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三历史复习-中国通史大框架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09MB
约75页
文档ID:575859251
高三历史复习-中国通史大框架_第1页
1/75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170万年前~公元万年前~公元1840年)年)主要讲述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的历程主要讲述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的历程 可分为五个时期:可分为五个时期:•起源奠基时期(先秦)起源奠基时期(先秦)•形成与发展时期(秦汉)形成与发展时期(秦汉)•曲折发展和鼎盛时期(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曲折发展和鼎盛时期(魏晋南北朝和隋唐)•继续发展时期(宋元)继续发展时期(宋元)•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明清)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明清) •古代中华文明的基本内容有:古代中华文明的基本内容有:• ((1)政治文明:)政治文明:先秦政治制度、秦汉至先秦政治制度、秦汉至明清的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制度明清的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制度 建立与演变建立与演变• ((2)经济文明:以农耕经济为主,工商)经济文明:以农耕经济为主,工商为辅的物质文明为辅的物质文明• ((3)精神文明)精神文明:以儒学为正统的主流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主流社会思想;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辉煌科技成就;思想;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辉煌科技成就;以书法、国画、京剧等为代表的中国独特以书法、国画、京剧等为代表的中国独特的光辉灿烂的光辉灿烂 的文化成就。

的文化成就 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奠基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奠基时期 ————先秦先秦【【阶段特征阶段特征】】先秦是指中国境内有了人类活动至秦统一前的历史时期,习先秦是指中国境内有了人类活动至秦统一前的历史时期,习惯上可划分为(惯上可划分为(1)原始社会、()原始社会、(2)夏商西周()夏商西周(3)春秋战国)春秋战国三个阶段三个阶段1.夏商西周夏商西周:①①是我国古代国家开始形成阶段是我国古代国家开始形成阶段②②经济上处于经济上处于“青铜时代青铜时代” ,土地国有,土地国有③③政治上建立以血缘为纽带的早期政治制度:王政治上建立以血缘为纽带的早期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2.2.春秋战国:春秋战国:①①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社会转型时期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社会转型时期②②经济开始进入经济开始进入“铁器时代铁器时代”,土地私有,男耕,土地私有,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开始占主导女织小农经济开始占主导③③政治上进行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政治上进行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④④思想文化出现思想文化出现“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形成中国第一次思,形成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想解放高潮 一、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奠基时期一、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奠基时期——先秦先秦(一)政治(一)政治 1.分封制:目的、对象、权利义务、影响分封制:目的、对象、权利义务、影响2.宗法制:目的、内容、特点、作用宗法制:目的、内容、特点、作用3.西周政治制度特点西周政治制度特点①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②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 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③③尚未形成权利高度集中尚未形成权利高度集中4.商鞅变法商鞅变法 (二)经济(二)经济①①耕作方式:耕作方式: 商周前刀耕火种、耒耜商周前刀耕火种、耒耜→→商周青铜工具商周青铜工具→春春秋战国铁器、牛耕秋战国铁器、牛耕1.农业农业②②水利:战国李冰都江堰和郑国渠水利:战国李冰都江堰和郑国渠 ③③土地制度土地制度A A.商周井田制商周井田制 (所有、人与人关系、分配)(所有、人与人关系、分配)B.B.战国变法,确立土地私有制战国变法,确立土地私有制 君主(国家)君主(国家)地主(主导)地主(主导)农民农民④④特点特点 A.A.以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C.采取精耕细作采取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生产模式 B.B.以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合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2.2.手工业手工业①①纺织业:纺织业:②②冶金业:冶金业:A.A.青铜铸造;商周时青铜铸造技艺成熟,青铜铸造;商周时青铜铸造技艺成熟, 水平高,被成为水平高,被成为“青铜时代青铜时代”B.B.冶铁冶铁业:春秋时发明冶炼生铁和钢技术业:春秋时发明冶炼生铁和钢技术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

如彩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如彩陶、黑陶、白陶等陶、黑陶、白陶等 ③③陶瓷业:陶瓷业:④④经营方式:经营方式: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官营、民营、家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官营、民营、家 庭三种经营形态庭三种经营形态①①春秋战国官营商业垄断地位打破,出现大量私商春秋战国官营商业垄断地位打破,出现大量私商3.3.商业商业::②②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出现商业集中的趋势著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出现商业集中的趋势著 名都会形成名都会形成 4.4.经济经济政策: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政策: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政策,限制政策,限制甚甚 至打击工商业至打击工商业 (评价)(评价)B.B.商:甲骨文商:甲骨文出现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出现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玉蚕)(玉蚕) A.A.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养蚕织丝养蚕织丝(二)经济(二)经济 (三)思想文化(三)思想文化1.思想:思想:“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①①背景背景②②主要学派及代表人物主张主要学派及代表人物主张③③影响影响2.儒家思想的形成:儒家思想的形成:①①孔子孔子(春秋)(春秋) A、思想家:、思想家:B、教育家:创办私学,主张、教育家: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有教无类”。

教育思教育思想想C、编订古籍:整理、编订古籍:整理“六经六经”,言论被编成,言论被编成《《论语论语》》②②孟子(战国):孟子(战国): “仁政仁政”学说,学说, “民贵君轻民贵君轻”③③荀子:强调荀子:强调“天行有常天行有常”,提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制天命而用之” ;礼法并;礼法并用用儒派创始人儒派创始人“礼礼”:来规范和整齐民众的行为:来规范和整齐民众的行为思想核心是思想核心是 “仁仁”;主张德治,;主张德治, 注重注重政治和人事,对鬼神抱敬而远之的态度政治和人事,对鬼神抱敬而远之的态度 3、科技:战国、科技:战国 的司南的司南4、文字:原始文字为象形文字,商朝甲骨文、金文、文字:原始文字为象形文字,商朝甲骨文、金文5、文学、文学①①诗经诗经②②楚辞楚辞 (封建社会形成与发展时期)(封建社会形成与发展时期) 二、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二、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秦汉文明(一)政治:秦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巩固(一)政治:秦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巩固1、概念、概念2、措施、措施①①皇帝制度:来历、特点皇帝制度:来历、特点 P14②②秦朝中央、地方官制秦朝中央、地方官制中央中央三公:官职及职责三公:官职及职责P8九卿:九卿:地方:郡县制,官吏皇帝任命地方:郡县制,官吏皇帝任命特点:特点:p93、影响:、影响:P9中央:中朝:建立、构成、职中央:中朝:建立、构成、职 能、影响能、影响③③汉朝中央、地方官制汉朝中央、地方官制地方:郡国并行制地方:郡国并行制 (三)经济(三)经济1、农业:、农业:①①耕作技术:牛耕普及,耕作技术:牛耕普及,耦犁耦犁 ,一牛挽犁一牛挽犁②②水利:王景治理黄河,井渠(坎儿井)水利:王景治理黄河,井渠(坎儿井)2、手工业、手工业①①纺织业:技术;素纱禅衣、丝绸之路,纺织业:技术;素纱禅衣、丝绸之路, “丝国丝国” P9②②冶铁业:汉用煤做燃料冶铁冶铁业:汉用煤做燃料冶铁 ③③陶瓷业:东汉成熟青瓷陶瓷业:东汉成熟青瓷3、商业:丝路,、商业:丝路,“市市”发展发展P9(四)文化(四)文化1、思想董仲舒新儒学:、思想董仲舒新儒学:P10,原因、内容、目的、结果,原因、内容、目的、结果2、科技、科技: 纸的发明与改进(时间、人物、传播、意义)纸的发明与改进(时间、人物、传播、意义)3、艺术:字体演变。

艺术:字体演变P17(五)阶段特征(五)阶段特征P84、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目的、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目的、影响P10 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文明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文明——曲折发展鼎盛、继续发展时期曲折发展鼎盛、继续发展时期 北方北方南方南方魏魏蜀蜀吴吴西晋西晋东晋东晋十六国十六国北朝北朝南朝南朝(宋齐梁陈)(宋齐梁陈)东东汉汉隋隋朝朝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北魏东魏东魏东魏东魏北齐北齐北周)北周) 1.1.隋唐隋唐三省六部制:机构、评价三省六部制:机构、评价P13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文明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文明——曲折发展鼎盛、继续发展时期曲折发展鼎盛、继续发展时期(一)政治:(一)政治:2.2.科举制:概况、影响科举制:概况、影响 P13P13(二)经济:(二)经济:1.农业:农业:P14 翻车、筒车、曲辕犁翻车、筒车、曲辕犁3.3.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 北宋北宋4.4.行省制度行省制度P13P13 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文明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文明——曲折发展鼎盛、继续发展时期曲折发展鼎盛、继续发展时期(一)政治:(一)政治:(二)经济:(二)经济:1.农业:农业:P14 翻车、筒车、曲辕犁翻车、筒车、曲辕犁 2.手工业:手工业:P14①①丝织业进一步发展,私营纺织兴起丝织业进一步发展,私营纺织兴起,宋宋元棉纺织技术迅速崛起元棉纺织技术迅速崛起③③陶瓷业陶瓷业:唐三彩、南青北白、景德镇:唐三彩、南青北白、景德镇白瓷、釉下彩绘技术、宋瓷窑遍布各地,白瓷、釉下彩绘技术、宋瓷窑遍布各地,江西景德镇成为瓷都江西景德镇成为瓷都 ②②冶金业:北宋有以煤作燃料冶铁冶金业:北宋有以煤作燃料冶铁 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文明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文明——曲折发展鼎盛、继续发展时期曲折发展鼎盛、继续发展时期(一)政治:(一)政治:(二)经济:(二)经济:1.农业:农业:P14 翻车、筒车、曲辕犁翻车、筒车、曲辕犁 2.手工业:手工业:3.商业商业 P14①①水陆商运发达,陆海丝路繁荣水陆商运发达,陆海丝路繁荣 ②②““市市”” A.南北朝:南北朝:“草市草市”出现出现B.唐唐: “坊坊”“市市”分开,严格时分开,严格时空限制;空限制;“草市草市”作用显著,演进作用显著,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为地方商业中心;“夜市夜市”比较繁比较繁荣。

荣③③城市:城市: A.南北朝:洛阳繁盛,工商业兴盛南北朝:洛阳繁盛,工商业兴盛 B.唐城市:长安、洛阳唐城市:长安、洛阳C.宋代:宋代:“市市”突破了时空限制突破了时空限制, “草市草市”有较完备饮食服务设施;有较完备饮食服务设施;商业活动不受到官吏直接监管商业活动不受到官吏直接监管C.宋都市商业繁荣,汴京;城市的经宋都市商业繁荣,汴京;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济功能大大增强D.世界上最早纸币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交子” 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文明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文明——曲折发展鼎盛、继续发展时期曲折发展鼎盛、继续发展时期(一)政治:(一)政治:(二)经济:(二)经济:(三三)文化文化1.科技科技P15③③火药:唐末火药已用于军事;传播、影响火药:唐末火药已用于军事;传播、影响②②印刷术、印刷术、 唐雕版印刷唐雕版印刷《《金刚经金刚经》》;北宋毕生;北宋毕生活字印刷术;传播、影响活字印刷术;传播、影响2.思想:朱熹理学思想:朱熹理学P15 主张、影响、整理主张、影响、整理《《四书四书》》;;理学评价理学评价①①指南针指南针 :: “司南司南”、北宋、北宋 传播、影响传播、影响3.艺术艺术①①书法书法P16P16B.唐:颜体、柳体、狂草唐:颜体、柳体、狂草A.晋:行书开始盛行,王羲之晋:行书开始盛行,王羲之C.北宋四大书法家北宋四大书法家 ②②②②绘画:文人画兴起绘画:文人画兴起绘画:文人画兴起绘画:文人画兴起P16P16P16P164.4.文学:文学:文学:文学:P16P16①①①①唐诗:李白、杜甫唐诗:李白、杜甫唐诗:李白、杜甫唐诗:李白、杜甫②②宋词:背景、著名词人宋词:背景、著名词人 P16③③元曲:元曲: P16(四)阶段特征(四)阶段特征 四、明清时期四、明清时期——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一)政治:(一)政治: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①①明朝内阁明朝内阁p18②②清军机处清军机处 P19P19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①①特点:特点:P19②②影响:积极、消极影响:积极、消极 P19 四、明清时期四、明清时期——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一)政治:(一)政治:(二)经济:(二)经济:1.手工业手工业①①纺织业:纺织业:P19 明朝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棉明朝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②②陶瓷业:陶瓷业:P19 清朝粉彩瓷器工艺清朝粉彩瓷器工艺2.商业商业②②商业市镇兴起,商业区繁华,江南出现中小工商业商业市镇兴起,商业区繁华,江南出现中小工商业市镇。

如汉口、盛泽镇、景德镇市镇如汉口、盛泽镇、景德镇①①会馆、商帮会馆、商帮 P203.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P19 产生原因、表现产生原因、表现缓慢发缓慢发展原因展原因 根本原因:腐朽封建制度阻碍根本原因:腐朽封建制度阻碍 ①①市场市场 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 自然经济占主导,不需要交换自然经济占主导,不需要交换 国内市国内市场狭小场狭小 ②②资金:地主商人将赚来钱用来买房置地,影响手工资金:地主商人将赚来钱用来买房置地,影响手工 业扩大再生产业扩大再生产 ③③政策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丧失国外市场丧失国外市场 重农抑商政策,关卡重税,严格限制规模重农抑商政策,关卡重税,严格限制规模 四、明清时期四、明清时期——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一)政治:(一)政治:(二)经济:(二)经济:1.手工业手工业①①纺织业:纺织业:P19 明朝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棉明朝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②②陶瓷业:陶瓷业:P19 清朝粉彩瓷器工艺清朝粉彩瓷器工艺2.商业商业②②商业市镇兴起,商业区繁华,江南出现中小工商业商业市镇兴起,商业区繁华,江南出现中小工商业市镇。

如汉口、盛泽镇、景德镇市镇如汉口、盛泽镇、景德镇①①会馆、商帮会馆、商帮 P203.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P19 产生原因、表现、缓慢发展原因产生原因、表现、缓慢发展原因4. 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海禁海禁””政策:概念、原因、影响政策:概念、原因、影响 P20P205.古代中国经济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特点①①农业特点:农业特点: P19P19②②手工业特点手工业特点 P19P19③③商业特点商业特点 P20P20④④经济结构特点:经济结构特点: P20P20 四、明清时期四、明清时期——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一)政治:(一)政治:(二)经济:(二)经济:(三)文化(三)文化1.思想:明清之际儒学思想思想:明清之际儒学思想 P20背景、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评价背景、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评价2.艺术:京剧艺术:京剧P213.3.文学文学明清小说明清小说P21①①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②②代表作:代表作:③③影响影响元末明初:元末明初:《《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水浒传》》明朝:明朝:《《西游记西游记》》清朝清朝《《儒林外史儒林外史》《》《聊斋志异聊斋志异》《》《红楼红楼梦梦》》(四)阶段特征:(四)阶段特征:P18 13681368年年18401840年年明清(前期)明清(前期)宋元宋元近代近代14-19世纪中期的世界? 14-1914-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世纪中期的世界政治政治经济经济文化文化专制专制民主民主封建经济封建经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经济经济迷信蒙昧迷信蒙昧理性科学理性科学 中国近代史复习中国近代史复习(晚清时期)(晚清时期) 【【概念阐释概念阐释】】中国近代史阶段划分中国近代史阶段划分1 1.整体时间:.整体时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840————1919世纪六十年代)世纪六十年代)中国正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正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9世纪六十年代世纪六十年代————1901190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19011901————19191919))184019191949旧民主革命旧民主革命新民主革命新民主革命1912晚清时期晚清时期民国时期民国时期 政治史考试说明考试说明1840鸦片战鸦片战争争1842中英中英《《南京南京条约条约》》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定都天定都天京、京、《《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18511856第二次鸦第二次鸦片战争片战争 一、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政治:侵略反侵略(一)政治:侵略反侵略1、鸦片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年年①①背景背景 P47P47A、西方工业革命,急需原料市场、西方工业革命,急需原料市场 B、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中国封建社会末期②②过程过程A、、1840年英国发动年英国发动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③③结果:签订中英结果:签订中英 《《南京条约南京条约》》P48P48A、时间、时间B、内容:、内容:4+3C、性质、性质④④影响影响 P48P48A、社会性质、社会性质B、主要矛盾、主要矛盾C、革命任务、革命任务D、近代史开端、近代史开端E、思想:促进向西方学习新思潮萌发、思想:促进向西方学习新思潮萌发 2、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年)P48 背景、经过、影响背景、经过、影响3、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年年①①原因:原因: P49P49②②过程过程 P49A、、1851年金田起义年金田起义B、、1853年定都天京年定都天京C、颁布、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时间、:时间、 内容、目的、空想性内容、目的、空想性D、、1956年年“天京变乱天京变乱”,转折,转折E、洪仁玕、洪仁玕《《资政新篇资政新篇》》时间、内容、时间、内容、评价评价F、、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失败年天京陷落,标志失败③③意义:意义:P49P49④④失败原因:失败原因:P49P49 经济史考试说明考试说明1840鸦片战鸦片战争、三争、三元里人元里人民抗英民抗英1842中英中英《《南南京条约京条约》》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18511856第二次鸦片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二)经济:(二)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①①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入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入 P49P49②②表现:中国手工棉纺织业衰败表现:中国手工棉纺织业衰败 P49P49③③影响:影响: P49P49 文化史考试说明考试说明1840鸦片战鸦片战争、三争、三元里人元里人民抗英民抗英1842中英中英《《南京南京条约条约》》太平天太平天国运动国运动18511856第二次第二次鸦片战鸦片战争争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魏源与魏源与《《海国图志海国图志》》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三)思想:新思想的萌发(三)思想:新思想的萌发1、背景:、背景: P482、核心内容:、核心内容: P483、表现、表现①①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四洲志四洲志》》世界地理志世界地理志②②魏源:魏源:《《海国图志海国图志》》西方历史、地理;西方历史、地理;““师夷长师夷长 技以制夷技以制夷””4、影响:、影响: P48 1919世纪中期的中国与世界世纪中期的中国与世界西方西方中国中国特征特征政治政治经济经济文化文化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范围内确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并逐步加深开始并逐步加深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立清政府自救运动和人清政府自救运动和人民革命斗争民革命斗争工业革命完成工业革命完成, ,世界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市场初步形成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民民族资本产生族资本产生启蒙思想广泛传播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理理性主义推动欧洲近代性主义推动欧洲近代化化开眼看世界开眼看世界, ,学习西方学习西方技术技术 二、二、二、二、1919世纪世纪世纪世纪6060、、、、7070年代至年代至年代至年代至19121912年年年年 政治史政治史考试说明考试说明1894189419001900甲午甲午中日中日战争战争八国八国联军联军侵华侵华战争战争18981898维新变维新变法;义法;义和团运和团运动动19111911辛亥辛亥革命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扩展第一次工业革命扩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19世纪世纪60、、70年代年代 二、二、二、二、1919世纪世纪世纪世纪6060、、、、7070年代至年代至年代至年代至19121912年年年年(一)甲午中日战争(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年①①爆发:爆发: P50P50②②黄海海战:丁汝昌、邓世昌黄海海战:丁汝昌、邓世昌 P50P50③③结果:战败,签结果:战败,签《《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内容、影响)(内容、影响)(二)维新变法(二)维新变法 P511 1、背景(社会基础、经济、阶级基础、思想基础)、背景(社会基础、经济、阶级基础、思想基础)2 2、代表人物、代表人物 及思想主张及思想主张A、康有为:代表作及思想特点、康有为:代表作及思想特点B、梁启超:代表作及主张、梁启超:代表作及主张C、谭嗣同及其主张、谭嗣同及其主张D、严复:、严复: 代表作及其主张代表作及其主张3、开始:、开始:1895年公车上书年公车上书 、、《《定国是诏定国是诏》》4 、影响、影响 :性质、进步性、爱国性、思想解放性质、进步性、爱国性、思想解放 P54 ①①侵华:侵华:1900年借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年借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4 4、结果:战败,签、结果:战败,签《《辛丑条约辛丑条约》》(内容、影响)(内容、影响)P52P52(三)义和团运动((三)义和团运动(1998—1900年)年)P511、兴起原因: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严重、兴起原因: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严重2、概况:义和拳、口号、概况:义和拳、口号“扶清灭洋扶清灭洋”、向京津发展、向京津发展 P543、抗击八国联军、抗击八国联军②②抗击:廊坊、北京抗击:廊坊、北京1900—19015、意义:、意义:P55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 开始沦为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程度加深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最终形成近代侵华战争近代侵华战争 ①①侵华:侵华:1900年借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年借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4 4、结果:战败,签、结果:战败,签《《辛丑条约辛丑条约》》(内容、影响)(内容、影响)(三)义和团运动((三)义和团运动(1998—1900年)年)1、兴起原因: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严重、兴起原因: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严重2、概况:义和拳、口号、概况:义和拳、口号“扶清灭洋扶清灭洋”、向京津发展、向京津发展 P543、抗击八国联军、抗击八国联军②②抗击:廊坊、北京抗击:廊坊、北京1900—19015、意义:、意义:P55(四)辛亥革命(四)辛亥革命P521、背景、背景 ①①社会:社会:1919世纪末世纪末2020世纪初民族危机严重世纪初民族危机严重②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③③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④④组织:组织:中国同盟会:时间、地点、纲领、机关报、三中国同盟会:时间、地点、纲领、机关报、三民主义及其内容民主义及其内容 和评价和评价⑤⑤军事:武装起义(黄兴等人领导黄花岗起义)军事:武装起义(黄兴等人领导黄花岗起义) 2、经过、经过①①武昌起义:时间、经过、结果武昌起义:时间、经过、结果②②中华民国建立:时间、地点、旗帜、纪元、措施中华民国建立:时间、地点、旗帜、纪元、措施③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间、内容、意义:时间、内容、意义3、结果:失败,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

结果:失败,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1912年年3月月4、意义:、意义: 经济史经济史考试说明考试说明1894189419001900甲午甲午中日中日战争战争八国八国联军联军侵华侵华战争战争60年代年代洋务洋务近代近代企业企业及影及影响响60、、70年代年代民族民族资本资本主义主义的产的产生生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18981898维新变维新变法;义法;义和团运和团运动动19111911辛亥辛亥革命革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甲午战后-甲午战后-20世纪初世纪初 (二)经济:(二)经济:1、近代洋务企业创办、近代洋务企业创办 P492、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条件、产生、著名企业、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条件、产生、著名企业、影响 P50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甲午战后-20世纪初期世纪初期 P51 原因、表现、影响原因、表现、影响 文化史文化史考试说明考试说明1894189419001900甲午甲午中日中日战争战争八国八国联军联军侵华侵华战争战争60年代年代洋务洋务近代近代企业企业及影及影响响60、、70年代年代民族民族资本资本主义主义的产的产生生18981898维新变维新变法义和法义和团运动团运动19111911辛亥辛亥革命革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甲午战后-甲午战后-20世纪初世纪初维新维新思想思想三民三民主义主义 1919世纪中期-世纪中期-2020世纪初的中国与世界世纪初的中国与世界西方西方中国中国特征特征政治政治经济经济文化文化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并进入垄断资本内确立,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和工业文明时代主义阶段和工业文明时代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近代化的起步、发展和近代化的起步、发展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体制逐步成熟,先后政治体制逐步成熟,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人民继续抗争探索,民族资产民继续抗争探索,民族资产阶级登上舞台,民主政体开始阶级登上舞台,民主政体开始确立,中国政体开始转型确立,中国政体开始转型生产力进入电气时代,资生产力进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形成 中国近代化起步,民族资本中国近代化起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 科学技术领域出现重大突科学技术领域出现重大突破破 资产阶级维新、革命思想形资产阶级维新、革命思想形成,影响深远,为中国文化成,影响深远,为中国文化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中国近代史复习中国近代史复习(民国时期)(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阶段划分民国时期阶段划分整体时间:整体时间:191219191949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时期中共创建中共创建与国民大与国民大革命时期革命时期北洋军阀北洋军阀开始统治开始统治时期时期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时期时期194519271937国共十年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峙时期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性质:旧民主主义革命向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革命性质:旧民主主义革命向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北洋军阀北洋军阀开始统治开始统治考试说明考试说明1912袁世凯袁世凯夺权,夺权,北洋军北洋军阀统治阀统治开始开始1915新文化新文化运动运动1912——1919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一、中华民国建立到五四运动前(一、中华民国建立到五四运动前(1912—1919年)年)(一)政治:袁世凯夺权,北洋军阀统治建立(一)政治:袁世凯夺权,北洋军阀统治建立(二)经济:民族工业短暂春天((二)经济:民族工业短暂春天(1912—1919年)年) 原因、概况、特点、影响原因、概况、特点、影响 P56(三)思想:新文化运动(三)思想:新文化运动 P571、背景、背景2、兴起、兴起3、指导思想、指导思想4、主要、主要 内容内容前期:三提倡三反对前期:三提倡三反对后期:宣传马后期:宣传马 克思主义克思主义 P58时间:时间:人物:李大钊人物:李大钊5、意义、意义6、局限性、局限性 中共创建与国中共创建与国民大革命时期民大革命时期考试说明考试说明1919五五四四运运动动1921中共中共一大一大1919——19271922中共中共二大二大1924国民国民党一党一大,大,革命革命统一统一战线战线建立建立1926北北伐伐1927四四··一二一二政变;七政变;七··一五政一五政变,大革变,大革命失败命失败新三民主义提出新三民主义提出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主流成为主流 (一)五四运动:(一)五四运动:1919年年原因、概况、结果、意义原因、概况、结果、意义 P57二二 、中共创建和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共创建和国民大革命时期(1919—1927年)年)(二)中共创建(二)中共创建 1921 P583、意义、意义1、条件、条件2、过程、过程 ①①中共一大:中共一大:1921,上海,主要任务,上海,主要任务②②中共二大:中共二大:19221922,民主革命纲领,民主革命纲领(三)国民大革命((三)国民大革命(1924-1927))1、基础:第一次公共合作实现、基础:第一次公共合作实现 开始开始 P58①①条件条件②②标志:标志:19241924年国民党一大年国民党一大 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③③意义意义2、高潮:、高潮:1926年北伐,工农支持年北伐,工农支持 p593 3、失败:、失败:19271927年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年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4、意义和教训、意义和教训1925—27年毛泽东发表年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考察报告》》,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和农民斗争重要性,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和农民斗争重要性P59 国共十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对峙时期考试说明考试说明1927南南昌昌起起义义八八七七会会议议1927——1937井井冈冈山山根根据据地地建建立立1934红红军军开开始始长长征征1935遵义遵义会议会议中央中央红军红军到达到达陕北陕北1936秋秋收收起起义义红军红军甘肃甘肃会宁会宁会师会师长征长征结束结束民族工业发展民族工业发展1931九九一一八八事事变变八八一一宣宣言言西西安安事事变变毛泽东思想形成毛泽东思想形成 (一)反蒋: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开辟(一)反蒋: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开辟 P59三、土地革命时期(三、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年)1、背景、背景2、过程、过程①①191927、、8、、1南昌起义:南昌起义:②②191927、、8、、7八七会议八七会议③③191927年年9月秋收起义:月秋收起义:10月井冈山根据地建立月井冈山根据地建立④④191934—36年长征:原因、遵义会议、会师年长征:原因、遵义会议、会师 P603、理论创新:毛泽东思想形成、理论创新:毛泽东思想形成 P59 三篇文章,指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形成三篇文章,指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形成“工农武工农武装割据装割据”思想思想(二)局部抗日(二)局部抗日1、、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占东北年九一八事变,日占东北 P602、、1935年中共发表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八一宣言》》P61(三)西安事变:(三)西安事变:1936、、12、、12 P61(四)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四)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表现原因、表现P603、、1935年召开瓦窑堡会议年召开瓦窑堡会议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 时时 期期考试说明考试说明1937七七七七事事变变淞淞沪沪会会战战1937——1945抗日抗日民族民族统一统一战线战线建立建立1945日日军军南南京京大大屠屠杀杀中中共共七七大大敌敌后后抗抗日日根根据据地地开开辟辟日日本本投投降降抗抗战战结结束束《《新民主主义论新民主主义论》》、、七大毛泽东思想成熟七大毛泽东思想成熟1938徐州徐州会战会战台儿台儿庄大庄大捷捷抗抗日日战战争争相相持持阶阶段段民族资本萎缩民族资本萎缩1940百百团团大大战战 (一)日本全面侵华(一)日本全面侵华四、抗日战争时期四、抗日战争时期1.七七事变七七事变 1937,全面侵华开始,全面侵华开始P602.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 1937年年 30万万 P60(二)中国人民抗争(二)中国人民抗争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背景、过背景、过 程、意义程、意义 P612.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 P61①①淞沪会战淞沪会战②②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3.中共敌后战场中共敌后战场 P61①①19371937年洛川会议,开辟年洛川会议,开辟敌后战场敌后战场②②百团大战和根据地反百团大战和根据地反““扫荡扫荡””斗争斗争③③中共七大中共七大4.1945、、8日本投降日本投降 (三)思想:毛(三)思想:毛 泽东思想成熟泽东思想成熟1、、《《新民主主义论新民主主义论》》对中国革命性质、对象、对中国革命性质、对象、 任任 务、务、 动力、前途等问题进行系统论述动力、前途等问题进行系统论述 标志毛泽东思想成熟标志毛泽东思想成熟 P622、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四)抗战胜利原因、意义(四)抗战胜利原因、意义 P61(五)民族资本萎缩(五)民族资本萎缩P62 解放战争解放战争 时时 期期考试说明考试说明1946、、6内内战战爆爆发发1945——1949渡江渡江战役战役占领占领南京南京推翻推翻国民国民党统党统治治新新中中国国成成立立北北平平政政协协召召开开1947、、6解解放放军军战战略略反反攻攻三大战役三大战役1948底底—1949初初4月月9月月 10月月民族资本陷入绝境民族资本陷入绝境 五、人民解放战争五、人民解放战争(一)过程(一)过程 P621、内战爆发、内战爆发 1946年夏年夏 2、战略反攻:、战略反攻:1947、、6,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3、三大战役:、三大战役:1948底底—1949年初,消灭国民党主力年初,消灭国民党主力4、、1949、、4,占领南京,推翻国民党统治,占领南京,推翻国民党统治5、、1949、、9,召开北平政协,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召开北平政协,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6、、1949、、10,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二)新中国成立意义(二)新中国成立意义 P62(三)民族资本陷入绝境(三)民族资本陷入绝境 P62 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推动因素:、推动因素:④④有利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有利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①①西方列强侵华的客观影响西方列强侵华的客观影响②②政府政策的影响政府政策的影响③③民族主义的驱使民族主义的驱使 “实业救国实业救国” ,群众性爱国运动,群众性爱国运动2、阻碍发展因素、阻碍发展因素 ①①内部:内部:缺乏资本、人才、技术、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市场和 思想观念的准备思想观念的准备②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③③政局动荡(革命和战争不断)政局动荡(革命和战争不断)先天不足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后天畸形启示启示1、国家独立是民族经济振兴的政治前提、国家独立是民族经济振兴的政治前提2、善于抓住国际机遇是振兴民族经济的重要策略、善于抓住国际机遇是振兴民族经济的重要策略3、宽松的人文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社会前提、宽松的人文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社会前提4、充足的资金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充足的资金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3、思想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思想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 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1、经济上,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有利于社会进步,有、经济上,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有利于社会进步,有 利于推动中国现代进程;利于推动中国现代进程;2、政治上,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政治上,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 法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法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 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导致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并登上政治舞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导致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并登上政治舞 台,为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台,为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 条件条件 六、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六、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变迁原因、概况变迁原因、概况 P63(二)(二)交通与通讯工具进步交通与通讯工具进步(一)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一)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1.交通交通 陆海空陆海空 p63 2.通讯:邮政、电信通讯:邮政、电信P63(三)(三)大众传媒大众传媒1.1.报刊业报刊业 P63P632.2.影视普及影视普及 P63P63 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史 1949年年——今今 中国现代史阶段划分中国现代史阶段划分整体时间:整体时间:19491949年年————今今194919561978全面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十年十年新民主主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主义过渡时期时期现代化建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设新时期19661976文革十年文革十年 过渡时期过渡时期1949中国中国革命革命政治政治协商协商会议会议召开召开1954时间:时间:1949——1956三大三大改造改造完成,完成,社会社会主义主义制度制度确立确立新新中中国国成成立立19531950《《中中苏友苏友好同好同盟互盟互助条助条约约》》签订签订和和平平共共处处五五项项原原则则提提出出过过渡渡时时期期总总路路线线提提出出第一第一届人届人大召大召开开《《中中华人华人民共民共和国和国宪法宪法》》制制定定一五一五计划计划制定制定和三和三大改大改造开造开始始日日内内瓦瓦会会议议19551956万万隆隆会会议议“长长期共期共存互存互相监相监督督”方针方针提出提出““双双百百”方方针针提提出出毛泽东思想发展毛泽东思想发展社会生活变化社会生活变化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一、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1949—1956年)年)(一)政治(一)政治1、中华人民共、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和国成立 P79①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内容、职能、意义内容、职能、意义②②成立:开国大典成立:开国大典③③意义:意义:2、三大民主政、三大民主政 治制度建设治制度建设 P79①①人民代表大会制人民代表大会制A、第一届人大召开、第一届人大召开1954年年B、内容:通过、内容:通过《《中华人民中华人民 共和国宪法共和国宪法》》,其内容,其内容 和特点和特点C、意义:标志人大制度建立、意义:标志人大制度建立②②中共领导多党合中共领导多党合 作政治协商制度作政治协商制度A、初步建立、初步建立B、正式确立、职能、正式确立、职能C、发展新阶段、发展新阶段③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实行原因、实行原因C、概况、概况D、意义、意义B、确立过程、确立过程 (二)经济(二)经济 P801、过渡时期总路线:时间、内容、特点、过渡时期总路线:时间、内容、特点2、一五计划、一五计划①①时间时间②②基本任务基本任务③③结果:结果:3、三大改造、三大改造①①时间:时间:19531953——19561956年年②②概况概况A、农业、手工业:参加生产合、农业、手工业:参加生产合 作社,走集体化道路作社,走集体化道路B、资本主义工商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公私合营 国家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③③意义:意义: (三)外交(三)外交 P811、独立自主和平、独立自主和平 外交政策确立外交政策确立①①背景:背景:②②方针:三句话方针:三句话2 2、活动、活动A、毛泽东访苏,签订、毛泽东访苏,签订 《《中苏友好同盟互中苏友好同盟互 助条约助条约》》 和经济援助协定和经济援助协定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1953,过程、,过程、 内容、意义内容、意义C、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1954D、万隆会议:、万隆会议:1955,,“求同存异求同存异”,意,意义义(四)文化和生活(四)文化和生活1、、“双百双百”方针:方针:1956年提出、结果年提出、结果2、毛泽东思想发展:过渡时期总路线工业化与、毛泽东思想发展:过渡时期总路线工业化与 三大改造并举;赎买政策三大改造并举;赎买政策3、社会生活:邮电部、北京电视台、社会生活:邮电部、北京电视台 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在探索中前进1956中中共共八八大大196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1956——1966年年文革十年:文革十年:1966—1976年年19601958“大大跃进跃进”“人民人民公社公社化化”运动运动八八字字方方针针提提出出原原子子弹弹爆爆炸炸成成功功“毛泽东思想发展、李四光毛泽东思想发展、李四光社会生活票证社会生活票证氢氢弹弹爆爆炸炸成成功功196719701966文文革革开开始始1968革革命命委委员员会会成成立立1971197219731976东东方方红红一一号号卫卫星星发发射射联联合合国国合合法法席席位位恢恢复复中中美美关关系系正正常常化化袁袁隆隆平平杂杂交交水水稻稻中中日日邦邦交交正正常常化化文文革革结结束束 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1956—1976年)年)(一)政治(一)政治 1、中共八大:、中共八大:1956年,背景、内容、意义年,背景、内容、意义 P812、、“文革文革”对民主政治建设破坏:原因、表现对民主政治建设破坏:原因、表现 P81(二二)经济经济1、、“大跃进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年 原因、表现、危害、纠正原因、表现、危害、纠正 P812、、“文革文革”对经济破坏:对经济破坏: P823、社会生活变化:服饰朴素,物质匮乏,票证、社会生活变化:服饰朴素,物质匮乏,票证 P82(三)外交(三)外交 1、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背景、过程、意义、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背景、过程、意义 P822、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 ,原因、过程、意义原因、过程、意义 P853、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原因、过程、意义年,原因、过程、意义(四)文化(四)文化①①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年原子弹爆炸成功②②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年氢弹爆炸成功③③1970年年“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人造卫星④④1973年袁隆平杂交水稻被称为年袁隆平杂交水稻被称为“绿色革命绿色革命”⑤⑤李四光:李四光:2、科技、科技P831、思想:毛泽东发表、思想: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的问题的问题》》,正确区分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正确区分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 部矛盾部矛盾 P82 李四光李四光 P1021、主要贡献、主要贡献①①创立地质力学理论,从理论上打破了中国缺油创立地质力学理论,从理论上打破了中国缺油谬论;推动了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

谬论;推动了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 ②②冰川学方面冰川学方面:确立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后:确立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后运用此研究成果为成昆铁路选线、攀枝花钢厂选运用此研究成果为成昆铁路选线、攀枝花钢厂选址等重大工程服务址等重大工程服务2、评价:、评价: 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建设 新时期新时期1978十十一一届届三三中中全全会会召召开开1982时间:时间:1978——今今19811980四四个个经经济济特特区区叶剑叶剑英台英台湾问湾问题讲题讲话提话提出台出台湾统湾统一问一问题方题方针针《《中中华人华人民共民共和国和国宪法宪法》》修修订订“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社会生活变迁社会生活变迁1984人大人大六届六届二次二次会议会议通过通过“一一国两国两制制”构想构想上上海海浦浦东东开开放放1990199219831997邓邓小小平平南南方方讲讲话话十十四四大大九九二二共共识识十十五五大大教教育育三三个个面面向向提提出出香香港港回回归归“科科教教兴兴国国”战战略略提提出出1979《《告告台台湾湾同同胞胞书书》》发发表表19951999澳澳门门回回归归2001中中国国加加入入WTO2003“上上海海合合作作组组织织成成立立1993中中国国加加入入亚亚太太经经合合组组织织“神神州州”五五号号升升空空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年年——今)今) (一)伟大历史性转折(一)伟大历史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8年年 背景、内容、意义,邓论形成背景、内容、意义,邓论形成 P85(二)经济(二)经济 1、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P85①①含义、目的、实质含义、目的、实质②②农村:实行家庭联农村:实行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产承包责任制A、原因、原因B、过程、过程C、内容、内容经营:经营:产业结构产业结构D、意义、意义③③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①①原因原因②②内容内容A、管理方式、管理方式B、所有制、所有制C、分配制度、分配制度③③意义意义④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④④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建立经济体制建立 P85A A、邓小平南方讲话:、邓小平南方讲话:19921992年就社会主义本质、年就社会主义本质、 计划、市场和社会主义发展关系做了阐计划、市场和社会主义发展关系做了阐 发,再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再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 B、中共十四大:、中共十四大:19921992年市场经济体制,邓论成年市场经济体制,邓论成 熟并形成完整体系熟并形成完整体系C C、中共十五大:、中共十五大:19971997年,冲破对所有制经济崇拜年,冲破对所有制经济崇拜2、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经济特区、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沿海经 济开放区济开放区——内地,内地,201年加入世贸,影响年加入世贸,影响 P933、物质生活变迁、物质生活变迁 P95 ①①衣食住行变化:衣食住行变化:②②互联网互联网 (三)政治(三)政治1、新时期社会主义、新时期社会主义 民主与法制建设民主与法制建设 P86①①宪法修订:宪法修订:19821982年年 P93P93②②加快步伐:加快步伐:19971997年年19991999年年③③成果:成果:2、、“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构想构想 P86①①形成过程形成过程A、、1979年年《《告台湾同胞书告台湾同胞书》》C、提出:邓小平、提出:邓小平“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构想构想D、通过、通过1984年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年全国人大二次会议②②内容内容③③意义意义3、香港、澳门回归、香港、澳门回归 P86①①过程过程香港回归香港回归A、、1982年撒切尔夫人访年撒切尔夫人访 华,邓小平提出华,邓小平提出B、、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年中英联合声明C、、1997年香港主权恢复年香港主权恢复澳门回归澳门回归A、、1987年中葡联合声明年中葡联合声明B、、1999年回归年回归②②意义意义B B、、19811981年叶剑英讲话年叶剑英讲话 4、海峡两岸关系进展、海峡两岸关系进展 P86①①缓和缓和A、、1979年停止炮击金门,真正停火年停止炮击金门,真正停火B、、80年后年后“三通三通”限制逐渐放松限制逐渐放松C、、“九二共识九二共识”D、1995年江泽民讲话,纲领性文献江泽民讲话,纲领性文献②②障碍:岛内分裂倾向发展和外国反华势力障碍:岛内分裂倾向发展和外国反华势力 干涉干涉(四)外交(四)外交1、外交政策调整:具体表现不结盟外交、外交政策调整:具体表现不结盟外交2、活动、活动①①在联合国中活动在联合国中活动②②在亚太经合组织活动在亚太经合组织活动③③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性质、作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性质、作用 (五)文化(五)文化 P881、思想、思想①①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成熟、意义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成熟、意义 P96P96②②三个代表三个代表 P96P962、科技:载人航天、科技:载人航天,2003年年“神州神州”5号,杨利伟号,杨利伟 P893、教育、教育 ①①19831983年年““三个面向三个面向”” P89P89②②19951995年年““科教兴国科教兴国””战略战略 P89P894、文艺:、文艺:“双百双百”方针得到恢复发展方针得到恢复发展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