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明代诗文 重点:流派多;观点多重点:流派多;观点多总的成就不值唐宋三多现象总的成就不值唐宋三多现象 其一,作家作品数量其一,作家作品数量作品的数量却浩如烟海,仅录于作品的数量却浩如烟海,仅录于《《明诗明诗综综》》中的诗人三千四百家,著录于中的诗人三千四百家,著录于《《千倾堂书目千倾堂书目》》的明人别集四的明人别集四千九百多种但众乏大家,成就不是很高千九百多种但众乏大家,成就不是很高 其二,流派林立其二,流派林立 有兴趣型、地域型、政治型其中以主张型影响最大有兴趣型、地域型、政治型其中以主张型影响最大其三,主张众多其三,主张众多 明代诗人处于文学突变时期明代诗人处于文学突变时期,文学论争太多文学论争太多.第一节 明前期诗文 一、宋濂、刘基、高启一、宋濂、刘基、高启 1 1、宋濂、宋濂 曾任元翰林院编修,后辞归著书入明初深得朱元璋赏识,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刘基称 他“当今文章第一”著有《宋学士文集》 宋濂主张“以道为文”,作品多道学气传记文《秦士录》《王冕传》《杜环小传》《记李歌》等,写壮士、文人、市井平民,却生动传神,呼之欲出。
《送东阳马生序》围绕劝学中心,寓道理于事实描绘之中,语言质朴,笔调流畅,为传世名作 2 2、、刘刘基基 元末进士,明朝开国功臣,明初著名诗文家 寓言体散文最具影响,《买柑者言》是传世名作文中深刻揭露封建官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腐朽本质,构思巧妙,讽刺辛辣,语言犀利 寓言体散文集《郁离子》共18章,195篇,写于元末《狙公》章较为著名 长篇神话诗《二鬼》,隐喻自己和宋濂遭遇,曲折表现壮志难酬的苦闷,想象丰富,风格雄浑,颇具浪漫色彩 3 3、、高高启启 长州人元末隐居不仕,入明任翰林院编修性情疏放,39岁被朱元璋腰斩有《青丘高季迪诗文集》 高启“诗才雄富”,“为一代巨擘” (《四库全书总目·凫藻集提要》)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 “启天才高逸,实据名一代诗人之上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振元末纤秾缛丽之习,而返之于古,启实为有力然行世太早,殒折太速,未能熔铸变化,自为一家 (《四库全书总目大全集提要》 ) 高高启启诗诗歌歌创创作作:众体兼长,歌行、律诗无不运用自如。
《《登登金金陵陵雨雨花花台台望望大大江江》》::登临怀古名作描绘长烟落日的大江壮景,颂扬南京的江山形胜,感慨历代成败兴亡,充溢着对国家统一、民生安定的喜悦 诗中境界开阔,气势宏伟,感慨深沉,声韵铿锵,句式参差,直有李白七言歌行惊风泣雨、波卷澜翻之势zz二、台阁体与茶陵派二、台阁体与茶陵派 1 1、、台台阁阁体体 指明初永乐、弘治年间在上层官僚中形成的一种诗风以其主要代表“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都是台阁重臣而得名三杨”在明初均以大学士辅政,其诗文多应制、题赠、颂圣内容,貌似雍容典雅,安闲和易,实则陈陈相因,空虚浮泛,在诗坛影响极坏 2 2、于谦、于谦 是台阁颓风中一枝独秀的诗人,其《石灰吟》《咏煤炭》借物言志,清新刚劲,质朴无华,明白如话 3 3、茶陵派、茶陵派 指明前期成化、弘治年间以湖广茶陵人李东阳为首的一个诗歌流派其成员有谢铎、张泰、邵宝等人他们做诗强调宗唐法杜,着眼于音调、法度,具有从“台阁体”向“前后七子”转化时期的过渡特点 李东阳著有《怀麓堂诗话》一卷 三、前七子的复古诗文三、前七子的复古诗文zz 1 1、、前前七七子子:也叫弘正七子。
它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其成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2 2、李梦阳、李梦阳:号空同子,其文学主张是: ①①不满宋人不满宋人““理语理语””,推崇民歌,推崇民歌““真情真情””::他认为 “宋人主理,作理语”,宋“无诗” (《缶音序》) “古之文,文其人如其人便了,而今之文,文其人,无美恶皆欲合道”(《论学上篇》)(《论学上篇》) “真诗乃在民间” “真者,音之发而情之原也”,学子之作“出于情寡而工于词多”(《诗(《诗集自序》)集自序》) ②②主张模拟前人诗文格调主张模拟前人诗文格调: 《明史《明史··李梦阳传》:李梦阳传》:“梦阳才思雄鸷zhìzhì ,卓然以复古自命弘治时,宰相李东阳主文柄,天下翕xīxī然宗之,梦阳独讥其萎弱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非是者弗道 李梦阳说:“夫文与字一也今人模临古帖,即太似不嫌,反曰能书,何独至于文而欲自立一门户邪?”(《再与何氏书》)(《再与何氏书》) 李梦阳诗文创作:李梦阳诗文创作:总体成就不高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李梦阳“其诗才力富健,实足以笼罩一时。
而古体必汉魏,近体必盛唐,句拟字摹,食古不化,亦往往有之所谓武库之兵,利钝杂陈者也其文则故作聱牙,以艰深文其浅易明人与其诗并重,未免怵于盛名 歌行诗《石将军战歌》《林良画两角鹰歌》,讲究结构章法,描议结合,笔力雄健散文《游庐山记》《梅先生墓志铭》,或写景状物,或刻画商人,清新生动,是较好之作 3 3、何景明:、何景明: “前七子”领袖,提倡复古与李一致,言论偏激: 《杂言十首》说:“秦无经,汉无骚,唐无赋,宋无诗” 《与李空同论诗书》说:“近诗以盛唐为尚宋人似苍老而实疏卤,元人似秀峻而实浅俗 在学古途径、方法上,何不像李那样“尺寸古法”,而主张“领会神情”、“不仿形迹”,提出学古要“舍筏登岸”,“不相因袭,而相发明”,从而达到“自创一堂室,一户镛,成一家之言”的目的《与李空同论诗书》)(《与李空同论诗书》) 第二节第二节 明后期诗文明后期诗文一、后七子的复古诗文一、后七子的复古诗文 1 1、后七子、后七子 也叫嘉靖七子,是嘉靖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继前七子之后重新倡导复古的文学流派成员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
其中谢榛被开除,梁有誉早死,余曰德、张佳胤后来加盟) 2 2、李攀龙、李攀龙 总体继承“前七子”复古主张 “其持论为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于本朝独推李梦阳……其为诗,务以声调胜,所拟乐府,或更古数字为己作,文则聱áoáo (语句念着不顺口)(语句念着不顺口)牙戟口,读者至不能终篇《明史·李攀龙传》) “后七子以李攀龙为冠,……今观其集,故乐府割剥字句,诚不免剽窃之讥诸体诗亦亮节较多,微情差少杂文更有意诘屈其词,涂饰其字,诚不免如诸家所讥然攀笼资地本高,记诵亦博,其才力富健,凌轹一时,实有不可磨灭者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李攀龙拟乐府《有所思》《陌上桑》是字摹句拟的标本,七律《寄别元美》、书札《与王元美》可以一读 3、王世贞:号弇yǎnyǎn州山人,官至南京刑部尚书 《明史·王世贞传》:“世贞始与李攀龙狎主(交交替替主主持持) )文盟,攀龙殁,独操柄20年,才最高,地望最显,声华意气笼盖海内,一时士大夫及山人、词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门下”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自古文集之富,未有过于世贞者” 王世贞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174卷,《续稿》207卷,《读书后》8卷,诗文集合计接近400卷。
zz王世贞文学影响极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自梦阳之说出,而学者剽窃班马李杜;自世贞之集出,学者遂剽窃世贞zz王世贞《四部稿》有《艺苑卮zhīzhī言(自然随意之言自然随意之言 )》12卷,全面反映他的文学主张zz王世贞也是个复古主义者,他继承前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理论,曾说:“诗必盛唐,大历以后诗勿读 (《艺苑卮言》卷3) 又说:“西京之文实东京之文弱,犹未离实矣六朝之文浮,离实矣唐之文庸,犹未离浮也宋之文陋,离浮矣,愈下矣同上)zz王世贞诗歌:王世贞诗歌: 早期多模拟《诗经》《乐府》以及李、杜,佳篇不多中后期始不满于死板模拟,表现出才力雄健、学识富赡的特点但过于贪多求博,锤炼不够,不免泥沙俱下zz 五律《登太白楼》写得天空海阔,气势豪迈,体现出与太白精神相接的自我意识;zz 《袁江流钤山冈当庐江小吏行》模拟《孔雀东南飞》之体表现严嵩专权误国,嬉笑怒骂溢于言表,拟古并非亦步亦趋,时代气息浓烈 二二、归有光和唐宋派、归有光和唐宋派 1 1、、唐唐宋宋派派 是嘉靖年间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一个散文复古流派他们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提法不满,极力推崇唐宋文风,强调自然流畅、直抒胸臆、反对艰深为文、模拟剽窃,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前后七子的复古论调。
唐宋派成员趣味各异唐宋派成员趣味各异:王慎中、唐顺之是宗宋派、道学派 唐顺之唐顺之:“三代以下之文,莫如南丰(曾巩);三代以下之诗,未有如康节(邵雍)者《与王遵岩参政》)(《与王遵岩参政》) 王慎中:王慎中:“由西汉而下,(文章)莫盛于有宋庆历、嘉佑之间,而粲然自名其家者,南丰曾氏也”(《曾南丰文粹序》) 茅坤:茅坤: 唐、宋并举,以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著称,但也有偏于形式之病,无形落入另一窠臼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秦汉之文有窠臼,自李梦阳始;唐宋之文亦有窠臼,则自坤始” 唐宋派中真正能摆脱道学束缚并取得较高成就的是著名散文家归有光归有光 2 2、归有光、归有光 号震川,昆山人家世寒儒,自幼苦读,但场屋不利,60岁始中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丞有《震川集》 归有光宗奉传统儒道,酷好司马迁,爱讲“龙门家法”,对宋元文也不排斥他重抒情,认为“圣人者,能尽天下之至情也”,这“至情”即“匹夫匹妇以为当然”(《泰伯至德》),观点显异于唐、王 归有光散文归有光散文 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明文综序》)。
记叙往事、哀悼亲人之文如《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等最为人传诵这些叙事抒情散文,善于从一些日常生活琐事中选取素材,加以锤炼,以简淡之笔,传人物之神,表真挚之情 《《项项脊脊轩轩志志》》:题虽写轩,实则怀人借一轩以记归家三代妇女睹物思人,悼亡念存,虽笔触很清淡,却感情极真挚 吴德旋《初月楼古文绪论》:“归震川直接八家姚惜抱谓其于不要紧之题,说不要紧之语,却自风韵疏淡,是与太史公深有会处,不可不知此旨 王锡爵《明太仆寺丞归公墓志铭》:“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王世贞《归太仆赞并序》:归文“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超然当名家矣三、公安派和竟陵派三、公安派和竟陵派zz1 1、、公公安安派派 是晚明时期受李贽影响而出现的一个反复古的文学流派,因其代表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是湖北公安人而得名zz 公安派不满前后七子的拟古之风,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反对艰深古奥,诘屈聱牙表现了一定的变古创新精神艺术上多能流露个性,清新洒脱,意达词畅但也有境界狭窄、俚俗空疏的流弊zz2 2、袁宏道、袁宏道 在三袁中成就最高。
其文学主张:zz ①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叙小修诗》称其弟文“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好诗好文都是“任性而发” ②主张表现自然之“趣”“韵”: “趣得之于自然者深,得之于学问者浅”,“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序陈正甫会心集》)稚子“叫跳反掷”,醉人“嬉笑怒骂”,因“理无所托”,所以“自然之韵出”(《寿存斋张公七十序》) ③推崇 “闾阎妇人孺子所唱”歌谣(《序小修诗》)继承元白传统,语言平易,不用典故,多用俗语,“宁今宁俗,不肯拾人一字” ④将“性灵”神秘化,有唯心倾向 袁宏道认为:“心灵无涯,搜之愈出”(袁中道《袁中郎先生全集序》),说它如“山中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 袁宏道诗文创作 诗歌成就不高游记、随笔等小品,以抒情叙事为主,笔调轻快洒脱,清新自然,给人以活泼爽朗之感如《满井游记》、《虎丘记》等zz 3 3、、竟竟陵陵派派 是继公安派之后,以湖北竟陵人钟惺、谭元春为首的一个文学流派。
他们在反复古、重性灵上与公安派一致,但他们不满公安派鄙俚、轻率、浅露的流弊,主张“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诗归序》),即通过乞灵于古人,达到一种“灵”而“厚”的创作境界因此表现出“幽深孤峭”的风格显示了激进活跃精神的衰落zz zz四、复社和几社四、复社和几社zz 复社:明末以张溥、张采为首的具有政治斗争色彩的文化组织其宗旨是“兴复古学,务为有用”文学上反对公安派、竟陵派末流空谈性灵、不问时事倾向,重新标举“复古” ,为现实斗争服务作品多表现时事,富于激情zz 张溥《五人墓碑记》:张溥《五人墓碑记》:记叙苏州市民同阉党的斗争,颂扬为正义而献身的“五义士”文字简洁,感染力强zz zz 几几社社::明末以陈子龙、夏允彝为首的文社组织政治态度、文学主张都与复社相同zz 陈子龙:文学上以诗著名,七律最富特色《秋日杂感》十首表现怀念故国、哀悼烈士的沉痛心情,长歌当哭,苍劲悲凉zz 夏完淳:杰出的少年民族英雄和早熟作家14岁参加抗清,牺牲时年仅17岁其诗歌《细林夜哭》哀悼老师陈子龙,散文《狱中上母书》都悲壮感人,堪称千古不朽的杰作z 五五、、小小品品文文 不具指某一特定文体,尺牍、游记、传记、日记、序跋、铭、赞都可包括在内。
是指体制短小、轻君灵巧、真情流露的“小文小说”,以区别于以往庄重古板的“高文大册”zz 最著名小品文作家是张岱,其《湖心亭看雪》《柳敬亭说书》《西湖香市》《西湖七月半》等均脍炙人口另外,王思任、徐弘祖小品也相当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