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今文字的分水岭.ppt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81MB
约9页
文档ID:575418285
古今文字的分水岭.ppt_第1页
1/9

古今文字的分水岭:隶书隶变:隶书的发展变化隶变:隶书的发展变化 何谓隶书?w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形状,讲究“蚕头雁尾蚕头雁尾”、、“一波三折一波三折”她是在她是在篆书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小篆匀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 w小篆和隶书标志着汉字发展的两大阶段小小篆和隶书标志着汉字发展的两大阶段小篆是象形体篆是象形体古文字古文字的结束,隶书是改象形为的结束,隶书是改象形为笔画化的新文字的开始笔画化的新文字的开始 隶书的发展w概述:概述:w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魏晋以后的书法,到顶峰,魏晋以后的书法,草书草书、、行书行书、、楷书楷书迅速迅速形成和发展,隶书虽然没有被废弃,但变化不多,形成和发展,隶书虽然没有被废弃,但变化不多,出现了一个较长的沉寂期。

魏晋南北朝隶书大多杂出现了一个较长的沉寂期魏晋南北朝隶书大多杂以楷书笔法;唐朝隶书不乏以楷书笔法;唐朝隶书不乏徐浩徐浩等书家,宋元明三等书家,宋元明三朝的隶书也难振汉隶雄风直至清朝朝的隶书也难振汉隶雄风直至清朝汉隶才得汉隶才得以复苏到了到了清代清代,在,在碑学碑学复兴浪潮中隶书再度复兴浪潮中隶书再度受到重视,出现了受到重视,出现了郑燮郑燮、、金农金农、邓石如等著名书法、邓石如等著名书法家,在继承汉隶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出现了隶书的家,在继承汉隶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出现了隶书的第二次高峰第二次高峰 1、隶书的起源:秦隶w秦始皇秦始皇在在““书同文书同文””的过程中,的过程中,命令李斯创立小篆后,也采纳了命令李斯创立小篆后,也采纳了程邈整理的隶书程邈整理的隶书汉朝汉朝的许慎在的许慎在《《说文解字说文解字》》记录了这段历史:记录了这段历史:““…………秦烧经书,涤荡旧典,大秦烧经书,涤荡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为隶书,以趋约易初为隶书,以趋约易隶书相隶书相传为秦末传为秦末程邈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 改曲为直。

改改曲为直改““连笔连笔””为为““断笔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w作为初创的秦隶,作为初创的秦隶, 仍留有许多仍留有许多篆意篆意 秦秦隶隶::云云梦梦秦秦简简 2:隶书第一次高峰:汉隶w西汉西汉初期仍然沿用秦隶的风格,到新莽时期开始产生重大初期仍然沿用秦隶的风格,到新莽时期开始产生重大的变化,产生了点画的波尾的写法的变化,产生了点画的波尾的写法 w西汉中期以来,隶书的脱去篆体(包括结构、笔画的写法)西汉中期以来,隶书的脱去篆体(包括结构、笔画的写法)而独立的形式,已经完全形成所见有代表性的例如本世而独立的形式,已经完全形成所见有代表性的例如本世纪出现于西陲流沙中的西汉宣帝五凤元年(前纪出现于西陲流沙中的西汉宣帝五凤元年(前5757)、成帝)、成帝河平元年(前河平元年(前2828)、新莽始建国天凤元年()、新莽始建国天凤元年(1414)的书简等)的书简等等,不但结构全变,从字形来讲也全成方形或扁方形,笔等,不但结构全变,从字形来讲也全成方形或扁方形,笔势则长波更自然横出,和接近篆体的直垂形大大不同了势则长波更自然横出,和接近篆体的直垂形大大不同了w东汉是隶书的高峰期,东汉的隶书主要为碑刻。

东汉的隶东汉是隶书的高峰期,东汉的隶书主要为碑刻东汉的隶书风格丰富多彩有的秀丽多姿,有的粗犷厚重著名的书风格丰富多彩有的秀丽多姿,有的粗犷厚重著名的碑刻有碑刻有桓帝延熹八年(桓帝延熹八年(165165)的)的《《华山庙碑华山庙碑》》、灵帝建宁、灵帝建宁二年(二年(169169)的)的《《史晨碑史晨碑》》、中平二年(、中平二年(185185)的(曹全碑))的(曹全碑)、又三年(、又三年(186186)的(张迁碑)等等,其他不再一一例举)的(张迁碑)等等,其他不再一一例举了 汉隶代表作 3、魏隶w魏隶:汉末曹魏时期兴盛的隶书这种隶书基本上魏隶:汉末曹魏时期兴盛的隶书这种隶书基本上承袭汉隶,但在结构上有一定变化,其特点是较汉承袭汉隶,但在结构上有一定变化,其特点是较汉隶方严规整,结体、运笔都比汉隶矜持滞重,缺乏隶方严规整,结体、运笔都比汉隶矜持滞重,缺乏汉隶那种古雅雄逸的自然风韵汉隶那种古雅雄逸的自然风韵w代表作品:代表作品:《《孔羡碑孔羡碑 》》,又称,又称《《魏鲁孔子庙碑魏鲁孔子庙碑》》、、《《孔羡修孔庙碑孔羡修孔庙碑》》,隶书,三国,隶书,三国··魏黄初元年魏黄初元年(220(220年年) )立。

立2222行,行行,行4040字,额字,额篆书篆书““鲁孔子庙之碑鲁孔子庙之碑””6 6字碑在山东曲阜孔庙同文门内碑文记魏文帝曹字碑在山东曲阜孔庙同文门内碑文记魏文帝曹丕称帝后之黄初元年,诏封孔子二十一世孙孔羡为丕称帝后之黄初元年,诏封孔子二十一世孙孔羡为宗圣侯,以奉孔子之祀,并命扩修旧庙,设吏卒以宗圣侯,以奉孔子之祀,并命扩修旧庙,设吏卒以守卫之事守卫之事 w《《孔羡碑孔羡碑》》为魏初著为魏初著名碑刻之一碑书风名碑刻之一碑书风遒劲淳古,气势凌厉遒劲淳古,气势凌厉而磅礴,为魏隶代表而磅礴,为魏隶代表与汉末以方笔取胜的与汉末以方笔取胜的《《鲜于璜碑鲜于璜碑》》、、《《张张迁碑迁碑》》等一脉相承等一脉相承w此碑以方正板实胜,此碑以方正板实胜,略不满者,稍带寒俭略不满者,稍带寒俭气,六代人分楷多宗气,六代人分楷多宗此种,惟北齐少似之此种,惟北齐少似之者 4、魏晋以后的隶书w魏晋以后的书法,魏晋以后的书法,草书草书、、行书行书、、楷书楷书迅速形成和发展,隶书虽然没有被迅速形成和发展,隶书虽然没有被废弃,但变化不多而出现了一个较长的沉寂期废弃,但变化不多而出现了一个较长的沉寂期 w((1 1)三国、西晋时期的隶书:隶书经过东汉时期发展到高峰后,到三)三国、西晋时期的隶书:隶书经过东汉时期发展到高峰后,到三国魏晋以后就逐步起变化,这时的楷行草书以逐渐成熟。

特别是行草书,国魏晋以后就逐步起变化,这时的楷行草书以逐渐成熟特别是行草书,在使用中已逐渐取代了隶书在使用中已逐渐取代了隶书w((2 2)东晋、南北朝时期的隶书:这时期的行、草书已高度成熟,楷书)东晋、南北朝时期的隶书:这时期的行、草书已高度成熟,楷书也日益成熟,如出现王羲之、王献之为首的东晋书家群体如果说这时也日益成熟,如出现王羲之、王献之为首的东晋书家群体如果说这时期还有隶书的话,就只有那种说是隶书又不是原来的那种隶书,说是楷期还有隶书的话,就只有那种说是隶书又不是原来的那种隶书,说是楷书又是带有隶意的不成熟的楷书书又是带有隶意的不成熟的楷书w((3 3)隋唐时期的隶书:隋唐时期隶书已是强弩之末,虽然墓志当中沿)隋唐时期的隶书:隋唐时期隶书已是强弩之末,虽然墓志当中沿袭传统写隶书,但很著名的隶书碑则为稀有唐代更是楷书,甚至行书袭传统写隶书,但很著名的隶书碑则为稀有唐代更是楷书,甚至行书入碑的多,但也有一些专长隶书的专家,不过书体已无汉隶那样正宗,入碑的多,但也有一些专长隶书的专家,不过书体已无汉隶那样正宗,更少雄强和多变的时代气息更少雄强和多变的时代气息w((4 4)宋元明时期的隶书:五代时间短,且战乱不止,政局动荡,书家)宋元明时期的隶书:五代时间短,且战乱不止,政局动荡,书家中除杨凝式,无可称者。

宋元明三代,包括辽金,书家大都重楷行草书,中除杨凝式,无可称者宋元明三代,包括辽金,书家大都重楷行草书,有的也写隶书,但少有专长有的也写隶书,但少有专长。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