乘数;( 4 )投资从6 0 增 至 7 0 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 ( 5 ) 当净出口从n x= 5 0 0 . 0 5 y 变为n x =4 0 - 0 . 0 5 y 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解答: ( 1 ) 可支配收入:y d = y t n = y 5 0消费:c = 3 0 + 0 . 8 ( y - 5 0 )= 3 0 + 0 . 8 y - 4 0= 0 . 8 y 1 0 6 0 . 8

40、B O . 8 1 0均衡收入:y = c + i + g + n x= 0 . 8 y - 1 0 + 6 0 + 5 0 + 5 0 - 0 . 0 5 y= 0 . 7 5 y + 1 5 0解 得 y = 1 5 0 0 . 2 5 6 0 0 , 即均衡收入为6 0 0 。( 2 )净出口余额:n x = 5 0 0 . 0 5 y = 5 0 0 . 0 5 X 6 0 0 = 2 0( 3 ) 投资乘数klil-O . 8+0. 05 4。( 4 ) 投资从60增加到70时 , 有y= c + i + g+nx=0. 8y -1 0 + 70 + 50+ 50-0. 05y =0

41、. 75y+160解 得 y=1600. 25 6 4 0 ,即均衡收入为640。净出口余额:nx = 50-0. 05y= 500. 05X 640=50-32 = 18(5)净出口函数从nx = 500. 05y变 为 nx = 400. 05y时的均衡收入:+nx=0. 8y -1 0 + 6 0 + 50+ 40-0. 05y=0. 75y +140解 得 y=1400. 25 5 6 0 ,即均衡收入为560。净出口余额:nx = 40-0. 05y= 400. 05X 560=40-28 = 12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 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 使 I S

42、( ) 。A.右 移 10亿美元;B.左 移 10亿美元;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解答:Cy = c + i+ g2 .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 使 1S( )o1 1A . 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 0 亿美元;B . 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 0 亿美元;C . 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 0 亿美元;D. 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 0 亿美元。解答:B3 . 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A. 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B. 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C. 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D. 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解答:A4. 假

43、定货币需求为L =k y h r , 货币供给增加1 0 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LM () 。A. 右 移 1 0 亿美元;B. 右 移 k乘 以 1 0 亿美元;C. 右 移 1 0 亿美元除以k ( 即 1 0 4- k ) ;D. 右 移 k除 以 1 0 亿美兀( 即 k - r 1 0 ) o解答:C5 . 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 S曲线右上方、L M 曲线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A.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B.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c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解答:A6 . 怎样理解

44、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解答: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二个心理规律的作用。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了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会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汉森、希克斯

45、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ISLM模型把这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12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表述。不仅如此,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也是围绕ISLM模型而展开的,因此可以说,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7 . 在 IS 和 LM两条曲线相交时所形成的均衡收入是否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什么?解答: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不定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这是因为IS 和 LM曲线都只是表示产品市场上供求相等和货币市场上供求相等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因此,两条曲线的交点所形成的收入和利

46、率也只表示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它并没有说明这种收入一定是充分就业的收入。当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时,即使利率甚低,企业投资意愿也较差,也会使较低的收入和较低的利率相结合达到产品市场的均衡,即 I S 曲线离坐标图形上的原点0 较近,当这样的IS 和 LM曲线相交时,交点上的均衡收入往往就是非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8 . 如果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没有同时达到均衡而市场又往往能使其走向同时均衡或者说一般均衡,为什么还要政府干预经济生活?解答: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非均衡尽管通过市场的作用可以达到同时均衡,但不一定能达到充分就业收入水平上的同时均衡,因此,还需要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47、来干预经济生活,使经济达到物价平稳的充分就业状态。9 . 一个预期长期实际利率是3%的厂商正在考虑一个投资项目清单,每个项目都需要花费 100万美元,这些项目在回收期长短和回收数量上不同,第一个项目将在两年内回收120万美元;第二个项目将在三年内回收125万美元;第三个项目将在四年内回收130万美元。哪个项目值得投资?如果利率是5% ,答案有变化吗?( 假定价格稳定。)解答:第一个项目两年内回收120万美元,实际利率是3临其现值是美元) ,大 于 1 0 0 万美元,故值得投资。同理可计得第二个项目回收值的现值是) ,大 于 1 0 0 万美元,也 1 . 0 3 3值得投资。第三个项目回收值

48、的现值为弋1 1 5 . 5 0 ( 万美元) ,也值得投资。 4 1 . 0 3 如果利率是5 % ,- 1 0 8 . 8 4 ( 万美元) ,2 1 . 0 5 1 . 0 5 3 - 1 0 7 . 9 8 ( 万美元)1 0 .假定每年通胀率是蜴, 上题中回收的资金以当时的名义美元计算,这些项目仍然1 3 1 . 0 3 2 1 2 0 1 2 5 1 3 0 1 2 0 1 2 5 1 3 0 1 . 0 5 4 ) o 因此,也都值得投资。值得投资吗?解答:如果预期通胀率是4 % , 则 1 2 0 万美元、1 2 5 万美元和1 3 0 万美元的现值分别是1 2 0 / 1 .

49、 0 4 2 2 1 1 0 9 5 ( 万美元) 、1 2 5 / 1 . 0 4 3 g 1 1 1 . 1 2 ( 万美元) 和 1 3 0 / 1 . 0 4 4 七 1 1 1 . 1 2 ( 万美元) , 再 以 3 % 的利率折成现值,分 别 为 : 1 1 0 . 9 5 / 1 . 0 3 2 g1 0 4 . 5 8 ( 万美元) , 1 1 1 . 1 2 / 1 . 0 3 3 1 0 1 . 6 9 ( 万美元) , 1 1 1 . 1 2 / 1 . 0 3 4 七9 8 . 7 3 ( 万美元) 。从上述结果可知,当年通胀率为4 % , 利率是3 % 时,第一、第

50、二个项目仍可投资,而第三个项目不值得投资。同样的结果也可以用另一种方法得到:由于年通胀率为4 % , 实际利率为跳,因此名1 2 0 1 2 0 1 2 5 义利率约为 7 % , 这样,) 1 . 0 7 2 1 . 1 4 5 1 . 0 7 3) ,) 。 1 . 2 2 5 1 . 0 7 4 1 . 3 1 11 1 . ( D若投资函数为i = 1 0 0 ( 亿美元) - 5 r , 找出利率为4 % 、5 % 、6 % 、7 % 时的投资量:( 2 ) 若储蓄为S = - 4 0 ( 亿美元) + 0 . 2 5 y , 找出与上述投资相均衡的收入水平;( 3 ) 求 I S

51、曲线并作出图形。解答:若投资函数为i = 1 0 0 ( 亿美元) 一5r,则当r= 4时, i = 1 0 0 - 5 X 4 = 8 0 ( 美元) ; 当 r =5 时, i = 1 0 0 5 X 5 = 7 5 ( 亿美元) ; 当 r =6 时,i = 1 0 0 5 X 6 = 7 0 ( 亿美元) ; 当 r= 7时, i = 1 0 0 5 X 7 = 6 5 ( 亿美元) 。( 2 ) 若储蓄为S = - 4 0 ( 亿美元) + 0 . 2 5 y , 根据均衡条件i = s,即 1 0 0 5 r = - 4 0 +0 . 2 5y,解 得 y =5 6 0 20r,根

52、据( 1 ) 的已知条件计算y,当 r= 4时, y =4 8 0 ( 亿美元) ; 当 r= 5时, y =4 6 0 ( 亿美元) ; 当 r= 6时, y =4 4 0 ( 亿美元) ; 当 r= 7时, y= 4 2 0 ( 亿美元)。( 3 ) I S 曲线如图1 4 1 所示。1 2 5 1 3 0 1 3 0 图 1 4 11 2 .假定:( a ) 消费函数为c = 5 0 + 0 . 8 y , 投资函数为i = 1 0 0 ( 亿美元) - 5 ;( b ) 消费函数为c = 50 + 0 . 8 y , 投资函数为i = 1 0 0 ( 亿美元) - 1 0 r ;( c

53、 ) 消费函数为c = 50 + 0 . 7 5y , 投资函数为i = 1 0 0 ( 亿美元) - 1 0 1 4 求 ( a ) 、( b ) 、( c ) 的求曲线;( 2 ) 比较( a ) 和 ( b ) , 说明投资对利率更敏感时,I S 曲线的斜率发生什么变化;( 3 ) 比较( b ) 和 ( c ) , 说明边际消费倾向变动时,I S 曲线斜率发生什么变化。解答:( 1 ) 根据 y = c + s , 得到 s = y c = y ( 50 + 0 . 8 y ) = - 50 + 0 . 2y,再根据均衡条件 1 = $,可 得 1 0 0 5r = - 5 0 + 0

54、 . 2 y , 解得( a ) 的 I S 曲线为y = 7 50 2 5r ; 同理可解得( b ) 的 I S 曲线为 y = 7 50 - 50 r , ( c ) 的 I S 曲线为 y = 60 0 4 0 r 。( 2 ) 比较( a ) 和 ( b ) , 我们可以发现( b ) 的投资函数中的投资对利率更敏感,表现在I S 曲线上就是I 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变小,即 I S曲线更平坦一些。( 3 ) 比较( b ) 和 ( c ) , 当边际消费倾向变小( 从0 . 8 变 为 0 . 7 5) 时,I 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变大了,即( c ) 的 I S曲线更陡峭一些。1

55、3 .假定货币需求为L = 0 . 2 y 5r 。( 1 ) 画出利率为1 0 % 、8 % 和 6% 而收入为8 0 0 亿美元、9 0 0 亿美元和1 0 0 0 亿美元时的货币需求曲线;( 2 ) 若名义货币供给量为1 50 亿美元,价格水平P = l , 找出货币需求与供给相均衡的收入与利率;( 3 ) 画出L M 曲线,并说明什么是L M 曲线;( 4 ) 若货币供给为2 0 0 亿美元,再画一条 L M 曲线,这 条 L M 曲线与( 3 ) 相比,有何不同?( 5) 对于( 4 ) 中这条L M 曲线,若 r = 1 0 , y = l 1 0 0 亿美元,货币需求与供给是否均

56、衡?若不均衡利率会怎样变动?解答:( 1 ) 由于货币需求为L = 0 . 2 y 5 r , 所以当r = 1 0 , y为 8 0 0 亿美元、9 0 0 亿美元和 1 0 0 0 亿美元时的货币需求量分别为1 1 0 亿美元、1 3 0 亿美元和1 50 亿美元;同理,当r= 8 , y 为 800亿美元、900亿美元和1 000亿美元时的货币需求量分别为120亿美元、140亿美元和160亿美元;当 r= 6 , y 为 800亿美元、900亿美元和1 000亿美元时的货币需求量分别为130亿美元、150亿美元和170亿美元。如 图 142 所示。图 1 4 2( 2 ) 货币需求与供给

57、相均衡即L = M S , 由 L = 0 . 2 y 5r , M S = m = M / P = 1 50 / 1 = 1 50 , 联立这两个方程得0 . 2 y 5r = 1 5 0 , 即y = 7 50 + 2 5r可见,货币需求和供给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为1 5y = l 0 0 0 , r = 1 0y = 9 50 , r = 8y = 9 0 0 , r = 6)( 3 ) L M曲线是从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的关系、货币的交易需求和谨慎需求( 即预防需求)与收入的关系以及货币需求与供给相等的关系中推导出来的。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 y 和利率r的关系的图形被称为L M 曲

58、线。也就是说,L M 曲线上的任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亦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根 据 的 y = 7 50 + 2 5r , 就可以得到L M 曲线,如 图 1 4 3所示。图 1 4 3( 4 ) 货币供给为2 0 0 美 元 , 则 L M 曲线为0 . 2 y - 5r = 2 0 0 , 即 y = l 0 0 0 + 2 5r 。这条L MZ曲线与( 3 ) 中得到的这条L M 曲线相比,平行向右移动了 2 50 个单位。( 5) 对于( 4 ) 中这条L M 曲线,若 r = 1 0 , y = l 1 0 0 亿美元,则货币需求L

59、 = 0 . 2 y 5r =0 . 2 X 1 1 0 0 5X 1 0 = 2 2 0 50 = 1 7 0 ( 亿美元) ,而货币供给MS= 2 0 0 ( 亿美元) ,由于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所以利率会下降,直到实现新的平衡。_ 1 4 . 假定名义货币供给量用M 表示,价格水平用P表示,实际货币需求用1 = 1 - 111 表示。( 1 ) 求 L M 曲线的代数表达式,找 出 L M 曲线的斜率的表达式。找出 k = 0 . 2 0 , h = 1 0 ; k = 0 . 2 0 , h = 2 0 ; k = 0 . 1 0 , h = 1 0 时 L M 的斜率的值。( 3

60、) 当 k变小时,L M斜率如何变化;h 增加时,L M斜率如何变化,并说明变化原因。( 4 ) 若 k = 0 . 2 0 , h = 0 , L M 曲线形状如何?解答: ( D L M 曲线表示实际货币需求等于实际货币供给即货币市场均衡时的收入与利率,因此,货币市场均衡时,L = MP MP , 假 定 P = l , 贝 U L M 曲线代数表达式为k y h r = M即 r = Mk h y h l 6其斜率的代数表达式为k / h 。( 2 ) 当 k = 0 . 2 0 , h = 1 0 B 寸 ,L M 曲线的斜率为k hk hk h = 0 . 2 0 1 0 0 . 2

61、 0 2 0 0 . 1 0 1 0 0 . 0 2 当 k = 0 . 2 0 , h = 2 0 时 , L M 曲线的斜率为= 0 . 0 1 当 k =0 . 1 0 , h = 1 0 时 , L M 曲线的斜率为= 0 . 0 1( 3 ) 由于L M , 因此当k 越小时,L M 曲线的斜率越小,其曲线越平坦,k h当 h越大时,L M 曲线的斜率也越小,其曲线也越平坦。( 4 ) 若 k = 0 . 2 , h=0,贝 I L M 曲线为 0 . 2 y = M , 即y = 5M此 时 L M 曲线为一垂直于横轴y的直线,h=0表明货币需求与利率大小无关,这正好是L M 的古

62、典区域的情况。1 5. 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消 费 c = 1 0 0 + 0 . 8 y , 投 资 i = 1 50 -6 r , 实际货币供给m = 1 5 0 , 货币需求L = 0 . 2 y 4 r ( 单位均为亿美元) 。 求 I S和 L M 曲线;( 2) 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解答:( 1) 先 求 I S曲线,联立错误!得 y = a + B y + e d r , 此时 I S 曲线符为 r a + e d l B d y 。于是由题意c = 100+ 0. 8y , i = 1506 r , 可 得 I S 曲线为r l 00+

63、 15062506- 1- 0. 86 即 r - 130 或 y = l 250 30r再求L M 曲线,由于货币供给m = 150, 货币需求L= 0. 2y 4 r , 故货币市场供求均衡时得150= 0. 2y 4r即 r = - 1504+ 120 或 y = 750+ 20r l 7( 2) 当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I S和 L M 曲线相交于一点,该点上收入和利率可通过求解I S和 LM 的联立方程得到,即错误!得均衡利率r = 1 0 , 均衡收入y = 950( 亿美元)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 货币供给增加使LM 右 移 A m - 1/ k , 若要均衡收

64、入变动接近于L M 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 .A . LM 陡 峭 , 1S也陡峭:B. LM 和 I S 一样平缓;C. L M 陡峭而I S平缓;D. LM 平缓而I S陡峭。解答:C2. 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A . L M 陡峭而I S平缓;B. LM 垂直而I S陡峭;C. LM 平缓而I S垂直;D. LM 和 I S 一样平缓。解答:C3. 政府支出增加使I S右 移 k g A G ( k g 是政府支出乘数) ,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 S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A . LM 平缓而平陡峭;B. LM 垂直而垂陡峭;C. LM 和 I S 一样平缓;

65、D. L M 陡峭而I S平缓。解答:A4. 下列哪种情况中“ 挤出效应”可能很大?A . 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B. 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C. 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D. 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解 答 : B185.“ 挤出效应”发生于() 。A.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B.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C.政府支出增加,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钳;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解答:C6 .假设LM方程为y=500亿美元

66、+25r( 货币需求L=0. 20y 5r,货币供给为100亿美元) 。( 1)计算:D当IS为y=950亿美元-50r ( 消费c=40亿美元+0. 8yd,投 资i = 140亿美元-10r,税 收t=50亿美元,政府支出g=50亿美元) 时和2)当IS为y=800亿美元一25r ( 消 费c=40亿美元+0. 8yd,投 资i = 110亿美元- 5 r ,税 收t = 50亿美元,政府支出g=50亿美元) 时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政府支出从5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时,情 况1)和情况2)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 3)说明政府支出从5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时,为什么情

67、况1)和情况2)中收入的增加有所不同。解答: 由IS曲线y=950亿美元- 50r和LM曲线y=500亿美元+25r联立求解得,950- 50r=500+25r,解得均衡利率为r = 6 ,将r = 6代 入y=950 50r得均衡收入y=950- 50X6=650,将 r=6 代入 i = 140 10r 得投资为 i = 140 10X6=80。同理我们可用同样方法求2) :由IS曲线和LM曲线联立求解得,y=500+25r=800-25r,得均衡利率为r = 6 ,将r = 6代 入y=800 25r=800 25X6=650,代入投资函数得投资为 i = 110- 5r=110 5X6

68、=80。( 2)政府支出从5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时,对1)和2)而言,其IS曲线都会发生变化。首先看1)的情况:由丫 + 1 + 8,IS曲线将为y=40+0. 8( y- t) +140- 10r+80=40+0. 8( y- 50) + 140- 10r+80,化简整理得IS曲线为y= 1 100- 50r,与LM曲线联立得方程组错误!该方程组的均衡利率为r = 8 ,均衡收入为y=700。同理我们可用相同的方法来求2)的情况:y=c + i+g=40+0. 8( y 50) +110 5 r + 8 0 ,化简整理得新的 IS 曲线为 y=950 25r,与LM曲线y=500 + 2

69、5r联立可解得均衡利率r = 9 ,均衡收入y=725。( 3) 收入增加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在LM 斜率一定的情况下,财政政策效果会受到I S 曲线斜率的影响。在 1) 这种情况下,I S 曲线斜率绝对值较小,I S曲线比较平坦,其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比较敏感,因此当I S曲线由于支出增加而右移使利率上升时,引起的投资下降也较大,从而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较少。在 2) 这种情况下,则正好与1) 情况相反,I S曲线比较陡峭,投资对利率不十分敏感,因此当I S 曲线由于支出增加而右移使利率上升时,引 起 19的投资下降较少,从而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较多。7 . 假设货币需求为L= 0. 20y , 货币供

70、给量为200亿美元,c = 9 0 亿美元+ 0. 8y d , t=50 亿美元,i = 1 4 0 亿美元- 5r , g = 5 0 亿美元。( 1 ) 导 出 I S 和 LM方程,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 ) 若其他情况不变,g增 加 2 0 亿美元,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各为多少?( 3 ) 是否存在“ 挤出效应”?( 4 ) 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解答: ( 1 ) 由 c = 9 0 + 0 . 8 y d , t = 50 , i = 1 4 0 - 5r , g = 50 和 y = c + i + g 可知 I S 曲线为y = 9 0 + 0 . 8 y d + 1

71、4 0 5r + 50= 9 0 + 0 . 8 ( y - 50 ) + 1 4 0 - 5r + 50= 2 4 0 + 0 . 8 y - 5r化简整理得,均衡收入为y = l 2 0 0 - 2 5r ( l )由 L= 0 . 2 0 y , MS = 2 0 0 和 L= MS 可知 LM 曲线为 0 . 2 0 y = 2 0 0 , 即y = l 0 0 0 ( 2 )这说明L M 曲线处于充分就业的古典区域,故均衡收入为y = l 0 0 0 , 联立式( 1 ) 、式 ( 2 )得1 0 0 0 = 1 2 0 0 - 2 5r求得均衡利率r =8,代入投资函数,得i =

72、1 4 0 - 5r = 1 4 0 - 5X 8 = 1 0 0( 2 )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增加2 0 亿美元将会导致I S 曲线发生移动,此时由y = c + i + g可得新的I S 曲线为y = 9 0 + 0 . 8 y d + 1 4 0 5r + 7 0= 9 0 + 0 . 8 ( y - 50 ) + 1 4 0 - 5r + 7 0= 2 6 0 + 0 . 8 y - 5r化简整理得,均衡收入为y = l 3 0 0 - 2 5r与 L M 曲线y = l 0 0 0 联立得1 3 0 0 - 2 5r = l 0 0 0由此均衡利率为r = 1 2 ,

73、代入投资函数得i = 1 4 0 5r = 1 4 0 - 5X 1 2 = 8 0而均衡收入仍为y = l 0 0 0 o( 3 ) 由投资变化可以看出,当政府支出增加时,投资减少相应份额,这说明存在“ 挤出效应”,由均衡收入不变也可以看出,L M 曲线处于古典区域,即 L M 曲线与横轴y垂直,这说明政府支出增加时,只会提高利率和完全挤占私人投资,而不会增加国民收入,可见这是一种与古典情况相吻合的“ 完全挤占”。( 4 ) 草图如图1 5 1 。2 0图 1 5 18 .假设货币需求为L= 0 . 2 0 y 1 0 r , 货币供给量为2 0 0 亿美元,c = 6 0 亿美元+0 .

74、8 y d , t = 1 0 0 亿美元,i = 1 50 亿美元,g = 1 0 0 亿美元。 求 求 和 LM方程。( 2 ) 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3 ) 政府支出从1 0 0 亿美元增加到1 2 0 亿美元时,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何变化?( 4 ) 是否存在“ 挤出效应” ?( 5) 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解答: ( 1 ) 由 c = 6 0 + 0 . 8 y d , t = 1 0 0 , i = 1 50 , g = 1 0 0 和 y = c + i + g 可知 I S 曲线为 y= c + i + g = 6 0 + 0 . 8 y d + 1 50 + 1 0

75、0= 6 0 + 0 . 8 ( y - t ) + 1 50 + 1 0 0= 6 0 + 0 . 8 ( y - 1 0 0 ) + 1 50 + 1 0 0= 2 3 0 + 0 . 8 y化简整理得y = l 1 50 ( 1 )由 L= O. 2 0 y - 1 0 r , MS = 2 0 0 和 L= MS 得 LM 曲线为0 . 2 0 y - 1 0 r = 2 0 0即 y = l 0 0 0 + 50 r ( 2 )( 2 ) 由式( 1 ) 、式 ( 2 ) 联立得均衡收入y = l 1 50 , 均衡利率r=3,投资为常量i = 1 50 。( 3 ) 若政府支出增加

76、到1 2 0 亿美元,则会引致I S 曲线发生移动,此时由y = c+i+g可得新的I S 曲线为y = c + i + g = 6 0 + 0 . 8 y d + 1 50 + 1 2 0= 6 0 + 0 . 8 ( y - 1 0 0 ) + 1 50 + 1 2 0化简得y = l 2 50 , 与 L M 曲线y = l 0 0 0 + 50 r 联立得均衡收入y = 1 2 50 , 均衡利率为r=5 ,投资不受利率影响,仍为常量i = 1 50 。( 4 ) 当政府支出增加时,由于投资无变化,可以看出不存在“ 挤出效应”。这是因为投资是一个固定常量,不受利率变化的影响,也就是投资

77、与利率变化无关,I S 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y的直线。( 5) 上述情况可以用草图1 52表示。2 1图 1 529 . 画 两 个 I S L M 图形( a ) 和 ( b ) , L M 曲线都是y = 7 5 0 亿美元+ 2 0 r ( 货币需求为L =0 . 2 0 y - 4 r , 货币供给为1 50 亿美元) ,但图( a ) 的 I S 为 y = l 2 50 亿 美 元 - 3 0 r , 图( b ) 的I S 为 y = l 1 0 0 亿美元- 1 5r 。( 1 ) 试求图( a ) 和 ( b ) 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 2 ) 若货币供给增加2 0 亿美元,

78、即 从 1 50 亿美元增加到1 7 0 亿美元,货币需求不变,据此再作一条L M 曲线,并求图( a ) 和 ( b ) 中 I S 曲线与这条L M 曲线相交所得均衡收入和利率。( 3 ) 说明哪一个图形中均衡收入变动更多些,利率下降更多些,为什么?解答:( D L M 曲线为y = 7 50 亿美元+ 2 0 r , 当 I S 曲线为y = l 2 50 亿美元-3 0 r 时,均衡收入和利率可通过联立这两个方程得到:7 50 + 2 0 r = l 2 50 3 0 r , 解得r = 1 0 , y =9 50 ;当 I S 曲线为y = l 1 0 0 亿美元- 1 5 r 时,

79、均衡收入和利率为:7 50 + 2 0 r = l 1 0 0 -1 5r , 解得r = 1 0 , y = 9 50 。图( a ) 和图( b ) 分别如下所示( 见图1 53 ) :图 1 53( 2 ) 若货币供给从1 50 亿美元增加到1 7 0 亿美元,货币需求不变,那么根据货币需求L =0 . 2 0 y - 4 r , 货币供给为1 7 0 亿美元,可得0 . 2 0 y 4 r = 1 7 0 , 即 L M 曲线为y = 8 50 +2 0 r , 当 I S 曲线为y = l 2 50 亿美元- 3 0 r 时,均衡收入和利率可通过联立这两个方程得到:8 50 + 2

80、0 r = l 2 50 - 3 0 r , 解得 r = 8 , y = l 0 1 0 。当 I S 曲线为 y = l 1 0 0 亿美元- 1 5r时, 均衡收入和利率由8 50 + 2 0 r = l 1 0 0 - 1 5r 得 到 , 解 得 r = 7 . 1 , y = 9 9 2 . 9.所作的LM7曲线如图1 53 ( a ) 和 图 1 53 ( b ) 所示。( 3 ) 图形( a ) 的均衡收入变动更多些,图形( b ) 的利率下降更多些。这是因为图1 53 ( a )和 图 1 53 ( b ) 中的I S 曲线的斜率不同。图 1 53 ( a ) 中 的 I S

81、 曲线更平坦一些,所 以 L M 曲2 2线同距离的移动会使得均衡收入变动大一些,而利率的变动小一些。相反,图 1 5- 3 ( b )中 的 I S 曲线更陡峭一些,所以L M 曲线同距离的移动会使得均衡收入变动小一些,而利率的变动大一些。1 0 . 假定某两部门经济中I S 方程为y = l 2 50 亿美元一3 0 入( 1 ) 假定货币供给为1 50 亿美元,当货币需求为L= 0 . 2 0 y 4 r 时,LM方程如何?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和利率为多少?当货币供给不变但货币需求为L = 0 . 2 5y 8 . 7 5r 时,L M 方程如何?均衡收入为多少?分别画出图形( a )

82、 和 ( b ) 来表示上述情况。( 2 ) 当货币供给从1 50 亿美元增加到1 7 0 亿美元时,图形( a ) 和 ( b ) 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什么?解答:( D L M 方程可以由M S = L , 即 1 50 = 0 . 2 0 y - 4 r 得到,解 得 y = 7 50 + 2 0 r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和利率可以通过联立方程y = l 2 50 - 3 0 r 和 y = 7 50 + 2 0 r 得到,解 得 r = 1 0 , y = 9 50 ( 亿美元) 。当货币供给不变但货币需求为L = 0 . 2 5y - 8 . 7

83、5r时,L M 方程为1 50 = 0 . 2 5y 8 . 7 5r , 即 y = 6 0 0 + 3 5r , 均衡收入y = 9 50 。上述情况可以用图形表示如下( 见图1 5- 4 ) :图 15-4(2)当货币供给增加20亿美元时,在图(a)中,LM方程将变为y=850+20r,在图(b)中,L M 方程将变为y=680+35r。LM和 IS联立求解得r=8, y=l 010 LM(和 IS联立求解得r=8. 77, y=987。可见,(a)中利率下降比(b)更多,故收入增加也更多。原因是(a)中货币需求利率系数小于(b)中的利率系数(48. 75),因此,同样增加货币20亿美元

84、,(a)中利率下降会更多,从而使投资和收入增加更多。11. 某两部门经济中,假定货币需求L=0. 20y,货币供给为200亿美元,消费为c =100亿美元+0. 8yd,投 资 i = 140亿美元-5r。(1)根据这些数据求IS和 L M 的方程,画 出 IS和 L M 曲线。(2)若货币供给从200亿美元增加到220亿美元,L M 曲线如何移动?均衡收入、利率、消费和投资各为多少?(3)为什么均衡收入增加量等于L M 曲线移动量?解答:(1)先 求 1S方程,根 据 s = i , 得一100+0. 2y=140 5 r , 解 得 IS方程为:y=l200 23- 25ro再求LM方程,

85、根据M = L , 得 200=0. 20y,即 y=l 000(亿美元) 。可解得均衡收入y=l 000(亿美元) ,均衡利率r = 8 。IS 曲线和L M 曲线的图形如下( 见图155):图 155( 2) 若货币供给从200亿美元增加到220亿美元,则 L.M曲线将向右平移100个单位( 因为此时y = l 100亿美元) 。均衡收入y = l 100( 亿美元) 时,均衡利率r = 4 , 消费c=100+0.8X 1 100=980( 亿美元) , 投 资 i = 1405X 4=120( 亿美元) 。( 3) 由于L = 0 .2 y ,即货币需求与利率无关,只与收入有关,所以L

86、M曲线垂直于横轴( y轴) ,从而也使得均衡收入增加量等于LM曲线移动量。1 2 .假定经济起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现在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资而减少消费支出,但不改变总需求水平,试问应当实行一种什么样的混合政策?并 用 ISL M图形表示这一政策建议。解答:如果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资而减少消费支出,但不改变总需求水平,则应当实行扩大货币供给和增加税收的混合政策。扩大货币供给可使LM曲线右移,导致利率r 下降,刺激私人部门的投资支出。税收增加时,人们可支配收入会减少,从而消费支出相应减少,这 使 1S曲线左移。如 图 156 所示,y0为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政府增加货币供

87、给使LM移 至 L M ,利率由r l 降至r 2 , 与此同时,政府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 左移至I S ,这样国民收入维持在充分就业水平y O ,而私人投资增加了,消费支出减少了。图 1 5 61 3 .假定政府要削减税收,试 用I S L M模型表示以下两种情况下减税的影响:( 1 )用适应性货币政策保持利率不变。( 2 )货币存量不变。说明两种情况下减税的经济后果有什么区别。2 4解答:( 1 )政府减税,会 使I S曲线向右上移动至I S 曲线,这使得利率上升至r l ,国民收入增加至y l ,为了使利率维持在r O水平,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 M曲线右移至L M 曲线处,从

88、而利率仍旧为r O ,国民收入增至y 2 ,均衡点为L M 与I S 曲线的交点E 2 o( 2 )货币存量不变,表示L M不变,这些减税使I S曲线向右移至I S 曲线的效果是利率上升至r l ,国民收入增至y l ,均衡点为W与I S 曲线的交点E 3。两种情况下减税的经济后果显然有所区别,在( 1 )情况下,在减税的同时由于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得利率不变,国民收入增至y 2 ,而在( 2 )情况下,在减税的同时保持货币存量不变,这使得利率上升,从而会使私人部门的投资被挤出一部分,因此,国民收入虽然也增加了,但只增 至y l ( y l 0, u为失业率,u n 为自然失业率。将式(

89、4 )代入式(3 ),得n= n e B (u u n) (5 )式 (5 )即为菲利普斯曲线。4 1第十九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1 . 均衡汇率是如何决定的?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解答: ( 1 ) 汇率也像商品的价格一样,是由外汇的供给和对外汇的需求这两个方面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均衡汇率处于外汇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 2 ) 如果外汇的供求发生变化,则均衡的汇率就会发生变化,并按照新的供求关系达到新的均衡。从般的意义上说,影响外汇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和影响外汇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都是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在现实中,经常提到的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主要有进出口、投资或借贷、外汇投机等。

90、2 . 说明固定汇率制度的运行。解答:在固定汇率制下,一国中央银行随时准备按事先承诺的价格从事本币与外币的买卖。以美国为例,假定美联储宣布,它把汇率固定在每1 美元兑换1 0 0 日元。为了有效实行这种政策,美联储要有美元储备和日元储备。一般来说,固定汇率的运行是会影响一国货币供给的。仍以美国为例,假定美联储宣布将把汇率固定在1 美元兑换1 0 0 日元,但由于某种原因,外汇市场均衡汇率是1 美元兑换1 5 0 日元。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上的套利者发现有获利机会:他们可以在外汇市场上用2美元购买3 0 0 日元,然后将3 0 0 日元卖给美联储,从中获利1 美元。当美联储从套利者手中购买这些日元

91、时,向他们支付的美元自动地增加了美国的货币供给。货币供给以这种方式继续增加直到均衡汇率降到美联储所宣布的水平。如果外汇市场均衡汇率为1 美元兑换5 0 日元,则市场的套利者通过用1 美元向美联储购 买 1 0 0 日元,然后在外汇市场上以2美元卖出这些日元而获利。而当美联储卖出这些日元时,它所得到的1 美元就自动地减少了美国的货币供给。货币供给以这种方式继续下降直到均衡汇率上升到美联储所宣布的水平。3 . 假设一国的出口方程为X = A - m y 。当 m变大时,经济的I S 曲线将发生什么变化?当A增加时,I S 曲线又发生什么变化?解答:由所给条件,有如下开放经济下的产品市场均衡模型y

92、= c + i + g + ( X M ) ( 1 )c = a + B y ( 2 )i = e d r ( 3 )g = g 0 ( 4 )X = A - m y ( 5 )M = M 0 ( 6 )将式( 2 ) 至式( 6 ) 分别代入式( 1 ) , 经整理有y = a + e + g O + A M O1 - B +m-d r1 - 6 + m ( 7 )式(7)即为开放经济下的IS曲线的代数方程。式(7)表示均衡产出y与利率r成线性关系,42式(7)等号右边的第一项为直线的截距项;等号右边第二项中的l B+m据此可知,m变大时,会 使IS曲线向左移动,同时使IS曲线变得更陡峭。而

93、A增加时,会 使IS曲线向右平行移动。4. 结合( 教材) 第十三章的有关内容推导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购买乘数的表达式。解答:考虑如下的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模型y = c+ i+ g + x mc=a + bym=mO+ B y其 中i, g, x, mO为常数,b为边际消费倾向,B为边际进口倾向。贝I J1 dam O + i +g+x y = l+ B b所以kg=dydg=l1+ 6 -b ()上式即为政府购买乘数的表达式。5. 完全资本流动的含义是什么?在小国和大国模型中,资本完全流动带来的结果有什么不同?解答:完全资本流动是指一国居民可以完全进入世界金融市场,该国政府不阻止国际借贷。这意

94、味着,该国在世界金融市场上想借入或借出多少就可以借入或借出多少。小国模型中的“ 小国”是指该国只是世界市场的 小部分,从而其本身对世界利率的影响微不足道。在小国模型中,资本完全流动带来的结果是,该国的利率必定等于世界利率,即等于世界金融市场上的利率。大国模型中的“ 大国”则是指该国经济对世界经济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特别是该国经济足以影响世界金融市场。对于大国模型,资本完全流动带来的结果是,该国的利率通常不由世界利率固定。其原因在于该国大到足以影响世界金融市场。该国给国外的贷款越多,世界经济中贷款的供给就越大,从而全世界的利率就越低。反之,该国从国外借贷越多,世界利率就会越高。6 . 在资本完

95、全流动的小国开放经济中,为什么国内的利率水平与国际利率水平总能保持一致?解答:在开放宏观经济学中,小国是指所考察的经济只是世界市场的一小部分,其本身对世界某些方面,特别是金融市场的影响微不足道。资本完全流动是指该国居民可以完全进入世界金融市场。特别是,该国政府不阻止国际借贷。在资本完全流动的小国开放经济中,该国的利率r必定等于世界利率r w , 即 =m。原因如下:该国居民不会以任何高于r w 的利率借贷,因为他们总可以以r w 的利率从国外得到 4 3 贷款。同样,该国居民也不必以低于r w 的利率放贷,因为他们总可以通过向国外借贷而获得r w 的收益率。7 . 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考察固定汇

96、率下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影响。解答:假定在固定汇率之下运行的一国中央银行试图减少货币供给。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这种政策的初始影响是使L M *曲线向左移动,提高了汇率,如 图 1 9 1 所示。但是,由于该国中央银行承诺按固定汇率交易本国与外国的通货。根据固定汇率的运行机制,套利者对汇率上升作出的反应是向中央银行购买本国通货,这导致本国货币供给增加,进而使L M* 曲线向右移动,直到回复到其初始的位置。根据模型,在固定汇率下货币政策通常不能够影响产出,从而是无效的。8 . 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考察浮动汇率下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影响。解答:假定一国政府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抑制国内支出,在理论上,这种政策

97、可以使I S * 曲线向左移动,如 图 1 9 2所小。图 1 9 2 4 4在浮动汇率下,汇率由市场供求力量决定,允许汇率对经济状况的变动作出反应,自由地变动。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在 I S * 曲线向左移动后,汇率下降,而收入水平保持不变。这意味着,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紧缩性财政政策在浮动汇率下对产出或收入不产生影响,因而是无效的。9 . 试从本章式(1 9 . 1 2 )和式(1 9 . 1 3 )推导出式出9 . 1 4 )和式(1 9 . 1 5 )。解答:式解9 . 1 2 )和式(1 9 . 1 3 )如下y n = B n y n + a n + msy smn y n (

98、1 )y s= B sy s+ a s+ mn y n msy s(2 )将式变形为(1 0 n + mn ) y n msy s= a n 将式变形为mn y n + (1 6 s+ ms)y s= a s (4 )记 k n , k s = 和 式 (4 )联立,得 1 B n + mn l B s+ ms1k nmn y ny n msy slk s a n i l y s a s利用克莱姆法则,可求得上述方程组的解为* = a n + msk sa s y n lk n k smsmn k n ()* = y sk sl- k n k smsmn (a + mk a ) sn n n式

99、和式即为教材中的式(1 9 . 1 4 )和式式9 . 1 5 )。第二 十 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1 .说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解答: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这里的产量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表示成人均产量。经济增长通常用经济增长率度量。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如果说经济增长是一个“ 量 ”的概念,那么经济发展就是一个“ 质 ”的概念。2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解答:关于经济增长的源泉,宏观经济学通常借助于生产函数来研究。宏观生产函数把4 5 一个经济中的产出与

100、生产要素的投入及技术状况联系在一起。设宏观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Yt = A t f ( L t , K t )式中,Yt 、L t 和 K t 顺次为t时期的总产出、投入的劳动量和投入的资本量,A t 代 表 t时期的技术状况,则可以得到一个描述投入要素增长率、产出增长率与技术进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方程,称其为增长率的分解式1 , 即G Y = G A + a G L + B G K式中,G Y 为产出的增长率;G A 为技术进步增长率;G L 和 G 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率。 a和 B为参数,它们分别是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从增长率分解式可知,产出的增加可以由三种力量( 或因素)来解释,即

101、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换句话说,经济增长的源泉可被归结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以及技术进步。有时,为了强调教育和培训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贡献,还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单独的投入写进生产函数。所谓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个人身上的获取收入的潜在能力的价值,它包括天生的能力和才华以及通过后天教育训练获得的技能。当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单独投入时,按照上述分析的思路可知,人力资本也可以被归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3 .什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它有什么含义?解答:离散形式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为A k = s y ( n + 6 )k其中k为人均资本,y为人均产量,s为储蓄率,n为人口增长率, 6为折旧率。上述关系

102、式表明,人均资本的增加等于人均储蓄s y 减去( n + 3 )k 项。( n + 3 ) k 项可以这样来理解:劳动力的增长率为n , 一定量的人均储蓄必须用于装备新工人,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为k, 这一用途的储蓄为n k 。另一方面,定量的储蓄必须用于替换折旧资本,这一用途的储蓄为6 k 。总计为( n + 8 )k 的人均储蓄被称为资本的广化。人均储蓄超过( n+ 8 )k 的部分则导致了人均资本k的上升,即 Ak0 , 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因此,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可以表述为资本深化= 人均储蓄一资本广化4 .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储蓄率的变动对经济有哪些影响?解答:在新古典增长模型

103、中,一方面,储蓄率上升会导致人均资本上升,而人均收入是人均资本的增函数,因而储蓄率上升会增加人均产量,直到经济达到新的均衡为止。储蓄率下降的结果则相反。另一方面,储蓄率的变动不能影响到稳态的增长率,从这点上说,储蓄率的变动只有水平效应,没有增长效应。5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口增长对经济有哪些影响?解答:新古典增长理论虽然假定劳动力按一个不变的比率n增长,但当把n作为参数时,就可以说明人口增长对产量增长的影响。如 图 2 0 1 所示。 1 关于这一结果的说明,请见本章第1 9 * 题的解答。4 6图 2 0 1图 2 0 1 中,经济最初位于A点的稳态均衡。现在假定人口增长率从n 增加到n

104、,则图 2 01 中的( n + 6 ) k 线便发生移动变为( n +6)k线,这时,新的稳态均衡为A ,点。比较A点与A点可知,人口增长率的增加降低了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平( 从原来的k 减少到k ),进而降低了人均产量的稳态水平。这是从新古典增长理论中得出的又一重要结论。西方学者进一步指出,人口增长率上升导致人均产量下降正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两个有着相同储蓄率的国家仅仅由于其中一个国家比另一个国家的人口增长率高,就可以有非常不同的人均收入水平。对人口增长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得出的另一个重要结论是,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增加了总产量的稳态增长率。理解这一结论的要点在于,一方面,懂得稳态的真正含义

105、,并且注意到A点和A点都是稳态均衡点;另一方面,由于A点和卜点都是稳态,故人口增加对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的增长率都不产生影响。6 .推导某一时期总产量、人均产量和人口这三者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解答:用 y 表示人均产量,Y 表示总产量,N表示人口数。由于y Y N得l n y = l n Y I n N两边同时对t 求导得dy / dt dY / dt dN / dt y Y N有 gy = gY gN其 中 gy 为人均产量的增长率,gY 为总产量的增长率,gN 为人口增长率。上式说明,人均产量的增长率可以表示为总产量的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之差。7 .说明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解答: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106、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代表性理论之一。该理论的基本观点可概括如下:第一,技术冲击是经济波动之源。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技术冲击能够引起产出、消费、投资和就业等实际变量的波动。在种种实际冲击中,由于技术冲击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最持久,因此技术冲击是经济周期之源。4 7第二,经济周期所产生的产出波动不是实际G DP 对潜在G DP 的背离,而是潜在G DP 本身的变动。第三,即使在短期,货币也是中性的。货币量的变化不能引起产出和实际就业量等实际变量的变化。8 .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均生产函数为y = f ( k ) = 2 k 0. 5 k 2人均储蓄率为0.3 ,人口增长率为0.03 ,求:( 1)

107、使经济均衡增长的k值;( 2)与黄金律相对应的人均资本量。解答: ( 1)经济均衡增长时:s f ( k )= n k ,其中s为人均储蓄率,n为人口增长率。 代入数值得 0. 3 ( 2k -0. 5 k 2) = 0. 03 k ,得 k = 3 . 8 。( 2)由题意,有 f ( k )= n ,于是,2-k = 0. 03 , k = 1.9 7因此与黄金律相对应的稳态的人均资本量为L 9 7 。9 . 设一个经济的人均生产函数为y = k 。如果储蓄率为28 % ,人口增长率为1% ,技术进步速度为2 % , 折旧率为4 幅 那 么 ,该经济的稳态产出为多少?如果储蓄率下降到10%

108、 ,而人口增长率上升到4 % , 这时该经济的稳态产出为多少?解答:稳态条件为:s f ( k ) = ( n + g + 6 ) k , 其 中 s为储蓄率,n为人口增长率, 8为折旧率。代入数值得0. 2810 . 已知资本增长率g k = 2 % , 劳动增长率g l = 0.8 % ,产出增长率g y = 3 . 1 % , 资本的国民收入份额a = 0 . 2 5 , 在这些条件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多少?解答:劳动的国民收入份额为:b = l - a = 0 . 7 5 。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0. 25 X 2% +0. 75 X 0. 8 % = 1. 1%所以技

109、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3 . 1% 1. 1% = 2%1 1 . 设一个经济中的总量生产函数为Yt = A t f ( Nt , K t )式中Yt 、Nt 和 K t 分别为t时期的总产量、劳动投入量和资本投入量;A t 为 t 时期的技术状况。试推导经济增长的分解式,并加以解释。解答:对生产函数Yt = A t f ( Nt , K t )关于时间t 求全导数,有d A t a f d Nt S f d K t f ( Nt , K t )+A t +A t ( l ) d t d t 3 Nt d t 3 K t d t4 8 k = ( 0. 01+0. 02+0. 04 )k ,

110、 得 k = 1 6 , 从 而 ,y=4, 即稳态产出为 4 。 如果 s =0. 1, n = 0. 0 4 , 则 k = l , y=l, 即此时稳态产出为1。 d Yt 式两边同除以Y t, 化简后得d Yt /d tYtd Yt /d t d A t /d t a f /3 Nt d Nt 3 f /3 K t d K t = X X ( 2) A t f ( Nt , K t )d t f ( Nt ,K t )d t d A t /d t 3 f Nt d Nt /d t = X X A t 3 Nt f ( Nt , K t )Ntd K t /d t 经恒等变形, 上式又可

111、表示为+Yt X 3 f K t3 f 3 K t f ( Nt , K t )K t定义 a X b= X 3 Nt f ( Nt , K t 定 K t f ( Nt , K t )Nt 3 f K t d A t /d t d Nt /d t 并用 g A 表示用 g N 表示 A t Ntd K t /d t d Yt /d t 用 g K 表 示 g Y表示,则式( 3 )化 为 K t Ytg Y= g A +a g N+bg K ( 4 )式 ( 4 )即为增长的分解式。其含义为总产量的增长率被表示为劳动增长率、资本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的加权平均。式 ( 4 )也为说明经济增长的源泉

112、提供了框架。12.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总量生产函数为12 Y= F ( K , L )= K 3 3( 1)求稳态时的人均资本量和人均产量;( 2)用这一模型解释“ 为什么我们如此富裕,而他们那么贫穷”;( 3 )求巾与黄金律相对应的储蓄率。解答:( 1)由所给的总量生产函数,求得人均生产函数为1 y = k 3上式中,y为人均产量,k为人均资本量。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稳态条件为s f ( k )= n k1 即 s k n k , s为储蓄率,n为人口增长率。 3解得稳态的人均资本量为k *= s 3 ( 1) n 2将其代入人均生产函数,求得稳态的人均产量为y *= ( )*1 s l k

113、 = 3 n 2( 2)解释国家间的生活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均收入,由式( 1)、式 ( 2)可知,当一个国家的储蓄率高、人口增长率低时,该国的稳态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就相对较高;反之,则 正 4 9 好相反。因此,根据这里的模型,可以用储蓄率和人口增长率的差异来解释“ 为什么我们如此富裕,而他们那么贫穷”这个问题。( 3 )黄金律所要求的资本存量应满足f ( k ) = n2 s 3 即 k = ! ! , 在稳态时,k = (, 3 3 n 2所以有1 s 3 2 = n 3 n 2 3所 以 s13 .设在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框架下, 生产函数为:Y= F ( K , L )= 11 即为所

114、求。 3( 1)求人均生产函数y = f ( k );( 2)若不存在技术进步,求稳态下的人均资本量、人均产量和人均消费量。解答:( 1)人均生产函数的表达式为y = f ( k )今 y = YL K L L L k( 2)设人口增长率为n , 储蓄率为s , 折 旧 率 为 6 , 人均消费为c,则由稳态条件s y = (n+ 6 )k 有=(n + 8 )kkc * = s s 2 * y=n+6 n+6 s )y * = * = (I (1 s )sn + 8k * 、y * 、c * 即为稳态下的人均资本量、人均产量和人均消费量。1 4 .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已知生产函数为y =

115、2 k 0 . 5 k 2 , y为人均产出,k为人均资本,储蓄率s = 0 . 1 。人口增长率n = 0 . 0 5 , 资本折旧率6 = 0 . 0 5 。试求:(1 )稳态时的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2 )稳态时的人均储蓄和人均消费。解答:(1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稳态条件为s y = (n + 6 )k将有关关系式及变量数值代入上式,得0 . l (2 k - 0 . 5 k 2 ) = (0 . 0 5 + 0 . 0 5 )k0 . l k (2 - 0 . 5 k ) = 0 . l k 5 02 - 0 . 5 k = lk = 2将稳态时的人均资本k = 2 代入生产函数,得相

116、应的人均产出为y = 2 X2 - 0 . 5 X 2 2 = 4 - 1 X 4 = 2 2(2 )相应地,人均储蓄函数为s y = O . 1 X2 = 0 . 2人均消费为c = (l s )y = (l 0 . l ) X 2 = L 8第二十一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1 . 假设甲、乙两个消费者按照费雪的跨期消费模型来进行消费决策。甲在两期各收入10 0 0 元,乙在第一期的收入为0,第二期收入为2 1 0 0 元,储蓄或者借贷的利率均为人(1 )如果两人在每一期都消费1 0 0 0 元,利率为多少?(2 )如果利率上升,甲在两期的消费会发生什么变化?利率上升后,他的消费状况是变好还是

117、变坏?(3 )如果利率上升,乙在两期的消费会发生什么变化?利率上升后,他的消费状况是变好还是变坏?解答:(1 )可以用乙的实际选择预算约束来解出利率1 0 0 0 + 1 0 0 0 (l + r )= 2 1 0 0r = 1 0 %乙在第一期借了 1 0 0 0 元用于消费,而在第二期用2 1 0 0 元的收入偿还1 1 0 0 元的贷款本息以及1 0 0 0 元的消费。(2 )利率上升导致甲现期消费减少,未来消费增加。这是由于替代效应:利率上升使他现期消费的成本高于未来消费,即利率升高使现期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如图2 1 1 所示,在利率没有上升时,甲的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于A点,

118、他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消费都是1 0 0 0 元。利率上升后,消费者均衡点变动到B点,甲第一期的消费将低于10 0 0 元,第二期的消费将高于1 0 0 0 元。在新的利率下,通过无差异曲线可知,甲的境况变好了,即甲的无差异曲线从U1 上移至 U2 。5 1图 2 1 1(3 )利率上升后,乙现期消费减少了,而将来消费可能增加也可能下降。他同时面临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由于现在的消费更贵了,他决定减少消费。同样由于他的收入都在第二期,因此他借钱的利率越高,收入越低。如果第期消费为正常物品,就会使他更加坚定减少消费。他的新消费选择在B点,如图2 1 2所示。我们知道在较高的利率下乙的境况变坏了,因为他

119、的消费在B点,此点所达到的效用低于利率上升前的消费选择点A 。图 2 1 22 . ( 教材中) 本章第一节在对费雪模型的分析中,讨论了消费者在第一期进行储蓄的情况下,利率变动对消费决策的影响。现在假设消费者在第一期进行借贷,试分析利率变动对消费决策的影响,并画图说明其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解答:图 2 1 3显示了一个消费者把第一期的部分收入储蓄起来时利率增加的情况。实际利率的增加导致预算线以点( Y l ,Y 2 ) 为轴旋转,变得更陡峭。在 图 2 1 3中,利率增加使预算线发生变化,与相应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由A点移到B点。5 2图 2 1 3我们可以将这种变化对消费的影响分解为收入效应和

120、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是向不同的无差异曲线运动所造成的消费变动。由于消费者是借贷者而不是储蓄者,利率上升使他的状况变坏,所以他不能达到更高的无差异曲线。如果各时期的消费都是正常物品,那么这往往使消费下降。替代效应是两个时期消费的相对价格变动所造成的消费的变动。利率上升时,相对于第一期的消费,第二期的消费变得更加便宜,这往往使消费者选择第二期的消费增加而第一期的消费减少。最后,我们可以发现对于一个借贷者,当利率升高时,由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同方向,第一期的消费必将下降。第二期的消费上升或下降取决于哪种效应更加强烈。在图2 1 3中,我们展示的是替代效应强于收入效应的情况,因此C 2 增加。3 . 为

121、什么说如果消费者遵循持久收入假说且能够进行理性预期,消费的变动就是不可预测的?解答:持久收入假说暗示消费者努力使各期的消费平滑化,所以当前的消费取决于对一生中收入的预期。在任何一个时点上,消费者根据现在对一生收入的预期来选择消费。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可能得到修正其预期的消息,所以会改变自己的消费。如果消费者有理性预期,能最优地利用所有可获得的信息,那么,他们应该只对那些完全未预期到的事件感到意外。因此,他们消费的变动也应该是无法预期的。4.试画图分析消费者收入变动对消费决策的影响。解答:根据消费者跨期消费预算约束方程:cl+c2l + r = yl+y21 + r ,无论是消费者现期收入y l

122、增加还是未来收入y2增加,都将导致预算约束线向外平移。如图214所示,假设在收入增加之前,跨期消费预算约束线为AB,则消费者的跨期最优决策点为无差异曲线I I与AB的切点E 1 ,相应地,现期消费为c l ,未来消费为c2。收入增加之后,跨期消费预算约束线向外平移至A B , 如果两期消费为正常物品,则消费者的跨期最优决策点移动至无差异曲线12与A B 的切点E 2 ,相应地,现期消费增加为c 1 ,未G53来消费增加为c ,2。因此,在两期消费均为正常物品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将引起现期消费与未来消费同方向的变动。图 214如果现期消费为正常物品,未来消费为低档物品,则消费者收入的变动会

123、引起现期消费同方向的变动以及未来消费反方向的变动;如果现期消费为低档物品,未来消费为正常物品,则消费者收入的变动会引起现期消费反方向的变动以及未来消费同方向的变动。5 .试说明下列两种情况下,借贷约束是增加还是减少了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程度:(1)政府宣布暂时减税;(2)政府宣布未来减税。解答:财政政策影响总需求的潜力取决于消费的影响:如果消费变化很大,那么财政政策将有一个很大的乘数;如果消费改变很小,那么财政政策将有一个很小的乘数,因为边际消费倾向越大,财政政策乘数越大。(1)考虑两个时期的费雪模型。暂时减税意味着增加了第一期的可支配收入,图215(a)显示暂时减税对没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的

124、影响,而 图215(b)显示了暂时减税对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的影响。54图 21 5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想要通过借贷而增加C 1 ,但是不能增加C2。暂时减税增加了可支配收入:如 图21 5 (a)和21 5(b)所示,消费者的消费增加额等于减税额。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第一期消费的增加额大于没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因为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大于没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因此,与没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相比,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在第一期所对应的财政政策影响总需求的潜力更大。(2)再一次考虑两个时期的费雪模型。宣布未来减税将增加Y2。图216(a)显示了减税对没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的影响,而 图216(b)

125、显示了减税对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的影响。图 216没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立即增加了消费Cl。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无法增加C 1 ,因为可支配收入没有改变。因此如果消费者面临借贷约束,那么宣布未来减税对消费和总需求没有影响。因此,与没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相比,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在第一期所对应的财政政策影响总需求的潜力更小。5 56 . 假定你是个追求跨期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正处于青年时期,下述事件的发生将如何影响你现期的消费行为:( 1 ) 一位失散多年的亲戚突然与你取得联系,并在其遗嘱中将你列为其巨额财产的唯一继承人;( 2 ) 你目前所从事的行业属于夕阳行业,未来几年你将面临下岗的威胁;( 3 )

126、医生根据你目前的身体状况预测你可以活到9 0 岁。解答: ( 1 ) 该事件将会导致消费者的当期收入增加,从而会引起跨期消费预算约束线向外平移,由于消费般为正常物品,从而消费者的现期消费增加。( 2 ) 该事件将会导致消费者的未来收入减少,从而会引起跨期消费预算约束线向内平移,由于消费一般为正常物品,从而消费者的现期消费减少。( 3 ) 该事件将会导致消费者的消费期数增加。当没有医生的预测时,消费者认为自己可以活到8 0 岁,并且消费者的消费期只有两个, 个是青年时期1 , 一个是老年时期2,则消费者的跨期消费预算约束方程为:c l + c 2l + r = y l + y 21 + r。有医

127、生的预测之后,则多增加了从8 0岁 9 0岁的时期3 ,该期的收入y 3 = 0 ,消费为c 3 ,则消费者的跨期消费预算约束方程为:c l + c 21 + r + y l ,这将导致以c l和c 2为坐标值的跨期消费预算约束线( l + r ) 2 1 + r c 3 y 2向内平移,由于消费一般为正常物品,从而消费者的现期消费减少。7 . 根据新古典投资模型,分析在什么条件下企业增加自己的固定资本存量是有盈利的?解答:根据新古典企业固定投资模型,如果企业资本的边际产量大于资本的成本,那么企业增加资本存量是有盈利的;如果边际产量小于资本的成本,那么企业增加资本存量就会亏损。分析如下:新古典

128、投资模型考察了企业拥有资本品的收益与成本。对每一单位资本,企业赚到的实际收益为R/ P ,承担的实际成本为( P K / P ) ( r + 5 )o每单位资本的实际利润是:利润率=收益一成本= R/ P - ( P K / P ) ( r + 6 )由于均衡状态是资本的实际租赁价格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所以利润率可写为: 利润率 =1 1 ( - 1 ( ) ( r + 6 )由上式可看出:如果企业资本的边际产量大于资本的成本,那么企业增加资本就是有盈利的,反之没有盈利。8 .试分析利率的上升如何减少住房投资流量?解答:住房需求的一个决定因素是实际利率。许多人用贷款住房抵押贷款购买自己的住房,

129、利率是贷款的成本。即使有些人不必贷款买房,他们也将对利率作出反应,因为利率是以住房形式持有财富而不把财富存入银行的机会成本。因此,利率上升减少了住房需求,降低了住房价格,并减少了居住的投资量。9 .试阐述企业持有存货原因。56解答:存货指企业持有的作为储备的产品,包括原料与供给品、加工中的产品和成品。企业持有存货的原因包括:( 1 )使生产水平在时间上保持稳定。当销售低落时,企业的生产多于销售,把额外的产品作为存货;当销售高涨时,企业的生产少于销售,把存货中的产品拿出来作为补充。这样可使各个时期的生产平稳,避免产出的大起大落造成成本的增加。( 2 ) 存货可以使企业更有效率地运转。例如,如果零

130、售商店向顾客展示手头的产品,它们可以更有效地销售。制造业企业持有零部件存货可以减少当机器发生故障时装配线停止运行的时间。这样,企业持有一部分存货,会促进产出增加。( 3 ) 持有存货可在销售意外上涨时避免产品脱销。企业做生产决策前通常会预测顾客的需求水平,但是这种预测并不一定准确。如果需求大于生产而没有存货,该产品将会在一个时期内脱销,企业将损失销售收入和利润。企业持有存货就可避免脱销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4 ) 一部分存货是生产过程中的产品。1 0 . 用新古典投资模型解释下列每一种情况对资本租赁价格、资本成本以及企业净投资的影响:( 1) 政府实施扩张的货币政策提高实际利率;( 2 )

131、 一 - 次自然灾害摧毁了部分固定资产,资本存量减少;( 3 ) 大量国外劳动力的涌入增加了国内的劳动力供给。解答:投资函数是:I = I n M P K ( P K /P ) ( r + 6 ) + A k 。资本的租赁价格等于资本的边际产品,资本成本=( P K /P ) ( r + 6 ) 。( 1)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提高了实际利率,资本的租赁价格不变,资本成本增加,投资量减少。因为实际利率上升,由资本成本= ( P K /P ) ( r + 6 ) 可知,资本成本增加,企业会减少投资,但是由于资本的边际产品没有改变,所以资本的租赁价格不会迅速改变。( 2 ) 若一次自然灾害摧毁了部分资

132、本存量,则资本的租赁价格上升,资本成本不变,投资增加。因为资本存量减少,使得资本的边际产品上升,所以资本的租赁价格上升。决定资本成本的各因素没有改变,所以资本成本不变。同时,因为资本的边际产品相对于资本的成本上升,使投资更有利可图,所以企业投资增加。( 3 ) 大量国外劳动力的涌入增加了本国内的劳动力供给,使资本的租赁价格上升,资本成本不变,投资量增加。因为劳动投入增加,使得资本的边际产品上升,所以资本的租赁价格上升。决定资本成本的各因素没有改变,所以资本成本不变。同时,因为资本的边际产品相对于资本的成本上升,使投资更加有利可图,所以企业投资增加。11 . 假定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某企业的生产函

133、数Q = A K a L l - a , 产量Q = 100, a= 0. 3 ,资本的租金率R = 0. 1 , 企业产品价格P = l :( 1) 计算最优资本存量;( 2 ) 假设Q预期上升到12 0, 最优资本存量是多少?( 3 ) 假定最优资本存量在5年内保持不变,现有的资本存量为100, 企 也会逐步调整资本存量使其接近于最优值,设 入 = 0. 3 。第一年的投资量是多少?第二年的资本存量是多少? 5 7 解答:( 1) 当 a= 0. 3 时,Q = A K 0. 3 L 1- 0. 3 M P K = 0. 3 A K - 0. 7 L 0. 7.根据最优资本存量条件M P

134、K = R /P , 得0. 3 A K - 0. 7 L 0. 7 = 0. 1同时根据产量限制条件,有100= Q = A K 0. 3 L 1- 0. 3将上边两等式联立,可求得当产量为100时的最优资本存量K * = 3 00。 如 果 Q = 12 0, 则联立0. 3 A K - 0. 7 L 0. 7 = 0. 1 与 12 0= A K 0. 3 = - 0. 3,可得最优资本存量 K = 3 6 0。 由 于 于 = 100, K * = 3 00, 所以第一年投资量为 11= X ( K * - K 0) = 0. 3 X ( 3 00- 100) = 6 0o第一年资本存

135、量为K l = 100+ 6 0= 16 0 0 用 P e 表示企业对价格总水平P的估计,从而有y i = h ( P i -P e ) + y * i ( l )进一步地,企业对价格总水平的估计假定按下式进行P e = P + b ( P i -P ) 式 ( 2 ) 表示,企业对价格总水平的估计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该社会的有关机构预测一并公布的价格预测值P;另一部分是企业根据其经验对预测值P的调整,参数b为调整系数。将式代入式并整理,得 y i = h (l-b ) (P i -P )+y *i从整体上看,整个经济的总供给曲线是通过将所有企业的供给曲线加总而得到的。设整个经济的生产由n

136、 个像企业i 的企业组成,则经济的总供给函数为y = nh (lb ) (P P )+y *(3 )式 (3 )即为卢卡斯总供给函数。其 中 y为总产出,P为整个经济的价格水平,y *为经济的潜在产量。卢卡斯总供给函数表示,经济的总产出与未被预期到的价格上升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经过系数的合并,卢卡斯总供给函数通常写为y = y *+ A . (P P e )其 中 参 数 X 0 , P e 为公众对价格的预期。4 .推导新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解答:新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可以用图2 2 1 推导出来。其中,图 2 2 1 (a )中的N d 和 N s 分别表示劳动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

137、线,它们都是实际工资 W P 的函数。然而,在事实上,劳动的需求方面所支付的和劳动者所得到的只能是货币工资。因此,劳动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都必须使用一定的价格指数P去除货币工资才能得到实际工资W P 6 0图 2 2 1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厂商在决定他所支付的实际工资的大小时,应该用该厂商的产品的价格去除货币工资。因为本书的微观部分已经说明,对厂商而言,只要劳动的边际产品(代表劳动给厂商带来的利益)大于他为得到这一劳动所必须支付的价格(即劳动的实际工资),他便会增加雇用的人数直到代表利益的边际产品与代表支付的实际工资相等。这就是说,每一行业的厂商都会使用木行业产品的实际价格去计算他所支付的实际

138、工资的大小。既然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全部都由厂商经营,那么,厂商整体必然会用实际存在的价格指数或价格水平P去计算实际工资。从供给方面来看,图 2 2 1 (a )中的N s 当然也是实际工资W P动者用什么样的P去除W以便得到实际工资W P是否知道实际价格水平为多少,劳动的供给曲线所使用的P只能是在签订合同时他们所预期的价格P e ,正是根据一定的P e , 劳动者的代表(工会)才与厂商通过讨价还价达成了工资协议(即规定货币工资W的大小)。一方面,协议一经签订,不论客观情况如何,双方都必须遵守,这就是说,在合同期内,根 据 P e 而决定的W是黏着不变的。另一方面,在 同 期 间 ,实际价格水平可

139、以经常变动,而整个社会的厂商是按实际价格水平P来决定对劳动的需求的。假0是根据与Pe相等的P所作力的劳动需定P正好等于P e ,如 图221(a)中的Ns所示,Nd0相交于点E。该点表示的价格水平P和就业量N分别求曲线。由于P = P e,所以Ns和N dO为P和充分就业的就业量N 。将其代入生产函数可得图22l(b)中的点E 0 ,从而相应的充分就业的产量为y ,于是在图221(c)中可找到与P和y相对应的点E 0 ,该点便为新6 1凯恩斯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上的一点。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厂商雇用劳动的实际数量取决于W和 N d 的共同作用。例如,0移动在工资合同期内,价格水平从P 上升到P

140、1 , 这时图2 2 1 ( a ) 中的劳动需求曲线从 N d到 N l d 。由于W已为合同所规定,不能改变,为了取得最大利润,厂商只能根据既定的货币工资W 和新的劳动需求曲线N l d 来决定雇用的劳动数量。由图2 2 l ( a ) 所示,这时厂商实际雇用的劳动数量为N 1 , 从而产出数量为yl 。于是,在 图 2 2 l ( c ) 中可得到与P 1和 yl2的位置。按照相对应的点D。如果实际价格水平P = P 2 , 则 N d 曲线处于图2 2 l ( a )中 N d同样的步骤便可找出N 2 d 与 W两线的交点E 2 所决定的N 2 , 于是在图2 2 - 1 ( c )

141、中又得到点F。总之,在工资具有刚性或黏性的情况下,由不同的P可得到不同的N,根据这些不同的N便可在图2 2 1 ( b ) 中得到不同的y ,从而可在图2 2 1 ( c ) 中找到不同的点( 如点E 0 、点D、点 F等) ,用一条光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在一起便得图2 2 1 ( c ) 中的曲线A SK , 这便是新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5 . 说明宏观经济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解答:这一问题最先由基德兰德( F . E . K yd l a nd ) 和普雷斯科特( E . C . P r e s c o tt) 在 1 9 7 7年提出。简单地说就是,决策者( 政府) 最初实施一项最

142、优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下一阶段会出现使决策者改变计划的动机,即今天的决策不再适合明天了,这就出现了时间的不一致性。特别地,有时决策者能够通过前后不一致把事情做得更好。6 . 从菲利普斯曲线推导总供给曲线。解答:附加预期变量的菲利普斯曲线可以表示为J t = J t e P ( u u O )用 P-P-l代 替 n ,用 P e - P - 1 代 替 n e , 其 中 P为价格水平的对数,P-1为上一期价格水平的对数,P e 为预期价格水平的对数,则上式化为P P l = P e P 1 6 (u u O )即 P (u u O ) = PP e (l )另一方面, 根据奥肯定律有1

143、6 (u u O ) = y y *) a将上式代入式( 1) ,经整理, 得y = y *+a (p - P e )(2 )式 (2 )即为所求的总供给曲线,其 中 y为总产量,y 为潜在产量。7 . 理性预期和适应性预期有何区别?解答: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而适应性预期只是表明,人们在形成对现期的预测价格时,要考虑上一期的预测误差,当上一期预期价格高于实际价格时, 6 2 对下一期的预期价格要相应地减少;反之,则相应增加。8 . 黏性价格假定有什么重要性?解答:价格黏性是指价格不随着总需求

144、的变动而迅速变化。价格黏性的重要性在于:价格是否有黏性的问题可以转换为市场能否出清的问题,即市场机制是否有效的问题。价格有黏性时,市场不能出清,市场机制失灵,只有政府干预才能纠正市场的无效性。9 . 效率工资理论与工资黏性有什么关系?解答: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劳动生产率依赖于厂商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工资削减会降低劳动生产率,引起单位劳动成本的提高。为了保持效率,厂商愿意支付给工人高于均衡工资的工资。效率工资是指努力程度对工资的弹性为1的时候的工资。在这个工资水平上,能使劳动效率达到最高。在新凯恩斯主义理论中,效率工资是一种解释工资黏性的重要理论。1 0 . 说明新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解答:

145、新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考察是用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并结合长期劳动合同的交错性质来说明的,如图2 2 - 2 所示。图 2 2 2假定经济起初位于总需求曲线A D O 和新凯恩斯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A S K O 的交点上,这时价格水平为P 0 , 实际收入为y O 。假定经济受到总需求冲击,例如,由于企业对将来收益的预期发生变化而减少了投资需求,全球经济的萎缩使净出口需求减少,增税、政府支出的减少或货币供给的减少等引起了总需求的减少,反映在总需求曲线上,则是总需求曲线从A D O 向左移动到A D 1 。现在假定劳动市场的工资合同为期3年,且每年都有占合同总数1 / 3 的合同需要重新签

146、订。按照新凯恩斯主义理论,当总需求曲线移到A D 1 后,实际收入下降到y l , 价格水平亦下降到P 1 ,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第一批劳动合同被重新签订为止。在第一批占总数1 / 3 的劳动合同重新签订时,劳动供求双方达成了较低的货币工资协议,较低的货币工资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到A S K 1 ,这时价格水平下降到P 2 , 实际收入增加到y 2。到了需求冲击后的第2 年,当第二批劳动合同重新签订时,劳动供求双方又达成了较低的货币工资协议,较低的货币工资又使短期总供给曲线进一步向右移动到A S K 2,相应地,价格水平下降到 P 3 , 6 3 收入增加到y 3 , 类似地,到了第三批劳

147、动合同重新签订时,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到A S K 3 ,这时,价格水平下降到P 4 , 而收入则恢复到了总需求冲击前的充分就业的水平 y O 。按照上述分析,在新凯恩斯主义看来,整个经济经历了3 年左右的衰退。这便是新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波动所作的解释。1 1 . 说明宏观经济学目前的主要共识。解答:目前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共识有以下四点:( 1 ) 在长期中, 国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决定了它的国民的生活水平。( 2) 在短期,总需求影响一国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产量。( 3 ) 在长期中,货币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但它并不影响失业率。( 4 ) 在短期中,控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决策者面临通货膨胀与失

148、业之间的替换关系。1 2 . 给出两个西方学者将微观经济学应用于宏观经济分析的例子。解答:例如:( 1 ) 在国际经济中,关于倾销的经济分析主要运用的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不完全竞争的理论。( 2) 在新凯恩斯主义关于工资和价格黏性的理论分析中,也用到了不完全竞争的理论。第二十三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1 . 你认为西方经济学是科学吗?为什么?解答:西方经济学的整个理论体系在科学性上存在不少问题。第一,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尚未通过实践的检验,因此西方学者目前还只是把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称为“ 共同认可的理论结构”或 “ 模式”。第二,西方经济学还缺乏科学应有的内部一致性,在理论体系中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

149、相互抵触的说法。第三,西方经济学在发展演变中所取得的成果缺乏积累性,新理论往往完全排斥旧学说,新旧学说之间不是相互补充而是相互排斥。第四,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假设条件常常是异常苛刻的,往往难以应用于现实生活。第五,一些西方学者自己也承认,西方经济学不完全是科学。当然,说西方经济学并不完全是科学,并不是全盘否定它。2 . 举出三个西方经济学宣传资本主义的事例。解答:西方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家的整套关于西方市场经济运行与发展的理论。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制度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因此,西方经济学必然要宣传资本主义,这样的事例可谓数不胜数。例如,西方经济学家总说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永恒的制度,资本主义经济是

150、最有效率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可以用政策加以消除的等。6 43 . 举出三个西方经济学对我国有用的地方。解答:西方经济学作为对西方市场经济运行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有许多东西值得我国参考。例如,关于价格可以调节市场供求矛盾的理论,关于用G D P 核算国民经济成果的理论,关于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国民经济波动的理论等。4 . 你认为我们应用西方经济学时应考虑哪些特殊国情?解答:第一,考虑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至今还处在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市场机制赖以运行的一些制度框架尚不完善,人们的契约意识也比较差,这使许多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行得通的办法在我国也发挥作用需要有一个过程。第二,我国

151、是一个有十多亿人口的大国,人口压力也会使我国市场经济作用的程度和范围受到限制。第三,我国特有的文化传统也是要考虑的国情之一,许多中国传统观念也是我们应用和参考西方经济理论时要注意的。5 . 除了本章所列出的四个事实以外,你能否举出其他的容易使初学者误解的事实?请说明理由。解答:西方经济学容易使初学者误解的事实颇多。例如,西方经济理论中许多模型和习题例子,其实有许多严格的假设条件,但不少初学者往往忽视这些条件,以为这些模型和例子就是可以拿来套用的。再如,目前我国国内的西方经济学教材中介绍的理论,其实主要是美国的主流经济学,而初学者往往认为是世界各国可以通用的理论。6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罗宾逊夫人

152、说: “ 马克思是在设法了解这个制度( 即资本主义制度一引者) 以加速它的倾覆。马歇尔设法把它说得可爱,使它能为人们接受。凯恩斯是在力求找出这一制度的毛病所在,以便使它不致毁灭自己。”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为什么?解答:我同意这一说法,因为马克思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研究资木主义制度,是为了消灭这个制度,解放全人类。马歇尔是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他相信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制度是一架美妙的机器,通过自由竞争,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达到社会经济自然的均衡与和谐。凯恩斯面对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有毛病,需要医治,否则免不了要走向毁灭,由于他的资产阶级利益捍卫者的立场,因此,他力求找出资本主义制度的

153、缺陷在哪里,以便通过国家调节,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毛病得到医治。可见,这三位经济学家的根本立场和观点决定了他们研究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同目的、态度、方法和结论。7 . 在学习西方经济学以前,你 对 “ 理性的人”和 “ 效率”有着何种理解?解答:在学习西方经济学以前,我们通常不会按西方经济学理论那样去理解“ 理性的人”和 “ 效率”这类概念。比方说,可 能 把 “ 理性的人”理 解 为 “ 有头脑思考的人”,把“ 效率”理 解 为 “ 做事或办事快不快”,而不可能像西方经济学理论那样把“ 理性的人”理解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活动主体,是按最优化原则办事的经济活动主体,更不会把“ 效率”理解为达到帕

154、累托最优状态。658 . 你是否认为当前这场严重的金融危机是对西方的市场有效理论的挑战?解答:2008年起, 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不仅使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遭受了一次重创,也对现行西方经济理论提出了很大挑战:彻底粉碎了自由的市场经济机制总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神话。“ 有效市场”理论宣称,给定所有公众可获知的信息,金融市场总能正确定价,投资者都会理性地权衡收益和风险这一假设所建立起来的所谓资产定价模型,该模型会指导人们如何正确选择投资组合,如何对有价证券包括金融衍生品及其收益的索取权正确定价。在自由化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不断占据上风的同时,美国经济和金融业在实践上也不断走向自由化

155、。传统的西方经济理论总认定,由理性投资者构成的“ 有效市场”发出的价格信号,通常是正确的。然而,这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严重的金融危机告诉我们,事实不是这样。由次贷危机引发的这场金融危机告诉我们,由于过分相信了经济自由化,所以放弃了应有的监管,而由理性投资者构成的“ 有效”市场发出的价格信号并不完全可靠。包含次贷债券在内的金融资产被一次次打包化妆后实际上已面目全非,购买者即投资者已根本弄不清这样的资产的真实价格应是多少,只知道大家去买的东西一定是好东西。由于资产评级公司是根据评估业务量收费,债券卖得越多,收入会越高,因此在利益驱动下,他们甚至会指点金融机构如何把不同级别的债券打包,以使债券评级

156、更高。正是由于放松了监管,债券价格过高评估,才使得大量次贷债券获得安全评价,被保险公司和退休基金这样谨慎的投资机构大量购买。至于那些金融巨头的高管人员,为了获得高额报酬不惜冒任何风险,对他们来说,如果公司破产了自己最多是被解雇,而业绩好时拿的高额奖金并不会追回。在这些情况下,金融衍生品价格怎么会不失灵呢?传统的西方经济理论总假定,金融机构总会自己把握住风险,从而金融崩溃的概率被严重低估。金融危机的事实表明,经济学家关于经济人具有完全理性的假定是多么脱离实际。理性预期的经济学穿上了外表华丽的数字外衣,但那只不过是一种浪漫化的和经过净化的经济现象。这种幻想迷住了人们的双眼,使他们忽视了那些可能出错

157、的事情。9 . 为什么必须正确理解和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可能会带来什么问题?解答:虚拟经济指资本以脱离实体经济的价值形态,以票据方式持有权益,按特定规律运动以获取价值增值所形成的经济活动,而实体经济则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既包括工、农、交通运输、邮电、建筑等物质生产活动,也包括商业、教育、文化、艺术等精神产品生产和服务。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建立在实体经济基础匕为实体经济服务。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表现在金融的自由化和深化可提高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实体经济运行的效率。资本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工具6 6 提供的套

158、期保值等服务,可为实体经济提供稳定的经营环境,为企业分散风险,降低实体经济波动引致的不确定性,并且虚拟经济自身发展也能促进G D P的增长,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但是,虚拟经济的发展是与投机活动共存的,因为虚拟经济提供的资本配置效率取决于虚拟资本的高度流动性,而这种流动性要靠投机活动来实现,虚拟经济提供的风险规避功能如套期保值业务,其风险也靠投机者来分摊。与实体经济相比,虚拟经济所具有的高风险、高收益特征,很容易吸引大批资金从事这类投机活动,而投机活动过度又会使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而形成泡沫经济。泡沫经济主要是一种资产价格过分高于其价值的现象。货币政策失误和金融监管不当是泡沫经济产生的体制性因素。泡

159、沫破裂后所形成的金融危机会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危害。近几年来拉美地区和东南亚地区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在金融自由化中监管失当而引致泡沫经济就提供了深刻教训。这次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同样是由于放松了金融监管,任虚拟经济中的泡沫随意膨胀。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关系的角度看,这次危机的发生,根源还在于过去6 0 年间美国的经济增长和消费超越了本国生产力的承受能力:一方面在实体经济虚拟化、虚拟经济泡沫化过程中实现了不堪重负的增长,另方面美国又把这种沉重负担通过美元的世界储备货币地位和货币市场的价值传导机制分摊给全世界。美国过度消费所造成的贸易逆差主要靠印刷美元“ 埋单”。中国、日本和石油生产国居民的过度储蓄和贸易顺差所积累起来的大量美元储备为华尔街金融衍生品的创造提供了条件,并促使其资产泡沫化。看起来美国经济一时异常繁荣,但实际上美国经济已进入IT产业周期波段的末尾,缺乏投资机会,大量制造业还已转移到国外,短期内也不可能有大量科技创新项目吸纳资金。因此,这种“ 繁荣”其实已是泡沫,缺乏实体经济增长作为支撑。于是,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形成的泡沫经济终于导致了 67这场危机。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