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区角活动教案40篇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75703639 上传时间:2024-08-18 格式:PDF 页数:61 大小:2.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数学区角活动教案4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大班数学区角活动教案4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大班数学区角活动教案4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大班数学区角活动教案40篇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大班数学区角活动教案40篇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班数学区角活动教案4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数学区角活动教案40篇(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班数学区角活动教案大班数学区角活动教案 4040 篇篇大班数学区角活动教案 40 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数学区角活动教案 40 篇!(1 1)大班数学教案超市购物含反思)大班数学教案超市购物含反思设计意图设计意图纲要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借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充分挖掘其潜在的、有利于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价值。超市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场所之一,超市里各种各样的物品吸引着幼儿。为此,我们选择了幼儿感兴趣的题材“超

2、市”开展主题活动。将幼儿从“课堂”带到“社会情景”中,并通过参观、游戏、谈话、绘画等多种活动形式把孩子零星的经验整合起来,使孩子了解超市的结构,体验购物的快乐,感受超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在开展主题活动中,我们经常听到孩子们谈论去超市购物时自己买了多少东西,付了多少钱,但是,对人民币的概念仍较模糊,于是生成了这节数学活动超市购物。旨在创设一个“超市购物”的游戏情境,在多次去“超市购物”的过程中认识硬币,学会使用硬币。整个活动过程,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学习,愿意与同伴分享快乐,学会处理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增强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当幼儿亲自购物之后,能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购物体验,也提高了

3、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认识 1 角、5 角、1 元的硬币,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2.掌握购物时不同的付钱方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感受购物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1)活动前幼儿对人民币有初步认识,有“超市购物”的经验。(2)幼儿认识汉字“角”、“一”。2.物质准备:(1)布置“超市”,货架上摆有各种实物,并标明价钱。(2)装有 10 个 1 角、2 个 5 角、1 个 1 元硬币的盒,幼儿人手一份。(3)付钱方法展示板四块。(4)直观演示 1

4、角、5 角、1 元硬币之间换算关系的课件。(5)幼儿人手一张存钱卡。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认识硬币(1)让幼儿感知、发现硬币的特征。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礼物,请你们轻轻地打开盒子,看看里面装着什么。”(幼儿打开盒子。)师:“哇,好多硬币!小朋友们看看,都有多少钱的硬币?”(1 角,5 角,1 元。)“好,现在请小朋友把盒子盖起来,老师要考考你们。”(2)出示 1 角课件。师:“小朋友们看,这是多少钱的硬币?”(1 角。)“你怎么知道它是 1 角钱?”引导幼儿观察硬币上的标志。教师小结:对了,它的上面写着“1 角”,它就是 1 角钱。以同样方式分别出示 5 角、1 元课件,让幼儿认识

5、。师小结:5 角的硬币是金色的,上面写着 5 角;硬币中最大的是 1 元的硬币,它的上面写着 1 元。游戏:取硬币师:“我们一起玩一个取硬币的游戏:老师说出多少钱的硬币,请小朋友快速地举起这个硬币,看谁举得又快又准确。”老师发布命令:“请举起 1 角(5 角、1 元)的硬币。”幼儿取相应的硬币。师:“小朋友们真棒!今天我们有这么多钱,想不想去超市购物?”(想。)“去超市购物时,小朋友要先看看货架上都有哪些商品,价格是多少,然后选一样自己喜欢的,到收银台付钱。”“老师先请小朋友拿着钱盒到 1 号货架购物。”评析: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幼儿对已有的经验进行整理。幼儿在活动前对硬币有了粗浅认识。活动过

6、程中,教师借助实物,通过游戏,从 1 角、5 角、l 元三种硬币最明显的特征入手,引导幼儿准确认识 l 角、5 角、1 元硬币,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2.幼儿第一次购物,探索 1 角、5 角、1 元毛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幼儿带着钱盒,到超市 1 号货架选商品(师设计的每一件商品均为 5 角钱或 1 元钱),并到收银员处付钱。(收银员由老师担任:展示幼儿付钱方法,幼儿只有付钱正确才能拿走商品。)集中梳理经验,知道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提问:“谁愿意来说说你买的是什么?多少钱?你是怎样付钱的?”幼儿分别说出 5 角钱的两种付钱方式:用 1 个 5 角来付钱;用 5 个 1 角付钱。师小结:“这些小朋友买

7、的都是 5 角钱的东西。有的小朋友用 1 个 5 角付钱,有的用 5 个 1 角付钱。”出示课件梳理:“5 个 1 角的硬币合起来是 5 角钱,1 个 5 角的硬币也是 5 角钱。提问:“谁买的是 1 元的东西?你是怎么付钱的?”幼儿分别说出 1 元钱的多种付钱方式:“我买了一个 1 元的,用一个 1 元的硬币付钱。”“用 10 个 1 角的硬币付钱。”“用 2 个 5 角的硬币付钱。”“用 5 个1 角和 1 个 5 角的硬币付钱。”出示课件,梳理 1 元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2 个 5 角的硬币合起来是 1 元钱;10 个1 角合起来是 1 元钱;5 个 1 角和 1 个 5 角合起来也是

8、1 元钱。师:“原来硬币里还藏着这么多秘密。我们刚才只买了 5 角、1 元的商品,超市里还有很多不同价格的商品,你们想买吗?购物时请小朋友仔细看看上面的标价,想想怎样付钱简便些?好,请大家拿着钱盒去购物吧!”评析:教师在幼儿认识了 1 角、5 角、1 元三种硬币的基础上,给幼儿提供了亲身购物的机会,进一步探索 1 角、5 角、1 元三种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出自:快思老.师!每个幼儿都只有在付钱正确的情况下才能买到商品。幼儿必须先观察商品的价格,然后思考该如伺正确付钱,并将付钱方法粘贴在展板上,最后通过课件梳理幼儿经验,为下一环节做铺垫。3.幼儿第二次购物,发现多种付钱方法幼儿到超市选商品,教

9、师观察。收银员由老师担任,展示幼儿付钱方法。集中讨论,梳理多种付钱方法。师提问:“你买的是什么?多少钱?你是怎样付钱的?”(幼儿边讲,教师边演示课件。)(1)6 角钱的商品的两种付钱方式:用 6 个 1 角的硬币来付钱;用 1 个 5 角和 1 个 1角合起来也是 6 角,这种付钱方法只用了 2 个硬币,简便多了。(2)8 角钱的咪咪虾条付钱方式:用了 8 个 1 角来付钱;用 1 个 5 角的硬币和 3 个 1角的硬币合起来也是 8 角钱。(3)如果我买的东西是 1 元,请小朋友帮我想想怎样用 1 元、5 角或者 1 角的硬币来付钱呢?”小结:可以直接用 1 元的硬币来付,也可以用 2 个

10、5 角的硬币来付,因为他们合起来是 1 元,还可以用 10 个 1 角来付。还可以用 1 个 5 角和 5 个 1 角来付。”师:“原来同样的价钱可以有多种付钱方法。”(请小朋友将商品放进桌子底下的篮子里。)评析:这一环节教师巧妙设计,让幼儿在一次次购物游戏中发现多种付钱方法,既拓展了幼儿思维,又进一步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体现幼儿在活动中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的特色。4.第三次购物,巩固幼儿经验,体验成功的喜悦(1)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样神秘的礼物存钱卡(出示存钱卡)。这回要请小朋友将你的付钱方法存在存钱卡里。去超市购物时,请小朋友选一样自己喜欢的商品,看看多少钱,然后回到座

11、位上,将你的付钱方法粘在银行卡的背面。(2)幼儿自由购物,将付钱方法黏贴在存钱卡上。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付钱方法。5.分享商品,结束活动师:“今天我们认识了 1 角、5 角、1 元的硬币,学会了不同的付钱方法,到超市里买了这么多的商品,真开心!今天也来了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我们请她们一起来品尝我们购买的商品好吗?请小朋友把自己购买的商品送与客人老师一起分享吧。”活动反思整个活动始终贯穿“超市购物”这一主线,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在不断的超市购物中认识 1 角、5 角、1 元的硬币。从认识硬币到探索 1 角、5 角、1 元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再引导幼儿发现多种付钱方法,层层深入。活动过程

12、中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2 2)大班数学优秀教案纸牌接龙含反思)大班数学优秀教案纸牌接龙含反思【活动准备】【活动准备】纸牌若干。【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认识纸牌。提问:这是什么?有哪些花色?归纳:在纸牌中,共有 2 种颜色,四种花色,每张牌上还有数字。提问:你玩过牌吗,怎么玩的?归纳:纸牌的玩法很多,有抽乌龟结对子、有比较数字大小今天我们就用纸牌来玩一个接龙的游戏。二、接龙游戏。1、尝试“接龙”游戏。2、交代玩法。看清楚纸牌的排列规律,然后一张一张出牌“接龙”,直到手中的纸牌全部“接完”。如果违反了“纸牌”接龙的规则,就表示“接龙”失败。3、幼儿抽牌,按规律接

13、龙。纸牌按什么规律排列?几个一组,怎么排?看懂就可以出牌“接龙”了。归纳:按花色说:1 张红桃 A、1 张黑桃 A、1 张红桃 A、1 张草花 A,是四个一组,1 张 1 张间隔排列的。还有其他的说法吗?归纳:同一条接龙,可以从颜色、数字、花色不同的方面来说,说出来的规律也就不同。三、分组“接龙”竞赛游戏。玩法:幼儿分 4 组比赛。每组根据纸牌先做一条龙,然后让其他组小朋友猜一猜“龙”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猜对了得 1 分,猜不出或是猜错了不得分。规则:【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在纸牌接龙、填空游戏中,感知不同模式构成的核心单元。2、在竞赛游戏中,体验游戏活动的快乐。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14、。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1、每组小朋友必须先商量按什么规律排列纸牌“龙”。2、采用轮流猜的方法,没有轮到的小组要耐心听。3、猜对了得 1 分,猜错了不得分。四、延伸活动纸牌填空。玩法:教师出示有空缺的纸牌“龙”,让幼儿作出判断“问号”你觉得,小问号的背面是什么牌?说说理由。这组接龙是几个一组,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归纳:要想能够猜出是什么牌,首先要能判断出“纸牌龙”的规律接龙规律。然后才能根据规律找到缺少的牌。今天的这节活动是一个纸牌接龙,老师在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就是要让孩子感知不同模式。小朋友在小班和中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两个一组的模式,三个一组模式的核心经验。但是这样的一个经验是基

15、于他自己本身去操作的一个自我的经验,对于识别他人的经验是非常少的。活动当中,老师采用一个去猜别人的规律这样一个活动形式去帮助大班的孩子感知不同模式他构成的一个核心单元。幼儿很感兴趣,积极参与其中,如果我们自己来设计,有什么新的想法呢?1、本次“纸牌接龙”活动所指向的儿童模式能力是什么?(模式能力包括识别、复制、扩展、创造及转换)哪些相对较难?2、根据你所执教班级幼儿的已有经验,若对“纸牌接龙”游戏进行设计调整,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和思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

16、。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3 3)大班数学教案多角度分类含反思)大班数学教案多角度分类含反思设计背景设计背景在进行数学教育时,进行分类、排序、对立等学习,有助发展幼儿的思维。分类是把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进行分组。幼儿可以学习按物体的某一个(或两个)外部特征(颜色、形状、大小)进行分类,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多角度分类及按物体内在的包含关系进行层次分类。分类、排序和对应这三项活动可以为幼儿进一步学习数的概念打基础。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能从多个角度来分类,尝试自己说出分类的标准,在同一分类标准下能将物品分完。2、积极地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3、培养幼儿观察、分析的能

17、力。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重点难点重点难点1.引导幼儿观察,找出物体的某种特征,并进行多角度分类。2.让幼儿明白自己在选择了一项分类特征时,要始终按同一标准进行。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分类娃娃”。2、 学具准备:“分类娃娃”、水果图片、扣子、彩色积木、彩笔若干。3、 操作册。活动过程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1.预备活动。师生互相问候。游戏:五只猴子荡秋千。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做相应的

18、动作。2.集体活动。创设情境:十个娃娃来做客,他们各有特色,如何分类想一想,找出相同的放一起。请幼儿操作学具“分类娃娃”,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如按性别分,按衣服样式分,按动作分等,鼓励幼儿从多角度进行分类,发展幼儿扩散性思维。请幼儿翻开操作册,看图提问:图上有几只鸡宝宝?再请幼儿把这些小鸡分成两部分,试试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如按类型分,出壳的鸡宝宝有 9 只,未出壳的鸡宝宝有 6 只等。3.分组活动。第一组:分“水果”。将图片中的水果按颜色、大小、有叶无叶、单个或成串等不同特征分类,并动手摆一摆。第二组:分积木。先将积木按大小、颜色、形状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再用彩笔在记录纸上记录,并思考:是积木

19、多,还是红色积木多?第三组:分扣子。将盘中的扣子分成两类,说说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如按大小形状、颜色、材料、有眼无眼进行分类等。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请几名幼儿讲讲自己在活动中的分类方法,教师小结。引导幼儿收拾学具。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学活动还可以延伸:1. 在区角活动中,对玩具、文具等进行多角度分类。2.利用日常活动中的排队游戏,练习分类。3.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在分组活动过程中渗透物体的包含关系,例如分组活动中第二组,当幼儿将积木按颜色、大小、形状进行分类后,可请幼儿点数分类后的积木数量和积木总数,说说是红积木多还是积木多,是圆形积木多还是积木多等。4.家长和幼儿一起完成操作册。(4 4)大

20、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图形碰碰乐含反思)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图形碰碰乐含反思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感受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体验图形游戏的乐趣。2.在图形的移动、翻转、拼接中,发展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及空间方位知觉能力。3.探索用不同数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接组合成新的图形。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教师用具:几何图形卡片 6 张(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课件、大记录表。2.幼儿用具:可操作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每人 4 个、几何图形底板每组三个(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记录纸每人一份,水彩笔每人一支。活动重点:活动重点:用不同数量的

21、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搭、组合成新的图形活动难点:活动难点:尝试合作将 16 个三角形装入底座中。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参观图形王国,巩固对图形的认识1.复习图形,了解图形方向改变但形状不变。2.了解等腰直角三角形,导入活动。二、拼搭图形,感受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1.游戏:图形碰碰乐(碰碰乐、碰碰乐,2 个三角形碰碰乐。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乐。)师:怎样才算 2 个三角形碰在一起?小结: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一定要完全重合在一起,两个三角形才快乐。2.宣布、讲解游戏规则。第一,听清楚是“几个三角形碰碰乐”,然后就去取几个三角形。第二,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要全

22、部完全“碰”在一起才可以。你拼出了什么图形就在记录纸中相应的位置划对号表示出来。第三,三角形“碰”在一起后,小朋友马上转向老师,小手放在膝盖上。3.幼儿进行第一次拼搭活动(2 个三角形碰碰乐)。师:2 个三角形“碰出”了什么图形?还能碰出其他的图形吗?小结:2 个三角形能碰出一个正方形、一个比自己大一点的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4.幼儿进行第二次拼搭活动(4 个三角形碰碰乐)。师:2 个三角形能碰出和自己不一样的几何图形,多几个三角形碰一碰,又能碰出哪些图形呢?请听清楚这次是“几个图形碰碰乐”。请小朋友边操作边记录。小结:真神奇,4 个等腰直角三角形能碰出这儿多的图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

2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同样是长方形、梯形也可以有不同的拼法。三、送三角形回家,学习运用图形拼搭的经验解决问题(出示几何图形底座: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1.数一数每张桌子上有几个小朋友?大家手中的三角形合起来有多少呢?现在这些三角形宝宝玩累了想回家了,可这里只有一个底座才是这 16 个三角形的家,小朋友猜猜哪一个底座才是 16 个三角形的家呢?请说说理由。2.幼儿尝试将 16 个三角形送回家。小结:大大的三角形(底座)太小,16 个三角形住不下;正方形(底座)太大,住不满;长方形(底座)不大不小刚好合适。活动延伸:活动延伸:继续探索 3 个、8 个、12 个等角直角三角形可以拼出哪些图形?教学反

24、思:教学反思: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东西充满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从玩具到食品,从服装到建筑,等等,无所不在,无处不在。(5 5)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含反思)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含反思【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通过猜想、组合,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2、大胆想象,尝试运用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拼出各种图案。3、体验图形分、合的乐趣。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交互式电子白板及课件。2、电脑若干台。3、三角形图片若干。【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1、

25、游戏“身体变变变”。教师说咒语,幼儿变成相应的物品。2、师:有一位懒惰的魔法师,他想制作一种魔法药,只要吃了这种魔法药,不管什么愿望都能实现。(二)教师讲述故事,初步巩固图形的特征。1、教师讲述故事至“猫竖起爪子扑向阿姨。”提问:你猜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情?幼儿根据图画,自由回答。2、师:看看大狗是用什么变成的?“方方正正的砖”,那生活中还有哪些图形是方方正正的?小结:我们身边的黑板、窗子、书、文具盒都是由长方形组成的。3、师:谁愿意试一试用正方形、和长方形拼成大狗。请个别幼儿在白板上操作。(三)尝试探索图形之间的转换。1、继续讲述故事至“魔法师的城堡竟然飘在空中,怎么才能下去呢?这时阿姨摸到了

26、口袋里的圆圆的饼干,她想变出一只会飞的大鸟”,可是,圆圆的饼干怎样才能变成小鸟呢?2、教师引导幼儿共同完成小鸟的拼图。3、幼儿探索:你能把三角形和正方形变一变吗?4、继续讲述故事至“咱们避开乌鸦群到湖对面去吧”,可是,她们怎么过河呢?5、幼儿探索:用三角形拼成其他图形。(四)幼儿创意拼图。1、师:魔法师知道哈哈阿姨逃走了,变成了凶恶的大灰狼追了过来,阿姨又念了咒语“圆圈、三角形、方块们,变成比大灰狼更厉害的动物吧。这次,阿姨会变出什么厉害的动物呢,我们也来试一试把。2、幼儿两人一组,在电脑上进行创意拼图。3、展示幼儿作品,互相评价。活动延伸:活动延伸:在数学区提供更多的几何图形卡片,供幼儿自由

27、拼搭、分合。附故事: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附故事: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从前有一个懒惰的魔法师,他非常非常的懒,所以他决定研究一种只要念了咒语就什么都能实现的魔法药,可是他又懒得自己动手做。于是他念起了咒语“天灵灵,地灵灵,给我一个手艺好的厨师,耶!”说完,就出现了一个正在拷饼干的哈哈阿姨。魔法师命令哈哈阿姨制作魔法药。哈哈阿姨做完魔法药,魔法师就把阿姨的饼干全吃了,又香又脆真好吃。魔法师说:以后你就住在这儿给我拷饼干吧。阿姨听了非常生气,就把魔法药全喝光了,魔法师一气之下就把阿姨关了起来。有一天趁魔法师睡觉的时候,阿姨偷偷地溜了出来。这时,在门口睡觉的猫突然睁开了眼睛,“喵”猫竖起爪子想扑向阿姨

28、。“方方正正的砖头啊,变成勇敢的大狗吧,耶!”就这样,方方正正的砖头飞过来变成勇敢的大狗把猫赶走了。阿姨这才明白,原来她吃了魔法药,可以实现任何魔法。但是打开门后阿姨惊呆了。魔法师的城堡竟然飘在空中!怎么才能下去呢?这时阿姨摸到了口袋里的圆圆的饼干。阿姨把圆圆的饼干拿出来,把其中的几个掰成两半。“圆圆的饼干,半圆的饼干啊,都聚在一起变成一只大鸟吧,耶!”念完咒语,饼干变得越来越大,真的变成了大鸟。大鸟带着阿姨经过一片三角形的树林,来到了湖边。阿姨对着三角形念了咒语,“长三角、宽三角、大三角、小三角,都聚在一起变成一个大帆船吧,耶!”刚念完咒语,这些三角形就开始移动,“砰”的一下变成了帅帅的大帆

29、船,阿姨和伙伴们坐在帆船上,飘到了湖对岸。这时,睡醒的魔法师追了出来,他变成了一只凶恶的大灰狼,阿姨看着这么多的图形,这次她会变成什么才能逃脱魔法师呢?请小朋友们来帮帮忙吧。教学反思: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6 6)大班优秀数学教案找对称含反思)大班优秀数学教案找对称含反思教村分析:教村分析:找对称是一个科学类的数学活动,主要让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此教学教师并不采用直接讲授的教学方式,而是用看一看、折一折、找一

30、找、做一做的几个环节,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列的问题,如,在让孩子们找三角形、花朵、蝴蝶这三张图片左右两边的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提醒着他们三角形的角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不过,这样说也不是很清晰,为了突出方向,就画了方向明显的图案,让幼儿看得更清楚。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通过各位老师的研讨及商量,对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而得到了解决。在设计活动中,采取了由易到难过程,在设计教案中,刚开始从认识简单图形,让幼儿

31、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来了解对称的图形,接着是找一找的环节,即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让幼儿在认识简单图形对称的基础上,来找一找对称的有趣图案。大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及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最后是一个找一找的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巩固对称的理解,从而更多的发现物体的对称性,由于第一研幼儿操作下来,对于飞机的图案,幼儿材料书上画的飞机跟现实生活中的飞机有所差异,因此,不能直接看出它是对称图案,必须通过实际去联系,幼儿很难理解,后来,我就在第二研中,想到了这个问题,于

32、是,就把对称的飞机形象的画出来,当做例题讲解,但在幼儿操作时仍没有好的效果,一直认为是不对称图形,因而,对我的教学带来了困惑,令我不知所措。还有一些地方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对于数学自己本身了解的不够透彻,教学活动准备前,没有认真去研究一些细微的地方和复杂的图案,给教学带来了困难,同时,有些地方出现一笔带过的现象,而造成了幼儿的不易理解。一课二研活动,对于课前的准备如教师对教案的熟悉,教师的回应能力,还有教具等都需要认真准备,可以说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二研之后,虽然有些地方还存在一些漏洞或不足的地方,但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不免会令自己感到开心。设计意图:

33、设计意图:从幼儿经验需求的补助与点拨方面来说,处于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已经不仅仅趋于单一的数字或者是简单的加减法这一模式来套用,他们需求的是多元化数学知识的吸收与灌输,所以在本次大班数学活动的内容选择上,我选用了数学中对称这一知识点对大班幼儿在入学前做一简单的数学知识的点拨,没有过多的要求大班幼儿可以完全掌握这一知识点,但至少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可以让他们对数学中对称这一知识点不再陌生。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学习对称这一数学知识点,大志了解对称这一含义。2、操作体验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会裁剪简单的对称图形。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4、引

34、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难点:1、难点:侠义理解对称的含义,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运用其知识点,把学以至用放在幼儿的教学课堂。2、重点:广义理解对称,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其学习的乐趣。活动流程:活动流程:一、玩对称,体验特征二、剪对称,操作体验1.说一说定义:什么叫对称?(指图形或物体两对的两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2.看一看3.剪一剪三找一找对称,提高认识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也是对称的。活动反思:活动反思:对称在教学设计上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在深入钻研教材之后,我将教学版块确定为五大版块:第一版块:猜一猜低年级学生对于

35、趣味性强的事物能很快接受,并能调动积极性,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因此,我将导入环节设计为“猜一猜”,出示老师剪好的图形,让学生根据看到的一半图形猜出整个图形,从而顺利进入对称图形概念的揭示左右或上下两部分完全重合的图形就叫做对称图形。第二版块:剪一剪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所学知识,没有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因此从学习效果来看,学生对于接受的知识能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新课标提出:学生参与经历所学知识,能激发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所以怎样对对称图形进行一个更直观更具体的感知,我在导入概念以后,紧接着设计“剪一剪”,老师先示范剪对称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老师剪的过程,明确剪对称图形重点和关键在于

36、要先对折再剪,再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再创造,让学生来剪。这样,学生不仅观察了,还参与了,创造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于对称图形的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第三版块:找一找找对称轴是重难点,怎样让学生能正确找到所剪图形的对称轴,我将教学环节设计为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单独找,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再独立画出所找的对称轴,全班交流。从展示的作业来看,大部分的同学掌握了找对称轴的方法,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因为所剪的图形对折了几次,所以在画的时候就增加了难度。第四版块:想一想“想一想”环节是在基本概念掌握以后的提高练习,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设计时,安排以小组学习为主,再通过小组交流,派代表全班交流,集体订

37、正,发现对称图形的特点对称轴有多条。第五版块:说一说数学来源生活,高于生活,让学生在数学课上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所以在课堂最后,我让学生找身边的例子,说一说哪些是对称图形,学生非常踊跃,都想展示自己所学的新知识。学习效果不错。(7 7)大班数学教案四季拼图含反思)大班数学教案四季拼图含反思【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运用 10 以内的加减法进行拼图游戏,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2、能用清楚的语言表述拼图内容,进一步感知四季特征。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活动准备】【活动准备】课件四季拼图(加密狗),“四季拼图

38、”操作包材料。【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看图片引出四季(价值点:观察交流四季的季节特征)1、播放课件(四季图片)提问:图片上是什么季节,在这个季节里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小结: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炎热的夏天有一阵凉爽的风吹来就十分舒服,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冬天如果下起一场大雪,就可以堆雪人。精彩的四季真不错。二、拼图做算式(价值点:尝试运用 10 以内的加减法进行拼图)过渡语:这是哪个季节的图片呢?让我们一起拼一拼。1、游戏:春、夏,与幼儿一起做算式,用鼠标将相应的答案拖动到算式上,正确时图片就会露出一块,全部做完就会出现一张完整拼图。2、提问:这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你最喜欢这个季节的

39、什么?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季节,四季的生活真多姿多彩。三、幼儿操作(价值点:巩固 10 以内的加减法)过渡语:我们拼出了春和夏。你们想不想自己试试呢?要求:1、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包,通过计算进行拼图游戏。2、做好拼图后,看图画,说一说自己的拼图上是什么季节,并说说自己判断的理由。3、和小伙伴一起编编四季小故事。四、延伸活动:拼图比赛。【活动反思】【活动反思】四季是一首富有意趣的诗歌,它通过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语言亲切,富有童趣,所配的四幅图画,形象优美、色彩明丽,便于给学生留下想

40、象和思维的空间。在教学时,一定要“巧用教材,活用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读,积极主动地说,有个性创造地演,把课标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这一理念落到实处。一、 畅所欲言聊四季第二课时教学时,我以问题“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引起学生思考,畅所欲言。孩子的世界和语言总是充满了童趣,会有让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出现。喜欢春天的孩子说“春天花开了。”,有孩子一听就想到了之前提到过的“百花齐放、春暖花开”这样的成语,给人惊喜。说到秋天,就有孩子想到了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校园里前一阵的桂花香,还有在学秋天一课时提到的小松鼠、小蚂蚁准备过冬的粮食。孩子的语言天真中充满想象力,

41、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中的语言,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夏天的枝繁叶茂,秋天的硕果累累,冬天的白雪皑皑。二、 赏读文本学语言这首诗歌语言亲切而富有童趣,使用叠词,朗朗上口。各小节句式、结构大致相同,便于学生仿说。教学时,我陪学生一起朗诵一起发现课文中使用了“尖尖、圆圆、弯弯”这样的叠词,配合着课文的插图读出“草芽、荷叶、谷穗”的可爱。冬天雪人大肚子一挺的样子特别生动形象,我就让孩子做一做这个动作,评选出表演得最可爱形象学生,读出冬天的有趣。感受了文本语言的特点和有趣,我随即让孩子模仿文本语言说一说:_对说:“我是。”孩子们会说一些季节不对应的景物,但经过纠正补充了一些具有季节特点的图

42、片,如春天的鲜花、嫩芽,夏天的荷花、知了,秋天的菊花、柿子,冬天的冰花等,孩子就能准确地模仿课文语言进行说话训练了。这篇课文文本语言比较简单,但通过教学也发现孩子们的生活常识还是比较缺乏的,什么季节有什么特色,有些孩子还是不太了解的。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实际,今后教学中要多联系生活,也需要家长配合在生活中帮助孩子学习语文。(8 8)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人民币含反思)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人民币含反思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0 以内“仿真人民币”,各种玩具,画有不同面值人民币的盒子。活动过程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活动。提问幼儿:平日吃的东西,穿的衣服,玩的玩具是从哪里来的?幼儿说出是用钱买来的,教师出示

43、“仿真人民币”问幼儿:认识他们吗?他们一样吗?引导幼儿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2.发给幼儿每人一套“仿真人民币”,让幼儿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让幼儿按要求取出相应的币值,例如,教师说出四元,幼儿取出四张一元的人民币;师说六元,幼儿取出一张一元的,一张五元的人民币,或取出六张一元人民币。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在操作中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有不同的面值(元、角)。2.掌握对 10 元以内人民币的认识。3.积极参与活动,了解货币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3.游戏活动。教师变成售货员,卖给幼儿玩具,教师说出玩具的价钱,幼儿按量取钱,谁取得既快又准

44、,就把玩具卖给他。幼儿买到玩具后,可以和其他幼儿继续进行游戏,持有不同玩具的幼儿之间可以进行买卖,用“仿真人民币”进行交换。4.交流小结,让“仿真人民币”回家。每个盒子上都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请幼儿根据盒子上面值的不同,把人民币送到相应的盒子里。5.活动延伸。在活动区内放置十元以上的“仿真人民币”供幼儿继续探索认识。活动反思活动反思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是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解决一些和购物有关的实际问题。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能正确、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进行合理、灵活地思考;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根据解决问

45、题的需要正确地收集、整理和加工相关信息;能正确地解决购物时常见的问题教师在教学反思的同时要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下面是初中生物细胞的生活的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要完成上述这些目标,是要依赖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人民币”,我觉得学生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对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们去讲。所以在上本单元之前,以为会非常容易的,还曾想着压缩课时,但是开始之后,我才发现一切根本不是我所想的那样,原本 3 个课时的课,我足足用了一个星期,又复习了 2 天,直到今天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迷迷糊糊。这让我思考了许久,怎么会这

46、样呢?人民币的认识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很大,每次教学总感觉效果不理想,在三年前的教学中早就领教过它的“看似容易实则很难”,所以在课前我充分进行了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力求帮助孩子们轻松掌握本节课知识,觉得准备的比较充分了,但是上完课我还是感到不满意。(9 9)大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方位含反思)大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方位含反思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在森林 Party 的情境中感知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这四个方位,发展空间方位知觉。2活动中能有序,细致地进行观察,清楚、响亮地表述自己的见解。3感受圣诞聚会的快乐,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5体会数学的

47、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白板课件森林 Party。2操作材料、自制跳舞毯各人手一份。3自制储物柜及圣诞礼物。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参加森林 Party,激发兴趣。师:小朋友,圣诞节快要到了,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参加一个快乐 Party 吧。(二)通过住旅馆情境分房间,巩固上、下、左、右。1用一根直线给旅馆分房间、摆家具,复习上下。师:旅馆只有一个房间,我们有男生和女生怎么办呀?2探索另外一种分房间方式,复习左右。(三)利用两根直线分房间,认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1引导幼儿利用两根直线把旅馆分成四个房间。师:有四个小动物来参加我们的 Party 了,它们想每人住一个

48、房间,怎么办?2幼儿第一次操作。3认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师:你们的房间都分好了吗?这个是哪个小朋友分的?你上来介绍一下。你再说一下小动物分别住在哪个房间?和他一样分的小朋友举手。你们都是这样分的。可是刚才这个小朋友介绍小动物住哪个房间的时候,说的是这个、那个的,有点介绍不清楚。我们能不能帮这四个房间都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呢?我们先来看看小猫住哪个房间?先看看它住在左边还是右边,上面还是下面呢?那我们就给它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左上。那小羊、河马、大象它们住在哪个房间呢?4根据动物要求进行第二次操作。(四)举行森林 Party,巩固左上、左下、右上、右下。1根据指令找寻神秘圣诞礼物师:小朋友们真聪

49、明,我们的舞会要开始啦。让我们把今天的舞伴请出来。我数到 123,你们把坐的地垫翻过来,这就是你们的舞伴。看看你的舞伴什么样?2Party 游戏:跳舞毯。(1)结合课件先进行方位的练习。(2)跟着音乐跳舞。活动延伸:活动延伸:日常生活:继续了解生活中的其他方位,如东南西北等。活动反思:活动反思:认识方向是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本的 4546 页的内容。这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这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位;让学生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

50、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并能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这节课的学习不仅为本单元后部分的学习作好铺垫,更为今后在生活中能更精确地确定和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打下坚实基础。我上了认识方向这一课,上完后进行了自我反思,感觉有做得好的地方,也有还需努力的地方,当然还存有一些困惑。我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设计了以下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由“四面八方”这个成语引入,复习生活中的四面:东、南、西、北,然后提问“八方”是什么?为学习新知埋下伏笔。让学生初步感知学习方向的全面性与完整性。再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认识并理解方位知

51、识。我以学校以及周遍的一些标志性的建筑为背景主题图,在此基础上,我抓住一个方向,在演示、讨论的过程中完善学生对新方向的认识,在他们头脑中建立初步的方向框架。(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我在学校主题图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建筑认识图上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个环节充分放手给学生,由于学生已经知道了平面图上规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了图上的东、南、西、北,接着由学生来说出另外的方向,再一次感知为什么东与南的中间就是东南,东与北的中间就是东北,西与南的中间就是西南,西与北的中间就是西北。学生自己感悟出这样命名的道理,应用起来也能更加地得心应手。指导学生填写方向板。(三)实际操作,巩固深化:

52、这一环节,我通过让学生指一指,认一认贴一贴,做一做等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并获得数学经验。在本课的“想想做做”第 2 题。我对题目进行了改编,有效地利用图中的相关信息。先提问:“你最喜欢的水果在水库的哪一面?”同桌共同解决。再问:“你喜欢的水果又在桃园的哪一面呢?”我发现学生更乐意动脑筋解决问题,也乐意与人交流合作。再把这些水果制作成 9 张卡片,要求学生听我说的方位或学生自己说方位,让其他学生上黑板完成这幅水果种植分布图。练习经过创造性地改编,学生兴趣大增,而且对方向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了各个方向,进一步理解各个方

53、向在生活中的应用,丰富了学生的认识,拓展了学生的眼界,学生的认识更加的全面化。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四)全课总结,课外延伸: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在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的时候,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补长取短,互相介绍确定方向的好方法。回家以后,找一找你家的四面八方有什么?(1010)大班数学教案用尺量一量含反思)大班数学教案用尺量一量含反思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和学习直尺的使用方法。2.欣赏各种尺子(直尺、三角尺、卷尺等),了解其不同的作用。3.萌发对测量的兴趣。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5.喜欢数学

54、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 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各种尺子(直尺、三角尺、卷尺等)2. 测量的表格、笔和纸盒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提问引发思考师:教师里面的桌子、椅子、黑板,你们知道他们有多宽有多长么?师:那如果我想知道他们的有多长有多宽,谁可以帮助我呢?(幼:尺子)师:现在请你观察一下尺子上有什么?尺子是干什么用的呢?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尺子呢?教师小结:尺子上面有数字、有刻度,是一格一格的;尺子是能够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二、演示和操作师:请你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现在请你来数一数直尺上面的小格子(就是刻度),数完以后请你尝试测量一下铅笔盒的长度。

55、量出请闭合的长是几个小格子,宽是几个小格子,并把你量出来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师:现在你已经量好了,我请几个小朋友来告诉我你的测量结果?教师小结:测量时尺子和被测量的物体起点要对齐,要及时做记号,继续测量。要记住原来量了多少格,然后把你几次测量的数据加在一起,最后结果就是物体的测量长度。三、幼儿思考,提出问题师:下面请你们讨论一下为什么小朋友测量的铅笔盒的长和宽是不一样的呢?(引导幼儿小结:铅笔盒的大小不同,他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就不同。)师:现在你可以用你的尺子,和刚刚老师教你们的那种方法去测量别的物体了。四、问题迁移,欣赏各种尺(直尺、三角尺、卷尺等),并了解作用。师:今天我们还带来了很多各种各样

56、的尺子,请你们先来欣赏一下这些尺子,看看这些尺子有什么作用,你都在哪里看到过这些尺子呢?活动反思:活动反思:这一课旨在通过学生对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的测量,加深对米、厘米的认识,通过实际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想大致知道物体的长度的需求,激发学生认识身上的“尺”,用自己身上的尺来表示其他物体的长度,从而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本节课通过第一部分认识各种尺让学生了解了尺子的分类,第二部分是通过用尺量学生身高和用软尺量学生的头围让学生亲身实践去感受,学会用尺量,第三部分是认识身上的尺,比如食指宽约 1cm,小指长约 3cm,一拃长约 10cm,一步

57、大约50cm,臂展长大约 1 米等,最后一部分告诉大家可以用自己身上的尺来表示其他物体的长度,整节课下来学生热情很高,也能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他们都很积极地去测量身边的物体,去了解一些身边熟知物体的长度。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学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了解生活中物体的长度,比如应该多涉及一些类似鳄鱼身体的长度、长颈鹿的身长等等,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了解生活中物体的长度,并将其应用于生活中。(1111)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我家漂亮的尺子含反思)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我家漂亮的尺子含反思活动准备:活动准备:PPT,记录表、笔、衣服,活动室内布置六条小路。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经验回顾:我知道的尺1、师:你们认识这

58、些尺吗?它有什么用?2、师:这些尺的长度、形状不一样,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幼:可以用来测量。教师小结:尺上面都有刻度,虽然它们的长度、形状不一样,但是都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我给你们介绍一个小朋友,她的名字叫多多,多多的妈妈测量物体都不用尺子哦,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二、现场探索:理解身体尺1、手尺(引出长度单位拃的概念。)(1)师:妈妈是用什么来测量的?幼:妈妈是用手尺进行测量衣服的。(2)师:妈妈是怎样用手来量的?什么是拃?教师小结:把手伸直,从大拇指的尖尖头量到小指尖尖头这么长的距离叫拃。(3)这里有两件衣服,谁愿意来试试。师:你们认为他们测量的怎样?为什么?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

59、、学习用手(拃)及脚(脚印)作为自然测量的工具。2、知道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作为测量的工具,进一步积累测量的经验。3、乐意大胆尝试,体验用身体测量的兴趣。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教师小结:后面一个手和前面一个手接起来,这样首尾相接才能量的准确。手伸直一拃,小指按住、大拇指接住它,小指按住不动哦。再来,小指按住、大拇指接住它又一拃。(4)师:怎样才能让手尺尽量不变呢?教师小结:我们在测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手尺张到最大,每个手尺都一样长,这样一个手接着一个手,首尾相接的去量,才能量的准确。师:小手真有用,平常小手能做很多事情,现在小手还能做量

60、一量的工具。这个工具就是一把漂亮的尺子,它叫作拃。2、脚尺(1)师:多多用身体的什么部位量了哪里?上面的 10 和 12 是什么意思?(脚能不能做漂亮的尺子呢?用脚印来量到底是怎么个量法呢?谁能来试试?)(2)师:多多是怎样用脚测量的?教师小结:左脚右脚按顺序放上去,脚跟连脚尖,从头量到尾。(人有两只脚,一个脚印量完了,后面一个脚印可以接过来,脚跟去靠脚尖。原来我们身上的脚也这么管用,不但可以走路做运动,还可以做一把漂亮的尺子。)3、幼儿操作(1)要求:这里有红色、黄色和蓝色的几条小路,挑选一条自己喜欢的小路,从起点到终点,脚跟连脚尖量一量。并将量出的结果记录在表格里。(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61、。(3)交流:请说说你测量的是哪条路,测量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进行测量的?三、延伸部分:拓展经验1、师:多多家还有些什么?2、师:猜猜多多还会用身体的什么部位来量呢?(师:我们的身上就只有这两把尺子吗?我们的书还没有看完,后面还有好多页,漂亮的尺子也不止这两把。老师把书放在教室里,喜欢的话可以去看一看,看看到底有几把尺子?)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的手、胳膊、脚,量量长、宽、高,我们的身体就是灵巧的尺子。附:绘本故事:我家漂亮的尺子呀,我的衬衫袖子短了,裤子也穿不进去了,鞋子变小了,衣服也变短了吗?不对不对,是因为我长高了,你知道我长高了多少吗?个子是这么高!到爸爸的肚脐了。现在即不放搁板架我也能

62、够到门铃了。手这么大了!嗯?还差很远呢,我什么时候可以像妈妈长得那么高?妈妈说不给我做衬衫,而准备给我做个连衣裙。要做连衣裙的话,需要毛线和织针,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尺子,妈妈不用尺子,而是用让我痒痒的妈妈手尺来量。看!张开胳膊,挺直腰板,一拃,两拃,三拃,用妈妈的手尺,测量从我的腰开始到膝盖的长度,量胳膊的长度,哈,量量胸围。这样才能做出个合身的连衣裙。我的尺寸量完了,都是用妈妈的手尺量的。真希望妈妈快点把我的连衣裙做出来。以前姥姥也是这样给妈妈做衣服的。妈妈是向姥姥学的。哇,正好合身。像用尺子量的一样,妈妈的手是随时可以用的便利的尺子。我的手也可以像妈妈那样吗?一拃,两拃,三拃,用我的拃来量量

63、东西。嗯?用拃来量衣柜太费力了。那再用脚来量量吧,左脚右脚按顺序放上去,一个脚印,两个脚印,三个脚印我家沙发的长度是 10 个脚印,我的房间到玄关是 12 个脚印。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近两年来学校开展了数学绘本课,为了尝试不一样的课,学习新的教学方式,我选择了我家漂亮的尺子,作为我本学期的组内研讨课。文中以身体中存在的尺来引导孩子了解生活中的非标准化测量,绘本先给了一个情境: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怎么量呢?引导学生注意绘本中提到的用手尺可以测量连衣裙的长度,而且还很准确,再让学生思考:豆豆还会用身体的什么部位来量呢?让学生体会:原来用我们的手、胳膊、脚等等也是很好的测量工具啊,量量长、宽、高,我们

64、的身体就是灵巧的尺子!接着让学生和同桌一起用一拃测量课桌的长,这时他们会发现同一张课桌两人量的结果却不一样,但用自己的一拃去量课桌的长和讲台桌的宽能比较出长短,学生在玩绘本的过程中找到了不同的解决方式。同时让孩子了解在我们的人体中还蕴含着这么多数学价值呢!孩子在故事情境的引导下发现原来在我们生活的地方,也有许多关于数学的秘密呀!在自然测量上设计了手拃量、脚印量、步子量、胳膊“庹”量、胳膊“抱”量等,通过与课本结合及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的考虑,我把重点放在手拃量、脚印量、步子量、胳膊“庹”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启发引导,使学生通过绘本图片体会绘本内容,而不是一味的读绘本。通过学生体验学习这些

65、身体上的尺子,使学生明白我们的身体就是漂亮的尺子。学生互相用手拃测量同桌的胳膊,小组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绘本的最后介绍了更多的用身体的部位测量物体大小的例子,同时还有一个妈妈和孩子分别测量爸爸的身体的小活动,这个活动在课堂上没能让学生切实去体验,或者我没有设计出有新意的环节把这一部分涉及到我的教学设计中,这也是我的一个困惑。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还是不够简练,有时学生说过的对的话,教师又进行了重复,这是最忌讳的。如果设计更多学生活动,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身体尺的灵巧和实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创新,让数学绘本走进学生心里,丰富孩子们的童年,让数学绘本落地开花。(1212)大班数学课

66、教案我和数字做朋友含反思)大班数学课教案我和数字做朋友含反思活动目的:活动目的:1.通过幼儿的自主学习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2.运用多种感官及方式感知 8 以内数的含义,培养幼儿概括数的能力。3.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独立思考及相互协作的能力,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1.数字卡片 18,六种游戏的标识2.数字卡片 18、实物卡片 18、点子卡片、一次性碗、筷、泡沫球、小积木、拼数字卡片、内装物体的小口袋等若干3.数物朋友、分类计数游戏的作业单若干,铅笔若干4.六种奖品若干活动过程:

67、活动过程:一、师:今天我们要到“数的王国”去玩,国王要先看看你们认不认识它的孩子们。(出示 18 数字卡片)你们用动作学学它们的样子吧。(指数字 8)这个数字你们认识吗?8 像什么?我们一起用手指在空中写个 8。二、介绍游戏内容及规则教师边介绍游戏内容边出示游戏标识。按数夹物根据数字或点子卡片夹相应的物体放入碗中。数物朋友天上或划掉物体,使物体的数目和数字一样多。拼数字 8数物拼板根据物体的个数找相应的数字拼起来。听音摸物一个幼儿拍手,另一个幼儿按拍手的次数摸出相应的物体。分类计数这个游戏是以前没有玩过的,要你数数三角形有几个,正方形有几个把数字分别填在下面的表格中。师:你们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游

68、戏?国王说,玩可以,但是要考考谁最聪明。你们看这是什么?这是国王送给你们的奖品,每一组的奖品都不一样,你们玩完一组游戏后,请旁边的小朋友检查,对了就可以拿一个奖品。我们看谁玩的又对又快,得的奖品的种类最多,谁就最聪明.提问:怎样才能得到最多的奖品呢?(幼儿讨论)你认为那些游戏比较难?当你玩游戏遇到困难时应该怎么办?能干的小朋友玩完六个游戏后应该怎么做?请小朋友和数字娃娃玩游戏去吧!三、幼儿分组操作,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游戏,老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对有困难的幼儿适当的引导和帮助。重点观察:几个能力比较差的幼儿进行跟踪观察。观察幼儿玩“分类计数”游戏的各种方法.四、集体交流、讨论:、谁能告诉大家你

69、玩了几组游戏?(数自己的奖品,告诉大家)谁的奖品最多?(对其他幼儿要给予鼓励)、哪些小朋友玩了“听数摸物”的游戏?玩这个游戏要注意什么?你是怎么摸对的?(出示一张“分类计数”作业单)上面有几个三角形?你是用什么方法数出来的?用什么方法可以数的又对又快呢?(给每一位幼儿发一张“分类计数”的作业单)你们现在用最快的速度再来玩一次,可以用我们刚才的方法,也可以自己找出不同的方法。(鼓励幼儿寻找多种不同的方法。)请找出不同方法的幼儿介绍自己计数的方法。、为了感谢数字娃娃,我们拍次手、蹲次、转圈。(运动觉感知)。国王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礼物(每人一个口袋)现在我们自己去摸摸你得到了几个礼物吧!活动反思:活

70、动反思: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我们在选择活动主题时必须紧紧围绕生活实际,从生活中、从幼儿的兴趣点来确定活动。在本课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我本着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为主要目的进行教学,让学生知道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去感受数字和我们生活中的关系,来引导学生去认识数字,发现数字,学习数字,会运用数字。在寻找数字宝宝的环节中,当孩子自己发现的数字时,他们会恍然大悟,原来在我们身边藏着这么多的数字朋友啊!此时孩子们的热情被初步激发,趁热打铁,我又带领孩子们揭开数字的面纱,探寻深层的奥秘。让孩子们了解到数字在不同的地方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发现数字变化的奇妙。最后在孩子们对数字有了充分

71、的感知时,让孩子们再次进行探索,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数字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从讨论中了解数字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在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游戏开火车的这个过程中,这一环节非常吸引幼儿,使幼儿充分地参与到游戏中来,在学中玩,玩中学。整个活动,环节安排紧扣,师幼互动好,孩子们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通过观察、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说说看到的数字等形式,发现了周围世界中处处有数字,知道了与自己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数字。由于有了兴趣这个基石,孩子们完全投入到活动中,自己去找,自己去想,自己去做,自己去玩。整个活动室都充斥着孩子们自主探究的勃勃生机。(1313)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美丽的花图形含反思)大

72、班上学期数学教案美丽的花图形含反思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几何图形组成的花,动物图片。2.给每位幼儿准备一盒七巧板。活动重点:能正确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几种平面图形的形状。活动难点:活动难点:1.正方形和菱形的区别。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菱形、长方形、梯形几种平面图形的认识。2、通过观感知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够正确的区分六种几何图形。3、发现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2.六种图形的基本特征。活动过程:活动过程:1.手指游戏激趣导入本课。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伸出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

73、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抱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转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2.春天来了,各种各样的花开了。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幅美丽的花,小朋友们想看吗?出示由菱形、三角形、长方形、圆组成的两幅美丽的花。3.让幼儿说说这些美丽的花漂亮吗?(漂亮)它们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的特征是什么?4.出示手工折的燕鱼,让幼儿观察,指名说说燕鱼身体的外形各是什么图形?5.出示小鸡、小猪、小狗的图片,分别让幼儿观察说说他们的外形各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6.让幼儿观察我们活动的教室和生活的地方,说说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菱形和梯形。7.指导

74、幼儿区别正方形和菱形的区别。小结;正方形和菱形都有相等的四条边,正方形的四个角相等,菱形的两个对角相等。8.拼图游戏。(给每个幼儿发一副七巧板)9.拼好自己喜欢图案的幼儿自由汇报说说自己拼的是什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分别表示的是什么景物?活动延伸:活动延伸:开展图形拆分和拼搭活动,让幼儿感知图形的变化关系。活动反思:活动反思:活动开始时幼儿的兴趣较浓,人人参入观察美丽图案各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再联系生活实际让幼儿说说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菱形和梯形的时候,幼儿对生活中物体的表面是三角形、圆、长方形、正方形说的较多,难点对物体表面是菱形和梯形说的较少,区别的不太清。也许幼

75、儿平时不注意观察,见的较少教师引导的不到位的缘故。在拼搭游戏活动中,幼儿只能拼搭常见的景物。想象拼搭的能力较差,今后要加强幼儿动脑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1414)大班数学教案找朋友含反思)大班数学教案找朋友含反思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本节课教学设计是在幼儿学习了 10 以内的数字后安排的一个新教学内容,对于幼儿来说这部分内容比较难理解,是抽象的数字概念。因此本节教学设计以游戏为主,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赛”中增勇气,“乐”中长才干。意在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使幼儿在玩中学,不知不觉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 1和少

76、1。通过本科教学帮助幼儿在“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教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幼儿理解掌握概念、法规等知识,引导幼儿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认识相邻数,初步探索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2.在游戏的情景中让幼儿能感知相邻数。3.进行朋友间团结友爱的教育。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圆片教具若、,磁性黑板、1-10 的数字卡片(人手 1 套)、110 的大数字卡片(人手一张)。2.幼儿已学会 10 以内的数字。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 通过语言引出主题:小朋友们,你们有朋友吗?你们的朋友是谁呢?二、认识相邻数,

77、初步探索并体验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1、教师在磁性黑板上贴出对应并置的两排圆片,数量分别是 2 和 3.师:第一排圆片有几个?第二排圆片有几个?第一排圆片比第二排圆片怎样?第二排圆片比第一排圆片呢?我们可以说 2 比 3 少 1,3 比 2 多 1。2、教师在 3 个圆片下面再贴出第三排 4 个圆片。师:第三排有几个圆片?第三排圆片比第二排圆片怎样?第二排圆片比第三排圆片怎样?我们可以说 3 比 4 少 1,4 比 3 多 1.3、教师以中间一个数为参照,先与前面一个数比,再与后面一个数比。师:3 比 2 怎样?3 比 4 怎样?4、师小结:3 比 2 多 1,3 比 4 少 1,所以 3 的

78、“好朋友”就是 2 和 4.通常我们就把这排在一起的 3 个数叫相邻数。5、教师把 2 个圆片取下,在 4 个圆片的下面贴上 5 个圆片,引导幼儿比较 4比 3 怎样?4 比 5 怎样?所以 4 的相邻数是 3 和 5.6、教师把 3 个圆片取下,在 5 个圆片下面贴上 6 个圆片,引导幼儿比较 5 和4 怎样?5 比 6 怎样?所以 5 的相邻数是 4 和 6。7、教师直接说数字 6、7、8、9,请幼儿说出它们的相邻数是谁和谁?启发幼儿用刚才学习的方法找它们的相邻数,幼儿回答后,师可总结。(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幼儿理解 10 以内的各相邻数间多 1 和少 1 的关系。)三、玩游戏“找

79、朋友”,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1、“找朋友”的游戏。将幼儿分为四组,每组幼儿胸前挂有 110 的数卡。教师请数字 3 的幼儿找朋友时,音乐开始,幼儿找本组的朋友时,音乐开始,幼儿找到本组的朋友,音乐停止,2、3、4 的幼儿手拉手站一排。(先请 10 位幼儿演示,然后游戏继续。)2、卡片游戏。师事先发给幼儿 110 的数字卡片,教师说出一个数字,让幼儿找出该数的两个“朋友”,并将卡片举起。(通过游戏的形式巩固理解 10 以内各相邻数间多 1 和少 1 的关系。)四、结束部分。1、游戏后评价。2、师小结,教育幼儿要像数字宝宝一样,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设计意图:在数学活动中渗透友爱同伴的意识。)教学

80、反思:教学反思:整个活动流程安排合理清晰,一环紧扣一环,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先是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再衔接到数字朋友中去。整个活动老师通过讲述、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再用卡片操作、评价总结操作结果几个环节帮助幼儿知道10 以内各数的相邻数、说出 10 以内各数的相邻数、理解 10 以内各相邻数间多 1或少 1 的关系,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达到了活动目标。在活动中孩子们情绪高涨,老师请幼儿找朋友时,孩子们的小手纷纷举起;老师问题刚提出,孩子们就争着回答;老师请小朋友们做“找朋友”的游戏时,活动气氛非常活跃。但在最后一个环节中,还有幼儿不能迅速地找出卡片,在活动后请家长回去利用扑克

81、牌与幼儿巩固 10 以内的相邻数,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再玩几次类似的游戏。(1515)大班数学教案对称含反思)大班数学教案对称含反思活动重难点活动重难点侠义理解“对称”的含义,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运用其知识点,把学以至用放在幼儿的教学课堂。广义理解“对称”,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其学习的乐趣。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学习“对称”这一数学知识点,大致了解“对称”这一含义。2、操作体验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会裁剪简单的对称图形。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活动流程活动流程一.“玩”对称,体验特征1.没人一张白纸,把纸对折,然后从折痕处开始撕,撕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2.展

82、示部分幼儿的作品,看一看这些图形,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小结出这些图形的特点:对折左右两边都相同,把它叠在一起,会重合)教师提出概念:像这种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对称图形.二.“剪”对称,操作体验1.说一说定义:什么叫对称?(指图形或物体两对的两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2.看一看A.出示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幼儿想象结合另一半,会是什么图形B.教师用对称的方法对两幅图进行裁剪(示范)3.剪一剪C.幼儿自己动手裁剪老师已经勾画出来的对称图形D.幼儿自己想象裁剪对称图形三.“找”对称,提高认识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也是对称

83、的活动反思活动反思这个活动设计通过帮小昆虫找翅膀,激发幼儿主动去观察、发现、感知对称的图案,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对称的事物。此设计是一个整合了语言、科学、艺术、数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活动。由此活动还可以引申出许多探索活动,以开阔幼儿视野,激发幼儿主动观察事物的积极性,提高幼儿自我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幼儿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环境的美好情感。此活动适合大班幼儿,如果在中班进行,可以把它分成两个活动来完成。(1616)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人民币含反思)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人民币含反思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初步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1 角,2 角,5 角,1 元,5 元,

84、10 元的币值。2、学习看钱币上的数字,知道钱币可以用来购买相应同等币值的商品。3、有钱币购买商品的愿望,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4、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币不同的换算方法。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6、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与在超市做营业员的家长做好事先的购物安排。2、请家长为孩子准备不同币值的人民币 10 元。3、实物投影仪。活动过程:活动过程:1.集体活动。教师让幼儿拿出自己带来的人民币,告诉大家:我带来的是几元钱?老师分别出示各种货币的面值,让幼儿认一认。观察钱币,读一读上面的数字。2、小组活动。组织幼儿讨论

85、:钱币有什么用?用钱可以做什么?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币值的人民币?3、实践活动。说说自己带了多少钱?提出超市购物要求:明天,我们要出去远足活动,为远足活动准备一些小食品,每个小朋友只有 10 元钱,每个小朋友事先考虑好,要买什么东西,观看商品的价值,然后在 10 元的范围内购物。幼儿相互讨论,作出打算。来到超市,自主购物。教师指导幼儿观看商品的价值,购满需要的商品。到柜台结帐。自己核对商品和价钱。回到教室,互相交流,讲述自己买了什么东西?用了多少钱?活动反思:活动反思:在组织认识人民币这一课前,我们还在犹豫着是让老师自己准备,还是请幼儿自己带?起初我们想自己带省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怕有些家长

86、认为幼儿园里要家长配合的地方太多,一会儿带这,一会儿带那,连钱也要带?又怕万一丢了,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但一想,明天刚好是远足活动,也许准备一些食物和水,何不趁此机会来一个购物实践活动?不是“结合家庭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活动”,很好的一个机会吗?通过孩子自己带钱,并去体验购物带来的快乐,一举两得,再麻烦,我们也决定抛开顾虑,试一试。于是,我们在家园知心屋中,告知家长需要配合的事项及缘由。大部分孩子都及时带了各种币值的钱币。在认识钱币的时候,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介绍自己带的人民币,我发现他们大多已经能准确无误的说出币值。我意识到,其实让孩子“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发现,探索,学习的过程。这样上

87、起课来,轻松多了。在购物过程中,他们也会盘算着自己有多少钱,明天远足需要些什么东西?有多少钱能买多少东西?更令我们欣慰的是,在放学时,家长们见孩子拎着自己买的东西,兴奋地告诉他们自己购物时的经历,那快乐的模样,都感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中确实成长了,对老师的做法也表示赞同,没有丝毫的责备麻烦的意识,他们纷纷表示,会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对家长,对孩子,对自己,多一些信任,相信我们的收获会更大!(1717)大班数学教案三角形拼图含反思)大班数学教案三角形拼图含反思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教具:磁性三角形 12 个。2、学具:同样大小的三角形若干(每位幼儿 4 块)。活动过程:活动过程:1、集体活动。

88、师:小兔最喜欢三角形了,它觉得三角形的本领很大,能拼出各种图形来。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三角形,想请小朋友也来摆一摆、拼一拼,看看小兔说的是不是真的。师:谁来告诉我你是怎样拼的?(个别幼儿尝试)师:老师有一个要求,每位小朋友拿 4 块三角形,用这 4 块三角形拼一个大的长方形。2、操作活动。师:谁来拼?(幼儿介绍自己拼的长方形)师:刚才,小朋友用 4 块三角形拼出了一个大的长方形,我们还可以用 4 块三角形拼什么图形呢?(大的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师:快去试一试,我们来比一比谁拼的快又好?(幼儿再次尝试)师:你拼的是什么图形?谁来拼给大家看一看?(请三位幼儿分别拼三种不同的图形)师:请小朋友去

89、拼一拼你没拼过的图形。3、小结。师: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用三角形拼出了长方形、正方形、大三角形、梯形,下次,老师还要请小朋友用各种图形来玩拼图游戏。活动反思:活动反思:大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吸引孩子的注意,在拼拼摆摆的过程中加深孩子对三角形的认识,老师及时的小结使孩子获得知识的完整性。由于生活中属于三角形的物体少一些,所以孩子丰富的不是很多。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用三角形拼出长方形、正方形、大三角形、梯形。2、在探索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体验活动中的成就感。3、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1818)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图形含反思)

90、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图形含反思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了解圆形、椭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主要特征。2.练习幼儿的视觉辨别能力。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让他们能说出图形的名称。难点是辨认不同图形的特征。活动准备活动准备粉笔、黑板、彩纸剪成的各种图形。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2.让幼儿比较图形的异同,让他们清楚地知道图形与图形之间有些是完全不同的。3.有些是相似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圆形和椭圆形。4.有些是相关联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个正方

91、形变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两个三角形变成一个正方形。5.经过反复辨认,幼儿对图形的特征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二、先让幼儿知道物体有名称图形也有名称,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然后才把图形的名称告诉他们。三、引导他们辨认生活中的物体所呈现出来的图形使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四、用画纸剪出不同的大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再用纸剪出不同的小几何图形,然后让幼儿把同类的小图形贴在相对应的大图形上面。教学反思教学反思通过此活动幼儿对图形有清晰概念,对不同的图形有了印象。能比较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不会把正方形和长方形看成是相同的图形。引导幼儿留心观察环境中的物体,发现图形在生活

92、中的应用,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1919)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几何图形含反思)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几何图形含反思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标记进行分类。2、通过情景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2、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小篮同幼儿人数。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标记,音乐。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1、“小

93、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外捡石头!”(随音乐进入活动室)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彩缤纷的小石头,大家可以挑自己喜欢的捡。”3、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颜色、形状)。5、游戏:按标记举“石头”。二、铺石头:1、“大家捡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2、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3、出现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还有坑没有铺好,该怎么办?”4、幼儿再次操作。5、发现问题:“老师发现这里有块石头很特别,是用两种颜色的石头拼起来的。”请个别幼儿介绍他的方法。6、引

94、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铺平“地上”的“坑”。7、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三、踩石头:1、“路铺平了,我们来玩踩石头的游戏!”教师介绍玩法:“音乐一响,小朋友就一边念儿歌一边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2、游戏重复 23 次。3、让幼儿找找在幼儿园里有没有这样的图形,结束活动。活动延伸:活动延伸: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的形状是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及正方形,回园告诉老师,并列出图表。活动反思:活动反思:大班幼儿已经认

95、识了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对几何图形有着浓厚的兴趣。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并掌握有关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满足幼儿探索发现、尝试创作的欲望,符合大班的年龄特点。(2020)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能干的装修工含反思)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能干的装修工含反思【活动准备】【活动准备】三种不同的地板装修图;六张不同颜色、形状的地砖图(教师、幼儿人手一套);装修图;记录单;水彩笔。【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学习根据地板装修图选择单张地砖图进行填补匹配。1、以“装修游乐场地面”情境导入,引起幼儿活动兴趣。师:小兔子是一名能干的小装修工,今天它要为游乐场铺地砖,我

96、们一起来看看有几种地砖。2、出示六张不同颜色、形状的地砖图,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外形特征。师:有几种地砖?每一种地砖是有几块地砖组成的?师小结:3、4、5 是由 3 块地砖组成的,1、2、6 是由 4 块地砖组成的。3、出示装修图(1),引导幼儿根据图中空缺的形状,选择合适的地砖型号进行拼合。师:我们来看一看第一张装修图,阴影部分是小兔子已经铺过的,空白部分是还没有铺的,哪个小朋友愿意来帮帮小兔子把地砖铺满,请你来试一试?师:你想选几号地砖?为什么?你来试一试合适吗?(个别幼儿上前操作,集体感知、验证。)二、自主操作、探究,尝试运用两张“地砖图”进行组合拼合。1、出示装修图(2),引导幼儿观察:

97、这是第二张装修图,请你们用自己的方法把空白部分铺满,小朋友找到和老师一样的装修图铺一铺试一试,地砖铺满就坐端正。2、幼儿自主操作、探究:运用两张“地砖图”、个别幼儿上前展示操作结果、探索多种组合方式,完成组合铺地砖任务。师:谁愿意上前展示一下你的操作结果,铺满了吗?(验证操作结果)和他的结【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通过装修工铺地板情境,探索运用不同组合形式的方块进行图形填补。2、尝试多角度思考问题,发现多种图形组合填补方式并进行记录。3、能积极动手动脑,感受拼图的乐趣,在操作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果一样的请举手,谁的方

98、法和他不一样?3、教师利用操作卡验证操作结果。师小结:这张装修图空白部分要用两种地砖才能铺满,并且有五种铺法。三、自主操作、探究,尝试发现多种图形组合填补方式并记录。1、出示装修图(3)和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教师介绍游戏任务、规则和记录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多种组合方法。师:小兔子这里还有一张装修图,你们看空白部分像什么?(小汽车)怎样才能把空白部分铺满,需要几种地砖?有几种铺法?你们来试一试。操作要求:每找到一种铺法,请用水彩笔画出对应地砖的序号;接着继续探索下一种铺法,看谁找到的方法又多又快又正确。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3、展示交流:个别幼儿介绍方法并集体验证。师:你们真能干,你们看一

99、看你们的找到了方法和老师的一样吗?(逐张出示)师小结:空白部分要用三种地砖才能铺满,并且有五种铺法。四、现场分组比赛“铺地板”。1、出示大的装修图,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师:小兔子看到你们这么能干、聪明,还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大机器人图,让你们和同伴们一起来铺一铺试一试。2、幼儿分组进行比赛,以铺满地板且用时最短一组为胜。师:看哪一组最快铺满。活动反思活动反思该活动取材于组合形式游戏,组合内容的本身其实并没有多大难度,鉴于大班幼儿的发展要求,这一游戏幼儿还是较能接受的,也颇感兴趣,或许是因为很少接触这一内容、老师讲解不够清晰具体的等缘故,有部分幼儿没有很好掌握第二次操作的要求,使得难点目标没有有效、全

100、面地突破。(2121)大班教案三角形拼图)大班教案三角形拼图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用三角形拼出长方形、正方形、大三角形、梯形。2、在探索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体验活动中的成就感。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教具:磁性三角形 12 个。2、学具:同样大小的三角形若干(每位幼儿 4 块)。活动过程:活动过程:1、集体活动。师:小兔最喜欢三角形了,它觉得三角形的本领很大,能拼出各种图形来。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三角形,想请小朋友也来摆一摆、拼一拼,看看小兔说的是不是真的。师:谁来告诉我你

101、是怎样拼的?(个别幼儿尝试)师:老师有一个要求,每位小朋友拿 4 块三角形,用这 4 块三角形拼一个大的长方形。2、操作活动。师:谁来拼?(幼儿介绍自己拼的长方形)师:刚才,小朋友用 4 块三角形拼出了一个大的长方形,我们还可以用 4 块三角形拼什么图形呢?(大的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师:快去试一试,我们来比一比谁拼的快又好?(幼儿再次尝试)师:你拼的是什么图形?谁来拼给大家看一看?(请三位幼儿分别拼三种不同的图形)师:请小朋友去拼一拼你没拼过的图形。3、小结。师: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用三角形拼出了长方形、正方形、大三角形、梯形,下次,老师还要请小朋友用各种图形来玩拼图游戏。(2222)大班教

102、案钱币找付)大班教案钱币找付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的钱币。(一元的人民币十张和五元的人民币两张)2.经验准备:孩子已有一定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及加法运算的能力。3.烧烤店和快餐店学习资源中心活动过程:活动过程:1.谈话活动:谈论钱币老师出示钱币,问问孩子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 家里有吗?它有什么用?在什么时候我们要用到钱?请孩子说一说自己身上的衣服、书包、 鞋、家里的玩具都是怎么来的?2、认识钱币面值(1)教师:这些钱币一样吗?哪儿不一样?(2)引导幼儿观察钱币,从钱币的大小、颜色、花纹、数字等方面分辨钱币。(3)引导幼儿认识钱币,如纸币1 元、5 元、10 元

103、、20 元、50 元、100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在操作中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2.在购物中学习算账,懂得货币面值的换算。3. 了解钱币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对钱币的运用产生兴趣。4.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5. 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元; 硬币一角、5 角、1 元。能根据纸币和硬币正确的区分。3、钱币比大小(1)出示 10 元和 1 元,教师:这两张钱哪张面值大?买点东西多?(2)引导幼儿比较 1 元、5 元、10 元钱币面值的大小,知道他们的兑换关系。(3)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了解:5 元比 1 元买到的东西多,10 元等于两个5 元。4、数数多少钱(1)教师

104、将钱币随意组合,引导幼儿观察并数一数一共多少钱。(2)多次组合钱币,引导幼儿数数多少元钱,进一步认识不同面值的钱。5、付钱的方法(1)教师出示带有价格标签的各种物品,请幼儿取出相应的货币,加深幼儿对不 同面值人民币的认识。(操作活动可反复进行)(2)引导幼儿发现有不同的付钱方法。6、分组游戏活动(1)场地有各种烧烤用具、物品,上面标有价格,有的幼儿做售货员,有的幼儿 做顾客,让幼儿学习使用货币。(2)快餐店。(3)巩固幼儿对钱币的认识及应用。7、师幼共同收拾学具。(2323)大班教案钱币换算)大班教案钱币换算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进行交流,了解 1 角、2 角、5 角、1 元人民币的一般

105、特征。2、引导幼儿了解1 元=10 角的人民币兑换关系,并能够在游戏中运用,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课件-认识人民币2、1 角、2 角、5 角、1 元人民币若干,标明价格(1 角5 角)的玩具 9 篮,游戏币每个幼儿一套。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人民币并进行交流,发现不同面额人民币的特征。1.先来看看 1 元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小结:1 元纸币上的风景图案是杭州西湖;1 元的硬币是银白色的,有牡丹花或菊花图案。2.再来看看 5 角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小结: 5 角纸币上的人物图案是侗族

106、和苗族的阿姨;5 角的硬币是黄色的,有梅花图案。3.再来看看 2 角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小结: 2 角纸币上的人物图案是彝族和朝鲜族的阿姨;2 角的没有硬币。4.最后看看 1 角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小结:1 角纸币上的人物图案是高山族和汉族的叔叔;1 角的硬币也是银白色的,比 1 元的小些、轻些,上面有水仙花或菊花图案。二、 引导幼儿了解人民币的兑换关系。提问,幼儿根据问题操作游戏币,说说操作的结果:1.如果用 1 角的去换 2 角的,怎么换呢?(2 角=2 个 1 角)B、如果用 1 角、2 角的去换 5 角的,可以怎么换?2.小朋友知道 1 元等于多少角呢?(1 元=10 角)D、

107、如果用 1 角、2 角、5 角的去换 1 元的,可以怎么换呢?3.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进行兑换练习,幼儿说出一种方法,老师就请全班小朋友都来操作练习一下。三、做买卖玩具的游戏,引导幼儿运用人民币兑换的知识。1.指定 9 个小朋友当售货员,就在每个小组卖玩具;其他幼儿当顾客,先把椅子搬到墙边,再去买自己喜欢的玩具。2.老师鼓励幼儿去买价格不同的玩具,并提醒幼儿付钱时要算一算帐。3.在游戏过程中,老师不断地巡视,观察幼儿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的兑换知识。四、游戏结束,小结游戏的情况。1.先请个别幼儿说说买了什么,用了多少钱?2.老师小结游戏的情况,指出优点和存在的问题。3.结束语:今天我们做了买玩具的

108、游戏,以后小朋友和家长去买东西的时候,就要动动脑筋算算帐了。我们学到的知识要会运用才是真的学会了。(2424)大班教案图形的变换含反思)大班教案图形的变换含反思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在图形的反复变化中,训练幼儿思维,提高操作能力。2、通过让幼儿反复对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变化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转换,它们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3、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活动的重点:活动的重点:掌握图形的要领。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教具: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形拼成一幅画(机器人

109、)。2、学具:每人一套各种图形的纸,放在信封中。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副有趣的画,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拿出挂图背朝幼儿),变!一幅画展现在幼儿面前。“机器人”对!你们看机器人是由什么拼成的。“由图形拼成。”好!下面我们就来做有关图形的游戏。(二)基本部分:第一次尝试活动:观察、思考。l、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由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组成。)2、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圆形 6 个,半圆形 6 个,正方形 1 个,长方形 4个,梯形 5 个,三角形 1 个。)第二次尝试活动:用折纸游戏,看图形的变化。1、发礼物:(学具)小朋友,上面的游

110、戏,大家做的都很好,所以老师要奖励每位小朋友一份礼物(发学具),我知道大家都想看看袋里面装的是什么礼物,好,下面就请你们自己打开小信袋(里面出现多种颜色的图形)。里面是什么?你们喜欢不喜欢这些小图形呢?它们还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折一折,它还会变成其它形状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2、操作:动手动脑,感知图形变换。(1)请幼儿动手变一变(折纸)。(2)请幼儿说说变化的结果:(幼儿用记录表记录)正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长方形。圆形变成了半圆形、扇形。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正方形。(三)结束部分:五彩图形妙趣横生:小朋友,这些小图形好玩吗?(好玩!)其实它还有更好玩的方法呢,只要我们再把它贴在白纸上它

111、还会变成一幅精美的粘贴画,你们想试试吗?1、师生共同享受动手制作的快乐。2、作品交流(四)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回家后同爸爸妈妈找一找,你家里哪些东西是你认识的图形。活动反思:活动反思:大班综合活动图形的变换的设计思路是:大班幼儿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对几何图形有着浓厚的兴趣。本活动是尝试将领域与艺术领域相结合。活动以图形娃娃过生日为主线,通过听听、看看、找找、剪剪、拼拼、讲讲等不同途径,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并掌握有关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满足幼儿探索发现、尝试创作的欲望,符合大班的年龄特点。(2525)大班教案买书去含反思)大班教案买

112、书去含反思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初步认识人民币,体会买书活动的乐趣。难点:通过活动开展,进一步加深对 8、9、10 组成的理解。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各种各样的书(书的封面、颜色、大小、厚薄、新旧等都不同),教师事先给书定价(10 以内的整数)。2、人民币若干。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魔术导入。二、认一认,换一换。(一)引言过渡:1、小朋友们,有个小书店快开张了,你们想到书店买书吗?2、需要准备什么才能买到书呢?(二)认识人民币1、把准备好的封包发到幼儿手中2、认识幼儿常见的几种基本货币(纸币):1 角、2 角、5 角、1 元、2 元、5元、10 元。3、认识硬币:1 角、5 角、1 元。4、介

113、绍认识大面值人民币:20 元、50 元、100 元。(三)了解元与角之间的换算关系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认识常用的货币及基本的货币单位、并初步了解角、元之间的换算关系。2、复习 8、9、10 的组成方式和加减法。3、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1 元10 角(板书)(四)、换一换,并完成教材第 60 页“连线”。三、买书游戏(一)把幼儿分为两组(卖书组 4 人,买书组若干人)。(二)在老师指导下开始买书游戏。(在活动中教师播放愉悦的轻音乐,幼儿伴着音乐进行活动)(三)汇报。1、教师:好了,游戏开心吗?买到书

114、了吗?买书用了多少钱呀?2、巩固对元、角换算的认识以及数字 8、9、10 的组成方式的理解。四、总结并提示课题。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这节课,我觉得以下这些地方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一、创设生活性和趣味性活动情境。使幼儿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充分利用身边的一切教学资源,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让幼儿亲身参与小书店买卖书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情感投入。二、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让幼儿在课堂中充分动口动手。游戏是孩子的基本活动,在课堂活动中以游戏形式 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让幼儿在游戏中寓教于乐中获悉知识。在这节课中,我让幼儿参与买、卖书活动,既满足了幼儿好动的特点,也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了学习的快乐。使孩子

115、在整节课中,保持深厚的学习兴趣,兴趣盎然。三、适当运用学具,提高活动效率。众所周知,再好的魔术师,没有道具就不可能表演出精彩的魔术,教师如能在教学实践中,制作教具,利用教具就会使课堂上锦上添花。在这节课中,我准备了精美魔术盒、连环画和崭新的人民币作为活动的载体,吸引幼儿的集中注意力,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四、魔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在上课之初,我就以富有诱惑性的百变魔术来激发的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五、重视了对幼儿的表扬和激励。表扬和激励是孩子成长的加油站,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是每个人的天性,孩子更是如此。在这个活动中,我善于捕捉孩

116、子们身上的亮点,对他们进行表扬和激劢。如有的孩子在买卖书环节中,我就表扬和激励了幼儿,给幼儿成功之处给予肯定。实践证明:表扬和激励是我们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在这节课中,我也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和改进,如在教学中,自己运用的教学手段还是比较保守和陈旧的,没有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我个人的教态、语言、组织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使一节课成功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老师、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2626)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含反思)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含反思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

117、.认识一些常用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如何识别人民币币值的正确方法。2.了解人民币的单位,知道元、角之间的大小。3.在购物游戏中,初步掌握用货币购物的基本常识,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活动准备:活动准备:课件、人民币、篮子等。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认识人民币1、直接引入:师“请小朋友一起来看看大屏幕。”2.猜测(课件):a、“这是什么?”“对了,这就是钱。”B、“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些钱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数字、颜色、图案、纸张大小不一样)“你们知道这些钱共同的名称吗?”(人民币。)C、小结:人民币又分纸币与硬

118、币。3、让幼儿了解钱的用途。师:你们知道钱是用来做什么的吗?它对人们有什么用处?小结:人们通常用钱来买东西,比如我们穿的衣服、裤子,吃的菜等等;钱虽然不能代表一切但是生活中如果没有钱,我们都难以生活下去。4、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 认一认、说一说课件:你都认识哪些人民币吗?你认识的有哪些?看看说说这些人民币的面值各是多少:1 角、5 角、1 元、5 元、10 元等。(1)重点介绍角币,识别角币的单位。(课件)纸币 1 元,你怎么知道它是 1 元?有几个数字 1?教师点击课件,共同寻找人民币 1 元上的数字。怎么知道它是 1

119、元而不是 1 角?从汉字、拼音的单位上都能告诉我们是 1 元,找出1 元的人民币,并小结:原来 1 元人民币既有硬币又有纸币,他们都是 1 元面值的人民币。看课件,找找还有哪些人民币也有硬币,随机转动。(2)互动游戏a、师取钱,幼儿说。b、老师说,幼儿取。(三)游戏“凑钱”老师交待活动要求为灾区小朋友买一批学习用品,可超市只有 3、4、6、7、8、9 元的物品,而人民币只有 1、2、5 元。怎么办?1、小结:学会凑钱2、幼儿游戏,老师指导。3、集体检查凑出的钱是否不多不少刚好买你所需的学习用品,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凑出 x 元钱。活动反思:活动反思:本节课来源于大班下期领域。在日常生活

120、中,我们的孩子已经开始接触到人民币,如收到压岁钱,随大人去超市购物等。有小部分的孩子已有亲身购物的经历,所以他们对人民币也有一定的感性经验,有探索的需求。而大班下学期幼儿对 10以内数的分合有了一定的理解,这也为感受 10 元以内人民币的数量关系作了知识方面的准备。在本次活动中,认识人民币,知道面额的大小,了解元与角的关系,是个重点,而使用人民币进行分解组合,有计划合理消费是个难点,整个活动以“认识人民币”“识别人民币面值大小”“为灾区小朋友购买学习用品”三个环节来贯穿,从而让幼儿在富有情趣的活动中来获得人民币的粗浅知识,练习10 元以内人民币的分解组合,及养成方面的教育。在第一环节中,我使用

121、了课件、实物等教具让幼儿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来让幼儿认识人民币及其面值,知道它们的单位大小关系。在活动中发现幼儿能够很好的掌握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而对元与角之间的大小关系不清楚,所以我请幼儿比较:数字相同、面值是否也相同。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知道其单位不同、数字不同面值也就不同。第二环节,根据幼儿的知识准备,我们设计了超市购物的游戏,让幼儿来感受 x 元钱的不同组合形式。这里我们给幼儿准备了 10 元、5 元、2 元、1 元面额的人民币,在操作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的数字钱也是有讲究的,10 元只有 1 张,5 元面额的有 1 张,2 元面额的有 1 张,1 元的比较多,这样做就是要促使幼儿在

122、没有X 元面额的情况下动脑筋去尝试别的组合形式。而且这里我向幼儿提出了要求,购物后幼儿之间要互相交流,这个要求的提出促使孩子一方面进行合作,另一方面也在进行着自我纠正,自我调节。在这个环节中,加入了收银员教师的收钱环节,既对幼儿的操作进行了验证,又使活动更加情节化、游戏化了。(2727)大班教案图形拼拼拼含反思)大班教案图形拼拼拼含反思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通过拼摆图形,感知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与大正方形之间的转换关系。2、在情境游戏中主动探索,感受拼图的乐趣。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PPT 课件2、幼儿

123、操作纸、不同颜色和大小的几何图形若干、胶棒、小动物头像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师:动物新村要装修外墙,小熊维尼是墙砖设计师,走我们一起和去看看维尼设计的墙砖吧!二、感知两种图形与大正方形间的组合关系1.巩固对图形的认识师:房子的外墙要贴墙砖,瞧,我们一起来看看动物们都运来哪些漂亮的墙砖?(出示各种图形)2初步感知部分与整体的组合关系师:这么多漂亮的砖头。也不知道小动物都喜欢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问问他们吧!u幼儿向小动物提问:灰兔、灰兔,你最喜欢什么形状的墙砖呢?(幻灯演示两个三角形拼贴)u幼儿向小动物提问:花牛、花牛,你最喜欢什么形状的的墙砖呢?(幻灯演示拼贴)u羊羊的演示方

124、式同上。3、小结:原来 2 个一样大的三角形、2 个一样大的长方形摆在一起,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三、探索感知四个小正方形月大正方形间的组合关系1、 交代要求师:维尼给你灰兔、花牛、羊羊家贴漂亮墙砖的事在动物新村传开了,大家都想请维尼来铺墙砖,这次小动物们会运来什么样的砖头呢?(动画点击:出现 4 个小正方形、4 个小三角形)2、幼儿探索师:看到 4 个小图形,维尼犯难了,小朋友先试试看,能不能拼到正方形的白墙上去?(幼儿动手拼摆探索)3、集体拼摆投影仪上打出:大房子,提供众多对应图形,让孩子上前展示探索结果。4、总结规律小结:看来 4 个小正方形和 4 个小三角形是可以拼到大正方形墙上的,我们

125、赶紧把这个秘密维尼吧!(幻灯将图形拼贴完整)四、感知组合图形与大正方形间的关系师:看到动物们的新家这么漂亮,维尼要马上回到了自己家,决定把自己的房子也重新打扮一下。1、出示图形,幼儿拼摆出示三块墙砖:1 个长方形、2 个一样大的小正方形师:维尼想用这三块墙砖铺到正方形的墙上吗,请小朋友们先摆一摆能不能用这三块墙砖拼成大正方形?(提醒幼儿拼摆的时候不能让墙砖贴到白墙外面,要边对边,角对角)2.幼儿展示,总结规律教师小结:维尼的家用一个高高的长方形,2 个小正方形墙砖打扮出来了,其实用大图形和小图形组合,也可以拼成大正方形的。五、探索拼图,体验乐趣师:动物朋友们都想来铺墙砖,他们房子的白墙都要装修

126、,那我们一起来帮帮忙吧!1、交代要求师:动物朋友们都想让自己的房子漂亮,每个动物房子贴的方法都不一样,如果墙砖都一样的话。他们该找不到自己的家了!2、操作指导3、交流方法活动反思:本次活动的选材是来源于中班幼儿学期目标中有“图形拼摆”的知识,可让幼儿在拼摆中感知图形的整体与部分间的关系,同时幼儿对图形拼摆兴趣浓厚,铺墙砖活动可让幼儿在图形拼摆中提升认知,在此有一下收货:1、纲要中指出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价值取向是使儿童体会到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指南中数学认知中的第一条目标便指出,“学数学最重要的便是让幼儿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从而让幼儿认识到生活中有很多的形状,铺墙砖活动正是用情景

127、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2、指南中指出,几何图形作为整个数学概念结构中的重要方面,认识几何图形能帮助幼儿对客观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体做出辨认和区分,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3、在本次数学活动中,注重了幼儿的探索性、操作性,主要体现在通过让幼儿拼摆图形,感知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与大正方形间的关系,让幼儿反复操作、不断探索。先通过观看 PPT 感知,然后让幼儿亲自动手拼摆,在拼摆中发现图形间的奥秘,充分调动了幼儿操作的积极性。4、针对中班幼儿年龄“喜欢情境、乐于助人”的特点,活动中设置了以“维尼熊帮忙”的情节为线索贯穿于整个活动,带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拼摆图形,开阔

128、幼儿思维,发掘图形的多种组合形式,让幼儿动手、动脑,在探索中提升对图形间的认识。本次活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但也有不足之处:1、由于活动是面向全体的活动,活动中拼摆次数较多,材料准备较多,发材料收材料的方式掌握的不妥,导致活动显得紧张。2、在数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既要严谨,也要明确,便于幼儿理解活动的目的,在今后的数学活动中要注意。活动后在班级内进行了二次拼摆,幼儿思维得到了拓展,拼摆出了不同的组合,感受到了图形的不同组合方式,可见,该活动给幼儿提供的思维空间较大,便于幼儿探索。(2828)大班教案超市购物认识硬币含反思)大班教案超市购物认识硬币含反思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认识 1 角、5

129、角、1 元的硬币,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2.掌握购物时不同的付钱方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感受购物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1)活动前幼儿对人民币有初步认识,有“超市购物”的经验。(2)幼儿认识汉字“角”。2.物质准备:(1)布置“超市”,货架上摆有各种实物,并标明价钱。(2)装有 10 个 1 角、2 个 5 角、1 个 1 元硬币的盒,幼儿人手一份。(3)付钱方法展示板四块。(4)直观演示 1 角、5 角、1 元硬币之间换算关系的课件。(5)幼儿人手一张存钱卡。活动过程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认识硬币(

130、1)让幼儿感知、发现硬币的特征。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礼物,请你们轻轻地打开盒子,看看里面装着什么。”(幼儿打开盒子。)师:“哇,好多硬币!小朋友们看看,都有多少钱的硬币?”(1 角,5 角,1元。)“好,现在请小朋友把盒子盖起来,老师要考考你们。”(2)出示 1 角课件。师:“小朋友们看,这是多少钱的硬币?”(1 角。)“你怎么知道它是 1 角钱?”引导幼儿观察硬币上的标志。教师小结:对了,它的上面写着“1 角”,它就是 1 角钱。以同样方式分别出示 5 角、1 元课件,让幼儿认识。师小结:5 角的硬币是金色的,上面写着 5 角;硬币中最大的是 1 元的硬币,它的上面写着 1 元。

131、游戏:取硬币师:“我们一起玩一个取硬币的游戏:老师说出多少钱的硬币,请小朋友快速地举起这个硬币,看谁举得又快又准确。”老师发布命令:“请举起 1 角(5 角、1 元)的硬币。”幼儿取相应的硬币。师:“小朋友们真棒!今天我们有这么多钱,想不想去超市购物?”(想。)“去超市购物时,小朋友要先看看货架上都有哪些商品,价格是多少,然后选一样自己喜欢的,到收银台付钱。”“老师先请小朋友拿着钱盒到 1 号货架购物。”评析: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幼儿对已有的经验进行整理。幼儿在活动前对硬币有了粗浅认识。活动过程中,教师借助实物,通过游戏,从 1 角、5 角、l 元三种硬币最明显的特征入手,引导幼儿准确认识 l

132、 角、5 角、1 元硬币,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2.幼儿第一次购物,探索 1 角、5 角、1 元毛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幼儿带着钱盒,到超市 1 号货架选商品(师设计的每一件商品均为 5 角钱或 1元钱),并到收银员处付钱。(收银员由老师担任:展示幼儿付钱方法,幼儿只有付钱正确才能拿走商品。)集中梳理经验,知道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提问:“谁愿意来说说你买的是什么?多少钱?你是怎样付钱的?”幼儿分别说出 5 角钱的两种付钱方式:用 1 个 5 角来付钱;用 5 个 1 角付钱。师小结:“这些小朋友买的都是 5 角钱的东西。有的小朋友用 1 个 5 角付钱,有的用 5 个 1 角付钱。”出示课件梳理:“

133、5 个 1 角的硬币合起来是 5 角钱,1 个 5 角的硬币也是 5 角钱。提问:“谁买的是 1 元的东西?你是怎么付钱的?”幼儿分别说出 1 元钱的多种付钱方式:“我买了一个 1 元的,用一个 1 元的硬币付钱。”“用 10 个 1 角的硬币付钱。”“用 2 个 5 角的硬币付钱。”“用5 个 1 角和 1 个 5 角的硬币付钱。”出示课件,梳理 1 元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2 个 5 角的硬币合起来是 1 元钱;10 个 1 角合起来是 1 元钱;5 个 1 角和 1 个 5 角合起来也是 1 元钱。师:“原来硬币里还藏着这么多秘密。我们刚才只买了 5 角、1 元的商品,超市里还有很多不同价

134、格的商品,你们想买吗?购物时请小朋友仔细看看上面的标价,想想怎样付钱简便些?好,请大家拿着钱盒去购物吧!”评析:教师在幼儿认识了 1 角、5 角、1 元三种硬币的基础上,给幼儿提供了亲身购物的机会,进一步探索 1 角、5 角、1 元三种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每个幼儿都只有在付钱正确的情况下才能买到商品。幼儿必须先观察商品的价格,然后思考该如伺正确付钱,并将付钱方法粘贴在展板上,最后通过课件梳理幼儿经验,为下一环节做铺垫。幼儿第二次购物,发现多种付钱方法幼儿到超市选商品,教师观察。收银员由老师担任,展示幼儿付钱方法。集中讨论,梳理多种付钱方法。师提问:“你买的是什么?多少钱?你是怎样付钱的?”(幼

135、儿边讲,教师边演示课件。)(1)6 角钱的商品的两种付钱方式:用 6 个 1 角的硬币来付钱;用 1 个 5 角和 1个 1 角合起来也是 6 角,这种付钱方法只用了 2 个硬币,简便多了。(2)8 角钱的咪咪虾条付钱方式:(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用了 8 个 1 角来付钱;用 1 个 5 角的硬币和 3 个 1 角的硬币合起来也是 8 角钱。(3)如果我买的东西是 1 元,请小朋友帮我想想怎样用 1 元、5 角或者 1 角的硬币来付钱呢?”小结:可以直接用 1 元的硬币来付,也可以用 2 个 5 角的硬币来付,因为他们合起来是 1 元,还可以用 10 个 1 角来付。还可以用 1 个

136、5 角和 5 个 1 角来付。”师:“原来同样的价钱可以有多种付钱方法。”(请小朋友将商品放进桌子底下的篮子里。)评析:这一环节教师巧妙设计,让幼儿在一次次购物游戏中发现多种付钱方法,既拓展了幼儿思维,又进一步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体现幼儿在活动中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的特色。4.第三次购物,巩固幼儿经验,体验成功的喜悦(1)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样神秘的礼物存钱卡(出示存钱卡)。这回要请小朋友将你的付钱方法存在存钱卡里。去超市购物时,请小朋友选一样自己喜欢的商品,看看多少钱,然后回到座位上,将你的付钱方法粘在银行卡的背面。(2)幼儿自由购物,将付钱方法黏贴在存钱卡上。教师巡回指

137、导,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付钱方法。5.分享商品,结束活动师:“今天我们认识了 1 角、5 角、1 元的硬币,学会了不同的付钱方法,到超市里买了这么多的商品,真开心!今天也来了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我们请她们一起来品尝我们购买的商品好吗?请小朋友把自己购买的商品送与客人老师一起分享吧。”活动反思活动反思整个活动始终贯穿“超市购物”这一主线,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在不断的超市购物中认识 1 角、5 角、1 元的硬币。从认识硬币到探索 1 角、5 角、1 元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再引导幼儿发现多种付钱方法,层层深入。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2929)大班教案图形的二次分类

138、含反思)大班教案图形的二次分类含反思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幼儿利用层级分类板将三角形、圆形、方形、菱形等若干图形进行二级次分类。2、观察分类板、看是否标记尝试把图形二次分类。3、在“闯关游戏”中充分体验分类的快乐。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出示图形宝宝,引入主题。“今天除了客人老师,还有谁来到了我们班?是什么图形宝宝?图形宝宝来干什么呢?” 二、在闯关游戏中把图形二次分类。 1、闯关开始:请观看唐老鸭设计的路线图,这个路线图应该怎么走?幼儿尝试操作。2、幼儿操作,看标记把图形进行第一次分类,并请幼儿讲述操作结果。3、继续闯关:(1)小组

139、讨论路线图;(2)请个别幼儿介绍操作方法;(3)幼儿操作,教师巡导;(4)幼儿的操作结果展示在黑板上,一起验证。三、闯关成功。请幼儿讲讲在这次闯关游戏中的感觉?反思:反思:兴趣能促使幼儿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引领幼儿积极思考在实践中,我的体会是:从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让孩子们在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快乐的学习数学。在数学图形的二次分类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准备了充分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二次分类的认识,大班幼儿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学习层级分类和多角度分类,我选择了其中的一个点按某

140、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重点是观察分类板、看是否标记尝试把图形二次分类。学习内容和幼儿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幼儿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幼儿熟悉的颜色、形状入手,容易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整个活动始终注意从生活中取材,无论是形状分类、颜色分类,还是开阔的练习,都赋予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提供丰富的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幼儿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摆弄,才能逐步体验抽象的分类概念。在本次分类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操作程序的:活动一开始就让幼儿先复习和观察比较图形的颜色、形状,在动手操作中去发现问题,以保证其有较充足的

141、操作时间,此时,在巡视的过程启发幼儿寻找正确答案,接着是引导幼儿讨论操作的结果,最后才帮助幼儿整理经验,形成概念加上游戏情节的操作活动就可以将“就事论事”的摆弄材料变为趣味的手脑并用活动。幼儿多次反复操作也不感到枯燥无味,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幼儿通过操作、摆弄学具来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需要一个过程。在操作过程中,我较注意给幼儿充足的操作时间,使幼儿通过动手、动脑进行积极地探索尝试,最终达到正确掌握知识的目的。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去发现问题。同时我还注意个别差异的存在,有的幼儿能力强,动作快,有的幼儿能力差,动作慢,我耐心等待那些动作慢的幼儿,让他们完成操作活动。在教学

142、中,我没有因为时间的原因,以教师的演示法来代替幼儿的操作法,忽略幼儿自己动手实现主动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在本次的分类活动中,我提供给幼儿 9 个几何图形,让幼儿学习二层分类。这个活动有一定的难度,幼儿在操作时,有的能力强,动作相对快一点,有的能力差,动作就很慢,在教师巡回指导环节中,我重点关注能力差,动作较慢的幼儿,给他们留了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开动脑筋,进行主动地探索操作活动。在操作活动中同伴间的讨论,互相合作,能开拓幼儿的思维,促进幼儿互相合作,同伴间的相互学习,能提高幼儿探索活动的水平。幼儿在操作中出现对操作结果有不同的看法,我没有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是让幼儿交流讨论,分享的机会,直至达

143、成一致的意见。通过这些活动加深幼儿对所获得知识的印象,同时让幼儿互相学习,互相评价,讨论出正确的答案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二次分类的理解让我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留下了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游戏中如何灵活、有机地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动”与“静”;如何让幼儿的思维更开阔、更活跃,激发起幼儿的内在活动机制,产生积极体验,我不断地尝试、变换多种活动方式,通过轻松愉快的活动,从而使幼儿更喜欢上数学课。(3030)大班教案玩扑克含反思)大班教案玩扑克含反思活动目标活动目标: :1、感受数学操作活动带来的快乐,体验游戏的乐趣。2、通过猜数游戏,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及思维的流畅性、敏捷性。3、认识扑克牌

144、,能根据扑克牌的特征进行分类和排序。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重难点活动重难点: :通过观察,发现扑克牌的特征,并根据其特征进行分类和排序。通过猜数游戏,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及思维的流畅性、敏捷性。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扑克牌若干副,PPT 图片、音乐等。活动过程活动过程: :一、认识扑克牌,和孩子们一起熟悉各种花色和形状等。1、看 PPT 图片,引入活动。(1)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了一位魔术师,他叫刘谦,曾经在春晚为大家表演过魔术节目,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在干什么?(玩扑克牌)(2)扑克牌上有些什么呢?(数字)那除了数字,(教案出自:)还有什么呢?(图案)它们的颜

145、色一样吗?(不一样)都有些什么颜色?(红色、黑色)2、教师出示一副扑克牌和孩子们共同认识。师:扑克牌上都是些数字几呢?又有些什么图案呢?(梅花、方块、红桃、黑桃)小结:每副扑克牌都是有顺序的,除 J、Q、K,都是按数字 1-10 来排列,每副扑克牌都有两种颜色和四种图案。二、魔术游戏:猜猜少了那个教师:接下来老师也想学学刘谦变魔术,和大家一起玩个魔术游戏,你们想玩吗?1、介绍游戏方法:幼儿从五张牌中任意抽取一张,教师说出抽掉的牌。2、教师准备 5 张牌(1-5)和(6-10),请幼儿任意抽取,教师观察牌面后说出答案。3、请幼儿猜猜老师为什么会猜对。4、小结:在这些牌中缺少的那张牌就是被抽走的牌

146、。5、教师出示 1-10 的扑克牌,请个别幼儿任意抽取,猜猜抽掉的是什么。三、分类游戏教师:扑克牌上有不同的数字,不同的图案和不同的样色。那我们还可以用扑克牌来玩一玩分一分的游戏,想不想玩?(想)1、按颜色分:老师给你们每桌准备了一些牌,请你们一桌的小朋友一起把牌分到 2 个盘子里。想一想怎样分?2、幼儿进行操作。请幼儿说一说:你们那一组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分法)3、按图案分:老师还想让你们把这些牌从 2 个盘子分到 4 个盘子里,可以怎样分呢?大家想一想。4、幼儿进行操作。请幼儿说一说:你们那一组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四、排序游戏1、我发现我们大八班的小朋友很能

147、干,一下子就把桌子上的牌按不同的颜色分成了两份,按不同的图案分成了四份,可是它们每一份还想来排排队,怎么办?2、看,我这里有一张底版,底版上有什么?有什么用?(起点)3、幼儿进行操作。4、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排的?(有的小朋友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的,有的小朋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的,真整齐。)5、看 PPT 图片,师幼顺数和倒数 1-10.小结:每副扑克牌上都有四种图案,每张扑克牌上的图案数量和数字是相对应的。活动延伸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用扑克牌玩了这么多的游戏,好玩吗?其实扑克牌还有很多好玩的游戏,它还可以站立起来。扑克牌可以是两个人、三个人,或更多的人一起来玩。今晚回家也和爸爸妈妈

148、玩一下扑克牌游戏吧。活动反思:活动反思:本次活动的选材符合大班幼儿认知的年龄特点,同时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引导幼儿相互学习,并以游戏的形式进行,使幼儿在扑克游戏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及增长相关的数学知识,幼儿始终处于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教学效果比较好。(3131)大班教案图形碰碰乐)大班教案图形碰碰乐活动准备:活动准备:图形小卡片、三角形若干、几何图形底板三个(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磁性板一块。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说说图形 (目的:巩固对图形的认识)1、指认图形并正确命名提问:转动图形,结果会怎样?归纳:卡片转动后,图形的方向改变,形状不变。二、拼搭图形 (目的: 感受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1、游

149、戏:三角形碰碰乐玩法: 根据儿歌指令,用相应数量的三角形拼搭组合出新图形。儿歌: 碰碰乐、碰碰乐,X 个三角形碰碰乐;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乐。规则:听清楚“几个三角形碰碰乐”。三角形的边和边一定要全部“碰”(重合)在一起。三角形“碰”在一起后,马上回到坐位上。2、第一次游戏: 2 个三角形碰碰乐3、第二次游戏: 4 个三角形碰碰乐三、图形装盒 (目的:运用图形拼搭经验解决问题)问题情境: 12 个三角形想回家,你觉得哪一个图形是它们的家?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感受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发展空间方位知觉能力。2、尝试将三角形装入盒,有进一步探索的兴趣。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4、激发幼儿

150、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3232)大班教案换钱)大班教案换钱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复习巩固对人民币元、角的认识,进行点数并记录。2、知道人民币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用于购买物品,学习简单的使用方法,练习 50 以内的加减。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及社会交往能力。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课件2、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观察画面,认识、区分人民币。1、取出钱币,请幼儿说一说画面上的钱币分别是多少。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各种钱币上的图片,比较这些钱币的不同。可根据钱币的明显特征,如数字、文字、图

151、片色彩等加深记忆。二、进行“装钱包”游戏,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按照老师的指令将不同面值的钱币放到钱包里,三、换钱游戏“我们一样多”,学习钱币等值兑换。1、教师拿出一张五元钱,幼儿利用角币任意组合,与五元等值。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组合方法,最后教师帮助幼儿归纳五元钱的不同兑换方法,展示在黑板上。2、逐步引导幼儿进行 10、20、50 的兑换。四、情境游戏“买水果、买玩具”,练习购物。(3333)大班教案分一分含反思)大班教案分一分含反思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能对一组物体进行多角度分类。2.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的能力。3.培养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

152、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活动准备红黄两色圆形、正方形的物体,白纸、蜡笔、水笔活动过程:活动过程:1.向幼儿展示分类表并将各种大小颜色不同的形状放进了一个大的框框里。2.请幼儿 先按照颜色分类,将红色的放在一起,黄色的放在一起。3.按照颜色进行分类后,指着红色的这一边,请幼儿再继续按形状进行分类。4.引导幼儿按颜色与形状进行描述,如红色的时正方形,黄色的圆形等等。5.继续让幼儿按大小将物体进行分类。6.拿出白纸,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笔和颜色画出各种形状的东西。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本活动让幼儿主动探索,获得知识。在活动种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的操作材

153、料,根据幼儿能力差异提出不同要求,使幼儿在操作活动中个人能力在原水平上有显著提高。通过此活动,对幼儿表达能力的提升有所帮助,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3434)大班教案圆形和三角形含反思)大班教案圆形和三角形含反思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什么圆形,什么是三角形。教学难点:学习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环境布置:圆形和三角形王国(圆镜子、圆篮子、圆盒子、红领巾、三角尺、小红旗等),在教室里布置一些圆形和三角形拼成的图形。2、不同长短的塑料管 3 根、线 1 根。3、每组幼儿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三角形一篮。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认识圆形和三角形1、请幼儿在圆形和三

154、角形王国里玩。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圆形和三角形,并说说它们的不同。2、幼儿操作。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知道什么是圆形,什么是三角形。2、锻炼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学习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请个别幼儿上来用 3 根塑料管拼成三角形,用线拼成圆形。二、寻找圆形和三角形1、请幼儿在由许多图形拼成的图中,寻找出圆形和三角形。2、教师: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什么东西像圆形和三角形?三、图形分类1、听信号取图形。(1)4 个幼儿一组,每组一篮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三角形。(2)幼儿听教师的信号从篮子里取出相应的图形。2、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1)教师引导幼

155、儿根据图形的大小、颜色或形状进行分类。(2)每组请一个幼儿说说他们是按什么来分类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通过该活动的实施,教师觉得:1、主题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具准备得较丰富充分。2、幼儿初步了解了圆形和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能认真观察实物教具,从中发现圆形和三角形并能积极大胆地说出它们的不同;能从用图形拼成的拼图中找出圆形和三角形。存在的问题:1、没能结合实际生活让幼儿说说生活中哪些东西像圆形和三角形。2、在图形分类这一环节教师没能较好地引导幼儿先自己观察探索发现再分类,而是直接教授给幼儿方法,违背了“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的基本原则。3、幼儿没能较好地共同合作完成操作活动。今后努力的方向:1、

156、主题活动的开展要注重引导幼儿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幼儿对主题活动的印象。2、在开展幼儿操作活动中,教师不是传授者、灌输者,而是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主要不是教授操作的技能,而是让幼儿自己发现探索的方法。3、在操作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学会主动参与和积极合作的精神,在共同参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535)大班教案多角度分类含反思)大班教案多角度分类含反思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能从多个角度来分类,尝试自己说出分类的标准,在同一分类标准下能将物品分完。2、积极地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3、培养幼儿观察、分析的能力。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重点难点重点

157、难点1.引导幼儿观察,找出物体的某种特征,并进行多角度分类。2.让幼儿明白自己在选择了一项分类特征时,要始终按同一标准进行。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分类娃娃”。2、 学具准备:“分类娃娃”、水果图片、扣子、彩色积木、彩笔若干。3、 操作册。活动过程活动过程1.预备活动。师生互相问候。游戏:五只猴子荡秋千。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做相应的动作。2.集体活动。创设情境:十个娃娃来做客,他们各有特色,如何分类想一想,找出相同的放一起。请幼儿操作学具“分类娃娃”,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如按性别分,按衣服样式分,按动作分等,鼓励幼儿从多角度进行分类,发展幼儿扩散性思维。请幼儿翻开操作册,看图提问:图

158、上有几只鸡宝宝?再请幼儿把这些小鸡分成两部分,试试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如按类型分,出壳的鸡宝宝有 9 只,未出壳的鸡宝宝有 6 只等。3.分组活动。第一组:分“水果”。将图片中的水果按颜色、大小、有叶无叶、单个或成串等不同特征分类,并动手摆一摆。第二组:分积木。先将积木按大小、颜色、形状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再用彩笔在记录纸上记录,并思考:是积木多,还是红色积木多?第三组:分扣子。将盘中的扣子分成两类,说说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如按大小形状、颜色、材料、有眼无眼进行分类等。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请几名幼儿讲讲自己在活动中的分类方法,教师小结。引导幼儿收拾学具。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学活动还可以延伸:1.

159、 在区角活动中,对玩具、文具等进行多角度分类。2.利用日常活动中的排队游戏,练习分类。3.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在分组活动过程中渗透物体的包含关系,例如分组活动中第二组,当幼儿将积木按颜色、大小、形状进行分类后,可请幼儿点数分类后的积木数量和积木总数,说说是红积木多还是积木多,是圆形积木多还是积木多等。4.家长和幼儿一起完成操作册。(3636)大班教案对称图形含反思)大班教案对称图形含反思活动目标活动目标引导幼儿观察物体,找出对称图形,并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培养幼儿的多项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160、 1.认识对称现象,绘画对称图形。2.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画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有趣的对称图案,人手一张长和宽为 4 厘米和 3 厘米的彩色纸、剪刀、水彩笔。已拼插好一半对称图案的玩具或插粒若干套,玩具、插粒若干。 :三张对称图片:三角形,花朵,小鸟。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猜一猜分别出示三张对称图片的一半,让幼儿猜出后面是什么。三张全出示后引导幼儿观察左右两过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二、找一找先出示若干半张图片,让其寻找对称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寻找对称的部位。三、做一做用自己的身体做对称的动作。四、画一画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

161、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因为我对幼儿的猜测答案都没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们就特好奇,给下面的“寻找”增加了更大的兴趣。在我的鼓励下,他们都积极主动的寻找着每张图片两边的相同点与不同,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让他们找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不一样”,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还真的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

162、儿会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们“看看小鸟吧朝哪边”,幼儿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显然这是我的提问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这环节让我满意的是话比较简洁不多,灵活的面对幼儿的“猜测”。让我遗憾的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我就请班上学习、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儿回答,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极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

163、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虽是动的一刻,但师幼配合非常默契。“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涂色、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中我觉得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再次或是小结一下对称条件,也没有示范, 因此很多幼儿出现了对称的颜色没有用上,他们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许幼儿涂色时会主意到色彩的变化与对称。这就是我对“有趣图案”整个活动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3737)大班教案认识货币含反思)大班教案认识货币含反思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货币。2、分清元和角。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教具准备:真的人民

164、币,仿真人民币。2、学具准备:“仿真人民币(1)(2);贴有价格标签的各种文具若干,铅笔,记录纸。商 品标签若干,画有各种硬币的存钱罐图若干,购物作业单若干。3、操作册第五册第 57 到 58 页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在操作中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有不同的面值,(元,角)2、积极参与活动,了解货币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3、提高对数学活动的兴趣。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5、培养幼儿的多项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活动过程活动过程1、预备活动师幼互相问好。走线,线上游戏:打老虎。幼儿边练儿歌边走线。2、集体活动(1) 感知人民币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吃的食物,看的书,玩的玩

165、具和穿的衣服是用什么买来的呢?“教师出示”真的人民币“,”你们认识这些人民币吗?他们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钱币上的数字,了解他们不同的面值。(2) 取认人民币。辨别 10 元以下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按要求取出相应的币值,如:教师说 4元,幼儿能拿出 4 张一元的人民币,教师说 6 元 2 角,幼儿能拿一张 5 元。一张 1元和 2 个 1 角或 6 个 1 元 2 个 1 角等。3、分组活动第一组:操作学具,“仿真人民币”玩取钱游戏。幼儿两人一组。一名说出钱数,另一名要准确取出相应币值的货币。第二组:幼儿根据存钱罐中的人民币写出总数是几元几角。第三组:幼儿根据购物作业单中的提示,突出相应的币值

166、。4、游戏活动游戏“文具店”。场地上有各种文具,上面标有价格,几名幼儿扮作售货员,其他幼儿扮作顾客,让幼儿学习使用货币。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本节课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知道了我们人类离不开人民币的,同时也知道人民币分为硬币和纸币,并都有不同的面值(元,角)在游戏中都能用不同的纸币,硬币的面值去购买商品。但就是有的幼儿还是把几元几角还分得不是很清楚。下节课要巩固元角互换。(3838)大班教案对称含反思)大班教案对称含反思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2.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3.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4.大胆说出自己对对称

167、的理解。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正方形、梯形、月牙形)、半个图形的操作纸、剪刀2.教师操作材料:正方形、梯形、月牙形3.课件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1.师:在一个王国里住着一位善良的公主,有一天王国里来了位可恶的巫师,她把公主关了起来,并设下了五道难关。人们都想去救公主,但都没能闯过这些难关。小朋友,你们愿意闯难关来救出公主吗?二、在探索、感知、判断中理解对称的含义。第一关:找对称的红心第二关:折一折第三关:找对称第四、五关:画对称图形三、制作对称图形1.要求:这些礼物都只有另一半,谁能把它们变完整呢?2.幼儿操作

168、四、延伸1.你们知道这个王国叫什么名字吗?(对称王国 )2.对称王国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对称图形,我们下次再一起到对称王国里玩一玩,好不好?活动反思:活动反思:本次活动的目标已经基本完成,整个活动清晰流畅,能一步一步的引导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寓教于游戏中。活动中,我给予了孩子自己探索和实践的空间,体现了孩子在活动中的地位。当然在一些小细节的处理上还需改进:1.在幼儿用笔操作时,应当让幼儿搬椅子上位,坐在小椅子上,这样有助于孩子的操作。2.第一关当中三个图形应当有标记,这样有利于孩子准确的找到。3.操作时,第五关画的图形有点复杂,可以适当的改简单一点。(3939)大班智力教案游戏拼图)大班智力教案游

169、戏拼图活动目标1、尝试运用不同组合形式的方块拼图拼出九方格图案,并能在记录单上记录拼出的多种组合方法。2、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行多种组合,寻求多种答案。3、感受拼图游戏奇妙之处,在操作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4、引导幼儿积极与拼图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拼图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运用不同组合形式进行拼图。难点:提高同伴之间的合作意识活动准备1、教具:九方格图案一张,各种颜色、不同组合形式的方块拼图卡若干。2、学具:幼儿人手一份方块拼图卡、记录单 1 张。活动过程开始环节观察、比较各种方块拼图卡。1、教师出示各种方块拼图卡,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各种方块拼图卡是否相同,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170、?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拼图卡,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有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一样:形状、大小;不一样:数量、颜色、编号、组合形式)2、引导认为每块正方形不一样大的幼儿运用图形重叠的方法证明一下。师:请你用这块正方形来比一比。(用事实证明一切,幼儿没有异议。)3、教师出示九方格图底板。师:那我们就用这些图形来玩一个有趣的拼图游戏吧。(幼儿们高兴欢呼,跃跃欲试。)基本环节(一)、幼儿操作活动,尝试拼出九方格图案并记录结果1、教师出示示范记录单,请个别幼儿操作教师记录。师:现在我请一个小朋友在这个空白底板上用刚才那些拼图卡来拼一个九方格图案。请一名幼儿拼出九方格图案。师

171、:刚才他是怎么拼的?分别是用几号图形来拼的?幼儿:旋转着拼,用了 9 号和 8 号的图形拼成的。师:是的,每一块拼图卡都可以任意的旋转和组合。(教师一边说一边记录,并用顿号把数字之间点开来。)师:谁知道这黑色的小雨点有什么作用?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我们能不能用 3 块或 4 块甚至更多的卡片一起来拼这个图案。请一名幼儿根据要求演示操作,并尝试记录。用粘贴纸表扬奖励示范操作的幼儿。3、师:原来拼图这么好玩,你们想不想也来拼一拼?(幼儿:想)请小朋友来玩玩这个拼图游戏并把自己的拼图结果记录下来。(强调记在 1 号记录单上,拼一次就记录一次,每一行记录一种方法,编号之间点开。)4、幼儿操作并

172、记录,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记录情况,鼓励幼儿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比一比谁拼出来的答案多。(二)、发现一张卡片与其他卡片的多种组合形式,激发幼儿二次操作的兴趣。1、展示幼儿的拼图记录单,集体进行验证。师:我们来检查一下大家拼得对不对!(教师有目的的找到 3 号拼图卡参与的不同种组合方式,每验证一次就用红笔在记录单上划条线)2、通过验证对比发现问题:师:我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3 号拼图卡可以和 12 号组合,还能和 2号、1 号组合,3 号拼图卡还可以和谁组合拼成这个图案。请小朋友在记录单上找一找。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记录单上用红笔把 3 圈出来,并把它们的组合形式也划出来。3、教师示范操作并记

173、录(记录单 2)。师:除了 3 号拼图卡以外其他的拼图卡也可以这样拼吗?幼儿:也可以。师: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先确定一块拼图卡,比如“5 号拼图卡”,然后在 2号记录单上每一行都写上“5”。谁愿意来拼一拼,记一记?4、请个别幼儿操作并记录。1 名幼儿用 5、5、12、1 拼成了完整的九方格图,并记录。5、集体二次操作记录。师:请其他小朋友再来玩一玩。记录前先把确定的那块图形号码都写下来,然后拼一次就记录一次。(要求同上)结束环节1、幼儿交流分享各自的拼图方法。2、展示个别幼儿的拼图记录单,集体进行展评。(奖励方法最多的小朋友)教学反思本次活动我以游戏的形式鼓励幼儿尝试操作多种的拼图方法,并引导他

174、们记录自己操作的结果,并通过一次次的操作验证环节对幼儿的能力进行肯定和赞扬,从而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制造悬念,激发操作欲望。在二次操作结束后对比幼儿的操作发现:原来方块数量少的卡片组合方法多,方块数量多的卡片组合方法少。我在此基础上延伸了下次活动,鼓励幼儿继续操作在拼图游戏发现其他更有趣的现象。杜威说过: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我正是抓住幼儿的这个特点、启发他们不断思考和探索,使他们的思维碰撞出耀眼的火花。(4040)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图形)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图形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让他们能说出图形的名称。难点是辨认不同图形的特征。活

175、动准备粉笔、黑板、彩纸剪成的各种图形。活动过程一、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2.让幼儿比较图形的异同,让他们清楚地知道图形与图形之间有些是完全不同的。3.有些是相似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圆形和椭圆形。4.有些是相关联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个正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两个三角形变成一个正方形。5.经过反复辨认,幼儿对图形的特征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二、先让幼儿知道物体有名称图形也有名称,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然后才把图形的名称告诉他们。三、引导他们辨认生活中的物体所呈现出来的图形使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四、用画纸剪出不同的大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再用纸剪出不同的小几何图形,然后让幼儿把同类的小图形贴在相对应的大图形上面。教学反思通过此活动幼儿对图形有清晰概念,对不同的图形有了印象。能比较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不会把正方形和长方形看成是相同的图形。引导幼儿留心观察环境中的物体,发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大班数学区角活动教案 40 篇这篇文章共 158686 字。活动目标1.了解圆形、椭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主要特征。2.练习幼儿的视觉辨别能力。3.留心观察环境中的物体,发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