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安装施工方案图表10578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75459509 上传时间:2024-08-18 格式:PDF 页数:77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备安装施工方案图表10578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设备安装施工方案图表10578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设备安装施工方案图表10578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设备安装施工方案图表10578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设备安装施工方案图表10578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备安装施工方案图表1057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安装施工方案图表10578(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设备安装施工方案 1 概述 神木化学工业有限公司20 万吨/年甲醇项目三标段主要包括空分装置(270#)、压缩机房(672#)、装置区变电所、空分控制室(370A#)、中控安装(152#)、合成( 80#)、膜回收(803#)等工段。 2 静止设备安装 2.1 施工中执行的规范及要求 2.1.1 业主或制造厂提供的设备安装规范 2.1.2 中低压化工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HGJ209-83 2.1.3 化工塔类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HGJ211-85 2.1.4 化工工程建设起重施工规范HGJ201-83 2.2 设备总体安装原则:先大后小,先里后外。 2.3 静止设备安装工艺流程图 2.4 安装方法

2、及技术要求 2.4.1 设备安装前,应仔细核对设备的方位,确认无误后方可就位。设备的找正与找平应按基础上的安装基准线(中心标记、水平标记)对应设备上的基准测点进行调整和测量。设备各支承的底面标高以基础上的标高基准线为基准。 2.4.2 塔类设备安装前应核对出厂质量证明书的主要技术数据,并对设备进行复测。检查塔壁上的纵向中心线是否清晰正确,并在上下两端作出明显标记,作为安装找正的基准点。 2.4.3 卧式容器安装关键是能够保证设备的自由膨胀伸缩,标高、中心和水平度应施工方案编制 场地布置 施工准备 基础验收 铲麻面放垫铁 设备运输 设备的检查 确定管口方位 起吊机械的准备和布置 设置吊装工具 吊

3、装前检查 预起吊 正式起吊 设备就位 设备初找正 设备精找正 地脚螺栓孔灌浆 标高复查 垂直度或水平度复查 垫铁点焊 设备二次灌浆 内件或附件安装 压力试验 中间交接 项目 设备形式 严格按规范要求执行。标高允许偏差3mm。 2.4.4 设备找正、立式设备找正采用经纬仪分别在0、 90两个方向同时测量(见立式设备找正图1),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1000。卧式设备的找正:卧式设备水平度的找正关键在于正确选择设备水平度的基准面,一般选择设备的主法兰口,水平或铅垂的轮廊面或指定的基准面、加工面。卧式设备采用U 型管道液位计和水平仪找正,找正方法采用斜垫铁调整。设备垫铁组高度为30-60mm。 2.4

4、.5 设备找平时,根据要求用垫铁进行调整,不应用紧固或放松地脚螺栓及局部加压等方法,其安装误差应符合下表明规定: 中心线 标 高 水平度 铅垂度 方位 立式设备 D 2000,5 D 2000,10 5 H/1000, 且不超过25 沿底圆周测D 2000,允差为10, D 2000,允差为15 卧式设备 5 5 轴:L/1000 径:20/1000 注:D-为设备外径 L-为卧式设备两支座间距离 h-为立式设备两端部测点间距离 2.4.6 垫铁应露出设备支座板外缘10-20mm,垫铁伸入长度应超过地脚螺栓,且应保证设备支座受力均衡。每组垫铁的块数为3 块,不能用梯状或锥形垫铁。 2.4.7

5、预留螺栓孔安装的设备,先用临时垫铁对设备进行初找正、找平后,进行地脚螺栓的灌浆工作,待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时,在地脚螺栓旁布置垫铁进行最终的找正、找平工作。 2.4.8 对于工作温度下有热位移的卧式设备,其滑动侧的地脚螺栓在螺栓孔中的位置不得阻碍设备位移。当采用滑动底板时,设备支座的滑动面应进行清理,并涂上润滑油。 2.4.9 二次灌浆 地脚螺栓预留孔及基础面的二次灌浆层应一次灌满,其混凝土的标号比基础标号高一级,并捣固密实。 3 传动设备安装 3.1 施工中执行规范及要求 3.1.1 业主提供的机械设备安装技术规范及随机技术文件 3.1.2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

6、1-98 3.1.3 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98 3.1.4 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8-98 3.2 机器的安装工艺流程框图 3.3 传动设备安装通用要求 3.3.1 对中检查 3.3.1.1 为了最终找正检查,找正量具应在管道和支架安装前和期间安装在设备上,所有工艺管和辅助管连接后,取读数。 3.3.1.2 和管道连接后,每次检查的对中允差应在厂商规定的范围内或应符合GB50275-98 和 GB50231-98 的规定。 3.3.1.3 轴找正采用百分表 3.3.2 机械设备安装后,交工前应定期(至少每周二次)转动,以保证所有轴承按生产厂

7、家安装指南润滑。 3.4 泵类设备安装方法及技术要求 泵类设备在安装过程中,要认真按照随机说明书和规范进行,其主要要求如下: 3.4.1 基础验收合格后,采用垫铁安装时,放置垫铁的砼表面应铲平,水平度及接触面应符合要求,二次灌浆表面应铲出麻面。 3.4.2 采用斜垫铁找正,找正应以加工面为基准。 3.4.3 二次灌浆宜采用无收缩水泥砂浆。 3.4.4 对公用底座泵,调整联轴节对中时,在驱动机下面宜垫耐腐蚀材料薄片,若没有则采用铜皮。 3.4.5 在泵安装时,泵水平度和联轴节对中应符合说明书和规范要求。 3.4.6 泵拆洗检查应按说明书和规范要求,检查泵体密封环与叶轮密封之间的径向间隙,支撑环与

8、轴密封环间的径向间隙,检查前后轴承轴向间隙。对于滑动轴承应检查轴瓦与轴颈的顶、侧间隙,检查轴承瓦盖与上瓦背紧力,对于滚动轴承应检查轴瓦与轴颈的顶、侧间隙,检查轴承盖与瓦背紧力,对于滚动轴承应检查膨胀端轴承与轴承座端盖间的轴向间隙。泵的轴封件应符合说明书及规范要求,装好轴封后检查转子的轴向串量应符合要求。 施工方案编制 检查、熟悉技术文件 检查、清点随机条件 基础质量检查、验收 地脚螺栓孔灌浆 精找平、测量、调整 电机及附件安装 垫铁点焊 铲麻面、放垫铁 安装机座、找正、找平 机体安装 初找正、检查标高 二次灌浆 电机接线 机器试运转 验收、交出竣工资料 电机试运转 3.4.7 具有机械密封的离

9、心泵,单体试车时应用假填料机械密封,并在泵口加锥体滤网,以防损坏密封口,待试车合格后,化工投料前更换正式机械密封。 3.4.8 泵类设备试运转 3.4.8.1 泵试运转前应按说明书要求加入规定标号、数量的润滑油,并检查各部位有无松动现象。 3.4.8.2 泵试运转过程中,转子及各运动部位应运转正常,不得有异常声响和摩擦现象。 3.4.8.3 试运转时,滑动轴承的温度不应大于70; 滚动轴承的温度不应大于80;特殊轴承温度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3.4.8.4 泵在额定工况点连续试运时间不应小入球 2h,其它特殊要求的泵不应试运转时间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泵停车后,应及时放尽泵内积存的液

10、体,防止锈蚀或断裂。 3.5 桥式起重机安装 3.5.1 轨道及车档安装 ( 1)轨道应有合格证,轨道辅设前,应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铺设。 ( 2)吊装轨道前,应确定轨道的安装基准线,吊车梁的基准线即为轨道的安装基准线。 ( 3)轨道实际中心线对吊车梁实际中心线位置偏差不大于5mm。 ( 4)轨道轴距偏差不应超过5mm。 ( 5)轨道的纵向不水平度不应超过1/1500,全程不应大于10mm。 ( 6)同跨两平行轨道的标高相对差不应大于10mm。 ( 7)轨道接头应符合下列 ( 8)轨道接头如采用焊接,焊条应符合钢轴母材要求,焊接质量应符合规范规定; ( 9) 当轨道接头采用鱼尾板连接时,轨道接

11、头高低差及侧向错位不应大于1mm,间隙不应大于2mm,伸缩缝处的间隙允许偏差为1mm。 ( 10)对于方钢轨道,接头处垫板的宽度应比其它处增加一倍。 ( 11)调整轨道符合要求后,应全面复查各螺栓的紧固情况。 ( 12)轨道上的车档应在吊装起重机前装妥,同一跨端的两车档与起重机缓冲器均应接触,如有偏差应进行调整。 3.5.2 起重机安装 3.5.2.1 起重机的吊装就位,待轨道安装完毕,根据现场和厂房四周的具体情况,从厂房一端或侧面吊装就位。 3.5.2.2 起重机吊装前,应进行下列检查: ( 1)起重机跨度偏差不超过3mm; ( 2)起重机跨度相对差不超过3mm; ( 3)起重机对角线相对差

12、不超过5mm; ( 4)起重机主梁上拱度+3 +5。 3.5.3 起重机试车 3.5.3.1 起重机应分别进行无负荷、静负荷和动负荷运转。 3.5.3.2 试运转前应切断全部电源,并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 1)所有联接部位应紧固; ( 2)钢丝绳端必须固定牢固,在卷筒、滑轮组中缠绕应正确; ( 3)电气线路系统和所有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及接线应正确; ( 4)转动各机构的制动轮,使最后一根轴旋转一周不应有卡住现象。 3.5.3.3 无负荷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 ( 1)操纵机构操作的方向应与起重机各机构的运动方向一致; ( 2)分别开动各机构的电动机,各机构应正确运转,限位开关和其他安全保护装

13、置的动作应准确可靠,大、小车运行时不应卡轨运转; ( 3)吊钩下降到最低位置时,卷筒上的钢丝绳不应少于5 圈。 3.5.3.4 静负荷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 ( 1)起重机应停在厂房的柱子处; ( 2)应逐渐增加负荷作几次起重试验,然后起升额定负荷,在桥架全长上来回运行,卸去负荷; ( 3)应将小车停在桥架中部,起升1.25 倍的额定负荷,离地面约100mm,停留10 分钟,然后卸去负荷,将小车开到跨端,检查桥架的永久变形; ( 4)将小车停在桥架中部,起升额定负荷,测量下挠度不应超过L/600( L起重机跨距)。 3.5.3.5 动负荷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在1.1 倍额定负荷下同时起动

14、起升与运行机构反复运转,累计起动试验时间不应少于10 分钟,各机构动作应灵敏、平稳、可靠,性能应满足使用要求,限位开关和保护联锁装置的作用应可靠、准确。 压缩机安装施工方案 1 机组概况及特点 在本工程空气压缩工段,主要由空气压缩机、空气增压机和驱动汽轮机组成单系列空气压缩增压机组。 汽轮机增压机机组的构成示意图如下(图1): 本机组主体部分位于压缩厂房内,机组施工难度较大,安装精度高,为保证机组的安装质量我公司如有幸中标,将调动技术熟练工人,组织精干的队伍,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确保本机组安装试车一次成功。 投标阶段由于图纸,也无设备安装说明书和有关试车资料,只能根据以往类

15、似工程和施工经验来编制本方案。如我公司有幸中标,施工过程中将编制详细的安装方案、吹扫方案和试车方案。 本方案主要针对于汽轮机增压机组进行编制,汽轮机空压机的施工方法与之相类似。 2 机组的检验 2.1 成立检验小组 机组到货后,现场需检验(如果分几大部件整体到货,制造厂和监理明确规定不需进行检验的除外)。因此,必须于到货成立以制造厂代表、监理人员、施工单位代表组成的检验小组,每次开箱检验,三方人员必须到场,每次检验结果必须由三方人员共同签字生效。由监理或建设单位负责组织统一管理,接运、保管、检验工作。 2.2 机组的检验要求 2.2.1 本机组检验应由业主建立库房和布置场地,其要求参照“化工建

16、设项目进口设备、材料检验大纲”的要求或按照业主制定的要求进行。 2.2.2 施工单位按照业主制定的要求,依据图纸、规范编制“机组检验细则或方案”,对机组进行检验。 2.2.3 机组检验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 1)首先按装箱清单清点机器及零部件,应符合装箱清单; ( 2) 对机器及零部件进行外观检查,如有损坏、缺件等应进行现场记录、拍照,三方人员决定处理方案后,交业主处理,并各自备案; ( 3)转子应做动平衡试验; 汽软机 增压机 一段 增压机 二段 ( 4)其余按检验方案进行检验; ( 5)检验结果: 机组检验完毕,由施工单位将检验中的问题、处理方法及意见,编制详细检验报告(附检验记录、照片等

17、),经制造厂代表、监理签字后报业主,对于检验中的问题,由业主与制造厂协商解决。 3 机组安装程序 4 机组的安装 4.1 机组安装前的的准备 4.1.1 依据说明书、图纸规范编制机组施工方案报监理、业主审批,并向班组交底后实施。 4.1.2 现场搭设临时仓库、货架、堆放机组拆卸的零部件,专用工具等,重要零件放货架上,重点保护,各种油类,按指定安全地点存放。 5.1 机组找正曲线及吊装顺序 本机组找正以汽轮机为基准机,分别找正增压机1 段和2 段,冷态找正曲线如下图所示: 冷态对中曲线 增压机2 段 增压机1 段 汽轮机 热态运行曲线 基准机 图 2:汽轮机-增压机对中曲线 汽轮机、增压机吊装就

18、位 最终找正 机组一次灌浆 机组二次精找同心度 复测机组轴承、销间隙、轴端距离 仪表联锁试验 机组无负荷试车 机组负荷试车 汽轮机无负荷试车 机组二次灌浆 防喘试验 交工 本体工艺管线吹扫 设备开箱检验 基础验收与处理 汽轮机、增压机轴端距离定位 汽轮机找平 找正一次同心度 机组轴承膨胀点的测隙 机组油系统的清洗检查 机组进出法兰口无应力配管 机组吊装顺序: 由于机组各单台机器的单件原则上为整体到货,因此超重部件采用吊车吊装就位,为了便于吊装,压缩机厂房的部分砖墙不施工,待空压机、增压机及汽轮机吊装就位后,再进行施工,其余部件采用行车安装。机组按以下顺序吊装就位: 吊汽轮机的冷凝器吊汽轮机吊增

19、压机I 段吊增压机2 段 5.2 基础的验收及处理 5.2.1 基础验收 5.2.1.1 依 据 土 建 施 工 图 、 机 组 安 装 图 和 离 心 式 压 缩 机 施 工 及 验 收 规 范 HGJ205-92,由监理组织建设单位、土建施工单位、安装单位对基础进行检查验收。 5.2.1.2 机组基础验收应符HGJ205-92中第2.5 节要求。 5.2.1.3 机组经检验合格后,由土建单位与安装单位办理中间交接手续,并移交以下资料: ( 1)机组基础施工质量合格证书及中心线、标高、外形尺寸等实测记录; ( 2)机组基础沉降观测记录。 5.2.1.4 基础沉降观测点应保护完好无损。 5.2

20、.1.5 由监理、土建单位、安装单位,在中间交工证书上签字后生效。 5.2.2 基础的处理 5.2.2.1 首先对二次灌浆层铲麻面,麻面应符合HGJ205-92 中第2.5.4.1 的要求。 5.2.2.2 如采用无垫铁法安装,应在顶丝处放置预埋垫铁,放垫铁处须铲出凹,凹坑的铲制应符合规范要求。 5.2.2.3 若为有垫铁法安装,应根据机组负荷计算垫铁的组数,绘制垫铁平面布置图,每组中限用一对斜垫铁,按平面布置图要求铲制垫铁窝,垫铁窝的要求应符合HGJ205-92中第2.5.4.2的要求,垫铁放置后,每块垫铁的找正方法同上。垫铁的布置应符合GB50231-98 中第四章第二节的要求。 5.3

21、地脚螺栓及锚板垫铁的处理 5.3.1 地脚螺栓锚板经检验合格后,应除去表面油污、铁锈、氧化铁皮露出金属光泽,并用丙酮擦洗干净,再按说明书要求进行防腐后使用。 5.3.2 垫铁、顶丝垫板的加工应符合GB50231-98 中第四章第二节的要求。 5.4 各机器就位及初找正 5.4.1 各机器半联器的装配 5.4.1.1 用涂色法检查各机器半联轴器与轴的接触面应达到80%以上,且均匀分布。 5.4.1.2 按说明书和图纸要求,采用专用工具装配各机器半联轴器到位。 5.4.2 按吊装顺序将各机器吊装就位,使基础上的纵横中心线与机器底座纵横中 心相吻合,其允差应符合HGJ205-92 中第3.3.4、

22、3.3.5 的要求。采用内径千尺寸测量各机器轴端距离,应符合图纸要求,采用顶丝或者斜垫铁调正。 5.4.3 各机器找正完毕,初步紧固地脚螺栓,(如为预埋地脚螺栓,找正完毕,应进行一次灌浆,待养生期满再紧固地脚螺栓)。 5.5 初找汽轮机增压机I 段增压机2 段的同心度(汽轮机暂按散装考虑) 5.5.1 蒸汽透平各部件的安装、拆洗、测隙。 5.5.1.1 安装步骤: 5.5.1.2 汽轮机各部件安装及测隙 ( 1)按说明书及施工作业指导图进行以下各部件的安装: a、吊前后轴承座架到位并初找正,找正方法同前。 b、 将检验合格的地脚螺栓的螺纹涂上石墨润滑剂,找正毕,初步紧固地脚螺栓。 c、清洗前后

23、轴承座、轴承、上下汽缸、转子。 d、安装前后轴承座、轴承、下汽缸、转子及其零部件到位。 e、在前座架放置等高块,用水平尺和精度为0.01mm/m 的合象水平仪测量前座架纵横向水平,调整前座架下调整螺钉,使水平、标高符合要求。 f、采用精度为0.01mm/m 的合象水平仪,通过调整后座架下调整螺钉,找汽缸纵横向水平,使之符合说明书要求。 g、采用百分表在下汽缸中分面测量转子的主轴颈及密封处轴颈的径向跳动,圆度、同柱度、联轴器径向、端面跳动。推力盘端面跳动,叶轮外园径向、端面跳动,平衡盘径向跳动。 h、按说明书要求安装上汽缸及猫爪,密封、紧固中分面。 i、安装调整结束后,应检查以下项目: 机组标高

24、应符合要求; 前缸两猫爪均匀承载,后缸在整个接触面积上与基础底板接触均匀,用塞尺检查一般不得超过0.03mm; 将顶丝拧到顶底板为止,但不得改变机组标高和水平; 测量前缸猫爪下平面与前轴承座架上平面之间的距离,应符合说明书要求。 ( 2)各部位间隙的测量 前座架初找正、找平 后座架初找正、找平 初步紧地脚螺栓 各部位间隙测量 清洗安装上汽缸及各部件 测量环找转子与汽缸对中 清洗安装前后轴承并找平 清洗安装下汽缸、转子及各部件并找平 调整间隙与装备间隙的测量 机脚处间隙的测量及垫片的制作 a、用涂色法检查径向,止止推轴承的接触应符合要求。 b、在轴端打表测量轴向转子的轴各窜量和间隙。 c、用千分

25、表测量轴承孔径与轴径,计算径向。 d、轴承间隙应符合要求。 e、按说明书要求用测量环或百分表测量转子与汽缸的对中,转子转动前,轴承表面应注入少量润滑油。 f、转子转动应灵活,不允许转子搁在油封环或汽封上。 g、测量环测点位置如下图所示: 1 汽缸中分面 6 2 5 3 4 h、安装危急保安装置和轴承上盖。 5.5.2 找正汽轮机增压机I 段的同心度,应符合说明书要求,并采用三表法或单表法找正汽轮机增压机I 段的同心度,应符合说明书要求,并用合象水平仪在轴颈和轴承中分面处监视纵、横向水平,应符合说明书要求或规范HGJ205-92 中要求:纵向0.02 0.05mm/m,横向5mm,保冷层拼缝不得

26、2mm,厚度允许误差10%-5%,同层应错缝,上下层应压缝,检查方法用量尺和钢针。 B、防潮层表面应平整,无气泡,脱层露白等缺陷,平整度误差5mm。 C、保护层安装不得有松脱,翻边,豁口,翘缝和明显凹坑,接缝方向应与设备管道的坡度方向一致,椭圆度不得10mm,搭接应压边起线,搭接尺寸要求设备及管道不得20mm, 膨胀缝部位不得70mm, 其平整度允许误差4mm, 检查方法用量尺或塞尺。 7 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 7.1 统筹安排作业计划遵循先高后低,先室外,后室外的原则,尽量减少雨季施工面。 7.2 施工道应畅通无阻,排水良好,雨季施工路滑地段应有防雨措施。 7.3 对已受潮湿的绝热材料,经干燥

27、后,仍达不到原材料性能的不应使用。 7.4 室外防腐绝热施工,严禁雨天进行施工,必须施工时,应搭设防雨棚,方可施工。 8 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 8.1 认真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及职业卫生和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施工前应进行安全教育,并由技术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现场安全员要深入施工现场,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必须及时整改。 8.2 进入厂方区域,应遵守厂方的规章制度和安全禁令,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 8.3 高空作业要系安全带,安全带必须系挂在安全可靠的地方,安全带应高挂底用,并不得从高空向下扔任何物品。 8.4 脚手塔设必须牢固,其尺寸应符合规范要求,跳板应

28、用8#铁丝两头加固,不得出现探头板。 8.5 施工现场应用足够的照明,施工用电必须经检查后方可使用,电源线应实施“三项五线制”并设有漏电保护装置,配电箱下班前应加锁,现场用电应由电工负责,电工应持证上岗。 8.6 现场预留孔洞必须用厚木板或铁扳盖严,加强五边围护,易燃物应及时清理。现场不准吸烟和动火,必须动火时,事先必须办理动火手续,施工现场应配备消防器材。 8.7 在紧固铁丝时,不得用力过猛,并将铁丝头嵌入绝热层内不得在绝热材料上进行操作或行走。 8.8 绝热防腐工程的操作人员必须带好劳动保护用品,并应熟练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8.9 电动工具应设有漏电保护器,在使用中,不得进行调整或修理,工

29、作间断或操作人员离开时,应切断电源。 8.10 安全工作必须抓不懈每周安全会都必须坚持召开,班组安全会应由专人负责,并作好安全记录工作。 8.11 施工中,应注意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加强现场标准化管理,施工现场的零星绝热材料和边角料,每天应及时清理,回收到指定地点存放。 8.12 各类涂料和其他易燃,有毒材料应放置在专用库房内,库房内严禁烟火,并配备消防器材。 8.13 喷砂除锈时,喷嘴连接必须牢固,喷砂时,应进行封闭管理,作业时,不得对人操作,喷砂嘴堵塞时应停机,待压力消除后,方可进行修理。 8.14 调配涂料时应穿载防护用具,严禁吸烟,沾染油漆的棉纱,油桶等废物应及时回收处理。 8.15

30、未尽事宜按“石油化工安全技术规程”实施。 9 推动技术进步,降低施工成本措施 9.1 喷砂时,应将石英砂反复使用,涂料施工时,油刷不宜沾太多油,油桶应拿稳放牢,防止涂料抛洒。 9.2 绝热材料应尽量节约使用,保护层下料时不应大材小用,防止浪费,节约成本。 9.3 积极配合安装交叉施工尽量缩短工期。 9.4 利用厂方的旧车间,减少临时暂设费用支出。 9.5 实施技术工人一工多艺节约人工开支,选用新机具,采用新工艺降低施工成本。 9.6 实行限额领料制度,所有材料按实际用量发放到施工班组。 10 文明施工措施 10.1 临时设施应按总图指定地点搭设,喷砂场地应平整坚实,喷砂蓬四周应加围护,防止砂砂

31、尘扩散,施工道路畅通无阻。 10.2 喷砂设备及材料应指定地点放置,并挂牌标识。 10.3 绝热施工中碎岩棉及边角废料,每天施工完毕,应及时清理并放置到指定地点。 10.4 施工结束现场的施工机具、剩余材料、电源等应及时撤出施工现场,并将场地清理干净。 10.5 生产区和施工区或实行隔离措施,防腐及绝热施工完毕应注意成果保护,严禁碰撞和践踏,不要防腐的设备及管道采取保护措施,万一沾染涂料,必须清理干净。 10.6 施工现场应保持文明整洁,各种施工机械、材料应堆放有序不得任意堆放。 仪表工程施工方案 1 编制依据 1.1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02。 1.2 自动化仪表

32、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131-90。 1.3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1.4 工业计算机监控系统抗干扰技术规范CECS81。 2 主要施工程序及施工技术措施 2.1 施工程序(见下图) 3.2 施工方法(安装部分) 3.2.1 仪表盘、机柜、操作台基础槽钢制作安装 本装置仪表盘、机柜、操作台拟安装在控制室。控制室内采用木地板组成高度为0.4 的电缆夹层,以便于内部电缆走线。仪表盘基础槽钢安装时,其上平面与木地板上平平齐,即槽钢基础的上平面标高为+0.4 米,基础槽钢下使用10#槽钢立柱作支撑。盘接座落在槽钢基础上,盘柜与基础之间加环氧玻璃纤维板进行绝缘

33、隔离。盘与盘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支撑盘基础的槽钢与盘基础及预埋铁之间采用焊接(如无预埋铁,可用膨胀螺栓固定)。盘基础的制作尺寸应与仪表盘一致,盘基础在固定以前必须进行找正。 3.2.2 仪表盘、机柜、操作台安装 仪表盘柜安装前,先用道木及木跳板由控制室盘柜预留入口处至控制室盘柜基管子管件 出库检验 施 工 准 备 清洗、除锈、防腐 仪 表 配 管 试 压 吹 扫 系 统 试 验 交 工 验 收 现场仪表 出库检验 一次仪表 调校出库 安装就位 出 库 校 验 接 线 基础安装 与配合 盘箱柜 出库 盘箱柜 安装 桥架等 材料出库 桥架组 对安装 接线盒 安装 终端导通及 绝缘试验 保护管敷设与安

34、装 电缆 敷设 础间好一条临时进盘的道路,其高度与仪表盘柜基础的标高一致。为防止盘柜移动时震动及保护地板的表面,在通道上铺 =10mm 橡胶板。盘柜由存放地运到控制室外,直接到通道上面的滚杠上,然后轻轻将盘柜平移到位,盘到位后立即采取临时固定措施,以防翻到,进盘按盘的安装位置由内向外的顺序进行,仪表盘全部移到安装位置后集中进行找正固定。仪表盘与基础及盘与盘之间均采用螺栓连接。 注意:a、不应在阴雨天进行盘。 b、盘柜在集中安装固定之间不能拆掉外面的保护罩。 c、盘柜在搬运、安装时严禁翻倒和剧烈震动。 d、土建必须预留一个高2.5m,宽2m 的盘柜入口。 3.2.3 现场仪表安装 3.2.3.1

35、 一般规定 所有仪表均应单校合格后安装,施工必须严格参照安装方案图,正确选用连接配件及材料,对照设计图纸检验仪表位好、型号及测量范围应正确无误。 变送器、转换器安装在2 柱子上,表头中心距面或平台1.2 米,立柱用地脚螺栓固定在地面上,或直接焊在平台上,立柱安装要牢固,顶部要堵死,并按设计规定防腐。 所有现场仪表设备安装应考虑到观测方便,便于维护、维修,仪表设备应避免安装在多灰、振动、腐蚀及散热的地方。 直接安装在工艺管线上的仪表,应在工艺管线吹扫合格后试压前安装,介质流向应和表体上箭头流向一致。 节流元件安装前应检查其前后只管段长度,孔板内径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时应检查其与工艺管道同心度应一

36、致。 分析仪表安装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随机资料,掌握其性能特点及安装调试要点后进行。 3.2.3.2 温度仪表的安装 测温元件应安装在准确反应介质温度的位置,安装在工艺管道的测量元件应与管道中心线垂直或垂直45 度,倾斜时方向与流向相反,插入深度顶端应睡在管道中心,管道径小于80mm 时可安装在弯头处或加扩大管。双金属温度计安装时,刻度盘面应便于观,表面温度计的感温面与被测面紧密接触固定牢固。压力式温度计安装时,应使温包部浸入被测介质,毛细管应附设在角钢或管槽内,并防止机械拉伤,毛细管固定时不敲打,弯曲半径不应小于50mm 周围环境不应有机械振动,且温度变化不应过大。安装冷箱上的测温元件,应采

37、取液氮浸泡合格后方可安装,测温元件水平安装插入深度较长或安装在高温设备中时,应有防弯措施,测温元件采用连接头的螺纹应与测温元件螺纹匹配。 3.2.3.3 压力仪表安装 安装在高压设备和管道的压力表,如在操作岗位附近,安装高度宜距地面1.8m以上,否则应在仪表的正面加防护罩,压力仪表不宜安装在振动较大的设备和管道上,被侧介质压力波动较大时,压力仪表应采取缓冲措施。 3.2.3.4 流量仪表安装 转子流量计应安装在无振动的垂直管道上被侧介质的流向应由上而下,上游管道的直管段应大于管径的5 倍。 电磁流量计的安装应按说明书的要求安装。 质量流量计应安装在水平管道上,介质为液体时箱体管应处于工艺管道的

38、下方,转换器应安装在不受振动,潮湿的环境中。 节流装置的安装前应进行外观及孔径等项目的检查,孔板、喷嘴入口边缘及内壁应光滑无毛剌,无划痕及可见损伤。孔板的锐边、喷嘴的曲面应迎向介质的流向,前侧直管段应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要求,中心线与轴线要同心。检查所用垫片的材质、厚度及内径: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厚度应确保上、下游侧取压孔的轴线,分别与孔板上、下游侧端面的距离为25.4 0.8mm, 内径不应小于工艺管道的内径,孔板安装时方向应正阿牛巴流计量有孔的一侧应迎着流体方向,直管段应符合要求。 3.2.3.5 分析仪表的安装 空分装置分析仪表主要有:CO2含量分析仪、O2纯度分析仪、N2分析仪、水份分析

39、仪和碳氢化合物分析仪。 分析仪表的取样点的位置应根据设计要求在无层流、无空气渗入、无化学反应过程位置。 分析仪表取样系统安装时,应检查样品的除尘、初湿减压以及对有害和干扰成分的处理是否完善。 分析仪或取样系统的安装位置应尽量靠近取样点,并符合说明书的要求。 分析尾气的放空和样品的回收应符合设计的规定。 气体检测仪表的报警设备应安装便于观察和维修的表盘或操作台上,其周围环境不应磁场。 检测探头的安装位置应根据所侧气体密度确定。用于检测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密度,检测器安装位置在距地面0.3-0.6m 的位置,用于检测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检测器应安装在可能泄露区域的上方位置或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检测器的接

40、线盒外守则应可靠接地。 所有现场仪表安装时,必须免受过大震动,且远离高温环境,连接仪表的脉冲管线应尽可能短些,并将仪表固定在平台或梯架上。 就地压力表、温度计、温度检测元件可按设计提供的标准图进行安装。现场变送器、电 /气转换器、气 /电转换器、差压计等可就地安装在2钢管制作的仪表立柱上,直接安装在工艺管道上的控制阀、流量计、一次元件等应在工艺管道吹扫完毕后再进行安装。 3.2.4 支架制作与安装 沿工艺管道安装的支撑点必须用加强板,电缆桥架的支撑悬臂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上时,不得少于四只膨胀螺栓。各种支架制作应按图下料,不得随意更改,所有支架应按防腐规范防腐。 3.2.5 电缆敷设 本工程电缆有

41、计算机电缆、屏蔽电缆、控制电缆、敷设型式有沿桥架和穿管敷设。电缆施工应按照施工图纸进行,电缆敷设时,应本着节约电缆材料,符合规范和现场安装民政部的原则,敷设前要精确计算电缆的长度,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损耗,并对整电缆进行电气连续性检查(导通)检查,用500V 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值不应小于兆欧,要检查电缆是否存在问题和隐患,确认后再进行敷设。 电缆敷设应防止电缆与电缆、电缆与其他硬物之间的扭动、摩擦或其它原因损伤电缆,冷箱外电缆敷设避开工艺设备和管道,不影响交通及整齐美观的原则,电缆在桥架上敷设时,水平桥架内敷设每隔1500mm 要用扎带捆扎固定,垂直段内敷设每隔700mm 捆扎固定。 仪

42、表的传输信号是弱信号,敷设时,要远离电气供电电缆,避免干扰。仪表电源线要与信号线分开敷设,在同一主电缆桥架内三分之一处加隔板,不同信号、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应分类布置,交流线路的动力电缆与安全联锁线路的控制电缆之间应隔开,220VAC 电源线沿桥架外侧敷设,本安电缆与非本安信号电缆用隔板隔开敷设。 现场仪表至桥架或接线箱、接线箱至桥架的电缆应穿管引下保护,并采用密封接头连接。电缆(线)穿管敷设前应将电线保护管内的杂物、水分清除干净。 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和交流与直流导线,不得穿入同一管子内,本安电缆与非本安或其他电缆不穿在同一根管内。 管内导线的截面总和不应超过管子截面积的40%,每一根管内只

43、允许穿一根电缆,管道内径为电缆外径的1.5-2 倍。导线穿入钢管后,要将管口密封处理,电缆(线)穿管不允许在管内有接头和扭结,要有裕度。 电缆敷设完毕后要测量绝缘电阻,并符合规范要求,绝缘要求:芯对芯,芯对地用500V 的 MW 表,测量必须大于20MW,敷设完毕以后,每根电缆的两端或出进冷箱的电缆需挂牌标识的电缆标号。 3.2.6 电缆终端制作 电缆终端头制作应缩短绝缘暴露时间,屏蔽和本安电缆终端制作在抽出屏蔽接地线时,不应损坏绝缘,剥削电缆时,不得伤割电缆芯线和保留的绝缘层,剥去外部护套的电缆芯线及接地线,屏蔽线应加设绝缘护套。 3.2.7 仪表管路敷设 仪表导压管测量管线,分析、排污、放

44、空、供气管线等。仪表导压管和加工配件材质、规格、型号品种较多,应分类妥善保管,造册发放,不允许出差错。测量管、分析压力管路的焊接工作人员必须是经考试合格的,具备焊接资格。 测量管线应尽量的短,位置和高度应方便维护,仪表管路与仪表连接时,不应使仪表受机械压力。 仪表测量管路不宜埋地敷设,应在支架或桥架上敷设,并有一定的坡度,以便放空排污。 取源部件与工艺管道或设备配合安装,已焊接好的要检查安装质量和核对位置。 仪表管路要进行吹扫、试压和气密性试验,是与工艺管道或设备一起进行的,要求工艺管道或设备,试压时根部阀打开,进表阀关闭,试压检查符合规范要求,填写管试压交工表格。 仪表的供气管线和伴热管线要

45、按规范要求单独进行通气试验和水压试验,伴热管应测量管路紧密接触,单回路供汽,就近经疏水器排放。 3.2.8 电缆保护管敷设 冷箱外电缆自桥架引出后,采取镀锌钢管穿管保护,镀锌钢管加工采用电动套丝切机切断和套丝,电动弯管机弯管,不得用电气焊切割和焊接,保护管制作后,外表应裂纹,内壁光滑无毛刺,弯扁度不大于管外径的10%, 弯曲半径根据电缆截面型号选择,弯曲弧长不小于300mm, 管口应光滑无毛刺,管件连接丝扣长4-5 扣为宜。单根保护管的直弯头不能超过两个。 保护管在支架上明敷时应排列整齐、美观、固定牢靠,要采用螺纹连接,用U型卡支托架固定,管路较长(直管段超过30m),拐弯处及分线处或弯曲角度

46、的总和超过270时或无法直接弯管的地方,采用铝合金穿线盒及管件作连接件进行配管,并用锁紧螺母将保护管固定牢固,穿线盒应用密封剂密封。 保护管埋设采用套管焊接,焊接牢固,焊口严密,并作防腐处理。 保护管与仪表设备,与接线箱之间连接采用防尘(防爆)金属挠性管和密封接头进行密封,并设有防水弯。 保护管应接地,并应具有电气连续性。 3.2.9 仪表管、设备及附件脱脂 输送氧介质的仪表阀门、孔板、压力表、变送器、调节阀等仪表设备及附件、管路的脱脂工作是本工程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任务量大,质量要求高,特别是对分析用的仪表管线,管线长内径小,脱脂较困难,脱脂要制作一个800 800 400 的容器,脱脂件干燥

47、,无水份,将需要脱脂的仪表设备及附件放入盛有脱脂剂的容器内浸泡2 小时,脂剂选择三氯乙烷或四氯化碳,采用白布擦洗,仪表设备或小件物采用丝绸擦洗,然后用白滤纸检查,纸上应无油渍或脱脂液经化验合格,脱脂人员必须穿戴必要的护具,罩、橡皮手套、防护服、风镜、长统靴等,要避免脱脂剂进入口中、眼中,脱脂合格的仪有、管路、阀门、调节阀和附件应由自然风或氮气吹干,封闭保存,安装时保持干净无油污,脱脂液需要妥善保管,脱脂后的废液要妥善处理。 3.2.10 仪表桥架安装 仪表用桥架一般为槽式,采用螺栓连接,螺母应在槽盒的外侧,如需下料制作,采用型材切割机,不得动用电、气焊以免破坏表漆,槽盒支架间距不得大于2m,槽

48、盒内引的电缆应采用开孔机或电钻开孔,同时要保证整个桥架的电气连续性。 3.2.11 防爆 3.2.11.1 对于填料函的安装,密封堵料充填要适当,以确保电缆与密封接头间无空隙,堵住易燃易爆气体流向仪表接线盒或接线箱,达到穿线管与仪表接线盒或接线箱内气体隔离之目的。 3.2.11.2 现场电缆接线盒(箱)空余接口,应用堵头密封。 3.2.11.3 控制室桥架入口处,待电缆敷设完毕后,用密封胶泥和速固密封堵料进行密封。 3.2.12 接地 3.2.12.1 电缆的屏蔽接地线必须接地可靠,且每根电缆只能有一个接地点,一般接在中控室内接地母线上。 3.2.12.2 多芯电缆中的备用芯线,也应在一点接地

49、,屏蔽电缆的备用芯线应于电缆的屏蔽层在同一侧接地,在现场的屏蔽层不得露出保护层外,同一线路的屏蔽层应有可靠的电气连续性。 3.2.12.3 为避免接线箱内的屏蔽接地线与箱体接触,造成多点接地,因眦应在接地线外套以塑料管或黄蜡管。 3.2.12.4 DCS、 PLC 系统的接地设有专用的接地极,为独立的接地系统。 3.2.12.5 控制室内接地点的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及有关说明书的要求。 3.3 施工方法(调校部分) 3.3.1 仪表单校 3.3.1.1 仪表单校应按说明书及有关规程进行。 3.3.1.2 校验前,均要按照图纸认真核对仪表位号、规格、量程、测量范围等。 3.3.1.3 校验所用

50、的标准表必须在鉴定合格期内,标准表基本误差的绝结值不应超过校表基本误差的绝对值的1/3。 3.3.1.4 仪表调校的基本方法。 ( 1)调校中增减信号时,应单方向均匀地进行,正反行程均匀校验,调反行程时,应使信号值略超过量程最大值5%后进行。 ( 2)零位调整:当仪表指示误差出现单方向等幅超差时,可调整零位,可调范围余量3%-5%。 ( 3)范围调整:当仪表指示误差出现单方向增或减幅超差时,可调整电位器。调试后应留有一定余量,并核对零痊,如果不正确则反复调整。 ( 4)变差调整:变差产生原因主要是放大元件呆滞区(死区)太大,灵敏度太低,或机械传动间隙太大或机械磨擦所引起,应适当地调整灵敏度或调

51、整机械部位。 3.3.1.5 仪表单体调试注意事项 ( 1)对于仪表内部关键性元件不得随意拆卸,如必须拆卸,应经有关技术人员同意。 ( 2)需要焊接时应选择合适的电烙铁,对待特殊组件应停电操作,焊后仔细检查,焊接质量不应有虚焊、假焊现象。 ( 3)安装在现场的仪表已具备送电、供气条件的,应注意定期保养。 ( 4)仪表校验完毕后要认真填写校验记录,并保存好原始记录,以便向业主出具检定证书。 3.3.1.6 现场主要仪表单体调试的校验项目如下: ( 1)智能试压力、差压、温度变送器 a、软件生成、输入、调试。 b、基本误差、变差检验。 ( 2)热电阻 基本误差检验在室温至校验条件允许的最高温度范围

52、内进行三点检查。 ( 3)就地压力表、就地温度计。 基本误差检查。 ( 4)各类开关 接点动作检查。 ( 5)开关阀(包括电磁阀及位置开关) a、膜头、气缸的气密性试验。 b、开关阀开关动作检查。 c、电磁阀动作检查。 d、行程开关接点动作检查。 e、事故全行程时间。 ( 6)调节阀(包括转换器、定位器、电磁阀) a、行程基本误差、变差调校。 b、电磁阀运行检查。 c、事故全行程时间。 d、膜头气密性试验。 ( 7)智能式流量计 软件生成、输入、调试。 ( 8)对于随机仪表未提到的常规仪表设备的单体调校项目,可参照上述仪表所作的检查项目进行,不再另行规定检验项目。 3.3.2 仪表回路联校 3

53、.3.2.1 一般规定 ( 1)所有系统在检验前,均要按设计图纸认真检查仪表系统中的仪表设备安装、配管、配线、气源、电源及DCS 操作站显示的位号、测量范围、联锁报警值、调节器的正反作用(由DCS 实现其功能),计量单位是否与设计相符。对于调节阀、开关阀的气源压力、输入信号、定位器的正反作用,变送器的量程(包括迁移),压力开关的设定点等关键参数,均依照仪表设备规格表进行核对调整,凡仪表设备铭牌上的这些参数与设计不相符,必须予以更正。 ( 2)检查所用的标准表必须在鉴定合格期内,标准表的基本误差的绝对值,不超过被校回路系统误差的绝对值的1/4。 ( 3)系统检验应对系统中每台仪表的常用功能(如指

54、示、报警、调节、积算、数、手动切换等)进行检验,系统校验点一般选择在0%、 50%、 100%三点。 3.3.2.2 检测系统 由现场仪表输入端,按正、反行程加入相当于量程的0%、 50%、 100%的模拟信号,用精密数字万用表监视DCS 的输入值,同时观察操作站的显示值,其误差不得超过系统内所有仪表允许误差的平方和平方根值,若超出该值时,应单独调校系统内的所有仪表(包括DCS 软件),检查线路或管路。 3.3.2.3 调节系统 通过DCS 操作站,手动给调节阀(或执行机构)输入4-20mA 电流信号,检查调节阀的动作情况,并进行行程精度检验,同时检查操作站的阀位状态指示与现场实际阀位的开、关

55、指示是否一致。如以上性能指标均符合设计及仪表说明书的要求,该系统为合格。如系统不合格,则必须单独校验系统内所有仪表(包括DCS 软件)检查线路或管路。 3.3.2.4 报警系统 由现场仪表的输入端加入模拟信号(或开关量信号),根据设计数据设定报警值,同时检查DCS 操作站的声光报警信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应调校系统内所有仪表(包括DCS 软件),电气元件及检查线路或管路。 3.3.2.5 联锁系统 联锁系统可按联锁检测点分解成单个联锁回路,单个联锁回路的参数带定和试验与上述报警系统的调试基本相同,当单个联锁系统试验合格后,再做整套联锁系统的联动试验。联动试验的动作及送至电气的联锁接点

56、必须正确可靠。 3.4 DCS系统调试 3.4.1 DCS校验前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 A、校验具备的条件 a、所有设备、一次仪表、部件、电缆必须安装完毕,控制室所有机柜内、机柜之间配线完毕,卡件位号标签不禁。 b、供电系统正常供电,不可用施工临时用电作为正式电源。 c、开机调试,控制室空调要运行,以保持控制室温度、湿度。空气中含灰尘量及地面朱表洁符合厂家规定的标准。 d、设置必要的消防设施。 e、从事机柜内部(控制站、过程接口等)调试工作的操作人员应佩戴静电防护装置。 f、备齐有关技术资料、图纸,参与调试的人员必须具有合格调试资格,并熟悉本机各种性能,方可从事DCS 调试工作。 3.4.2 接

57、地系统检查 a、 AC 接地 防雷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 安全接地所有箱柜及供电装置的机壳都要安全接地,接地电阻符合设计要求。 b、 DC 接地 信号接地、屏蔽接地系统端子接地严格按设计要求,接地电阻1 。 c、 AC 接地系统和DC 接地系统在接入大地接地极之前,是互相绝缘的,不得用裸导线敷设干线和支线。 3.4.3 DCS 配电盘检查(包括上电启动,电缆接地及空气开关) 应确认下列内容: 确认配电盘内空气开关置于“OFF”状态。 确认空气开关铭牌、位号。 确认全部机柜、操作站、电源开关置于“OFF”状态。 分别将空气开关置于“ON”状态,同时确认相应的设备电源开关为“ON”状态。 3.4

58、.4 DCS 设备性能检查 符合下列规定: 所有相关的DCS 硬件设备、电源开关均置于“ON”状态。 从工程师站下装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及数据库。 启动操作站,确认系统正常。 向各台设备下装系统软件及数据库文件,启动局域控制网络上的全部节点,并确认系统状态显示正常。 3.4.5 网络通讯试验 应符合下列要求: 在系统状态显示画面上,确认全部网络通道节点状态OK。 在系统状态显示画面上,确认网络通道的电缆A 与电缆B 状态显示为绿色。 除去电缆A 或接线端子 ,检查电线B 可否切换,电缆A 颜色同时变成黄色,且不影响网络通道正常运行。 恢复网络通道的电缆A,按上述步骤检查电缆B。 3.4.6 控制

59、站冗余试验 在操作台上调出系统状态显示画面,确认控制站OK。在另一操作台上调入一组显示画面且含有同一位号,送4-20mADC 信号于该位号,记录测量值(PV),给定值( SP)和输出值(OP)值。 主控制站电源开关置于“OFF”状态,确认冗余的控制站自动投入控制运行,且PV、 SP 和 OP 值保持不变。 主控制站电源开关恢复“ON”状态,再确认PV、 SP、 OP 值保持不变。 对冗余控制站重复步骤1-3,其结果与应主控制站相同。 3.4.7 冗余控制站的I/O 卡试验 在操作站上调出控制站细目显示画面,确认全部I/O 卡状态OK,在另一个操作站上调出一组画面且含有同一位号,输入4-20mA

60、DC 信中与给该位号,记录PV、 SP和 OP 值。 主控制站的I/O 卡电源开关分别置于“OFF”状态,确认冗余控制站I/O 卡自动投入控制运行,控制站细目显示画面状态正确对待确认其PV、 SP 和 OP 值保持不变。 主控制站的I/O 卡电源重新置于“ON”状态,再确认PV、 SP 和 OP 值保持不变。 重复步骤1-3,对冗余控制站全部I/O 卡作切换试验。 3.4.8 系统组态检查 应根据回路组态文件、梯形逻辑组态文件、先进控制组态文件,对DCS、软件进行检验。 区域名组态,确认区域名显示屏全部工序名称。 单元名组态,确认单元显示屏全部单元名称。 单元/区域控制盘面,确认单元号,控制画

61、面上的单元分配显示。 网络通道节点地址的分配,在系统状态画面显示中,确认每个节点地址。 控制站I/O 卡的分配,在系统状态画面中的卡排列显示,确认控制站I/O 卡的分配地址。 3.4.9 DCS 回路试验 应根据DCS 回路图或接线图,检查输入点、输出点、控制点、运算点在控制站中运行状态,同时检查细目显示、组显示、流程图显示和报警汇总显示。 A、检测回路模拟输入应按下述要求进行 a、输入4-20mADC 信号至相应位号的模拟输入卡。 b、增大、减小输入信号,确认在细目、组、流程图中PV 值响应。 c、确认细目上的该回路信号描述。 d、确认细目 的该回路量程。 e、输入信号高、低报警值,确认流程

62、图显示画面上PV 值变化及颜色变化。 f、输入超量程信号和切断输入信号,确认在流程图画面上PV 值是否有“”或“BAD”状态信息,砍认在报警总貌画面上的报警信息和报警打印机的打印结果,同时确认报警笛音响效果。 g、对于带选择开关的回路的点检查,重复上述步骤。 B、检测回路数字输入应按下述要求进行 a、输入ON-OFF 开关信号至相应位号的数字输入卡。 b、在该试验回路显示的细目画面上,确认仪表位号的描述。 c、改变输入状态,在流程图画面上确认颜色,符合的变化。 d、当该点组态为事故报警方式时,在事故报警画面上确认是否显示事故报警记录。 e、对于带预选开关回路的点检查,重复上述步骤。 3.4.1

63、0 单回路控制检查按下述要求进行。 a、输入4-20mADC 信号至相应位号的模拟输入卡。 b、连接毫安表至相应位号的模拟输出卡。 c、在该试验控制回路的细目画面上,确认仪表位号描述。 d、在细目画面上,确认被试验控制PV 值和SP 值。 e、将控制方式置于“自动”状态,增加、减少输入信号值,PV 值显示是否响应和流程图画面是否变化,同时确认SP 跟踪PV 值(工艺要求时)。 f、将控制方式置于“自动”,改变SP 值,确认控制作用(正作用或反作用)。 g、改变输入报警值,确认流程图画面上的PV 值是否响应,以及报警总貌画面中报警信息是否显示,同时确认报警笛音响效果。 h、改变输入信号使其低于测

64、量值下限或高于测量值上限,确认在流程图显示画面 PV 值为“”或“BAD”状态。 i、在流程总貌画面中显示报警信息,在报警打印机上打印报警信息。 j、调节器控制方式改变为手动,调节器输出值保持不变,同时确认报警笛音响效果。 C、串级控制主调节 按单回路控制的要求试验完成之后,串级回路副调节器应按下列要求试验: a、将副调节器控制方式置于自动或手动,确认主调节器控制功能无效,将副调节器控制方式置于串级控制(CAS),主调节器控制方式置于手动,增加、减少主调节器的输出,确认副调节器设定点SP 是否发生变化。 b、将主调节器控制方式置于自动,当主调节器的设定点改变时,确认副调节器的控制作用方向是否正

65、确。 c、对于带选择开关回路的检查,重复上述步骤。 D、报警系统调试 对于有报警要求的模拟检测回路应在系统的信号发生端缓慢输入测量信号,使其值超过报警值范围,则在DCS 报警画面上将显示该点的报警信息,按确认键后若消除报警,则画面显示正常。 对于接点信号报警,在现场信号输入端加入信号,使其缓慢超越报警设定范围,接点支作,观察DCS 报警显示、笛声、蜂鸣器,按消音键则声音消失,去掉报警信号 DCS 显示正常。 E、联锁系统调试 联锁系统调试时应切断电气、动力供电回路,系统调试按设计提供的联锁逻辑图将系统分割成若干个子系统,对每一个子系统,在系统信号的输入端模拟联锁条件输入信号,检查动作结果,应与

66、设计要求结果相一致,所有联锁回路应灵敏、准确、可靠。 3.5 PLC系统调试 3.5.1 应具备的条件 a、有关仪表电缆、电气电缆均已安装、检查合格。 b、已制订详细的调试计划,调试步骤和调试报告格式。 c、有关电气专业的设备已具备接受和输出信号的条件。 d、有关PLC 系统的现场检测仪表和执行机构已安装调试。 3.5.2 有关工艺参数的整定值均已确认 PLC 系统的上电检查应包括电源部分、CPU 卡、通讯卡、存贮器卡、I/O 卡、编程器。在进行软件调试前,所有硬件应进行上电检查。上电检查应在设备安装、系统电源电缆接线、接地系统、供电系统按设计要求施工完毕并检查合格,盘内配线符合接线图要求,各

67、路电源正负极之间无短路现象,正负极对地电阻符合接地标准要求后进行。上电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CPU卡件上电后,卡件上对应状态指示灯应正常。 存贮卡件上电后,电源指示灯、状态指示灯均应正常。 其他卡件上电后,电源操纵杆灯、状态指示灯均应正常。 将编程器与CPU 连接,自诊断编程器应显示状态正常。使用编程器测试功能检查 PLC 系统的状态,调出梯形图或程序清单,并进行检查、核对。 3.5.3 I/O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a、 PLC 系统的I/O 检查在系统上电完毕后进行,I/O 检查分为模拟量输入、数字量输入、模拟量输出、数字量输出回路检查。 b、对模拟量输入回路,应按I/O 检查地址分别表,在相

68、应端子排上用精密信号发生器加入相应的模拟量信号,同时用编程器检查PLC 系统所采集到的数值,根据软件内部设定的量程来检查模拟量输入回路的精度是否符合工艺操作的要求,对带有显示装置(CRT)的系统,应按CRT 上的显示值来检查PLC 系统的精度。 对模拟量输出回路,可根据软件内部设定的PID 参数或其他运算控制方式,满足输出模块的条件,检查模拟量输出回路相应端子上的信号。 对于数字量输入回路,可根据I/O 地址表,在相应端子上短接,以检查数字量输入PDI 卡上相应地址发光二极管的变化,同时可用编程器检查相应地址的0、 1 状态变化。 对于数字量输出回路,可根据I/O 地址表,使用一般PLC 系统

69、具有强制( FORCE)输出功能,通过对应输出地址的强制开或关,观察相应地址发光二极管的变化,并从相应端子检查0、 1 状态的变化。 设计成双中央处理器(CPU)冗余形式的PLC 系统,调试中应检查主CPU 和备用CPU 的切换,切断主CPU 电源或按备用CPU 请求“运行”开关,备用CPU 自动切换成为主CPU,系统应正确。 3.5.4 检查冗余电源互备性能 分别切换各电源箱主回路开关,确认主CPU,副CPU 运行正常,I/O 卡件状态指示灯保持不变。 3.5.5 冗余I/O 卡试验 应符合下列要求 a、选择互为冗余,地址对应的输入点,输出点,输入卡施加相同的状态输入信号,输出卡分别连接状态

70、指示仪表利用编程器在线检测功能,检查对应的I/O 卡。 b、分别插拨互为冗余的输入卡,检查输出状态指示表及输出逻辑保持不变。 c、分别插拨互为冗余的输出卡,检查对应的输出状态指示表及输出逻辑保持不变。 3.5.6 通讯冗余试验 应分别插拨互为冗的通讯卡或除去冗余通道电缆,系统运行应正确。硬件复位后,相应卡件的状态指示灯应自动恢复正常。 检查备用电池保护功能,分别、合CPU 卡电源开关,确认内存中程序未丢失,取出备用电池,5min 后内存程序不应丢失。 对编程器和系统功能检查时,应用带专用通讯电缆的编程器,系统应能实现操作手册上说明的所有功能。 3.5.7 PLC系统逻辑功能确认 应命名用编程器

71、测试(TEST)功能,设定输入条件,根据梯形图或程序文件观察出地址变化是否正确,以确认系统的逻辑功能。对没有测试功能的PLC 系统,可通过短接相应地址的端子,模拟输入逻辑条件,输出地址应与校对形图或程序文件中所描述的一致。 在PLC 系统检查中,对模拟量输入、输出回路,模拟信号应在现场仪表输入,并观察有关的工艺报警指示和现场执行机构的动作是否符合梯形图或应用软件中的描述和实际工艺要求,对报警回路,应在现场仪表输入模拟信号引起现场仪表动作,观察报警指示,对紧急停车回路,应按梯形图,因果关系表或应用软件中的描述,在现场点输入模拟停车信号观察停车机构是否正确动作,对所有联锁回路,应按模拟联锁的工艺条

72、件,检查联锁动作的正确性。 对于有开停顺序图的PLC 系统,应按照开停顺序图要求模拟工艺开停条件,并结合工艺操作手册上说明的所有功能。 PLC系统逻辑功能确认应使用编程器测试(TEST)功能,设定输入条件,根据校对形图或程序文件观察输出地址变化是否正确,以确认系统的逻辑功能,对没有测试功能的PLC 系统,可通过短接相应地址的端子,模拟输入逻辑条件,输出地址应与梯形图或程序文件中所描述的一致。 在PLC 系统检查中,对模拟量输入、输出回路,模拟信号应在现场仪表输入,并观察有关的工艺报警指示和现场执行机构的动作是否符合校对形图或应用软件中的描述和实际工艺要求,对报警回路,应按梯形图、因果关系表或应

73、用软件中的描述,在现场点输入模拟停车信号,观察停车机构是否正确动作,对所有联锁回路,应按模拟联锁的工艺条件,检查联锁动作的正确性。 对于有开停顺序图的PLC 系统,应按照开停顺序图要求模拟工艺开停条件,并结合工艺操作手册,检查PLC 系统的顺控逻辑。 3.5.8 系统软件及应用软件的备份 1、操作系统软件备份。 2、梯形逻辑控制软件备份。 3、流程图组态备份。 3.5.9 PLC 系统调试注意事项 1、系统调试完毕后,所有短接线、连接线应复位。 2、备用一块锂电池。 3.6 ESD 安装方案 ( ESD)紧急停车系统试验应检查逻辑控制站的梯形逻辑组态,根据逻辑图检查ESD 盘的手动开关,报警系

74、统是否正确实现逻辑运算控制,以 ESD 逻辑试验为主,常规控制回路(RCS)相关部分出同时完成。 试验过程如下: 将检查的ESD 逻辑控制站输入端连接ON-OFF 开关,输出端连接信号灯。 设置手动开关使全部逻辑条件正常,确认所有监视信号灯熄灭。 将一个逻辑条件改变为非正常,确认监视信号灯发生变化,在报警总貌画面上确认报警信息状态。 确认报警打印输出及报警盘上信号灯及音响。 逻辑条件变为正常,手动复位,确认监视信号灯恢复正常。 每一个ESD 逻辑条件试验都重复上述步骤。 4 大型机组仪表施工方案 特点:机组为空气压缩机、蒸汽透平驱动机、膨胀机、油站等构机,由于机组功率大、结构复杂,因此机组的控

75、制保护复杂。主要检测仪表为轴振动、轴位移、转速、轴瓦温度、蒸汽压力、油压、油温、冷凝器液位等。主要控制系统为转速控制、防喘振控制。机组仪表的安装要求特别高,而且复杂,轴位移、振动系统仪表的安装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机组动、静部件不发生磨擦,保证机器正常运转的关键所在,是保护整个机组和装置正常运行的关键部分。 4.1 机组仪表安装 机组仪表多为成套提供或随机提供,因此安装时要充分熟悉资料,按照编号资料清单清点仪表设备及附件、配件。 仪表的安装要便于机组的维护和仪表的维护,仪表的安装位置要避免震动剧烈,污染,高温的影响,所有的仪表必须经过调试合格后方能安装。 施工必须严格参照安装方位图,正确选用连接

76、配件及材料,对照设计图纸检查仪表位号,型号及测量范围应正确无误。 变送器、转换器安装在2 柱子上,表头中心标高距地面1.2m,立柱用地脚螺栓固定在地面上或直接焊在平面上,立柱安装要牢固,顶部要堵死,并按设计规定防腐。 直接安装在工艺管道上的仪表应在工艺管线吹扫合格后试压前安装,介质流向应和表体上箭头指向一致。 连接仪表的电缆、管道必须按照图纸的要求来做。 安装在机组内的测量元件必须牢固可靠,防止长时间振动而造成松动,接触不良。 轴振动、轴位移传感器探头安装前要做探头曲线试验,选好直线段中点所对应的间隙,趋近器输出电压,在现场安装中作为测量探头与机组轴瓦间隙的依据,探头顶端到检测点的距离一般为2

77、mm 左右同时测量变送器输入端电压-9VDC, 安装时由设备人员将连接轴可移动的最大距离测出,再将安放到中心位置,这时安装传感器探头,安装传感器探头与轴瓦的间隙有两种A 电子法,B 机械法,探头调整合格后必须用锁紧螺栓固定牢固。 转速探头应根据探头型号选择位置,一般民政部下,安装位置应由设计规定,如安装位置不正确,则室内将检测不到其转速值,振动位移探头安装时,注意探头前端被损坏,探头调整合格后必须用锁紧螺母缩紧。 机组仪表安装过程中,一定要与动设备专业配合,在机组轴瓦清洗安装过程中鼗测量轴瓦温度的埋入式铂电阻安装在轴里,因埋入式铂电阻很细,在安装时一定要小心,防止机械损伤,轴瓦温度的安装,由于

78、轴瓦温度安装在轴瓦内要与设备安装人员密切配合,将大约 3mm 的温度传感器安装入轴瓦内,传感器安装一定要牢固,引初的电缆沿着机组的凹槽引出,由于电缆很细防止机械损伤,机组的出线口加以密封防止机油渗出。 盘柜、操作台、仪表箱、接线箱等安装必须保证其垂直度,水平度,安装应牢固。 4.2 机组仪表调试 系统调试前要熟悉系统回路图和报警联锁及其它图纸,资料,确认仪表量程,报警设定值等各种参数,熟悉仪表回路,认真阅读仪表说明书,准备校验工具,标准仪器 机组所有温度开关必须经过温度设定点检验,检查其温度点的正确性,升降温校验时,注意温度的滞后性,否则可能造成很大误差。 轴振动、轴位移,转速探头必须做探头趋

79、近器特性试验,如果采用变送器时,将奕送器与探头一起校验。如果探头已经安装于机器上,并且供货不需要进行检验时,则不进行校验。 机组的启动,是在满足一系列条件进行的,如润滑油压力,密土油压力,蒸汽入口温度夺力,流量等,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才能允许启动机组。 允许启动机组的条件不具备,会立即导致机组停车,机组的轴振动轴位移,轴瓦温度轴转速赤高等,均会引起机组联锁停车机组停车还可以用手动按钮强制进行。 一般民政部下机组的联锁通过一套随机PLC 系统实现,在进行联锁调试时,首先要进行PLC 逻辑程序的检查,确认无误后,在现场模拟输入调件,检查逻辑程序运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4.3 机组仪表系统调试的原则

80、方案 透平机驱动的压缩机启动,停车试验时,应切断蒸汽管路,打开控制油路。 备用油泵,备用水泵的自启动必须与电气一起进行试验。 空压机的启动,联锁系统模拟试验必须在所有启动条件均满足时,机器才能启动,在运行中,只要有一个条件超月越停车设定值时,必须立即停车,所有的停车条件应逐一试验检查,均应满足设计要求。 当机组试运行过程中出现紧急停车现象时,一定要和动设备人员,电气专业一起检查问题所在,排除故障后再进行试验,对于防喘振扩控制,应用模拟方法输入喘振时的工艺参数,检查防喘振系统是否动作。 4.4 机组启动联锁试验 下列任一开车信号不满足或有机组跳闸联锁信号时,机组不能进行启动。 若有润滑油系统油罐

81、液位低信号输入,ESD 无启动信号输出。 若润滑油温低于设定值,ESD 无启动信号输出。 当上述条件的输入信号全部0-1 时,ESD 联锁输出启动信号,开车条件具备。 机器跳闸联锁试验: 机组的联锁试验应有以下几个部分: 润滑油总管压力低联锁试验:将辅助油泵置于手动位置,然后降低油管压力,当油管压力降到设定值以下时,压力开关动作,系统跳杂闸。 轴位移、轴振动间隙超标联锁试验,用标准校验仪模拟传感器探头间隙,使之超越报警、跳车值,联锁系统输出停车信号,系统跳车。 转速超线联锁试验,用频率信发生器模拟轴转速报警、跳车值,联锁系统输出停车信号系统跳车。 温度超高联锁试验,用综合较验认错模拟温度跳车设

82、定值,系统应输出停车信 号,系统停车。 现场紧急停车,按下紧急停车按钮,系统输出停车信号,系统跳车。 工艺条件跳闸,在联锁系统内给一软接点停车信号,系统跳闸。 4.5 机组试车 开车前必须满足开车条件,当工艺条件不具备时,可以强制满足。 试车前必须进行机组重点参数的模拟联锁跳闸试验。 润滑油油压低备用泵自启动。 润滑油低低联锁停车。 超速跳闸。 轴振动位移超限跳闸。 电气施工方案 一 方案编制范围 本方案执行国家、部委颁发的有关电气设计规范规程。本项目第三标段(空分装置)包含的工作内容有270 工号空分装置、672 工号压缩机厂房、307 工号装置区变电所、空分控制室、152 中控安装、801

83、 工号合成、803 膜回收、B425 部分外管廊。电气专业施工内容主要为车间变电、车间动力配电、车间及建筑物照明、防雷接地以及建筑物的火灾报警等安装及调校工作。 二 编制依据 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7-90 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8-90 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9-90 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 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 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0-92 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

84、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92 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2-92 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2-92 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7-96 1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91 12化工、工程建设起重施工及验收规范HGJ506-87 13建设安装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14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三 主要工序、施工技术与措施 1 施工准备 1) 安装前应首先由工程监理组织业主、设计院、施工单位对图纸进行

85、会审,将施工图与电气设备及器具生产厂家的安装及原理图进行对照,并结合其它相关专业的施工图,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电气施工的准确性,尽量减少图纸中的差错,将问题在施工前解决,便于提高工程质量,减少返工。 2) 对参加施工的人员,组织施工前设计图纸交底。 3) 对上道工序的要求及验收: ( 1) 变配电室等建筑土建需完工,门窗安装齐全; ( 2) 基础验收:用水准仪测量基础预埋槽钢的位置、水平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 3)按设计图纸要求,检查预埋件位置应正确,数量应齐全,预留孔洞位置规格应正确。 2 设备和材料安装前的检查验收 1) 设备安装前应进行交接验收,外观应完好,主体、附件、备件

86、应与设备出厂交货清单相符,规格、型号与设计相符应有出厂合格证和产品技术要求说明书。 2) 各种材料进场前,需认真核对规格、型号与设计是否相符,并应有材质合格证,并要进行必要的抽查,不合格者拒绝使用,并及时向相关责任单位书面提出。 3 电气预埋及与土建的配合 施工中,电气工程暗配管在土建施工中应同步进行,避免漏埋、错埋。预埋点一定要准确可靠并封口,防止杂物掉入,并加上标志作为以后施工寻找的依据。管内应同时穿强度适宜的铁丝。预埋管的弯头不应超过三个,90弯头不超过二个。管子连接处应焊接 8 的钢筋,将管路可靠连通,焊接处应防腐。所有的隐蔽工作须有隐蔽记录。 4 接地安装 1) 接地系统的施工质量好

87、坏对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和人身安全有重要的影响,施工中应严格执行GB50169-92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按国家标准图集相关内容施工。电气装置所有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均应接地,接地系统的施工须有完整的隐蔽记录。 2) 防雷接地的人工接地装置的接地干线埋设,经人行通道处埋地深度不应小于 1m,且应采取均压措施或在其上方铺设卵石或沥青地面。 3)当无设计要求时,接地装置顶面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6m,圆钢、角钢及钢管接地极垂直埋入地下,间距不应小于5m,接地装置的焊接如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 倍,不少于三面施焊; ( 2) 圆钢与圆钢搭接为圆

88、钢直径的6 倍,双面施焊; ( 3) 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 倍,双面施焊; ( 4) 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紧贴角钢外侧两面,或紧贴3/4 钢管表面,上下两侧施焊; ( 5) 除埋设在混泥土中的焊接接头外,有防腐措施。 4) 暗敷在建筑物抹灰层内的引下线应有卡钉分段固定,明敷的引下线应平直、无急弯,与支架焊接处,油漆防腐,且无遗漏。 5) 变压器室,高低压开关室内的接地干线应有不少于2 处与接地装置引出干线连接。 6) 当利用金属构件、金属管道做接地线时,应在构件或管道与接地干线间焊接金属跨接线。 7) 暗敷接地引下线及室内接地干线的支持件间距应均匀,水平直线部分0.51.5m;

89、垂直直线部分1.5 3m;弯曲部分0.3 0.5m。 8)接地线在空越墙壁、楼板和地坪处应加套钢管或其他坚固的保护套管,钢套管应与接地线做电气连通。 9)变配电室内明敷接地干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便于检查,敷设位置不防碍设备的拆卸与检修; ( 2) 当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距地面高度250mm 300mm;与建筑物墙壁间的间隙10mm 15mm; ( 3) 当接地线跨越建筑物变形缝时,设补偿装置; ( 4) 接地线表面沿长度方向,每段为15mm 100mm, 分别涂以黄色和绿色相同的条纹; ( 5) 变压器室、高压配电室的接地干线上应设置不少于2 个供临时接地用的接线柱或接地螺栓

90、。 10) 当电缆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时,电缆头的接地线应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后接地;由电缆头至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一段电缆金属护层和接地线应对地绝缘。 11)配电间隔和静止补偿装置的栅栏门及变配电室金属门铰链处的接地连接,应采用编织铜线。变配电室的避雷器应用最短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连接。 5 配电盘、成套开关柜的安装 1) 柜、屏、台、箱、盘安装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5,相互间接缝不应大于2mm,成列盘面偏差不应大于5mm。 2) 柜、屏、台、箱、盘相互间或与基础型钢应用镀锌螺栓连接,且防松零件齐全。 3) 埋设基础型钢时要考虑到柜、盘与建筑物的相对位置。在建筑物内仅有单列配电盘时,盘面宜与墙面平行

91、。当有相向布置的双列配电盘时,盘面宜与建筑物的中心线相平行,是土建施工误差隐蔽在盘后。 4) 基础型钢安装后,其顶部宜高出抹平地面10mm。基础型钢埋设以后,其外露部分应涂一层防锈漆和面漆。 5) 盘柜的安装最好在室内已清理干净,环境无尘,土建室内装饰完工后开始进行。盘柜在室内的位置应按施工图施工。 6) 盘柜安装在震动场所,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防震措施。 7) 柜、屏、台、箱、盘的金属框架及基础型钢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装有电器的可开启门,门和框架的接地端子间应用裸编织铜线连接,且有标识。 8) 低压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应可靠的电击保护。 9) 手

92、车、抽出式成套配电柜推拉应灵活,无卡阴碰撞现象。动触头与静触头的中心线应一致,且触头接触紧密,投入时,接地触头先于主触头接触;退出时,接地触头后于主触头脱开。 10) 照明配电箱安装位置正确,部件齐全,箱体开孔与导管管径适配,暗装配电箱箱盖紧贴墙面,箱(盘)涂层完整;箱(盘)内配线整齐,无绞接现象。导线连接紧密,不伤芯线,不断股。垫圈下螺丝两侧压的导线堆面积相同,同一端子上导线连接不多于2 根,防松垫圈等零件齐全;箱(盘)内安装牢固,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5,底边距地面为1.5m。 11) 照明配电箱(盘)内,分别设置零线(N)和保护地线(PE 线)汇流排零线和保护地线经汇流排配出。 12) 不

93、间断电源输出端的中性线(N),必须与由接地装置直接引来的接地干线相连接,做重复接地。 6 变压器安装 1) 本体与附件安装 ( 1) 将变压器基础轨道用水平仪找正、找平,使其顶盖沿气体继电器气流方向有1 1.5%的升高坡度(可在沿油枕侧滚轮上加500mm, =30mm 的垫铁)。 其出线套管中心线应与受电装置中心相符。 ( 2) 用滤波机将合格的变压器油加5N 的压力对散热器进行循环冲洗,排除残污后,按制造说明加压进行密封试验,无渗油方可安装。 ( 3) 储油柜、升高座、套管、净油器等部件安装前先擦洗干净,试漏后进行安装,净油器内用的干燥剂,需先用烘箱烘焙,干燥后,才能装入。套管吊装时吊索应用

94、麻绳(为了保护瓷套),充油套管的油标应面向外侧。 ( 4) 各部分安装完毕后,对变压器进行整体密封检查,可在储油柜上用气压或油压进行试验,其压力值为0.03Mpa试验持续时间为24h,应无渗油现象,注意:注油完毕后,应从变压器的套管、散热器、油枕等有关位置的放气孔多次放气,直至残余气排尽。 7 主母线安装 1) 母线各支持件的安装螺栓孔不能用气割、电焊烧,应用电钻钻孔,铜、铝母线搭接时,在铜母线接头处塘锡或使用铜铝过滤段。 2) 母线扭转90时,其扭转部分的长度应为母线宽度的2.5 倍,接头钻孔孔直径应大于螺栓直径1mm。 3)母线平直安装时,贯穿螺栓应由下向上,其余情况下,螺母应置于维护侧,

95、螺栓长度宜露出螺母2 3 扣。 4) 母线平直时,母线支持夹板的上部压板应与母线保持1 1.5mm 间隙,当母线立置时,上部压板应与母线保持1.5 2mm 间隙。 5) 多片矩形母线间,应保持不少于母线厚度的间隙,相邻的间隙垫边缘间距离应大于5mm。 6) 母线配制最小净距见表 项目 额定电压(KV) 0.4 6 110 10 35 110 室内 带电部分至接地部分 20mm 100mm 125mm 300mm 950mm 不相同的带电部分 20mm 100mm 125mm 300mm 1000mm 室外 带电部分至接地部分 75mm 200mm 400mm 1000mm 不相同的带电部分 7

96、5mm 200mm 400mm 1000mm 7) 母线最小允许弯曲半径尺寸见表 项次 弯曲种类 母线截面(mm) 最小弯曲半径 室内 平弯 50 5 以下 铜 2A 铝 2A 125 10 以下 2A 2.5B 室外 立弯 50 5 以下 1B 1.5B 125 10 以下 1.5B 2B 其中:A-母线厚度 B-母线宽度 8 电气桥架安装、电缆敷设 1) 电缆桥架的配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电缆桥架的规格、支吊跨距、防腐类型应符合设计要求。 ( 2) 桥架在每个支吊架上的固定应牢固;桥架连接板的螺栓应紧固,螺母应位于桥架的外侧。 ( 3) 当直线段钢制电缆桥架超过30m 时,应有伸缩

97、缝处应设置伸缩缝。 ( 4) 电缆桥架转弯处的转弯半径,不应小于该桥架上的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的最大者。 ( 5)电缆支架全长均应有良好的接地。镀锌电缆桥架间连接板的两端不跨接接地线,但连接板两端不少于2 个有防松螺帽或防松垫圈的连接固定螺栓。 ( 6) 桥架的支架应安装设计图纸的要求制作,并且支架的材料采用热镀锌槽钢或角钢,支架间距应根据电缆桥架的强度、质量、内含的电缆数量的多少来确定。但支架的间距不可大于3m ( 7) 桥架及支架等安装完毕后,焊点和支架要进行冷镀锌并刷一层防腐漆。 2) 电缆敷设前应对电缆进行外观检查,电缆的型号规格应与设计相符,不得有扭绞、损伤。 3) 电缆应按图纸要求

98、规定的路径敷设,以人力敷设为主,不得损坏电缆表皮,按顺序敷设,尽量减少交叉。电缆要排列整齐,按高压、低压、控制分层隔开排列,终端头、中间接头处应挂标志牌。 4) 电缆头制安应严格遵守制作工艺规程,室外电缆头制作应在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进行,剥削电缆时不得伤害电缆芯线。 9 电缆保护管的施工 1) 基本要求: ( 1) 敷设在多尘或潮湿场所的钢管,管口及其各连接处均应密封。 ( 2) 当线路暗配时,钢管宜沿最近的路线敷设,并应减少弯曲。埋入建筑物、构筑物内的钢管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 ( 3) 进入落地式配电箱的钢管,排列应整齐,管口宜高出配电箱基础面5080mm。 ( 4

99、) 钢管的弯曲处,不应有折皱、凹陷和裂缝,且弯扁程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 10%。 ( 5) 钢管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当线路明配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6 倍;当两个接线盒间只有一个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4 倍。 B 当线路暗配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 倍;当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内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 倍。 C 当钢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是间应增设接线盒或拉线盒,且接线盒或拉线盒的位置应便于穿线: 管长度每超过30m,无弯曲。 管长度每超过20m,有一个弯曲。 管长度每超过15m,有二个弯曲。 管长度每超过8m,有三个弯曲。 2) 弯管的要求: ( 1)

100、 钢管弯曲处不应出现凹凸和裂缝,弯扁程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0%。 ( 2) 钢管弯曲时,焊缝如放在弯曲方向的内侧或外侧,管子容易出现裂缝,当有两个以上弯时,更要注意管子的焊缝位置。 ( 3) 钢管不应有折扁和裂缝,管内应无铁屑及毛刺,切断口应平整,管口应光滑。 ( 4) 钢管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采用螺纹连接时,管端螺纹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长度的1/2;连接后,其螺纹宜外露23 扣。螺纹表面应光滑、无缺损。 B 钢管严禁对口熔焊连接;镀锌钢管不得套管熔焊连接。应采用螺纹连接或套管紧定螺钉连接。 C 采用紧定螺钉连接时,螺钉应拧紧,在振动的场所,紧定螺钉应有防松动措施。 D 钢管连接处的管内

101、表面应平整、光滑。 3) 钢管的接地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镀锌钢管不得熔焊跨接接地线,连接处的两端用的用专用接地线卡固定跨接接地线,接地线为铜芯软导线,截面积不小于4mm2。 ( 2) 钢管与柜、台、箱、盘的接地连接,应采用接地跨接线。 10 照明器具的安装 1) 安装前应对所有灯具进行检查,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灯具及其配件应齐全,无机械损伤、变形、涂层剥落和灯罩破损等缺陷。 2) 灯具的安装位置、标高及光源方向,要严格执行施工图纸上的安装方式,并做到牢固可靠,同一室内或场所成排安装的灯具应排列整齐,其中心线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3) 灯具不得直接安装在可燃构件上,当灯具表面高

102、温部件离可燃物较近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4) 装有白炽灯泡的吸顶灯具,灯泡不应紧贴灯罩,当灯泡与绝缘台之间的距离小于5mm 时,灯泡与绝缘台之间应采取隔热措施。 5) 投光灯的底座及支架应固定牢固,枢轴应沿需要的光轴方向拧紧固定。 6) 根据灯具的安装场所及用途,引向每个灯具的导线线芯最小截面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灯具安装的场所及用途 线芯最小截面 铜芯软线 铜线 铝线 灯头线 工业建筑室内 0.5 1.0 2.5 室外 1.0 1.0 2.5 7) 照明系统通电,灯具回路控制应与照明配电箱及回路的标识一致;开关与灯具控制顺序相一致,风扇的转向及调速开关应正常;灯具安装前应以系统进行绝缘测试和检查

103、,灯具安装后进行通电试验。 11 爆炸危险环境内的电气装置的施工 1) 电缆线路 ( 1) 电缆线路在爆炸危险环境内,电缆间不应直接连接,在非正常情况下,必须在相应的防焊接线盒或分线盒内连接或分路。 ( 2) 电缆线路穿过不同危险区域或界壁时,必须采取下列隔离密封措施: A 在两极区域交界处的电缆沟内,应采取充砂、填阻火堵料或加设防火隔墙。 B 电缆通过与相邻区域公用的隔墙、楼板、地面及易受机械损伤处,均应加以保护;留下的孔洞,应堵塞严密。 C 保护管两端的管口处,应将电缆周围用非然性纤维堵塞严密,在填塞密封胶泥,密封胶泥填塞深度不得小于管子内径,且不得小于40mm。 ( 3) 隔焊电气设备、

104、接线盒的进线口,引入电缆后的密封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当电缆外护套必须穿过弹性密封圈或密封填料时,必须被弹性密封圈挤紧或被密封填料封固。 B 外径等于或大于20mm 的电缆在隔离密封处组装防止电缆拔脱的组件时,应在电缆被拧紧或封固后,在拧紧固定电缆的螺栓。 C 电缆引入装置或设备进线口的密封,应符合下列要求: a 装置内的弹性密封圈的一个孔,应密封一根电缆; b 被密封的电缆断面,应近似圆形; c 弹性密封圈及金属垫,应与电缆的外径匹配;其密封圈内径与电缆外经允许差值为1mm; d 弹性密封圈压紧后,应能将电缆沿圆周均匀得被挤紧。 D 有电缆头腔或密封盒的电气设备进线口,电缆引入后应浇灌固化的

105、密封填料,填塞深度不应小于引入口径的1.5 倍,且不得小于40mm。 E 电缆与电气设备连接时,应选用与电缆外经相适应的引入装置,当选用的电设备的引入装置与电缆的外径不相适应时,应采用过渡接线方式,电缆与过渡线必须在相应的防爆接线盒内连接。 ( 4) 电缆配线引入防爆电动机需挠性连接时,可采用挠性连接管,其与防爆电动机接线盒之间,应按防焊要求加以配合。 ( 5) 电缆采用金属密封环式引入时,贯通引入装置的电缆表面,应清洁干燥;对涂有防腐层,应清除干净后再敷设。 ( 6) 在室外和易进水的地方,与设备引入装置相连接的电缆保护管的管口,应严密封堵。 2) 钢管配线 ( 1) 配线钢管,应采用低压流

106、体输送用镀锌焊接钢管。 ( 2) 钢管与钢管、钢管与电气设备、钢管与钢管附件之间的连接,应采用螺纹连接。不得采用套管焊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螺纹加工应光滑、完整,无锈蚀,在螺纹上应涂以电力复合脂或导电性防锈脂。不得在螺纹上缠麻或绝缘胶带及涂其它油漆。 B 在爆炸性气体环境1 区和2 区时,螺纹有效齿合扣数:管径为25mm 及以下的钢管不应少于5 扣;管径为32mm 及以上的钢管不应少于6 扣。 C 在爆炸性气体环境1 区或2 区域隔爆型设备连接时,螺纹连接处应有锁紧螺母。 D 管径为50mm 及以上的管路在距引入的接线箱450mm 以内及每距15m 处,应装设一隔离密封件。 E 易积结冷

107、凝水的管路,应在其垂直端的下放装设排水式隔离密封件,排水口应置于下方。 ( 5) 隔离密封件的制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隔离密封件的内壁,应无锈蚀、灰尘、油渍。 B 导线在密封件内不得有接头,且导线之间及与密封件壁之间的距离应均匀。 C 管路通过墙、楼板或地面时,密封件与墙面、楼板或地面的距离不应超过300mm,且此段管路中不得有接头,并应将孔洞堵塞严密。 D 密封件内必须填充水凝性粉剂密封填料。 E 粉剂密封填料的包装必须密封。密封填料的配置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规定,浇灌时间严禁超过其初凝时间,并应一次灌足。凝固后期表面应无龟裂。排水式隔离密封件填充后的表面应光滑,并可自行排水。 ( 6) 钢

108、管配线应在下列各处装设防焊挠性连接管: A 电动机的进线口。 B 钢管与电气设备直接连接有困难处。 C 管路通过建筑物的伸缩缝、沉降缝处。 ( 7)防爆挠性连接管应无裂纹、孔洞、机械损伤、变形等缺陷;其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在不同的使用环境条件下,应采用相应材质的挠性连接管。 B 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5 倍。 C 电气设备、接线盒和端子箱上多余的孔,应采用丝堵堵塞严密。当孔内垫有弹性密封圈时,则弹性密封圈的外侧应设钢制堵板,其厚度不应小于2mm, 钢制堵板应经压盘或螺母压紧。 3) 灯具 ( 1) 灯具的防爆标志、外壳防护等级和温度组别与防爆危险环境相适配; ( 2) 灯具及开关的外

109、壳完整,无损伤、无凹陷或沟槽,灯罩无裂纹,金属护网无扭曲变形,防焊标志清晰; ( 3) 灯具的安装位置离开释放源,且不在各种管道的泄压口及排放口上下方安装灯具; ( 4) 灯具及开关安装牢固可靠,灯具吊管及开关与接线盒螺纹啮合扣数不少于 5 扣,螺纹加工光滑、完整、无锈蚀,并在螺纹上涂以电力复酯或导电性防锈脂; ( 5) 开关安装位置便于操作,安装高度1.3m; ( 6) 灯具及开关的紧固螺栓无松动,密封垫圈完好。 12 火灾报警系统的施工 1) 基本要求 ( 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施工应按设计图纸进行,不得随意更改。 ( 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前,应具备设备布置平面图、接线图、安装图、

110、系统图以及其它必要的技术文件。 2) 布线 ( 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布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 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布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对导线的种类、电压等级进行检查。 ( 3) 在管内或线槽内的穿线,应在建筑抹灰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在穿线前,应将管内或线槽内的积水及杂物清除干净。 ( 4) 不同系统、不同电城市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在同一管内或线槽的同一孔内。 ( 5) 导线在管内或线槽内,不应与接头或纽结。导线的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焊接或用端子连接。 ( 6) 敷设在多尘或潮湿场所管路的管口和管子连接

111、处,均应作密封处理。 ( 7) 管子入盒时,盒外侧应套锁母,内侧应装户口,在吊顶内敷设时,盒的内外侧均应套锁母。 ( 8) 在吊顶内敷设各类管路和线槽时,已采用单独的卡距吊装或支撑物固定。 ( 9) 管线经过建筑物的变形缝( 包括沉降缝、伸缩缝、抗振缝等)处,应采取补偿措施,导线跨越变形缝的两侧应固定,并留有适当余量。 ( 10)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导线敷设后,应对每回路的导线用500V 的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对地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20M 。 3) 探测器的安装 ( 1) 点型火灾探测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探测器至墙壁、两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B 探测器周围0.5m

112、内,不应有遮挡物; C 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D 在宽度小于3m 的内走道顶棚上设置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m;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探测器距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一般。 E 探测器宜水平安装,当必须倾斜安装时,倾斜角不应大于45。 ( 2) 探测器的底座应固定牢靠,其导线连接必须可靠压接或焊接。当采用焊接时,不得使用带腐蚀性的助焊剂。 ( 3) 探测器的“+”线应为红色,“ -”线应为蓝色,其余线应根据不同用途采用其它颜色区分。但同一工程中相同用途的导线

113、颜色应一致。 ( 4) 探测器底座的外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15cm 的余量,入端处应有明显标志。 ( 5) 探测器底座的穿线孔宜封堵,安装完毕后的探测器底座应采取保护措施。 ( 6) 探测器的确认灯,应面向便于人员观察的主要入口方向。 ( 7) 探测器在即将调试时方可安装,在安装前应妥善保管,并应采取防尘、防潮、防腐蚀措施。 4) 报警按钮的安装 ( 1)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安装在墙上距地(楼)面高度1.5 处。 ( 2)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安装牢固,并不得倾斜。 ( 3)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外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10cm 的余量,且在其端部应有明显标志。 5) 报警控制器的安装 ( 1)

114、 火灾报警控制器(以下简称控制器)在墙上安装时,其底边距地(楼)面高度不应小于1.5m;落地安装时,其底宜高出地平0.10.2m。 ( 2) 控制器应安装牢固,不得倾斜。安装在轻质墙上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 3) 引入控制器的电缆或导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配线应整齐,避免交叉,并应固定牢靠; B 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编号,并与图纸一致,字迹清晰不易褪色; C 端子般的每个接线端,接线不得超过2 根; D 电缆芯和导线,应留有不小于20cm 的余量; E 导线应绑扎成束; F 导线引入线穿线后,在进线管处应封堵。 ( 4) 控制器的主电源引入线,应直接与消防电源连接,严禁使用

115、电源插头。主电源应有明显标志。 ( 5) 控制器的接地,应牢固,并有明显标志。 6) 消防控制设备的安装 ( 1) 消防控制设备在安装前,应进行功能检查,不合格者,不得安装。 ( 2) 消防控制设备的外接导线,当采用金属软管作套管时,其长度不宜大于2m,且应采用管卡固定,其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0.5m。金属软管与消防控制设备的接线盒(箱),应采用锁母固定,并应根据配管规定接地。 ( 3) 消防控制设备外接导线的端部,应有明显标志。 ( 4) 消防控制设备盘(柜)内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端子,应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13 电气试验 13.1 电气二次回路调整及模拟试验 1) 检查接线端子的螺

116、丝,将所有的接线端子螺丝再紧一次。 2) 柜、屏、台、箱、盘间线路的线间和线对地间绝缘电阻值,馈电线路必须大于0.5M ;二次回路必须大于1.5M 。 3) 柜、屏、台、箱、盘间二次回路交流工频耐压试验,当绝缘电阻值大于10M 时,用2500V 兆欧表摇测1 min,应无闪络击穿现象;当绝缘电阻值在110M 时,做1000V 工频耐压试验,时间1 min,应无认络现象。 4) 直流屏试验,应将屏内电子器件从线路上退出,检测主回路线间和线对地间绝缘电阻值应大于0.5M ,直流屏所附蓄电池组的充、放电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整流器的控制调整和输出特性试验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5) 不间断电源的

117、输入、输出各级保护系统和输出的电压稳定性、波形畸变系数、频率、相位、静态开关的动作等各项技术性能指标试验调整必须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不间断电源装置间连接的线间、线对地间绝缘电阻值应大于0.5M 。 6) 小母线在断开所有其它并联支路时,不应小于10 M ; 7) 二次回路的每一支路和断路器、隔离开关的操动机构的电源回路等,均不应小于1 M 。在比较潮湿的地方,可不小于0.5M 。 8) 二次线回路如有晶体管,集成电路、电子元件时,该部位的检查不能使用摇表和试铃测试,使用万用表测试回路是否接通。 9) 根据原理图,分别检查电压、电流、控制、保护、信号、计量等回路的接线是否正

118、确。 10) 接通临时的控制电源和操作电源;将柜(盘)内的控制、操作电源回路熔断器上端相线拆掉,接上临时电源。 11) 模拟试验:按原理图要求,分别模拟试验电压、电流、控制、保护、信号、计量等回路动作情况,应符合原理图的要求,正确无误,灵敏可靠。 12) 拆除临时电源,将被拆除的电源线复位。 13) 回路中有电子元器件设备的,试验时应将插件拔出或将其两端短接。 13.2 电力变压器试验 1) 直流电阻测量 使用QJ32 单双臂电桥进行测量,1600KVA 以上的变压器,各相线圈直流电阻互相差别均应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2%,线间差别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1%,1600KVA以下的变压器各相差别不应大于

119、三相平均值的4%,线间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2%。测量时,可操纵有载调压装置换档,对每个分接头进行测量,非测量线圈应开路不得短路,因变压器属感性负载,电流稳定所需时间较长,要有足够的充电时间,稳定后再接通检流计开关,调测读取数值,断开试验电源时,先断开检流计开关,再断开测量电源,并记录测量温度,电桥引线不能过长(一般1.52.5m,截面不小于2.5mm2)。 2) 变压比测量 用QJ35 变比电桥进行测量或双电压表法进行测量,并在每个分接头上进行测量,测时值与制造厂出厂数据比较应无明显差别。 3) 检查三相变压器的组别 可用双电压表法,在两对应端子上分别测量,为了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测量时,应先

120、接通测量回路,后接通电源回路,电源接通后不要立刻拉开(因接通时如是正值,拉开时则是负值,避免混淆),测量完将记录与名牌比较应无差异。 4) 测量线圈和套管一起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 测量绝缘电阻值,应不低于出厂试验数据的70%(换算到同一温度下比较)。测试时,高压部分使用2500V 摇表,500V 以下使用500V 摇表,需以120 转 /分的速度,使摇表的指针上升到最大刻度后,方可对被试设备进行测量,并在1030 度时测量R60/R15 值,不应低于1.3, 测量读取读数后,应先断开摇表与被测量设备的连接,后停止摇摇表。 5) 测量线圈连同套管一起的正切值 测量方法一般用交流电桥法,也可用瓦特表

121、法,一般用QS-1 交流电桥测量,因变压器属一极接地,必须采用反节法,测量的正切值应不超过制造厂出厂数据130%,试验使用电压表见表: 被试物额定电压(KV) 试验施加电压(KV) 6 6 1035 10 60 以上 10 或10 6) 测量线圈连同套管一起的直流泄漏电流 额定电压在35KV 以上且容量为3150KVA 及以上变压器进行此项试验。试验电压,当被试物电压为2035KV 者为20KV, 被试物电压为35KV 以上者为40KV。试验时微安表尽可能接在高压端,以免影响测量准确度。 7) 交流耐压试验 电压在110KV 以下且容量在8000KVA 以下的变压器进行此项试验。 8) 绝缘油

122、的击穿试验规定见表 绝缘油电气 强度试验 使用电压(KV) 试验电压平均值(KV) 15 以下 不低于25 2035 者 不低于35 60220 者 不低于40 试验方法为交流工频电压,试验次数为六次,每次之间停留5 分钟,试验完毕后,取后五次平均值,取油样要注意干净、防潮,油倒入油杯后,静止15 分钟,油杯容量不小于500 毫升。 9) 额定电压下冲击合闸试验 试验前必须检查出厂试验记录,交接试验记录,确认绝缘无缺陷时,方可进行。冲击试验分为5 次,每次间隔5 分钟,冲击合闸后,要等变压器稳定下来才可分闸,并注意冲击表计的指示情况。 13.3 电动机的检查接线及调试 1) 安装前的检查 (

123、1) 盘动转子应灵活,不得有碰卡声。 ( 2) 润滑脂的情况正常,无变色、变质及变硬等现象。其性能应符合电动机的工作条件。 ( 3) 电动机的引出线鼻子焊接或压接应良好,编号齐全,裸露带电部分的电气间隙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 2) 电动机的试验 ( 1) 测量定子绕阻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在接近运行温度时,定子的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1 兆欧/KV,吸收比R60/R15 不应小于1.2(用2500V 兆欧表测量) ,中性点可拆开的应分相测量。转子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0.5 兆欧/KV(用1000V 兆欧表测量)。 ( 2) 测量定子、转子线圈的直流电阻:在冷状态下测量,各绕组测得值相互间差别应不超出其

124、最小值的2%。 中性点未引出的电动机可测量线间直流电阻,其相互间差别应不超出其最小值的1%。 ( 3) 检查定子绕组的极性及其连接的正确性(中性点未引出的可不检查极性) 。 ( 4) 电动机的空载转动检查和空载电流测量。 ( 5) 电动机试运行应在土建工程全部结束,现场清理完毕的情况下进行。同时,电动机的保护、控制、测量、联锁信号等动作正常;电机的引出线相位正确、牢固,连接紧密;绝缘、接地良好。电动机空载转动检查的运行时间为2h,当电机与其连接的机械部分不易拆开时,可连在一起进行检查。运行时,应检查电机的旋转方向,三相电流平衡,温度、振动等项应符合规定要求,并做好试车记录。 3) 电动机试运前

125、,应进行下列检查: ( 1) 土建工程全部结束,现场清扫整理完毕; ( 2) 电机本体安装检查结束,起动前应进行的试验项目已按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试验合格。 ( 3) 电机的保护、控制、测量、信号、励磁等回路调试完毕,动作正常; ( 4) 测定电机定子绕组、转子绕组的绝缘电阻,应符合要求; ( 5) 盘动电机转子时应转动灵活,无碰卡现象; ( 6) 电机引出线应相位正确,固定牢固,连接紧密; ( 7) 电机外壳油漆完整,接地良好; ( 8) 照明、通讯、消防装置应齐全。 4) 电机在试动行中应进行下列检查: ( 1) 电机的旋转方向符合要求,无杂声; ( 2) 检查

126、电机温度,不应有过热现象; ( 3) 电机的振动(双振幅值)应不大于下表的规定: 电机振动的双倍振幅值 同步转速(r/min) 3000 1500 1000 750 及以下 双振幅值(mm) 0.05 0.085 0.10 0.12 ( 4) 滑动轴承温升不应超过45,滚动轴承温升不应超过60。 ( 5) 交流电动机的带负荷连续起动次数,应按产品规定,无规定时,可按下列规定: A 在冷态时,可连续起动两次; B 在热态时,可连续起动一次; ( 6) 电动机的第一次启动一般在空载情况下进行,空载运行时间为2h,并记录电机的空载电流。当电动机与其机械部分的连接不易拆开时,可连在一起进行空载转动检查

127、试验。 ( 7) 电机试动行接通电源后,如发现电动机不能起动和起动时转速很低或声音不正常等现象,应立即切断电源检查原因。 ( 8) 起动多台电动机时,应按容量从大到小逐台起动,不能同时起动。 ( 9) 电动执行机构的动作方向及指示,应与工艺装置的设计要求保持一致。 5) 电机试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 1) 电动机的旋转方向是否符合要求。交流电动机反向时,任意交换两根电动机接线即可。 ( 2) 注意监视电源电压的变化。电压变化范围不应超过或低于额定电压的10%,如低于该范围,应适当减轻负荷运行。同时,三相电压不平衡也不能过大。任意两相电压的差数不应超过5%,否则都会使电动机发热过快。 ( 3)

128、监视电动机的运行电源。在正常情况下运行应不超过铭牌上的额定值,同时还要注意三相电流是否平衡,任意两线间的电流差值不应大约定电流的10%,否则说明电动机有故障。特别要注意是否有缺相运行(单相或两相运行)。容量较大的电动机应装设电流表监视运行电流,容量较小的电动机也应随时用钳形电流表测量线电流。 ( 4) 监视电动机的温度。温升不应超过电动机铭牌上允许的限度。主要采取温度计法、手摸等方法。 ( 5) 监视电动机在运行中的声音、振动和气味。正常运行,声音均匀,运转平稳,无绝缘漆气味和焦臭味。 ( 6) 监视传动装置的工作情况。要随时注意皮带轮或联轴节是否松动,传送皮带有无打滑现象,皮带接头是否完好。

129、 ( 7) 监视轴承的工作情况。注意轴承的发热和声响情况。当用温度计法测量时,滚动轴承发热温度不许超过95,滑动轴承发热温度不许超过80。轴承声音不正常和过热,是轴承润滑不良、磨损严重所致。 ( 8) 监视熔丝工作情况,应随时注意是否有一相熔丝熔断的情况,以免造成缺相运行使电动机过热。 13.4 电气系统调试 1) 电流回路系统调试 按系统容量大小选出所有开关、设备、表计按要求接线(一般在断路器出口一次通入大电流)。合上开关送入大电流(为额定值的一半),看盘上、现场电流表的指示值应一致,在电流继电器回路串入电流表,应指示正确,正常后将电流继续升大,直至DL 或 GL 继电器按整定值动作为止(看

130、动作值与整定值应相符),如:发现不正常可检查回路的接线螺栓(包括一、二次)试验端子的接触是否良好,有无松动等。 2) 电压回路检查调整 根据电压回路、电压、高低(将试验系统与系统外的连线拆除)送入所需电压、查看盘上电压表的指示,电压继电器的动作电压与整定值是否相同,如不正常可检查电压回路的保险,开关接触情况接线的正确性,也可用标准电压表分别测量各处电压直至合格为止。 3) 整组系统调整 ( 1) 先将断路器、电线、电缆、各电器元件分别测量绝缘电阻,确认正常后, 拆除本系统与系统外不必要的连线,接好试验线路分别送入试验电压、电流,同时送入所需直流电源,配电盘上的电流表、电压表应指示正确,电度表应转动计数,正常后慢慢降回试验电压、电流至零值。 ( 2) 将系统的操作电源、合闸电源、信号电源投入,分别在盘前、现场操作控制开关看系统分、合是否正常,信号指示应正确。 ( 3) 按继电保护调定值,分别送入电压、电流做事故分闸试验,应动作正常,表计指示正确,信号、音响准确(做大电流试验时动作要快,尽量减少通电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