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轮侧滑检测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75634723 上传时间:2024-08-18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前轮侧滑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前轮侧滑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前轮侧滑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前轮侧滑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前轮侧滑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前轮侧滑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轮侧滑检测(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前轮侧滑检测前轮侧滑检测2011.11.15 侧滑概述侧滑概述 1 前轮侧滑过大的危害前轮侧滑过大的危害 2 影响前轮侧滑的因素影响前轮侧滑的因素 4 消除前轮侧滑的措施消除前轮侧滑的措施 5 前轮侧滑的检测方法前轮侧滑的检测方法 3提提提提 纲纲纲纲一.侧滑概述汽车侧滑一般是指制动侧滑制动侧滑和前轮侧滑前轮侧滑。 “制动侧滑制动侧滑”:汽车制动时某一轴的车轮或两轴的车轮(两轴车)发生横向滑动的现象。 “前轮侧滑前轮侧滑”: 为保证汽车转向车轮无横向滑移的直线滚动,要求车轮外倾角和车轮前为保证汽车转向车轮无横向滑移的直线滚动,要求车轮外倾角和车轮前束有适当配合,当车轮前束值与车轮外倾角匹配不当

2、时,车轮就可能在直线束有适当配合,当车轮前束值与车轮外倾角匹配不当时,车轮就可能在直线行驶过程中不作纯滚动,产生侧向滑移现象。行驶过程中不作纯滚动,产生侧向滑移现象。 前轮侧滑前轮侧滑是指前轮前束和外倾角不匹配,使汽车在直线行驶时产生向左或向右的偏移现象。 它反映的是汽车直线行驶的稳定性。 一.侧滑概述侧滑量侧滑量是指汽车直线行驶距离1km时,转向轮的横向位移量。 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规定侧滑量5m/km为合格。单位: m/km二.前轮侧滑过大的危害 前轮侧滑量若在允许的范围 ,对车辆使用没有大的影响,但侧滑量过大时,危害很大。 1 1)影响行驶稳定性影响行驶稳定性影响

3、行驶稳定性影响行驶稳定性。侧滑量过大时,行驶阻力增加,出现转向沉重,自动。侧滑量过大时,行驶阻力增加,出现转向沉重,自动回正作用减弱,方向明显跑偏,车头摇摆(车速回正作用减弱,方向明显跑偏,车头摇摆(车速50km/h50km/h以上时)等现象。以上时)等现象。根据某一车型的试验可知,前轮侧滑量为根据某一车型的试验可知,前轮侧滑量为5.2m/km5.2m/km与前轮侧滑量为与前轮侧滑量为0.2m/km0.2m/km相比,其滚动阻力增加了约相比,其滚动阻力增加了约30%30%,加速性能降低了约,加速性能降低了约7.5%7.5%。二.前轮侧滑过大的危害 2)增加燃油消耗。增加燃油消耗。侧滑量过大时行

4、驶阻力随之增大。因此,汽车油耗增加,一般等速行驶耗油量增加4%左右。 3)轮胎过度磨损。轮胎过度磨损。汽车前轮侧滑量增大使轮胎磨损加剧,同时还会引起偏磨,导致轮胎使用寿命下降。 根据对侧滑量与轮胎磨损关系的定量分析,磨损量和磨损速度与侧滑量成正比。在通过对一万辆车次的检测情况进行分析,有70%的车辆侧滑量不合格。其中80%的车辆前轮严重磨损,胎面成平板状,胎肩呈锯齿形。 三.前轮侧滑的检测方法 汽车如果存在侧滑,行驶过程中,车轮与地面之间产生一种相互作用力,该作用力垂直于汽车行驶方向。如果让汽车驶过可以横向自由滑动的滑板,上述作用力,将使滑板产生侧向滑动。(检验汽车的侧滑量,可以判断汽车前轮前

5、束和外倾这两个参数配合是否恰当,而并不测量这两个参数的具体数值。 )汽车侧滑检验台即是基于这个原理。汽车侧滑检验台即是基于这个原理。3.1.侧滑检验台工作原理 (1)前束角引起的侧滑 假设让两个只有前束而没有外倾的转向轮向前驶,如图所示的滑动板,也可以看到左右转向轮下的滑动板在转向轮内向力的反作用力的推动下,出现图中虚线所示分别向外侧滑移的现象。其单边转向轮的外侧滑量St为:经分析汽车转向轮的前束值与外倾角对其侧滑的影响比较大。3.1.侧滑检验台工作原理 (2)外倾角引起的侧滑假设让两个只有外倾而没有前束的转向轮同时向前驶过两块相对于地面可以左右滑动的滑动板,就可以看到左右转向轮下的滑动板在转

6、向轮外张力的作用力的推动下,出现图中虚线所示,将分别向内侧滑移。其单边转向轮的内侧滑量Sc为:3.2.侧滑检验台的结构 汽车侧滑检验台按结构:分为单板式侧滑试验台和双板式侧滑试验台。前者只有一块侧滑板,检验时汽车只有一侧车轮从试验台上通过,后者有左右两块侧滑板,检验时汽车左、右车轮同时从侧滑板上通过。 3.2.侧滑检验台的结构 “测量装置” + “仪表指示装置” “测量装置” 由框架、滑动板、杠杆机构、回位装置、滚轮装置、导向装置、锁止装置、位移传感器等组成 3.3.侧滑检验步骤 不同类型的侧滑试验台,其使用方法也有所不同,须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一般使用方法如下: 1、检测前的准备检测前的

7、准备检测前的准备检测前的准备 (1 1)、侧滑台的准备)、侧滑台的准备)、侧滑台的准备)、侧滑台的准备 检查侧滑试验台导线连接情况,在导线连接良好的情况下打开电源开关,检查侧滑试验台导线连接情况,在导线连接良好的情况下打开电源开关,查看指针式仪表的指针是否在机械零点上,或查看数码管是否亮度正常并都在零查看指针式仪表的指针是否在机械零点上,或查看数码管是否亮度正常并都在零位上,发现故障,及时清除。位上,发现故障,及时清除。清除侧滑台上的油污、泥土、砂石及水等清除侧滑台上的油污、泥土、砂石及水等 。打开侧滑试验台的锁止装置,检查滑动板能否在外力作用下左右滑动自如,打开侧滑试验台的锁止装置,检查滑动

8、板能否在外力作用下左右滑动自如,外力消失后回到初始位置,且指示装置指在零点。外力消失后回到初始位置,且指示装置指在零点。 3.3.侧滑检验步骤 2 、检测方法(1)拔掉滑动板的锁止销钉,接通电源。(2)汽车以35km/h的速度垂直侧滑板驶向侧滑检验台,使前轮平稳通过滑动板。(3)当前轮完全通过滑动板后,从指示装置上观察并读取侧滑量的大小和方向(外+内-)。(4)检测结束后,切断电源并锁止滑动板。 (2 2)、被检车辆的准备)、被检车辆的准备)、被检车辆的准备)、被检车辆的准备 轮胎气压应符合规定。轮胎气压应符合规定。轮胎上粘有油污、泥土、水或花纹沟槽内嵌有石子时,应清理干净。轮胎上粘有油污、泥

9、土、水或花纹沟槽内嵌有石子时,应清理干净。轮胎花纹深度必须符合轮胎花纹深度必须符合GB7258GB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规定。规定。 3.3.侧滑检验步骤 3.3.检测注意事项检测注意事项(1)不允许超过容许吨位的汽车驶入侧滑台,以防压坏或损伤易损机件。(2)不允许汽车在侧滑台上转向或制动,因为会影响测量精度和检验台的使用寿命。(3)前驱动的汽车在测试时,不应该突然加油、收油或踏离合器,这样会改变前轮受力状态和定位角,造成测量误差。(4)不允许在检验台上停放任何车辆。(5)注意经常保持检验台内外的清洁。 四.影响前轮侧滑的因素 1)前束角,轴距差,外倾角、主销等当

10、车轮外倾角一定时,改变前束值就会导致侧向力及侧滑量成正比的变化。因此当侧滑量超标时,一般情况下调整前束就能使侧滑量合格。特殊情况,当汽车前部因碰撞变形时,会导致左右轴距不相等或使前轮定位角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汽车侧滑不合格时,驾驶员感觉转向盘还能掌握;当采用调整前束的方法使侧滑合格以后,反而觉得汽车的转向盘掌握不了,汽车无法驾驶。遇到这种情况,应首先测量前束值,看是否在原厂规定的范围内,如超出原厂规定的范围较多,应将其调回原厂规定的范围内,再检查左右两侧轴距是否一致、前轮定位的其他三个参数是否符合要求。侧滑不合格不能一味用改变前束的办法去调整。 四.影响前轮侧滑的因素 在侧滑

11、检验台上,滑板向外滑动的数值记为“+”(进口设备记为“IN”),向内滑动记为“-”(进口设备记为“OUT”)。我们说“正前束引起正侧滑”的意思是,当前束的作用大于车轮外倾的作用时,产生的作用力使滑板向外滑动,仪表显示数值的符号为“+”。当车轮外倾的作用大于前束的作用时,滑板向内滑动,显示数值的符号为“-”。记住这句话,根据仪表上显示数值的正负号,即可知道如何调整前束。 四.影响前轮侧滑的因素 2)汽车轮毂轴承间隙过大,左右松紧度不一致;转向节主销与衬套磨损,或转向节臂松动;左右轮胎气压不等,花纹不一致,轮胎磨损过甚以至严重偏磨横、直拉杆球头松旷,左右悬架性能不等,前后轴不平行,都会影响侧滑量。

12、 在检验侧滑以前,应首先消除这些因素。当检验车辆的侧滑不合格时,应注意在这些方面查找原因。 3)轮胎轮胎。左、右轮胎的胎面花纹不相同,左、右轮轮胎气压不等,轮辋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轮胎胎面失圆,两胎磨损不等造成的外圆直径不同,轮轴轴承松旷造成的车轮摇摆等,对侧滑均有不利影响。 。 四.影响前轮侧滑的因素 4)汽车通过侧滑板时的速度,规定为3-5km/h,一般人快步行走的速度可达到6km/h。3-5km/h的速度只相当于一般人中速行走的速度。在检验侧滑时,有的驾驶员不自觉地将车速开快了,由于冲击的作用,滑板产生的侧滑量会显著增加。速度过低也会引起失真误差。 五.消除前轮侧滑的措施 维修侧滑不合格的车辆,要由易到难逐步进行。1、先检查前轮胎面和气压是否正常、拉杆球头是否松动、观察轴距有无偏差;2、调整前束,借此消除因前轮、悬挂装置和转向机构等间隙对前束值的影响。3、如经以上检查、调整,仍不合格,再进一步检查主销和车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