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电子稿石利娟」_1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75830115 上传时间:2024-08-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效课堂电子稿石利娟」_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效课堂电子稿石利娟」_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效课堂电子稿石利娟」_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效课堂电子稿石利娟」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课堂电子稿石利娟」_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建立高效课堂,从我做起 地理组 石利娟 【导入】 首先我们来看以下现象,课堂上学生爬到一片, 俗称 “特困生” , 学生怎么如此困呢?下课时校园里为何没有一丝生机呢?接下来好大一场“雪” ,书本 12 年的惜惜相伴,换来的却是如此下场。有一则短信形容教师:起得比公鸡早,睡得比猫头鹰晚,吃得比营房士兵快,催作业比黄世仁狠,搞辅导比待骨肉亲,死得比阿斗早而学生则是时间+汗水,星光+灯光,在师生皆苦的背景下我们得到了什么呢?本文从高效课堂出发,以期对以上现象有所改观。 【第一部分】什么是高效课堂? 有人说 (华中师范大学李家清教授)高效课堂的主要表现是从教学目标看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从教学内容看应该

2、是具体适度的,从教学过程看应该是互动参与的,从教学效能看应该是三效结合的,从教学结构看应该是科学有序的。这些是高效课堂的主要表现。综合这五方面我认为高效课堂的核心是高效课堂要保证三个“量” :信息量,思维量和训练量,同时高效课堂要达到三个“动”,形动: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心动:学生的思维在动,神动:学生的思想在动。 【过渡】那么如何实现这三个量,三个动呢?请看第二部分“怎么做” 【第二部分】 “怎么做” 指导思想首先我们来看要做到高效课堂的“指导思想” 。在课堂上教师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在具体课堂教学操作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克服“教师话语霸权”的惯性,把“课堂”变“学堂”(把课堂还给学生)

3、,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互动(知识是学生“学”的,不是“教”会的,教师的课堂语言不是讲知识的,是引导、组织学生学习的)。注意多维互动不是为了课堂的热热闹闹,而是以“高效”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为目的。教师随时进行引导、点拨、强调、提升,以拓宽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好比是在驾驶汽车,而教师好比是“路标”,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走上“高速公路” ,不走“岔路” 。除此之外,我们要按学生“学”的规律来进行教学。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即:学生“应该怎

4、样学” ,我们就“应该怎样教” 。 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 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教师设计的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学生存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事实。最后注意“三讲三不讲”三不讲是指学生已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三讲是指核心问题必讲,疑点,易错,易混问题必讲,思路方法必讲。这是高效课堂的三点指导思想。 过渡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要实现高效课堂第一步是:有效的备课 有效的备课实现有效备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解读课标制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设计要具体化,明确行为方式及程度。过程与方 法:要有可操作性,方法指导具体明确。情感目

5、标:设计切记假、大、空总之,目标设计要有一定梯度。 如:案例比较一: 河流和湖泊教学目标设计,1掌握有关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概念,并在此基础上了解我国河湖概况和内、外流区域的分布,掌握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以及我国湖泊的分布,了解京杭运河的基本情况。 2.培养学生掌握分析河流水文特征的基本技能,进而提高学生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3通过学习我国河流、湖泊的概况,使学生认识我国陆地水文的基本特点,为进一步认识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少的事实,树立珍惜水资源的思想,打下基础。同时在学习京杭运河中,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开发利用河流方面的伟大功绩。 案例比较二: 河流和湖泊教学目标设计

6、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我国河流分布图了解我国主要河流湖泊的基本状况。 2、在地图上能描述出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位置、界线,并能阐述他们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3、掌握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并理解河流水文特征与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的关系。 4、知道京杭运河是世界最长的运河,了解它在古代和今天的航运意义。 、在知识掌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用图以及辨析自然要素间相互影响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反复阅读地图信息,使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掌握我国河流、湖泊的基本状况,建立河流、湖泊空间分布的观念。通过教师的提示和学生的讨论,掌握河流、湖泊的空间分布、水文特征的形成

7、与其它自然要素间的关系。 态度、情感、价值观: 教学中,通过学习我国河湖众多、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等知识点,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 通过河流水文特征的研究, 使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即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识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如:设计富有梯度的教学目标,使不同程度的学生的学习都能得到发展 。关于世界人口的增长问题某教师设计了三个目标。 目标 1:计算人口每增加 10 亿所需要的的时间年限。 目标 2:分析计算结果,发现了人口增长的什么规律? 目标 3: 分析当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原因。 师:这三个目标,你们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 师:同学们选

8、择了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下面你们就围绕自己的学习目标开始学习活动。几分钟以后,老师要检查你们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 资源整合:目标制定好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收集资源了,把本节可能用到的知识背景,相关的资料,书籍,习题,硬件等进行整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对于一个学校来讲,课程资源指的是在学校教育实践中,一切有利于课程教学实施、促进办学目标实现、教师专业提升、学生全面成长的人力、物力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科书、图书资料、网络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的各种资源。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典型的指教科书、学科知识等。课程资源主要有三部分组成。一是校内课程资源(

9、教科书、地图、填充图、教具、教师和学生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二是校外课程资源(图书馆、各种公共场所、家长)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互联网)我们要积极建设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充分利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合理开发校外地理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备课。 背景分析:收集材料完毕,我们就可以开始进行背景分析了,主要包括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环境分析等方面。首先要分析学生,学生的已有认知和知识,学生是如何才能接受这个知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要明了。教学环境分析是指班级规模的大小,学生纪律的好坏等。最后教材的分析最关键。我们必须有效地使用教材。可以把教材顺序可以重组,课时可以调整,材料可以替换

10、和补充(地理新教材采用案例和问题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编排方式,鼓励用当地材料),“活动”题可以重新设计。韩愈说的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师必须有系统的专业知识, 有严谨的治学精神,熟悉教材,领会教材, 驾驭教材,才能使用好教材。地理新教材拒绝庸师和懒汉,照本宣科的时代已经宣告结束,面对新教材带来的挑战,你必须与时俱进,用你的聪明和勤奋,分析透每一个案例,解决好每一个问题,指挥好每一次的探究,成为一名优秀的导师而不仅仅是教师。同时,做好教材内容的分析与调整,课本内容的梳理注意因果承转,上位知识的迁移注意前后呼应,相关知识的拓展注意纵横联系。 通过分析教材,我们要明确以下几点:

11、教材的组成,分析清楚本节课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重难点,常考点,高考如何考,彻底弄清楚这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 ,完全明确该知识点的深浅,高一应掌握到何种程度,高三应该掌握到何种程度。接下来各各突破,每个知识点应该如何突破,运用何种解决方法,他们之间有何种联系,各部分时间如何分配等。结合必修二和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必修二目前存在以下问题:课本知识简单,学生一看就懂,老师照本宣科,上课无趣, 课堂效率低下, 而且高考题关于必修二部分所占比例不小, 学生也未必能全部作对。这样看来我们课堂效率不是很低吗?与我们所追求的高效课堂不符合。在课堂上传统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现在比较多见的是双边教学

12、互动方式,教师和学生有互动,但是我们有效课堂提倡的是在教师主导下学生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是主导作用,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有互动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体现出来,最后会给老师一个反聩。那么要是实现这种互动效果结合我们下学期要学习的必修二的内容,我们设想了 3 种教学方式,探究型课堂,自主型课堂,创设情境型课堂。我重点说后两种如何操作,案例型授课首先要呈现案例理清过程-呈现问题-结合课本、案例找出原因-总结规律-举一反三,情景迁移(练习题)。这个练习题初步构想有三种类型组成,对所学知识点的检测题,还有围绕本节易混易错常考知识点设计习题, 最后是高考题是如何考查的。 探究型课堂则需要创设问题情景,

13、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之后提出假设, 也就是答案,围绕这个答案收集地理信息,最后将信息进行分析整理,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然后互相表达交流。自主型授课方式,第一部分:对预习知识的小测试,释疑解惑;第二部分:讲解本节的重难点;第三部分达标测试,检测学生掌握情况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大家可以共同研究某章节更加适合哪种方式。 如:1.案例教学实例-讲农业的区位因素(以河南农业为例) ()新课导入 【导入语】 众周所知: 河南是农业大省,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河南农业(同时播放图片走近河南农业) 出示河南农业介绍材料 【承转并提问】我们河南确实是一个农业大省,我们河南有哪些特色农产品呢? 学生回答、 (同时教师指图) :原阳大米 信阳毛尖 许昌烟叶 灵宝苹果 焦作四大怀药 新郑大枣等 (2)案例分析 【提问】那么这些农产品的分布都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下面我请学生选取任意两种最熟悉的农产品为对象,根据手中的材料和平时了解,分析它们的分布都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分组讨论】要求: 1、每四个同学为一组 2、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一位代表进行发言,其他组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 3、时间 5 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