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75806069 上传时间:2024-08-18 格式:PDF 页数:141 大小:19.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41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1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第九册)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我所任教的五年级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 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的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时一,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二、教材分析这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 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 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

2、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 时 一 ,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1、改进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2、改进简易方程的教学安排,加强了探索性和开放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3、 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 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4、加强统计与概率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3、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小数乘法, 小数除法, 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一 )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 二)空间与图形方面: 包括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单( 三)统计与概率方面, 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 四) 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另一方面安排了 “ 数学广角”的教

4、学内容。( 五)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公式。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

5、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向周边的居民宣传有关禁毒知识,做禁毒宣传的小能手。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 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难点: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

6、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五、教学措施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4、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6、给后进生和弱智生更多的关心与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六、全册教学课时安排1、小数乘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 - - - - - -( 8课时)2、小数除法-( 1 1课时)3、观察物体-( 3课时)4、简易方程-( 1 6课时)5、多边形的面积-( 9课时)6、统计与可能性-( 4课时)7、数学广角-( 3课时)8、总复习-( 4课时)七、教学进度表周次教学时间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备注.8 . 1 9 -8 . 2 3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较复杂的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连乘、乘加、乘减5二8 . 2 6 -8 . 3 0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5三9 . 2 -9 . 6小数除法的练习、循环小数、 循环小数的练习、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8、一)5四9 . 9 -9 . 1 3解决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练习、观察物体、多角度观察物体5五9 . 1 6 -9 . 2 0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意义5六9 . 2 3 -9 . 2 7“ 做一做” 活动及其练习、利用方程解决简单问题5七9 . 3 0 -1 0 . 4国庆节放假八1 0 . 7 -1 0 . 1 1掌握列方程解答问题的步骤和基本方法、复杂方程5九1 0 . 1 4 -1 0 . 1 8利用复杂方程解决问题、 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5十1 0 . 2 1 -1 0 . 2 5列方程解答问题、复杂方程的练习、整理和复习5十一1 0 . 2 8 -1 1 .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9、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5十二1 1 . 4 -1 1 . 8组合图形的面积、巩固练习5十三1 1 . 1 1 -1 1 . 1 5整理与复习、可能性与公平性、用数学语言描述获胜的可能性5十四1 1 . 1 8 -1 1 . 2 2巩固练习、中位数5十五1 1 . 2 5 -1 1 . 2 9铺一铺、数学广角5十六1 2 . 2 -1 2 . 6复习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5十七1 2 . 9 -1 2 . 1 3复习简易方程、 多边形的面积的巩固练习5十八1 2 . 1 6 -1 2 . 2 0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数字编码5十九1 2 . 2 3 -1 2 . 2 7期末总复习二十1 2 .

10、3 0 -1 . 3期末考试教 学 设 计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2、使学生会用“ 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1 、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2 、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 、能正确应用“ 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4 、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

11、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 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用6 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乘整数。( 例 1 和例2 、 “ 做一做” ,练习一第1 一4题。)【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2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3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准备】 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 投影) 。【 教学过程】一、复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0 . 3 4 3 . 5 0 . 2 0 1 5 . 0 2把3

12、 5 3 缩小到时它的1 / 1 0 是多少?缩小到它的1 / 1 0 0 呢? 1 / 1 0 0 0呢?二、引入尝试: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1 、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出示例1 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例1 :风筝每个3 . 5 元,买 3 个风筝多少元? ( 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 )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 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学生的汇报。)用加法计算:3. 5+3. 5+3. 5=10. 5元3. 5元=3元5角 3元X 3=9元5角X3=15角 9元+15角=10. 5元用乘法计算:3. 5X3=10. 5元理解3种方法, 重点研

13、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 5义3计算? 3. 5 X 3表示什么? ( 3个3. 5或3. 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把3. 5元看作35角3. 5元 扩大10倍- - - - - - - - X 30 . 5元缩小10倍丁 - - - - - - -3 5角X 31 0 5角105角就等于10. 5元(6)买5个要多少元呢? 会用这种方法算吗?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象这样的3. 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 那不代表钱数的0. 72X 5你们会算吗? ( 生试算,指名板演。)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板书: 0. 72X 5( 2 ) 强调依照整数乘法

14、用竖式计算。( 3 ) 示范: 0. 7 2 扩大100建 7 2X 5 X 53. 6 0 ,小 100 倍 3 6 0( 4 ) 回顾对于0 .7 2 X 5 ,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 2 ,被乘数0.72扩大了 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 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 360再缩小100倍。( 提示: 小数末尾的。 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 , 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 “0” 去掉。( 5 ) 专项练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 34 3.5 0. 201 5.02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

15、倍呢? 1000倍呢?判断13.5X 22. 7 0( 6 ) 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计算 7 X4 0.7X4 25X7 2.5X7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按 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专项练习 练习一三、运用1、填空。4. 5- - - - - ( ) 0 . 7 4 - - - - - ( )X 3 X 3 X 2 X 2( ) - - - - - 1 3 5 ( ) X 0. 8 扩- - -大- -到- -它-的- -1- -0-倍-、 X 80. 9 6 . 小

16、到 它 的1/100 9 63、1.2X0. 8 ,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扩 大10倍 变 成1 2 ,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 8扩 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 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X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4、观察一下,例3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因数的位数和 等 于 积 的 小 数 位 数 。) 想 一 想: 6. 05 X 0. 8 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 052X0. 82 呢?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师:请做下面一组练习( 1)练 习 ( 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 2)

17、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你是怎样算的? ( 先整数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怎样点小数点? ( 因数中有儿位小数, 就从积的最右边起, 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 计 算0.56X0. 04时, 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 ( 要在前面用0补足, 再点小数点。)通过通过以上的学习,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3 )根据学生的回答, 逐步抽象概括出P. 5 页上的计算法则, 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 勾画做记号)(4)专项练习判断, 把不对的改正过来。0.0 2 4 0.0 1 3X 0. 1 4 X 0.0 2 69 6 7

18、82 4 2 60.3 3 6 0. 0 0 0 3 3 8根据1056X27=285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105.6X2.7= 10. 56X0. 27= 0. 1056X27= 1. 056X0. 27=三、应用1、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0 . 5 8X 4. 21 1 62 3 22 4 3 66 . 2 5X 0 . 1 85 0 0 06 2 51 1 2 5 02 . 0 4X 2 81 6 3 24 0 85 7 1 22、做一做:先判断积里应该有几位小数,再计算。67X0. 3 2. 14X6. 23、P.8 页 5 题。先让学生说求各种商品的价钱需要知道什么?再让学生

19、口答每种商品的重量,然后分组独立列式计算。四、体验 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五、作业 P . 8 1 、9题。P . 9 1 3题。六、教学反思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整节课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尝试, 发现问题, 小组讨论, 让每个学生经历探索新知的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同时又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所有的练习能集知识性、趣味性、拓展性为一体,学生通过练习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知识。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P . 3页的例3 例4和 “ 做一做” ,练习一第1 0

20、1 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 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学重点】: 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 正确点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准备:1、口算:P. 5 页 10 题。0. 9X 6 7 X 0. 08 1. 87 X 0 0. 24 X 2 1.4 X 0. 30. 12X61. 6X5 4X0. 25 60X0. 5老师抽卡

21、片,学生写结果,集体订正。2、不计算,说出下面的积有几位小数。32.4X =1. 50.41. 2X - U =0. 353、思考并回答。(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 如:0. 02X0. 4o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 板书课题: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二、新授:1、教 学 例5: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 小时, 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 3倍, 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 小时?想一想这只非洲够能追上这只鸵鸟吗?为什么? ( 鸵鸟的最高速度是 非 洲 狗 的1 .3倍, 表示鸵鸟的速度除了有一个非洲狗那

22、么多, 还要多,所以非洲狗追不上鸵鸟。 )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算一算?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 求 5 6 的 1. 3 倍是多少, 所以用乘法. )使学生明确:现在倍数关系也可以是比1 大的小数。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算得对吗?可以怎样验算?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验算,鸵鸟的速度是72. 8 千米/ 小时, 比非洲狗的速度怎样? 能追上鸵鸟吗? 说明刚才我们的想法怎样?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题。2、看乘数,比较积和被乘数的大小。 ( 出示练习一 10题中积和被乘数的大小)先计算。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例题的乘数分别与1 比较,你发现什么? 乘 数 比 1 大 或 者 比 1 小

23、时积的大小与被乘数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 ( 因 为 1. 20. 4 的乘数是0. 4 比 1 小,求的积还不足一个1. 2 , 所以积比被乘数小;而 2. 4义3 的乘数是3 比 1 大,求的积是2. 4 的 3倍 ( 或 3 个 2. 4 那么多) ,所以积比被乘数大。你能得出结论吗? ( 当乘数比1 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这种关系初步判断小数乘法的正误。 )专项练习练习一 12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题错在什么地方。三、运用1、做一做: 3. 2X2. 5= 0.8 2.6X1.08=2. 708先判断,把

24、不对的改正过来。2、P. 9 页 13 题四、体验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五、作 业 P. 8 页 8 题 P. 9 页 11、14题六、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始终坚持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出现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充分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练习的设计中,应注意习题的多样,难度的适中,既巩固了本课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体现了教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 积的近似值( P.1O的例6 和“ 做一做” , 练习二1 - 3 题。 )【 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 “ 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

25、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 用 “ 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 “ 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发:1、口算。1 . 2 X 0 . 3 0 . 7 X 0 . 5 0 . 2 1 X 0 . 8 1 . 8X 0 . 5 1 - 0 . 82 1 . 3 + 0 . 7 40 . 4 X 0 . 4 0 . 8 9 X 1 0 . 1 1 X 0 . 6 8 0 X 0 . 0 5 1 . 2 5 X 8 0 . 2 5X 0 . 42、用 “ 四舍五人法”求出每个

26、小数的近似数。思考并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2 . 0 954 . 3 0 71 . 86 4 2(1 )怎 样 用 “ 四舍五人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 “ 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二、尝试:谈话引出例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 生回答)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1 、

27、出示例6 :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 . 0 4 9亿个, 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 4 5倍, 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2 、读题,找出已知所求。3 、生列式,板书:0 . 0 4 9X 4 54 、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 ) 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 ) 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 3 ) 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6 、专项练习( 根据下面算式填空)3 . 4 X 0 . 91 =3 . 0 94 积保留一位小数是( ) 。积保留两位小数是() 。7 、尝试后练习:AP . 1 0 页做一做1 . 计算下面

28、各题。0 . 8X0 . 9 (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 . 7 X 0 . 4 5 (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判断, 并改错.1 0 . 2 86 X 0 . 3 2 =3 . 2 9( 保留两位小数) 3 . 2 7 X 1 . 5=4 . 95 1 . 7 8X 0 . 4 5弋0 . 80 ( 保留两位小数)1 0. 2 8 63 .,272 .04X 0 .3 2X1. 5X28205 72163516323 085 83274083. 29 1 524.90557 . 12三、运用1、P.13 页 2 题2、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3.58。准确值可能是下面的哪个数?3.05

29、9 3.578 3.574 3.583 3.585四、体验:谁来小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五、作业:P8第 1 题。六、教学反思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不陌生,但 是 “ 积的近似数”这节课的内容虽然简单,但比较枯燥,在教学中始终坚持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出现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充分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练习的设计中,应注意习题的多样,难度的适中,既巩固了本课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体现了教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连乘、乘加、乘 减 ( P. 11页的例7 和 “ 做一做” ,练习二第1

30、4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地计算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式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发:1、口算。1.02X0.2 0.45X0.6 0.8X0. 125 0. 759X00. 25X0.4 0. 067X0. 1 0. 1X0. 08 0. 85X0. 42、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2X5X60 30X7+85 250X4-200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得出:整数连乘的运算顺序是

31、:从左到右依次运算;整数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让学生算出结果并集体订正。3、揭题谈话:同学们已学会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的一样,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已学的知识为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出一份力。二、尝试:1、出示例6 :学校图书室的面积是8 5平方米,用边长室0 . 9米的正方形瓷砖铺地,1 0 0块够吗?2、全班读题,找出已知所求。3、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并列出算式。板 书 :0 . 9 X 0 . 9 X 1 0 0 = 8 1 ( 平方米)( 1 0 0块不够)4、那1 1 0块够吗? ( 可以怎样算?)( 1 ) 0 . 9 X

32、0 . 9 X 1 1 0( 2 ) 0 . 8 1 X 1 0 + 1 1 0= 0 . 8 1 X 1 1 0= 8 . 1 + 8 1= 8 9 . 1 (平方米)= 8 9 . 1 (平方米)4、( 2 )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式题?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5、你认为在做连乘试题时应注意什么?7、尝试后练习:P . 1 1页 的 “ 做一做” 。生先说每题的运算顺序。独立计算出结果。师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订正。( 4 )做乘加题注意什么?三、运用:1、P. 14 页 7 题(1 )出示: 50.4X 1.95-1.8 3.76X 0.25+25.8=50. 4X0. 1=0. 094+25.

33、 8=5. 04= 25.894怎样判断它对不对?先看它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再看它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根据这两点进行判断并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4 )集体订正。2、看谁算得快。( 分组比赛)19. 4X6. 1X2. 3 3. 25X4. 76-7. 8 18. 1X0. 92 + 3. 933、P. 14 页 9 题四、体验:今天都学了什么?五、作业:P. 13页 5 题 P. 14页 6、8 题六、教学反思复习整数连乘、乘加、乘减的知识,为学生知识的迁移做了铺垫。通过探索不同的解题思路, 使学生体会到小数的混合运算也是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解答过程,逐步培养

34、了学生的概括能力给学生提供充分探索的空间和时间, 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练习的设计中,应注意习题的多样,难度的适中,既巩固了本课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P. 12页例8和“ 做一做” ,练习二第2题。)【 教学目标】 : 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 乘法运算定律中数( 包括整数和小数) 的适用范围。【 教学难点】 : 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的简便运算。【 教学准备】小黑板、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发:1、计算:25

35、X95X4 25X32 4X48+6X48 102X562、在整数乘法中我们已学过哪些运算定律?请用字母表示出来。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乘法交换律 ab=ba乘法结合律 a (be) = (ab) c乘法分配律 a (b+c) =ab+ac2、让学生举例说明怎样应用这些定律使计算简便。( 注意学生举例时所用的数。)3、出 示 教 材P .9页 的3组算式: 下面每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0. 7X1. 201. 2X0. 7( 0.8X0.5) X0. 400. 8X (0.5X0. 4)(2. 4+3. 6) X0. 502. 4X0. 5 + 3. 6X0. 5让学生看每组算式是否相

36、等。从而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4、揭题并板书课题: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二 、尝试1、出 示 例8第 题 :0. 25X4. 78X42、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迁移:你能仿照整数乘法中,类似的题目的简算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吗? 请你试着做一下,指名板演。3、你能说一说每一步各应用了哪一条运算定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0. 25X4. 78X4=0. 25X4X4. 781 = 1X4.78 =4. 78指出:用虚线框起来的部分可以省略。4、尝试后练习:50X0. 13X0. 2 1. 25X0, 7X0. 8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0. 3X2.

37、 5X0. 4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指名板演,集体订正。5、示 范 : 例7第题:0. 65X201你认为此题的关键是什么? ( 把201变 成200+1,用乘法分配律完成)你会做吗?谁来讲讲这道题的解题思路? ( 指名上台讲解演示)0. 65X201=0. 65X ( 200+1)=0. 65X200+0. 65= 130+0. 65= 130. 656、练习: 0. 78X 100. 5 1. 5X102 1.2X2. 5+X0.8X2.5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三、运用1、P. 12页做一做:用简便方法算下面各题。0. 034X0. 5X0.

38、 6 102X0. 452、右图是红光小学操场平面图。图中长和宽的米数是按 - - - - - - - - - - - - - - - -|A照实际长、宽各缩小1000 0. 025米倍画出的。求这个操场的实 L - - - - - - 际面积。 0. 048米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先说说打算怎样做以及自己的想法。对能应用简便方法解答的同学给予表扬,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并集体订正。四、体验: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五、作 业P. 13页4题。六、教学反思通过让学生观察、计算,自己找出每组中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自己探索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小数乘法也实用,培养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在讨论

39、怎样运用运算定律时候,首先通过第一小题讨论归纳出简便计算的基本思路方法是一看、二想、三算,然后推广运用。这样赋予了每个例题不同的侧重点,即使学习内容不重复,学生学习起来不感到枯燥,又使运算定律的推广落到了实处。第二单元 小数除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使学生会用“ 四舍五入”法,结合实际情况用“ 进一”法和“ 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3、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小数乘除法的计算。4、使学生体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40、。【 教学难点】会 用 “ 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能结合实际情况用“ 进一法”和 “ 去尾法” 截取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课时安排】1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小数除以整数( 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 例1和相应的“ 做一做”,练习三的第1 2题.【 教学目标】:1 .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2 .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

41、【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计算下面各题。115 + 5= ( ) 23X5= ( ) 115 + 23=( )2 .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 1 4 5 4 - 1 5 =4 1 6 4 - 3 2 =1 3 8 0 4 - 1 5 =二、导入新课:情景图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看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请你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出示例1 :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 4 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 ( 22. 4 + 4 )板书课题:“ 小数除以整数二三 . 教学新课:教师:想一想

42、,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生:22. 4 千米= 224 0 0 米 224 0 0 + 4 = 5 6 0 0 米 5 6 0 0 米= 5 . 6 千米还可以列竖式计算。教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教师: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 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 .教师:同学们赞同这种说

43、法吗? ( 赞同)老师也赞同他的分析.教师: 大家会用这种方法计算吗? ( 会) 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算一算.四、巩固练习完 成 “ 做一做” :25.24-6 34.5 + 15五、课 堂 小 结 ( 略)六、课堂作业练习三的第1、2题七、教学反思1、通过对小数除以整数用多种思路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迁移和多向思维) 。同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 通过对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索学习,能概括出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第二课时:小数除以整数( 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16 17页的例2、例3和相应的“ 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四的第4 8题

44、.【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跟整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促进学习的迁移.【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难点】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商小于1时,计算中比较特殊的两种情况。【 教学准备】小黑板、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教师出示复习题:( 1 ) 22. 4 4 - 4 ( 2) 21 . 4 5 4 - 1 5教师先提问: “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二 、新课1、教 学 例2. 师 先 让 学 生 根 据 题 意 列 出 算 式 ,再让学生观察被除数与

45、除数有什么特点? ( 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问: 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在竖式中应该怎样写商?请同学们互相说一说。( 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 0 ” ,用0来占位。 )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学生做完后,教师问: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 ?2、教 学 例3。师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当 学 生 计 算 到12除6时 ,教师提问:接下来怎么除?请同学们想一想 。引导学生说出:12除6可以根据小数 末 尾 添 上0以后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在6的 右 面 添 上0看 成6 0个十分之一再除。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试。3、做

46、教 科 书 第17页的做一做。4、教师:想一想,前面几例小数除以整数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学生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教师:怎样验算上面的小数除法呢? ( 用乘法验算)自己试一试。5、做教科书第18页的做一做。三、课堂小结:1、说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2、被除数比除数小时、 计算要注意什么?四、课堂作业:课堂作业:P19第4题,P20第8、11题。五、作业:P19第3、5、6题,P20第7、9、10题。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打破常规,在教学中大胆采用尝试教学,利

47、用学生已有经验进行自主探索学习, 使学生能自觉地从已知探索未知的习惯。2、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使学生的思维活跃。3、通过数学诊所的活动,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4、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得以巩固,课堂上还留了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课堂练习,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当堂得以反馈。第三课时一个数除以小数【 教学内容】 :P21例 5, P22例 6、做一做,P24练习四第15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掌握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推导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3、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

48、能力,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和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时、 如果位数不够,要在被除数末尾用0 补足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1、把下列各数的小数点去掉,原数扩大了多少倍?13.8 4 .67 0 .7252、把 5. 34扩 大 1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要扩大1000倍呢?3、学生填写括号里的数:被除数15150( )除数550500商()( )3问:运用了什么规律? ( 商不变的性质)4、计算:43 . 5 + 5= 8. 7二、引入新课: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一个数除以小数

49、。三、新授:1、出示例5( 1)教师:小明正准备和奶奶一起编中国结,说一说图上有那些信息?根据信息分析题意,列出算式:7. 654- 0. 85观察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 )问:前面已经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有什么办法可以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计算?( 3 )问:怎样转化?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把讨论的意见写在纸上,让一个组的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边展示边讲解, 讲解后问台下的学生“ 你们对我们讨论的结果有什么意见? ”台下的学生给台上的学生提建议,从而引发全班讨论. 多让几个小组的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组的意见。问

50、:为什么要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倍?生讨论得出:把除数0. 85扩 大100倍变成85,被除数7. 65也要扩大100倍,这样商不变。注意:原竖式中除数的小数点和前面的。及被除数的小数点划去。2、出示例 6: 12 . 6+0. 2 8请同学们运用上一题讨论的方法进行改写,学生边讨论边改写,改写完后指名学生展示自己改写后的算式. 并比较出两道题都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是它们的相同点;而不同点表现在前一道题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位数同样多,而这道题除数有三位小数,而被除数只有两位小数.教师: 你们是怎样处理被除数和除数小数位数不同的问题的呢?引导学生说出在被除数的小数末尾添0 ,使除数和被除数的

51、小数位数相同以后,再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小数位移不够,在小数末尾添0。小结: 学生说一说学到了什么?你能说一说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如何计算?教师引导学生从一看、二移、三算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四、巩固练习:1、P22做一做2、判断并改错:1. 444-1. 8 = 8 11. 74-2. 6=4. 5 4. 48 + 3. 2 = 1. 4五、练习:P24第15题。六、教学反思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突出“ 算”与 “ 用”的结合,在计算教学的同时也比较充分地体现解决问题的教学课的开始,我出示情景图妈妈在购买水果,已知水果的数量和总价, 提出问题: 每样水果的单价是

52、多少?学生独立思考, 进行列式。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主解决问题, 体现策略的多样性! 这样处理,不但可以使学生对学习的小数除法产生兴趣, 而且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从作业反馈看,学生掌握的也是比较理想的。课堂作业全对的人数为65%左右,有错误的同学也大多不是因为算理的错误,而是由粗心马虎造成的。 本节课最大的遗憾是没有留出几时间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更谈不上渗透下一节课的知识,或设计一些开放型的练习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巩固。第四课时 商的近似数【 教学内容】 :P23例 7、做一做,P26练习四第10、1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 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2

5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地取商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 :知道为什么要求商的近似数,会 用 “ 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地取商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 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1、按 “ 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6 . 0 3 7 . 9 82、按 “ 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8 . 7 8 5 7 . 6 0 2 4 . 0 0 3 5 . 8 9 7 3 . 9 9 6做 完 第1、2题后,要让

54、学生说明其中小数末尾的“ 0 ”为什么不能去掉.3 .计算0 . 3 8 x 1 . 1 4 (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二、新课1 .教学例7 :教师出示例6 , 口述图意, 再列式计算. 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 教师问: “ 实际计算钱数时,通 常 只 算 到 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哪一位? 为什么? ( 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 后 按 “ 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横式应该怎样写出? 教师板书.2 . P2 3 做一做:教师让学生按要求进行计算,巡视时,注意学生计算时取商的近似值的做法对不对. 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按照不同的要求,取不同的

55、商的近似值是怎样求出来的?三、巩固练习1、求下面各题商的近似数:3 . 8 1 4 - 73 2 4 - 4 22 4 6. 4 4 - 1 32 、P2 6第 1 0 题 第 ( 1 )题。四、作业:P2 6第 1 0 题 第 ( 2 )题、第 1 1 题。五、教学反思本课是由“ 小数除法”和 “ 求近似值”两个知识点组成。学生对于这两个知识点并不陌生,因此,一般都能较快地理解并掌握这节课的知识。但是,” 求商的近似值”这节课的内容虽然简单,但比较枯燥,学生不容易提起兴趣。而且学生刚初步学习小数除法,计算还不熟练,计算常出错。这节课我从实际生活中寻找素材,丰富课堂,使数学课充满生活气息。通过

56、教给学生计算技巧,利用现代化工具减轻学生的计算压力,帮助学生在数学课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第五课时 小数除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 P2 5 2 6练习四第69 、1 2 、1 3 题。【 教学目的】 :1 、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沟通整、小数的除法,进一步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并会根据要求求商的近似数。2 、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3 、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熟练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仪、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观察P25第8题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第一栏里

57、的数,填出其它各栏里的数吗?并说说依据。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校正。小结:根据商不变性质,我们就可以把小数除法转化整数除法计算,一般只需把除数转化为整数。师出示题。2、师:同学们能计算小数除法了,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示第6题能解决吗?学生独立完成P25第6题二、指导练习1、P25第7题:你能提什么问题?会解决吗?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教师小结:相信同学们能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并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2、P26 第 13 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如何处理结果?小结:根据需要求商的近似值,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一般保留整数。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板书三、发展练习

58、1、P26 第 12 题请学生说说是如何思考的?肯定多种策略解决问题。2、P 2 6 思考题先解释停车收费的规定,再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最后全班汇报。四、作业:P25第 9 题。五、教学反思:复习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和巩固, 提高计算和解题能力的重要措施,是综合性的。激发学生整理知识的心理需要,让学生自己整理,汇报比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知识网络的建构。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讨 论 “ 你对你们组的作品满意吗?认为它好在哪里? ”“ 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怎么看? ” 学生坦诚的说“ 我做这样类型题目的特别容易在这里弄错” “ 我认为这样做就可以避免这样的错误

59、” ,从自身学会反思,学会从他人处获取经验,从而促使全体学生真正地、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学会自我肯定, 自我反思。全面地了解学生,可帮助教师找准复习的起点,有的放矢。学生借助材料激活已有的知识积淀,并以此为复习基点展开整理,有利于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重视学习材料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提取, 让学生认识到教学的作用和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其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第六课时:循环小数【 教学内容】 :循环小数P 2 7 - P 2 8【 教学目标】 :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2、理解有限

60、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循环小数、无限小数、有限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教学准备】投影仪、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获取新知1、师谈活引入新课我班男生4 0 0米谁跑得最快?成绩如何?和 “ 王鹏”比比,( 出示例题) 。全班齐笔算王鹏平均每秒跑了多少米? ( 指名一生板演) 。2、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观察竖式,你发现了什么? ( 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可能发现:1、余数总是“ 2 5 ”。2、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3、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 3 ”。

61、师: 你们怎么能肯定会永远除不完, 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 3 ”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明确余数一旦重复出现,商也就重复出现。师:那么商如何表示呢?你为什么使用省略号? ( 师板书)3、总结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出示:284-18 78. 64-11先计算,再说一说这些商的特点。( 请生板演计算结果)学生讨论后,指名汇报,教师抓住学生回答:如1、小数部分,位数无 限 ( 或者除不尽) 。2、有的是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有的是两个。教师小结循环数的意义,( 板书课题) 。4、巩固练习:下列哪些是循环小数?0.999 52.52525 4. 1677 3.212121 3. 1415926-学生

62、评议。5、介绍简便记法如5. 333还可以写作5. 3、7. 14545还可以写作7. 145,请学生把前面判断题中的循环小数用简便记法写一写。( 请学生板演) ,同座互相检查,大家交流订正,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 52. 52525可能出现问题52.52 52. 525 52. 5 2 ,师生共同辨析)6、看书P27-28第一自然段,及 了 解 “ 你知道吗? ”7、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师:想一想,两个数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请举例说明?学生小组讨论,汇报。师适时抛出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并板书,判断前面练习题中的小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

63、 使学生明确循环小数属于无限小数。学生有可能会质疑,结果会不会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教师可根据课堂或本班学生实际和学生共同分析。二、学生小结三、巩固练习全班练习:1 9 4 - 1 1 1 . 0 8 4 - 3 . 3 1 3 . 2 5 + 1 0 . 6报名板演,说出商是什么小数,依据是什么?四、作业:P 3 0第1、2题。五、教学反思在探究循环小数特征时, 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充分感知数学中的循环现象。教学时我先引出例题,让学生通过小组比赛先做除法,通过实际计算,发现除法算式的三个特点:( 1 )总是除不尽,( 2 )商不断重复出现 3 ( 3 )余数不断重复出现“ 2 5 ”。理解是因为竖

64、式中余数不断出现, 决定商不断重复出现, 让学生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商有什么特点, 并想一想商如何表示?为什么使用省略号?在学生弄明白了循环小数的特征的基础上接着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引出循环小数、循环节、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最后做相关练习,巩固新知识。第七课时 循环小数的练习【 教学内容】 :循 环 小 数 P3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正确区分。2、培养学生总结规律的能力,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相关概念并建立联系。【 教学

65、难点】 :对循环小数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 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主动回顾,知识再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二、单项训练,夯实基础:1、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下面哪些数是循环小数,如何判断的?0.666 3.27676- 301415926- 40.03666-100.7878 0.06262- 3.203203- 0 .2142857142857 70. 26412、上面这些小数可以分为几类? 哪几类? 这几类小数有怎样的关系?三、综合练习,运用提高:1、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P30第 3 题先请学生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再让学生独立完成。2、P30第 6 题先观察这些小数的特

66、点,再试一试.请学生说出判断大小的过程,教师适时评价。方法:把这些简便记法的循环小数还原。师小结:先观察需要还原的小数位数,再比较,比较方法与以前比较小数的大小方法相同。四、独 立 练 习 :P30第 4、5 题。五、反思:上完这节课后,我认为以下几方面是做得较好的:注重创设情景,提高学习兴趣。这节课是概念课,大多数学生都对此不感兴趣, 在这节课中, 我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如猜一猜,找朋友等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注重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比赛算出400 75这道算式后,给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 如 “ 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尽量

67、多给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第八课时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 :P29例 10、做一做,P31练习五第79 题。【 教学目标】 :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意识。3、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 算 器 ( 或计算机)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教学重点】 :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计算器有什么好处吗?计算器有这么多好处,它还有一个特别的功能,就是帮助我们发现规律。(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索1、出示例1 0 :请大家先

68、独立操作,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商 是 循 环 小 数 下 一 题 结 果 是 上 一 题 的2倍 ( 3 )循环节都是9的倍数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写的商?2、用计算器验证。小结:一旦发现规律,就可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3、独立完成“ 做一做”:请学生先用计算器计算前4题,找出积的规律。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交流。根据规律很快写出后两题的结果,全班交流校对。三、请学生总结,也可质疑。教师激励:肯定学生去探索规律后的秘密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希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研究中去发现探索更多的规律。四、独立练习:P31第 7-9题。激

69、发学生兴趣1、使用计算器,小组合作任意给出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并用最大数减最小数,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呢?2、小组汇报,展示过程,讨论发现。五、教学反思1、在本课教学中,我就充分注意这一点,注重让学生充分参与积的变化这个规律的发现,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大量的举例、充分地观察中去感悟积的变化的规律,初步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2、在本课教学中,学生通过举例、观察对积的变化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也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学生在描述规律时,语言总是不够准确、表述总是不够完整。此时,我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抓住一些关键的例子、抓住一些关键的词语让学

70、生去推敲、去体会,最终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描述出积变化的规律,并通过一些重点词的理解,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规律,构建起完整的认知体系。第九课时 解决问题( 一)- - -归一问题【 教学内容】 :P32例 11、做一做,P34练习五第13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特殊数量关系的连除问题。2、使学生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分析并理解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5. 64-0. 07 5.24-0.2 6. 94-0. 35. 5

71、4-1 0.8X90 2.5X 0,2二、导入:1、教学例11:同学们, 你们见过奶牛吗? 张燕家养了 3 头奶牛, 她正在和爸爸一起挤牛奶呢.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 出示挂图) , 从图中, 大家能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 1)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尝试分析数量关系。( 2 )观察对比: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2、P 3 2做一做读题分析数量关系,请学生从数量关系描述解题思路,并说出不同的解题思路。三、巩固练习P 3 4第3题:四、小结:解答问题时要找准有直接关系的条件或信息。五、作业:独立完成P 3 4第1、2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弱化了对关键词语的强调,而把教学

72、的重点转向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关注。 通过让学生比较买玩具的方法得出解决问题的特征:一般都要先求出每份数,再求总数。接着让学生通过对表格的观察进一步加深理解。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活动拓展理解。再利用情境比较归一法和倍比法的不同,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多样而具有层次性的教学活动,能够使学生逐渐深化理解,完成建模,从而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思维能力。教学最后,又通过学生编题的形式,让学生跳出课堂情境,进入生活情境,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讨论“ 学了今天的知识有什么作用” ,让学生跳出学习情境,进入应用情境。这些丰富的问题情境,进一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教学活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真

73、正做到“ 润物细无声” 。第十课时 解决问题( 二)一一用 “ 进一”法 或 “ 去尾”法取近似值【 教学内容】 :P 3 4 3 5练习六第4 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用“ 进一”法 或 “ 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2、进一步巩固小数除法。3、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 能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进一”法 或 “ 去尾”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谈话引入: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问题。你能帮助小强的妈妈,王阿姨,解决她们遇到的问题吗?(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将例题创设为实际情景) 。二、组织学生辩论,以辩明理。1、教

74、学例1 2 :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没分装在一些玻璃瓶中,每个瓶最多装0。4千克,需要多少个瓶子?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展示可能出现的三种答案,6 . 2 5个、6个、7个)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大胆地与同学进行交流。2、再来看看王阿姨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先独立思考,列式计算,指名板演。全班交流答案,组织学生讨论,强调以理服人,使学生明确,盒数取整数,1 6 . 6 6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法本应进1 ,但实际包装时,丝带不够包装第1 7个,因此个数应比计算结果少U3、小结:看来,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只适用于一般情况,在解决问题时,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

75、值,有 时 要 “ 进一法”,有时 要 用 “ 去尾法”。4、生质疑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P 3 3 “ 做一做”如何处理的结果?为什么这样处理?2、幸福小学有3 7 8人去秋游,每辆客车限乘4 0人,需要几辆客车?( 进一法)3、装订一种笔记本需要用纸6 0页,现在有同样的纸2 8 0 0页,可装订多少本这样的笔记本? ( 去尾法)四、作业:1、P 3 4 3 5 第 4 6 题。2、搜集生活中用“ 进一”法 或 “ 去尾”法来解决的实际问题。五、教学反思:首先, 我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来探究, 真正的把数学课还给学生,虽然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还不能真正明白什么是自主探究,但是我也

76、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自我探究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把数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因为是自己经过努力探究的出来的结论,我想学生归于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应该是比较好的。其次,让学生到讲台上去展示自己的画法,并进行相应的讲解,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勇气,还能使学生的数学语言的到锤炼。促进了孩子对于合作交流的认识,增加团队合作意识。第三,这一部分内容是跟生活密切相关的,对于五年级的孩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进一法和去尾法运用的情境,对他们来说没什么难度。我设计的让学生根据算式自己编题目,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可以回归生活这样一个理念。第十一课时 解决问题的练习【 教学

77、内容】 :P35练习六第7一10题。【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2、 进一步感受要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P35 第 6、7 题(1) P35 第 6 题问: “ 最多可以做几个蛋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 最多”?理解后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吃完蛋糕,我们还要吃点水果,果农民正在运葡萄,请你们帮忙算一算,需要几个纸箱?(2) P35 第 7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分析过程,并讨论结果的处理? ( 为什么这样处理?)对

78、比第6、7题,有什么不同之处?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有时要用“ 进一法”,有时要用“ 去尾法”。2、判断下面各题如何处理结果?( 1 )有110米的布,做儿童套装,每套用布2. 3米,能做多少套?( 2 )有110吨的煤,用载重2. 3吨的小车运,需运多少车?3、问:你们还发现生活中哪些问题也是用“ 进一”法 或 “ 去尾”法来解决的呢?教师可请学生将搜集的问题进行汇报。二、指导练习1、解决下列问题( 1 ) 一筒橙汁粉4 5 0克,每冲一杯需要1 4克橙汁粉和8克方糖,冲完这筒橙汁粉,大约需要多少克方糖? ( P 3 5第9题)( 2 )电信局为新建小区的6 8 0户居民安装宽带网

79、,工人平均每周安装7 0条,电信局需要几个星期才能安装完?请学生先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想法和解题思路,然后再在练习本上独立练习,指名演板,集体订正。2、P 3 5第8题如何处理结果?组织学生讨论,鼓励他们说出理由,在交流中,自己发现不足校正。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P 3 5 第 1 0 题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不同方法4、小结,请学生说说感受。三、课堂练习:P 3 5第9题。四、作业:课课练五、反思:小数除法中的解决问题, 是在教完小数除数的计算方法后教的一块教学内容, 是由一步计算逐渐过渡到两步或三步计算的小数除法应用题。此内容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测试时出错也就在所难免了。本节整理课

80、先让学生经过对一组问题的分析思考,再去分析应用题 ,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后面分析就比较顺利了,再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让学生明确哪种方法自己熟练,喜欢就用哪种方法。1、课堂结构有层次性。如第一环节的练习, 给学生铺垫了分析法和综合法这两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给出算式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追问:这是知道了什么和什么,求的是什么?渗透了综合法。给出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解答,当学生提出问题之后, 追问: 要求出, 需要知道那两个已知条件?渗透了分析法。 这个环节的教学为后面学生新课的自学和练习中的分析问题,铺好了路。2、学生学会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8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学会了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问题的策略,还能灵活的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3、能抓住本课课重难点教学中能引导学生重点理解题意,提取信息,采用多种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采用的习题,贴近生活。课堂上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教师放的还不够,可以在练习课中涉及更多的情景让学生自主去分析,开阔思维。因为条件较多,分析起来的中间问题较多,且例题、做一做及课后练习的数量关系各不相同,只有学生在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后才能列式解答,所以教师还要尤其关注学困生,加强个别辅导。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2

8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构建空间想象力。【 课时安排】 本单元安排3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3 8页 例1、以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3、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助。【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准备】 : 长方体、正方体、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猜谜语:“ 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 (

83、 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 体 ( 板书)二、新授课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 叫生观察并提问。1、你观察到的长方体是什么样的?2、你至少能看到几个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那么请四人小组讨论当我们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这些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抽小组汇报,师点评,“ 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相对的面, 运用这个知识可以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推理问题” 。三:构建

84、空间想象力1、师出示一个正方体要求生正面观察,并想象画出从左面,从上面,从右面观察正方体的样子。2、师再次出示一个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牙膏盒,给学生从不同角度先进行初步观察,再将牙膏盒横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牙膏盒的样子。再将牙膏盒竖对着学生, 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牙膏盒的样子。四: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八的1 2题。五:兴趣探索,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六、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多角度观察物体( 一)【 教学内容】 :教 材39页 例2 ,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简单立体图形组合,辨认从不同方面观察立体图形得到

85、的平面图形,并能判断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并且判断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学会辨认从不同方面观察到的多个物体的开关和相对位置。【 教学准备】 :一个球体、一个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 也发现了从中的奥秘和乐趣, 今天我们将两上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看世界。二、新授课1、师将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按例2摆放在讲台上,出示球体和圆柱体平面图,让学生辨认它们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2、指名回答,并让学生对

86、照实物进行观察、检验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三、深入思考:1、出示正方形,这是老师看到物体的一个面,同学们猜一猜这个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 (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2、出示正方体、特殊的长方体、圆柱体加以验证。3、现在我们不能根据这个图片判断它是什么图形,那需要增加什么条件呢?四、巩固练习:1、出 示P39做一做图,则才是确定一个图片的形状,如果是两个以上的组合图形呢?能确定他们的形状吗?师提供实物加以验证。2、P40 第 3 题。先独立思考,再指定学生回答,最后提供实物加以验证。五、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发现呢?六、作业:构建空间想象力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生想

87、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七、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多角度观察物体( 二)【 教学内容】 :教材41页例3 , 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教学目标工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物体。2、能分辨较复杂物体不同角度所观察的情况。3、更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1、变形象思维为抽象思维。2、明晰物体组合摆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学准备】 :小正方体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出 示 由 若 干 小 正 方 体 组 合 而 成 的 正 面 图 形请

88、学生们猜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看一面是不够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较复杂物体 的 观 察 ( 板书) 。( 二)新授课师出示四个小正方体按例3摆放在讲台上,以同方为单位,画出其左面正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图形,抽生展示并说明其理由。( 三)巩固练习1、完成例3及做一做。 2、完成练习九1 一 3题。( 四)动手操作,思维拓展。学生按老师要求摆小正方体。( 1)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 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 2 )用四个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从左边看也是 的情况。( 3 )根据下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也是( 有

89、多少种不同摆法,最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最多只能用多少个小正方体。 )五、课外作业:练习九4 6。六、教学反思第四单元 简 易 方 程【 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2 、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 . 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2 . 用好教材资源,适当扩展联系实际的范围。3 . 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课时安排】 :1

90、 . 用字母表示数 3 课时2 . 解简易方程 1 3 课时【 教学过程】1 、用字母表示数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 一)教学内容:教材P 4 4 P 4 6 例 1 一例3 做一做,练习十第1 一3 题教学目的:1 . 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2 . 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表示长方形、 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初步应用公式求周长、面积。3. 使学生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教学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例1。1 .投影出示例1 ( 1 )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91、两行图中,数的排列规律。问:每行图中的数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 指名口答)2 . 学生自己看书解答例1的( 2 )、( 3 )小题提问请学生思考回答:这几小题中,要求的未知数表示的方法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 ( 都是用一些符号或字母来表示的)师: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问:你还见过那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如:扑克牌,行程A、B两地,C大调. . .一、新投:1 .学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意义和方法。教学例2:( 1 )学生用文字叙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运算定律。( 2 )如果用字母a、b或c表示几个数,请你用字母表示这个运算定律。( 3 )当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你有什么

92、感觉?看 书45页 “ 用字母表示. . . . . . . . . ”这一段。( 4 )你还能用字母表示其它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吗?请学生在草稿本上能写几个写几个, 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根据学生写的情况师逐一板书。( 学生在表示时,一定要清楚表示的是哪一个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 +c=a+ (b+c)乘法交换律:aX b = b X a乘法结合律:(aXb) Xc=aX (bXc)乘法分配律:(a+b) Xc=aXc+bXc减法的性质:ab c=a (b+c)除法的性质:a-rb4-c=a4- (bXc)2.教学字母与字母书写。引导学生看书P45提问:

93、在这些用字母表示的定律、性质中,哪一个运算符号可以省略不写?是怎样表示的? ( 请一生板演)aXb=bXa (aXb) Xc=aX (bXc)可以写成:a *b=b a 或 ab=ba (a *b) *c=a , (b c)或( ab) c=a(bc)(a+b) Xc=aXc+bXc可以写成:(a+b) c=a , c+b c 或( a+b) c=ac+bc其它运算符号能省略吗?数字与数字之间的乘号能省略吗?为什么? ( 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说说) 师强调:只有字母与字母、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才可以省略不写。3 .教学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方法。教学例3 ( 1 ) :师:字母不但可以表示运算

94、定律还可以表示公式、及数量关系。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你能写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吗?学生先自己试写,然后小组交流,看书讨论。问:( 1 )两个相同字母之间的乘号不但可以省略,还可怎样写?怎样读?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2)字母和数字之间的乘号省略后,谁写在前面?师强调:Z表示两个a相乘,读 作a的平方;省略数字和字母之间的乘号后,数字一定要写在字母的前面。4 . 练习: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x X x m X m 0 . 1 X0 . 1 a X 6 3Xn x X 8 a X c教学例3 ( 2) :学生自学并完成相关练习。两生板演。师强调书写格式。三、巩固练习:1 . 完成

95、做一做1、2题。要求:第1题在书上完成。第2题先写出字母公式,再应用公式计算。2 . 练习十:第1 3题 先独立解答后,再集体评议。四、 总结: 今天你学到什么知识, 你体会到什么? ( 让学生自由畅谈)板书: 用字母表示数( 一)乘法交换律:a X b=b X a S=aXa C=aX42可以写成: a , b=b , a 或 ab=ba S= a C=4a六、反思;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看似浅显、平淡,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其整个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以建构主

96、义为理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 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上完这节课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1、实现情景创设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教学情境是直接为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服务的, 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环境。本课开始,我从找规律入手,让学生通过找规律,知道、 或 a、x、n、m这些符号和字母可以用来表示数。从而引出课题。在这一环节中,原本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因为这样的情境创设变得十分生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被调动。更重要的是,在找规律的过程中,

97、学生的思维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在找规律的同时,学到了许多数学知识,这无疑是我们所期待的一种教学效果。2、练习设计的层次性课堂练习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 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巩固、发展、深化知识的作用,同时又起到一种激励效应, 通过课堂练习使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 有所悟,并体验到成功和快乐。 我在上完本节课后, 紧接着出示了十道练习题,它们的难易程度由浅入深,紧扣本节课的重难点。通过这些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并且提高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3、但教学中也暴露出

98、了很多不足。问题一,课堂讨论气氛不够热烈,学生参与学习的兴奋度不高。问题二,是学生在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环节略显吃力,虽说这对于学生来说有点抽象,但如果我能再细致到位的引导和启发,相信学生会有更为主动的思考。问题三,课前缺少充分必要的预设,使得教学内容太多,以至于下课铃声响的时候,练习还没有处理完。第二课时:用字母表示数( 二)教学内容:教材P4 7 P4 8例4做一做,练习十第4 6题教学目的: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2 .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3 . 能较熟练地利用公式、常用数量关系求值。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过

99、程:一、复习。1 . 用字母表示数,有哪些好处?但要注意什么?2 .用字母a、b、c表示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分配律等。请学生结合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说说其含义。3 . 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b表示宽,写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4 . 下面各式中,哪些运算符号可以省略?能省略的就省略写出来。2 X 3 a X 7 1 4 + b a + 7a X a 5 x 0 . 6 X 0 . 61 .教学例4 ( 1 ) :( 1 )引导学生看书提问: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A、 爸爸比小红大3 0岁。B、当小红1岁时,爸 爸 ( ) 岁,师:这些式子,每个只能

100、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 2 )启发学生: 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 可让同桌的两个同学小声讨论)结合讨论情况师适时板书:法1 :小红的年龄+ 3 0岁= 爸爸的年龄法 2 : a + 3 0提问:比一比,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表示方法,为什么?让学生发表各自意见。在式子a + 3 0 中,a 表示什么? 3 0 表示什么? a + 3 0 表示什么?( a 表示小红的年龄,3 0 表示爸爸比小红大的年龄,a + 3 0 即表示爸爸的年龄)想一想:a 可以是哪些数? a能是2 0 0 吗?为什么?( 3 ) 结合关系式解答:当 a = l l 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学生把算式和结

101、果填在书上。2 . 小结: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运算定律、公式, 也可以表示数量。3 . 教学例4 ( 2 ) :引导学生看书讨论:( 可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1 ) 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 ) 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吗?( 3 ) 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4 ) 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多少?请小组派代表回答以上问题。4 . 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三、巩固练习:1 . 独立完成P4 8 做一做 集体评议。2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身高、 体重情况, 算算自己的标准体重, 并讨论:比标准体重轻说明什么?如果比标准体重重

102、,又说明什么?3 .独立解答P4 9第4题做完后在投影仪上展示评议。( 问问字母、式子表示的含义)四、作业1 .独立完成P5 0第5题2 .独立完成P5 0第6题解答第6题时可提问:u = t = 让学生掌握三种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注意巡视指导求式子值的书写格式。即:S = u t = 1 5 0 X 3 0 = 4 5 0 0 ( 注: 这里求出来的值不带单位名称)板书: 用字母表示数( 二)例4 ( 1 ) : 例4 :法1 :小红的年龄+ 3 0岁= 爸爸的年龄 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6 a法2 : a + 3 0 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当a = ll时,爸爸的年龄是: 6 a

103、 = 6 X 1 5 = 9 0a = 3 0 = ll + 3 0 = 4 5五、教学反思课堂生成是生态课堂的重要标志。 如何促进课堂生成是生态课堂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节课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聊天式的导入教学,构建学生安全的心理基础;通过式的问题情景,构建学生探究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式的积极评价,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精彩生成创设了条件。如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表示老师与同学的年龄关系、用笑脸表示自己的年龄就是课堂生成的最好体现。另一方面, 我们精心做好预设,备课时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精彩或错误做好充分的预设,并考虑好解决的对策,课堂上,教师利用自己的教学智慧把握住了不少稍纵即释的生成性资源,为

104、展开进一步的教学创造条件。第三课时:用字母表示数( 三)【 教学内容】:练习课,教材P51P52 练习十第7 13题【 教学目标】:1、能较熟练的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数量。3、会利用公式、常用数量关系求值。【 教学重、难点】:能熟炼地运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填空:(1) a+a= ( ) aX a= ( )( 2 )当 a = 5 时 、2 a = ( ) , a 的平方=( )2、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操,五年级站了 x歹U ,平均每列2 0人,六年级有a人。说出下面各式所表示的意义:( 1 ) 30

105、 x( 2 ) 30 x + a( 3) a 30 x3、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二、综合练习:1、独立解答P 51第7题 师巡视指导个别学困生。投影展示,集体评议,注意评讲求值的书写格式。2、讨论口答P 51第8题注意指导学生理解( 3)小题,3x表示投中3分球得的总分数。3、分小组完成P 51第9题 请几个小组派代表说说式子表示的含义。4、独立完成P 52第1 0 1 2题师注意巡视指导学困生。5、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2只眼睛4条腿,让学生顺着往下念。问:你能不能用一句话说一说这首儿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三、全课总结:通过练习, 你还有什么疑困?你觉得

106、你掌握得比较好的知识是什么?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地方是什么?四、发展练习:讨论P 52第1 3题请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让3名学生上台来指一指,说一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五、作业:在下面算式中,a、b、c、s各代表什么数?a b c s* 9s c b a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六、教学反思:练习课难上, 课型特点把握不准极易上成了复习课; 练习课难上,学生们早已熟知的内容再讲如同嚼蜡; 练习课难上,既要兼顾学困生同时还必须考虑优生;总之,好 一 个

107、“ 难”字了得。本节课我以用字母表示数为内容,以梳理知识分层练习 扩展延伸为基本模式,充分发挥学能的能动性。尤其在点拨中梳理知识是练习课中很重要的一环。我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自己整理,及时反馈,从而理清知识间的脉络, 及时查漏补缺, 找出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各知识环节,尤其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只是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但在本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练习课内容多,时间上没能把握很好,前面花的时间过多,在后面的练习中很仓促,很多学生多来不及思考。 我自己设计的闯关题没有时间让学生全部做完是个遗憾。这也更加提醒我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语言干脆有效, 在总结中不断提高自己。2 .解简易方程第一课时

108、方程的意义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科书5354页。教学目标:1 . 知识 目 标 :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和等式两个概念的关系,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3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 方程”的概念,并会应用。教具学具准备:送性。教法:启发、引导法。学法:观察、探究。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看 !这就是一台天平

109、。谁来说一说天平的使用方法呢?二、 实际操作,探究新知( 一) 、实物演示,引出方程。1 、操作天平( 课件演示) :引出方程第一步:称出杯子的质量是1 0 0 克,现在向杯子里倒水,看发生了什么情况?A 、我倒了多少水?不知道倒的水有多少,用刚学过的知识,该怎样表示? ( 用字母表示)B 、左盘中杯子和水的质量怎样用式子表示呢? 1 0 0 + X o ( 板书:1 0 0 + X )师:1 0 0 + x 这个式子左盘中水杯的总的质量。再看天平,同学们有办法让天平平衡吗? ( 加祛. )第二步:在右盘中再加祛码。A、看,我加了一个1 0 0 克的祛码,天平平衡了吗?哪端重?B 、这说明杯子

110、加水的质量大于2 0 0 克。这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的, 还可以用数学式子简单地表示为: 1 0 0 + X 2 0 0 。 ( 板书: 1 0 0 + X 2 0 0 )第三步:继续加祛码。A 、同学们,要想平衡怎么办? ( 还可以继续加祛码。 )B 、我又加了一个1 0 0 克的祛码,天平平衡了吗?说明什么?怎样用数学表达式来表示? ( 板书:1 0 0 + X 3 0 0 )第四步:把右托盘中1 0 0 克的祛码换成5 0 克的。A、刚才我们加了两次祛码都没有使天平平衡,大家还有办法使天平平衡吗? ( 换祛码。 )B :把右托盘中1 0 0克的祛码换成5 0克的,试一试看,怎么样?说明了什

111、么?用式子怎么表示? ( 板书:1 0 0 + X = 2 5 0 )C : 1 0 0 + X = 2 5 0就准确地表达出“ 杯子和水共重2 5 0克。2、理解方程的意义:A、刚才我们已知道“ 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等式” , 想一想,下面哪个式子是等式?1 0 0 + X 2 0 01 0 0 + X 2 0 0 , 1 0 0 + X 3 0 0 )你认为它们是方程吗?为什么?H : 自学了解方程的来历。( 课本5 4 页)( 二) 联系实际,应用拓展1 看来同学们理解了方程的意义,掌握了方程的特征,老师写了一些方程,帮老师判断哪些是方程。x + 2 4 = 1 2 0 5 x +

112、3 2 = 4 7 4 . 3 4 - 0 . 1 = 4 3 2 x = 03 x + 8 8 . 5 - x x - 2 0 = 7 8 6 ( a + 2 ) = 4 22 8 1 6 + 1 42判断:凡是等式都是方程。( )方程都是等式。()3写出自己心目中的方程并交流:x = 5 x = 7 6 + 8 均不是方程,因为这里的x是一个已知数,而不是未知数。4 “ 方程一定是等式, 等式也一定是方程” 这句话对吗?为什么?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可以用什么样的图来表示?三 巩固练习1判断:2看图列方程:3根据条件写出方程:4张强也列了两了式子,不小心被墨水弄脏了。猜猜他原来列的是不是

113、方程?评价(1)(2)四、课堂总结、五 作 业练习H-第2 3题 。五 、教学反思;本课时教学设计,改变了传统学习方式,利用课本的静态资源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 把数学情景动态化,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独立思考,不断归纳,把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为自己探究, 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的空间。在学习中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当然这节课还存在一些问题:1、对等式与方程的关系突出得不够。对 方 程 的 定 义 中 “ 含有未知数和等式”这两个必要的条件强调不到位,导致学生在选择题时有个 别 学 生 把y+24选

114、择为方程。2、对 学 生 “ 说 ”的训练不够,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表述的机会。3、 自己的课堂语言还不够准确、不够丰富,有待于提高。经 常 有 人 说 “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只有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反思,才有不断的进步,也才能将遗憾降到最低点。第二课时解简单方程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5 5 - 5 7页内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演示操作理解天平平衡的原理。2、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3、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情感目标:1、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联

115、系。2、愿意与别人合作交流。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会检验方程的解。教学难点: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来检验方程的解。关键:天平与方程的联系。教 具 : 图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引出课题( 出示课件)师:老师在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杯水,杯 重1 0 0克,水重X克,一杯水重多少?生:( 1 0 0 + X )克师:在天平的右边放了多少祛码,天平保持平衡呢? ( 教师边讲边操作1 0 0克、20 0克、25 0克)师:请你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生:1 0 0 + X = 25 0 ( 课件显示:1 0 0 + X = 25 0 )师:这个方程怎么解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一一解方

116、程。( 板书课题:解方程) 设计意图:从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入手,引出课题,引导学习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深入学习的积极性。二、探究新知1 .认 识 “ 方程的解”和 “ 解方程”的两个概念师:( 出示课件)那你猜一猜这个方程X的值是多少?并说出理由。生1 :我有办法, 可以用25 0 1 0 0 = 1 5 0 ,所以X = 1 5 0 .生2:我有办法, 因 为1 0 0 + 1 5 0 = 25 0 ,所 以X = 1 5 0生3 :老师我也有办法, 我是这样想的,假如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1 0 0 ,就能得出X = 1 5 0师:X X X同学的想法太棒了! 我们一起探索验证一

117、下。 请看屏幕,怎样操作才使天平左边只剩X克水,而天平保持平衡。生:我在天平的左边拿走一个重1 0 0克空杯子,在天平的右边拿走1 0 0克的祛码,天平保持平衡。师:你能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吗?生:1 0 0 + X - 1 0 0 = 25 0 1 0 0师: 这时天平表示未知数X的值是多少?生: X = 1 5 0师:是的,X X X同学的想法是正确的,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1 0 0 ,就能得出X = 1 5 0。我们表扬他。师:根据刚才的实验,我们来认识两个新的概念- - - - - - “ 方程的解”和 “ 解方程二师:指着方程1 0 0 + X = 25 0说:“ X = 1 5 0是

118、这个方程的解。( 课件显示:方程的解)师:1 0 0 + X = 25 01 0 0 + X - 1 0 0 = 25 0 - 1 0 0指着方框说:“ 这是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师:在解方程的开头写上“ 解: ” ,表示解方程的全过程。师 : 同 时 还 要 注 意 “ = 对齐。师:都认识了吗?请打开课本第5 7页将概念读一次,并标上重点字、词。师:你们怎么理解这两个概念的?(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想法?生1 : “ 解方程”是指演算过程生2: “ 方程的解”是指未知数的值,这个值有一个前提条件必须使这个方程左右两边相等。师:“ 方程的解”和 “ 解方程”

119、的两个解有什么不同?生:“ 方程的解”的解,它是一个数值。“ 解方程”的解,它是一个演变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合作,达到培养学生自主、互助的精神。2 . 教学例lo师:要是老师出一个方程,你会求这个方程的解吗?生:会。师:请自学第58页的例1 的有关内容。 学生独立学习例1 的有关内容,设计意图: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学习,让学生发现师:四人小组讨论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师:( 出示例1)左边有X个,右边有3 个,一共用9 个。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生:X+3=9 ( 板 书 : X+3=9)师:X+3=9这个方程怎么解?我们可以利用天平保持

120、平衡的道理帮助理解,请看屏幕。师:球在天平不好摆,老师在天平上用方块来代替它。怎样操作才使天平的左边只剩X ,而天平保持平衡。生:天平左右两边同时拿走3 个方块,使天平左边只剩X ,天平保持平衡。师: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生:X+3-3=9-3 ( 板书:X+3-3=9-3)师:这时天平表示X的值是多少?生:X = 6 ( 板书:X = 6 )师: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 ?生1 :使方程左右两边只剩X。生2 :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 ,使方程左边只剩X ,方程左右两边相等。师: “ 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 ,使方程左边只剩X ,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就是解这个方程的方法。师:这个方程会解。我们

121、怎么知道X = 6一定是这个方程的解呢?生:验算。师:对了,验算方法是什么?生:将, X = 6代入原方程,看方程的左边是否等于方程的右边。( 板书:验算:方程的左边= 6 + 3 = 9方程的右边= 9方程的左边= 方程的右边所以,X = 6是方程的解。 )师:以后解方程时,要求检验的,要写出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验的,要进行口头检验,要养成口头检验的习惯。力求计算准确。 设计的意图:自学思考汇报交流既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 保证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考察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用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三、巩固练习师:现在老师看看同学们对于解方程掌握得怎么样。1 .

122、 填空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 未知数的值) 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 解方程 ) 。( 3 )比x多5的数是1 0 o列方程为( X + 5 = 1 0 )( 4 ) 8与x的和是5 6。方程为( 8 + X = 5 6 ) 比 x 少 1 . 0 6 的 数 是 2 1 . 5 o列 方 程 为( X - 1 . 0 6 = 2 1 . 5 )o( 6 )将课本5 9页做一做的第1题的左边一小题写在单行纸上。2、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1 )比x多3的数。 X + 3( 2 ) X 的 1 . 5 倍。 1 . 5 x( 3 )每枝铅笔x元,买3 0枝铅笔需要多

123、少钱? 3 0 x( 4 )小 明1 3岁,比小红小x岁,小红多少岁? 1 3 + x 设计意图:游戏练习形式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轻松松中,及时有效地巩固强化概念。四. 课堂小结:解含有加法方程的步骤。( 出示课件)师:谁能说说解含有加法和减法的方程的步骤? ( 随着学生,显示全过程。 )生:解方程的步骤:a )先 写 “ 解: ” 。b )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使方程左边只剩X ,方程左右两边相等。c )求 出X的值。d )验算。 设计意图: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己去想去说,去回味知识掌握过程的舞台, 这样将更有助于学

124、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总结失败原因,发扬成功经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解方程例1:书本图X +3 = 9 验算:解:X +3 - 3 = 9 - 3 方程左边=6 +3 = 9X = 6 方 程右边=9方程左边= 方程右边所以,X = 6是方程的解。六、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中,引入有序,思路清晰,环节紧扣。可是学生学习十分被动,课堂可以说是死气沉沉,据我对学生的理解,利用天平这样的事物原型来揭示等式的性质, 把抽象的解方程的过程用形象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学生应该比较感兴趣的,原因在哪儿呢?课后查找原因:1、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发现学生过于紧张。2、教师缺乏调节课堂气氛手段。今后尽量要注重

125、这方面的调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哪来的教学效果。第四课时解简易方程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数学书P59例 2 及 “ 做一做”,练习十一第5-7 题【 教学目标】 :1、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学会解形如ax=b及 x + a=b方程的解,初步学会a x=b及 a4-x=b方程的解。2、初步学会如何利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会解形如ax=b或 x+ a= b方程的解。【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解形如a -x = b 及 a+ x= b方程的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解方程,并

126、进行验算( 指名板演,集体核对)X + 1 . 9= 1 0 X 1 . 9= 1 0二、新 知 学 习 ( 教学例2 )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我们再来解一个方程。出示方程:3 x = 1 8,怎样才能求到1个x是多少呢?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如有问题,可以出示书上的示意图帮助分析。抽答,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即可。为什么两边同时除以的是3 ,而不是其它数呢?刚好把左边变成1个X。让学生打开书59页,把 例2中的解题过程补充完整。展示、订正。要求学生验算。三、反馈练习1、基本练习:( 1 )完 成 “ 做一做”第1题 第( 2 )小题,先找到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方程。集体评讲。( 2 )思 考 “

127、 想一想”:如果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乘上一个数,左右两边还相等吗?依据是什么?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3 )完 成 “ 做一做”第2题第二排三道小题。( 强调验算)2、拓展练习:1 7X = 1 5 2 1 4- X = 3指名学生介绍自己的解法,重点引导学生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答。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五、作业:练习H57题。六、教学反思:本课为人教版第四单元教学内容,本教材解方程方法利用了天平平衡的原理,采用了等式的性质来教学解方程。形 如x a= b- 类 的方程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学生很容易解决, 形 如ax二b与x+a=b -类的方程,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二学生也很容易解决。但

128、 行 如a-x二b和a+ x= b此类的方程,学生就无从下手了,如果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变形的过程及算理解释比较麻烦。解决问题时当需要列出形 如a-x=b或a + x=b的方程时,我就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列 成 形 如x+b=a或bx=a的方程。但我觉得回避这两类问题不是很好的方法,否则,我们的教学就会显得片面和狭隘。如 :一共有128人 平 均 分 成X组 ,每组8人 ,学生们都不假思索地列出了 128;x二8 ,但是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学生就不会解,但你也不能说这个方程列错了呀。因此我当有学生列了 a-x=b或a+ x =b的方程时,我借机教了利用 算 术 思 路 解 方

129、程 ( 被减数二差+ 减数,被除数二商* 除数)介绍老板教材的解方程的方法。基础好的孩子就容易接受新的方法,而基础差的孩子就还是无法解答此类问题。另外教材要求,在学生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时,方程的变形过程应该要写出来,等到熟练以后,再逐步省略。这样的要求,在实际操 作 中,带来了书写上的繁琐。因为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每两步才能完成一次方程的变形。这相对于简单的方程,尚没什么,但对一些稍复杂的方程,其解的过程就显得太繁琐了。第五课时利用方程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内容】:数学书P 6 0 :例3、及6 1页的做一做,练习十一的第8题。【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如何利用方程来解答问题的基本方法

130、和解题步骤,能够正确地列方程解答比较容易的问题。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解下列方程:x + 5 . 7 = 1 0 , x - 3 . 4 = 7 . 6 , 1 . 4 x = 0 . 5 6 , x + 4 = 2 . 7学习方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这节课就来学习如何用方程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二、新知学习。1、教学例3 .( 1 )出示题目。( 课件)“ 今天上午8时, 洪泽湖蒋坝水位达1 4 .

131、1 4 m ,超过警戒水位0 . 6 4 m . ”我们结合这幅图片来了解一下, 课件演示警戒水位、 今日水位及其关系。警戒水位是指江河湖泊水位上涨到河段内可能发生危险的水位。同学们想想, “ 警戒水位是多少米? ”( 2 )分析,解题。根据刚才所了解的信息, 这个问题中有哪几个关键的数量呢?警戒水位、今日水位、超出部分。它们之间有哪些数量关系呢? ( 板)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 )评讲、交流。( 侧重如何用方程来解决本题。 )学生展示,可能会是算术方法,也可能列方程。对于算术方法,给予肯定即可。学生列出的方程可能有: x + 0 . 6 4 = 1 4 . 1 4 1 4 . 1 4 -

132、x = 0 . 6 4 1 4 . 1 4 - 0 . 6 4 = x每一种方法,都需要学生说出是根据什么列出的方程。如第一种, 学生根据的是“ 警戒水位+ 超出部分= 今日水位”这一数量关 系 ( 由于左右相等,也称等量关系)所得到的。解出方程,注意书写格式,并记着检验( 口头检验) 。对于第二种,可以肯定学生所列的方程是正确的,但方程不容易解,为什么呢?因为X是被减去的,因此,在小学阶段解决问题,列的方程,未知数前最好不是减号。对于第三种, 可让学生让算术解法与之作比较, 让其发现, 大同小异,因此,在列方程的过程中,通常不会让方程的一边只有一个X。教师引导评价:第一种方法最直接,也便于解

133、答。( 4 )小结在解决问题中,我们是怎样来列方程的?将未知数设为x ,再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三、练习。1、解 决 “ 做一做”中的问题。从题中知道哪些信息?有哪些等量关系?用方程解决问题,四人小组交流方法, 评讲, 特别提醒: 别忘了检验。2、独立完成练习十一中的第8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 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还有什么问题?五、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决问题解:警戒水位+ 超出部分= 今日水位今日水位一警戒水位= 超出部分今日水位一超出部分= 警戒水位x + 0 . 6 4 = 1 4 . 1 4x + 0 . 6 4 - 0 . 6 4 = 1 4 . 1 4 -

134、 0 . 6 4x = 1 3 . 5答:警戒水位是1 3 . 5米。六、作业;课课练七、教学反思: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方程的基础上,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经过第一课时的教学后,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得较好,只有个别同学在格式上稍有问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难点是:根据实际问题找出等量关系式,再列出方程。 但是有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不知道怎样来找等量关系式。所以我在设计第二课时练习课的时候,我先教会学生找出题目中等量关系式方法。 我要学生小结出平时做的练习题中经常会出现的一些等量关系。第六课时掌握列方程解答问题的步骤和

135、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61页例4 , 练习十一的第9 T 1 题。【 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答问题的步骤和基本方法, 能够正确列出a x =b的方程解答比较容易的问题。2、自主探究,正确地列出方程解答问题。3 、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好习惯,并渗透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列出a x =b 的方程解答比较容易的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 :例题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你知道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分钟浪费多少水吗?如果想要知道每分钟浪费的水,你能想到什么办法?介绍教材中一位少先队员的做法:拿桶接了一段时间,

136、然后称出其一共接了多少质量的水。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解方程二、探究新知1、出示教材第61页例4的情境图,组织学生审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2、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提问:半小时的接水量表示什么?每分钟滴水量、3 0分钟、半小时的滴水量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 每分钟滴水量义3 0=半小时滴水量半小时滴水量+ 每分钟滴水量=3 0半小时滴水量+ 3 0=每分钟滴水量3、根据等量关系式,哪些量是已知的?哪些量是未知的?我们应该设哪个量为未知数? 板书:设每分钟滴水量为X克怎样根据等量关系列出议程,与同位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交流验算的过程,集体核对。三、巩固练习1、教材练

137、习十一第6题。让学生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指名口答。再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2、实践运用学校买来20米长的布,准备做16件儿童表演服。每件儿童表演服用布多少米?四、全课小结:说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五、作业:课课练六、教学反思:列方程解实际问题关键是要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再列方程就可以了,等量关系式变化很多,因此方法较多,从不同的角度找出不同的数量关系式,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我觉得对于理解水平较弱的学生不能仅仅满足于用方程做出了这道题就可以了, 而是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用方程解题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方法就可以了,并且要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 本节课中我注重列方程解决问题各步奏的培养:审

138、 设 找 列 解 验 答 。第 七 课 时 稍 复 杂 的 方 程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6 5 页 ” 稍复杂的方程”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形如ax+b=c或 ax-b=c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并能正确地解方程。2、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教会学生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会解形如a x b = c的方程;教学难点: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教具准备:数量关系式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猜用品,创情境

139、。( 1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猜用品的游戏。( 2 )课件依次出示关键词“ 圆形、体育器材、黑白二( 足球)( 3 )请男生把掌声送给猜对的同学, 接着采访男生拍手的次数, ( 学生可能有的拍了 5次,有的拍了 8 次,有的拍了 1 0 次等等。 )( 4 )要得到整齐的掌声怎么办? ( 当学生得出规定男生拍手的次数) 。请男生拍5次手把掌声送给猜对的同学。2 、入情境,忆旧知。请女生拍比男生多3 次的手把掌声送给动了脑筋的同学, 拍完后问你是怎么想的? ( 使学生在大脑中明白男生拍手次数+ 3 次= 女生拍手次数,所以是8 次。 )3 、用情境,引新知。如果老师要

140、请女生拍手的次数比男生的2 倍多3 次。 女生应该拍几次手? ( 1 3 次)接着问:如果男生拍了呢1 0 次呢? ( 2 3 次)x次呢?( 2 x + 3 )【 设计意图:本活动通过知识迁移,使学生在潜意识里建立当女生拍手的次数比男生的2倍 多3次时一 , 男生拍手的次数的2倍加3就等于女生拍手的次数。为后面突破建立等量关系这一教学难点做好铺垫。 】活动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1、借助旧知,感知方程思想。借助情境出示:( 1 )男生拍了 5次手,女生拍手的次数比男生的2倍 多3次,女生拍了多少次手?( 2 )女生拍了 1 3次手,女生拍手的次数比男生的2倍 多3次,男生拍了多少次手?把学生

141、分成了两组,一组完成第( 1 )道题,二组完成第( 2 )道题,只列示不计算。( 完成后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解 决 第( 1 )题的同学速度和正确率都优于第( 2 )题的同学。 )借势表扬一组同学比二组同学聪明,引起二组同学的不满。为此要求学生换题目列式,并考虑二组同学慢的原因在哪里? 【 设计意图:感 受 第( 2 )题用算术法解需要逆思考,思维难度大,从而感知方程思想,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2、自主探究,构建模型。给学生提供以下卡片:男 生 拍 手 的 次 数 女 生 拍 手 的 次 数2 3 +-X 4 -小组合作建立男生拍手次数和女生拍手的次数之间的等量关系。学生可能出现以下

142、几种情况:男生拍手次数义2+3=女生拍手的次数男生拍手的次数义2=女生拍手的次数一3女生拍手的次数一男生拍手的次数X2=3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男生拍手的次数X2+3=女生拍手的次数贴在黑板上,提示列方程之前应先“ 解:设未知数量用字母表示,然后列方程。 观察所列方程引出课题: ” 稍复杂的方程”并板书。 选 择2x+3=13让学生独立尝试,如有困难可先自学数学书65页内容。交流解方程时适时板书,给爱动脑筋的同学给以肯定,强调把“2x”看做一个整体。提醒检验,写答语。活动三:巩固内化,拓展提高。借助情境出示:(1)鼓掌时男生拍了 18次手, 男生拍手的次数比女生的4倍多2次,女生拍了多少次手?( 2

143、 )鼓掌时男生拍了 18次手,男生拍手的次数比女生的4少2次,女生拍了多少次?请同桌两人每人完成一题。完成后互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观察两道题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从而进一步巩固用稍复杂的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强化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模型。 】活动四:回顾总结,完善模型。1、归纳小结,完善模型。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2、评价自我,巩固模型。如果你的表现很好,可以打满分,就 拍10次手把掌声送给自己,你位自己打几分,就请你拍几次手掌送给自己;接着说:请你把掌声送给今天课题上值得你学习的同学,使你的掌声数比送给他的2倍 少6次。在掌声中

144、结束整节课。【 设计意图:课程即将结束,学生身心疲惫,此时再次组织拍手活动,动静结合,提起了学生的兴趣,进而巩固了新知,进一步巩固了模型。 】七、教学反思:让学生当小老师,分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讨论,然后小组发言,汇报学习结果。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锻炼学生间的合作意识。然后,我大胆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方法来解答例题,最后老师让学生把各种不同的解法板演在黑板上,让学生分析哪种解法合理,再从中选择最佳解题方案。这样既突出了最佳解题思路,又强化了列方程解题的优越性和解题的关键,促进了学生

145、逻辑思维的发展,体验学习的快乐,感受学习的主人翁地位第八课时 用方程解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教材练习十二的第511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解答形如a x 土b = c 的方程。2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用方程解答一个量比另一个量的几倍多( 少) 几的问题,提高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3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巩固用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 、解答下列方程。6 X + 2 4 = 3 0 4 X - 1 0 = 2 3 . 5 X 2 + 5 X = 3 72 、列方程解答下列各题。

146、一个数的3 倍加1 2 等于2 7 。2 1 比X的6 倍少3 。3 、实践运用。( 1 ) 2 0 0 4 年亚洲人口约3 9 亿,比欧洲人口总数的5倍还多4亿,欧洲人口大约有多少?( 2 ) 2 0 0 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队共获得32 枚金牌,比 1 9 8 8 年汉城奥运会的7 倍少3 枚,1 9 8 8 年中国队共获得多少枚金牌?二、指导练习1 、练习十二第7 题。出示第7题的主题图,问: “ 9 8 . 6度,没发烧”这么高的温度怎么还没发烧, 你们知道吗?学生试着回答后师述: 中国用的是摄氏温度,还有一些国家用华氏温度。华氏温度= 摄氏温度XI. 8+32。根据书上的提示,独立列方

147、程解答,集体核对。2、练习十二第8、10题。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集体核对。3、小结。问:上面这几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如何解答类似的问题。学生回答后老师简要小结。三、延伸拓展1、出示练习十二第11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再在班上进行交流。2、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第5、6、9题。四、教学反思:应用题的教学,关键是理清思路,教给方法,启迪思维,提高解题能力。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特别注意让学生观察图画,了解图画中的数学信息。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理解题意,然后指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间的关系,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的每一过程中去。所以在应用题

148、的教学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一句话,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会知识更重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第九课时掌握根据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列方程【 教学内容】 :教材第69页例2 ,练习十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 . 结合具体的情景,使学生掌握根据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列方程,会把小括号内的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求解的思路和方法。2 .学生通过学习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来理解两积之差、两商之和、两商之差的数量关系,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3 . 学生在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分

149、析数量关系,列出含有小括号的方程并解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师: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天气慢慢变凉,而且比较干燥,同学可以多吃些水果缓解干燥,你喜欢吃什么水果呢?生自由发言( 三人左右)师结合武汉气候的实际情况作出评价。二、探究新知:1. 师:我们看看妈妈买了些什么水果?仔细观察,你能得到那些信息?2. 学生独立列方程,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并求解。( 一生上台演板)师:请你把思考方法给大家讲讲,其他同学可以互相补充、纠正。3、 同学把这个方程解完,学生演板后,教师组织讲评。4、同桌互相说一说第二种等量关系和解这个方程的方法。三、巩固拓展:1、 出示:( 48+X)

150、 X3 = 840让学生根据这个方程编一道应用题,并解答。2、P 7 1 第三题。如何看水表?水表上的读数表示水表安装以后的用水总吨数, 上个月的读数和这个月的读数之差就是这个月的用水吨数。以 101室为例,让学生算一算,核对时让学生说一说等量关系。 师板书:( 这个月的读数一上个月的读数)X 单价= 总价 再根据上面的理解完成102室的计算,并把表填写完整,集体订正。四、全课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设计:P 7 1 练习十三 2、3六、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力求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评议归纳中学习知识, 让学生的思维和 方法得到充分的展示。 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真正成为一个

151、学习的主人, 切身经历“ 学数学”的全过程, 感受学习的快乐, 品尝成功的喜悦。 1、充分发挥了复习题的作用。学生通过解答复习题,促进了对这种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回忆,并且初步感受到题中的等量关系。在此基础上,呈现新的教学内容,促成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2、把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索结合起来。在本节课中, 学生通过例题与复习题,认识到这节课的新知识 “ 新” 在由一个未知量发展到两个未知量。在此基础上,自主探索、全班归纳,掌握了解题方法和技巧, 体验了 “ 做数学”的全过程, 自行归纳出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的步骤, 感受到成功的学习喜悦。第十课时列方程解答问题【 教学内

152、容】 :教材第70页 例 3 , 练习十二第4-8题。【 教学目标】 :1 .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交流互助学会根据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2 . 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的方法, 提高学生求解验证的能力。3 .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应用价值和数学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 :列方程和解方程【 教学难点】 :正确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1 、学校科技小组的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 倍,设女生有X 人,男生有 ( )人,男女生共有( )人,男生比女生多( )人。2 、在地球表面,陆地面积为1 . 5 亿平方千米,

153、 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 . 4 倍。根据上面的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预设31 ) 海洋面积是多少亿平方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是多少亿平方千米?( 3 ) 海洋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 让学生计算出第个问题,集体订正,说一说运用了什么等量关系?二、探究新知:1 、结合以上信息组成这样一个问题,你能利用数量关系解决这个问题吗? ( 出示例三)请同学们独立解答。2 、学生质疑,互动交流,学习新知。预设问题:1 ) 题中有几个未知量?2 )你们是根据哪个条件设未知数?设谁为X较合适?为什么?3 ) 问题中包含怎样的等量关系?4 )怎样列方程?3 、汇报交流: 板书: X + 2 . 4

154、 X = 5 . 1 4 、师:用方程解,一般设一倍量为X , 那么几倍的量就可以用几X表示。根据题中另一个条件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然后列方程。5 、怎样解这个方程?试一试吧!6 、为什么这样解?7、还可以怎样列方程求解?8、师:我们做的对吗?怎样检验? ( )还可以怎样检验?9、比较算术方法和方程解,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三、巩固拓展:1、将例题改为: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4倍,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少2。1亿平方千米, 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分别是多少亿平方千米?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请学生说说等量关系式。2、P72四、全课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设计:P72练习十三 4、5

155、、6六、教学反思:第十一课时稍复杂方程的练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73页练习十三第8 T 2 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解稍复杂方程的练习,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2、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分析题中数量关系的特点,正确解答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3. 养成仔细、认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用稍复杂的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分析题中数量关系的特点并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1、解方程。3 3 X 1 1 + 4 X = 3 1 6 X - 7 . 0 5 = 7 . 9 55 . 4 X +

156、 X = 1 9 . 2 3 . 6 X - X = 3 . 2 52、列方程求解( 1 ) 一个 数 的1 . 8倍与它的1 . 5倍的差是2 . 4 ,求这个数。( 2 ) 2 . 5加 上X的6倍,和 是3 . 7 ,求这个数。( 3 ) 一个数减去1 . 5与4的积,差 是1 0 ,求这个数。3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哪种类型的应用题?二、1、P 7 3 91、审题后说一说,你从图中知道哪些信息?数量关系是什么?怎样列方程解答?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2、 P 7 3 1 0学生独立完成,要求用不同方法解答。3、 小结:. . . . . . . .以上两题积中都有相同的数,可用两

157、种方法列方程。 你发现这两题有什么不同吗?4 、 P 7 3 1 1 、 1 21 ) 生先独立思考解答;2 ) 汇报思考方法;1 1 题只要把方框里填入的相同的数设为X转化为方程。2 4 X - 1 5 X = 1 8 ,解这个方程。即可求出方框里的数。1 2 题先从方程两边同时减X , 即2 X = 1 0 0 , 解之得X的值。5 、P 7 3 思考题三、课堂小结。四、课课练五、教学反思:第十二课时整理复习( 一)【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71-73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解答形如a x a b - c , a x土b x = c的方程, 准确理解

158、实际问题中有关和、差、倍的数量关系。2 .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 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巩固解方程的过程,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 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 :熟练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工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师:我们最近学习了什么内容?还记得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吗?老师出2道题考考你们好吗?出示例题:小明到超市买钢笔和圆珠笔各3支,共花了2 1 . 6元,其中圆珠笔每支1 . 2元,钢笔每支多少元?师:能找出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吗?让生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师:如果老

159、师变变题,你们还会吗?出示改编题:小明到超市花2 1 . 6元钱买了钢笔和圆珠笔,其中钢笔的价钱是圆珠笔的5倍,钢笔和圆珠笔分别花了多少钱?学生独立解答,师生共同纠正( 设计意图:通过对问题的回答和对习题的解答,回忆再现新授课中有关的知识及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作出诊断及点拨,同时为后面的练习做好准备。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师:我们在做几道题巩固一下好吗?1、基本练习。练习十三的第1题,解含有小括号的方程。( 1 )先竖着做头两道,指生板演,交流探索:解方程的书写过程能简化吗? ( 师巡视,随机参与讨论)汇报结果: 熟练之后,解方程书写过程可以简化。( 2 )

160、学生独立做后两道题。同桌互评( 3 )师:同学们学的非常认真,解方程的过程掌握的也很好,现在请看练习十三第5题,你有什么想法?。独立完成第5题 ( 师在巡视过程中随时指导纠正, ,不简化可提醒,不用强令其改正。 )( 设计意图:“ 独立思考一合作交流一汇报展示”1、只列式,不计算。 图书是由文艺书1 8 0本,比科技书的2倍 多2 0本,科技书x本。 养鸡场养母鸡4 0 0只,比公鸡的2倍 少4 0只,公鸡X只。( 学生列出算式进一步理解方程的解题步骤,明确解方程的关键是找准题中的等量关系,未知数。 ) ,突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真实与实效,充分展现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解方程的兴趣。 )2、

161、综合练习。( 1 )练习十三的第3题属于数量关系为两积之差的实际问题。讨论:水表有什么用处?收取的水费是应该怎样计算?能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吗?指生板演,其他同学独立完成结合学生板演,评价答题情况。渗透节约水资源教育。( 2 )练习十三第7题为鸡兔同笼问题的变式。指生找出题中的隐蔽条件:鸡 有2条腿,兔有4条腿。独立完成,个别纠正( 3 )完成4题、6题,共同订正。( 设计意图: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有关知识的综合、变化内容练习,可以提高学生“ 双基”的掌握和熟练水平,沟通有关知识的联系,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培养学生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应用、提高性练习。( 1 )练习

162、十三第11题:在下面的两个方框里填入相同的数,使等式成立。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才能使等式成立?结论:把口里填入的相同数设为X ,转化为熟悉的方程24x 15x = 18o12题。交流:看图,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天平有什么特点?,你能列出方程吗?应该怎样求出方程的解?结论:可先从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x ,即得2x = 100。( 2 )学生最后完成11、12题,老师巡视,注意学困生的答题。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解决最后一题是思考题。( 设计意图: 应用、提高性练习加深了学生对解方程方法灵活性的理解, 而且通过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提问和讨论既促进了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其能力,又提高了学困生的自信心。二

163、、 自主检测,评价完善。独立完成练习十三的2、8、9、10题。(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课下集中批阅,课后订正。 )解决问题(1)学校科技组有女同学x人,男同学是女同学的3倍,男同学有多少人? 男女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男同学比女同学多多少人?(2)育才小学五年级有学生z人,四年级学生的人数是五年级的1 .2倍,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3 )果园里有桃树4 5棵,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 设计意图:对学生本段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达标性检测。通过检测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发现存在的不足。教师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达标的学生采

164、取相应的措施。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用了哪些方法?有什么收获呢?2、利用今天所学鸡兔同笼问题,回家出题考考你的家长。( 设计意图:将本段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地梳理,突出重点和难点,并注重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升等。 )板书设计:稍复杂的方程解:设钢笔每支X元。钢笔的总价+ 圆珠笔的总价= 总钱数3 X + 1 . 2 X 3 = 2 1 . 63 X + 3 . 6 = 2 1 . 63 X + 3 . 6 - 3 . 6 = 2 1 . 6 - 3 . 63 X = 1 8X = 6三、 作业: 课课练四、教学反思第十三课时 整理和复习( 二)【 教学内容】

165、 :教材第7 4 页,练习十四第1 - 8 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加深对方程、方程的解以及解方程等概念的理解,能熟练、正确地解议程,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进一步明确列方程和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区别,能够熟练分析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特点,适当的选择解题方法。2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两种解题方法解应用题的能力。3 、培养总结、归纳的学习能力,养成善于思考总结的习惯【 教学重点】 :回顾和整理解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分析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特点,适当的选择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

166、想一想,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今天我们这节课就对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二、复习1、复习方程。(1 )同学们都非常有爱心, 争先恐后地给希望小学的小朋友捐书( 出示下题) 五年级同学捐了 a本书, 六年级同学捐的比五年级的2倍还我12本,六年级捐书( )本。( 指名口答)(2) a的平方与2a分别表示什么?( 3 )什么叫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4 )解方程的原理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5 )解方程(P74页 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2、复习列方程解决问题。( 1 ). 正确判断下面各题,哪些适合用算术方法解,哪些适合列方程解,你为什么这样选择?长方形周长34

167、厘米,长12厘米,宽多少厘米?一个工厂去年评奖,得一等奖的职工56人,得二等奖的职工比一等奖的职工的2倍还多8人, 得二等奖的职工有多少人? ( 解答后指明说说两种方法的区别)小结:在解答应用题时,除了题目中指定的解题方法以外,都可以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的特点,选择解题方法。( 2 )提问:列方程解决问题有哪些步骤?( 3 )出示P 7 4面 第 二 题( 1 ) - ( 3 )的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交流列方程的经验与体会。( 4 )完 成P 7 5面4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提问:画框用的木条长1 . 8米相当于什么?设谁为X ,等量关系式是什么?小结: 画框用的木条

168、的长, 相当于长方形的周长, 根据长是宽的2倍,可以知道宽是1倍的数,所以设宽是X米,长 是2 X米。根 据 ( 长 十宽 ) 义2 =长方形的周长来列方程。三、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复习,你能灵活、适当的选择方法解应用题了吗?四、作业设计:P 7 5第2、3题P 7 6第6题。五、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案和课件的区别一、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 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 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1、 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

169、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2、 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3、 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4、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 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 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二、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

170、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我认为教师在写教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那种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 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标合本,具有科学性。2、创新性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 尽管备课时要去学习大量的参考材料,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听取名家的指点,吸取同行经验,但课总还要自己亲自去上,这就决定了教案要自己来写。教师备课也应该经历一个相似的过程

171、。从课本内容变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纸上,形成书面教案,继而到课堂实际讲授,关键在于教师要能“ 学百家,树一宗” 。在自己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地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而不要照搬照抄,要汲取精华,取去糟粕,对别人的经验要经过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独立思考,然后结合个人教学体会,巧妙构思,精心安排,从而写出自己的教案。3、差异性由于每位教师的知识,经验,特长,个性是千差万别的。而教学工作又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写教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4、艺术性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

172、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 或者是课本剧。所以,开头,经过,结尾,要层层递进,扣人心弦,达到立体教学效果。教师的说,谈,问,讲等课堂语言要字斟句酌,该说的一个字不少说,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能说,要做到恰当的安排。5、可操作性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6、考虑变化性由于我们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维能力的学生, 又由于每个人的思维能力不同, 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不同,常常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和看法,教师又不可能事先都估计到。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进程常常有可能

173、离开教案所预想的情况,因此教师不能死扣教案, 把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压下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 满腔热忱地启发学生的思维, 针对疑点积极引导。 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在备课时, 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学生能在什么地方出现问题,大都会出现什么问题,怎样引导,要考虑几种教学方案。出现打乱教案现象,也不要紧张。要因势利导,耐心细致地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因为事实上,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教学的一定过程中逐步完成的,一旦出现偏离教学目标或教学计划的现象也不要紧张,这可以在整个教学进度中去调整。三、课 件( c o u r s e

174、w a r e )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它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1、课件的长度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可多可少、 一个大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包括一门完整的课程内容,可运行几十课时;小的只运行1 0 - 3 0分钟,也可能更少时间。2、多媒体课件所谓多媒体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 经过严格的教学设计,并以多种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制作而成的课程软件。3、常用制作方式现在应用最广泛的多媒体课件形式是PPT ( 用office 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 ,由于它编辑、播放,各种操作简单易学,而

175、且能够很方便地找到资源,并且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改善和加工,对技术的要求相对不高,并且多加钻研也可以有反复多彩的效果,能满足许多需要,因此广受欢迎。其他应用较广的还有Flash和Authorware以及几 何 画 板 ( 数学老师常用)等等4、课件制作的几个原则教学性课件的应用必须是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可操作性课件的操作要尽量简便、灵活、可靠,便于教师和学生控制,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交互操作层次不应太多。科学性课件制作要符合科学性,不要出现知识性的错误。否则用课件还不如做实验,但课件永远不可以取代实验。简约性课件的展示的画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要突出重点,同一画面对象不

176、宜太多,避免对学生注意力产生干扰。注意动与静的对比,前景与背景对比,线条的粗细,字符的大小,以保证学生都能充分感知对象。避免多余动作、减少每屏文字显示数量,尽量用配音替代叙述文字,过多的文字阅读容易使人疲劳。艺术性一个课件的展示不但要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应赏心悦目,使人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兴趣。信息量多媒体课的信息量自然比一般教学形式的信息量要大,但不能太大,要适当地留有时间、空间给学生思考、消化。避免因信息量太大产生“ 电灌效应 适 度 使 用 “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要注意不同教学媒体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数学的方程求解、物理的公式推导等,用多

177、媒体课件教学就不一定比教师与学生一起边推导边板书效果好; 化学实验教学用多媒体课件有时就不如实际演示实验更直观更有说服力;理论问题、微观世界的活动、宏观世界的变化等,采用多媒体课件则有其明显的优势。写教案要几个步骤课 题 ( 说明本课名称)二 . 教 学 目 的 ( 或称教学要求,或称 教 学 目 标 ,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三 . 课 型 ( 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四 . 课 时 ( 说明属第几课时)五 . 教 学 重 点 ( 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六 . 教 学 难 点 ( 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七. 教学过程( 或称课堂结构, 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

178、 方法步骤)八 . 作 业 处 理 ( 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九 . 板 书 设 计 ( 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十 . 教 具 ( 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 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1 .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2 .怎样进行,复习那些内容?3 .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1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O2 .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3 .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三)巩固练习1 .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2 .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

179、3 .需要多少时间?( 四)归纳小结1 .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2 .需用多少时间?( 五)作业安排1 .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2 .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如何撰写一份出色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内容简要而有序的记录, 是支持教师上课的范本, 简单说,教案是教师备课的备忘录。新的课程改革环境中, 如何撰写教案, 才能带动教师的积极性, 发挥教案在常规教学中的应有的作用首先,要打破传统教案的固定、僵化模式,允许教案因人、因课程、因教学内容而异,倡导书写个性化、创新性教案。同时要改变教案检查的传统理念和标准, 重新界定教案的功能和地位。 书写教案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迎合检查而是为了促

180、进教师实现个性化的教学; 不是苛求环节的完备与否而是充分张扬教师的个性; 不是约束教学活动的范式而是促进教学生成的载体。 唯其如此, 才能调动教师写教案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其次,倡导教案 留白 。所谓的教案“ 留白” ,就是指教案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具体来说就是教案的书写在内容上不要过于详尽, 形式上不要过于琐碎, 结构上不要过于封闭和程式化, 而是要体现出内容上的概要性、 形式上的模糊性和结构上的不确定性,以便能够适应新情境、容纳新内容、确立新策略,为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共振、互生新知、 互建新情留有余地。 这样的教案能够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 张力” ,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保

181、持一种宽阔的思路和开放的观念,更容易纳入新的内容,适应新的情境,随时改变原有的设计,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态化。教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四点:一是每次教学的基本计划, 明确本次教学的目标及教育资源的使用计划;二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学活动必须按教学准备有序有效实施;三是教学研究的成果,教案是对教材、学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四是教学实施的工具, 教学过程中教案是参照系, 可以提示教学内容、重点、难点、 目标、思路,帮助教师有效完成每一次教学。教师写好教案应做到以下方面:一、项目填写要齐全、教学环节要完备。教案项目包括题目、教具、教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任课班级、授课时间等,一般都

182、有固定表格,填写要规范,如有变动必须马上注明。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是在对学生教材与培养目标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概括必须准确、科学,教学环节是教学全过程的总和,一般包括 导 入 语 ( 由旧课导入新课) 、教学主要内容、板书设计、重点提问( 互动环节) 、课后思考( 或作业) ,教学环节完备、教学过程才能完整。二、 重点、 难点要突出。 重点、 难点和教学目标不能仅停留在表格中,必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予以体现, 教学内容的组织必须紧紧围绕这一课的重点、难点和目标展开,对重点给与重视,对难点分析明白,这一切都在于服务实现这一课的具体教学目标, 而这一具体目标是一门课程总目标的一个子目标

183、, 因而要做到每一课教案和全部课程目标体系上的有机统一。三、教学材料处理要灵活。教案不能写成教材的缩写,不能写成教材的提纲,也不能完全脱离教材自搞一套。因为教材是死的,教学是鲜活的;教材只是提供了教学参考材料,不能代替全部教学,更不能代替教师备课和教学中的创造性劳动。 所以教案中对教学材料的处理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形成有机整体,一要完整,二要逻辑严密,三要通过创新形成特色。四、案例教学材料要绝对“ 新鲜”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使世界变小了,市场变大了,技术更新快了。教材即使最新出版,由于其组稿、编辑、出版、发行等环节,有些内容很快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与技术应用的实践。 高职教育是培养实用技能人

184、才的教育, 教育内容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靠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即在备课过程中树立最新的实践性教育理念, 用最新鲜的材料去充实教学内容,用最新、最能说明问题的案例去阐发理论,才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所以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中, 科学规定教师一课时的备课工作量是2 - 3小时,一个高校教师每周课时量规定在十课时左右。 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条件和具体保证。五、 板书设计要力求创新。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极富个性特点的创造性劳动, 其个性特征最突出地体现在每次课的板书设计中。 所以教师备课时要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 为每一节课设计出具有如下特点的板书方案

185、: 一是严密的逻辑性, 板书顺序是逻辑推理的高度概括再现;二是概括性, 高度凝练概括本课的教学主要内容; 三是符合审美要求,板书设计要符合审美规律, 给人以明确清晰、 美观大方的良好审美感受;四是结构的完整性,即对一个知识点的全面完整表述;五是创新性, 每个人即使在讲同一内容时由于文化背景、 思维方式、 表达方式、习惯等因素的差异作用,板书都体现出自己的特点,即个性化。因此板书设计可以借鉴、参考,但决不能照搬照抄。六、要不断充实完善。教案撰写不是一次性劳动,初稿完成后,需要不断充实完善。 一是因为初稿往往有顾此失彼之处; 二是教材研究与教学实施常有灵感产生,出现新的闪光点及时补充进去; 三是需

186、要用新材料与新信息对教案进行补充;四是备课不是一次性劳动, 一节课的备课也不是一次有效, 过期作废,需要从局部与整体的联系角度补充不足; 五是集中备课或教研组活动中从课程之间的衔接上或交叉中获得提示、补充。充实完善不是推翻重来,可以利用备注栏,也可以形成一页纸粘在一角,对照研读。七、 教案以手写为主, 条理清晰, 字迹工整。 教案撰写是创造性劳动,是对教师研究能力、写作能力、概括分析能力的有效训练,也是对教师书写水平、概括能力、材料组织等综合素质的反映,所以教案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结晶, 也是检验教师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 手写教案对教师要求更高,更能真实检查教师备课质量、更具有可比性,因此客观上

187、要求教师要写一手好字。 出色的手写教案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鲜活样本。八、关于电子课件。电子课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是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手段不断改进的成果, 对传统教学手段是一种改进和有益补充, 但高职教育实践证明,电子课件是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的一个工具条件,它直观、容量大,许多用讲授法难于实现的教学目标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手段的展示、演示、模拟得以实现,还可以节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些板书时间, 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但是教育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 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电子课件的过度使用易于禁锢教师思维,限制了教师临场发挥和创造能力的提高。一、符合科学性所谓符合科学性, 是指教师

188、要认真贯彻大纲精神, 按教材的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 那种远离大纲、 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编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纲扣本、有科学性。二、加强创新性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广泛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同时不能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 要对别人的经验在思考的基础上消化、吸收,结合个人的体会,巧妙构思,精心安排,写出水平和个性。三、注意差异性由于每一位教师的知识、经验、特长、个性是千差万别的,而教学工作又是一项创造性工作,

189、 因此编写教案也就不可能有千人一面的固定模式, 为了发挥每一个教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学校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不应过分强调要求整齐划一,在保证教案的基本常规不漏向外,具体的写法不宜多干预,要因人而异,形式多样,如果领导对老师的教案要求整齐划一, 统一模式,这表面上看来很规范,但在实际上束缚了老师的手脚,扼杀了创造力,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没有固定不变得,教师的教案就不能有统一的模式。四、讲究艺术性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尤其是要设计好开头、结尾,首位呼应,要层层递进、扣人心弦,达到立体效果,教师的说、谈、问、讲等课堂语言都

190、要经过设计,字斟句酌,该说的一个字不少说,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多说, 该什么时候说, 用什么语调说等都应经过精心安排。五、强调操作性教案是教师上课的一种方案,是施工的一种“ 图纸”他贵在使用,能操作。有的教师写的教案繁琐,上课时还得时不时地看教案,因此在基本观点都阐述不清楚,更谈不上旁征博引,开发学生智能了,因此写教案一定要从实际需要出发,要充分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该简则简,该繁则繁,好的教案文字很简练,但从中却能看出教师理解教材挖掘教材,有相当的深度,教学思路十分清晰,能力训练层次分明,文字简明扼要,有提示性。六、考虑变化性教学进度中常常出现离开教案所预见的情况, 教师不能死抠教案而打击

191、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遇到这种情况, 教师要根据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 满腔热忱地去启发学生的思维动机, 针对疑点积极引导。答案补充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 教师在备课时, 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学生可能在什么地方出问题,出什么问题,怎样引导,要考虑几种方案,这样,出现打乱教案的现象,也不会紧张,可以因势利导,耐心细致地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 如果我们的教案过于详细、完美,将在无形中对教师的教学形成束缚, 剥夺了课堂教学生成的契机和充分拓展的空间, 其教学效果未必理想。我们经常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 眼睛里有学生” ,就是指要根据学生和课堂不断变化的

192、实际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无论我们备课、写教案多么详细、充分,都无法穷尽课堂上将要发生的一切情况,意外事件还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教学机智来应对。( 最近,南安进修学校开展南安市2012年中学数学、地理、英语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 为使教师对教学案例有一定的了解, 特找一些相关知识与案例范文)L什么是教学案例这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教学案例是事件: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讲述的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它是对教学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

193、或疑难情境在内, 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 正因为这一点,案例才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案例与故事之间的根本区别是:故事是可以杜撰的,而案例是不能杜撰和抄袭的,它所反映的是真实发生的事件,是教学事件的真实再现。是对“ 当前” 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它不能用“ 摇摆椅子上杜撰的事实来替代” ,也不能从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2 .教学案例的特征案例是一种写作的形式,那么它与我们平时所说的论文等形式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特点呢?( 1 )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

194、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因此,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 )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一般来说,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比较容易理解。教案和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 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

195、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同样是对教学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至于怎样选择,就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了。3 、教学案例的结构要素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 ) 背景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 公开课” 还是平时的“ 家常课” ,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 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 )主题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

196、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 )细节有了主题, 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 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 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 不会” 到“ 会学” 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 方法” 介绍了一番,说到“ 掌握” 就一笔带过了。( 4 )结果一般来

197、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的效果; 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5 )评析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 差生”转化的事例,我们可以从教学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

198、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 南北气温的差异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这是一所农村初中校,这是一个活蹦乱跳的班级,这是一堂临时接到通知的公开课,这是一名有十几年教龄的老师,这是一群刚刚接手的学生。前天,教研组长临时通知我说今天要开一堂学校的公开课,并说要请摄像师随堂拍摄。完了,只有一天的时间准备,太急了!按照教学计划,我这一堂课要上的应该是八年级上册 第二 章 中国的自然环 境 第 二 节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第一课时 南北气温的差异 。公开课倒是上过不少,但面对摄像机还是头一遭,学生们也是如此,并且时间这么急,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意思。没办法了,只好抓紧时间搜集资料、备课,制作课件。【 案

199、例描述】课前,同学们纷纷走进多媒体教室,教室后面齐刷刷地坐着一排老师, 一前一后摆着两台摄像机, 这阵势真的是有点让人“ 毛骨耸然” ,就连我这身经百战的老师都有点腿软。事实证明,这两名“ 大炮” 还是相当有杀伤力的, 原本活跃的班级在它们的“ 火力覆盖” 下变得战战兢兢、鸦雀无声,这让我费了不少力气,努力调动课堂的气氛,所以也浪费了不少时间。上课铃响了,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并顺理成章地引入新课,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现在老师有个问题需要大家帮帮忙。这时,学生们满脸疑惑:老师竟然要我们帮忙?于是,我顺势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寒假来临,刘星的妈妈准备带上刘星去北极村感受北国的风光;夏东海准备

200、带上小雨、小雪到海南旅游。一家人在讨论准备行李的时候犯愁了,该如何准备去两地旅游的衣物呢?请大家帮帮忙。用这几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电视角色来导入新课确实很不错,学生们开始活跃起来,纷纷给出了建议,从而打破了刚才的恐惧心理。其实这个问题我并不要求学生给出准确的答案, 只不过想调动一下气氛并给学生建立“ 南北温差大” 的初步印象。接下来好戏开场:我模仿电视节目创设了这样一个环节:“ 大家猜猜看” 并进行了抢答,用大屏幕打出几幅照片并配上文字说明,让学生猜这是我国的北方或南方,具体是什么地点?课堂气氛进一步活跃起来,最终,学生们猜出了哈尔滨和海南三亚, 这时我顺便也引导学生复习了“ 我国的3 4个省级行

201、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巩固了旧知识也初步认识了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大的特点。“ 同学们, 刚刚我们看到的这几幅图是真的吗?我们能不能来验证一下呢? ” 学生的胃口被吊了起来,于是,我请同学们打开了“ 我 国1月平均气温图” ,指导学生阅读了本图的图例,接着要求学生讨论几个问题:( 1 )分别读出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的气温值。( 2 )找出1月 等 温 线 的 位 置 并 用 彩 笔 描 出 。( 3 )计算海口和漠河的温差。经过了各组的讨论之后, 我每个小组各抽出一名同学来读出上面4个城市的气温并按照南到北的顺序把这4个城市的气温写在黑板上, 学生很容易就得出结论:随着纬度的不断

202、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接着,我又请了一名学生上台指出了 1月0 等温线的位置,并说出这条线最弯曲的部分在哪里, 学生调用了上节课的知识指出最弯曲的部分在横断山区,从而复习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这一知识点。最后,我请一名学生上台计算出了海口和漠河的温差是4 4 O经过一步步的启发和引导,培养了学生阅读“ 气温分布图 的能力并最终得出:“ 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的结论,从而也验证了上个环节中同学们的判断是正确的, 并且知道了造成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影响。有了前面的经验,我又要求学生阅读了“ 我国7 月平均气温图” ,并和“ 1 月平均气温图” 进行比较,同时按照前面的学习方法一步步地引

203、导学生得出了: “ 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 的特点。最后引导学生得出青藏高原夏季气温低的原因是地势太高造成的。“ 同学们,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现在能不能初步知道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在哪里呢? 这时,有学生说冬季最冷地方在黑龙江,夏季最热的地方在海南。为了验证学生的答案,我引导学生们齐读了书本的阅读材料“ 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 ,同时要求学生把阅读材料中出现的地方一一在地图上标出, 并且与学生们探讨了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之所以出现在吐鲁番的原因。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南到北划分了五个温度带和一个区,到底是哪些呢,大家看一看书本的地图“ 我国温度带

204、的划分在学生们看图的时候,我很快在黑板上画出了中国轮廓图, 说实话这幅板图一直都让我引以自豪也是学生们佩服我的一个地方。接下来, 我请了一名学生在我的轮廓图上填出了这几个温度带的名称,至此,学生们对本图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我又引导学生们认识了这几个温度带在位置排列上的规律,巩固了知识。这时, 我又卖了一个关子: 唉, 这幅图上有几条分界线我们似曾相识!于是,我又请了几名学生在我的轮廓图上分别标出了:北回归线、1月 0等温线、地势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至此,学生们深刻地认识了温度带的划分与旧知识的关联。 在画线的时候有个学生用一条直线表示了北回归线,我马上在全班同学面前给予纠正,这时同学们

205、都意识到北回归线应该用虚线来表示, 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作图能力。为了进一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学校所处的是哪个温度带?学生马上答出是亚热带。 接着我又分别要求学生分别说出几个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所处的温度带名称。至此,中国温度带的划分这一幅地图已深深印入学生的脑海, 并且也很好地复习了中国政区图和中国地形图。不同的温度带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老师则在大屏幕上打出了不同形式的建筑、不同的运动方式、不同的水果,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且得出答案。至此,本课在老师的引导下,在融洽的气氛中,学生们通过读图、画图、 讨论、 计算等方法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最后,老师又引导学生通过分组

206、抢答的方式完成了本课的随堂练习, 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在抢答的过程中,一位平时被学生们称为“ 傻子” 的同学表现十分积极, 所以我又引导学生给予了热烈的掌声,可以看得出这位学生满脸的欢喜,我想,学生的自信比什么都重要!【 案例反思】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示:1、学习生活化的地理,挖掘生活素材,把枯燥的地理知识融入其中。本课中,“ 大家帮帮忙” 和“ 猜猜看” 这两个环节,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气氛空前活跃。我想,难怪新课程要提出“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这一理念。地理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融合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有效策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习一些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不仅可以丰富教

207、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培养良好的地理观。2、师生关系的融洽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而这一切的实现就需要融洽的师生关系。一堂课,师生若能在轻松活泼中自由交流,激热讨论,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所谓“ 亲其师,信其道” ,学生喜欢你了,学习积极性高了,教学效果自然就好了。3、学生的读图和作图能力要用心去培养。

208、新课程倡导“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而读图和作图以及应用知识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就是学生非常重要的地理能力, 也是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能力,所以值得我们用心去培养。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必要手段,在教学中重视地图教学,帮助每位学生不仅学会读图与析图而且用好地图,用活地图,培养学生用图的习惯与能力,这既是学好地理的关键,又是提高学生能力促进终身发展的有效途径。4、 学生的自信心需要我们去保护和激发。 “ 傻子” 在抢答中的表现让我动容,值得我们去关爱和保护。我们常说“ 态度决定一切“ ,我们常说“ 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我想,这就是了。一个人有了足够的自信,他将有无穷的力量去面对

209、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印度教学案例及分析一、案例背景:七年级地理下册学习的是区域地理,学生通过亚洲、日本、东南亚的学习,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已初步具备读图分析一个国家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的能力和具备从各种统计图表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二、案例主题: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第三节是 文明古国一印度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结构我在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等方面的教学中, 事先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并以地理 导学案 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利用地理“ 导学案” 引导学生读书读图, 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让地理课堂更高效。三、案例过程:片段

210、一师:我们已经学了亚洲I、日本和东南亚,学会了如何分析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那印度在哪里呢?请大家看地理导学( 教师事先设计与准备并在课前分发)展示学习任务一:认真观察图7.31、7.34,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和邻国位置。( 1 )印度的地理位置a.半球位置:从南北半球看, 位于 半球,从东西半球看, 位于一半球。b. 纬度位置:印度大部分在纬 线 和 纬线之间,( 纬)线从其中部穿过,所以大部分属于 带。C.海 陆 位 置 :位于 洲 南 部 、南临洋 、东临 湾 、西临 海O( 2 )找出邻国位置东北部与、国 家 相 邻 , 西 北 邻 国, 东邻 国、国。南与岛国 隔海相望。我让前后桌四个同

211、学进行讨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一中的相关内容。话刚一落下,全班同学就讨论开了。而我巡视整个教室,悄悄地走到学生小组中,倾听学生的讨论并适时地给予指导。讨论结束后,我请两三个学生上讲台利用相关地图对学习任务一中的每一个该掌握的知识进行说明,并让其他同学充当评委进行评价。最后我总结“ 不管学习哪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重点都是找出重要的纬线和周围的海洋与相邻的国家。”片断二师: 先与学生共同复习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并抛出问题“ 请大家思考: 如何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描述地形的特点与地形的分布特八占、 、?,”这一问题一抛出,全班沉默了,我看到这一情况,鼓励大家说到“ 同学们,请先别着急,再想想,如

212、若真的无从下手的话,请先完成地理导学中的学习任务二并进行小组讨论,比一比哪一小组更有效率,答案也更准确,更规范。”展示学习任务二:读 图7.34”印度的地形“ , 完成下面任务( 1 )查找并标记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 2 )总结印度地形分布特点:印度北部为山脉,中 部 为 平原 ,南 部 是 面 积 广 大 的 高 原 。 印度的地形特点是地形类型以 、 地形为主,大 部 分 地 区 地 势 。听到这话,全班又讨论开了,我又一次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我发现,这一次学生的讨论更激烈也更投入,似乎都想着尽快地把问题的答案找出来。很快就有了结论,我请一位学生代表上讲台

213、指着图进行回答“ 首先应该看图例,确定哪种颜色表示的海拔高度,颜色越深,表示海拔越高, 平原用绿色来表示;地形分布特点通常描述为哪个方位有什么样的地形类型,地形的特点则通常描述为, 地形以什么类型为主然而我发现该学生在指图的时候,不管是山脉,还是平原高原都只是指着某一点来进行说明。为此,我首先肯定了该生的回答并指着地图补充到“ 山脉在地形图上是用线来表示,而高原平原是用面来表示。四、教学反思:这是地理课堂教学中两个普通的案例,却始终围绕着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而进行的。 所谓“ 有效课堂教学” 就是教师有效的教与学生有效的学。 具体地说就是教师要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和教师的进步和发展,实现教学目的,

214、达到预期效果显著,实现投入与产出比率的最大化。具体体现在:( 一) “ 地理导学案” 的应用让学生易学。在导学案中设计学生合作探究的环节, 而每个环节的设计都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的目标来进行,设计的问题也比较有讲究,既让学生容易理解,又突出了学生读图能力的训练,真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学会为会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导学案的设计突出“ 地图和图表中学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牵涉到方方面,都是以一定空间分布作为基础的。教学中牵涉到某个地理事实、地点或者地区,无论其大小,应该在落实在地理空间上,也就是地图中。通过地图,判断其地理位置的特点、周围的环境及其相互影响。 所以, 教师事先进行地理导学案设

215、计, 设计时始终坚持“ 以图导学” 的原则,比如“ 请大家观察图7.31、7.34,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和邻国位置” 等;在课堂教学中也始终要求学生一定要运用地图和地理图表来学习,在进行总结的时候也总是围绕着地图来进行,将读地图、用地图贯穿在地理课堂的始终,紧扣学科特点。2、导学案的设计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事先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分层次安排成员,即基础好与基础一般和基础较差的相互搭配。 设计地理导学案时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并注意分层次设计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毫无目的。教学中以学生分小组讨论和小组竞赛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小组间的互动,让学生以“ 主人” 的角色融入到课堂中,学生乐学课堂也更高效。( 二)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学“ 我巡视整个教室,悄悄地走到学生小组中,倾学生的讨论并适时地给予指导” 、“ 鼓励大家说到“ 同学们,请先别着急,再想想” 等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和谐,学生在参与讨论时更投入,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教师不再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而是置身于学生当中,参与学生的讨论,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搭起平等交流的桥梁,使学生真正投身到地理课堂的学习中来,变被动为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