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地质遗迹》PPT课件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75929676 上传时间:2024-08-19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10.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仙居地质遗迹》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仙居地质遗迹》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仙居地质遗迹》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仙居地质遗迹》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仙居地质遗迹》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仙居地质遗迹》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仙居地质遗迹》PPT课件(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仙居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仙居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地质遗迹调查与评价报告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所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所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所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所二二二二九年四月九年四月九年四月九年四月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统计表 序号序号工作内容工作内容单单位位数量数量备备注注设计设计实际实际完成完成1资料收集份152遥感解译km21003野外路线调查公里/条47.55/164野外调查点数处1255岩石标本采集块656野外照片张10837信手剖面公里/条2/310/38素描图幅179薄片鉴定报告块456310地质遗迹资源登录点505411登录景点照片集张605六景区78个景点12地质编图km2/幅84.99/285

2、/213岩石薄片镜下照相张26950;100不等14提供主要地质遗迹点解说资料(中英文对照)点202115图册份1报告提纲 调查区概况 调查区地质背景 地质遗迹类型及特征 地质遗迹的形成条件与演化 地质遗迹评价 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议 仙居地理概况仙居地理概况仙居县位于括苍山中段北麓,介于浙东低山丘陵和浙南中山区之间,境内峰峦叠嶂,溪谷纵横,地表切割强烈、山高坡陡。山脉自南西角的安岭乡分叉,绵亘本县的南北边境,呈钳形对峙,形成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巅有109座,其中括苍山脉主蜂米筛浪最高海拔1382米,号称“浙东第一峰”;调查区北侧的仙居盆地,略呈马蹄形向东敞开,由永安溪河谷平原及海拔50

3、0米左右的低丘组成。 仙居地理概况仙居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其周边地势图景区内地形坡度变化急剧,中部多悬崖峭壁,地形陡峭,山体突兀,孤峰林立,但西岩、景星岩、公盂岩等熔岩台地表面地形较为平坦,坡度大多小于10,往下急剧转折,坡度50-60,局部可以达到80以上,形成巨大的岩嶂。鸡冠岩、饭蒸岩、一帆风顺、天柱岩、犁冲岩等典型的火山岩孤峰,地形十分陡峭,形成各种壮丽雄伟的火山岩地貌景观。 仙居地理概况风景名胜区及周边的水系以弧形水系和放射状水系为特征。十三都坑和万竹王坑都是环状水系。弧形水系和放射状水系均是明显受到火山构造影响的产物。 风景名胜区水系分布图 仙居地质背景-地层 仙居地质略图调查区位于浙

4、东山地丘陵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西太平洋欧亚板块活动大陆边缘,广泛发育中生代火山构造和陆相火山岩系,隶属于华南褶皱系()浙东南褶皱带()温州-临海拗陷()黄岩-象山断拗()火山活动亚带之火山喷发区。属东南地层区(5)沿海地层分区,中生代火山岩地层发育较全。调查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上侏罗统磨石山群、下白垩统小平田组、塘上组以及第四系。 仙居地质背景仙居地质背景-火山作用火山作用 图2-5 仙居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火山旋回、火山构造分布图时代旋回特点白垩世第旋回是本区中生代火山活动的最后一个旋回,火山产物主要为塘上组地层,分布仅限于仙居火山构造洼地内。塘上期火山活动较弱,以沉积作用为主,伴随间隙性火山喷发

5、作用,主要岩性组合为冲积扇相砾岩、砂砾岩,夹多层空落相角砾玻屑凝灰岩和不稳定的喷溢相粗安岩。第旋回多局限于上张-上林火山构造洼地内,其岩石组合类型为:玄武岩-(英安)流纹岩类双峰式组合,主要形成火山岩地层为小平田组。早期火山活动增强,以爆发为主,形成了火山碎屑流相酸性熔结凝灰岩夹空落相角砾凝灰岩、凝灰岩;晚期火山活动减弱,以喷溢相为主,出现一套酸性熔岩。 晚侏罗世第旋回是区内火山活动鼎盛时期,火山产物分布广、爆发强度大、堆积物厚度大,形成了上井(侵入)火山穹窿、西罨寺破火山等火山构造。其岩石组合类型为:粗安岩-石英粗安岩-流纹岩类。依据火山活动方式、火山喷发韵律结构、火山构造的发育特点将其进一

6、步划分为三个亚旋回。 仙居地质背景仙居地质背景-构造地质构造地质 图2-12 调查区与浙东火山喷发区构造位置图调查区区域上隶属华南古板块,位于华南褶皱系浙东南褶皱带的温州临海拗陷内,介于温州镇海大断层和丽水余姚断层之间,淳安温州大断层之分支断层切过其西南角 。仙居地质遗迹类型及特征 图3-3 调查区地质遗迹分布略图仙居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地质遗迹类型主要包括地质构造类、古生物类、地质地貌景观类、水体景观类、地质灾害类和人类-地质遗迹6大类型,13个亚类40种类型,78处地质遗迹景点。 仙居地质遗迹类型及特征仙居风景名胜区地质遗迹类型柱状图仙居风景名胜区地质遗迹类型分布饼图仙居地质遗迹类型及特征图3

7、-4 不同地层单元与地质遗迹分布的关系景区范围内绝大多数地质遗迹的分布范围与九里坪组的分布范围一致,分布在九里坪组范围内的遗迹资源达到56处,占总数的70%稍多,特别是各类景观地貌和水体景观,大多分布在这一地层的分布区域,构成壮观的熔岩台地、火山岩孤峰、锐峰、峰丛和瀑布等。茶湾组中主要的地质遗迹资源为典型的沉积岩岩性和岩相,有1处古生物化石产地,另外其上部的粗安岩发育较为典型的柱状节理。西山头组中地质遗迹数量较少,景观也缺乏特色,仅第二段熔结凝灰岩中有较为壮观的柱状节理。白垩系地层在景区无较多的出露,仅可见塘上组的典型沉积剖面遗迹与茶湾组的角度不整合界面。地质构造类遗迹地质构造类遗迹-火山构造

8、火山构造典型的火山构造 以西罨寺复活破火山为载体的各种地质构造遗迹共有16处,遗迹的空间尺度变化很大,包括典型的火山构造西罨寺复活破火山、破火山环状断裂等大型火山地质遗迹,也包括各种典型的火山岩、沉积岩地层剖面等中等尺度地质遗迹,还有珍珠岩等典型岩石的小型尺度地质遗迹。根据地层、岩性、岩相的空间展布特征,可将西罨寺破火山演化历史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A早期火山爆发与塌陷阶段B塌陷后破火口内沉积阶段C破火山复活穹起阶段D晚期火山碎屑流喷发阶段E破火山口后的侵入作用阶段F破火山抬升剥蚀阶段图3-5 西罨寺破火山岩相构造略图1 西山头组三段,2 西山头组四段, 3 茶湾组,4 九里坪组一段,5 九里坪

9、组二段,6 第四系,7 火山碎屑流相,8 喷溢相,9 喷发沉积相,10 空落相,11 石英闪长岩,12 潜火山岩,13 火山通道,14 S型火山构造洼地,15 V型火山构造洼地,16 破火山,17 产状,18 断裂次级火山构造图3-6鸡冠岩火山通道遥感影像图图3-8 神仙居鸡冠岩火山通道相含集块流纹斑岩地质构造类遗迹地质构造类遗迹-火山构造火山构造地质构造类遗迹地质构造类遗迹-火山构造火山构造 图3-7 火山通道边缘弧形残留体“一帆风顺”地质构造类遗迹地质构造类遗迹-典型的岩石与矿物 图3-9 神仙居象鼻瀑西石泡群 (a 顶部石泡;b 底部石泡)地质构造类遗迹地质构造类遗迹-典型的岩石与矿物1

10、mm (-)图3-10 景星岩景区珍珠岩a,b 景星岩大门岩壁的珍珠岩脉;c 十八盘入口处珍珠岩特征;d 显微镜下珍珠岩发育的球形裂纹(珍珠构造)单偏光地质构造类遗迹地质构造类遗迹-典型地层剖面淡竹火山岩剖面淡竹火山岩剖面图: 西山头组二段(J3x2)发育的柱状节理淡竹景区上吴西山头组四段西山头组三段(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图3-15 板桥水库茶湾组(J3c)与塘上组(K2t)不整合接触界面地质构造类遗迹地质构造类遗迹-典型地层剖面图3-14 茶湾组的典型沉积构造(石盟垟)左: 冲积成因的砾石,右:扇上河道相的大型交错层理地质构造类遗迹地质构造类遗迹-典型地层剖面地质构造类遗迹地质构造类遗迹-特殊的

11、构造形迹图3-16 南木坑-下陈朱断层图3-17 睡美人与断层地质构造类遗迹地质构造类遗迹-特殊的构造形迹图3-18 袈裟坡地质构造类遗迹地质构造类遗迹-特殊的构造形迹图3-19 神仙居景区将军岩地质构造类遗迹地质构造类遗迹-特殊的构造形迹二、地质地貌景观二、地质地貌景观仙居风景名胜区内具有非常典型、壮观的火山岩地质地貌景观。火山岩地貌尤以神仙居、景星岩和十三都景区数量较多,也最为壮观。按照形态分类,景区的火山岩地质景观可以分为嶂、门、峰、台、洞、谷等多种地貌形态。其中峰又可分为柱峰、锐锋和峰丛,多层嶂叠置为叠嶂,同时还有十分丰富的象形孤石分布。图3-20 景区内典型的叠嶂上:神仙居岩嶂,中:

12、保将岩,下:公盂岩图3-21 蝌蚪崖(二)门(二)门图3-22 西天门(三)峰(三)峰图3-23 饭蒸岩及其形成示意剖面图-柱峰图3-24十三都景区天柱岩-锐锋(a, 天柱岩概貌;b, 云雾中的天柱岩;c, 天柱岩素描 1-流纹质火山角砾岩 2-流纹质凝灰岩)图3-25 公盂岩峰丛(四)台(四)台图3-27 西岩台地图3-26 景区熔岩平台地貌剖面图(五)洞(五)洞图3-28观音洞a 观音洞外观;b、c 观音洞内壁图3-29 镰刀洞a左,镰刀洞得名之“镰刀”,a右上,顶洞及侧洞,a右下,测洞和底洞,侧洞呈透镜状,长4-5m;底洞呈卵形,高1.8m,深5m图3-30 镰刀洞成因示意图(六)谷(六

13、)谷 a b c de图3-31 财神洞a 财神洞外观;b 断层内集块;c 塑性流动气孔;d 球泡流纹岩;e 财神洞示意图图3-32 西天门构造峡谷横、纵剖面图(七)其它地质地貌景观(七)其它地质地貌景观1、柱状节理与奇石怪纹、柱状节理与奇石怪纹 图3-33景区发育的柱状节理a 官坑, b 林山,c 李家山,d 淡竹 图3-35 十三都景区“怪石奇纹”图3-36 “怪石奇纹”和“铅笔林”岩石偏光镜下照片(单偏光,比例尺1mm)a,“怪石奇纹”;b, “铅笔林”2、河流地貌景观、河流地貌景观图3-37 十三都坑图3-38 典型的河流侵蚀现象上:下齐,下:泥岸图3-39 下齐河流侵蚀槽3、象形奇石

14、、象形奇石图3-40 景区典型的象形石左上:雄鹰展翅,右上:羞女峰,左中:竹笋(一帆风顺),右中:神鼠驮石,左下:狮身人面像,右下:宋仕拜象三、水体景观三、水体景观图3-41 神仙居景区飞天瀑左:瀑布,右:潭元宝潭元宝潭 位于神仙居景区南,为一15m2的风景水潭,水质清澈碧绿;潭形态别致,其中间较之两端向内凹陷,整体极似金元宝表3-4 景区主要瀑布一览表序号序号名名 称称位位 置置落差(落差(m m)类类型型天池飞瀑神仙居常年百丈瀑神仙居100常年天柱瀑神仙居30常年象鼻瀑神仙居60常年珍珠瀑神仙居季节三折瀑神仙居45水帘瀑布景星岩90常年下竖坑双瀑十三都坑官坑常年上竖坑双瀑十三都坑官坑常年神

15、龙瀑昔下溪南60常年三瀑三潭龙潭溪常年人字瀑龙潭坑常年龙潭瀑龙潭坑100常年五迭泉龙潭坑常年龙虎潭瀑布淡竹53季节龙潭坑瀑布雪洞120常年河木坑石脚瀑布淡竹53季节图3-42元宝潭及其成因示意图a 元宝潭,虚线表示节理迹线;b 元宝潭形成过程简图 a b c图3-43 神仙居景区天柱瀑a 天柱瀑;b 瀑下水潭;c 节理的“v”型迹线第四章第四章 地质遗迹的形成条件与演化地质遗迹的形成条件与演化第一节 地质遗迹形成的条件一、火山活动与火山构造直接相关的地质遗迹以及分布特征一、火山活动与火山构造直接相关的地质遗迹以及分布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1、环状断裂及其相关的各种地质遗迹、环状断

16、裂及其相关的各种地质遗迹2、放射状水系、放射状水系3、典、典型的次级火山构造型的次级火山构造4、地质景观的分带性、地质景观的分带性图4-1 环状断裂及其遥感影像特征图4-4 景区地质景观分布位置示意图二、岩石的岩性、结构和构造二、岩石的岩性、结构和构造1、厚度巨大的流纹岩是景区各种风景地貌、厚度巨大的流纹岩是景区各种风景地貌的主体的主体 岩性的差异是各种差异风化作用的前提岩性的差异是各种差异风化作用的前提 3、某些岩石的特殊结构和构造形成特有的、某些岩石的特殊结构和构造形成特有的地貌景观地貌景观4、特殊的矿物和岩石本身就可以做为典型、特殊的矿物和岩石本身就可以做为典型的地质遗迹的地质遗迹5、岩

17、性的差异导致抗侵蚀能力的差异,形、岩性的差异导致抗侵蚀能力的差异,形成瀑布和裂点成瀑布和裂点图4-5 石盟垟一带看见的“腰带”图4-6 假化石(“海草化石”) 图4-7 多级瀑布成因示意图 三、断裂及节理构造三、断裂及节理构造图4-8 神仙居、景星岩及十三都坑景区遗迹点与断层的关系(为增加立体效果,上为南)四、流水侵蚀、风化剥蚀和重力崩塌四、流水侵蚀、风化剥蚀和重力崩塌五、其他条件五、其他条件景区属于亚热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达到1600多毫米,且夏季多台风、多暴雨。充沛的降雨保证了河流的水量,加强了风化很侵蚀作用,也使得岩石稳定性降低,易于崩塌,加速了景区地貌的塑造进程。第

18、二节 地质地貌景观的演化整个地质地貌景观的演化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火山活动阶段和剥蚀侵蚀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奠定景区地质地貌景观基底的阶段,无论是火山堆积作用还是间歇期的沉积作用,都为景区后期地貌的塑造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形成了厚度巨大的岩层、高出地表的原始火山地貌和环状的火山构造格局。西山头期以其丰富的火山岩岩相地质遗迹为特色,其中早期(西山头期第二段)中发育典型的柱状节理,后期最重要的地质事件是火山塌陷及环状断裂的形成,奠定景区的基本构造格局。茶湾期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了各种代表性的沉积岩剖面类地质遗迹,后期粗面安山岩中发育典型的柱状节理。九里坪早期火山穹起,形成正地形,局部形成高耸的

19、地貌,发育珍珠岩等矿产,堆积厚度巨大的流纹岩,为后期地貌景观的形成提供了最主要的基本素材,晚期以局部小规模碎屑流喷发为特点,堆积成熔岩平台,火山口附近形成典型的次级火山构造。破火山活动之后,潜火山岩侵入,形成岩墙,矿化作用显著。第二个阶段是地貌的“塑造”阶段。九里坪期之后景区一直未接受堆积作用,北部和东部破火山原始地形被后期的火山活动所破坏,仅残留下目前弯月形的一部分,景区外围接受沉积作用,形成典型的不整合接触界线和典型的沉积岩剖面。这一阶段开始景区构造运动转为间歇性、不均匀的断块运动和地壳升降运动,断裂进一步发育,与剥蚀和侵蚀作用共同雕琢原有的山体,河流侵蚀和堆积作用相互交替,河流不断下切,

20、并向源头发展,原有的火山地貌逐步被改造,开始形成各类火山岩地貌,并逐渐塑造成现代的地形和地貌形态。时时代代层层位位火山活火山活动动特特征征主要地主要地质质作用作用主要地主要地质遗质遗迹迹类类型型地貌地貌阶阶段段新生代第四纪Q火山活动终止,地壳间歇性抬升剥蚀、侵蚀和堆积作用河流侵蚀地貌各种火山岩地貌,环状水系成型第二阶段:塑造期第三世N岩浆小规模侵入剥蚀、侵蚀和岩浆作用橄榄辉石岩中生代白垩世K后期外围火山活动阶段景区内剥蚀、侵蚀,断块差异升降,外围接受火山堆积和湖泊沉积作用典型的沉积岩剖面,地层不整合界线晚侏罗世九里坪期J3j2火山碎屑流喷发阶段火山堆积作用,矿化作用火山熔岩平台、典型的火山岩岩

21、石,环状断裂进一步发育,次级火山构造第一阶段:基底期J3j1火山穹起阶段火山堆积作用珍珠岩,各种流纹岩结构及构造茶湾期J3c火山活动间歇期,湖泊发育湖泊沉积作用典型的沉积岩剖面、柱状节理、古生物化石西山头期J3X火山喷发期火山堆积作用,晚期火山塌陷早期典型的多种火山岩岩相、柱状节理,晚期形成环状断裂表4-1 景区地质地貌演化阶段图4-9 景区地质发展及地貌演化示意图A西山头火山喷发,B 茶湾期火山塌陷沉积,C 九里坪早期火山熔岩溢流,D 九里坪晚期火山碎屑流喷发,E 潜火山岩侵入,F 环状断裂进一步发育,G 白垩纪火山-沉积,H 断块抬升剥蚀侵蚀,I 橄榄辉石岩侵入,抬升、侵蚀、剥蚀,现代地貌

22、成型第五章第五章 地质遗迹评价地质遗迹评价第一节 地质遗迹评价方法从科学价值、观赏价值、遗迹的稀有性等主要评价指标入手,采用对比的方法,对景区内的地质遗迹、地质遗迹集聚区以及整个景区进行评价。对地质遗迹点,采取分级评价的方法,依据其在整个调查区范围的典型性、稀有性、优美性,确定为、三个级别。 而对各景区以及整个景区与国际、国内、省内以及县市内其他典型地质遗迹类型与地质现象的类比,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县(市)级三个级别。 第二节 主要地质遗迹点评价景区共有级地质遗迹点7处,占地质遗迹总数的9%,分别是一帆风顺火山岩锐峰、天柱岩火山岩锐峰、蝌蚪崖峰丛、饭蒸岩峰丛、景星岩熔岩平台、公盂岩(嶂、台)、

23、公盂岩火山岩峰丛,以火山岩构造、火山岩地质地貌景观为主,符合景区地质地貌景观发育的特点。图5-1 不同角度看“一帆风顺”左上:仙翁祝福,右上:一帆风顺,左下:神笔画天,右下:金鸡报晓图5-2 云雾缭绕的饭蒸岩图5-3 饭蒸岩秋色图5-4 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天柱岩与蝌蚪崖图5-5 景星岩图5-8 公盂岩云瀑图5-7 公盂岩云海图5-9 从公盂村看公盂岩峰丛二、二、级地质遗迹点级地质遗迹点景区内有省级地质遗迹18处,占地质遗迹总数的23%。省级地质遗迹涵盖了地质构造类、地质地貌景观类、水体类等主要地质遗迹类型,包括典型岩石结构构造、构造形迹、瀑布、典型地层剖面、以及峰、嶂、门、象形孤石、洞穴等典型火

24、山岩地貌等亚类。图5-10“将军岩”与“睡美人” 三、三、级地质遗迹点级地质遗迹点景区有县市级地质遗迹共53处,占地质遗迹总数的68%。虽然规模较小,或稀有性、典型性一般,但或雄伟大气,或隽永灵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级、级地质遗迹点共同组成景区完整的地质地貌景观和丰富多彩的地质现象。 第三节 地质遗迹分区评价表5-2各景区地质遗迹点评价等级一览表等级遗迹数景区级级级遗迹点合计神仙居景区3101629景星岩景区121518十三都景区16815淡竹景区0066公盂岩景区2035合计7184873图5-12 神仙居景区地质遗迹及地质景观分布图图5-13 景星岩景区地质遗迹及地质景观分布图图5-14

25、 十三都景区地质遗迹及地质景观分布图图5-15 公盂岩景区地质遗迹及地质景观分布图第四节 地质遗迹总体评价仙居风景名胜区所在的西罨寺复活破火山完全可以与雁荡山复活破火山的科学价值和景观价值相提并论,并在某些方面对雁荡山构成良好的补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依据:一一、典典型型性性:遗遗留留下下来来的的约约1/4个个破破火火山山仍仍然然较较为为完完整整地地描描述述了了一一个个复复活活破破火火山山的的完完整整结结构构要要素素,是是一一处处典典型型的的复复活活破破火火山山的的天天然然模模型型,这一点与雁荡山非常一致。这一点与雁荡山非常一致。 二、优美性:人在景区行,如在仙境游,二、优美性:人在景区行,

26、如在仙境游,“仙居仙居”之名由此而来。其之名由此而来。其火山岩地貌之奇特,之壮观,之优美堪称全省乃至国内罕见。火山岩地貌之奇特,之壮观,之优美堪称全省乃至国内罕见。景区以景区以“奇、险、雄、巍、清、幽奇、险、雄、巍、清、幽”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出其优美性。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出其优美性。 三三、科科学学价价值值(一一)火火山山机机构构的的地地学学价价值值(二二)岩岩性性岩岩相相学学意意义义(三三)大大地地构构造造与与全全球球地地质质历历史史演演化化意意义义(四四)地地貌貌学学意意义义(五五)原原始始森森林林植被的科学价值(六)历史文化价值植被的科学价值(六)历史文化价值四四、对对雁雁荡荡山山地地质质内

27、内涵涵的的补补充充(一一)火火山山塌塌陷陷后后沉沉积积作作用用及及其其产产物物(二)水体景观(三)小范围高密度的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二)水体景观(三)小范围高密度的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五、综合评价五、综合评价仙居国家风景名胜区地质构造背景与地质地貌景观类似雁荡山,但又不仅仅局限于雁荡山,丰富、集中、多样是其地质地貌景观和地质遗迹的特征,景区内基岩落石处处成景,溪水和瀑布常年不断,幽深崎曲,又似天台石梁,难怪清代翰林院修编潘来留有“天台幽深,雁荡奇崛,仙居兼而有之”的感概,宋代大理学家朱熹也发出“地气尽垂于此矣”的惊叹。以神仙居为代表的仙居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发育有近80处典型的各类地质遗迹,山峦叠翠

28、,奇峰林立,泉涌瀑飞,各种火山岩岩性、岩相发育齐全,次级火山构造发育,几乎涵盖了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学、火山构造学、火山地貌学的全部内容,可以说景区是一处火山地质学的天然博物馆,是一处袖珍的古火山模型,是一处浓缩了的地学书卷,是火山岩地貌的天然盆景。也可以借用前人对雁荡山的综合评价:仙居风景名胜区在火山学上是全球中生代晚期复活破火山的典型,是一部亚洲边缘白垩纪(时代的讨论见结语部分)时期破火山形成与演化过程的永久性文献;在岩石学上,它是研究酸性岩浆作用的流纹质火山岩天然博物馆;在大地构造上,它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洲大陆板块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的火山和岩石学记录;从地貌上,它是流纹岩地貌的天然丛书,当然

29、它还是对雁荡山破火山地质过程、火山岩地貌的最佳补充。 第六章 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议 结结 语语主要认识主要认识(1)通过资料收集和系统的野外工作,本次调查基本查明了仙居国家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地质环境背景和地质遗迹的数量、分布范围、类型,共查明,包括地质构造、古生物化石产地、地质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和地质灾害五大类,十二个亚类共78处地质遗迹。(2)利用火山地质学、矿物与岩石学、地貌学、构造地质学等专业的理论与方法,对景区主要地质遗迹的成因与特征进行了分析,查明了地质遗迹的分布规律与成因,并进一步分析了区内地质遗迹的形成条件与演化过程,认为火山活动、岩性、结构与构造、断裂活动、流水侵蚀、风化

30、剥蚀与重力崩塌以及气候、植被等因素是景区内地质遗迹与地质景观形成的主要条件,且地质遗迹的演化明显受到火山活动的影响。(3)采用定性的方法,从地质遗迹的典型性、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等方面入手,对各地质遗迹点进行了分级评价,确定国家级地质遗迹7处,省级地质遗迹18处,县市级地质遗迹53处,并对主要的地质遗迹进行了分别描述,为地质公园建设和地质遗迹保护奠定了基础。(4)以类比和定性评价的方法,对各景区和整个风景名胜区地质遗迹与地质地貌景观的典型性、科学性、优美性进行评价,特别是将景区与雁荡山进行对比,认为景区与雁荡山具有良好的可比性,是我国乃至全球中生代复活破火山的典型代表,并在某些方面对雁荡山具有良

31、好的补充作用。(5)根据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要求,分析了目前地质遗迹保护的主要对象,目前面临的主要威胁,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保护的建议。2、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1)因为调查工作精度的原因,可能存在景区边缘部分规模小、等级低的地质遗迹漏查的可能,但对整体的评价工作无大的影响。(2)由于本次工作程度的限制,对火山岩和火山活动的具体年代未进行准确的测年工作,但是根据国内最新研究成果,本调查工作涉及到的火山岩均应是早白垩世火山活动的产物。(3)对“蝌蚪文”、“摩崖石刻”等所谓的“人文景观”未进行详细的研究,根据野外调查,虽然初步排除了是人类文化遗留的可能,但原有旅游策划对科学解释和标识这些地质遗迹仍然存在影响。3、下一步工作建议、下一步工作建议(1)切实保护地质遗迹资源,对人类工程活动可能影响到的地质遗迹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工作,通过设置标识标志等方法,加强地质遗迹保护的宣传。(2)尽快开展地质公园申报,在地质公园科学考察时中可考虑适当扩大科学考察区的范围,将恐龙蛋化石产地、永安溪河流景观、襎滩古街等地质和人文景观与景区有机结合,也可以积极争取将本区地质公园申报与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规划修编紧密结合,力争早日申报,为地质遗迹保护和地方旅游事业的发展服务。(3)下一步科学考察工作中要特别注意火山岩的测年,科学确定火山活动的具体的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