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75406523 上传时间:2024-08-18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专题2 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课题题2 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背景:背景:背景:背景:问:问:问:问:1 1 1 1 尿素如何被利用的呢?尿素如何被利用的呢?尿素如何被利用的呢?尿素如何被利用的呢? 尿素尿素尿素尿素是一种重要的是一种重要的是一种重要的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氮肥。农业氮肥。农业氮肥。农业氮肥。尿素尿素尿素尿素不能直接不能直接不能直接不能直接被农被农被农被农作物作物作物作物吸收。吸收。吸收。吸收。2 2 2 2 细菌利用尿素的原因是什么呢?细菌利用尿素的原因是什么呢?细菌利用尿素的原因是什么呢?细菌利用尿素的原因是什么

2、呢?本课题本课题本课题本课题“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分离与计数分离与计数分离与计数” ”的的的的目的目的目的目的从土壤中从土壤中从土壤中从土壤中分离分离分离分离出能够分解尿素的出能够分解尿素的出能够分解尿素的出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细菌细菌细菌统计统计统计统计每克土壤样品中究竟含有多少这样的每克土壤样品中究竟含有多少这样的每克土壤样品中究竟含有多少这样的每克土壤样品中究竟含有多少这样的细菌细菌细菌细菌思考:思考:如何研究细菌的分离与计数,你的研究思路是什么呢?如何研究细菌的分离与计数,你的研究思路是什么呢?课题课题课题

3、课题2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筛选菌株;统计菌落数目;设置对照。筛选菌株;统计菌落数目;设置对照。1 1、实例:、实例: DNADNA多聚酶链式反应多聚酶链式反应(PCR(PCR技术技术) )是一种在体是一种在体外将外将少量少量DNADNA大量复制大量复制的技术,此项技术要求的技术,此项技术要求使用使用耐高温(耐高温(93930 0C C)的)的DNADNA聚合酶。聚合酶。聚合酶。聚合酶。. .筛选菌株筛选菌株提出的问题提出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思路?如果让你筛选某一目的菌株,

4、从中你会得到了什么启示?如果让你筛选某一目的菌株,从中你会得到了什么启示?如果让你筛选某一目的菌株,从中你会得到了什么启示?如果让你筛选某一目的菌株,从中你会得到了什么启示?解决问题的原理解决问题的原理?高温(高温()其他菌,选出耐高温细)其他菌,选出耐高温细菌,从(菌,从()菌种提取耐高温酶菌种提取耐高温酶。如何寻找如何寻找耐高温耐高温的酶?的酶?寻找什么环境?寻找什么环境?2 2、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筛选原理:、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筛选原理: 人为提供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的条件( (包包括营养、温度、括营养、温度、pHpH等等) ),同时,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抑制或阻止

5、其他微生物微生物生长。生长。3筛选的方法:筛选的方法:利用选择培养基进行分离利用选择培养基进行分离15.0g15.0g琼脂琼脂1.0g1.0g尿素尿素10.0g10.0g葡萄糖葡萄糖0.2g0.2gMgSOMgSO447H7H2 2O O2.1g2.1gNaHNaH2 2POPO4 41.4g1.4gKHKH2 2POPO4 4请设计:请设计: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所需培养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所需培养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所需培养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所需培养基:问问问问 :1 1 1 1 从物理性质看此培养基属于哪类?从物理性质看此培养基

6、属于哪类?从物理性质看此培养基属于哪类?从物理性质看此培养基属于哪类? 2 2 2 2 在此培养基中哪些作为碳源、氮源?在此培养基中哪些作为碳源、氮源?在此培养基中哪些作为碳源、氮源?在此培养基中哪些作为碳源、氮源?33此培养基能否筛选出选择分解尿素的细菌?此培养基能否筛选出选择分解尿素的细菌?此培养基能否筛选出选择分解尿素的细菌?此培养基能否筛选出选择分解尿素的细菌? 4 4 4 4 怎怎怎怎样证样证明此培养基具有明此培养基具有明此培养基具有明此培养基具有选择选择性呢?性呢?性呢?性呢?问问 怎样证明此培养基具有选择性呢?怎样证明此培养基具有选择性呢?以尿素为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唯一氮源的培养基

7、的培养基牛肉膏牛肉膏蛋白胨蛋白胨培养基培养基是是分离分离尿素尿素细菌细菌作对照作对照判断实验判断实验组培养基组培养基有无选择有无选择性性实验组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培养基类型培养基类型是否是否接种接种目的目的结果结果只生长分解只生长分解尿素的细菌尿素的细菌生长多种生长多种微生物微生物是是配置好培养基后,该实验流程的下一步是什么?1 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菌株):、显微镜直接计数法(菌株): 利用利用利用利用血球计数板血球计数板血球计数板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里,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里,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里,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里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样品中微生

8、物的数量。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由于此法计得的是由于此法计得的是由于此法计得的是由于此法计得的是活菌和死菌活菌和死菌活菌和死菌活菌和死菌的总和的总和的总和的总和,又称,又称,又称,又称总菌计数法。总菌计数法。总菌计数法。总菌计数法。. .统计菌落的数目:统计菌落的数目: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难以计数微小的细菌难以计数微小的细菌。缺点缺点优点:优点:直观、快速,能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且技术简单直观、快速,能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且技术简单.统计菌落的数目: 2 2 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活体计数法或间接计数法)(计数菌落)活体计数法或

9、间接计数法)(计数菌落)(1)操作方法:)操作方法:稀释涂布平板稀释涂布平板统计菌落数统计菌落数(2)原理:)原理:1个菌落个菌落推测推测1个活菌个活菌(3)统计原则:)统计原则:思考:思考:思考:思考: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多少数目的菌落数的平板上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多少数目的菌落数的平板上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多少数目的菌落数的平板上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多少数目的菌落数的平板上进行计数?进行计数?进行计数?进行计数? 你如何知道该平板中培养出的菌落在你如何知道该平板中培养出的菌落在30 300个?个?测细菌数:一般用测细菌数:一般用104、105、106稀释液稀释液测放

10、线菌:一般用测放线菌:一般用103、104、105稀释液稀释液测真菌数:一般用测真菌数:一般用102、103、104稀释液?稀释液?你如何使统计菌落的结果更具有准确性?你如何使统计菌落的结果更具有准确性? 例: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例: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从对应稀释倍数为品中的细菌数。从对应稀释倍数为10106 6的培养基中,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两种统计结果。得到以下两种统计结果。 1 1、甲同学在该浓度下涂布了一个平板,统计的、甲同学在该浓度下涂布了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为菌落数为230230。 2 2、乙同学在该浓度下涂布了、乙同学在该浓度下

11、涂布了A A、B B、C C三个平板,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为统计的菌落数分别为2121、212212、256256,该同学以这三,该同学以这三个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个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163163作为统计结果。作为统计结果。 你认为这两位同学的作法正确吗?如果有问题,你认为这两位同学的作法正确吗?如果有问题,错在哪?错在哪? 甲:没有甲:没有重复实验重复实验(至少涂布(至少涂布3 3个平板)个平板) 乙:乙:A A组结果误差过大,不应用于计算平均值。组结果误差过大,不应用于计算平均值。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统计菌落的数目:统计菌落的数目:2、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

12、涂布平板法(活体计数法或间接计数法)活体计数法或间接计数法) 如何计算如何计算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 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V)*MC: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所用稀释液的体积;所用稀释液的体积;M:稀释倍数。稀释倍数。. .统计菌落的数目:统计菌落的数目:统计菌落的数目:统计菌落的数目:2、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活体计数法或间接计数法)活体计数法或间接计数法)总结:总结:总结:总结: 1 1 1 1 为为为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了保证结果准确,一了保证结果准确,一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般般般选选

13、30 300个菌落个菌落的平板的平板进行进行统计统计 2 2 2 2 为为为为使结果接近真实值可将同一稀释度加到使结果接近真实值可将同一稀释度加到使结果接近真实值可将同一稀释度加到使结果接近真实值可将同一稀释度加到三个或三三个或三三个或三三个或三个以上个以上个以上个以上的平皿中,经涂布,培养计算出菌落的平皿中,经涂布,培养计算出菌落的平皿中,经涂布,培养计算出菌落的平皿中,经涂布,培养计算出菌落平均数平均数平均数平均数。 3 3 3 3 统统统统计的菌落往往比活菌的计的菌落往往比活菌的计的菌落往往比活菌的计的菌落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实际数目实际数目实际数目低低低低。 4 4 4 4 每克样品中

14、的菌株数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V)*MC: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所用稀释液的体积;所用稀释液的体积;M:稀释倍数。稀释倍数。 利用选择培养基进行尿素分解菌的分离过程中,从对利用选择培养基进行尿素分解菌的分离过程中,从对应稀释倍数为应稀释倍数为10106 6的培养基中,的培养基中,A A、B B两同学分别得到以下两种两同学分别得到以下两种统计结果。统计结果。 1 1、A A同学筛选出同学筛选出150150个菌落。个菌落。 2 2、B B同学筛选出同学筛选出5050个菌落。个菌落。 B B认为认为A A的培养基被杂菌污染了,或培养基中混入了

15、其他含的培养基被杂菌污染了,或培养基中混入了其他含氮物质,因而导致不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也能在该培养基中生长。氮物质,因而导致不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也能在该培养基中生长。A A确认自己的操作无误,但也拿不出能令人信服的证据。确认自己的操作无误,但也拿不出能令人信服的证据。 请你帮助请你帮助A A同学改进实验,提供具有说明了的证据。同学改进实验,提供具有说明了的证据。 原因:原因:原因:原因:土样不同,土样不同,土样不同,土样不同,培养基污染或操作失误培养基污染或操作失误培养基污染或操作失误培养基污染或操作失误(或者是混入了其他的含氮物质或者是混入了其他的含氮物质或者是混入了其他的含氮物质或者是混入了其

16、他的含氮物质) )设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信度。. .设置对照:设置对照:实例:在做分解尿素的细菌的筛选与统计菌实例:在做分解尿素的细菌的筛选与统计菌 落数目的实验时,落数目的实验时,A A同学从对应的同学从对应的10106 6 倍稀释的培养基中筛选出大约倍稀释的培养基中筛选出大约150150个菌个菌 落,但是其他同学在同样的稀释度下落,但是其他同学在同样的稀释度下 只选择出大约只选择出大约5050个菌落。分析其原因。个菌落。分析其原因。原因:原因:土样不同,土

17、样不同, 培养基污染或操作失误培养基污染或操作失误 ( (或者是混入了其他的含氮物质或者是混入了其他的含氮物质) )小结:小结:通过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实验结果通过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实验结果要有说服力,对照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要有说服力,对照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方案一:方案一:由其他同学用与由其他同学用与A A同学相同土样进行实验同学相同土样进行实验 方案二:方案二:将将A A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否受到污染。结果预测:结果预测:如果结果与如果结果与A A同学一致

18、,则证明同学一致,则证明A A无误;无误;如果结果不同,则证明如果结果不同,则证明A A同学存在操作失误或培养同学存在操作失误或培养基的配制有问题。基的配制有问题。原因原因原因原因土样不同,土样不同,土样不同,土样不同,培养基污染或操作失误培养基污染或操作失误培养基污染或操作失误培养基污染或操作失误( (或者混入了其他的含氮物质或者混入了其他的含氮物质或者混入了其他的含氮物质或者混入了其他的含氮物质) )方案三:配置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方案三:配置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实验设计实验设计的内容实验设计的内容:包括对实验方案、:包括对实验方案、仪器、材料、用具和药品,具体的仪器、材料、用具和药品,具体的

19、实验步骤及时间安排等的综合考虑实验步骤及时间安排等的综合考虑和安排。和安排。实验设计的要求实验设计的要求:周密细致。:周密细致。实验流程土壤取样土壤取样样品稀释样品稀释取样涂布取样涂布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细菌的计数细菌的计数实验操作(1)土壤取样:)土壤取样:从肥沃、湿润的土壤中从肥沃、湿润的土壤中取样。先铲去表层土取样。先铲去表层土3cm左右,再取样。左右,再取样。将样品装入事先准备好的信封中。将样品装入事先准备好的信封中。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无菌操作:无菌操作:铁铲铁铲和和信封信封都要灭菌。后面都要灭菌。后面称取土壤、将称好的土样倒入锥形瓶、稀称取土壤、将称好的土样倒入锥形

20、瓶、稀释土壤溶液,每一步都要在释土壤溶液,每一步都要在火焰旁火焰旁操作。操作。实验操作(2)制备培养基:)制备培养基:制备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培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养基和和选择培养基。选择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可作为对照,判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可作为对照,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将菌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将菌液稀释液稀释103107倍。每个稀释度下需要倍。每个稀释度下需要3个个选择培养基,一个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选择培养基,一个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因此共需要因此共需要15个选择培养基,个选择培养基,5个牛肉膏个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准备(蛋白胨培养基。准备()支灭菌的试管和)支灭

21、菌的试管和()支灭菌的移液管。()支灭菌的移液管。()支滴管。)支滴管。实验操作(3)样品稀释:)样品稀释:将将10g土样加入盛有土样加入盛有90ml无菌生理盐无菌生理盐水的锥形瓶中,充分摇匀,吸取上清液水的锥形瓶中,充分摇匀,吸取上清液1ml,转移至盛,转移至盛有有9ml生理盐水的无菌大试管中,依次等比稀释至生理盐水的无菌大试管中,依次等比稀释至107稀释度。稀释度。(4)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按照由按照由107103稀释度的顺序分别吸取稀释度的顺序分别吸取0.1ml菌菌液涂布平板,按照浓度从低到高的顺序涂布平板,然液涂布平板,按照浓度从低到高的顺序涂布平板,然后将平板置于后

22、将平板置于30培养箱内培养培养箱内培养2d。每隔每隔24h比较一次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选择培养比较一次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菌落的数量、形态等,并做好记录。基菌落的数量、形态等,并做好记录。挑选选择培养基中不同形态的菌落接入含酚红指示挑选选择培养基中不同形态的菌落接入含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的斜面上,观察能否产生颜色反应。剂的培养基的斜面上,观察能否产生颜色反应。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做好标记:本实验使用的做好标记:本实验使用的平板平板和和试管试管比较多。比较多。为避免混淆,最好在使用前就做好标记。例如,为避免混淆,最好在使用前就做好标记。例如,在标记培养皿时,应注明培养基种类、培养日在标记

23、培养皿时,应注明培养基种类、培养日期以及平板上培养样品的稀释度等。期以及平板上培养样品的稀释度等。在进行系列稀释的时候,为避免试管相互混在进行系列稀释的时候,为避免试管相互混淆,可以将已经进行过稀释操作的试管,按稀淆,可以将已经进行过稀释操作的试管,按稀释度递增的顺序,依次放置在试管架的另一行。释度递增的顺序,依次放置在试管架的另一行。这样,试管的位置就能清楚地表示出稀释进行这样,试管的位置就能清楚地表示出稀释进行到哪一步。到哪一步。实验操作(5)细菌的计数)细菌的计数当菌落数目稳定时,选取菌落数在当菌落数目稳定时,选取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在同一稀释度下,的平板进行计数。在同一稀

24、释度下,至少对至少对3个平板进行重复计数,然后求出平个平板进行重复计数,然后求出平均值,并根据平板所对应的稀释度计算出均值,并根据平板所对应的稀释度计算出样品中细菌的数目。样品中细菌的数目。结果分析与评价1、培养物中是否有杂菌污染、培养物中是否有杂菌污染对照的培养皿中无菌落生长,说明对照的培养皿中无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未被杂菌污染。反之,则被杂培养基未被杂菌污染。反之,则被杂菌污染。菌污染。结果分析与评价2、选择培养基是否筛选出菌落、选择培养基是否筛选出菌落牛肉膏培养基上的菌落数目大于选牛肉膏培养基上的菌落数目大于选择培养基上的数目,说明选择培养基择培养基上的数目,说明选择培养基已筛选出一些菌

25、落。已筛选出一些菌落。结果分析与评价3、样品的稀释操作是否成功、样品的稀释操作是否成功如果得到了如果得到了2个或个或2个以上菌落数目个以上菌落数目在在30300的平板,则说明稀释操作比的平板,则说明稀释操作比较成功,并能够进行菌落的计数。较成功,并能够进行菌落的计数。结果分析与评价4、重复组的结果是否一致、重复组的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不同同学选取的是同一种土样,如果不同同学选取的是同一种土样,统计的结果应该接近。如果结果相差统计的结果应该接近。如果结果相差太远,需要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太远,需要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微微生生物物的的培培养养与观察与观察四、操作提示四、操作提示 无菌操作无菌操作 做好

26、标记做好标记 规划时间规划时间 五五. .课外延伸课外延伸 在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如果酚红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如果PHPH升高,指示剂将变红,说明该细菌能够升高,指示剂将变红,说明该细菌能够分解尿素分解尿素。测定饮水中大肠杆菌数量的方法是将一定体积的水测定饮水中大肠杆菌数量的方法是将一定体积的水测定饮水中大肠杆菌数量的方法是将一定体积的水测定饮水中大肠杆菌数量的方法是将一定体积的水用细菌过滤器过滤后,将滤膜放到用细菌过滤器过滤后,将滤膜放到用细菌过滤器过滤后,将滤膜放到用细菌过滤器过滤后,将滤膜放到 伊红美蓝伊红美蓝伊红

27、美蓝伊红美蓝 培养培养培养培养基上培养,大肠杆菌基上培养,大肠杆菌基上培养,大肠杆菌基上培养,大肠杆菌菌落呈现黑色菌落呈现黑色菌落呈现黑色菌落呈现黑色,通过记述得出,通过记述得出,通过记述得出,通过记述得出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数量。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数量。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数量。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数量。大肠杆菌呈大肠杆菌呈 黑色中心黑色中心 , ,有或无金属光泽有或无金属光泽大肠杆菌在伊大肠杆菌在伊红美蓝琼脂红美蓝琼脂(EMB)(EMB)上典型特征上典型特征 关注菌落的形态、大小、边缘、突起、颜色、质关注菌落的形态、大小、边缘、突起、颜色、质地等等,都是区分细菌的重要手段。地等等,都是区分细菌的重要手段

28、。 关注菌落的关注菌落的形态、大小、边缘、突起、颜色、质形态、大小、边缘、突起、颜色、质地地等等,都是区分细菌的重要手段。等等,都是区分细菌的重要手段。 关注菌落的形态、大小、边缘、突起、颜色、质关注菌落的形态、大小、边缘、突起、颜色、质地等等,都是区分细菌的重要手段。地等等,都是区分细菌的重要手段。 本课题知识小结本课题知识小结: :六、例题解析六、例题解析 在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测定中,种内斗争最在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测定中,种内斗争最显著最激烈的时期是显著最激烈的时期是A A调整期调整期 B B对数期对数期 C C稳定期稳定期 D D衰亡期衰亡期C C1.1.对细菌群体生长规律测定的正确

29、的表述是(对细菌群体生长规律测定的正确的表述是( ) A.A.在液体培养基上进行在液体培养基上进行 B.B.至少接种一种细菌至少接种一种细菌 C.C.接种一个细菌接种一个细菌 D.D.及时补充消耗的营养物质及时补充消耗的营养物质 2.2.使用选择培养基的目的是(使用选择培养基的目的是( ) A.A.培养细菌培养细菌 B.B.培养真菌培养真菌 C.C.使需要的微生物大量繁殖使需要的微生物大量繁殖 D.D.表现某微生物的特定性表现某微生物的特定性状与状与其他微生物加以区别其他微生物加以区别3.3.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所需要的碳源和氮源分别是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所需要的碳源和氮源分别是( ( ) ) A

30、.CO A.CO2 2和和N N2 2 B. B.葡萄糖和葡萄糖和NHNH3 3 C.COC.CO2 2和尿素和尿素 D.D.葡萄糖和尿素葡萄糖和尿素实践训练实践训练A A C CD D4.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科学家从科学家从70708080度热泉中分离到耐高温的度热泉中分离到耐高温的TaqDNATaqDNA聚聚合酶合酶 B.B.统计某一稀释度的统计某一稀释度的5 5个平板的菌落数依次为个平板的菌落数依次为M1M1、M2M2、M3M3、M4M4、M5M5,以,以M3M3作为该样品菌落数的估计值作为该样品菌落数的估计值 C.C.设置对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

31、验组中非测试因设置对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D.D.同其他生物环境相比,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最大,同其他生物环境相比,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最大,种类最多。种类最多。5.5.为培养和分离出酵母菌并淘汰杂菌,常在培养基中加为培养和分离出酵母菌并淘汰杂菌,常在培养基中加入()入() A.A.较多的氮源物质较多的氮源物质 B.B.较多的碳源物质较多的碳源物质 C.C.青霉素类药物青霉素类药物 D.D.高浓度食盐高浓度食盐B BC C例例3 3(20052005年江苏)抗生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年江苏)抗生素作为治疗

32、细菌感染的药物,其高效性和巨大的经济价值使抗生素工业经的药物,其高效性和巨大的经济价值使抗生素工业经久不衰。其中青霉素的发现和应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久不衰。其中青霉素的发现和应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青霉素发酵产生青霉素。青霉菌的新陈代谢类型青霉素发酵产生青霉素。青霉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是 ,青霉素是青霉菌的,青霉素是青霉菌的 代谢产物。代谢产物。在生产和科研中,常选用处于在生产和科研中,常选用处于 期的青霉期的青霉菌作为菌种或研究材料,因为此时的青霉菌代谢旺盛,菌作为菌种或研究材料,因为此时的青霉菌代谢旺盛, 和和 比较稳定。比较稳定。对青霉菌菌体生长情况的测定:取一定体积的发对青霉菌菌体生长情况的测定:取一定体积的发酵液,经离心分离、反复洗涤后,酵液,经离心分离、反复洗涤后, ,再计算发酵罐中菌体的总再计算发酵罐中菌体的总数数量。量。异养需氧型异养需氧型次级次级对数对数个体的形态个体的形态生理特性生理特性称菌体的湿重称菌体的湿重 (称烘干后的重量)(称烘干后的重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