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践应用考核标准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75371663 上传时间:2024-08-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践应用考核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践应用考核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践应用考核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践应用考核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践应用考核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践应用考核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践应用考核标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2.0 实践应用考核标准实践应用考核标准一、考核目标遵循应用驱动、精准测评、以评促用的原则,通过实施校本应用考核,诊断和评价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引导基于课堂的实践与创新;评估 “整校推进”培训和实践给学校带来的变化,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二、测评原则(一)实用性原则坚持所学为所用,测评助学,使信息技术切实服务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二)发展性原则坚持整校考核,重在达标,发展为本。将校本应用考核工作与学校信息化教学制度建设相结合,与学校发展相结合,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三)差异性原则坚持教师提升工程 2.0 校本应用考核梯次

2、推进, 让不同层次教师结合自身能力情况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进而达到学有所获、运用课堂教学实际工作中的考核目的。三、组织机构张寨镇中心学校成立提升工程2.0 校本应用考核小组,组成人员如下:组 长:XXX副组长:XXX成 员:XXXXXXXXX 各学科教研组长主要职责:协助提升工程办负责学校提升工程2.0 校本应用考核指导、调研和学科校本测评等工作。四、考核内容校本应用考核侧重“整校推进”考核,重点考核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的落实情况、信息化教学教研制度、校本研修制度的建设情况、 应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以及教师微能力通过率等。(一)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制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组建由校长领衔, 主管校

3、长或主任、 学科骨干、 信息技术教师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管理团队要在准确评估学校信息化教学现状的基础上, 结合上级有关文件要求以及信息时代教育教学理论, 瞄准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校办学特色, 科学制定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 确定相应的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主题及教师校本研修计划, 建立健全有利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各项制度。 学校制定的教学教研制度、 校本研修制度应有利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研、教学方式。确保学校提升工程2.0 培训规划得到有效落实。(二)校本研修规划设计的针对性和教师微能力选择的合理性和发展性学校要根据本校信息化教学发展实际和规划目标,制定校本研修规划,从中小

4、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考核规范 中选取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微能力作为校本研修主要内容,指导教师选择的三项微能力,要涵盖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中的三个维度,教师依据学校要求和确定的内容参加学习,完成50 学时(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 50%)。(三)校本研修活动组织的有效性和创新性组织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常态化和普遍化的校本教研活动。在骨干引领、学科联动、互帮互学、整体提升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围绕学科课程标准,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 应用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教学软件等,开展教学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 推动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

5、 利用线上资源,结合线下研讨,打造“技术创新课堂”,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 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 从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考核情况我校教师年龄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考核,是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 中确定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的 10 项微能力为考核重点。 教师根据所选的微能力, 参加三项微能力 (至少覆盖三个维度)考核。(五)学科教研示范引领和互帮互学情况以学科教研活动为契机,以微能力提升为重点,在各校之间开展示范引领活

6、动、幅射带动和学习借鉴的效果等情况。五、考核实施教师微能力考核采用“校本自测教师互学互评学校领导小组校本应用考核路径。校本自测是指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依据学校发展目标、学科教学特点或自身岗位职责,借助一定平台工具, 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 确定的标准,对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诊断。教师互学互评是指教师完成50 学时(线下实践不少于25 学时)后,向校本实践考核平台提交成果证明,在成果提交前,须依据平台提示,对他人提交成果进行评价。校本应用考核是指由学校领导小组组建考核专家团队, 通过考核平台对教师提交成果进行综合评价。教师能力考核侧重于评估教师在真实教育教学情境中应用信息

7、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信息技术操作的熟练度等, 教师提供的证据应符合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校本应用考核规范 要求。要严格证据有效性,凡提供证据未包含教师本人影像或不能确定是教师本人制作的,应视为无效证据。教师最终考核成绩由教师互评、 专家评价两个部分构成。 通过校本应用考核的教师,可在省管理平台中自主打印校本应用考核证书。六、考核细则在组织能力考核过程中, 要对信息技术应用证据进行综合评分。 得分在 80-100 分的,可评为优秀等次;得分在60-79 分的,可评为合格等次;得分在60 分以下的,应为不合格等次,具体考核如下。校本考核流程校本考核流程考核内容考核内容考核要求考核要求

8、能力点选择与环境匹配度。 依据匹配吻合情况能力点选择按 10、7、4 三个格次计分观看视频课程时间。累计达25 学时(所有内网络课程学习容学到),低于 600 分钟时本项得分=实际学时间习时间/600x25信息技术融入课堂,完成校本实践活动情况实践活动研课(实践、研磨、分享等共25 学时)。依据时磨课间、效果、贡献等情况校长提交成果纳入校本资源库提交能力点对应的研修成果,20 分应用成果在本组、本校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教研组长互学互评1.对推送平台的学员“能力考核”作品进行评10 分测评坊主35 分同伴互评教研组长25 分平台自动记录10 分主)满分满分考评人考评人组长、 校长 (坊价2.确定选

9、学选测相同(相近)的4 名学员组成测评小组,分别对其他3 名学员的作品进行学、评。3.互评全部合格方可认定为合格8-10 分优秀6-7 分合格1-5 分不合格小组学员1.学校通过互评学员形成考评材料2.学校将考评材料报送县区相关管理部门复合认定结业3.县区测评机构对各校报送的材料进行认定资格4.通过认定学员及相关信息输入管理平台打印证书七、考核管理以校本应用考核为契机,不断提高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一)校长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第一责任人,密切联系学校领导小组,定时请学校领导小组指导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校本应用考核工作。 了解学校在省信息管理平台的

10、校本应用考核信息,定期通报相关情况。(二) 学校信息技术提升培训网络管理员利用继教网平台监控好教师网络学习情况。重点做好教师学习记录与评价、 校本自测、教师互学互评工作; 要加强教师校本应用考核与所选课程模块的一致性管理,确保有效选学。(三)做好校本应用考核的组织管理工作;以校本应用考核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手段,通过校本研修活动设计, 督促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教师信息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合格优秀/合格/县区测评机构所提升,推进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 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四)校本应用考核应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按照规定程序和有关要求进行。(五)把提升工程 2.0 参训情况纳入年度督导考核指标体系中,提升工程学时计入教师继续教育学时,教师取得的优秀证书晋级、 评骨干时予以加分,提升工程结业证作为晋级、评选骨干教师的必备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