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一件事原则阅读题及答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75834436 上传时间:2024-08-18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3.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持一件事原则阅读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坚持一件事原则阅读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坚持一件事原则阅读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坚持一件事原则阅读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坚持一件事原则阅读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坚持一件事原则阅读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坚持一件事原则阅读题及答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坚持一件事原则-阅读题及答案 坚持“一件事原则”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精力分散在好几件事情上,不仅是不明智的选择,而且是不切实际的考虑。因此,只有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件事,才能有所收益。 最成功的人都是能够迅速而果断作出决定的人, 他们总是首先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并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朝这个目标努力。譬如,伍尔沃斯的目标是要在全国各地设立一连串的 “廉价连锁商店” , 于是他把全部精力花在这件工作上,最后终于完成了此项目标, 而这项目标也使他成为成大事者。林肯专心致力于解放黑奴,因此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李斯特在听了林肯的一次演讲后,内心充满了成为一名伟大律师的欲望,他把一切心力专注于这项目

2、标,结果成为美国最成大事者的律师之一。从这些人物的成功可以看出,所有成大事的人,都把某种明确而特殊的目标当做他们努力的主要推动力。 那么, 如何才能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件事呢?必须具有自信心和欲望。因为自信心和欲望是构成成大事者的“专心致志”行为的主要因素。没有这些因素,专心致志的神奇力量将毫无用处。 为什么只有很少数人能够拥有这种神奇的力量,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人缺乏自信心,而且没有什么特别的欲望。 自信心和欲望的获得,必须依靠“专心致志”这种神奇的力量来实现。当你要专心致志地集中你的思想时,你就应 该把你的眼光望向一年、三年、五年甚十年后,幻想你自己是这个时代最有力量的演说家; 假想你拥有相当不

3、错的收入;假想你利用演说的金钱报酬购买了自己的房子;幻想你在银行里有一笔数目可观的存款;假像你自己是位极有影响的人物;假想你自己正从事一项永远不用害怕失去地位的工作惟一专注于这些想像,才有可能付出努力。 一次只专心地做一件事, 全身心地投入并积极地希望它成功,这样你的心里就不会感到筋疲力尽。不要让你的思维转到别的事情、别的需要或别的想法上去。专心于你已经决定去做的那个重要项目,放弃其他所有的事,把你需要做的事想像成是一大排抽屉中的一个小抽屉。你的工作只是一次拉开一个抽屉,令人满意地完成抽屉内的工作,然后将抽屉推回去。不要总想着所有的抽屉,而将精力集中于你已经打开的那个抽屉,一旦你把一个抽屉推回

4、去了,就不要再去想它。了解你在每次任务中所需担负的责任,了解你的极限。如果你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和失去控制,那就是在浪费你的效率、健康和快乐。 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中, 如果你能向一个目标集中注意力,成功的机会将大大增加。全心专注于你所期望的必如所期。 15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分) 16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第段中的第三两个事例,并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3 分) 第三个事例: 补写事实论据: 17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 35 段的论证思路。 (3 分) 18 选文第段中画线部分运用比喻的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3 分) 在阳光下看人 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如何看待一个人的优缺点,固然有其客观标

5、准,但也与观察者看人的角度有一定关系。用灰暗心理看人,从人的短处着眼,所看到的缺点自然多于优点,短处多于长处;在阳光下看人,从人的长处着眼,所看到的优点一定多于缺点,长处多于短处,而用人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 唐代柳宗元在梓人传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名叫杨潜的“二把刀”木匠,连自己的床都修不好,却声称能造屋,且所要工钱是一般工人的三倍。柳宗元听了大笑,觉得这是个贪图钱财、喜欢吹牛的家伙。后来,在一个很大的造屋工地上,柳宗元又看到这位老兄,只见他发号施令,指挥若定,众多工匠在他的指挥下奋力做事,有条不紊。柳 宗元大为惊叹。 对这个人应当怎么看?如果把他看成一个 “棒槌”弃之

6、不用,无疑埋没了一位出色的工程组织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只要扬长避短,天下便没有不可用之人。 扬长避短是用人的基本方略,其重点应该在扬长。因为人的长处决定一个人的价值,扬长不仅可以避短、抑短、补短,而且能够强化人的才干和能力,使人的才干和能力不断地成长和发展。舍长以求短,智者难为谋。这里需要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优势”与“劣势”分明的人。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人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特长具有明显的领域性, 一旦离开所适应的领域, 这些特长可能变得没有意义。正所谓: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一名职业作家能写出灵动激越的文字,但对图书销售却可

7、能一窍不通。同样,一位营销高手能在图书市场上叱咤风云,但点灯熬夜写出的文字却可能不值几何。用人就要根据人的特长领域区别任用,使其长处得到发展,短处得到弥补或规避。另一种是“优点”与“缺点”并存的人。古人说,有高世之才, 必有遗俗之累。 一个有着明显长处和强项的人,也常有明显的短处和弱点。有才干的人往往恃才自傲;有魄力的人容易不守常规;意志坚定的人容易固执己见;为人谦和的人又多胆小怕事。人的优点越突出,缺点往往越明显。用人就要破除“任人唯全”的束缚,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给“虎”一座山,给“鲨”一片洋,让其长处和优势得到充 分发挥。而不能把无伤大雅的毛病看重,无关痛痒的问题看大,无足轻重的缺点看死

8、,更不能削足适履。 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能看出部属长处的人是非常幸福的。光自己一个人能干,能做的事情毕竟是有限的。即使是个卓越超群的人,也无法胜任所有的事情。唯有知人善任的管理者,才能完成超出一己之力的事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还要容其所短,特别是人的某些失误或过错。接受任务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由于种种意想不到的原因,任务完成得不够好,或偶尔出现失误在所难免。对于一些方法上的过失,要用宽容心来包容,帮助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犯同类错误。一出现失误就任意指责,简单处罚,接受任务者就会变得谨小慎微。 畏葸不前, 甚至会激化矛盾,影响工作。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阳光下看人,从人的长处着

9、眼,才能用好更多的人。谁要是指望找到没有缺点的人才任用,那恐怕就得永远孤军奋战了。 【小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 【小题 2】本文第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 分) 【小题 3】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4 分) 【小题 4】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说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正如宋代卢梅坡雪梅中所说: , 。结合本文所讲道理,谈谈如何看待自己或他人的长处和短处。(5 分)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朱铁志 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

10、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已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 。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优秀习惯

11、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 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要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

12、,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最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 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 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因为定位于优秀,装腔作势的表演、阿谀逢迎的丑态、追名逐利的争斗,统统不屑为之。不仅如此,还要敬鬼神

13、而远之。 优秀作为一种品质, 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 但真正优秀 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优秀的人做了好事总不忘共同工作

14、的同事,总是把主要的功劳归于大家;平庸的人恰恰相反,极力讳言别人的贡献,拼命夸大自己的作用,贪天之功为己有,成绩都是自己的,错误都是别人的,老子是一朵花,别人都是豆腐渣。 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1.认真阅读全文, 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用原文语句回答。(3 分) 2.文章首段引用鲁迅、 哈佛大学的事例的作用是什么? (3分) 3.读文归纳填空: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一是要不断追求;二是要勤勉;三是 ;四是 。 (3 分) 4.文章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低下头来也是一

15、种人生智慧 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 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 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回答: “三尺。 ”那人笑了: “先生,除了婴儿之外,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六尺高,如果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岂不是把苍穹都戳破了?”苏格拉底也笑了: “是啊,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如果想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下头来。 ” 苏格拉底这个故事, 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 天地之间,真的只有三尺吗?人生在世,真的需要低头吗?人们一直在思考着,争论着,实践着。 自然界的天地,是不需要低头的。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尽情地挺起自己的胸膛,昂起自己的头颅,迈开自己的步

16、伐,伸展自己的双臂。 但有些时候,我们又不得不低头。比如,前边有一个山洞,里面充满了神秘,你想进去探个究竟,而山洞的洞口,却低于你身体的高度。这时候,你是低下头进去,还是昂起头返回?当看见有人从这个山洞里背着珍贵的宝藏出来的时 候,你就会发现,低头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在很多情况下,低下头来,是一种聪明和智慧,也是一种大度和从容。 有时,在现实面前需要低头。你想骑马飞驰,可眼前能找到的,只有一头驴。是坐在那里等马,还是骑上毛驴先行?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不低头,就会碰得头破血流。 有时,在错误面前需要低头。人生在世,谁都有可能犯错误。错误是对别人的伤害,只有低头才能弥补。廉颇向蔺相如低头,不但没

17、人笑话,反而传为美谈。很多的矛盾和纠葛,不是在 硬碰中解决的,而是在低头中令人悦服。 有时, 在法律面前需要低头。 法律是什么?是一个框框。每一个人都必须在这个框框里进进出出。有人感到不舒服,为什么让它束缚我们的手脚?也有人自作聪明, 想从框外找个漏洞钻过去。但和法律较劲,即便得逞,也是心惊一生。 在我们每个人的周围,都有这样两种人。一种是经常低头的人,一种是经常仰头的人。只要稍作对比,就会发现,那些人缘最好、进步最快的人,往往都是懂得低头的人。 22.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23.文章开头两段为什么要从苏格拉底的故事写起?(3分) 24.第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18、(3 分) 25.第段与第段之间具有怎样的内在联系?(3分) 知止台湾张继高 年幼时,父亲不止一次以“知止”二字教育我们。当时觉得这两个字既玄又深,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有一年中秋,乡亲送来了两篓上好的白石榴,香甜多汁,我不禁吃个不停。夜晚腹泻,父亲趁机训诲说:这也是不懂得吃东西也应该“知止”的缘故啊。 到了中年,每读名人传记,或观察时人的成败升沉,发现其中灾祸发生的起因在于不懂得“知止”之道的,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一个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过这个限度,命运便会报复他。问题是这个“限度”并没有科学的计算方法,也没有客观的标准。能够估量得恰到好处的人,全凭他的自知与自省的功夫,

19、外加一二肯直言规劝的朋友的适时谏阻。 困难的是,已揽大权、已赚大钱的人对“知止”特别地听不进去。像王安石,其能力、政见可以说是卓绝一代,在宋神宗的宠信之下,他独揽军政、经济大权于一身。然而他做事太急、太贪,总想一下子就“全面”改革,结果根本无法建立真正的功业。其不懂“知止”之道可谓极矣。 由王安石想到乔治.华盛顿, 就觉得华盛顿高明。 华盛 顿虽然指挥过美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独立战争,但战争结束后他不以功臣自居,决心回到老家种田。他说: “我毕生最大的兴趣在农作。 ”其“知止”功夫可以说是到家了。 我对培根的散文百读不厌。他有一句讽刺不懂得“知止” 的人的话:“升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人们费了很

20、大的劲,一级级往上爬。结果地位愈高,愈是痛苦,而且有时还是很卑鄙的。人们用不尊严的手段爬到尊严的地位,结果是怎样呢?他们的地位是岌岌不保的。说垮便会垮下来,不然也会慢慢减色,渐渐地被淘汰 我有些近十年来在商界曾经呼风唤雨过的朋友,如今不少已潜逃海外,身败名裂,或者正在苟延挣扎之中。其中一二位在他们春风得意,夜夜逐酒征歌,结纳权贵,炒地皮、卖军火的时候,我就曾婉劝他们适可而止、相机打住。可惜他们听不进去。 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从社会上取得多少才是适当的。 “钱” “权”都是如此。要想生活得心安理得,培养一点“知止”精神是很必要的。在一个高度进步而民主的社会中,人的观念有法律、道德和知识来随

21、时制衡,自然会产生一些“知止”的想法。而在眼下这个嘈杂浮躁的社会里要懂得“知止”之道,就只有靠自我修养了。 (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张继高散文 ,有删改)小题 1:本文鲜明地提出了“知止” 这一观点,“知止” 在文中的含义是_(3 分) 小题 2:本文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4 分) 小题 3:本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4 分) 小题 4:结合本文和现实生活,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3分)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 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

22、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惟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 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 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正如歌德所说: “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 因为这种爱

23、, 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 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 因此想到: 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 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

24、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 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 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 盲目的了。 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

25、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1作者要通过本文表达一种什么观点? _ 2“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作者说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3简要分析第三段的论证思路。 _ 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第 4 段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低头是一种智慧 记得小时候, 有一次, 我看见庭院前的向日葵低垂着头,便突发奇想, 找来绳子和竹竿, 将其中一棵向日葵固

26、定起来,让它昂首挺立,直视太阳。我幼稚地认为那样就可以让向日葵省去转来转去的麻烦,能够更好地吸收阳光,将来的颗粒也一定会更加饱满。 到了秋天,向日葵成熟了,我迫不及待地来到那棵高昂着头的向日葵跟前,满以为它是最好的,可令我感到沮丧的是,那棵向日葵空空如也,里面没有一粒饱满的籽,还散发出一股刺鼻的霉烂味。 我不解地问父亲: “为什么昂着头的向日葵会颗粒无收呢?”父亲呵呵地笑着说: “傻孩子,向日葵头朝上,里面多余的雨露排不出去,很容易滋生细菌,所以它会霉烂掉,你是好心帮了倒忙。其实,向日葵略微低头,一则是为了表达对太阳的虔诚与敬意,二则也是为了保护自己。 ” 听了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27、后来,我通过观察发现, 不光是向日葵, 许多其他植物也都明白这个道理,比如,当麦子青涩的时候,它们总是昂首挺胸,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可当它们成熟的时候,却总是谦逊地低垂着头,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因为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被折断的危险,而且还让鸟儿找不到着力点,从而保存了自己历经千辛万苦得来的果实。 大哲学家康德,一生远离闹市,终生在自己偏僻的故乡度过。为了安静地思考,他甚至远离婚姻,终身不娶;安静地固守在自己出生的小镇,他甚至没有远行,最远的一次旅行是离家不到六十英里的阿恩斯多小镇。 我想,康德的心应该是自在快乐的。在安静的一隅,康德的哲学之树结出累累硕果,生活的习惯也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他每

28、天同一时间,沿着一条偏僻的小道散步,静静地思考,守时之精准,邻居们每天利用这一时间对表。 “康德小道”是一条安静的小道。唯其安静,才成全了康德的思考。 康德,安静下来了,故而心远地自偏,万物不能动其心。而一般人做不到这一点,因为一般人的内心,被喧闹的世界吵得六神无主,手足失措。 安静的时间,属于我们越来越少。现代人的耳膜,随时都在恭候手机和门铃的声音。人声鼎沸、车马喧哗,时时刻刻在轰炸人的听觉,这还是表层意义上的。严重的是人的内心,有多少人还甘于宁静?你看满大街匆忙的脚步,焦灼的眼神和急于表达的口舌,那便是表征。过度的虚荣心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在万人礼堂庸僧谈禅,在电视上搔首弄姿,在人多的场合出尽风头,自己的心有多累,旁观者的心却生出鄙薄,真是得不偿失。 安静地居于一隅,让疲惫的心得到休整,在安静中产生轻松,轻松中生出灵感,进而有所创造,亦不乏收获。安静地居于一隅,未必需要去偏远的地方,只需要在自己的心 灵和外界的热闹之间,修筑一条隔离带。 残障的霍金,坐在自家的阳台,观察到了“黑洞” ,洞悉了宇宙的秘密。其实,安静地居于一隅,世界将更为辽阔。小题 1:文章开头从孙犁拒绝出国写起有什么作用?(3 分) 小题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作者的观点。 (2 分) 小题 3:请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具体分析第段的作用。 (3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