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家长对融合教育的态度研究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75366137 上传时间:2024-08-1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18.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殊儿童家长对融合教育的态度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特殊儿童家长对融合教育的态度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特殊儿童家长对融合教育的态度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特殊儿童家长对融合教育的态度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特殊儿童家长对融合教育的态度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特殊儿童家长对融合教育的态度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儿童家长对融合教育的态度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殊儿童家长对融合教育的态度研究 一、引言 融合教育大体上是说将特殊儿童置于正常儿童的教育环境中,让他们接受特殊教育的一种 体制,它是继“回归主流”教育理念后的全新特殊教育理论,已经演变成为挑战隔离教育和实践的运动,并取得了迅猛发展势头。在我国,接受教育是政府赋予每个人的一项权利,政府创造各种可能的机会让特殊和普通儿童都能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为了使残疾儿童充分顺利融入普通学校就读,我国从上个世纪80 年代以来就开始实施随班就读政策,以保障残障儿童完成义务教育。但就其发展来看,虽然普通学校开办接纳特殊儿童的班级在不断增加,完全被融入的学生数仍然很小。目前在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仍然是有特殊需要学生主要

2、的教育场所。邓猛教授认为我国的随班就读属于融合教育范畴1,然而融合教育的成功开展需要大量的支持性因素,有研究表明父母的态度是影响到融合教育的成功开展,充分参与孩子受教育决策过程的父母的态度更具影响力2。如前所述,融合教育是一种趋势,如何成功开展是政府部门和家长密切关注的,因此需要相关研究提供更多理论和实证依据,本研究的结果或许可以对特殊儿童融入普通班级就读提供有用的实践价值。 二、研究方法 (一)参与者 研究对 30 名特殊儿童父母进行了非结构性访谈,其中15 名孩子在普通班就读,15 名孩子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从他们对融合教育的个别看法获取定性数据。大多数父母具有中教育水平,收入水平中等。

3、(二)研究工具 研究主要采用非结构式访谈法来收集资料,访谈提纲主要包含以下主题的开放式问题:参 与者如何看待、是否支持融合教育,特殊儿童的学术水平,孩子们接受教育的最佳安置环境。 (三)研究过程 研究者获得参与者的口头核准以开展研究。研究者描述了研究的目的,访谈在学校时间隔 离的安静的房间进行,向受访者保证他们提供的信息仅用作研究目的,对他们的身份保密,所有参与者背告知他们的观点或许能促进提高学生的教育质量。 数据分析:为获取定性数据,对信息分类和编码,主题或模式被确定,这些主题通过有意 义的方式总结。 三、研究结论 本研究旨在对特殊儿童家长对融合教育的态度进行描述性分析。这项研究最重要的发现

4、是, 大多特殊儿童家长对待融合的态度是负面的。尤其是在学业提升、独立能力及被普通孩子包容等方面表现得更为消极。很多家长认为隔离的环境是特殊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最佳场所。 首先,家长一般不支持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融合在一起,不认同融合会让他们的孩子更多 地收益。他们不相信社会交往的双赢,包括融合会给特殊儿童带来更大的独立性,以及融合会让他们的孩子得到更多同龄儿童理解和宽容,友谊和学术上的优势。很多家长认为安置在特殊教育学校会让自己的孩子更多收益。所有家长都强调,普通教育课堂教学秩序需要发生改变,这些变化需要大量的普通教育教师的特殊教育技能培训。 其次,访谈的定性分析表明,子女安置在特殊学校就读的父母和

5、子女安置在普通教育学校 就读的父母都不支持融合。特殊学校学生的家长指出,他们的孩子在特殊学校得到了很好的服务,这所学校的所有孩子都是一样的,所以他们彼此了解。普通学校学生的家长认为,在普通教育学校,非残疾学生会伤害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并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一位智障孩子的母亲指出,她宁愿舍近求远把孩子送到特殊教育学校,也不愿意将她的孩子送到普通的邻近学校,因为这个孩子在普通的邻近学校里不会得到应有的照顾。另一位母亲表示,她的孩子自幼脑瘫,原来在普通学校就读,但后来把他转到了特殊教育学校,因为她的孩子被当作“另类”,她宁愿把他带回特殊教育学校进行隔离教育,因为他在那里得到很好的服务。一位孩子在普通

6、学校就读的父亲说,他的孩子患有自闭症症,在普通学校就读感到孤立,学校没有善待自己的孩子。 再次,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对融合教育持肯定观点的一些父母相信,在普通班级就读的 较高期望和额外刺激会提高自己孩子的学业水平,持否定态度的家长认为普通班级对残疾程度严重的孩子并不适合。反对融合的家长还认为普通班级重视的是教授学术课程而不是培养基本生活技能的,而后者恰恰是他们孩子最需要的。 研究还表明,特殊儿童父母对孩子教育安置环境分歧较大,观点迥异,有的选择让自己的 孩子在普通学校融合教育,有的更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在隔离环境中接受教育。一些父母意识到在融合教育环境中,残疾儿童与正常儿童一起学习能使孩子在知识学

7、习、社会交往、情感方面更加受益,一些父母认为特殊教育学校更能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还有一些特殊儿童的家长则非常矛盾,既渴望孩子有和正常孩子交往学习的机会,同时又担心孩子在这样的班集体中不适应。 四、意见和建议 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对特殊儿童家长转化对融合教育的消极态度产生积极影响: (一)帮助特殊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融合教育理念 目前我国推行的随班就读的模式,但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仍然不能获得个性化的教育,原因 除了学校的硬件设施,接纳程度外,家长本身的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他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的决定是正确的吗?把有行为问题的孩子送到普通幼儿园跟正常孩子一起生活,会不会受到老师

8、和其他小朋友的歧视或不公平对待因此带来消极影响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没有一定的人情关系,把孩子托付给陌生人,他们能照顾好我的孩子吗?孩子在校能达到预想的保育效果吗?家长的这些心理疑问基于他们缺乏正确的融合教育理念。而在融合教育中,家长应该是是合作者,特殊儿童的早期干预、评估和鉴定、教育安置等都需要家长的同意和参与才能进行,通过家长与教师沟通,了解特殊儿童的病史、训练史、特点、需要和家长对教育的期待等,帮助学校进行评估,参与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建立儿童的成长档案,配合教师制定家庭服务计划,帮助儿童学习3。家长的观念对家校之间能否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因此有必要针对他们的心理,普及特殊教育相关知

9、识,让他们明白什么是融合教育以及融合教育如何、在多大程度上助力特殊儿童的发展。有证据表明,如果提供有关于融合教育好处的充分信息,父母的态度可以得到积极的增强。因此,加大宣传,开展对于家长有针对性的家长教育观念的培训,以更好的促进有特殊需要儿童的健康发展。 (二)对普通教师开展特殊教育技能培训 鉴于很多特殊儿童家长对融合教育持消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普通教师缺乏融合教育技 能,教学质量低下,很明显,随着越来越多的残疾儿童进入普通班级就读,对普通教师开展特殊教育技能培训,让普通教师做好接纳特殊儿童的教学准备是必要的,否则,将不利于融合教育的开展。融合教育技能培训可以使随班就读教师更好地对在普通学校

10、接受教育的特殊学生予以教育,另一方面教学效能的提高反过来也可以增强他们教授特殊儿童的信心和对融合教育的接纳度。对普通教师的融合教育培训可以在职前和职后分别进行,比如职前为师范院校的普通教育专业学生设置特殊教课程,职后培训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定期组织普通教师外出学习,或者邀请特殊教育专家举办讲座等形式进行。另外,按照规定,特殊儿童达到一定人数的普通学校要设立资源教室,并建立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开展巡回指导制度,提高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质量,消除特殊儿童家长的顾虑。必须使家长认识到,普通学校有足够的资源能够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特殊孩子能够在普通课堂能够接受适当的教育。 (三)引导普通儿童接

11、纳特殊儿童 本研究表明,特殊儿童父母不接受融合教育,因为他们的孩子在普通教育学校得不到普通 儿童很好的包容和接纳。王婷婷的调查发现特殊儿童家长因为怕孩子受到歧视和排挤,也倾向于不积极送孩子去普通班就读4。 国外观念普遍认为,融合教育不是以牺牲普通儿童的利益为前提的,融合是为了让所有的 儿童都能得到最合适的教育。在融合学校,通过丰富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机会,承认差异,接纳差异,尊重差异,利用差异,可以使每名儿童在多样性的群体中收益。调查结果表明,其他儿童的学业进步并不会因为班里有特殊儿童而受到负面影响,在融合教育的环境中,普通儿童会做得更好。特殊儿童和其他儿童都能从共同活动中获益,前者在融合中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沟通;后者对特殊需要人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尊重,变得更宽容,更有责任心。合作学习和共同活动可以弱化竞争,增强合作,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与进步5。乐于助人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因素,通过正确引导,可以让孩子形成包容尊重差异等比成绩更重要的可贵品质,这也是新时期人才培养核心素养内涵的体现。因此,随班就读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引导普通儿童接纳特殊儿童,可以通过张海迪、海伦凯勒等奋力拼搏的成功事迹,引导普通儿童看到特殊儿童身上的闪光点,消除对他们的歧视。也可以通过结对帮扶、先进带后进等方式,营造班级互帮互助、平等和谐的良好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