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浒传》人物塑造特色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75742236 上传时间:2024-08-1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5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水浒传》人物塑造特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析《水浒传》人物塑造特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析《水浒传》人物塑造特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析《水浒传》人物塑造特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析《水浒传》人物塑造特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水浒传》人物塑造特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水浒传》人物塑造特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水浒传人物塑造特色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 ,一般简称水浒 ,作于元末明初,是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是中国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奇书之一。 作为经典著作的水浒, 含蓄地概括了中国各个朝代的变迁和演变,客观地揭露了顽固的中国伦理道德, 以及那些伦理道德对国人的愚弄和危害。 在这里除了该书在思想上的成就之外, 文学写作方面的艺术成就也是非常值得称道的尤其是在人物刻画方面的成就。 在人物的塑造上,如善于组织生动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通过矛盾冲突,以人物自己的言行来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能够抓住并突出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注意写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水浒传主要表现在写正面人物却敢于写他们的缺点和弱点,

2、但仍然不妨碍写出让人尊敬和崇拜的一面;在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渲染、烘托、 对比等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更突现了不同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水浒传 在人物塑造方面所表现的独特的艺术成就和特色。 “ 水浒 人物描写的又一特点便是关于一切人物的一切都是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按语” 金圣叹评水浒传的基本美学原则是“三境”说。他在贯华堂批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序一中说:心之所至,手亦至焉者,文章之圣境也。心之所不至,手亦至焉者,文章之神境也。心之所不至,手亦不至焉者,文章之化境也。 中国的山水画有一个类别就是写意的,在水浒传也运用了中国这一传统的文艺美学原则来描写人物,重形似而不拘于形似,达到了神似

3、。“以形写神”,所以能使人物“传神”、“逼真”,达到“化境”。 在第九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金圣叹评施耐庵对雪景的描写是“龙眠白描,庶凡有此”,“龙眠”指北宋画家李公麟。白描是绘画中一种朴素自然的艺术表现方法,不作繁琐的渲染,只用简单的数笔描绘出对象的形象 文章中只有写出人物性格中的“同中之异”, 才能使人物形象逼真传神。金圣叹之前,容与堂本评水浒传曾提出“同而不同处有辨”,认为人物性格的特殊性是在对比中显示出来的,既要写出相同之处,又要写出不同之处。 鲁达、史进、李逵等这些人物都有共同的特点“粗卤”, 如鲁达粗卤是性急,史进粗卤是少年任气,李逵粗卤是蛮,武松粗卤是豪杰不受羁靮,阮小七粗卤是悲

4、愤无处说,焦挺粗卤是气质不好。金圣叹根据个人不同的生活经历、文化教养、思想品质等精确地道出他们粗卤的不同之处,显示出人物的不同个性。 水浒传的人物塑造合乎“人情物理”, 没有将英雄拔高、神化,认为他们既是理想的英雄,也是现实中活生生的人。将英雄人物的行为写得合情合理,给人以真实的感觉,显得自然可信。 人物形象塑造的“个性化”,即善于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行为、动作、举止、处事方式,来表现其性格的特殊。 水浒传中英雄人物的描写善于抓住人物的个性,赋予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个性化的行动,个性化的生活态度,塑造出丰满鲜活的人物形象。 施耐庵对水浒传中英雄人物的描写之所以被后人所称道,这还应归功于他善于抓住人物

5、的个性 施耐庵善于抓住人物性格的关键点,并以此为中心塑造人物。杨志便是这些人物中的一个比较成功的典型, 他的成功也证明了施耐庵个性化人物描写艺术的成功。 在人物塑造方面, 最大特点是作者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扣紧人物的身分、经历和遭遇来刻划他们的性格。 而一部好小说,其中的配角并非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因为尽管他们是配角,是小人物,可也是活生生的人,是社会的构成部分。 就社会而言,他们都有自己的个性、 特点和价值,“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 ”(李贽),水浒传在小人物的塑造方面取得了突出的艺术成就。 小说中塑造典型人物是很重要的,典型人物塑造得是否成功,往往关系到整个小说的成败。应该这

6、样说,水浒传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出色地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 但是,“人要有现实客观存在,就必须有一个周围的世界,正如神像不能没有一座庙宇来安顿一样。”(黑格尔语若没有这样一个自然的、社会的“周围的世界”,小说中的典型本身就会变得很抽象,从而失去他的现实性和真实性。 而这个“社会的周围世界”,就体现在典型人物以外的一些次要人物身上,这些次要人物塑造得好坏,即这个“社会的周围世界”是否精彩,往往影响着典型人物的塑造。 在 水浒传 中王婆是一个善于投机钻营、 损人利己的江湖市侩,也是一个串百家门的三姑六婆。她善于揣测人们的心理,能说会道。她能“教唆得织女害相思,调弄得嫦娥寻配偶”,她的性格特点,在

7、她看出西门庆的心事以及为西门庆策划引诱潘金莲的两段描写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在人物描写上,水浒传能从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出发,去把握和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人是社会的人,他们生活在具体的、现实的社会关系之中。他们的性格受到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环境遭遇的影响和制约, 也随着生活环境和遭遇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小说写出了不同英雄人物走上梁山泊的不同经历。 从中展现了他们不同的思想性以及他们的思想性格发展变化的过程。在这方面,林冲被逼上梁山的经历是非常典型的,他在经历了生与死的坎坷人生经历以后完成了思想的转变,作者将这一人物刻画得最为出色,也最具有典型意义。 小说用一系列的情节来描写林冲被逼上梁

8、山的曲折过程,这个“逼”字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得非常鲜明突出。林冲所感受到的并且使之非常不满的黑暗社会势力,不断地向他紧逼而来,使他想苟安而又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无路可走的时候,才最后走向反抗,走向梁山。 作者将林冲性格的特点及其转变,写得如此有根有据,合情合理,真实自然,就是因为这种思想性格是植根于现实土壤之中的,人物思想性格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又在现实生活的矛盾斗争中发展变化,这是水浒传人物描写的高明之处,也是它突出的现实主义艺术成就。 王婆和何九叔,尽管都是下层社会中世故圆滑的代表,但却一个圆滑得很毒、钻营、损人利己,一个圆滑得中庸,不愿招惹是非。两个同类性格却又存在鲜明差异的小配角,在

9、充分表现社会生活复杂性的同时,更衬托了武松耿直、勇猛、疾恶如仇的粗犷性格,反衬出武松敢做敢为的豪爽。 这就如同“烘云托月”的道理。画云是为了画月,云画不好,月也就画不好。当人们被月亮的美所吸引时,可能不再注意到云彩的美,但这正体现了云彩美的价值。同样的,为了“画”好武松这一形象,作者下功夫画好了作为烘托武松形象的王婆、何九叔,甚至郓哥。虽然着墨不多,却栩栩如生,逼真传神,使得人们看过 水浒传 后,被武松的性格特征所吸引,赞叹这位力大无比,且极有正义感,敢做敢为的打虎英雄。其实,这不仅仅是因为武松这一典型形象本身塑造得好,当我们回过头来仔细看看时,却发现了作为小人物,作为配角的王婆、何九叔、郓哥

10、等人所起的作用。正是这些小人物的成功塑造,才使得小说的主人们有了生活的空间,才使人们感受到了典型人物的真实,社会的完整和人物性格的鲜明。 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确实是不平凡的,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作者总是满腔热忱的歌颂他们,赞美他们,总是将美好高尚的思想品格,强烈的反抗精神,高强的武艺赋予他们,使得他们一个个光彩照人。但是同时,作者又未将他们神话,而总是从生活出发,实事求是地写出他们的性格和心理,因而充满了生活气息。不仅读者可以理解,而且能够感受到这些人物有血有肉,真实可信。 作者对武松的倾情刻画来看,武松其实被作者刻画成了生活化的英雄人物。 水浒传 中如果在打虎以前不让武松喝酒, 或者说未让他

11、喝足,那也就不能打死老虎。 不喝酒就不能打虎, 不喝酒就显不出英雄本色。所以说同样一件事情,比如说喝酒,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条件,不同的情景,就要做不同的艺术处理。艺术表现要取得成功,要让读者相信和接受,就要从生活实际出发,不能脱离生活的本源。 其次是写武松既胆大,又胆怯。当店家告诉他山上有虎,劝他在店里住下时,他反倒说人家要谋财害命。这里面既有武松长期江湖生活的经验,也包含着暴躁,不讲理,强烈的个人主义因素。说是不怕老虎,其实含有吹牛的成分。但是武松谈虎而不色变,敢于上景阳冈,毕竟还是胆气不凡。但当他看到官府榜文时,却胆怯犹豫了。此时,作者对武松思想活动和心理状态的描写非常的出色:“我回去必叫

12、人耻笑, 算不得好汉。 难以转去。 ”“怕什么, 且只顾上去, 看怎的。 ”“什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其实,这都是些为自己壮胆的话,从中透露出的是内心深处的胆怯。武松争强好胜,很爱面子,虚荣心极强,他把丢面子看得比丢性命还重要,明知上山有危险,但还是硬着头皮上去,这就是他一面心中胆怯,为自己壮胆,一面硬挺着走向有老虎出没并且伤了许多人性命的景阳岗, 这种矛盾心理充分体现出了武松的性格特征。这是武松的缺点,也是他的英雄本色。如果写武松知道山上有老虎却丝毫没有害怕和胆怯, 人物就会因为缺乏生活依据而变得让人不可置信了。 再看老虎出场之后, 作者是如何写武松的:“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化作冷汗出

13、了。”看见了老虎真的来了,还是害怕。这样写效果如何呢?不但不损害英雄形象,反而更好的,更真实的表现了英雄。不怕,不惊,就不是人了,那是神,就会失去真实感,就不会感动人。这样的表现,既反映了生活的真实,更体现了艺术的真实。这时武松又回到树林,找回打折了的半截哨棒,这才将老虎打死。这是写得很真实的,因为此时的武松已经没有了力气,只有用哨棒才能把老虎打死,又因为此时老虎已经无法动弹了,所以武松才能抽身去找哨棒。到此,作者已经将武松那超人的神威和武艺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这虽然是夸张的,理想化的,但又是合情合理,真实可信的。这里既有生活真实的体现,又有作者艺术的创造,是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结合。

14、施耐庵肯定没有打过老虎,也没有看见过别人打老虎,但他写打虎写得如此生动真实,入情入理,有声有色,这是因为作者从生活实际出发,对类似的生活经历进行了艺术的集中和概括,在现时可能性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想象和夸张。 这是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逐步走向成熟的表现。 作为一个生活化的英雄人物,武松有优点也有缺点,作者在刻画这一人物时,紧紧抓住了他的优缺点的彼此消涨过程,让人们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认识武松。 在人物塑造上, 水浒传总是把人物放在阶级斗争的激流中,甚至把人物置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以自己的行动、语言来显示他们的性格特征。在“劫法场石秀跳楼”一回中这样描写:“楼上石秀只就一声和里,掣出腰刀在手,应声

15、大叫:梁山泊好汉全伙在此!石秀楼上跳将下来,手举钢刀,杀人似砍瓜切菜,走不迭的,杀翻十数个;一只手拖住卢俊义投南便走。”只此寥寥数笔,通过对石秀几个异常敏捷动作的白描,把他当机立断,临危不惧的性格表现得入木三分。 水浒传 的另一特色是在人物的对比中, 突出他们各自的性格。这种对比方法,不仅表现在一些主要人物身上,就是在一些次要人物身上,也运用得很成功。 水浒传有时也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来塑造人物个性。如武松打虎时,借哨棒打断的细节,充分表现了他全神贯注的紧张神态,渲染了这场恶斗的气氛,也为以后的赤手空拳打虎做了合理安排,从而突出了他的神力和勇武。 水浒传在人物塑造上不仅表现了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度

16、成就;同时也体现着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书中的英雄人物,不仅植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而且又是被高度理想化了的。 因此说小说在人物塑造上非但继承和发展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而且把两者结合起来,从而使水浒传成为我国小说史上两结合的创作方法运用得较好的作品。 水浒传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表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这是继承话本的传统而来的。话本是说给人听的,为了引起听众的兴趣,特别忌讳离开故事情节去对人物环境、外貌、心理等作静止、冗长的描绘, 而要求通过人物的具体行动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来揭示人物性格。当然,和宋元话本比较,无论人物环境的渲染,人物典型化的高度,表现手法的多样等方面,水浒传都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比话本无疑又大大前进了一步。 水浒传的全部结构基本上是完整的,同时又是富有变化的。书中人物与情节的安排,主要是单线发展,每组情节既有相对的独立性, 又是一环紧扣一环, 互相勾连的。 这种安排固然是由于继承了“话本”表现手法的特点,把一些主要人物和事件集中起来叙述;但更主要的还是为全书的内容所决定, 即通过不同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道路来展示起义斗争的广阔画面的。小说结构的完整,还表现在开端、高潮和结局等安排的精心设计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