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温江区教育普及问题调查报告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75602063 上传时间:2024-08-18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放后温江区教育普及问题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解放后温江区教育普及问题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解放后温江区教育普及问题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解放后温江区教育普及问题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解放后温江区教育普及问题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放后温江区教育普及问题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放后温江区教育普及问题调查报告(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寻找活着的历史调查人员:李 洁 杨 洋 吴 悦 丰慧欣 杨玉萍 郑舒雅 郑倩雯 王嘉文 马佳林 王少将普及问题调查报告解放后温江区教育 2解放后温江区教育普及问题调查报告李洁 杨洋 丰慧欣 杨玉萍 郑舒雅 郑倩雯 王嘉文 吴悦 马佳林 王少将内容提要: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 32 年,32 年来,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普及义务教育的道路。 三十二年前,中国尚是一个没有普及小学教育的国家 ;在这三十二年里,我国全面进行扫盲工作,推进教育普及,落实“两基”;三十二年后,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已超过 99%,义务教育事业正在向提高质量、均衡发展迈进,

2、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中国教育普及的道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身边的教育普及状况,我们选取了温江作为具体研究对象, 本文通过对所作调查问卷的分析, 采访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及学校学生,走访不同层次的居民住户,参考近年来的关于国家对教育的纲领文件,同受访群众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交流,全方位地收集了我们所需要的数据信息。最后通过我们系统的了解和关注,我们提出了一些与教育普及紧密相关的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我们在调查和大量阅读文献资料的过程中发现的。关键词:教育普及 调查结果分析 现状分析 新问题一 引言(一)引入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我国的文盲率高达 80%,文盲成为新中国发展道路上的拦

3、路虎。为解决这一问题,一场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在全国展开。扫盲班遍布工厂、农村、部队、街道,人们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文化学习中。50 年代初国家开展了大规模的扫盲运动,扫盲运动的高潮一直持续到 50 年代末。仅凭扫盲运动并不能使全民的文化素质有根本性的改变。 所以义务教育才是扫盲之后的必要措施 。我国在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二日通过义务教育法,一九八六年七月一日起施行,全国又掀起了推广义务教育的高潮。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普及进程,我国又制定了“两基”目标,“两基”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简称。3(二)课题背景1、扫盲教育(50 年代初至 50 年代末)不识字或识字很少,不能运用文字交流思

4、想或进行必要活动的人,通常被称为文盲。扫盲是指对不识字和识字少的人进行识字教育,使其具有初步的读、写、算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的文化教育非常落后,1949 年全国文盲人数占全国人口的 80。人民政府把扫盲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中央人民政府于 1952 年成立了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1953 年 11 月,中央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颁布了关于扫盲标准、毕业考试等暂行办法的通知的规定。 1978 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扫除文盲的指示,重申了上述规定的扫盲标准。 2、从普及初等教育做起(1978 年至 1986 年)198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八十年代在

5、全国基本实现普及小学教育的历史任务。这一决策体现在1982 年宪法第十九条:“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3、努力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86 年至 2000 年)最早提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是1985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6 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义务教育法 ,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 : “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依法普及的新的历史阶段。4、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00 年至今)在全国于 2000 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后,普及、质量、均衡成为新时期义务教育工作的主

6、题。 同时, 义务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如投入不足及投入机制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完善、教育质量不高,突出表现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 2000 年以来,是中国义务教育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各级政府努力采取措施,增加投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呈快速、 大幅增长态势。 经过各种努力, 我国义务教育事业取得了进一步成果 : 20074年底,实现“两基”验收的县(市、区)累计达到 3022 个(含其他县级行政区划单位 205 个),占全国总县数的 98.5%,“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 99%。5.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

7、问题和挑战首先,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虽然建立起来,但保障水平仍然偏低。其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最后,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仍面临诸多困难。6.关于温江温江县地处成都平原腹心地带,总面积 277 平方公里,总人口 30.26万,距成都 18 公里。1988 年开始成为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1990 年全国燎原会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会议在温江召开,1993 年实现“两基”,1996 年在温江召开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这年11 月,经四川省委、省政府检查评估验收,正式命名为“小康县”;这一年,又被国家教委评为“两基”先进县。那么,温江小康后该怎样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呢?实

8、现现代化,是温江小康后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三)选题意义及研究深化从以上这些事实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发展义务教育的道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大国办大教育,每一步都需要非同寻常的决心和勇气,稳扎稳打加跨越式发展,带来了 30 年来中国义务教育的辉煌。普九和扫盲的进程是艰辛的的,我们所能达到今天的教育繁荣局面实属不易, 即便是在现在, 东西部地区的教育水平一直处于不平衡状态。很多西部地区的孩子,不要说上高中、上大学,就是上小学、上中学也是他们遥远而美丽的梦想。我们通过调查研究温江的教育普及进程,以一个小的突破口,折射出中国教育发展的艰难历程,也通过追溯这些在身边发生的,普及教育的历史,让我们明

9、白现在教育机会来之不易,需要我们好好珍惜。国际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研究报告说:教育是 “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像方面的自由。”我国现在已经实现了“两基” ,但是目前教育形势仍不容乐观,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何做,应该怎么做,才能充分5运用教学资源,让我国真的成为人才强国,这是我们每个莘莘学子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二 调查设计的基本情况根据调查目的,我们的调查分了两部分,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准备阶段主要是指搜集关于国家、 成都市以及温江区教育局的相关政策资料。 主要的政策资料已经附在后面。我们的实施阶段主要

10、是根据准备阶段所搜集到的资料做出三份采访问卷, 以这些书面的政策资料为基础去调查现实中的实施情况以及本区部分居民对这些政策的看法, 从中了解温江区的居民从这些政策的实施所获得的真实好处。 我们的采访对象分为三类 :教师、普通居民和教育局工作人员。其中教师分为退休教师和在职教师, 普通居民也分成三个不同生活水平。 为此我们小组的人员分成了三组,一组负责对一类对象进行调查,每一类选择三个人作为调查对象。(一)调查结果1、对教师的采访调查我们所采访的是温江二中的一名历史老师, 一名退休教师和西南财经大学的涂晓青老师。通过对涂晓青老师的采访,我们得知,扫盲时期,针对农村受教育程度低的状况,政府开设了夜

11、校,并以加工分的形式鼓励大家学习,不仅提升了农民学习的热情,还提升了农民的文化水平。她任教 30 年来,亲眼看着教育条件一步步好转,教师的福利条件越来越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逐步加大。对于实施义务教育制度,她认为这是一个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极大福利。通过对温江二中的老师的采访,我们得知,根据学校数据记载,从扫盲时期开始,学校的招生人数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女孩的入学率也增加了,他认为实施义务教育制度是国家在教育制度上的一个巨大突破,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公民素质。对于整个温江区的教育水平而言,他说,存在的最大问题还是教育发展不均衡,还有更多偏远的农村学校教学设施依旧很落后, 城乡差异是一个需要一步步协调解决

12、的问题。通过对一位退休老教师的采访,我们得知,在扫盲运动之前,温江的入学率6不高,尤其在贫困的农村中大多数人都是文盲;而在扫盲之后,大多数人都有了基本的文化水平,识字书写已不成问题。但是仅凭扫盲并不能使全民达到较高的文化素质标准,义务教育可以更好改善这一问题。国家已经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并对农村贫困学生进行了补贴。但是他又明确指出他认为现今的教育存在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创新且地区间的教育发展不均衡。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们看到国家在教育投入上的逐步加大的实际例子,也了解到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教育发展不均衡和一定程度上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2、对普通居民的采访调查我们的采访对象有四位。一位年

13、龄 35 的阿姨告诉我们,比起当时她上学的条件,现今的教育条件有很大的改善学校规模明显增大,学校教学设备完善,教学质量高,她认为这些变化与家庭对孩子受教育重视程度加大和国家更多的教育惠民政策有极大关系。 另外,我们得知,现在普遍存在划分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情况, 教育资源不能充分流动,高额择校费是阻拦教育资源流动的一大因素。一位 40 多岁的叔叔告诉我们,义务教育在温江已基本普及,但是教育数量与教育质量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当前我们的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 而我们采取的却是应试教育,分数是唯一衡量标准,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性,这样培养出来的只是禁锢于书本的书呆子,很少有思想独特的学生,这是目前中国教

14、育的悲哀。我们在进行全民教育,却在另一方面扼杀了很多新思想。一对年龄在 70 到 80 岁之间的老夫妻告诉我们, 在这半个世纪中他们一起见证了扫盲、恢复高考,义务教育等教育改革,也见证了一代代人因教育而截然不同的命运。老爷爷的学历只到初中,老婆婆则只到小学。而在当时的年代,老爷爷学历尚算较高。 而到了老爷爷的子辈和孙辈,研究生与博士不乏其人。老爷爷也给我们讲述了在他小时候存在的夜校, 对比起今天先进的教育教学场所和日渐完善的教育制度,感慨颇多。由此可见教育改革在个人,在家庭,乃至在社会中一代代人中都留下了鲜明的印记。 而我国建国以来的教育改革经历更是让人感慨与惊叹。7在对这些普通大众的采访中我

15、们感觉到他们对教育环境的改变表示十分欣慰, 但是仍旧存在很多问题。 我们总结分析了他们眼中的现今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教育发展不均衡、 应试教育过于僵化阻碍了学生的创造性发展, 我们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反思,以我们自身的经验来说,我们从小到大注重的一直是分数,因为衡量我们的只有分数, 我们进行多是书本上知识的研究, 很少进行探究性的活动, 所以我们的实践能力很差。 但是有一点乐观的便是我们的政府已经开始注意这个问题, 全国有很多省份开始实施新课改, 改变教学方式, 争取将应试教育转化成素质教育,这是一条艰辛的路,需要整个社会、政府、家庭的全面配合。但是从这些访谈中我们又能得出结论, 扫盲活动和推广义务

16、教育制度在温江区得到了落实,实施效果十分明显,温江区的教育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这些访谈只是对我们对理论的了解和掌握做进一步巩固,我们从现实中了解到国家政策在温江区的实际开展情况,从他们的口述中了解到一些历史实际情况,例如扫盲开展活动中所存在的夜校 ;也了解到现在的教育发展不均衡状况的具体表现,比如说“择校风”和高额“择校费” ;还了解到大家对现在正在施行的一系列教育政策的看法和建议,这使我们的调查更加深入、更加贴近实际。3、对教育局工作人员的调查从教育局的工作人员那里我们得到了一些数据,包括 2007 年温江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投入经费来源、 成都市温江区做强农村成人教育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服务、

17、现今温江区学校覆盖情况、温江区中小学教师学历的达标率情况。(二)调查结果分析1.温江区学校覆盖情况8温江区学校覆盖情况020406080100120140中小学校社区教育学院社区教育学校社区教育工作站民办教育学校 图 1调查结果显示,温江区现有中小学校(幼儿园)28 所,社区教育学院 1 所,社区教育学校 10 所,社区教育工作站 111 所,民办教育学校 126 所,温江区政府,温江区教育局为了我们得到更良好的教育机会,更多的人能够上学,建立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体现了温江区政府坚持教育为先 ,坚持用教育现代化引领温江教育科学发展的理念。2.温江区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020406080

18、100小学初中职业高中普通高中研修班结业温江区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单位 %) 图 2调查结果显示, 温江区的教师学历达标率是实为可观的, 其中的教师不乏高学历者, 为我们义务教育阶段得到良好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念, 雄厚的师资力量正是温江教学卓有成就的的软件力量, 而且温江区还积极构建优秀教师成长的管理机制。近年来,温江区构建起“竞争、激励、监督”9的教师队伍管理三大机制,为优秀教师的脱颖而出搭建了舞台。温江区出台了评优评先及各种奖励的“四倾斜”举措,即荣誉、待遇向师德优、课堂效益高、教改科研成果突出、务实创新的教师倾斜。通过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科学的考评机制, 以

19、考评促管理、 促质量, 对40名干部进行了重新聘任或轮岗交流。 2004-2007年 4 年间,温江区“海纳百川”,通过公开选聘来自全国各个地区的优秀教师 458名,优先向农村中小学校输送。3、成都市温江区做强农村成人教育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服务成都市温江区全区人口 34.21 万,其中农村人口 19.47 万,农村劳动力11.37 万,失地农民 6.53 万,失地农村劳动力 3.73 万。面对这一区情,温江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成人教育工作,把农村成人教育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并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赋予重任,多方位倾斜政策,提供发展平台,

20、大力扶持农村成人教育发展,全区成人教育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温江区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的一些具体做法行之有效,值得借鉴。如,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像抓经济工作一样地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区财政依法确保政策性经费投入,镇(街办)以及区级相关部门也加强投入力度,确保各类培训项目实施;依法列编,保障待遇,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干部教师队伍建设。4.2007 年温江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来源2007义务教育阶段经费投入来源(单位:万元)中央投入省级投入市级投入区级投入镇财政投入图 3调查结果显示 :2007 年,全区教育总投入 29340.30 万元(未含教育局机关经费),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经费投入16636

21、.69 万元(其中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10制经费 1269 万元),占 56.70%。 从义务教育阶段经费投入来源结构看,中央 919 万元(其中:免学杂费资金664 万元、 免费提供教科书资金 179 万元、 补助公用经费资金 76 万元) , 省级 29万元(其中:免学杂费资金 8 万元、补助公用经费资金 21 万元),市级 305 万元(其中 : 免信息技术费 184 万元、中小学教师工资 121 万元) ,区级 14517.70元(其中:免学杂费资金 167 万元、免信息技术费 47 万元、免费提供教科书资金 386.03 万元、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 102 万元、校舍维修改造补助资金

22、50 万元、中小学教师工资及津补贴等 13765.67 万元) ,镇(街)财政投入 865.99 万元(校舍维修改造补助资金 643.60 万元、教师奖励性支出 222.39 万元) ,各占义务教育阶段经费总投入的 5.52%、0.17%、1.83%、87.26%和 5.21。调查分析总结:近年来,我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率先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成为全国“两基”先进区;率先在四川省和成都市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零收费,政府不仅为34000 多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完全免费”,4668 名符合条件的外来民工子女也与区内孩子同等享受这项惠民政策,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率先在成都市各区县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

23、 我区教育事业呈现“大、新、实、多”的局面,即是: 一是党委、政府投入大。近年来,我区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教育投入年均增长达到 15%,仅 2006 年的教育投入就超过 3 亿元。2002 年以来,温江区财政共计投入教育经费 6.9 亿元。再加上土地折价,投入可能达到近十亿元(含国家和上级财政的支持) ,超过几十年投入的总和。通过对这三类调查对象的采访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扫盲初期工作开展的难度之大,在接下来的一步步发展中,随着我们社会对教育水平的要求的提高,大众的意识转变,越来越多的家庭了解到知识的重要性,也自愿将孩子送往学校进行教育, 再加上政府的支持和各项惠民政策的实施, 中小学的入学率大幅度

24、增加。明确数据显示,政府教育经费投入正逐步增加,但是发展不均衡依旧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从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从扫盲时期开始,接受教育人群范围逐步扩11大,而如今,温江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 100%,初中入学率为 100%,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三、温江区目前教育普及状况及我们的展望(一)现状简介1、温江目前教育状况截止目前,全区共有公办中小学 (幼儿园)27 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 10所,单设初中 5 所,单设小学 7 所,高完中 2 所,职中 1 所,幼儿园 2 所。其中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1 所,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1 所,四川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1 所,成都市义务教育示范校 1 所,

25、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校 2 所,成都市实验教学示范校 3 所。有在校学生 43630 人,中小学在编在岗教职工 2983 人,专任教师专科学历占 33.5%,本科学历占 59.17%,研究生学历占 0.02%,中级职称占教职工总数 55%,高级职称占 10%。全区有镇(街办)成人教育学校 10 所,社区教育学校 111 所。温江 1993 年在全市率先实现“两基”,1996 年被评为四川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县,1997 年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2000 年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县,2001 年再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2005 年被评为四川省基础教育改革先进单位、成都市普及高中阶段教

26、育先进集体,2006 被评为四川省十五教师队伍建设先进集体,2007 年“全国成人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研讨会”在温江召开,2008 年温江高中教育、初中教育及教育全面考核工作均获成都市教育局表彰。2008 年温江艺术教育课题获教育部特等奖。2、温江区教育局的措施(1)教育惠民政策2005 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两免一补”(免学杂费、免课本费、补生活费)资金 70 多亿元,共资助中西部贫困家庭学生 3400 万人。接下来又从西部地区开始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享受免学杂费政策的学生达到 4880 万人。 12温江区是西部首个义务教学“零学费”地区。自 2003 年 9 月起,对全

27、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逐步实行了特困学生免杂费、 课本费等减免政策, 共减免学生费用 1900 余万元。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建立健全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截止 2009 年 3 月,温江区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温就读 5604人,其中农民工子女 2681人。逐步实施职业教育无障碍入学计划,从 2007年起,对就读区燎原职业中学的学生按普高标准收取学费,为此区政府为每位学生每年平均补贴 1300 元;从 2008 年起,为使初中毕业生读职高“零学费”温江投入 250 万元。对就读区燎原职业中学的温江籍学生实行“零学费”资助政策,同时对普通高中未升学学生实行“免费学技能就业”

28、资助。近两年,共计资助中职学生生活费 546.6 万元,免除温江籍学生就读区燎原职中学费 320.4 余万元。在继 2004 年温江区 172 户农村住房困难教师住进“园丁小区”之后,今年,在区委、 区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 由区财政拨出近 3000 万元资金, 以改 “建”为 “购”的方式,落实 296 名农村住房困难教师在中心城区安居工程。(2)教育投入据我们了解,温江区高度重视农村学校的设施设备配置,从 2004 年起就启动了农村学校装备更新计划,安排专项资金,进一步缩小城乡学校的差距。2006年,温江区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2007-2008 年共投入近 5000万元完善了

29、学校的“校校通”工程和学校实验、多媒体室的装备。今年,政府专项列支 1210 万元用于全区学校装备满覆盖工程。教育经费支出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优先保障.财政投入是教育发展的根本保证。 2007-2009 年,温江区全区共投入教育经费9.84 亿元,依法保障了教育经费“三个增长”。2009 年教育财政拨款比上年同期增长分别为 50.92%、9.98%、59.54%,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生均教育费用分别为 3936.6 元、4050.84 元、6491.85 元,均较上年有所增长;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 750.54 元、757.95 元 763.31 元,均

30、较上年有所增长。(二)对国家政策及对义务教育的现状分析国家目前需要做到也正努力在做到的便是增加教育投入、规范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解决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13理问题和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从一系列颁布的政策法令中我们可以明 显看到教育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程度, 科教兴国不是一句空话,这些都需要体现在实际政令和行动中。从 1978 年改革开放,我们的祖国从开始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到 1986 年 4 月 12 日第六届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到 1992 年邓小平提出的理论基础,再到 2006 年 9

31、月 1 日起开始实施新的义务教育法,对农村学杂费的免除和惠民的“两免一补”政策。我们可以从中明显感觉到我们祖国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正在一步步加大,提高全民素质在经济高速发展中的迫切需要。义务教育是属于社会福利的范畴,高等教育还不能算是福利教育,义务教育如果是作为福利教育来讲,它的主要问题已经解决了,就是城乡义务教育的受教育者,免除学费和杂费,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下一步就教育而言,涉及到两大任务。一大任务是教育制度的年限要延长,在未来三年中,要变成福利的教育。教育福利的发展就是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因为义务教育等于是政府的责任,等于是福利教育。就是在现有义务教育阶段里应该提高教育的质量,就是提供优

32、质的教育, 这恐怕是城乡居民的一个需求。对于特殊困难的群体,在教育制度方面,是把它放在教育制度里面来的。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目标实现以后,国家下一步必然是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 对于现在国际上各国的科技竞争以及针对科教兴国这个战略来说,提高全民素质是十分必要的,争取增加高素质人才的数量也是一个教育任务,所以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是一个必然问题,只不过需要国家在经济支持下能够做到这一点。(三)新问题1、均衡发展问题。目前,城市义务教育最主要是面临学校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被人为地分成所谓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两大类,导致现今择校情况严重。对许多中国城市家庭来说,孩子接受优质教育是头等大事,花

33、多少钱都舍得。在不同学校硬件设施、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差别巨大的环境下,择校之风盛行自然就不难理解了。面对此现象,各级政府应该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包括经费、课程、办学基本条件、教师问题。今后新时期义务教育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便是努力14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另一方面,还应对农民工子女以及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提供平等的教育条件,要对特殊学校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要求城镇教师支援农村。2、师资力量方面。通过与中小学教师的交流,我们了解到现今的中小学教师的数量以及教师自身的素质需要进一步的考核,为了适应义务教育事业的需要,国家应该着手应当优先发展师范教育,加强对师范院校的管理,使师范院校的

34、设置和规模适应义务教育事业的需要。另一方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在校任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提高其思想和业务素质。3、关于素质教育。温家宝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但是,绝大多数学校的教育还是追求分数至上、考试至上。关键问题是,应试教育不利于儿童开发智力,更扼杀孩子的兴趣和健康。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都变成了一个模子,缺少灵气,也缺少创造性。而我们的义务教育为的就是提高全民的素质,而不是重在培养全部学生成为学术人才,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时期,当今社会需要的就是创新,各国在国际上竞争的也是科技创新,而不是死学书的人,所以各中小学如何从应试

35、教育转型为素质教育也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就这个问题,我们认为首先应该做到规范教学内容。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应把德育放在首位,形成德育教育体系;应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不得以任何名义编排重点班。学校和教师应当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得违反课程设置方案增加或者删减课程;应当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体育、艺术和综合实践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素质。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应当综合考察其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和培养学生的情况,不得仅以升学率作为考核标准。对学生的考察,应当综合考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

36、展的情况,不得以考试成绩替代全面考察。但是解决应试教育问题、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能单靠法律硬性规定,还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其他方面的共同配合。 154、解决乱收费问题。虽然义务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免费,但仍有学校利用其他手段乱收费,增加了农民供应子女上学的另一方面压力。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应禁止利用补习和发教辅书进行乱收费,禁止利用组织学生从事营利性活动,另一方面国家应增加义务教育投入,防止学校因运转经费不足向学生和家长伸手。在这些工作的进行过程中,我们还在网上浏览了很多关于温江教育现状的报告,在这里,感谢那些帮助我们完成这项调查研究的老师,居民,朋友们,教育局工作人员,他们给我们提

37、供了很多的数据和资料,我们在这里一并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1中国人大网 中国特色的依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路2知网空间 清华大学数字图书馆 现代化:农村教育的必由之路温江县小康后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33edu 教育网 区教育现代化验收的工作报告4成都市温江教育局西部首个义务教学零学费的地区温江教育概况5 温江公众信息网 审计局 我区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6 成都共青团 温江区各中小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调研报告7成都日报 2007 年 10 月 18 日 均衡教育在温江实践的纪实8 成都市政府信息公开 审计局 2007 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经费审计结果附录采访问卷:I 在职教师及退休教

38、师采访一:我们小组对温江一名退休教师进行了采访,主要有以下内容:161问:作为一名老教师,您亲身见证了扫盲运动。请问扫盲前后,温江人的文化素质有何变化? 答:在扫盲运动之前,温江人的入学率并不高,尤其在贫困的农村中,大多数人都是文盲;而在扫盲之后,大多数人都有了基本的文化水平,识字书写已不成问题。2问:那当时扫盲所教的内容主要有哪些呢? 答:主要内容当然是简单常用的文字。除此之外也有基本的加减乘除。目的是为了方便大家的日常生活。3问:那您认为扫盲运动的主要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呢?答 : 说简单些,扫盲就是为了方便大家的生活,提高文化素质。从更深的层面来说,则是为了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让民族的文

39、化通过文字传承。4问:众所周知,在扫盲之后,国家又推行了义务教育。您对义务教育有何看法呢? 答:仅凭扫盲并不能使全民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而义务教育则可以做到这一点,并能让孩子们有机会拥有更好的未来。5问:谢谢老师的深刻见解。那您认为义务教育在温江地区取得了哪些成就呢? 答:在义务教育实现之前啊,虽然通过扫盲运动,大家的文化水平有所提高。但有不少家庭由于贫困或者孩子多的原因, 而无法保证每个孩子上学。 就算上了学的人学历也普遍不高。而在义务教育之后呢,起码有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能完成小学学业,大部分人也能接受初,高中教育(或中专) 。大学生比例也远高于以前。就拿我的家庭来说吧。我和我老伴分别只有中学

40、和小学学历。而在我的子辈和孙辈中,有博士,有复旦大学的,有对外贸易大学的。可见义务教育的确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6问:老师的孩子和孙子们的确很厉害啊!那您认为目前的教育制度和政策还有何需要改进之处呢? 答:据我现在所知,国家已经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并对农村贫困学生进行了补贴。我认为国家近几十年来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日渐增大。如果能平衡地区间,城乡间的教育资源,那就更好了。二、我们对我校经数学院高数老师涂晓青(50 多岁)进行了采访,内容如下:1、问:请问涂老师,您接触过扫盲运动吗? 答:接触过。我曾经参加过扫盲时期的夜校的授课工作,那时候因为能够支付起学费的17家庭很少, 所以偏远农村基本没

41、有正规学校, 但是如果不识字不会算数在生活中又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夜校就出现了,上学是自愿的,课程内容也只是简单的汉字和最基础的数学算数。2、问:那政府对扫盲运动的态度怎样? 答:政府很重视啊!而且为了鼓励大家晚上抽空去学,就会以上课可以加工分的形式鼓励大家。3、问:学习环境咋样呢? 答:那时候条件艰苦,学校的授课条件也很寒酸。4、问:那您对现在的教育有什么看法? 答:我任教 30 年来,亲眼看着教育条件的一步步好转,教师的福利条件也越来越好,政府的教育投入也逐步在加大。 对于实施义务教育制度, 我认为这是一个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极大福利。三、我们对温江二中的一位老师进行了采访,内容如下:1、问:

42、请问,从扫盲运动开始,学校的招生有何变化呢? 答:根据我校数据记载,从扫盲时期开始,学校的招生人数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女孩的入学率也增加了。2、问:您怎样看待义务教育制度? 答:对于实施义务教育制度,我觉得,这是国家在教育制度上的一个巨大突破,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公民素质。3、问:那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怎样呢? 答:学校的条件一步步好转,政府部门的教育经费也在逐步加大,学校的教学设施和实验器材标准都很高,从 07 年开始全校每个教室都用上了多媒体设备,这给教育教学提供了很大帮助,对此我表示十分满意。4、问:您对温江整体的教育水平有何看法? 答:就整个温江区的教育水平而言,我觉得存在的最大问题还是教育发展

43、不均衡,还有更多偏远的农村学校教学设施依旧很落后,城乡差异是一个需要一步步协调解决的问题。II 温江普通居民采访18采访对象一:文具店阿姨采访对象介绍:年龄 35,有一个孩子,在读初一,温江中学5、对现今教育看法:还可以,在各个方面都比过去好。6、学校规模:以前较小,中小学一体,1000 多人,现在较大,初中 3000 多人。7、作业负担:以前要做农活,负担较小;现在作业较多,周末要上补习班。8、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情况:适龄儿童都接受了。9、学杂费减免:从 2007 年开始。 (需交择校费 3 万元)10、对学校的看法 : 教学质量很好,教学设备(多媒体,空调)完善,学校环境需改善。采访对象二:

44、路人叔叔介绍:年龄 46,有两个孩子,一个高二,一个大三。三、对现今教育看法:基本满意,仍有不足。四、学校规模:以前很小,小学 300 多人,现在很大,高中 3000 多人,大学 2万余人。五、作业负担:以前基本没有作业,现在小学、初中较多,高中、大学很少。六、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情况:基本普及。七、学杂费减免:从 2007 年开始。八、对学校的看法:教学设备先进,学校规模大,老师仍需努力,教学模式需改19进,培养学生独立创造能力。采访对象三:老人 1 70-80 岁4、学历:小学5、是否接受过扫盲教育:是6、什么时候开始的扫盲课程:大概是 50 年代7、扫盲教育有哪些形式?上课的时间、地点?答:

45、分午校(12:00-14:30)和夜校(9:00-12:00) 地点不固定8、去上课的是哪一类人?学生上课积极性高不高?答 : 没有限制,老的少的都可以去,但是地主的小孩成绩再好也不能上学。村长、社长、队长会动员大家去上课,但是总的来说,热情度不是很高。9、有无专门的老师?答:没有,认识几个字的就是老师,老师去上课可以修工分。10、上课都学些什么?答 : 认字,宣传类似于“解放”、 “人民当家作主”之类的政治常识。还有“刘胡兰班”。11、你觉得效果如何?答:写字、认字、写信效果还行,农村人很少会去读书(没有这个意识) ,有些从来没有去过。12、扫盲有偏向于男性吗?答:有,重男轻女,农村女文盲更

46、多(因为家庭原因)20采访对象四:老人 2 70-80 岁1. 你上过学吗?答:解放前上的私塾,上过 5 年2. 你能讲点解放前上私塾的情况吗?答:解放前没钱不能上学,上学只教认字,老师不会很负责的授课,全靠自学。3. 接触过扫盲吗?答:接触过。4. 能说点概况吗?答:1953 或 1954 年开始的,扫盲教育一期持续一年上课时间 8:00-9:00认字的就可以当老师,老师只教认字,不教写字(简化字)去上课的人还挺多的III 温江区教育局访问受访者:温江区教育局办公室工作人员(一)问 :您好!请问温江这几十年的双基和扫盲过程中有什么显著成就?有没有具体的数据供参考?答:成就还是相当大的,例如在

47、1989年时,文盲半文盲人数中, 1214岁的人有 340人,占总人口的 3.18%;1540岁的人有 4620人,占总人数的 4.23%,当时的教育程度,教育水平就可想而知了。而到了目前,学龄儿童入学率为21100%,初中入学率为 100%,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二)问:那最近几年温江区主要是如何推进教育工作发展的?又是在怎样的指导思想下进行的?答:温江教育局以“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高质量,促进均衡”为指导思想,积极推进教育局工作的现代化。推进的基本情况: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保障机制,区教育局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成立了温江中学,温江二中,七中实验校,东大街第一小学等涵盖学前教育,

48、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的 12 个教育集团,并对教育集团的运作提供软件硬件的支持,有效地提高了优质教育集团的发展效能。二是制定规定,增添措施,扎实推进,各教育集团注重计划落实,积极开展一系列活动和交流合作,提高集团的内部张力。三是四大定位,保障优质教育集团稳步推进,一是平等合作,发挥各自的主体作用,二是聚焦课堂,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三是关注教师,全力提升教师素质,四是共创特色,各集团内部在在相互交流中增添新内容,形成自己的特色。(三)问:那么在推进教育工作的进程中是否顺利呢?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最明显的问题有两点,一是人事关系复杂,影响正常交流。目前人事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编制和职称实行一体化管理

49、后,对教育集团建设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考验。对于领衔学校而言,随着集团化办学的扩张,对优质人才的需求可能小于培养速度。 另外, 公办教师与民办教师在身份上的区别,同工不同酬,评优职称等矛盾会日益凸显,影响正常交流;同时,绩效工资对农村的倾斜,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龙头学校和成员学校的积极性。二是松散管理,易造成缺位。由于教育集团所属学校办学的体制各异,关系松散,面临着所有权22和经营权,集权和分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诸多教育因素的冲突。行政部门对于诸多关系缺乏明确规定,领衔学校对其它学校的调控存在很大难度,有的集团的决定往往会变成一纸空文,举措难以实施,影响集团化进程。(四)问:那有什么可行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答:区教育局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拟定集团办学规划,共同描绘发展前景:二是制定集团办学管理考评细则,规范集团办学制度;三是制定集团化办学人事配套政策,润滑集团办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