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片开发规模经营提升扶贫开发整体效益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75794085 上传时间:2024-08-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79.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片开发规模经营提升扶贫开发整体效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连片开发规模经营提升扶贫开发整体效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连片开发规模经营提升扶贫开发整体效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连片开发规模经营提升扶贫开发整体效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连片开发规模经营提升扶贫开发整体效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连片开发规模经营提升扶贫开发整体效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片开发规模经营提升扶贫开发整体效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龙源期刊网 http:/ 连片开发规模经营提升扶贫开发整体效益 作者:若 见 来源:老区建设2010 年第 13 期 如何有效解决贫困地区资金难筹、人才难找、技术难求、项目难上、结构难调、规模难大、市场难寻、产品难销、效益难高的问题?湟中县连片开发、产业带动、整体推进、长期受益的扶贫开发成功实践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湟中县是青海省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县份之一,全县有贫困村 264个,贫困人口 26.95 万人,占农业人口的 63.2。其中,绝对贫困村 158个,贫困人口 16.3 万人;低收入贫困村 106个,贫困人口 10.65万人。2002年湟中县被国家确定为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

2、重点县。近年来,湟中县大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转变扶贫开发方式,按照“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丌发”的思路,以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村建设为主战场,以连片开发为抓手,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壮大特色产业,整治村容村貌,取得了良好成效。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 4.41 亿元,在 174个村实施了整村推进项目,扶持贫困户 3.82 户,直接受益群众 17.55 万人,解决了 18.9万人的温饱问题。湟中县闯出了一条连片开发、规模经营、整体推进、长期效益的科学扶贫之路,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扶贫开发模式:在扶贫开发力量上由单纯依靠扶贫开发部门向各部门和全社会齐抓共管转变;在扶贫开发

3、投入上由扶贫开发专项资金分散使用向整合各类资金集中扶持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转变;在扶贫开发方式上由单村独户实施扶贫开发项目向统筹资源、连片开发、综合治理、区域推进、整村推进等多种方式并举转变。对于青海省其他地区转变扶贫开发方式,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进程,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湟中县集中连片开发的主要做法 湟中县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效,得益于党和国家正确的“三农”和扶贫开发政策,得益于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持续加大对扶贫开发的投入力度。同时,也是结合本地实际,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果。湟中县围绕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和资源禀赋,统一认识,更新观念,进行规模

4、化、集约化和“一村一品”规划建设,形成了“一线三片”的区域开发格局。湟中县的扶贫开发新模式,就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优势特色产业为主导,以整合资源为依托,以改善民生为目的,以制度创新为动力,“连片开发、产业带动、整体推进”的模式。 (一)政府统筹,整合资源,破解扶贫开发资金短缺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 实施整村推进,必须首先解决资金不足的难题。对此,湟中县按照“政府统筹、项目整合、资金捆绑、部门共建”的思路,采取“规划先行、引领整合,强化领导、协调整合,统一布点、有效整合,奖罚并重、确保整合”等多种办法,分层次捆绑各类资金。是抓住一个机遇。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5、设、国家加大扶贫重点村建设力度、各级财政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投资的大好机遇,积极争取各类项目和资金。二是组建一套班子。县政府成立整村推进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主管扶贫工作的副县长为副组长,扶贫、发展和改革、财政、交通、教育、卫生、广电、畜牧等部门的一把手为成员,全权负责协调各部门下一年度各类项目的编制、申报,对所有项目一律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目标统筹安排,确保资金捆绑有人管、管得住。三是搭建一个平台。明确以扶贫开发项目村为平台,以扶贫开发项目为核心,捆绑使用其他各类资金,解决了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综合效益的问题。四是把握一个前提。要求在项目实施前一年,在各类项目申报之前,由领导小组

6、统一把关,统筹安排,实施捆绑。五是强化一个载体。根据扶贫开发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相应调整有关部门年度项目计划,做到“项目随着计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带着贫困户走”。通过规划约束这一载体,实现整合项目,捆绑资金。除了捆绑上级投资和项目外,县政府也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2008 年实施了集中连片项目以来,县级配套达 8045.49 万元,企业投资 2521.88万元。全县通过有效整合和捆绑涉农资金,基本解决了过去扶贫开发中资金分散,就项目抓项目,整体效果差的问题,既凸显了综合效应,又扩大了单个项目的效果,充分发挥了资金的使用效益,达到了政府、部门和农民三满意的良好效果。 (二)连片开发,整体

7、推进,提升扶贫开发整体效益 2007年,湟中县利用辽宁帮扶资金 1000 万元。在田家寨、土门关、鲁沙尔、共和 4 个乡镇 8个村实施了辽援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扶持贫困户 1659户、7752人。2008 年实施的财政扶贫试点蔬菜产业化扶贫项目,扶持多巴、李家山镇 8 个贫困村 1758户贫困户,把到户资金入股企业(青海绿青蔬菜保鲜专业合作社),参与 5000 吨蔬菜保鲜库和分拣、包装、交易基地建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扶贫模式发展产业。通过项目实施,建成了全县最大的蔬菜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正发挥着“五大功能”:一是桥梁功能。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行机制,形成集蔬菜种

8、植、收购、冷藏、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格局,使合作社成为农户连接市场的桥梁,实现双赢。二是带动功能。合作社与项目户签订蔬菜种植订单,带动农民种植蔬菜,提高蔬菜种植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三是保障功能。项目户将整村推进到户资金入股到合作社,合作社每年定期给项目户分红,使项目户稳定增收。同时,与农户签订蔬菜保护价收购合同,提高农户蔬菜种植的积极性,使农户和合作社收入达到最大化。四是统筹功能。在蔬菜种植中,合作社提供农资支持,邀请蔬菜专家到村开展技术培训,切实提高蔬菜种植水平,确保优质高产。五是增值功能。对于蔬菜销售淡季多余的蔬菜,合作社全部用保护价收进,再经过分拣、加工、冷藏、储存后,达到保值、增值作用。

9、2008-2009年,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适度规模、集中连片”的要求,根据地域特点和项目地区产业发展,将项目村按照中、北、南三大片进行划分,共在 13个乡镇 51 个村实施集中连片养殖项目,扶持养殖户13878 户,其中奶牛养殖户 7543户,育肥牛养殖户 256 户,育肥猪养殖户 5605 户,母猪养殖龙源期刊网 http:/ 户 409 户。养殖户户均修建畜棚 30 平方米。上述项目涉及的扶贫开发重点村达 67 个,形成了小南川、多巴、鲁沙尔相对集中的 3 个集中连片开发地区。小南川片涉及 2个乡镇 23 个村,以发展奶牛、养羊产业为突破口;多巴片 5个镇 25个村,其中多巴、李家山

10、镇以蔬菜产业为重点,发展城郊农业;上五庄、拦隆口、海子沟重点发展奶牛养殖;鲁沙尔片 6个镇 19个村,重点发展生猪养殖和蔬菜产业,建成了以苏尔吉、李家山村为主、辐射周边乡镇的蔬菜种植专业村,以永丰村为主、辐射周边的生猪养殖和仔猪繁育专业村,以李家台村青海春源奶牛养殖基地、丹麻村藏地堂奶牛养殖基地等为主、辐射周边的奶牛养殖专业村,从而构成了以线带片,以片联村,有机结合,各具特色的全县“一线三片”集中开发的大格局,取得了较好的示范带动效果。 (三)发展产业,富裕群众,夯实农民增收的基础 近年来,湟中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原则,按照区域化布局、规范化开发、专业化生产的要求,以畜牧业为主导

11、,蔬菜、农副产品加工为补充,努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累计投入无偿资金、以奖代补、信贷扶持资金 1 亿多兀,到户到村扶持特色产业发展。根据贫困村具体实际,结合“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要求,因地制宜,凸显特色,对每个贫困村确定 2个左右的重点产业予以扶持。同时,在产业发展的项目安排和龙头企业的培育上向重点村倾斜。积极探索“村企共建”、“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联户经营”等多种模式,建成青海春源、互邦集约化奶牛养殖、李家山温棚蔬菜、海湖藏毯加工等特色产业基地。2007-2008 年,大才乡甘家、阴坡村302 户项目户人股互邦公司。2007年,

12、春源公司与 204 户项目户签定了 5年入股协议,项目户根据公司生产需求,每年订单种植饲革。2009 年春源公司从 150多户农户租赁了 300亩土地倒包给农户种植饲草,种植户亩均收入 1500-1800 元,仅种植饲草每亩增收 800-1000 多元,加之每年入股分红 600元,户均稳定增收 1400多元,人均增收 300 多元。同时两家公司吸纳 32 人在企业务工,并打算 3-5 年内带动周边 9 个贫困村 30-50的农户发展高产奶牛养殖,公司搞好养殖农户技术培训、饲养管理,鲜奶销售等服务,以实现企业与农户共赢的目标。全县在整村推进项目中,建成八大产业基地,人股农户达 4048 户。一是

13、以青海万元工贸实业基地为依托的千头肉牛养殖基地,入股农户 390 户;二是以青海绿青蔬菜保鲜合作社为依托的城郊蔬菜种植、保鲜、加工基地,入股农户 1758户;三是以田家寨镇永丰村养猪协会为依托的万头仔猪繁育基地,入股农户 71 户;四是以互邦公司为依托的土门关千头奶牛养牛养殖基地,人股农户 424 户;五是以西堡镇、共和镇农户散养为主的育肥猪生产基地,带动农户 1549户;六是以湟中佛光工艺厂为依托,推进扶贫开发与文化产业开发相结合的新模式,发展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藏饰品加工基地,入股农户 345户;七是以湟中威思顿公司为依托,发展马铃薯种植业,入股农户 133户;八是以甘河滩镇页沟村酒业专

14、业合作社、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为依托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入股农户 138 户。 龙源期刊网 http:/ (四)突出重点,整治村容,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 在项目建设中突出抓了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三个重点”:一是贫困村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整合整村推进、异地搬迁、帮扶和部门配套等资金。对因山体滑坡无法居住的田家寨镇坪台村 114 户农户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标准进行规划和搬迁,在搞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宅基地建设的同时,利用整村推进项目资金集中连片修建 240座日光节能温室,达到新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有效统一。在共和镇苏尔吉村将辽援项目与其他项目资金进行整合,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新修砖墙 3

15、732 米,美化墙体 8210米,新建太门 76 合,村庄主干道栽云杉 1500株,修建蔬菜温棚 120 座,集中搬迁因山体滑坡受危险的 31 户农户。利用航天帮扶资金对学校危房进行改造,实现了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在援援项目建设中,对南朔山旅游景区沿线的甘河沿、青石坡村主道两边的 5987米院墙和 107 合大门统一拆除,之后进行新建和粉刷,通过村貌美化和绿化,使甘河沿、青石坡沿线面貌与南朔山景区融为一体,为围绕南期山景区开发农家乐等城郊旅游业打下了基础,同时提升了县域的旅游品位。二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几年来,在集中连片整村推进项目建

16、设中,共在 67个重点村铺设砂路 141 公里,硬化道路 499 业 79公里,新建和维修了 51个村卫生室,新建校舍 1700 平方米,改造学校危房 6422平方米、围墙 570米,67 个村安装了有线广播,5 个村安装了有线电视。新建村级活动室 18 个,完成了 6 个村人畜饮水工程,5个村渠道衬砌 2业 75 公里、维修水渠 42业 15 公里。三是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保证贫困学生人人享有义务教育权利,入学率达到 100;全面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效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和因病返贫的问题。“一线三片”的集中开发,使昔日的“脏乱差”变成了今天的“山水画”,

17、也为其他贫困村的项目建设做出了示范。 二、湟中县转变扶贫开发方式取得的成效 湟中县通过转变扶贫开发方式,走连片开发、规模经营,整体提升长期效益的道路,显著改善了贫困地区面貌,加快了全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一)解放了生产力 湟中县实施连片开发、产业带动、整体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贫困劳动力通过扶贫到户资金向公司入股分红、到公司打工增加了收入;通过从事专业化养殖、种植,扩大了规模,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种模式使贫困人口从低效益的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社会分工更加专业化,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传统的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正逐步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龙源期刊网

18、http:/ (二)优化了生产要素 湟中县实施连片开发、产业带动、整体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有效解决了扶贫资金少、扶贫面狭窄、扶贫效果差、容易返贫等问题,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一个整合各类资源、集中力量打攻坚战的新模式,它将有限的生产要素集中投向相对集中的贫困地区。优化配置各类资源,扶持特色产业,形成了集聚集群效应。 (三)带动了产业结构调整 湟中县实施连片开发、产业带动、整体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推进贫困村从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向“公司+农户”形式、产供销一体化的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现代种植业和养殖业升级。通过实施项目,全县建成了各具特色的八大产业基地,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由单一结构向多元化

19、发展,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四)加速了脱贫致富进程 湟中县实施连片开发、产业带动、整体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使贫困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项目农户人均纯收入由 2002 年的 785 元增加到2009 年的 1400 元以上,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 三、湟中县集中连片开发模式的启示 湟中县连片开发、产业带动、整体推进的模式是扶贫开发多年来探索新模式的一个典型。它的发展基础、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等在全省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启示之一:牢固树立科学扶贫的意识,是实现扶贫开发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前提。湟中县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首

20、先在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正是因为不断解放思想,他们才把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生产技术等要素引入农业生产发展,弥补了农村农业发展缺人才、缺资金、缺信息、缺技术、缺装备的劣势,突出了贫困村的土地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湟中县扶贫开发模式表明:只有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探索符台科学发展的扶贫开发新模式,才能开创扶贫开发新局面。 龙源期刊网 http:/ 启示之二:只有坚持不懈地在转变扶贫开发方式上下功夫,才能取得扶贫开发的实效。转变扶贫开发方式是改变青海贫困地区面貌的根本途径。长期以来,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采用单一的分散式“撒胡椒面”的扶贫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国

21、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实践证明,旧的扶贫开发方式效益低下,不能使贫困地区群众长期受益,致富发展。湟中县连片开发、产业带动、整体推进的模式真正实现了“输血”型扶贫开发方式向“造血”型扶贫开发方式的转变,使贫困地区群众走上了依靠产业带动、长期受益的道路。湟中县扶贫开发模式表明:只有加快转变扶贫开发方式,努力实现贫困地区农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产业化、市场化,才能突破资源环境和发展条件的瓶颈制约,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叉快发展。 启示之三:统筹各类资源,是提升扶贫开发整体效益的基本保障。扶贫开发不能只靠一个扶贫开发部门,只有整合各部门资源,水、电,路、文、教、卫、邮政、通信等齐上阵,优势互补、综合治理、全力攻坚,才能产生综合发酵的效应。湟中县连片开发、产业带动、整体推进的模式就是整合各种资源、全力攻坚、综合治理的新模式。湟中县扶贫开发模式表明:只有发挥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联合各部门力量,统筹各种资源,整合各类资金,连片开发,整体推进,才能保障扶贫开发整体效益最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