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M计算软件规范版本介绍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75506394 上传时间:2024-08-18 格式:PPT 页数:130 大小:2.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KPM计算软件规范版本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KPM计算软件规范版本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KPM计算软件规范版本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KPM计算软件规范版本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KPM计算软件规范版本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KPM计算软件规范版本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PM计算软件规范版本介绍(1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新规范版多、高层设计软件SATWE和PMSAP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1 年 9 月目录1. “嵌固端所在层号”2. “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3. “结构体系”的相关修改4. “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 5. 抗震构造措施的独立控制6. 抗震性能设计7. 指定相对偶然偏心8. “考虑结构使用年限的活荷载调整系数”9. 梁刚度放大的相关修改10. 连梁刚度折减 11. “加强层个数和层号”指定 12. “保护层厚度”概念的更新13. “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14. “框架梁端配筋考虑受压钢筋”15. “结构中框架部分轴压比限值按照纯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 16. 钢筋类

2、别的修改17. 分塔指定“约束边缘构件层”、“薄弱层”、“过渡层”、“加强层”等1 嵌固端所在层号SATWEPMSAP嵌固端所在层号确定嵌固端的位置没输入地下室的结构模型,嵌固层所在层号一定是1;有地下室的结构模型,嵌固层所在层号通常是(MBASE+1)(程序缺省值);嵌固端所在层号确定嵌固端的位置应自行进行判断 抗规6.1.14条: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地下室顶板应避免开设大洞口;地下室在地上结构相关范围的顶板应采用现浇梁板结构2结构地上一层的侧向刚度,不宜大于相关范围地下一层侧向刚度的0.5倍确定嵌固端后,地下室抗震等级应自行指定嵌固端所在层号相关的调整 框

3、架柱底层柱底组合弯矩放大 抗规6.2.3:一、二、三、四级框架结构的底层,柱下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7、1.5、1.3和1.2转换柱底端组合弯矩放大 抗规6.2.10-3:一、二级框支柱的顶层柱上端和底层柱下端,其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5和1.25(高规1.3)嵌固端所在层号相关的调整 剪力墙底部加强区起始位置(嵌固端所在层号-1)抗规6.1.10-3:当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的底板或以下时,底部加强部位尚宜向下延伸到计算嵌固端倾覆力矩看嵌固端所在层抗规6.1. 3:注:底层指计算嵌固端所在的层嵌固端所在层号相关的调整 地下室顶板梁柱的调整抗规6.1

4、.14-3-1: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地下一层柱截面每侧纵向钢筋不应小于地上一层柱对应纵向钢筋的1.1倍;地下一层柱上端和柱节点左右梁端实配的抗震受弯承载力之和应大于地上一层柱下端实配的抗震受弯承载力的1.3倍;地下室层数4嵌固层所在层号3地下室顶板嵌固端地下室顶板梁弯矩放大1.3倍;柱单侧配筋放大1.1倍(相对地上一层,边框柱1.0)梁1柱1854*1.3=1110 非嵌固端嵌固端1295*1.1=1425 地下一层地上一层PMSAP嵌固端所在层号底部嵌固层刚度比高规3.5.2条: 对非框架结构,按(3.5.2-2)计算,且本层与相邻上层的比值不宜小于0.9;

5、当本层层高大于相邻上层层高的1.5倍时,该比值不宜小于1.1; 对结构底部嵌固层,该比值不宜小于1.5;程序实现:仅当(嵌固端所在层号=1)时执行嵌固端所在层号嵌固端与回填土约束的关系嵌固端: 设计概念设计概念回填土约束:力学概念力学概念两者没有任何关联!回填土约束总是应如实填写,与嵌固端层号无关!回填土约束一般不应填负值2 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影响结构周期影响构件内力,尤其连梁内力,一定程度能缓解连梁超筋勾选时,墙梁内力平衡校核应考虑轴力不勾选时,墙梁能满足弯矩、剪力平衡条件勾选不勾选勾选不勾选勾选不勾选勾选不勾选不勾选时

6、,弯矩、剪力满足平衡条件 115.3*2.1=242 122.2+119.4=241.6DL=2.1mNlNrMrMlVVh/2勾选时,弯矩、剪力、轴力满足平衡条件!3 结构体系结构体系取消短肢剪力墙结构复杂高层结构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增加:单层钢结构厂房 多层钢结构厂房 钢框架结构结构体系带转换层结构通过“转换层所在层号”区分是否为带转换层结构通过“结构体系”区分“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与其他结构类型通过特殊构件属性区分是否为转换构件结构体系带转换层结构判断底部加强区高度(10.2.2)输出转换层上下刚度比(10.2.3)高位转换时框支柱和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抗震等级自动提高一级(10.2.6)

7、输出框支框架的地震倾覆力矩(10.2.16)框支柱的地震内力调整(10.2.17)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弯矩设计值的调整(10.2.18)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10.2.19)带转换层结构其他带转换层结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结构体系带转换层结构转换柱 地震轴力放大、最小配筋率、两端弯矩放大、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调整、轴压比、剪压比水平转换构件地震内力放大转换梁:最小配筋率、剪压比结构体系水平转换构件水平转换构件的类型转换梁水平转换柱水平转换支撑转换墙结构体系水平转换构件SATWEPMSAP结构体系水平转换构件结构体系水平转换构件高规10.2.4条:特一、一、二级转换构件的水平地震作

8、用计算内力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9,1.6,1.3;转换构件应按本规程第4.3.2条的规定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内力组合时对地震内力进行放大转换墙(PMSAP新功能)用来模拟水平转换构件的墙元称作转换墙PMSAP自动识别转换墙,并按照水平转换构件设计转换墙 箱形转换或超大梁按墙输入结构体系水平转换构件箱形转换按墙输入箱形转换按梁输入两种输入模型几何形态上无区别,但墙是二维单元,梁是一维单元,连接和传力都有较大区别结构体系水平转换构件转换结构按墙输入并考虑弹性楼板后形成的“盒子”顶面和底面结构体系水平转换构件明确了短肢墙结构的判断规则。对于“剪力墙结构”,程序计算输出短肢墙“倾覆力矩百分比”,当此百分

9、比位于30%50%之间,可判为“短肢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高规(7.1.8)条。对于短肢墙的一系列从严控制措施,不再只针对“短肢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故10版软件取消了“短肢墙结构”类型。高规(7.2.2)条。 对于08版老的工程数据,转到10版时,“短肢墙结构”类型强制转换为“剪力墙结构”类型结构体系短肢剪力墙SATWE在WV02Q.OUT中输出短肢墙倾覆力矩百分比PMSAP在计算书item031项输出短肢墙倾覆力矩百分比程序参照新高规修改了短肢墙判断方法:对于任一直线墙段,若其直接关联墙肢数不超过2(包括自身)、每肢长宽比小于8、且厚度不大于300mm,则该直线墙段判为短肢墙;否则为普通墙

10、。对于所有结构中的短肢墙,程序自动执行高规(7.2.2-2)、(7.2.2-3)和(7.2.2-5)条规定的调整(轴压比、剪力调整、竖向配筋率从严)。短肢墙抗震等级不再提高长宽比小于4的短墙肢,按照柱进行配筋设计结构体系短肢剪力墙4 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PMSAPSATWE 02高规:对于特别重要或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其基本风压应按10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采用。 高规4.2.2: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新规程明确了对风荷载敏感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仍可采用基本风压值。对风荷载是否敏感,

11、尚无实用的划分标准,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内力放大、位移不放大特殊风荷载WNL*.OUTWWNL*.OUT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5 抗震构造措施的独立控制SATWE抗震构造措施的独立控制08版SATWE抗震构造措施的独立控制PMSAP抗震构造措施的独立控制抗规3.3.2条:建筑场地为I 类时,丙类建筑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场地好)抗规3.3.3条:建筑场地为III、IV 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宜分别按8度(0.20g)和9度(0.40g)时各抗震设防类别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场地

12、差)抗规6.1.3-4条:当甲乙类建筑按规定提高一度确定其抗震等级而房屋高度超过表6.1.2相应规定的上界时,应采取比一级更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高度超限)抗震构造措施的独立控制类别设防烈度6(0.05g)7(0.1g)7.5(0.15g)8(0.2g)8.5(0.3g)9(0.4g)场地类别III-IVIII-IVIII - IVIII-IVIII - IVIII-IV乙类抗震措施778889999+9+抗震构造措施66788+899+99+丙类抗震措施6677788899抗震构造措施6667878989抗规:用于确定乙类和丙类建筑的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的实际烈度抗震构造措施的独立控制抗震构

13、造措施采用独立的抗震等级6 性能设计(Performance-based Design )美国加州结构工程师协会SEAOC (Structural Engineers Association of California)1995年提出了新建房屋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ATC40(1996),FEMA237(1997)提出在既有建筑的评定和加固中使用多重性能目标的建议2003年美国ICC (International Code Council) 发布了建筑物及设施的性能规范日本、欧洲相继将抗震性能设计的思想列入设计和加固标准中性能设计方法特点抗震设计从宏观定性目标向具体量化的多重目标过渡业主可选择所

14、需的结构性能目标抗震设计强调根据性能目标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利于结构创新。可以采用现行规范中未规定的新结构体系、新材料和新技术可根据不同的设防烈度、场地条件及建筑重要性,灵活采用不同的性能目标和构造措施具体量化的性能目标对结构分析和实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分析和实验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性能水准的设定地震地面运动水准(小震,中震,大震)结构性能水准SP1:结构完好,可继续使用SP2:结构基本完好,稍加维修可继续使用SP3:结构轻度损坏,一般维修可继续使用SP4:结构中度损坏,修复或加固后可继续使用SP5:结构比较严重损坏,需排险大修性能设计高规3.11.3规定了5个性能水准的设计方法: 性能水准

15、1:整个结构 应 满足 基于多遇地震的标准规范设计; 整个结构 应 满足 中震弹性; 性能水准2:关键构件和竖向构件 宜 满足 中/大震弹性; 耗能构件受剪承载力 宜 满足 中/大震弹性; 耗能构件受弯承载力 应 满足 中/大震不屈服; 性能水准3:整个结构应做弹塑性计算分析; 关键构件和竖向构件正截面 应 满足 中/大震不屈服; 关键构件和竖向构件斜截面 宜 满足 中/大震弹性; 耗能构件受剪承载力 应 满足 中/大震不屈服; 耗能构件受弯可屈服; 薄弱部位的层间位移满足规范的罕遇地震限值; 性能设计性能水准4:整个结构应做弹塑性计算分析; 关键构件 应 满足 中/大震不屈服; 竖向构件 应

16、 满足中/大震下的剪压比要求(3.11.3-4;3.11.3-5); 薄弱部位的层间位移 应 满足规范的罕遇地震限值;性能水准5:整个结构 应 做弹塑性计算分析; 关键构件 宜 满足 中/大震不屈服; 竖向构件 应 满足中/大震下的剪压比要求(3.11.3-4;3.11.3-5); 薄弱部位的层间位移 应 满足规范的罕遇地震限值;性能目标的设定一个建筑物具体的性能目标可以这样描述地震地面运动水准: 小震,中震,大震结构性能水准: SP1,SP2,SP3,SP4,SP5非结构性能水准: NPA,NPB,NPC在一定的地面运动水准下选定结构性能水准和非结构性能水准,就构成一个具体的性能目标(性能目

17、标的三要素) 性能设计ABCD小震1111中震1234大震23452010高规给出了可供选用的4个结构抗震性能目标ABCD,暂不包含非结构性能水准 性能设计aeimklhgdcbfjnpo基本性能目标性能目标提高2102050接近倒塌生命安全直接使用可以使用结构性能提高地震烈度增加50年超越概率美国FEMA273的抗震性能目标设定 性能设计性能水准1性能水准2性能水准3性能水准4性能水准5性能目标A大震水准:基本完好性能目标B大震水准:轻度损坏性能目标C大震水准:中度损坏性能目标D大震水准:严重损坏注:对ABCD各性能目标,中震时的性能水准按照图中 的大震性能水准推前一级,小震的性能水准则均为

18、1结构稳定临界点位移侧向总剪力性能水准和性能目标图解性能设计什么是中/大震弹性设计1)ALPHAmax按中震或大震取值;2)构件内力不考虑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调整系数;3)只考虑重力荷载代表值效应和地震作用效应的组合;(3.11.3-1)什么是中/大震不屈服设计1)ALPHAmax按中震或大震取值;2)构件内力不考虑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调整系数;3)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但组合值系数不变) ;4)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RE 取1.0 ;5)钢筋和混凝土材料强度取标准值;6)只考虑重力荷载代表值效应和地震作用效应的组合;性能设计(3.11.3-3)(3.11.3-2)(3.11.3-4)性能设计S

19、ATWE程序操作选择不屈服或弹性方式指定在这里输入中震(或大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性能设计PMSAP程序操作选择不屈服或弹性方式指定性能设计10版软件与08版软件的差异旧版中震(或大震)弹性无专门选项,以抗震等级填四级进行控制,新版增加了菜单选项弹性和不屈服设计地震组合均不再考虑风荷载不屈服设计增加竖向地震主控组合不屈服设计增加柱、墙受剪截面验算中震或大震不屈服中震或大震弹性SATWE:中大震计算时风荷载不参与地震组合中震或大震不屈服中震或大震弹性PMSAP:中大震计算时风荷载不参与地震组合不同的设计方法,具有不同的承载力一般而言,承载力由小到大的次序为: 1 现行规范的设计方法 2 中震不屈

20、服 3 中震弹性 4 大震不屈服 5 大震弹性性能设计基于小震的标准规范设计中震不屈服设计中震弹性设计大震不屈服设计大震弹性设计7 指定偶然偏心指定偶然偏心指定偶然偏心高规4.3.3: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每层质心沿垂直于地震作用方向的偏移值可按下式采用:8 考虑结构使用年限的活荷载调整系数高规5.6.1条: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下,当荷载与荷载效应按线性关系考虑时,荷载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应按下式确定: 增加了考虑设计使用年限的可变荷载(楼面活荷载)调整系数,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时取1.0,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时取1.1考虑结构使用年限的活荷载调整系数SATWE荷载效

21、应组合时活荷载组合系数已经乘上了考虑使用年限的活荷载调整系数考虑结构使用年限的活荷载调整系数PMSAP9 梁刚度放大系数两种方式:指定全楼刚度放大系数按混凝土规范自动计算SATWE梁刚度放大系数PMSAP梁刚度放大系数混凝土规范5.2.4条:梁受压区有效翼缘计算宽度bf可按表5.2.4所列情况中的最小值取用;也可采用梁刚度增大系数法近似考虑,刚度增大系数应根据梁有效翼缘尺寸与梁截面尺寸的相对比例确定情况情况T形、形、I形截面形截面倒倒L形截面形截面肋形梁(板)独立梁肋形梁(板)1按计算跨度l0考虑L0/3L0/3L0/62按梁(肋)净距sn考虑b+sn-b+sn/23按翼缘高度hf考虑b+12

22、hfbb+5hf梁刚度放大系数情况情况T形、形、I形截面形截面倒倒L形截面形截面肋形梁(板)独立梁肋形梁(板)1按计算跨度l0考虑L0/3L0/3L0/62按梁(肋)净距sn考虑b+sn-b+sn/23按翼缘高度hf考虑hf/h00.1-b+12hf-0.1hf/h00.05b+12hfb+6hfb+5hfhf/h00.05b+12hfbb+5hfSATWE显示缺省值,可单构件修改梁刚度放大系数SATWE输出每根梁的刚度系数PMSAP梁刚度放大系数梁刚度放大的效果通过梁刚度放大,可以较为准确地计算结构的总地震作用通过梁刚度放大,可以较为准确地控制结构的层间位移梁刚度放大后,梁自身在风和地震作用

23、下的弯矩剪力,会显著提高;提高的部分在逻辑上应该由板承担;梁的设计有过于保守的可能;梁刚度放大系数钢梁的放大系数程序不考虑钢梁的放大系数根据梁、板连接情况自行确定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周期、位移、内力、配筋梁刚度放大系数刚度系数=1刚度系数=210砼规范刚度系数=1刚度系数=210砼规范梁刚度放大系数考虑楼板作用的“T型截面法” 根据混凝土规范(5.2.4)条,确定梁有效翼缘尺寸,将矩形截面直接转换成T形截面。刚度计算和承载力设计均按照T形截面考虑。PMSAP矩形截面刚度放大风弯矩(1.3)T/L截面风弯矩(1.3)矩形截面刚度不放大风弯矩(1.0)10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连梁刚度折减系数高规5.2.

24、1:高层建筑结构地震作用效应计算时,可对剪力墙连梁刚度予以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 条文说明:仅在计算地震作用效应时可对连梁刚度进行折减。对重力荷载、风荷载作用效应计算不宜考虑连梁刚度折减。有地震作用效应组合工况,均可按考虑连梁刚度折减后计算的地震作用效应参与组合。程序实现:恒活、风计算:连梁刚度不折减; 地震作用计算:连梁刚度折减; 规定水平力计算采用地震作用的刚度阵连梁刚度折减系数08版连梁恒载剪力10版连梁恒载剪力11 指定加强层高规10.3.3条:抗震设计时,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应符合下列要求:1.加强层及其相邻层的框架柱、核心筒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采用,一级应提高至特一级,

25、已经为特一级时应允许不再提高;2.加强层及其相邻层的框架柱、箍筋应全柱段加密配置,轴压比限值应按其他楼层框架柱的数值减小0.05采用;3.加强层及其相邻层核心筒剪力墙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指定加强层02规范已有相关规定旧版软件未实现10版自动实现相关功能SATWE指定加强层PMSAP指定加强层软件实现:加强层及相邻层柱、墙抗震等级自动提高一级加强层及相邻层轴压比限值减小0.05加强层及相邻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12 “保护层厚度”概念的更新混凝土规范8.2.1-2: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表8.2.1的规定;混凝土规范8.2.1条文说明:不再以纵向受力钢筋的外缘

26、,而以最外层钢筋(包括箍筋、构造筋、分布筋等)的外缘计算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保护层厚度”概念的更新应以新的含义填写梁、柱保护层厚度13 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旧版:只考虑梁端刚域新版:同时考虑梁端和柱端刚域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14. 框架梁端配筋考虑受压钢筋混凝土规范11.3.1条,计入受压钢筋梁端受压区高度(10规范明确数值界限):支座受压区钢筋要求(新增 砼规范5.4.3)负弯矩调幅不宜大于25%,弯矩调整后相对受压区高度应满足:一级抗震等级:二、三级抗震等级:一级抗震等级:二、三级抗震等级:框架梁端配筋考虑受压钢筋程序处理u如果用户选择该项参数,原来只对地震作用组合进行该项控制,10规

27、范后对所有组合下的框架梁支座都进行控制,一级抗震 ,其他都是 ,按这个要求计算受压区钢筋,同时计入受压区钢筋影响来计算受拉区钢筋。u针对高规6.3.3条,梁端支座抗震设计时,如果受压钢筋配筋率不小于受拉钢筋的一半时,梁端最大配筋率可以放宽到2.75%(原来为2.5%),当选择该项时,同时执行这一条,否则还是按最大配筋率2.5%来控制。框架梁端配筋考虑受压钢筋计入受压区钢筋计算比较已知弯矩设计值M 按单筋(或双筋)方式计算受拉钢筋 验算相对受压高度:一级0.25;二、三级0.35 不满足时,按受压区高度限值重新计算受压及受拉钢筋计算所得的As与反向弯矩所求的拉筋As比较取大值As=0.5 /0.

28、3As已知弯矩设计值M 按单筋(或双筋)方式计算受拉钢筋 验算相对受压高度:一级0.25;二、三级0.35 不满足时,给出超限提示勾选不勾选地震组合已知弯矩设计值M 按单筋(或双筋)方式计算受拉钢筋 验算相对受压高度:0.35 不满足时,按受压区高度限值重新计算受压及受拉钢筋计算所得的As与反向弯矩所求的拉筋As比较取大值As=0已知弯矩设计值M 按单筋(或双筋)方式计算受拉钢筋 勾选不勾选非地震组合15 结构中框架部分轴压比限值按照纯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SATWE结构中框架部分轴压比限值按照纯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PMSAP结构中框架部分轴压比限值按照纯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高规8.1.3条:抗震设计

29、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应根据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比值,确定相应的设计方法,并应符合下列要求:3. 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但不大于80%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宜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4. 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80%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应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16 新增钢筋类别混凝土规范条文说明4.2.1条、4.2.2条:增加强度为500Mpa级的热轧带肋钢筋;推广400Mpa、500Mpa级高强热轧带肋钢筋作为纵向受力的主导钢筋;限制335Mpa级热轧

30、带肋钢筋的应用;用300Mpa级光圆钢筋取代235Mpa级光圆钢筋。在规范的过渡期及对既有结构进行设计时, 235Mpa级光圆钢筋的设计值按原规范取值;SATWE中不再指定主筋及箍筋信息SATWE在WMASS.OUT输出主筋及箍筋信息PMSAP中的配筋信息逐层指定功能柱主筋级别柱箍筋级别梁主筋级别梁箍筋级别墙主筋级别墙水平分布筋级别墙竖向分布筋级别边缘构件箍筋级别楼板钢筋级别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均可逐层干预修改PMSAPPMSAP17 分塔指定加强层、过渡层、薄弱层等加强层过渡层约束边缘构件层薄弱层底部加强部位程序依据抗规(6.1.10)、(6.1.3)条、高规(7.1.4)条调整了底部加强区的确定方法对有框支层的结构:对无框支层的结构:H加强总是从地下室顶板向上计起嵌固端位于地下室顶板以下时,加强区向下延伸至嵌固端用户填写裙房层数时,加强区向上延伸至(裙房层数+1)层 分塔指定加强层、过渡层、薄弱层剪力墙底部加强区的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