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笔记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75906696 上传时间:2024-08-19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83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职业道德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教师职业道德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教师职业道德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教师职业道德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教师职业道德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职业道德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业道德笔记(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 1. 职业的本质特征:“对社会所承担的一定的职责义务”,而“所从事的专门业务”贝U 是职业的外部特征。 2. “对社会所承担的一定的职责”指按照一定社会需要和规定的标准,培养人的创造 能力,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社会价值的人的事业。“所从事的专门业务”指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开发人的智力。 3. 职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教师职业道德是在教育劳动实践中形成的。 4. 职业生活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组成形式,是个体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5. “道”准则、规矩、规范。内德于己,外施于人便是“德” 。“道德”荀子。 6. 道德特点:非制度化、非强迫性、自律和内化,节制牺牲。 7. 职业道德的特

2、征:内在稳定性,形成和行为尺度的多样性,适用对象的限定性。 8. 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是 教师职业道德 最基本、最重要的作用。 9.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一、教师职业的本质 1. 教师职业的本质。 教师:通过教育活动为社会服务或为一定阶级培养合格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需要 而为社会服务的人 教师职业: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向人们进行各方面教育,以培养人为目的, 促使人发展的一种职业。 2. 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长延艺个体) 长期性和复杂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学生在成长过程 中具有不稳定性和反复性;教师劳动的效果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能

3、得以验证。劳动的任 务、对象、手段、过程复杂,结果丰富多彩。 延续性和艰苦性。劳动强度大,劳动难度高。 艺术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和德育工作都具有艺术性, 来自于教师不断创造和创新 主体性和示范性。教学内容的组织选择,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学生具有模仿的丄_ 性;具有向师性,人的认识规律也是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的原因之一。 个体性和群体性。 3. 教师职业劳动的社会意义/价值/为什么需要教师职业劳动? (1)教师职业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间接而重要的作用。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 教师是人类智能的积极开发者,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教师是一代

4、新人的精心培育者,对提高新生一代及社会全体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起 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教师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者,直接丰富着人类的文化宝库。 (2)教师职业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巨大的作用 因素以培养生成力的主要 劳动者的形式而有力地作用于物质生产过程。培养科技专家队伍,合格劳动者, 经济管理人员队伍。 (3)教师职业劳动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引导作用。 影响学生的一生, 改变其发展 方向。 二、职业道德 :指人们在从事某种职业活动过程中,思想和行为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 和行为规范,也就是调整职业内部,职业与职业之间,职业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的行为 准则。 三、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在从事教

5、育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 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四、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意识水平的高层性,道德境界的高尚性,道德意识 的自觉性,行为举止的示范性,道德影响的深广性,道德内容的先进性。 五、 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 :调节、教育、导向、促进。 (1) 调节作用。通过调节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促进教师爱岗敬业。教师与学 生,形成尊师爱生的教育氛围。教师与教师,形成团结协作的教育凝聚力。教师与学 校其他成员及与社会成员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 (2) 教育作用。 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具有示范作用。 智力的发展, 科学文化水平的

6、提高有推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具有促进作用良好心理素质有促进作 3)导向作用。激励、控制、调节、矫正 (4)促进作用。有利于社会职业道德的发展和从业者道德素质的提高家庭美德的 形成和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社会公德的发展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1.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是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 的核心和精髓。是教师职业道德与其他公共职业道德和其他职业道德区别的根本所在,表 现了其对职业所特有的最一般的道德要求。 一、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一定的社会和阶级在某一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或阶级和教师 职业的实际需要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提出的根本要求,是教师在教育

7、活动中处理各种利益 关系,、调节和评价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本规则。 二、 确定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依据 (1)必须反映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2)必须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原则的要求(3)必须 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 核心和主导地位(4)必须符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要求。 三、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三人三对民主公正) 1集体主义原则 内容要求和本质集体主义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正确解 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贯穿于社会主义道德的一切规范和范畴之中,成为构 成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 核心。集体主义贯穿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一根红线,在社 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中居于主导、统帅地位 。是社会主义

8、道德区别于一切旧道德的根本 标志。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的具体要求: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集体利益放在 首位。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尊重、主动关心,尊重他人正当利益。 个人正当利 益获得既要靠个人创造性劳动,也要社会和他人的尊重。 正确处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 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2 人道主义原则: 内涵: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应当从社会主义原则出发,尊重对方作为 人的尊严,以完美人格要求自己,以人道原则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从而调动受教 育者及教育过程中其他参与者的积极性,保证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依据:教育活动过程

9、中人际 关系的特殊性。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自我 与其他参与者之间。 具体要求:尊重和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真诚与其他教育者合作。 3 教书育人原则 含义: 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 既要努力教授学生学习知识, 又要培养学生成人成才, 把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更好实现教育目的。 教书育人反映了教师行业的本质特征,与其 他行业区别的根本所在,是为师从教的基本职责和任务,是教师的天职。 具体要求:正确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育人是目的,是根本,教书是工作形 式,是手段。正确理解育人的含义,树立全面育人意识。教书所育之人,应是一个完整 的人,不是仅止某一方面素质的人,是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和谐发展的人。 4 乐

10、教勤业原则 含义:指教师乐于从事教育事业,勤奋努力地从事教育工作。是教师在对待自己职 业方面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 依据:由教育实现自身效益和社会价值的内在需要决定的。是从事教育工作的 基础和动力, 是教师道德原则的核心。 是教师胜任教育工作, 做好教育工作的首要条件。 乐教是勤业的内在动因,是勤业的动力和能源,勤业是乐教的具体体现,是满足乐教需要 的基本途径。 具体要求:热爱教育工作,把教育工作当做崇高的事业来追求。教育责任感,工 作荣誉感,从教幸福感,热爱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精业勤业,勇于探索。 5 教育民主原则 。 含义: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 生

11、、激励学生发展。(根据人的需要提出来的) 具体要求: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教师要以平等、 宽容、博爱、友善和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教师要营造一种使学生能平等交流、主动参 与、自由探索、大胆创新的民主氛围。坚持以学生为本,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 学生做,大胆猜想,敢于创新。平等合作。 6 教育公正原则 。核心是公正。 含义:就是通过合理的教育制度,恰当地分配教育资源,使每个人获得与其相适宜 的教育,满足个体的学习需要,使个体得其应用,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具体要求:尊重学生人格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因材施教。 (了解每一个学生, 尊重学生的差异)赏罚分明 7 人格示范原则

12、含义: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人格力量给学生以良好的榜样示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 主要特征,是教师应当遵守的基本师德原则。 依据:人格示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教师良好的人格是一种对学生有着直 接影响的教育因素。 具体要求: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在实践中努力锻炼和形成良好的道德人格。 要有良好的仪态。 8 依法执教原则 含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照国家的法律制度从事教育活动,保证教育的合 法性、正确性,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 具体要求:依法执教,做奉公守法的模范。模范执行国家的政策法令。自觉 遵守社会主义纪律。廉洁自律,抵制社会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一 教师良心 教师良心的含义:

13、教师个人在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要求的 自觉意识,是教师个人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其职责的道德责任感以及对自己 教育行为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的能力,是多种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因素在教师个人意识 中的有机统一。高度自觉的道德责任感;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综合表现,是知情意行等 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是教师的道德灵魂。 社会基础:它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形成的。它是对教师道德关系的自觉反映。 它是教师接受职业道德教育, 自觉进行师德修养的产物。 (教师的自我道德体验与自我道德 教育是形成教师良心的基础。 ) 教师良心在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过程中的作用:对教师行为选择起主导作用;行为

14、过 程起监控作用;行为结果起评价作用。 2 教师公正 含义:指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全体合作者。 依据: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教育制度、教育职业劳动目的制约。取决于 教师对教育规律和每个学生情况的认识水平。教师公正的确立取决于教师觉悟的提高。 作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保证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有利于调动每 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威信的形成。给学生道德心灵以良好的影响。 3. 教师义务 义务:是个人对他人、对社会所负的一种责任,即表明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承担的责 任,也表明社会和他人对个人行为的要求。教师义务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社会向教师 提出的在从事职业活动时

15、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要求的总和;二是指教师在教育职业劳动中自 觉意识到社会对教师提出的各种道德要求的合理性,把遵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看 作是个人内在道德需要,是对社会,对教育事业应尽的使命和责任。道德义务存在着强制 的因素,获得了“道德命令”的性质。 教师义务的社会基础:根源于现实的社会主义教育劳动的内在关系。使命、责任 即是教师义务。教师义务来源于社会教育事业的利益和社会分工的要求。教育义务的内 容,是由社会主义教师道德规范决定的。 教师义务的作用:履行教师义务,有益于减少和协调教育工作中的“冲突情势” , 保证教育劳动顺利进行。可以使教师在教育劳动中自觉进行道德上的综合判断,选择正 确的

16、教育行为。有益于在教育劳动中自觉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4 教师荣誉 含义:教师荣誉是社会对教师的道德行为的价值所作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和教师对 自己行为的价值的自我意识。 内容:光荣的角色称号。无私的职业特性(是由社会职能所决定的;由教育劳 动及其社会效益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崇高的人格形象。丰富的劳动回报。 正确对待荣誉的要求:处理好集体荣誉与个人荣誉的关系。个人荣誉并不仅仅是个 人奋斗的结果,二是包含集体奋斗的结晶。集体的荣誉,是由其中每个人建立的功绩组成 的,甚至是由某些先进分子的荣誉所代表的。要处理好自尊和谦逊的关系。 5 教师威信 含义(广义)教育行业特别是整体的学校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道

17、德信誉。 (狭义)教 师在职业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众所供仰的道德声望。 内涵:在教育环境中,特别是在学生集体中的道德地位、道德尊严和道德影响力。 教师的到的威信是人性的光辉,是教师人格的力量,是教师能力的整合。社会尤其是教育 环境中的人,对教师的承认、褒扬和赞赏。教师威信意味着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和尊重,是 学生愿意去亲近教师,对教师怀有钦佩、敬仰之情 意义: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道德基础。教师威信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劳动 的效果。教师威信是教师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进取的积极精神因素。 教师威信形成的条件:主客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因 素。首先,教师在全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全

18、民族的道德文化素养和尊师重教的良好社 会风气,其次,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领导对教师工作的信任、关心和支持。再次,家长对 教师的态度。主观方面即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威信主要受专业素质、人格魅力、评价手 段、师生关系等四方面因素的制约。 教师威信形成的途径: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对待教育教学的态度有热爱、 负责、服从和不安心等。日常的师生交往。第一印象的建立。 第四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3爱教师学习)含义:是指在教师职业活动中经常表 现的、最重要的、具有一般指导意义的道德规范,比其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更具有普遍指 导意义。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最新一次(第四次) 2008年

19、共六条: 1. 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2. 爱岗敬业(本质要求) 3. 关爱学生。是教师爱岗敬业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感情基础和前提。 关爱学生就是要用“严爱”来约束和引导学生, “慈爱”温暖感染学生,“友爱”来营造民 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4. 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职业的“第一要务” 非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教书育人反映了教师这一行业的本质特征,指出了教师行业与其 他行业不同的根本所在。 5.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6. 终身学习。以上各个规范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而形成一个整体。 二、教师在教育职业(工作)中的道德规范(事业

20、、职业、学业) 1. 热爱教育,乐于奉献。 热爱教育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乐于奉献是人民教师的本色。 是判断教师道德是 2. 教书育人,尽职尽责。 教书育人始终是教师和学校的根本任务,也是根本的道德责任。既是教师的基本职 责,又是教师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兢兢业业,扎实练就基本功。育好人是教师的天职 所在。教书育人,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它统帅、制约着师德的 一切行为规范和范畴,是教师道德实践中的根本范畴。 3. 严谨治学、提高水平。 意义:是培养学生良好学风所必需的。教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或决定着学风。 是提高教师素质所必需的。严谨治学既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所必需的,同时,又是

21、教师业务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一个教师的素质特别是业务素质如何,关键的一项是 看能否做到严谨治学。 是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所必需的 严谨治学的基本要求:好学不倦,精通业务。把握规律,科学施教。严于律 己,精益求精。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三 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学生)的道德规范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1 热爱学生 意义:爱是学生的需要。爱是教育的桥梁。爱是培养学生高尚社会情感的重 要手段。 基本要求: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把爱的种子撒向每一个学生。保持对学生 稳固而持久的爱。 2 尊敬学生 意义: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自尊、自信、自强不息。才能调动学生接受教 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育的核心,在于让儿童始

22、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 基本要求: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个性,尊重学生对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 了解学生 意义:是培养爱生之情的需要。是教育学生的客观需要。 基本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克服某些心理效应的影响,深入了解 学生。教师不应让学生感到敬而远之,不能以自己的心理去代替学生的心理。 4 公正对待学生 (一是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 二是公正对待学生的各种行为) 。公平和 公正,是教育爱应该具有普遍性和科学性的集中体现,是使学生对教师感到可亲可敬的必 备条件。 5 严格要求学生 意义:是爱的体现和学生成长的需要。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促其成才 的需要。减负就是减轻那些压抑学生主体性

23、,妨碍学生全面、主动、生动活波地发展的过 重负担。减负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释放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内在 潜力,使他们的个性得以更加健康,充分的发展。 要求: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严而有度,严而有方(采取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自觉贯彻对他们的严格要求) 要求必须以对学生的高度负责和促其成长为前提。是教师对学生真诚关心热爱,渴望学生 进步的体现。 合理要求,持之以恒。 6 教学相长要求教师要不断从学生的“学”中汲取营养来改进自己的“教” 。 严格 要求教师要真心实意欢迎学生指出错误并勇于公开承认错误。 鼓励和支持学生提出不同于自己看法的独立见解。 有欢迎、鼓励学生超过自己的宽阔胸怀。

24、 四 教师在教师集体中的道德规范 1尊重同事 。是调节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规范 意义:是尊重人的道德要求在教育劳动中的具体体现。有利于良好教师集体的 形成。 具体要求:(一个同一,五个不同) 尊重同一学科的同事。 尊重不同学科的同事。 尊重优秀的和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同事。对优秀教师不应嫉妒苛求。后进:人格上 尊重,发现闪光点,发展的眼光看待,给予帮助。 尊重不同学术观点和教育思想的同事。不同思想是办好学校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提 高教师自身素质;科学事业发展的需要。 不同年龄教师之间相互尊重。 领导与教师之间相互尊重。 教师对领导:服从正确领导,支持领导工作。体谅领导,为领导分忧解愁。维护

25、领导 威信。 领导对教师:尊重教师价值选择的权利;尊重教师个性;事业心;民主的权利。 2. 团结协作 。指人们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任务而联合起来,相互支持,紧密 合作。 意义:实现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教师人格的必备要素。提高教师自身能力 的有效途径。是形成良好校风的重要保障。 要求:教师要做到谦虚为怀,有自知之明。严于律己,以诚待人。相互学习, 相互帮助,通力合作是教师团结协作最基本的要素。 3. 公平竞争 在教师集体中开展竞争的必要性: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我国教育事 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促使教师个体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 以道德的手段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竞争的手段必须符合道德

26、。应妥善 处理教师集体中竞争与协作的关系。教师要有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4 维护集体荣誉 集体荣誉是集体凝聚力的来源。 五 教师在自身建设中的道德规范 1. 依法执教 意义。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所必需的。是普及义务教育所必需的。是教育规 范化、有序化所必需的。是保证教育人道化所必需的。 依法执教的要求: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教师,实行素 质教育的关键也是教师。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奉公守法的模范。 2 爱岗敬业 意义:保持教师队伍稳定的基础。保持队伍稳定是一个系统工程。最重要的环节 是教师个体的

27、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队伍稳定在爱岗敬业精神基础上的稳定是一种开放式的、 高层次的稳定。 爱岗敬业是乐教勤业的动力源泉。 师德修养的关键一环, 就是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 说 它关键,是因为它既是核心和基础,又是促进教师不断完善的动力源泉。 才能在岗位上有所作为A.教师才能获得对自己职业职责履行的内在自觉。 B.教师才能 促进自我的不断完善。C.爱岗敬业能帮助教师处理各种社会关系, 化解各种矛盾,提高 工作效率。 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教育,乐于从教。教书育人,尽职尽责。学而不倦,诲人不倦。认真工 作,不敷衍塞责。勤奋钻研,科学施教。淡泊名利,育人为乐。 3 廉洁从教 意义:是社会择师的首要人

28、格条件。是为师立教的根本。教师劳动是一种示范性劳 动,在一定意义上是教师人格的示范。只有廉洁,教师的人格才具有可信性。教师的人格 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无法替代。只有廉洁,教师才具有道德上 的感召力。教师才能保持教育公平性。廉洁从教师教育公正的前提。廉洁从教是培养学生 良好情操的活的源泉。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是非观念的重要因素。是转化社会风气的重 要举措。 基本要求:保持廉洁自律,坚守高尚情操。 抵制不良风气,保持教育公正。明确是非标准,增强辨识能力。敢于抵制不良风气, 恪守公正立场 发扬奉献精神,淡薄功名利禄 接受外在监督,增强廉教意识。包括舆论监督,制度对反监督,体制监

29、督,法制监督 等。 4为人师表 意义。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教师职业劳动的两种情况相联系。一是职业劳动 中需要教师在学生中享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威信是教育学生和搞好教学的不可缺少的条 件,是教师能否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因素。二是在教师职业劳动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自身的品德和行为是强有力的教育因素。 基本要求:(言、身、仪、态) 语言规范健康。A语言纯洁、文明、健康。B准确、鲜明、简练。c热情、诚恳、富 有激励性。D含蓄、幽默、赋予启发性。 教态高雅自如。站态、手势、表情、坐态。 仪表朴实大方。美感、职业感、适合自己的性格特点。有时代感。 身教重于言教。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作则,榜样

30、示范。坚持身教重于言教。 第五章教师职业道德培养 含义: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指的是根据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道德 要求所开展的道 德教育、道德修养与道德内化活动,通过外部的教育、督促以及个人的努力,使教师在教 书育人过程中,将外在的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教师个人的道德 品质并付诸行动的活动。 1. 从内容上看,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主要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 道德内化。 一、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 意义。 1. 是教育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国家) 目前教师职业道德的状态令人忧虑。首先,教师对自身职业的低认同与社会对教师 职业道德高要求之间存在矛盾。其次,有些教师公平民主观念的缺乏与学生渴

31、望受尊重需 求之间存在矛盾。教师为人师表的示范作用与实际言行的失范之间存在矛盾。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上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在职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不受重视。 教师岗前职业道德培育没有形成有效的模式。 2. 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完善人格的需要。(教师)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培养可以使教师的职业道德由他律转向自律。也是中小学教师 道德人格自我完善的需要。 3. 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学生)学生在思想上,性格上的鲜明特点。 二、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 任务和内容。(知情意信行) 基本任务: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确立信念,培养习惯(行 为) 1. 教师职业道德情感包括,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责

32、任感、义务感、荣誉感及教育对象的 热爱。2. 责任感和义务感是“被动”的话,荣誉感和热爱就是一种主动的推动力了。忠诚 源于深刻的理解和深沉的爱。 3. 道德信念是教育实践中用以评价自己行为善恶的一种内心力量,是教师道德行为的 指导。 4. 认识是思想基础。 情感是内在动力, 是催化剂。 意志以认识为基础, 以情感为支撑 5. 教师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在教师职业道德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受情感和意志的支配 和调节,信念是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关键和中心环节。 6. 关系,提高认识是前提,情感和意志是认知转化行为的中介,确立信念是关键,养 成行为是结果。 三、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 1. 含义:指党和政府、教

33、育行政管理部门,师范院校及师资培训机构、学校领导按照 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在职教师及在校师范生施加系统的职业道德影响, 使他们遵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履行教师应尽的义务,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的活 动。 2. 意义:是培养教师社会主义师德品质的重要环节。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提 高,也不能靠“良心的发现” ,而只能通过教育从外部灌输。 是纠正不良教风、学风的有力手段。 加强教师建设的迫切需要。教师队伍的建设,关键在于培养所有教师献身教育的精 神和崇高的社会主义师德品质 3.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 特点 职业针对性。自教互教性。同时多端性。渐进重复性。 4.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

34、原则。 传授知识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组织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正面教育与批评疏 导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个人示范和集体影响相结合。榜样引导与 正确舆论相结合。理论灌输与多种活动相结合。道德教育与其他教育相结合。 5.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 方法。 (知情意信行说理疏导法、榜样教育法、实践锻炼法、 对比教育法、情感陶冶法。 ) 说理疏导法 。包括讲授、报告、谈话、讨论、辩论、阅读报刊等形式。 运用说理疏导法的基本原则。首先,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其次,要讲究针对性。 最后,要研究运用说理疏导的艺术。 榜样示范法 。即用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先进事迹对教师进修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 是一种实际生

35、动形象的教育方法。特点:具体化、人格化,使受教育者通过鲜明的形象, 生动而切实的榜样受到激励,感染和陶冶。榜样的作用:激励和矫正。运用榜样示范法 要注意:A大张旗鼓地宣传榜样,激发受教育者学习榜样的积极性、自觉性。 B要向受教育 者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和具体的学习步骤。 C 要及时反馈受教育者学习榜样的信息,并及 时给予矫正。D榜样的选择要有时代性。E榜样的树立应该要真实。F榜样要具有针对性。 G榜样的学习不能停留在行为方式的模仿上。 实践锻炼法 。是在教育者的指导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培 养教师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三种途径:理论实践,活动实践、教学实践。运用 实践锻

36、炼法要注意:首先,要有专人负责,加强领导。其次,实践锻炼的形式多种多样, 具体应用应形式应根据不同情况来选择。最后,活动应该精心组织,围绕教师中存在的职 业道德问题进行。 对比教育法 。一般采用“纵比”(过去和现在比)和“横比” (同类的两个事物比) 。 情感陶冶法 。利用各种教育情境中的教育因素,对受教育者实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使其心灵受到感化的教育方法。三种途径: A情感互动,激发教师情感。B以美育情,丰 富教师情感。 C 以爱为本,提升教师情感。 四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 1. 含义:根据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所进行的改造自己,教育自己,锤炼 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提高自己职业道德

37、境界的实践活动以及所达到的程度和水平。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与修养的区别和联系:教育是指对教师进行教育,是组织的教育, 群众的帮助。修养是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目的都是为 了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觉悟和水平。 2 意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人格不断发展完善的需要。 是完成教师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的需要。 是教育迎接新的挑战的需要。 是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需要。 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需要 3.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本原则。坚持知和行的统一。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自律 和他律相结合原则。坚持个人和社会结合的原则。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4.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 途径:强

38、化意识、发掘修养动力。学习理论,明确修养方 向。注重实践,提高修养水平。 方法:致知、内省、慎独、学习、践履。 五 教师职业道德内化 。 1. 意义: 是教师个体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条件。 是教师职业道德由他律走向自律 转化的需要。是教师道德人格完善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教师现代化的需要。 2. 过程 :知情意信行。 3. 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 条件。(社会道德教育、个体道德修养、道德评价) 第六章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一、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1. 含义:按照一定的道德评价标准,运用规章制度,校内外舆论,教育传统习惯和教 师内心信念等形式,对教师的职业行为所作的善恶褒贬的道德评判。主要目的是为了改进 教

39、师行为。 2. 特征:思想的深刻性,空间的广泛性。时间的持久性。 3. 作用:道德评价是道德他律的核心。 对教师职业道德理想、 规范的形成起到保障、 维护作用。对教师职业道德理想、规范转化为职业道德行为的一个重要机制。对教师 个体思想、行为的道德价值起评判作用。是调解教育人际关系的杠杆。是改善教师职 业道德氛围的有力武器。 4. 功能 :评定、分析反馈、预测、导向。 二、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和依据 1. 标准:善恶标准(善恶标准的历史性和阶级性;相对性和绝对性。职业道德评价 的标准,)职责表征。素质标准。 2. 依据:在评价道德行为善恶的根据问题上,要坚持动机与效果统一的观点。坚 持用目的

40、与手段相统一的观点来评价教师的道德行为。坚持用理想与现实统一的观点来 评价教师的道德行为。 三、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 方式和方法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 教育传统习惯和教师内心信念等形式进行的。 具体说,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外在形式主要有学生评价、他人评价、教育传统习俗和社会 评价,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内在形式是自我评价。 1. 外在评价;学生评价(人格权利的平等性;根本目标的一致性;尊重热爱的双向 性,相互影响的长久性。)。他人评价(客观性和可信性)。社会评价(最普遍)。传 统习俗。 2. 评价的 内在形式 :自我评价。依据:内心信念对自己行为的善恶进行鉴别、评判。 内心信念在教师道德评价中,主要是作为教育良心来发挥作用的。但良心本身绝不是抽象3. 外部评价的具体方法 :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定性方法、定量方法。 4. 自我评价的具体方法 :参照法、量表自评法、横向比较法、期望值比较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