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交通工程概论论文

s9****2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67MB
约9页
文档ID:575870264
交通工程概论论文_第1页
1/9

立交桥 道路是交通的动脉在现代交通中,公路交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的繁荣,不但城市道路纵横交错,乡村公路上交叉也随处可见道路的相交处——交叉口,是行人、车辆汇集,转向和疏散的必经之点,可谓是保证公路交通运输畅通的关键,也是交通的咽喉因此,路口的交叉形式和交通组织对车辆的畅通与行人的安全,具有很大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立交桥应运而生立交桥,又称立体交叉桥立交桥用空间分隔的方法消除道路平面交叉车流的冲突,使两条交叉道路的直行车辆畅通无阻它的出现,极大地便利了交通我国许多大中城市的交通要道和高速公路上兴建了一大批立交桥,城市立交桥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立交定义 立交全称为“立体交叉桥”,是在城市重要交通交汇点建立的上下分层、多方向行驶、互不相扰的现代化陆地桥 立交用空间分隔的方法消除道路平面交叉车流的冲突, 使两条交叉道路的直行车辆畅通无阻 立交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跨线结构物,正线匝道,变速车道和出入口组成 立交的分类 二.立交的种类 立交有很多种类,如下表所示 立交分类及其形式 分类 基本形式 适用场合 分离式立交 分离式立交 市区 互通式 完 全互 通式 全定向式 市区,郊区 苜蓿叶形 市区,郊区,边缘区域 喇叭形 郊区收费站集中的高速公路 部分定向,部分苜蓿叶组合式 市区,郊区 不 完全 互通式 菱形 郊区,高速公路 部分苜蓿叶式 市区,郊区 部分定向式 市区,郊区 环形 环形 市区 三.立交形式选择的基本原则 互通式立交形式的选择,应根据道路、交通条件,结合自然、环境条件综合考虑而定.并遵循下列基本原则进行。

1.立交的形式首先取决于相交道路的性质、使用任务和远景交通量等 2.选定的立交形式必须与立交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和环境条件相适应 3.形式选择要全面考虑近远期结合,既要考虑近期交通要,减少投资费用,又要考虑远期交通发展需要改建提高的可能 4.形式选择必须考虑是否收费问题及实行的收费制 5. 形式选择应从实际出发,有利于施工、养护和排水,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以提高质量、缩短工期相降低成本 6.形式选择和匝道布置要全面安排,分清主次 7.形式选择应与定位相结合 8.在城市道路上,立体交叉的结构形式应简单,占地面积应少 四.常用立交的特点 1 环形立交:特点是三支,四支或多支立交,其占地面积少,行车方便,不易迷失方向,但是其结构较多,造价较高,环形立交对五支或五支以上的立交最为适宜 2 定向立交:特点是左转砸到直接从主线或者交叉线左侧出入,这与其他类型立交从右转入截然不同,左转匝道转向角较小(左右) ,曲线半径较大容许车速较高,车辆行程短而且快捷,各向匝道独立设置,无冲突点,无交织段,交通条件优越,安全度高;立交线形紧凑,造型优美,可以向空间竖向发展占地,拆迁相对较少。

3 苜蓿叶形立交:是高等级公路与高等级公路之间的交叉形式,一般适用于左转弯车辆比较少的情况,在城市外围环线上采用比较合适这种形式虽然只设一个跨线构造物, 但在相邻的两个环形匝道之间存在交织区段, 实用效果并不好,因而通常需要设置集散车道,或采用苜蓿叶的其他演变形式 4 喇叭形立交:用在 T 形或 Y 形交叉口,分为简单喇叭形立交和收费式喇叭形立交两种形式其特点为结构简单,行车方便安全但占地面积较大 优点: (1) 除环圈式匝道外, 其它匝道都能为转弯车辆提供较高速度的半定向运行; (2) 只需一座跨线构造物,投资较省; (3) 没有冲突点和交织,通行能力大,行车安全; (4) 结构简单,造形美观,行车方向容易辨别 缺点: (1) 环圈式匝道上行车速度低,线形较差,若采用较高的计算行车速度时,占地较大; (2) 左转弯车辆绕行距离较长 5 Y 形立体交叉 1)定向 Y 形立体交叉 定向 Y 形立体交叉适用于各方向交通量都很大的高速公路之间的交叉,特别是正线双向为分离式断面,且相距一定宽度时较为适宜另外,当正线外侧有障碍物时最为适宜 优点: (1)对转弯车辆能提供直接、无阻的定向运行,行车速度高,通行能力大; (2)转弯行驶路径短捷,运行流畅,方向明确; (3)正线外侧不需占用过多土地。

缺点: (1)正线双向行车道之间必须有足够距离,以满足匝道纵断面布置的要求; (2)当正线单向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车道,左侧车道为超车道或快车道,使得左转弯车辆由左侧车道快速分离或由左侧车道快速汇入困难,而且不安全; (3)需要跨线构造物多,占地较大,造价较高 2)半定向 Y 形立体交叉 优点: (1)对左转弯车辆能提供较高速度的半定向运行,通行能力较大; (2)各方向运行流畅,方向明确,不会发生错路运行; (3)正线外侧占用土地较少; (4)左转弯车辆由正线右侧分离或汇人.运行安全方便,正线双向行车道之间不必分开 缺点: (1)匝道修建和运行长度较定向Y 形长; (2)需要跨线构造物多占地较大,造价较高 6 菱形立交:是由四条匝道呈菱形状连接在相交道路上的立交其特点为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少,造价低,适用于主次道路相交,次路上交通量不大的交叉口 7 组合式立交: 在立交中对左转车流采取不同的转向原则的立交称为组合式立交组合式立交允许左转车流选择不同形式的匝道其用地紧凑,造型别致,但是结构物多,造价较高 五.立交设计时要注意的问题 1.在立交设计中,要注意交通量的分散 例如,在高速公路中,立交的设计间距过大,将会减少交通量,难以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潜在功能,从而降低经济效益。

反之,在市内,如立交的设计间距过密, 将会降低行车的速度与通行能力,增加交通事故 可能还会增加建设投资 2.交织段的长度 交织段, 就是后一个立交匝道上车辆驶入主干线的合流点到前一个立交主干线车辆驶出至匝道的分流点的距离若交织段长度不够,则可能引发交通事故,致使车行不畅 一般情况下, 交织段的长度视交通量的不同, 最少为 150~200m 3.交通标示牌的设置 在立交上行驶, 车速一般较快, 为了保证司机能在一定距离内预先看到干线上的一系列标示牌,标示牌应与路口保持一定距离在城市中,这个距离大概为500m 4.立交路口与相邻平交路口的间距 立交路口与平交路口的间距要大于平交路口高峰小时红灯期间最大的车辆排队长度以及由此引起的行车减速 这样可以不影响立交正常车速的长度, 否则极易引起立交上交通堵塞,以致瘫痪 5.形状的选择 在选择立交的形状时,既要考虑各种立交的特点,也要考虑到道路,交通,环境和自然条件这样可以更好的发挥立交的经济潜能,也能更好的疏导交通 6.行人的干扰 在我国的城市, 由于人流汇集以及人口流动频繁, 在设计立交的时候应当注意消除人流与车流的互相干扰应当为行人设计人形立体交通系统。

7.噪音的控制 在城市中,立交往往高出地面,且离民居较近,在这种情况下,立交设计时应考虑隔音板等隔音物品 8.道路等级 在不同的地方,立交的选择和设计各有不同在高速公路,由于要求快速通过,所以应采用功能比较齐全的互通式立交; 而在旧城区,立交的主要作用是为了缓解或消除交叉口的冲突, 提高通行能力 故设计立交时应考虑不同的道路等级,而不是一味的追求高等级的立交和高速的运转 9.流量 在建造立交时, 应考虑到流量的问题 只有当主路口的流量超过 4000~6000辆\小时且为四车道以上的时候,才有必要去建造立交 10.与城市环境的融合 在建造立交的同时,应考虑到与城市环境的相处,如在古城区,建造一座跨线式的立交将会破坏整个城区的氛围 11.设计时注意比较 在设计时,应提出不同的方案,经过多次比较后选择经济效益最好,又能达到要求的方案 六.桥跨布置 1.桥跨的立面布置 在满足所跨道路的净空要求的前提下, 立交桥一般选中等跨径为宜 快主线的桥梁跨径一般为 20~30m,最大不超过 45m;跨匝道的跨径为 8~20m为求得立交桥的结构外形美观, 应使桥梁结构各部尺寸的比例协调 通常认为梁高与跨径之比一般以⁄20~1⁄30 为宜;跨径与净高的比例以 2:1~5:1 为宜;梁高与桥下净高比以 1:6~1:4 为宜。

对于多跨桥梁结构,主跨与边跨跨径比:三孔 5:3~5:4,五孔 1:0.9:0.65 为宜为了使桥下有较好的透空度,桥头填土高度一般不大于 2.5~3m,否则宜以桥代路 2.桥跨的平面布置 立交桥的平面布置应与相衔接的道路标准一致 七.匝道 在立交中,匝道是连接立体交叉上,下路线的交换道且各种形式立交的特性取决于匝道结合的种类及其构成,所以匝道是立交上非常重要的部分 匝道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右转弯匝道,环形匝道,定向式匝道和迂回式匝道 一条匝道与相交路面共有三种基本连接型式分别为直接连接,半直接连接和环连接 在设计匝道时,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 匝道的行驶方式一般来说,匝道应设计称为单向行驶 2. 匝道的曲线超高在我国立交匝道的计算行车速度较低,因此规定单向匝道超高横坡为2%~6% 3. 匝道的设计时速在设计匝道车速的时候应考虑到相交道路的等级,转弯流量的大小以及用地限制等因素由于车辆在进入匝道时时速会降低,所以匝道设计时速一般为所连接公路的设计时速的 50%~70% 4. 匝道的出口布置在匝道的出口应设置较小的合流角,以保证行车的安全,避免合流车辆与干道车辆的影响 八.立交的设计时速 立交的形式 车速(Km\h) 直行 转弯 菱形 30~80 25~35 部分苜蓿叶形 30~80 25~35 部分定向性 60~80 40~60 喇叭形 60~80 30~40 苜蓿叶形 60~80 30~40 定向形 80~100 70~80 环形二层式 60~80 25~35 三层式 60~80 25~35 四层式 60~80 25~35 九.立交在生活中的作用 立交首先在 1925 年出现在德国,1926 年美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环形立交。

从此立交正式进入公众视线 立交不同与水平的交叉形式,当道路相交时,用跨线桥与地道桥式使两条道路从不同水平面上穿过 这样, 通过立交, 人们就可以减少和消灭交叉口的冲突,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如此,立交还可以提高行车速率,道路通行能力和社会运输效率 故立交常用于需要快速通过或车流量较大的地方, 如高度公路及城市主干道 立交可以设计的别具匠心,造型美观,可以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十.邯郸市已建成和在建的立交桥 苜蓿叶形立交 部分苜蓿叶形立交桥(107 国道立交桥) “我宣布,邯郸市主城区四座立交桥全面开工建设!”6 月 2 日上午,邯郸市委书记郭大建在城市立交桥开工奠基仪式上郑重宣布开工奠基仪式在联纺路与西环路交叉口即西环立交桥的施工现场举行,四座立交桥的建立意味着邯郸市主城区实现了从平面交通向立体交通的历史跨越 主城区四座立交桥集中奠基开工,它们分别是中华大街与南环路立交桥、中华大街与北环路立交桥、人民路与东环路立交桥、联纺路与西环路立交桥据了解,四座立交桥均是全互通立交,总占地面积 2000 亩,计划总投资约 14 亿元,采取 BT 模式投资建设四座立交桥建设工程的规模和技术标准在该市历史上前所未有。

中华大街与南环路立交桥位于中华大街与南环路交叉口,为全互通组合式三层立交,辅道及非机动车在地面层,南环路为第二层,中华大街为第三层其中,南环线为Ⅱ级城市主干路,双向八车道,中华大街为Ⅱ级城市主干路,双向六车道; 中华大街与北环路立交桥位于中华大街与北环路交叉口, 为三层枢纽式互通立交,第一层用于行人、非机动车通行,北环路及匝道为第二层,中华大街及匝道为第三层根据不同区位的建设条件,选定中华大街与南、北环立交桥采用半定向半苜蓿叶结构,南、北环立交桥形成对称,遥相呼应 人民路与东环路立交桥位于人民路与东环路交叉口,采用涡轮状结构和全定向式立交,设置三层,底层为辅道系统,中间层为人民路,上层为东环路,行人、非机动车通过辅道系统实现交通交换; 联纺路与西环路立交桥位于联纺路与西环交叉口,采用全对称苜蓿叶式结构,设置三层,底层为人行和非机动车,中间层为联纺路,上层为西环路立交外围设置辅路,非机动车道以及人行道,通过独立通道实现交通互换,不与主线交通发生交叉 十一. 邯郸立交桥的建设对邯郸人民有哪些影响 要想富,先修路立交桥是经济繁荣的窗口,四个边角的立交桥的建设,意味 着 邯 郸 向 外 大 扩 建 , 城 市 面 积 和 人 口 都 将 提 升 一 个 台 阶 。

1、更好的带动沿线和辐射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周边城镇城乡一体化建设,带动更多的人实现共同富裕 2、我们的邯郸正欣欣向荣的方向发展,对拉动城市内需和对外贸易提供强大的交通支持 3、另外对本地的旅游、贸易、投资类行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城市的发展也逐步在上到一个新的高度,更加突出中心城市的地位 参考书目 1. 《桥梁工程》2009 陈宝春 人民交通出版社 2. 《道路交通常用数据手册》2002 杨树祺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道路几何设计》2003 刘培文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