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特点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特点包括:以人为本,即以“人”为核心 而建立起来的,不过分强调个体独立性,而主张个体与群体的统 一,既重视个人的主体价值与作用,又主张推己及人,把个体融 入和谐的集体之中中庸之道:指克己尽己,内仁外礼,和而不 流,中立而不倚,中正平和是评价是非的标准处理问题上主张 调和与折衷,反对过度偏激,提倡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保持人 际关系的协调,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的、和美的社会无为而治: “无为”就是尊重世间万物各自发展的规律, “道法自然” ,从 而达到“无不为”的境地对于管理者来说,就是要善于抓大 事,把具体工作分配给具体人员和机构去做,无须事必躬亲这 样才能分工协作,权责分明,各展其长,各尽所能,管理工作 就会井井有条,获得最佳效果厚德载物:如果一个人没有高 尚的道德,即使贵为王侯,也并不能获得好评;而一个有高尚道 德的人,即使身处贫困之中,也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运用在管理 思想中,就是要注重领导阶层的身教,强调领导者以身作则的榜 样效应,强调道德伦理的作用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 ,因此,成功的领导者要自觉地协调他人、社会的关系,从 立身正己做起,树立自己的人格魅力,达到“以德服人”的目 的。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发展方向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加上互联 网、现代通讯及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中西方文化之间的融合以 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进行着西方社会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对 中国人群的渗透范围正在不断扩大,中国人也越来越善于学习国 外经验,正在朝着个性化和理性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社会将是 一个突出个性、允许并强调多样化的时代,不论是在思想界还是 在管理界,各种情况都将更加参差不齐和纷繁芜杂在这种社会 背景下,完全采用以数量化和客观化著称的西方科学管理思想显 然是行不通的,这时需要的是适应人类生存和人性发展的有效管 理模式,而中国的儒家管理思想和西方科学管理的结合刚好可以 实现这种管理目标因此,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路径将从人本管 理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演变为人本管理和科学管理的磨合, 再由人本管理和科学管理的有机融合向中国式的现代管理思想发 展 三、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趋势 中国未来管理思想发展趋势的具体表现为: 1.更加注重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结合和交流 管理理论是手段,以求真求是为自己的最高目的,管理实践 是目的,以提高组织效能和劳动生产率为最高目标管理只有以 理论指导实践,再以实践反作用于理论,才能实现管理的创新。
历史的发展和管理的实践已经证明,完全依靠儒家管理思想是实 现不了中国未来管理的要求的,而完全依靠西方的科学管理也不 能完全满足后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的高效管理要求因此,以人 本管理为特征的东方管理思想和以科学管理为特征的西方管理思 想之间的融合就成为了这种环境下的必然要求但两种不同特征 的管理思想要实现有机的融合,中间必然要经过无数的碰撞和摩 擦,这种管理实践中反馈回来的碰撞和摩擦将是对管理思想进行 修正和补充的绝好教材同时,修正后的管理思想又能进一步指 导管理实践,从而实现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的双重提高所有这 些功能的取得,都必须依赖于畅通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之间的 沟通渠道 2.愈加重视竞争与合作的和谐共存 传统的儒家社会,数千年来的谦恭礼让使得我们往往对竞争 避而不谈,但由于人性的原因,中国人又实现不了西方式的精诚 合作于是中国人往往避开西方管理中的公开竞争,转而寻求人 际关系间的竞争,从而导致中国社会内到处充斥着小团体和裙带 关系,暗箱操作的竞争使得人们在合作中经常是貌合神离,导致 更大的无谓效率损失其实,趋利避害是人性的本然,完全可以 采用西方管理思想中公开、公平和公正竞争,建立在这种基础上 的竞争才能有更高效率的合作。
因此,中国的管理实践中,竞争 与合作的和谐共存将成为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这也将促进管理 思想领域倡导竞争与合作共存的理论基础 我们必须看到,首先,竞争与合作两者之间是互为前提、互 为基础的,在组织管理中,二者缺一不可其次,要正确看待差 异与冲突差异和冲突既是竞争的一部分,也是合作的一部分, 它与竞争及合作一样,都是瑕瑜互见的竞争与合作不是为了排 除差异、消灭冲突,而是为了统筹兼顾、协调矛盾再次,竞争 与合作都需要有效的管理管理失策,竞争不正当、不充分,就 有可能成为“窝里斗” ;合作不齐心,被管理者将出现推卸责 任,只想“搭便车”的行为管理者要努力使自己成为竞争能手 和协调专家,在管理中大胆引进团队管理和目标管理,倡导和培 育一种既矛盾冲突又可和平共存的团队管理和组织气氛 3.管理思想积极地向“人本管理”回归 在西方文化和管理思想的冲击下,中国管理思想中的人本管 理特色正在逐渐淡化,但随着人类社会组织中人性化特色的显著 增强,把人本管理的理念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让人本管理统 领管理的这个过程将成为中国管理的主要走势人本管理是由被 管理者本身的地位、作用及特点决定的,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 的提高,人们的需要已经从原来的物质关怀转变为物质关怀和精 神关怀并重。
因此,积极地实施人本管理将是提高组织效率的重 要手段 要推行人本管理,第一,必须树立以员工为本的观念,应将 人本观念放在管理要素的主要地位,这是确立人本管理理念并使 之在管理实践中有效运用的前提第二,要实现组织和员工的共 同发展管理者要在组织目标和员工目标间实现平衡,必须将员 工的个体发展作为组织发展的前提,使得组织发展成为员工发展 的基础但这种人本管理的具体策略中并不排斥西方管理思想中 的某些方法,如根据员工自身特点和要求进行适当的权变管理和 差异管理等,以激励为主,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 造性第三,组织管理应通过技术、人格等培训来全面提高员工 的素质通过组织的系统培训,既可以提高员工的全面素质,组 织也可及时跟踪、了解员工的动态变化,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 第四,设计和构造统一有效、幅度合理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使 员工职权和素质相对应、直线主管和幕僚相结合、集权和分权相 补充,从而在制度上保障人本管理的管理模式高效、规范地运 行 中国传统文化下管理思想和实践发展的历程探悉 一、中国古代传统管理思想 我国有着悠远的古代管理史, 中国古代传统的管理思想 可分为两个方面: 即宏观管理的治国理论和微观管理的治生 理论。
我国的封建社会是个中央集权的社会形态, 国家的财 政赋税管理、人口田制管理、市场管理、货币管理、漕运驿 递管理、国家行政管理、科举管理、通关管理等各方面都贯 穿着系统的治国的理论, 迎合统治阶层的政治经济发展需要 治生理论则是在长期的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各个阶段, 集 合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的, 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 输业、建筑业、商业等方面的生产、经营实践理念这些管 理思想因受当时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限制, 没有形成 一系列系统的理论基础, 只是零星的存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 阶段, 带动着局部性的向前渐进归纳起来, 我国传统的管 理思想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 一)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以“人”为本, 讲“为政以 德“、 ”正己正人“, 把人以及人际关系作为管理理论的出发 点老子在 《道德经》 中就提出“城中有四大, 而人居其一 焉” 把“重人”作为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 提示要奇取天 下、治好国家、办成大事、人是第一位儒家认为管理的本 质是“治人”, 管理的前提是“人性”, 管理的方式是“人 治”, 管理的关键是“择人” 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开创者孔 子“为政在人”说的是搞好管理的决定因素是充分发挥人的 作用; 孟子的理论“善教得民心”, 集中体现了儒家以教育为 管理手段所得效果的总结。
贾思邈 《齐民要术》 中提出“欲 善其事、先利其器, 悦以使人, 人忘其劳”, 则强调提高人与 工具的作用在用人方面, 中国一向有“选贤任能” “任人 唯贤” “求贤若渴”的主张, 能否得到贤才, 关乎国家兴亡 和事业的成败 《吕氏春秋.求人》 中说: “得贤人, 国无不 安; 失贤人, 国无不危 ”而诸葛亮在总结三国的历史经 验时也说“亲贤臣, 远小人, 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 远贤臣, 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 ( 二) 组织方面的管理思想 在公元前十一二世纪, 周公为周朝制定了一套官僚组织 和制度, 之后的历代封建王朝为提高国家管理效率, 都非常 重视组织管理, 封官定职, 加官进爵, 编制详细的官职表, 层次分明, 职责清楚, 权责明确, 很好的体现了领导、控制 的管理思想而春秋时代孙武所著的 《孙子兵法》, 可以看作 是我国最早、最系统的管理丛书他在书中提出军、旅、卒、 伍的军队编制, 层次关系明晰, 编制比较完备他的管理思 想虽然源于军事和军事管理, 可其基本原则对于任何社会组 织和任何社会活动都普遍适用 《三国演义》 是一部包含大 量军事、政治谋略的古典小说, 其中包含了一系列的科学决 策思想, 在现代社会为很多的中外企业家引用借鉴。
( 三) 经营方面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有很多善于经营的工商人士, 他们在经营中体 现出卓越的理财思想和较有成效的经营管理艺术, 形成一些 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经营思想其中经商最负盛名, 并系统 总结精辟的经营之道的有春秋时期的范蠡他用计然之策, 管理国家, 使国富兵强; 经营有方, 成为天下巨富他的两 条著名的经营之道一是待乏原则, 他执行的“水则资车、旱 则资舟、夏则资裘、冬则资稀”, 依据季度预测行情需要, 预 先存储以待时机, 方可有利可图; 二是积蓄之理主要是获 取利润的方式, 他强调货币的流动性, 通过商品数量预测价 格的贵贱, 获取好的收益, 这些思想在现今的社会都已是普 遍采用的财务管理方式 ( 四) 生产劳动及其他管理思想 “民以食为天” “国以食为政”, 中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 视农业生产管理形成了比较集中的管理思想比如注重农 业生产结构管理, 以粮为主、多行业发展; 根据气候和地理 条件进行农业生产, 还重视农业生产技术和耕作工具的作用 特别是在系统运作上, 古时候的人提出运筹谋略, 造就大量 传世佳作, 如秦昭王时期的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 工程, 秦代修建的万里长城, 隋朝修建的大运河等等。
在领 导方式上, 儒家提出的“仁政德治” 、法家提出的“法制行 治” 、道家提出的“无为而治”, 都是基于传统文化上沉淀的 高境界的管理思想 二、中国近代管理思想 中国近代管理思想主要是指中国民族资本企业学习、引 进西方先进管理, 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管理的精华的基础 上, 积累、探索的一些有价值的管理经验和方法管理有其 普遍性, 也与其特殊性管理科学本无国界, 可用于西方, 也可通用于东方然而各民族又各自的文化背景, 管理理念 受文化变数的影响, 会产生不同的理念, 中国近代这一阶段 的拿来主义受当时统治制度的影响, 不仅在技术和设备方面 落后, 在管理制度和方法上都带有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色彩, 而且民族资本企业从诞生之日起, 就在帝国主义、官僚资本 和封建势力的重重挤压下求存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从 国外引进一些新的管理方法, 在企业中推行科学管理, 以寻 求企业生存和最大化发展当时主要的做法可以概括为以下 几方面: ( 一) 兴办企业, 采用科学管理近代时期, 民族企业 发展势头良好, 应运而生了很多纺织厂、手表厂、矿厂等等 多种加工企业、小型制造企业, 民族商业也蓬勃发展,这些企业 有固定营业时间, 有上下班和休假制度, 有工资福利制度和财 务制度、还有行规铺规, 甚至还设经理在董事局领导下具体 管理企业。
通过开辟多种购销渠道, 搞活经营, 同时实行机 械化、半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 企业内部实行严格的规章制 度, 在财务上重视资金的积累, 灵活有效的运用资金通过 一系列的现代管理手段, 提高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 二)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传统民族资本企业在管理 中注重贯彻这一传统管理思想, 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引用外来 的管理理念企业重视对人才的培养, 合理使用人才荣氏 集团早在 1928 年就开办了职员养成所, 通过半日上课, 半日 实习的方式培养纺织专业人才一些企业实行以“福利”为 特色的薪酬制度, 以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比如员工除 工资外, 还设置有花红、馈送、伙食、医药、婚丧、日常福 利等类别, 体现企业与员工紧密联系 ( 三) 将民族特色与西洋市场竞争结合起来民族资本 企业依然带有浓厚的本地色彩, 他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 经营思想, 比如“诚实守信, 童叟无欺” “以和为贵” “欲 取之, 先舍之”, 将儒家、道家的管理哲学创造性使用; 另一 方面也接受西方资本市场的竞争的思想, “没有竞争就没有 发展”, 在相互竞争和与国外资本竞争的过程中寻求有价值的 管理实践和经营思想, 并将我国传统的形式和现代竞争相融 合。
如在对产品的宣传上多以中国传统易见易懂的诗词对联, 以一些喜闻乐见的民风民俗为表达方式进行促销针对洋产 品的倾销, 亦以推广国货, 宣扬爱国之心的销售策略来保卫 民族资本企业的成果 ( 四) 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革命根据地公营企 业产生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是为了保障战争和根据 地生活的需要, 而在根据地开办的一些小型工业工厂这类 企业受战争和政治影响, 管理制度多采用集权制, 企业自主 经营权不强, 所需的人才物多以上级主管调拨分配为主要来 源, 产品和利润亦全部上缴多采用的是小生产的管理方法 和自给自足的“小而全”的经营方式, 办企业的指导思想非 常明确, 以政治导向和精神鼓励人心, 发展生产, 保障打仗 供给这些管理方法, 对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的企业管 理思想、制度和方法都有重大影响 从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末, 即从资本主义工厂制出现到 资本主义自由阶段的结束, 西方管理理论的思潮非常活跃, 创新的管理理论此起彼伏, 生产力发展和劳动方式的变革对 管理提出新要求, 这一时段出现一些现代管理理论的萌芽 如亚当·斯密系统的论述了劳动组织问题强调分工; 欧文在自 己的工厂实行了改善工作条件与生活条件、缩短劳动时间的 一系列改革。
而我国在这段时期, 处于封建社会末期, 受外 来政治经济思潮的冲击, 国家又处在内忧外患、社会动荡的 不稳定时代, 要冲破旧统治、旧经济禁锢的呼声亦一浪高过 一浪, 许多有志人士走出国门, 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和 经验, 改进旧的生产方式, 学习新技术, 试图以发展经济来 强盛国家通过这近一百多年的摸爬滚打的摸索、学习, 形 成了一定结合国情的新的管理方法, 在企业中推行科学管理, 积累创造了一些好的管理经验, 起了一个承前起后的桥梁作 用三、中国当代管理思想 20 世纪 40 年代以来, 整个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极大 地推动了人类文明和社会的进步, 涌现了大批跨国公司等新 兴企业经济组织中的竞争, 尤其是国际市场更加激烈, 原 来的经营管理理论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式, 管理界又出现 了许多科学的新的管理学派, 呈现管理学派林立的局面, 有 管理程序派、行为科学派、系统管理派、决策理论派等等, 都是基于现代科技进步, 运用新科技下相成的科学的管理实 践, 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在我国, 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 亦开始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历史 先后经历了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文化大革命”时期以及改革开放 新时期, 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阶段走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阶段。
这五十多年来, 我国的经济管理理论也和我国的社会 主义经济建设一样, 走的是曲曲折折的道路, 并且从艰难举 步到大踏步的发展, 随着改革实践的深入, 我国学术界正在 探索并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理论体 系 ( 一) 建国后的初创与发展 这个时期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础上的集权型、政治性 管理思想的集中代表, 一切的管理活动都以实现政治目标为 最高要求, 计划是最重要的管理形式和手段, 并相应采取高 度集权的管理方式这一阶段, 上层建筑决定物质基础, 政 治斗争超越生产发展, 特别是在文革时期, 无政府主义、无 组织、无纪律现象到处泛滥, 许多企业甚至撤消了管理机构, 废除了管理制度, 国内企业管理遭受了一场空前的大灾难, 经济上造成了严重的混乱、破坏甚至倒退状态直至十一届 三中全会后的政策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主题上来, 我国的企业管理也旧貌换新颜, 进入一个新时期 ( 二) 改革开放后的探索与创新 这个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管理理论得到全面开创和发展 的历史新阶段, 本着“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自 成一家”的原则, 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理论 体系。
改革开放是我国与世界接轨的创造性举措, 经济建设 为政府的工作重心, 在管理上也由政治性管理转变为经济性 管理, 到进一步转变为经济与社会并重性管理进一步理顺 国家和企业的关系, 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还以立法的形 式规范下来, 使我国的企业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我 国的企业管理改革也如火如荼, 从改革初期对西方管理理论 的大量引进, 兼收并蓄, 到结合我国国情, 消化吸收西方的 管理理论, 又从我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吸取精华, 大胆创新, 探索建立既具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管理理论 管理思想既是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产物, 又是政治、 经济、文化的实现过程, 而管理实践活动也是随着文化模式、 道德水准、社会制度的变迁而不断向前发展, 从世界管理理 论的发展和变迁可以见证这个过程, 而我国纵观古代到现代 管理思想的变迁, 也都是从历史长河的流动中派生出来的 管理者应秉承我国固有的经营理念, 赋予新的精神, 运用新 的工具和方法, 而且还要持续的改善对于外来文化不仅不 排斥, 还要给予适当的安置和调整, 保持管理的科学性, 并 且进一步运用的更合适、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