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第 册教学进度表 教 学 进 度 周 内 容 课时 时间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课 题 《爱祖国》 课 时 第一课时 总节数 教 学 目 标 知识 聆听 《红旗颂》 , 感受相同的曲调由于不同的表现而产生不同的情绪 情感 在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等几首爱国主义题材音乐作品的感染下, 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 重点 通过聆听及表演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难点 为了降低歌曲《一》的难度,可分两部分学唱 教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 学具 卡片、歌片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 聆听 《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师弹琴 1.设问: “为什么人们把十月称为金秋(气候、季节、节日……) 2.初听 提问: “歌曲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主题思想演唱的形式 唱师生问好歌 回答问题 聆听 回答问题 再次欣赏:边看谱边欣赏 分小组讨论 设境 问题导入 结合问题来欣赏 三、 表演 《一个妈妈的女儿》 四、 聆听 《红旗颂》 3.出示歌片,研究的问题:歌曲由几部分组成为什么 4.分段深入欣赏: (1)边看教材的图形谱[1],边―― 5.细致地聆听全歌曲 6.各人根据三段音乐,设计三种动作, 1.谈话导入:“每个人都―――叫中国。
” 2.播放歌曲范唱 3.学唱歌曲: 低声区的声音不要压,要放松,高音不要喊叫,用些假声 (2)边看教材的图形谱[2],边听第――― (3)听第三部分并按曲调由自己画图形谱 研究的问题:(1)歌曲给你什么感受与启示? (2)对“我们走进明天的洪流”这句词你怎样理解 边聆听音乐边表演,以表示对歌曲的理解 聆听歌曲 讨论歌曲的内容及其表达的情感1) 反复多听几次模仿学唱 (2)为了降低难度,可分为两部分学唱, 分段赏析 谈谈这一部分的形象并与第一、二部分比较 对三年级学生有一定难度,宜用听唱法 谈话法导入 五、小结: 唱 4.唱熟练、流畅后,可以用西藏舞的基本舞步,边跳边唱 1.谈话: “2001年 7 月 1 日是―――” 2.播放并弹奏其主题 3.播放第一部分设问:(1)乐曲一开始的―― (2)“红旗”主题给你什――― 4.播放第二部分 设问:这部分主题音调是―――5.重点讨论相同曲调表现出的不同情绪 6.完整地聆听全曲 并提出聆听的要求:(1)要保 熟悉、哼唱“红旗”主题 听后讨论以上两个问题,如有必要还可以听一次。
聆听 回答问题 欣赏 (1)要求发表意见的学生―― (2)分析两部分不同的情――― (3)有必要的适度播放―――― 通过以上两部分的分析、对比,要激发学生听全曲的欲望, (2)对乐曲的演绎理解,可以各人用自己最容易表达的方式进边聆听边讨论 (这环节是本教学内容的重点,要细致引导点拨,让学生从音乐中获得体验) 善于用动作表演的,可以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各段音乐的发展当然还可以创造更好的方式来表现 持安静地聆听音乐的环境 人们赞红旗,颂红旗,用最美的旋律表达对红旗的颂扬显示出我们民族的伟大,民族的骄傲 行,善于画画的,可以边听边用简笔画来表现乐曲的意境; 课后反思 课 题 《爱祖国》 课 时 第二课时 总节数 教 学 目 标 知识 在演唱《只怕不抵抗》 ,聆听《救国军歌》中,感受队列行进的音乐特征并进行表演 介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情感 在聆听《救国军歌》等几首爱国主义题材音乐作品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 重点 通过聆听及表演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难点 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历史背景的理解, 通过歌表演表现出来 教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 学卡片、歌片 具 教 学 内容 教师调控 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一个 妈 妈的女儿》 三、聆听《 救 国军歌》 师弹琴 放伴奏曲 1.初听 《救国军歌》 设问:为什么提出“枪口对外” 2.再听歌曲《救国军歌》 设问:这首歌在音乐上有什么特点 3. 教师归纳学生的讨论, 4.在歌曲《救国军歌》音乐声中, 5. 教师介绍这首歌是冼星海从法国归国后于 1936 年开唱师生问好歌 全体学生随音乐齐唱 师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从而进一步理解歌词“枪口对外”的含义。
引导学生在音调、节奏上、风格上……去讨论 音调高昂激越,节奏铿锵有力,风格是进行曲队列歌曲 做队列方整队伍行进步伐操练,在歌词第设境 复习巩固 课前要求学生到图书馆及网上收集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及音乐作品 教师要指导学生,步伐要体现音乐的特征— 四、表演《 只 怕不抵抗》 始创作的救亡歌曲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1. “在抗日救亡歌曲中,冼星海还专为------” 2. 播放范唱 设问:谁能把歌词内容记住听后,说说歌词与歌曲的情绪 3.出示板书歌词、 4.学唱歌曲: (1)板书 1—10 小节歌谱,教师范唱曲与歌各一次 (3)教师范唱 11—17 小节三遍,并提问:谁的记忆力最好,能准确地唱出 (6)教师示范歌曲最后一句[5小节方法同(3)] (7)学生自学全歌 5.表演歌曲: (1)认真地聆听范二段时,可变化队列方向或变化队列 谈话导入 聆听 回答问题 再听一遍歌曲范唱 (2)学生自学,学会后相互唱给旁座的同学听,并相互纠正 (4)用以上方法再学唱第二乐段 10 小节。
(5)把第一、二乐段连起来完—威武、雄壮,展示抗日队伍勇敢前进的形象 情景激趣 从直观学习歌曲 (可以看谱,从实际出发,教师随时调控自己示范的次数,大致估计 75%—80%学生已掌握 五 、 小结: 唱、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绪 (3)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4)分组展示成果, 6.综合表演: 爱祖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以表达我们中华儿女对我们伟大祖国最真挚的感情,最崇高的祝福 整的唱并在歌谱需要唱的强的部位涂上实心黑圆点 要求:先学会唱的同学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2)有感情歌唱《只怕不抵抗》(背唱) 设计歌表演,(包括动作、伴奏等), 评选二组歌表演 A 组与 B 组 顺序可以由学生自编,但要包括本单元学过的内容, 即收) 帮助他人的过程也是巩固自己学习成果的过程, 最终达到能背唱 培养学生创编能力 学生互评 培养学生 以突出单元主题--爱祖国如:---- 课 后 反 思 课 题 《老师的歌》 课 时 第一课时 总节数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掌握并比较常用单纯音符、休止符的时值,及听辨曲调,为学习音乐基本知识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情感 通过本课的几首作品表现了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是多么光辉而崇高 重点 通过歌曲的学习及欣赏,让学生感受教师的爱 难点 掌握并比较常用单纯音符、休止符的时值 教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 学具 卡片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 组织教学 二、 复习歌曲 三、聆听《飞来的花瓣》 师弹琴 放伴奏曲 1.如果说本课的其它三首歌曲都是孩子们的歌声表达对老师的一片敬意的话, 2.欣赏《飞来的花瓣》 要求:首先明白歌名《飞来的花瓣》的含义;其次,明白歌词的主题思想 4.再欣赏《飞来的花瓣》 设问: (1)歌曲的表演形式是独唱,重唱,齐唱 5.讨论为什么采用混声合唱的形式 1.这一群学生是如何把自己的秘密告诉自己的老师请听唱师生问好歌 全体学生随音乐齐唱 那这首歌是广义的,是过去的学生寄来的赤诚的怀念写给老师的问候与答卷, 聆听 3.全班师生讨论题材与内容 (2)歌曲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 分小组讨论6.复听《飞来的花瓣》 要求:从内容、形式进而感受并体验作品所表达的设境 复习巩固 是全社会的人们对老师的祝愿 边听边研究探讨 带问题欣赏加深乐曲的理解 7.完成课本上作业要求。
四、表演《甜甜的秘密》 五、小结 《甜甜的秘密》范唱2.按节奏朗读歌词--有感情地按节奏朗诵歌词 5.学唱第二乐段: (2)分句跟唱第二乐段歌曲 →分句跟唱第二乐段曲调 6.完整地唱全歌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第 1—4 小节曲调 (1)范唱第二乐段歌曲7.师生讨论以怎样的情绪演唱《甜甜的秘密》 8.有感情地、投入地演唱《甜甜的秘密》 4.跟唱第 5—8 小节曲调→唱好第 1—8 小节曲调,→有感情地唱好第一乐段歌曲 (3)唱好第二乐段曲调 → 唱好第二乐段歌曲 课 题 《老师的歌 》 课 时 第二课时 总节数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掌握并比较常用单纯音符、休止符的时值,及听辨曲调,为学习音乐基本知识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情感 通过本课的几首作品表现了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是多么光辉而崇高 重点 通过歌曲的学习及欣赏,让学生感受教师的爱 难点 掌握并比较常用单纯音符、休止符的时值 教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 学具 卡片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 组织教学 二、 复习歌曲 三、聆听《我爱米兰》 师弹琴 放伴奏曲 1.如果说本课的其它三首歌曲都是孩子们的歌声表达对老师的一片敬意的话, 2.欣赏《我爱米兰》 。
要求:首先明白歌名《我爱米兰》的含义;其次,明白歌词的主题思想 4.再欣赏《我爱米兰》 设问: (1)歌曲的表演形式是独唱,重唱,齐唱 5.讨论为什么采用混声合唱的形式 1.这一群学生是如何把自己的秘密告诉自己的老师请听《每当我走过唱师生问好歌 全体学生随音乐齐唱 那这首歌是广义的,是过去的学生寄来的赤诚的怀念写给老师的问候与答卷, 聆听 3.全班师生讨论题材与内容 (2)歌曲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 分小组讨论6.复听《我爱米兰》 要求:从内容、形式进而感受并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第 1—4 小节曲设境 复习巩固 是全社会的人们对老师的祝愿 边听边研究探讨 带问题欣赏加深乐曲的理解 7.完成课本上作业要求 四、表演《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五、小结 老师窗前》范唱2.按节奏朗读歌词--有感情地按节奏朗诵歌词 5.学唱第二乐段: (2)分句跟唱第二乐段歌曲 →分句跟唱第二乐段曲调 6.完整地唱全歌 (1)范唱第二乐段歌曲7.师生讨论以怎样的情绪演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8.有感情地、投入地演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
4.跟唱第 5—8 小节曲调→唱好第 1—8 小节曲调,→有感情地唱好第一乐段歌曲 (3)唱好第二乐段曲调 → 唱好第二乐段歌曲 课 题 《爱和平》 课 时 第一课时 总节数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从聆听 《小小白鸽》 中进一步了解人声分类的常识——每一类人声还可以细分为高、中、低三个声部 情感 白鸽是和平的象征,所以称“和平鸽” 让全世界的小朋友高唱 《每人伸出一只手》 、 《各国儿童心连心》 ,大家团结友爱, 合作友谊, 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平一定能实现 重点 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爱感受和平 用八个音按组合节奏组合编自己的歌,唱一唱 教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 学具 卡片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 组织教学 二、 复习歌曲 三、聆听《小小白鸽》 师弹琴 放伴奏曲 1.白鸽虽小,它的作用可大着呢, 你能说说白鸽的作用吗? 3.再欣赏《小小白鸽》 设问: (1)你听了《小小白鸽》 ,在音乐声中你获得什么感受? 4.板书歌谱,边看谱边听录音 设问: 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请你用 “××××|”节奏轻轻地为歌曲伴奏。
5.聆听《小小白鸽》 ,学生可作自由选择: 1.导入:有句唱师生问好歌 全体学生随音乐齐唱 2.听赏《小小白鸽》 设问: 小白鸽在歌唱什么 (2)歌曲的引子与尾声音乐使你想到什么? 6.表演《小小白鸽》 选择部分同学跟着音乐歌唱、舞蹈、 画画…… 7.小结:让和平鸽带着和平的祝愿飞向远方 2.聆听范唱:要求听清歌曲内容 设境 复习巩固 总之,要表演四、表演《每人伸出一只手》 五、小结 名言, 团结就是力量 众人拾柴火焰高 再听一次范唱问题: (1)歌曲分几部分? (2)速度有什么变化? 5.按教材提示排练集体舞, 也可重新设计表演 设问: “白色的手” 是哪个洲的人种 3.学唱歌曲:4. 轮唱与齐唱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处理轮唱与齐唱, 以及两部分的不同情绪处理唱法 要尊重学生的二度创作 出热烈的气氛,以体现世界儿童大团结 课 题 8.《爱和平》 课时 第二课时 总节数 教 学 目 标 知识 通过欣赏《欢乐颂》让学生了解人声的分类 情感 白鸽是和平的象征,所以称“和平鸽” 让全世界的小朋友高唱《每人伸出一只手》 、 《各国儿童心连心》 ,大家团结友爱,合作友谊,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平一定能实现。
重点 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爱感受和平 难点 用八个音按组合节奏组合编自己的歌,唱一唱 教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 学具 卡片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 组织教学 二、 复习歌曲 三、聆听《欢乐颂》 四、表演《友谊花开万里香》 师弹琴 放伴奏曲 1.设问:你是否知道德国有位大作曲家名叫贝多芬谁能举出他的作品名称? 3.再听《欢乐颂》 4.复听《欢乐颂》 5.讲解混声合唱, 各声部的组成, 介绍人声的分类(二) 1.播放范唱 提问: 歌中唱了什么内容--- 2.播放范唱曲 3.师弹琴 4.师范唱 唱师生问好歌 全体学生随音乐齐唱 2.初听《欢乐颂》 思考问题: 你能听辨出几种声音的类别---- 边听边一一板书领唱及各声部进入的声音类别名称 聆听 回答问题 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师生接唱 设境 复习巩固 要求感受庄严而宏伟的气势 以听为主 五、小结 5.师伴奏 6.为歌曲伴奏 7.表演 大家团结友爱、合作、友谊, 生轻声跟唱 生随音乐唱熟 加入教师提供的打击乐器 分组分别表演 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爱和平一定能实现。
评比优秀的小组 课后反思 课 题 《家乡美》 课 时 第一课时 总节数 教 学 目 标 知识 认识高音“ ” 用已掌握的从低音“ ”到高音“ ”十三个音列及各单纯音符时值的组合, 自由创作 4 至 8 小节自己的歌 情感 “黄土高坡” 、 “洞庭鱼米” 、 “山” 、 “水” 、 “阳光” 、“全都认识我” ,因为我们爱家爱乡爱祖国让我们以火热的激情体验歌颂家乡美,并自豪地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赞美自己的家乡 重点 认识高音“ ” 用已掌握的从低音“ ”到高音“ ”十三个音列及各单纯音符时值的组合, 难点 自由创作 4 至 8 小节自己的歌 教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 学具 卡片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 三、欣赏《黄土高坡》 、 《洞庭鱼米乡》 师弹琴 放伴奏曲 1.播放乐曲 提出问题:这两首歌反映的地区、地域在哪里为什么? 3.(1)西北—粗犷、豪放 (2)中南—细腻、抒情) 4.分别欣赏可以根据学生的喜爱程度,适当多放几遍 唱? 你能模仿其中几句吗唱一唱。
5. 寻找课本上的图形谱,哼唱第一句曲调 1. 人们对自己的家乡有说不尽的眷恋之情,因为唱师生问好歌 全体学生随音乐齐唱 2.讨论: 两首歌的地域、地区从歌唱的内容上, 从音乐风格上去展开讨论 (1)《黄土高坡》 2)《洞庭鱼米乡》 设问: 给你什么感受歌唱的是什么主题? 是哪一声部的 如果你喜欢唱,下课后可以向我要歌谱去抄设境 复习巩固 (不告诉歌名) 引导 分析 赏析 四、表演《山里 的 孩 子 心爱山》 这里有养育自己的土地 (1)朗读歌词设问:可分为几句(四句)3.学唱第一乐段 4.学唱第二乐段: (1)听唱曲调, 分句学唱 (2)填入歌词 1.创作的幅度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不要作划一的规定,可以4 小节也可以是6 小节、8 小节 3. 书面展示与演唱展示相结合推荐好的创作进行表演,鼓励自荐演唱 一下,自己学唱 2.设问: (1)为什么山里的孩子心爱山(2)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5.完整地唱好全歌 6.分组讨论演唱形式:齐唱、领唱、对唱、分组唱、分男女声部唱…… 2.学生们相互可多交流,创作的曲调可以唱,也可以奏,相互试唱试奏、修改推荐与自荐相结合把学生的创作在教室周围张贴,大家参观展示。
带着问题去学 7.分组表演,评出最佳方案,给予表扬 教师积极巡视指导,发 五、创作活动 现优秀的创作,如有学生能词曲一并创作,更要加以表扬鼓励 重在参与,增强自信心 课后反思 课 题 《家乡美》 课 时 第二课时 总节数 教 学 目 标 知识 认识高音“ ” 用已掌握的从低音“ ”到高音“ ”十三个音列及各单纯音符时值的组合, 自由创作 4 至 8 小节自己的歌 情感 “黄土高坡” 、 “洞庭鱼米” 、 “山” 、 “水” 、 “阳光” 、“全都认识我” ,因为我们爱家爱乡爱祖国让我们以火热的激情体验歌颂家乡美,并自豪地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赞美自己的家乡 重点 通过歌曲向大家介绍自己及对家乡的热爱 难点 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 学具 卡片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 三、聆听《乡下的阳光》 师弹琴 放伴奏曲 1.. 欣赏歌曲 《乡下的阳光》 3. 板书歌谱(至少歌词), 让学生看着谱再听一遍。
4. 如果你认为好听,可以跟着录音轻轻哼唱 5. 这首歌曲非常朴素而口语化,有些歌词可以细细品味如“脸上的夏天难擦掉” 、 “乡下的阳光多透明”……我们再聆听一遍 1.教师范唱 2.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一唱师生问好歌 全体学生随音乐齐唱 2.讨论: 两首歌的地域、地区从歌唱的内容上, 从音乐风格上去展开讨论 (1)《黄土高坡》 2)《洞庭鱼米乡》 设问: 给你什么感受歌唱的是什么主题? 是哪一声部的独 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情调 (2)分组分句学唱曲调 设境 复习巩固 (不告诉歌名) 从歌词入手 四、表演《全都认识我》 次曲调 (3)分组接唱曲调 (4)分组交换学唱乐句, 3.学唱歌曲: (1)填上歌词 (2)讨论用什么情感来演唱这首歌曲 (3)教师归纳学生的意见: 4. 推荐与自荐相结合, 5. 分组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1.这一活动在本单元第一课时就布置,给学生作为开放式教学内容 2. 各人按自己的特长赞美自己的家乡 3. 推选一位节日主持人,推选一位节目策划人,相互纠正错误之处, 直至全班学生都能唱全曲。
发表意见的学生不仅要讲而且要唱几句来表达 用亲切地自豪地情绪来演唱请个别学生独唱 6.完整地表演歌曲领唱、齐唱用打击乐伴奏 让学生通过家长、亲友、图书馆、 网上等寻找与自己家乡有关的资料 能唱则唱、能演就演、能画就拿起笔、能说敞开地说, 然后按排顺序,唱、演、讲、画 以学生自认为主,教师分配为辅 教师要指导、要学生唱出每小节的强拍,标●表扬唱得好的小组 评出最佳独唱奖 五、综合艺术活动: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 在教师指导下先了解各人准备情况, 穿插进行,有声有色有讲有演,开个热热闹闹的班级联欢会 培养学生查阅收集的能力 一个主题:赞美自己的家乡 课 题 《家乡美》 时 第一课时 总节数 教 学 目 标 知识 认识高音“ ” 用已掌握的从低音“ ”到高音“ ”十三个音列及各单纯音符时值的组合, 自由创作 4 至 8 小节自己的歌 情感 “黄土高坡” 、 “洞庭鱼米” 、 “山” 、 “水” 、 “阳光” 、“全都认识我” ,因为我们爱家爱乡爱祖国让我们以火热的激情体验歌颂家乡美,并自豪地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赞美自己的家乡。
重点 通过歌曲向大家介绍自己及对家乡的热爱 难点 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 学具 卡片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 三、聆听《乡下的阳光》 师弹琴 放伴奏曲 1.. 欣赏歌曲 《乡下的阳光》 3. 板书歌谱(至少歌词), 让学生看着谱再听一遍 4. 如果你认为好听,可以跟着录音轻轻哼唱 5. 这首歌曲非常朴素而口语化,有些歌词可以细细品味如“脸上的夏天难擦唱师生问好歌 全体学生随音乐齐唱 2.讨论: 两首歌的地域、地区从歌唱的内容上, 从音乐风格上去展开讨论 (1)《黄土高坡》 2)《洞庭鱼米乡》 设问: 给你什么感受设境 复习巩固 (不告诉歌名) 从歌词入手 四、表演《全都认识我》 五、综合艺术掉” 、 “乡下的阳光多透明”……我们再聆听一遍 1.教师范唱 2. 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一次曲调 (3)分组接唱曲调 (4)分组交换学唱乐句, 3.学唱歌曲: (1)填上歌词 (2)讨论用什么情感来演唱这首歌曲 (3)教师归纳学生的意见: 4. 推荐与自荐相结合, 5. 分组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1.这一活动在本单元第一课时歌唱的是什么主题? 是哪一声部的独 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情调 (2)分组分句学唱曲调 相互纠正错误之处, 直至全班学生都能唱全曲 发表意见的学生不仅要讲而且要唱几句来表达 用亲切地自豪地情绪来演唱请个别学生独唱 6.完整地表演歌曲领唱、齐唱用打击乐伴奏 让学生通过家长、亲友、图书馆、 网上等寻找与自己家乡有关的资料 以学生自认为主,教师分配为辅 教师要指导、要学生唱出每小节的强拍,标●表扬唱得好的小组 评出最佳独唱奖 活动: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 就布置,给学生作为开放式教学内容 2. 各人按自己的特长赞美自己的家乡 3. 推选一位节日主持人,推选一位节目策划人,在教师指导下先了解各人准备情况, 能唱则唱、能演就演、 能画就拿起笔、 能说敞开地说, 然后按排顺序,唱、演、讲、画穿插进行,有声有色有讲有演,开个热热闹闹的班级联欢会 培养学生查阅收集的能力 一个主题:赞美自己的家乡 课后反思 课 《风箱谣》 课 第一课时 总节数 题 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 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风箱谣》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 情感 聆听《风箱谣》感受乐曲的意境 重点 通过学习歌曲,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难点 聆听《风箱谣》并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教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打击乐器 学具 节奏卡片、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上学期歌曲 三、表演《风箱谣》 师弹琴 师伴奏 1.问题导入: 播放歌曲范唱 2、讲解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3、放范唱 4、学唱曲调: 唱师生问好歌 全体齐唱 回答问题 听歌曲范唱 模仿歌曲中 先复习四、八分音符时值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 再聆听并感受歌曲的情绪 分小节学唱 设境 复习巩固 激趣 在歌曲模仿其节奏,从模仿实践中感受“×”的长短 学习曲调:分两部分学唱,即前 16 小节和后 16 小节 四、聆听《哩哩哩》 五、小结 5、师伴奏 6、引导学生自己为歌曲第二部分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 1.为欣赏的导入 师弹琴 2.聆听《哩哩哩》第一部分 设问:(1)这段曲调熟悉吗它源于哪一首民歌 (2)这段曲调给你的情绪有什么感受 有感情地学唱歌词,唱好歌曲. 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他们的创作 随教师的琴声视谱哼唱 《哩哩哩》的曲调 3.欣赏柳琴的形状与音乐特征 4.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完整地聆听全曲 5.揭示曲名《哩哩哩》,介绍延边的地理位置 6.再次完整地聆听全曲 在尝试实践的基础上选择最好的方案 可听两遍 比较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速度变化 引导学生懂得《风箱谣》 从乐曲的名称(标题)及三部分的速度变化,即兴用动作来表达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 课 题 《风车谣》 课 时 第二课时 总节数 教 学 目 标 知识 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风车谣》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 情感 聆听《风车谣》感受乐曲的意境 重点 通过学习歌曲, 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难点 聆听《哩哩哩》并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教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打击乐器 学具 节奏卡片、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上学期歌曲 三、表演《风车谣》 师弹琴 师伴奏 1.问题导入: 播放歌曲范唱 2、讲解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唱师生问好歌 全体齐唱 回答问题 听歌曲范唱 模仿歌曲中 先复习四、八分音符时值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 再聆听并感受设境 复习巩固 激趣 在歌曲模仿其节奏,从模仿实践中感受“×”的长短 学习曲调:分两部分学唱, 四、聆听《哩哩哩》 五、小结 3、听范唱 4、学唱曲调: 5、师伴奏 6、引导学生自己为歌曲第二部分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 1.为欣赏的导入 师弹琴 2.聆听《哩哩哩》第一部分 设问:(1)这段曲调熟悉吗它源于哪一首民歌 (2)这段曲调给你的情绪有什么感受 歌曲的情绪 分小节学唱 有感情地学唱歌词,唱好歌曲. 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他们的创作 随教师的琴声视谱哼唱 《哩哩哩》的曲调 3.欣赏柳琴的形状与音乐特征 4.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完整地聆听全曲 5.再次完整地聆听全曲 即前 16 小节和后 16 小节 在尝试实践的基础上选择最好的方案 可听两遍 比较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速度变化 引导学生懂得《哩哩哩》 从乐曲的名称(标题)及三部分的速度变化,即兴用动作来表达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 课后反思 课 题 编创与活动 课 时 第三课时 总节数 教 学 目 标 知识 认识低音“5 6 7” ,掌握“5-5”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唱好《风箱谣》 ,并试用“5-5”八个音即兴创作4 小节曲调,唱自己的歌。
情感 在感受、体验以为题材的作品基础上,进行即兴创作表演活动,以表达我们的一片爱心 重点 歌曲《风箱谣》的节奏较复杂,音程跳动大因此视唱全曲的曲谱有相当难度,所以本课采用听唱法学唱 难点 用“5-5”八个音,创作 4 小节自己的歌 教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打击乐器 学具 卡片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已学过的音高 三、听辨音练习 四、表演《风箱谣》 师弹琴 师伴奏 师弹奏范唱 师弹奏 师弹奏 师范唱 设问:你听后唱师生问好歌 全体齐唱学过的音阶歌 让学生跟着视谱哼唱 然后把缺少的音填上 填完后跟琴唱准全曲 感受歌曲的情设境 复习 尤其注意 “567” 以巩固“5、7”的高音听觉 这既是加强识谱训练, 又是听便的校对 五、聆听《风箱谣》 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句 听录音范唱 要求:你能把你印象最深的几句模仿唱一唱吗 重点解决几句难唱的地方,教师给予指导纠正 歌曲唱会后学唱曲谱, 播放录像同时播放录音《风箱谣》设问:刚才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是什么场景 设问:这段音乐表达了当时场面怎样的气氛音乐主要运绪与内容 回答问题 聆听跟随录音、看着歌谱哼唱歌曲。
相互交流已经会唱的几句 完整地唱全歌,鼓励学生随音乐即兴表演 要求能流畅地唱谱 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音乐 完整地表演歌曲 听听二胡的音色, 聆听第一段主题 再随主题哼唱一次 聆听第二段的主题再随这主 鼓励学生敢于尝试自己视唱 节奏复杂有难度, 所以采用听唱法学唱 唱、演、伴奏 多听多感受 结合问题来欣赏 六、小结 用什么节奏型表现这种气氛 设问:这段音乐与第一段音乐比较 题哼唱一次 回答问题 再听第二乐段 回答问题 完整地听全曲边听边看课本上的插图 复听全曲,边听边用节奏乐器伴奏 总结能力的培养 观察力与模仿力的培养 课后反思 课 题 《歌唱春天来了》 课 时 第 课时 总节数 教 学 目 标 知识 认识低音“5 6 7” ,掌握“5-5”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唱好《歌唱春天来了》 ,并试用“5-5”八个音即兴创作 4 小节曲调,唱自己的歌 情感 在感受、体验以为题材的作品基础上,进行即兴创作表演活动,以表达我们的一片爱心 重点 歌曲《歌唱春天来了》的节奏音程跳动大因此视唱全曲的曲谱有相当难度,所以本课采用听唱法学唱。
难点 用“5-5”八个音,创作 4 小节自己的歌 教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打击乐器 学具 卡片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已学过的音高 三、听辨音练习 师弹琴 师伴奏 师弹奏范唱 师弹奏 师弹奏 师范唱 唱师生问好歌 全体齐唱学过的音阶歌 让学生跟着视谱哼唱 然后把缺少的音填上 填完后跟琴唱准全曲 设境 复习 尤其注意“567” 以巩固“5、7”的高音听觉 这既是加强识谱训练,又是四、表演《歌唱 春 天 来了》 五、聆听《朝鲜族舞蹈音乐组合》 设问:你听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句 听录音范唱 要求:你能把你印象最深的几句模仿唱一唱吗 重点解决几句难唱的地方,教师给予指导纠正 歌曲唱会后学唱曲谱, 播放录像同时播放录音《朝鲜族舞蹈音乐组合》设问:刚才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是什么场景 设问:这段音乐表达了当时感受歌曲的情绪与内容 回答问题 聆听跟随录音、看着歌谱哼唱歌曲 相互交流已经会唱的几句 完整地唱全歌,鼓励学生随音乐即兴表演 要求能流畅地唱谱 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音乐 完整地表演歌曲 聆听第一段主题 再随主题哼唱一次 聆听第二段的主题再随这主题哼唱一次 听便的校对 鼓励学生敢于尝试自己视唱 节奏复杂有难度,所以采用听唱法学唱 唱、演、伴奏 多听多感受 结合问题来欣赏 六、小结 比赛场面怎样的气氛音乐主要运用什么节奏型表现这种气氛 设问:这段音乐与第一段音乐比较,又表达了朝鲜族人民生活的喜悦心情 回答问题 再听第二乐段 回答问题 完整地听全曲边听边看课本上的插图 复听全曲,全体同学拉起手,围成圈,跳一个集体舞。
总结能力的培养 观察力与模仿力的培养 课后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