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郭锡良)复习提纲讲义1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75731429 上传时间:2024-08-18 格式:PPT 页数:144 大小:2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郭锡良)复习提纲讲义1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古代汉语(郭锡良)复习提纲讲义1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古代汉语(郭锡良)复习提纲讲义1_第3页
第3页 / 共144页
古代汉语(郭锡良)复习提纲讲义1_第4页
第4页 / 共144页
古代汉语(郭锡良)复习提纲讲义1_第5页
第5页 / 共1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郭锡良)复习提纲讲义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郭锡良)复习提纲讲义1(1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汉语郭锡良复习提纲古代汉语郭锡良复习提纲主讲人:张泰一、绪论一、绪论n n1 1、文言文填空、名词解释、文言文填空、名词解释 n n 古代汉语书面语的一种。以先秦口语为根底古代汉语书面语的一种。以先秦口语为根底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叫作文言或文言文。语写成的作品,叫作文言或文言文。n n2 2、古白话同上、古白话同上n n 六朝以后,在北方话根底上逐渐形成的、与六朝以后,在北方话根底上逐渐形成的、与口语比较接近的语言。口语比较接近的语言。 n n3、古代汉语:n n 五四以前,汉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叫作古代汉语。n

2、n4、小学:n n 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二、古代汉语常识二、古代汉语常识n n一怎样查字典辞书一怎样查字典辞书一怎样查字典辞书一怎样查字典辞书n n 辞书是字典、词典、辞典的统称。字典是主要用来解辞书是字典、词典、辞典的统称。字典是主要用来解辞书是字典、词典、辞典的统称。字典是主要用来解辞书是字典、词典、辞典的统称。字典是主要用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的工具书,词典是主要用来解释词语释汉字的形、音、义的工具书,词典是主要用来解释词语释汉字的形、音、义的工具书,词典是主要用来解释词语释汉字的形、音、义的工具书,词典是主要用来解释词语的意义、概念、用法的工具书。的意义、概念、用法的工具书。的意义

3、、概念、用法的工具书。的意义、概念、用法的工具书。词典与辞典:词、辞在表达言词、文词时意义相通,词典与辞典:词、辞在表达言词、文词时意义相通,词典与辞典:词、辞在表达言词、文词时意义相通,词典与辞典:词、辞在表达言词、文词时意义相通,但在古代,但在古代,但在古代,但在古代,“ “词可以用来指词可以用来指词可以用来指词可以用来指“ “语助虚词,如语助虚词,如语助虚词,如语助虚词,如? ?经经经经传释词传释词传释词传释词? ?、? ?词诠词诠词诠词诠? ?;“ “辞的指称范围比辞的指称范围比辞的指称范围比辞的指称范围比“ “词大,一般词大,一般词大,一般词大,一般来说,以收录语文词汇为主的语文词典

4、多称为来说,以收录语文词汇为主的语文词典多称为来说,以收录语文词汇为主的语文词典多称为来说,以收录语文词汇为主的语文词典多称为“ “词典,词典,词典,词典,而以收录术语、专名、学科性词汇为主的被称为辞典。而以收录术语、专名、学科性词汇为主的被称为辞典。而以收录术语、专名、学科性词汇为主的被称为辞典。而以收录术语、专名、学科性词汇为主的被称为辞典。n n n nA、查捡字音和字义、查捡字音和字义n n1、汉语字典排列汉字的三种方法以及各自、汉语字典排列汉字的三种方法以及各自的优缺点一般了解的优缺点一般了解n n 贞、卡、卓:卜部;夹、甫:一部;兴、贞、卡、卓:卜部;夹、甫:一部;兴、兑:八部;那

5、么:贝部;艰:艮部兑:八部;那么:贝部;艰:艮部n n 常常n n四角号码:四角号码:n n 横一竖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横一竖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n n n n2 2、?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康熙字典? ?填空、名词解释填空、名词解释填空、名词解释填空、名词解释n n对于工具书的名词解释,一般考虑如下几点内对于工具书的名词解释,一般考虑如下几点内对于工具书的名词解释,一般考虑如下几点内对于工具书的名词解释,一般考虑如下几点内容:作者、朝代、体例、特点、性质、优点、缺容:作者、朝代、体例、特点、性质、优点、缺容:作

6、者、朝代、体例、特点、性质、优点、缺容:作者、朝代、体例、特点、性质、优点、缺点、影响点、影响点、影响点、影响n n 字书的一种。是我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字典。字书的一种。是我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字典。字书的一种。是我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字典。字书的一种。是我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字典。由清代张玉书、陈廷敬等人以由清代张玉书、陈廷敬等人以由清代张玉书、陈廷敬等人以由清代张玉书、陈廷敬等人以? ?字汇字汇字汇字汇? ?、? ?正字通正字通正字通正字通? ?为根底编写的。按部首排列,共为根底编写的。按部首排列,共为根底编写的。按部首排列,共为根底编写的。按部首排列,共214214部,部首以部,部首以

7、部,部首以部,部首以笔画为序,按十二地支分为十二集;收字笔画为序,按十二地支分为十二集;收字笔画为序,按十二地支分为十二集;收字笔画为序,按十二地支分为十二集;收字4703547035个。先注音,后释义,然后引书证。注音以反切个。先注音,后释义,然后引书证。注音以反切个。先注音,后释义,然后引书证。注音以反切个。先注音,后释义,然后引书证。注音以反切为主,辅以直音、叶音。罗列旧说,排列古注,为主,辅以直音、叶音。罗列旧说,排列古注,为主,辅以直音、叶音。罗列旧说,排列古注,为主,辅以直音、叶音。罗列旧说,排列古注,错误甚多。错误甚多。错误甚多。错误甚多。n n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

8、音读订误?n n3 3、反切法名词解释对于一般概念的名词解、反切法名词解释对于一般概念的名词解释,通常考虑如下内容:界定范围,即概念的性释,通常考虑如下内容:界定范围,即概念的性质、定义、举例质、定义、举例n n 古代注音方式的一种。由两个汉字同注一个字古代注音方式的一种。由两个汉字同注一个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例如: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例如:毛,莫袍切,莫的声母是毛,莫袍切,莫的声母是MM,袍的韵母是,袍的韵母是AOAO,声,声调为阳平,所以,毛的读音为调为阳平,所以,毛的读音为momo。n n 李光地、王兰生李光地、王兰生? ?音韵阐微音韵阐微? ?,改进反

9、切。,改进反切。n n 公,姑翁切;巾,基因切。公,姑翁切;巾,基因切。n n4 4、直音法同上、直音法同上n n 历史上的一种注音方法。用同音字直接给另一历史上的一种注音方法。用同音字直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例如,乐,音悦。个汉字注音的方法。例如,乐,音悦。n n5 5、协叶音法同上、协叶音法同上n n 历史上的一种注音方法。为了追求押韵而强改历史上的一种注音方法。为了追求押韵而强改字音的一种注音方法。例如:朱熹注字音的一种注音方法。例如:朱熹注? ?诗经诗经? ?中的中的同一首诗的同一首诗的“ “家:叶音谷,又叶各空反。家:叶音谷,又叶各空反。n n对于这三种注音方法,还要注意它们各自

10、的优对于这三种注音方法,还要注意它们各自的优点或者缺点,注意三者之间的比照性简答题点或者缺点,注意三者之间的比照性简答题n nB B、查捡词语和典故、查捡词语和典故、查捡词语和典故、查捡词语和典故n n1 1、? ?辞源辞源辞源辞源? ?一般性了解一般性了解一般性了解一般性了解n n 近代出版的最早的一部以语词为主,兼收百近代出版的最早的一部以语词为主,兼收百近代出版的最早的一部以语词为主,兼收百近代出版的最早的一部以语词为主,兼收百科的辞书。按部首编排,科的辞书。按部首编排,科的辞书。按部首编排,科的辞书。按部首编排,214214部。主要编写人陆部。主要编写人陆部。主要编写人陆部。主要编写人

11、陆尔奎。体例为:先释单字,再释复音词;先注音尔奎。体例为:先释单字,再释复音词;先注音尔奎。体例为:先释单字,再释复音词;先注音尔奎。体例为:先释单字,再释复音词;先注音后释义,再引书证。采用反切法注音。奠定了现后释义,再引书证。采用反切法注音。奠定了现后释义,再引书证。采用反切法注音。奠定了现后释义,再引书证。采用反切法注音。奠定了现代汉语词典编纂的格局。错误较多。修订之后的代汉语词典编纂的格局。错误较多。修订之后的代汉语词典编纂的格局。错误较多。修订之后的代汉语词典编纂的格局。错误较多。修订之后的? ?辞源辞源辞源辞源? ?为文史类工具书,用汉语拼音、注音字母注为文史类工具书,用汉语拼音、

12、注音字母注为文史类工具书,用汉语拼音、注音字母注为文史类工具书,用汉语拼音、注音字母注音。以部首排列,音。以部首排列,音。以部首排列,音。以部首排列,208208部。部。部。部。n n2、?辞海?同上n n 百科式的工具书,主要编写人舒新城,按部首编排,250部。修订之前为214部。n nC、查捡虚词和特殊词语、查捡虚词和特殊词语n n1、?助字辨略助字辨略?填空、名词解释填空、名词解释n n 训诂学书。清代刘淇著。收虚字训诂学书。清代刘淇著。收虚字476个。个。全书按四声分卷,依韵排列,共全书按四声分卷,依韵排列,共5卷。取材卷。取材于先秦到元代的经传、诸子、史书、诗词于先秦到元代的经传、诸

13、子、史书、诗词等,资料丰富。采用正训、反训、互训、等,资料丰富。采用正训、反训、互训、通训等方法。主要缺点是分类、标准不一,通训等方法。主要缺点是分类、标准不一,体例不严。体例不严。n n2、?经传释词?同上n n3、?词诠?同上n n4、?古书虚字集释?同上n n5、?诗词曲语词汇释?同上n n2、?经传释词?同上n n 训诂学书。清代王引之著。收虚字160个,以经传为主,子书为辅。全书按古声母发音部位排列,共10卷。体例严密,引证广博,解说详备。借助同音假借的原理说明虚词的意义。对语法研究很有启发。分类不科学,收字太少。n n3、?词诠?同上n n 近代杨树达编著。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列,收虚

14、词500多个。根本体例为先标明词类,然后释义,再举例证。条理清楚,系统性强;通俗易懂。语法术语陈旧,分类琐细,有的释义欠妥。n n4、?古书虚字集释?同上n n 裴学海著。10卷,收虚词290个。按古声母发音部位排列。参考?助字辨略?、?古书疑义举例?、?词诠?、?高等国文法?、?新方言?、?经传释词补?等著作,并指出这些著作的缺乏。n n5 5、? ?诗词曲语词汇释诗词曲语词汇释? ?同上同上n n 近代人张相著。主要收录唐宋元明时期的诗近代人张相著。主要收录唐宋元明时期的诗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词语。共收录单字、词语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词语。共收录单字、词语537537项。项。根本体例为:每条按照先

15、诗后词再曲的顺序,采根本体例为:每条按照先诗后词再曲的顺序,采用诗词曲自证或互证的方法。引证相当丰富,推用诗词曲自证或互证的方法。引证相当丰富,推考缜密。但是,有语词失收、溯源失考等问题。考缜密。但是,有语词失收、溯源失考等问题。n n划地:怎的、只是;倒断:了断;坐来:本来;划地:怎的、只是;倒断:了断;坐来:本来;脱空:故弄玄虚;吩咐:交付;左右:总之;赤脱空:故弄玄虚;吩咐:交付;左右:总之;赤紧:当真;使数:奴仆。紧:当真;使数:奴仆。n n情受、年时、来、闪、折、夜来、攲情受、年时、来、闪、折、夜来、攲n nD、大型工具书n n1、?汉语大字典?n n 徐仲舒、李格非等编著。收单字5

16、6000多个,共8卷。按部首排列,200部。注意反映字音字形的演变。目前最大规模的字典。释义方面过于求细,义项分合不当,释义不确。n n2、?汉语大词典?n n 罗竹风主编。共12卷。目前最大规模的词典。单字按部首排列,复音词按字数、笔画排列。200部。但也存在着一些错误。义项的排列,例证与释义,异形词的处理等。二汉字的结构和开展二汉字的结构和开展n n A A、“ “六书与汉字的形体构造六书与汉字的形体构造1 1、“ “六书的最早出处填空六书的最早出处填空n n ? ?周礼周礼 地官地官 保氏保氏? ?n n2 2、许慎给、许慎给“ “六书下的定义填空六书下的定义填空n n 指事者,视而可识

17、,察而见意,上下是也;象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形声者,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形声者,以事事类为名形符,取譬音同近以事事类为名形符,取譬音同近相成,江河是也;会意者,比靠近类类似相成,江河是也;会意者,比靠近类类似合宜会合,以见指撝指向,武信是也;合宜会合,以见指撝指向,武信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n n3、“六书名词解释n n4、“四体二用名词解释n n5、象形给出汉字,指出造字法n n6、指事

18、同上注意与象形的区别:都是独体字,象形是不可以拆分的,合体象形拆分之后有一局部不表示意义,只是衬托;指事拆分之后有一局部只表示位置,不表示意义n n7、会意同上n n8、形声同上与会意的区别:会意字的各局部都表示意义,形声字有声符以上四种造字方法,注意抓住本质性特征,注意教材中的例字分析,考研的还要注意甲骨文、小篆的写法n n9、亦声名词解释,还要注意教材中的例字n n 汉字中合体字的义符兼有声符的作用,这个音义相兼的局部叫作亦声。例如:坪,地平也。从土从平,平亦声。n nB B、形声字的结构形式与汉字的部首、形声字的结构形式与汉字的部首、形声字的结构形式与汉字的部首、形声字的结构形式与汉字的

19、部首n n1 1、六种常见结构形式熟悉并能举例、六种常见结构形式熟悉并能举例、六种常见结构形式熟悉并能举例、六种常见结构形式熟悉并能举例n n 左形右声左形右声左形右声左形右声n n 右形左声右形左声右形左声右形左声n n 上形下声上形下声上形下声上形下声n n 上声下形上声下形上声下形上声下形n n 内声外形内声外形内声外形内声外形n n 内形外声内形外声内形外声内形外声n2、特殊情况:声占一角、形占一角注意教材例字n 旌 旗 裁 载 栽 哉 n 腾 滕 賸 勝 n 颖 n n3、部首名词解释n n 按照字形结构,取其相同局部,作为查字依据,分部排列,其相同局部称为部首。n n4、部首编排的

20、原那么:n n 文字学原那么、检字法原那么填空n n5、部首最早提出人填空n n 许慎nC、汉字的形体演变与异体、汉字的形体演变与异体字、繁简字字、繁简字n1、汉字演变的过程一般、汉字演变的过程一般了解了解n 甲、金、小、隶、楷、甲、金、小、隶、楷、草、行草、行n2、隶变的意义简答题n 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汉字由曲线、匀圆的线条变成了方折平直的笔画,改变了六书的结构,汉字变得平直方正,奠定了方块字的根底。n n3、汉字的开展在形体上总体表现为两点填空n 结构、笔势笔画的姿态n n n n4、异体字填空、名词解释n n 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形体不同,在任何情况下都

21、可以替换的一组汉字。n n5、异体字产生的原因形体分歧情况简答题n n a、造字法的不同: 凭憑 n n b、义符的不同:咏詠n n nc、声符的不同:线缐nd、义符声符都不同:賸剩ne、位置不同:鹅鵞 n n6、说明两字之间的关系注意教材中的例子n n 唇脣 俯俛 裤袴n n7、不能认为是异体字的三种情况熟悉n n 读音相同,意义相近n n 读音相同,意义不同n n 古音通假,偶尔向通n n9、繁简字名词解释n n 繁体字和简体字的的和称。汉字中笔画较多、书写繁难的字叫作繁体字,相反叫作简化字。n n 鬰 籲 n n10、汉字简化的五种途径熟悉n n采用简体字和俗体n n 采用群众创造的简化

22、字n n 采用古字和简单的异体字、通用字n n 采用同音代替n n 利用草书楷化n11、说明两字之间的关系熟悉教材中的例子 n12、繁简之间的对应关系一般性了解 n 一对一:n 一对几:n n13、古今字名词解释n n 在某一词义上先后产生的形体异中有同的假设干字,原来的字称古字,后造的称今字。n n 增加形符:贾價 責債 n n 改换形符:赴讣 閒間n n 增损改变:句勾 大太 n n14、说明两字之间的关系熟悉教材中的例子,应该注意的是古字常常是今字的声符n n 共供 奉俸 益溢 舍捨 n n 莫暮n n 三古今词义的异同三古今词义的异同n n1、词汇开展的三种表现填空 旧词的消亡、新词的

23、产生、词义的演变n n2、词义演变的表现一般了解n n 古今意义根本未变:n n 古今意义完全不同:别分解,析劈柴,班分割玉石,力农具,困废弃的房屋,叔拾取n n n n古今意义有区别有联系:n n 勤:四体不勤 n n 爱:吾何爱一牛n n 稍:稍出近之稍夺其权n n 恨:相见恨晚无不痛恨于桓灵也n n 零:临表涕零n n3、古今词义范围的差异简答n n 词义的扩大:章 驳马的毛色不纯n n 弄 斩 布n n 词义的缩小:爱 臭 劝n n 词义的转移:奚 臣 妾 夺奪 羹n n 百姓 行李 烈士刚直有壮志n n4、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简答n n a、褒义变成贬义:复辟 n n 爪牙n n

24、b、贬义变成褒义:锻炼 n n c、中性变成贬义:谤 n n 谣 言 鼓吹n n5、古今词义程度上的差异n n 古义轻今义重:诛n n 古义重今义轻:感谢n n6、要注意: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特别注意:古代汉语是两个词,现代汉语是一个词的情况。n n 消息;妻子;外人;交通;知道;感谢;地方;睡觉;夫人;学习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n n1 1、本义填空、名词解释、本义填空、名词解释 就是指有文献资料可以证明的词的本来意义,就是指有文献资料可以证明的词的本来意义,但不一定是原始的意义。但不一定是原始的意义。n n 斤;戒;刃;适;解斤;戒;刃;适;解n n

25、2 2、汉字是表意文字简答、汉字是表意文字简答n n 以形示义:以形示义:n n 因形求义:因形求义:n n 字符表义:义符、声符字符表义:义符、声符n n3、探求本义的方法填空、简答n n 分析字形:n n 分析字符:义符n n 文献证明:n n4 4、引申义填空、名词解释、引申义填空、名词解释n n 由词的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由词的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n n5 5、引申义的类型填空、引申义的类型填空n n 直接引申:由本义直接引申出来的意义直接引申:由本义直接引申出来的意义n n 间接引申:由直接引申再引申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由直接引申再引申出来的意义n n6 6、引申的方

26、式填空、引申的方式填空n n 辐射式:辐射式:n n 链条式:链条式:n n7、说明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熟悉教材用例,特别注意本义n n8、同源词:n n 出自同一语源,后来分化成意义相关而不完全相同的词。n n 特点:读音相通;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有文献资料证明。五词类的活用五词类的活用n n1、词类的活用名词解释 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根本功能。n n 根本特性:临时性n n2、使动用法名词解释n n 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n n项伯杀人,臣活之。项伯杀人,臣活之。n n养备而动时,那么天不能病。养备而动时,那么天不能病。n n

27、晋侯饮赵盾酒。晋侯饮赵盾酒。n n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n n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今媪尊长安君之位。n n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又绿江南岸。n n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n n 3、意动用法名词解释注意与使动用法的区别n n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n n 使动注意的是客观性,意动注意的是主观性。n n n n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n n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n n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n n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n n君君臣臣父父子子。n n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n n4、名词

28、作状语简答n n 表示方位和处所:北饮大泽秦王庭迎n n 表示工具或依据:法皆斩箕畚运于渤海之尾n n 表示对人的态度:兄事之客待之n n 表示比喻:嫂蛇行匍匐其一犬坐于前n n5、说明加点局部的语法特点熟悉教材中的用例n n6、词类活用的条件熟悉根本规律n n A两个名词并列使用,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构关系,前一个动词活用 n n B所之后的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n n n nC C能愿动词之后的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能愿动词之后的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n nD D受副词修饰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受副词修饰的名词活用为动词n nE E名词、形容词之后有代词宾语活用为动词名词、形容词之后有代词

29、宾语活用为动词n nF F有介词结构作补语的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介词结构作补语的名词活用为动词n nG G名词用而连接时活用为动词名词用而连接时活用为动词n nH H不及物动词带宾语活用不及物动词带宾语活用n nI I非生命性名词发出有生命的动作活用非生命性名词发出有生命的动作活用n n7、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简答n n 词类活用是临时性的,并不是自身具有几个不同的词性;词的兼类是一个词同时具有两个或以上的词性,并非临时性的。六古代汉语的词序六古代汉语的词序n n1、宾语前置的条件简答熟悉教材中的例子n n A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n n B否认句中,代词作宾语n n C宾语用代词复指特别注

30、意:维唯是n n n n2、状语后置一般了解n n3、定语后置一般了解n n4、数词作状语熟悉用例n n 三过家门而不入七擒孟获n n5、句尾数词作全句的谓语填空n n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七古代汉语的判断句七古代汉语的判断句n n1、判断句熟悉定义n n 表示某种事物是什么东西或不是什么东西,某种事物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的句子,叫做判断句。n n2、判断句的类型简答n n A谓语之后,用语气词“也帮助判断 n n B主语之后,用代词“者复指,句尾用“也n n n nC只用“者,不用“也n nD“者“也都不用n nE“非表示否认判断n n3、古汉语中的“是注意特殊的代词用法n n 公曰:“

31、是吾宝也。n n 夫殷、周之不革者,是不得已也。n n 此必是豫让也n n4、判断句中“为的词性应用n n 早期只是一般的动词,不是判断词可以理解为准判断词n n n n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n n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n n n n5、判断句中“乃“即“维“惟的词性以及作用应用n n “乃“即均为副词, “维“惟均为语气词,起到强调的作用注意教材中的例子n n6、判断句中否认词“非的作用应用n n 否认整个谓语n n n n7、两种特殊形式的判断句应用n n 紧缩判断句n n 夫战,勇气也。n n 比喻判断句n n 曹公,豺虎也。八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八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n n1

32、、被动句熟悉定义n n 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非主动者、施事者。n n2、被动句的两种根本类型注意区分的方法n n A概念型被动n n B标志型被动于、见、为、为所、被n n3 3、被动句中介词的作用熟悉、被动句中介词的作用熟悉n n 引进主动者引进主动者n n4 4、被动句的根本构成熟悉、被动句的根本构成熟悉n n A A于于n n B B为为n n C C为为所所n n D D见见n n E E被被n n5、被动句的句法n n 介宾结构放在动词之后:伤于矢n n “见直接修饰动词n n “被直接修饰动词n n 九副词九副词n n1 1、程度副词熟悉、程度副词熟悉“ “

33、稍稍 、“ “少与少与“ “颇颇填空、简答填空、简答n n 稍:渐渐;逐渐稍:渐渐;逐渐n n 少:稍微;少:稍微;n n2 2、范围副词熟悉、范围副词熟悉“ “徒徒“ “特特“ “第第“ “直直“ “仅仅n n 然那么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然那么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n n 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n n3 3、时间副词熟悉、时间副词熟悉“ “曾曾“ “再再“ “复复“ “仍仍n n4 4、情态副词、情态副词n n熟悉熟悉“ “且且“ “固固“ “盖特点熟悉盖特点熟悉n n5 5、否认副词、否认副词n n熟悉熟悉“ “不与不与“ “弗的区别,注意简答;

34、弗的区别,注意简答;“ “勿勿与与“ “毋同;毋同;“ “否的使用环境;否的使用环境;“ “微微n n 不:修饰及物或不及物动词、形容词;弗:早不:修饰及物或不及物动词、形容词;弗:早期只修饰不带宾语的及物动词。期只修饰不带宾语的及物动词。n n6 6、表敬副词、表敬副词n n熟悉熟悉“ “请请“ “幸幸“ “谨谨“ “敬敬“ “惠惠“ “辱辱十代词十代词n n1、人称代词熟悉“朕“而“尔“假设“乃n n2、“之与“其的特殊用法熟悉n n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n n 师“作之“的定语,其“作省略之“的定语。n n 全文: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之入也n n n n3、古代人称复数表示法熟悉“侪“属

35、“曹n n4、古代的谦称、尊称是名词熟悉n n 寡人、臣、妾、仆、足下、先生、大王、子n n5、指示代词“之的特殊用法;“夫的用法;“焉的特殊性;合音词“诸n n 之:泛指:之子于归n n 夫:fn n 焉:争奔波焉n n6、疑问代词熟悉“胡“曷“奚“安“恶“焉n n n n7 7、“ “或和或和“ “莫填空、简答莫填空、简答n n 古代汉语中的两个不定代词,古代汉语中的两个不定代词,“ “或,肯定,或,肯定,指人;指人;“ “莫,指人或事物,否认。莫,指人或事物,否认。n n8 8、“ “者和者和“ “所填空、简答所填空、简答n n 古代汉语中的两个辅助代词,都称代一定的人古代汉语中的两个辅

36、助代词,都称代一定的人或事物。或事物。“ “者,在动词和形容词之后,构成所者,在动词和形容词之后,构成所字结构,使整个结构具有名词性,在数词和时间字结构,使整个结构具有名词性,在数词和时间词之后,表示一定的范围和种类;复指主语,引词之后,表示一定的范围和种类;复指主语,引出谓语;出谓语;“ “所,在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之前,构所,在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之前,构成所字结构,使整个结构具有名词性。成所字结构,使整个结构具有名词性。n n9、“所谓的词义熟悉n n10、“所以等的词义熟悉n n 用来的方法凭它来的n n 导致的原因十一介词、连词十一介词、连词n n1、介词注意介词的判定方法、介词的功用、位置

37、n n2、介词“于的用法简答n n A 表示处所和时间:n n B介绍涉及的对象:n n C表示比较:n n D表示被动:n n3、介词“以的用法简答n n 表示工具或凭借:便之以发n n 表示资格、身份、地位:n n 表示原因:扶苏以数谏故n n 表示时间:以五月五日生 n n4、介词“为的用法熟悉;注意读音n n win n5、连词“与的用法熟悉;注意连词的判定方法n n 连接并列的成分n n 6、连词“而的用法简答n n 连接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性质、行为的联系:顺接逆接转折n n 连接修饰成分和中心语:再而衰,三而竭n n 连接主语和谓语:十人而从一人者n n n n7、顺接熟悉n n8

38、、逆接熟悉n n9、连词“那么的用法熟悉n n10、然那么注意古今区别n n11、连词“虽的用法熟悉n n12、虽然注意古今区别n n13、连词“然的用法熟悉n n14、然而注意古今区别n n15、连词“之的用法特别注意古今区别十二语气词和词头、词尾十二语气词和词头、词尾n n1、句尾语气词注意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的语气;注意位置;注意句尾标点符号n n2、句尾语气词“也熟悉n n3、句尾语气词“矣熟悉;注意同句尾语气词“也的区别n n4、句尾语气词“乎“与“邪熟悉;注意三者用法上的区别n n5、不亦乎熟悉n n6、何以为、何为熟悉n n7、哉熟悉n n8、句尾语气词的连用注意连用之后的语气重点

39、n n9、句首和句中语气词注意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的语气;注意位置;注意句尾标点符号n n10、句首语气词“夫注意功用、读音n n11、句首语气词“维惟、唯注意功用n n12、句首或句中语气词“其注意功用n n13、句中语气词“也注意与句尾语气词“也比较n n14、词头、词尾注意它们的位置,注意它们的特殊性以及判定方法:不作句子成分n n15、词头“有熟悉n n16、词头“其注意与“其的其他用法区别n n17、词头“言“于“薄注意位置以及功用n n18、词尾“然“如“尔“假设注意位置以及与其他用法的区分十三古代的姓氏和名号十三古代的姓氏和名号n n1、姓的起源和功用填空n n功用:世纪别类:早期

40、的姓是一种族号n n 别婚姻:n n 崇恩爱,厚亲亲:n n2、早期的“百姓熟悉n n 是指诸多的氏族n n3、“姓与“氏的区别熟悉n n “氏是“姓的分支,前者可以改,后者不可以改。n n4、姓氏合一的起始朝代熟悉n n 战国以后,汉代统称为姓。n n5、孟伯仲叔季熟悉n n6、笄礼填空女子15岁n n7、冠礼填空男子20岁n n8、上古时期的名字称呼填空n n 名与字连说,先字后名;汉代以后相反。尊称卑名,卑自称名;对平、尊辈只能称字。n n9、地望了解n n 出生地n n10、谥号名词解释、填空n n 古代帝王、高官、大臣、诸侯死后,朝廷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个

41、称号,称为谥或者谥号。n n11、避讳同上n n 古代不直接称君主或尊长的名字,遇到与他们的名字相同的字,采用缺笔或改字的方法来回避叫避讳。十四古代的职官十四古代的职官n n一般性了解一般性了解十五古代的地理十五古代的地理n n1、九洲了解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n n2、四渎了解江、河、淮、济n n3、五岳了解n n4、山东、江东、河东等了解n n 崤山、山海关、函谷关十六古代的历法十六古代的历法n n1、年了解n n2、岁了解;注意与“年的区别歲n n3、阴历与阳历注意不同n n4、太岁了解n n5、超辰超次了解n n 木星绕天一周为11.86年,每隔83年就有

42、一次星次的误差,叫做超辰或超次。n n6、合朔了解n n7、晦填空最后一天n n8、朔填空每月1日n n9、望填空每月15日n n10、朏填空每月3日n n11、既望填空每月16日n n12、弦了解月亮与太阳成90度角n n13、上弦填空每月78日n n14、下弦填空每月2223日n n15、地支与十二时辰填空n n16、刻了解n n17、节、气了解n n18、时候了解古今区别n n19、闰月的原因了解n n 阴历每年354天,阳历365又14天,每年差11又14天。十七古汉语常用工具书十七古汉语常用工具书n n1、说文解字填空、名词解释n n 东汉人许慎所著。我国第一局部析字形推求本义的字典

43、。收汉字9353个,另有重文1163个。体例为先列小篆形体,然后解释字义,再分析字形。同时参考古文字形体。首创部首检字法,列出540部。建立了系统的文字学体系。n n2、经籍籑诂同上n n 清代阮元主编。是一部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每项下先引解释,然后列举出处。引用的资料丰富而全面,但是只是罗列,不加取舍,主次不分。采用平水韵韵目排列法。n n3、佩文韵府同上n n 清代张玉书等编。是一部按韵编排的古代辞书。以平水韵分类。先列单字,然后注音释义,再列举复音词。材料丰富,但是大多辗转抄袭,错误很多。编排缺乏严密的规律性。参考?韵府群玉?五车韵瑞?。n n4、十三经索引填空、名词解释

44、;注意十三经的内容?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n n5、中国人名大辞典了解n n6、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了解n n7、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了解n n8、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了解n n9、四库全书总目填空纪晓岚十八古书的注解十八古书的注解n n1、古书注解的起始朝代填空汉n n2、不同时期古书注解的特点熟悉n n 汉代注解限于儒家著作;汉唐人注解古书,一般为训释字句释字和串讲,加注读音,通释全章大意。n n 晋代侧重于说明哲学思想。n n 宋代利用注解发挥政治、哲学思想。n n 清代注重音韵、文字、训诂的研究。n n n n3、衍文

45、填空、名词解释n n 校勘学术语。古书在传抄、刻印过程中误加的文字。n n4、脱文同上n n 校勘学术语。古书在传抄、刻印过程中误漏的文字。n n5、疏正义同上n n 古书注解体例。在解释正文的同时,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n n6、传同上n n 古书注解体例。解释经文大义n n7、箋同上注意三种体例的比照性简答题n n 古书注解体例。对传的补充与订正。n n8、章句同上n n 通释全章大意。n n9、章指同上n n 对全章大意的概述。n n10、集解集注同上n n 传注体式之一。将诸家的注解聚集在一起,并加上自己的见解。或将不同的经、传聚集起来加以解释。n n11、?十三经注疏?同上;考研的应注

46、意注家以及作品,注意各自的名词解释n n 孔颖达?五经正义?诗、书、礼、易、春秋左氏传、贾公彦?周礼疏?礼仪疏?、徐彦?春秋公羊传疏?、杨士勋?春秋谷梁传疏?、邢昺?论语?孝经?尔雅?疏、孙奭?孟子?疏。n n陆德明?经典释文?。只增加本书注音n n12、?五经正义?填空、名词解释n n13、曰、为、谓之填空、名词解释n n14、谓同上注意与谓之的区别n n15、貌、之貌填空、名词解释n n16、犹同上n n17、之言、之为言同上n n18、读为、读曰同上n n19、读假设、读如同上注意抓住注释术语的各自本质性特点注意与18的区分n n20、对古注的态度一般了解n n 十九古书的标点问题十九古

47、书的标点问题n n1、句读填空、名词解释n n 古人读书,常常一句话完了,在傍边加一个点或圆圈,叫句;一句话没说完而需要停顿,在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和称句读。n n2、标点短文要注意的问题虚词、对话、动词、韵脚、句式、文化、典故、音韵、语法、古人思维二十古汉语今译问题二十古汉语今译问题n n1、信、达、雅填空n n2、直译、意译、直译兼意译注意忠实原文、通顺二十一古代的文体二十一古代的文体n n1、曹丕奉献、作品n n ?典论论文?:分文体奏议、书论、铭诔、诗赋。n n2、刘勰作品?文心雕龙?n n3、吴讷作品?文章辨体? n n4、徐师曾作品 ?文体明辨?n n n n5、姚鼐作品?古

48、文辞类纂?n n6、在语言形式上的三种分类填空n n 散文、韵文、骈文n n7、古典散文的四种分类填空、相关作品n n 史传文、说理文、杂记文、应用文二十二骈体文的构成二十二骈体文的构成n n1、骈体文四六文填空、名词解释n n 骈体文是受了汉代辞赋的影响而逐渐性形成的一种特殊文体,魏晋时期开始形成,南北朝时期成为文章的正宗。唐代称为时文;因为全篇多用四字句或六字句,自晚唐时又称为四六或四六文,又因句子多用骈偶句,清代叫做骈体文。n n 2、骈体文的语言特点填空、简答 语句:骈偶四六;语音:平仄相对;词语:用典和藻饰。3、工对填空、名词解释 构成对偶的句子要句法结构、词语对称,事类、数目、色彩

49、等相对。 4、骈体文句子节奏一般了解5、平仄熟悉平声和仄声6、声律填空、名词解释讲究平仄二十三辞赋的构成二十三辞赋的构成n n1、辞的来源了解n n 楚辞,最初是指楚国的诗歌,后来是指屈原和宋玉等人的诗歌合集?楚辞?。n n2、赋的来源了解n n 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赋的名称来自荀子的?赋篇?。n n3、辞赋的区别熟悉n n 辞偏重于抒情;赋偏重于叙事。汉代以后,赋也可以抒情。n n 辞赋的共同特点:用韵n n4、赋体的演变填空n n 骚:模拟楚辞n n 古:骚赋以外的长篇大赋n n 骈:六朝赋n n 文:古文运动影响下的产物二十四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二十四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n n1、引用名词解

50、释;具体应用n n 注意引用的标志性词语n n2、譬喻同上n n 注意比喻词对明喻的转换n n3、代称同上n n 注意同比喻的区别n n4、并提同上;重点n n 修辞手法之一。为了使句子紧凑,把两件相关的事情并列在一个句子里来表述。n n n n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n n 耳目聪明。n n5、互文同上;重点n n6、夸饰同上;重点n n7、倒置同上n n8、委婉同上;重点n n9、省略同上二十五古今语音的异同二十五古今语音的异同n n1、古今语音差异的三方面表现填空n n 声韵调n n2、联绵词名词解释;具体应用n n 由两个音节构成,不能拆开分析的单纯词。二者多有语音上的联系。n n

51、双声、叠韵、双声和叠韵n n3、三十六字母填空、名词解释;考研的特别注意 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清 浊 n n 唇音:重唇:帮b 滂p 并 明mn n 轻唇:非f 敷 奉 微n n 舌音:舌头:端d 透t 定 泥nn n 舌上:知 彻 澄 娘n n 齿音:齿头:精z 清c 从 心s 邪n n 正齿:照j 穿q 床 审x 禅n n 牙音: 见g 溪k 群 疑ngn n 喉音: 影 喻y 晓h 匣n n 半舌: 来ln n 半齿: 日n n4、清音熟悉n n 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辅音声母n n5、全清音熟悉n n 发音时声带不振动、不送气的辅音声母。n n6、次清音熟悉送气、不带音:塞、塞擦n n

52、7、浊音熟悉带音n n8、全浊音熟悉带音塞、塞擦、擦n n9、次浊音熟悉带音鼻、边、半元n n10、三十字母熟悉n n 除去:非敷奉微、床、娘n n11、三十字母创造者填空n n 唐代守温和尚n n12、三十六字母表达的声母系统的年代填空n n 唐宋之间n n13、五音填空、名词解释n n 音韵学术语。音韵学上根据发音部位的不同,将三十六字母分为唇、舌、齿、牙、喉五类,叫做五音。n n14、七音同上五音与半舌半齿n n15、字母填空、名词解释n n 声母的代表字n n16、声熟悉n n 声母或声调n n17、声纽熟悉n n 就是声母n n18、纽熟悉n n 就是声母二十六上古音简说二十六上古音

53、简说n n1、语音开展的历史时期填空n n 上古先秦两汉时期、中古六朝到唐宋、 近古元明清、 现代n n2、不同开展时期的音系代表n n?诗经?;隋陆法言?切韵?、宋陈彭年?广韵?;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北京语音填空;考研的注意名词解释n n3、陈第与?毛诗古音考?填空;考研的注意名词解释n n陈第在陈第在? ?毛诗古音考毛诗古音考? ?序言中说:序言中说:“ “时有古今,地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首先以唯物主义的观点反对叶音说。首先以唯物主义的观点反对叶音说。n n4 4、上古音的研究始于古韵了解、上古音的研究始于古韵了解n

54、 n5 5、韵部熟悉、韵部熟悉n n 简称部。同韵的字所归成的类别。简称部。同韵的字所归成的类别。n n 古人的分韵情况考研的注意古人的分韵情况考研的注意 n n顾炎武十部;江永十三部;段玉裁十七部;孔广顾炎武十部;江永十三部;段玉裁十七部;孔广森十八部;王念孙、江有诰二十一部;章炳麟二森十八部;王念孙、江有诰二十一部;章炳麟二十三部;戴震二十五部;黄侃二十八部;王力十三部;戴震二十五部;黄侃二十八部;王力? ?诗诗经经? ?二十九部;二十九部;? ?楚辞楚辞? ?三十部。三十部。n n阴声韵阴声韵 入声韵入声韵 阳声韵阳声韵n n之之 职职 蒸蒸n n幽幽 觉觉 冬冬n n宵宵 药药n n侯

55、侯 屋屋 东东n n鱼鱼 铎铎 阳阳n n支支 锡锡 耕耕n n歌歌 月月 元元n n脂脂 质质 真真n n微微 物物 文文n n 缉缉 侵侵n n 叶叶 谈谈 n n6、韵目熟悉n n 韵书当中各韵部的标目。韵书归并同韵的字为一部,每部以一个字为代表,这个代表字为韵目。例如:东、冬、钟。n n7、韵摄熟悉n n 等韵学的概念之一。只要韵尾相同、韵腹相近的就归为一摄。是“韵中最大的概念。n n 宋元时期把?广韵?206韵归为16摄。n n 通江止遇蟹臻山效果假宕梗曾流深咸8、阴声韵名词解释 以元音结尾的韵母。9、阳声韵同上 以鼻辅音结尾的韵母。mnng10、入声韵同上 以塞音结尾的韵母。bdg

56、 11、对转:阴、阳、入三者之间相互转化。 通转:音韵学术语。主要元音相近而韵尾不同的字音之间的转化。“用“由 n n 旁转:韵尾相同、元音相近的邻韵之间的转化。n n 戴震首创其名。n n12、谐韵必同部熟悉n n 同一个谐声偏旁的字属于同一个韵部。具有共同声符的形声字,韵部相同。n n13、段玉裁首创古韵谐声表熟悉n n14、上古声母的特点简答;考研的特别注意n n 上古声母的研究从钱大昕开始。 n n 钱大昕:古无轻唇音n n 形声字:n n 通假字:明都、孟诸、望诸n n 辨异文:匍匐、扶匐n n 古读音:娓,读假设媚n n 声训字:靡,无也n n 古反切:庑,莫杜反n n 方言音:房

57、、祊n n 钱大昕:古无舌上音n n 冬:终;澄;瞠n n 章炳麟:娘日归泥n n 女;挠铙:绕饶娆荛;n n 黄 侃: 照二归精n n 照三归端n n 曾运乾: 喻三归匣n n 于:乎n n 喻四归定n n15、段玉裁、江有诰、黄侃、王力对四声的划分考研的注意n n 段玉裁:只有平、上、入n n 江有诰:有四声n n 黄 侃: 只有平、入n n 王 力: 平、入各分长、短n n 二十七古书的读音问题二十七古书的读音问题n n1、破读填空、名词解释n n 用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不同的意义或词性的一种方法。n n 传统上把前一种读音叫做本音或如字,把后一种叫做破读或读破。n n2、假借同上n n

58、 古人在写某一个词的时候,没有使用本字,而是用了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叫作假借。n n3、假借的两种情况填空n n 本有其字的假借通常称为通假;n n 本无其字的假借六书中的假借。n n4、假借的条件填空n n 读音相同或相近指的是古音。n n5、本音熟悉n n6、如字熟悉n n7、破读与假借的区别简答n n 破读的意义与本音的意义之间有着渊源的关系,假借字与本字之间只有语音上的联系,而没有意义上的关系。n n8、破读是一种音变构词手段熟悉n n9、破读的音主要是声调;破读的产生主要是词义引申和词性分化的结果。熟悉n n10、圈发之法破读法了解n n 宋元之后的读书人往往在需要破读

59、的字的旁边用红笔画一小圆圈,叫读破法或圈发之法。n n11、许多破读音没有保存下来的原因熟悉n n 从古到今,语音系统的开展趋向于简化,到现在只留下单一的读法,没有本音和破读的区别。n n12、特殊字词的读音填空n n 国名:龟兹;大宛;康居;月氏;身毒n n 族名:吐谷浑;荤粥;先零;吐蕃n n 地名:镐京;不羹;龙兑;阳夏;番禺;阿旁宫n n 人名:伍员;禽滑厘;郦食其;冒盾n n姓氏:n n 种;解;祭;洗;万俟;尉迟二十八诗律二十八诗律n n1、古诗了解n n 汉魏六朝诗歌为古诗n n2、最早的成熟五言诗了解n n 古诗十九首n n3、最早的完整七言诗了解n n 最早的七言诗?柏梁台诗

60、?;最完整的七言诗曹丕?燕歌行?n n4、隔句押韵的最早七言诗了解n n 鲍照?拟行路难?n n5、沈约、谢眺熟悉n n 永明体的代表作家;发现了汉语的声调n n6、近体诗了解n n 唐代形成的、以讲究平仄和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n n7、古风古体诗了解n n 唐以后,按照古诗的做法,不讲究平仄和对仗的诗。n n8、近体诗的特点填空、简答n n 句数固定;押韵严格;讲究平仄;要求对仗n n9、近体诗的本质特点 n n 讲究平仄n n10、绝句、律诗、排律了解n n 四句、八句、八句以上n n11、出韵了解n n 近体诗的押韵,其韵脚必须是平水韵中同一个韵里的字,否那么就叫出韵。n n12、同用了

61、解n n 古人为诗人写诗押韵编写了局部韵书,?切韵?、?广韵?等,但是这些韵书分韵过细,于是唐人写诗就不完全按照193或206韵,而是把邻近的韵合起来使用,称同用。n n13、?切韵?韵部数目填空193n n14、?广韵?韵部数目填空206n n15、同韵了解n n 诗人用韵都是同韵相押,同韵就是主要元音、韵尾相同。n n16、平水韵填空、名词解释n n 平水人刘渊著有?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将同用的韵合并为107韵;在平水做过官的王文郁著有?平水新刊韵略?,又合并为106韵。因为二人都与平水有关,所以这106韵就被称为“平水韵。n n17、上平声名词解释n n “平水韵中,含有平声三十韵,上声

62、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因为平声较多,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为上平声,下卷为下平声。n n18、下平声名词解释n n19、平水韵所反映用韵的年代填空n n “平水韵南宋时期出现,反映的是唐人用韵的情况。n n20、律诗平仄的根本句式熟悉;注意具体应用n n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n n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n n21、粘填空、名词解释n n 近体诗每两句为一联,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上一联的对句和下一联的出句第2个字的平仄必须相同,叫作粘。n n 22、对同上n n 同一联当中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相反。n n23、失粘同上n n 不符合粘的要求n n24、失对同上n n 不符合对的

63、要求n n25、拗同上n n 近体诗当中,有些地方的平仄不可以随便更改,如果违反了平仄的格式叫作拗。n n26、救同上n n 出现了拗之后在适当的位置上进行补救称为救。n n27、一三五不管,二四六清楚熟悉;注意特殊情况n n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n n 仄仄平仄平仄仄平n n28、三平调填空、名词解释n n29、犯孤平同上n n30、律诗的四联熟悉n n 首、颔、颈、尾n n n n31、律诗的对仗情况熟悉n n 中间两联n n32、借对填空、名词解释;具体应用n n 利用一字多义的现象构成对偶。一个字有多个义项,在诗中用的是甲义,而构成对仗的是乙义或丙义。n n 借音、借义n n33、流水对同

64、上n n 同一联中的两句,字面是对仗的,意思却是相承的。n n34、近体诗句法特点:n n 活用:n n 错位: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应为:春山映柳色,夕鸟藏梨花。n n 省略:n n 紧缩:因潮平故两岸阔,因风正故一帆悬。二十九词律二十九词律n n1、曲子词了解n n2、长短句了解n n3、词谱熟悉n n4、填词熟悉n n5、小令熟悉n n6、中调熟悉n n7、长调熟悉n n8、一字豆填空、名词解释n n 一字之后语气上很短的停顿,没有标点符号隔开。不同于一字句。三、古代作品三、古代作品n n重点是先秦作品,经、史、子、集中的经、史、子,教材中的作品重点是上中册,下册的重点是李白、白居易、

65、岑参的长诗以及诗经、乐府诗的局部内容。局部重要篇目: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鸿门宴;陈涉起义;孙膑;西门豹治邺;谏逐客书;论贵粟疏;报任安书;出师表;答李翊书;侍坐;送孟东野序;柳子厚墓志铭;n n季氏将伐颛臾;逍遥游;秋水;齐桓晋文之事;许行;劝学;五蠹;滕王阁序;醉翁亭记;游褒禅山记;贾谊论;段太尉逸事状;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淮阴侯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论积贮疏;狱中上梁王书;陈情表;烛之武退秦师;晋灵公不君;冯谖客孟尝君;北冥有鱼;胠箧;庖丁解牛;四、字词例分析四、字词例分析n n1、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注意本义n n2、词的本义探求例注意本义n n3、引申义分析例注意本义n n4、同义词辨析例注意不同点n n5、同源词探求例 一般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