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第二节 针刺补泻手法针刺补泻手法针刺补泻手法针刺补泻手法针刺补泻手法针刺补泻手法单式补泻手法单式补泻手法单式补泻手法单式补泻手法 徐疾补泻法、提插补泻法、徐疾补泻法、提插补泻法、徐疾补泻法、提插补泻法、徐疾补泻法、提插补泻法、 捻转补泻法捻转补泻法捻转补泻法捻转补泻法、呼吸补泻法、、呼吸补泻法、、呼吸补泻法、、呼吸补泻法、 开阖补泻法开阖补泻法开阖补泻法开阖补泻法复式补泻手法复式补泻手法复式补泻手法复式补泻手法烧山火烧山火烧山火烧山火透天凉透天凉透天凉透天凉一、单式补泻手法•徐疾补泻法 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灵枢灵枢·九针十二原九针十二原》》徐疾补法 毫针刺入皮肤后,先在浅层得气,然毫针刺入皮肤后,先在浅层得气,然 后将针慢慢推进到深层后将针慢慢推进到深层, ,快速退针到皮下快速退针到皮下,(,(可反复施术可反复施术) ) 出针时快速出针,疾按其穴。
出针时快速出针,疾按其穴重在徐入重在徐入徐疾泻法 将针快速透皮后,迅速插入深层得气,将针快速透皮后,迅速插入深层得气, 然后慢慢退针到皮下(可反复施术)然后慢慢退针到皮下(可反复施术); ; 出针时慢慢出针,不按针孔出针时慢慢出针,不按针孔 重在徐出重在徐出徐疾补泻法•临床应用 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 徐疾补法治疗虚寒证, 徐疾泻法治疗实热证,•注意事项 徐疾只是相对而言, 但操作时必须明确区分 一、单式补泻手法•提插补泻法 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
——《难经·七十八难》提插补法得气后在得气处小幅度提插,重插轻提(慢提急按).下插时用力重,速度快; 上提时用力轻,速度慢提插泻法得气后在得气处小幅度提插,轻插重提(慢按急提)上提时用力重,速度快; 下插时用力轻,速度慢 提插补泻法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①① 补法用于治疗各类虚寒证 ② 泻法用于治疗各类实热证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①提插补泻法与提插法的区别 提插法要求上提下插的幅度、频率一致,用力均匀; 提插补泻法的用力、频率都有明显区别, 补法重插轻提,泻法重提轻插 ②提插补泻与徐疾补泻的区别 徐疾补泻法以进针、出针的速度进针、出针的速度为标准区分补泻, 提插补泻法以提插时用力轻重提插时用力轻重为标准区分补泻一、单式补泻手法•捻转补泻法以大指次指相合,大指往上进谓之左, 大指往下退谓之右 ——《针经指南》 捻转补泻法•捻转补法 得气后在得气处小幅度捻转,拇指向前(左转)时用力重(指力沉重向下),拇指向后右转还原时用力轻,反复操作 .•捻转泻法 得气后在得气处小幅度捻转,拇指向后(右转)时用力重(指力浮起向上),拇指向前左转还原时用力轻,反复操作 .捻转补泻法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①①补虚泻实:用于虚证与实证。
补虚泻实:用于虚证与实证 ② ②守气,催气,行气守气,催气,行气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①①注意针体还原注意针体还原 ② ②捻转补泻应与捻转法区别捻转补泻应与捻转法区别 捻转法要求捻转的用力、角度、频率捻转法要求捻转的用力、角度、频率 在往返过程中均匀一致在往返过程中均匀一致 捻转补泻法在往返过程中,补法时左转捻转补泻法在往返过程中,补法时左转 用力重,泻法时右转用力重用力重,泻法时右转用力重一、单式补泻手法•呼吸补泻法 欲补之时,气出针入,气入针出;欲泻之时,气入入针,气出出针 ——《针灸大成》呼吸补法患者呼气时进针,得气后,患者呼气时行针;患者吸气时出针。
呼吸泻法患者吸气时进针,得气后,患者吸气时行针;患者呼气时出针呼吸补泻法 临床应用 呼吸补泻法是一种辅助补泻手法,必须配合 提插补泻或捻转补泻手法应用 注意事项 实施呼吸补泻法时最好是医生与病人同时进行 呼吸调息,作深长而徐缓的呼吸,以便掌握患 者的呼吸实施手法一、单式补泻手法•开阖补泻法 泻必摇大其穴,气出乃疾;补必推其皮,盖其外门,真气乃存——《灵枢·官能》“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故名曰补;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故名曰补;”“大气皆出,故名曰泻大气皆出,故名曰泻开阖补法出出针针后后疾疾按按针针孔孔开阖泻法出针时摇大针孔,出针后不按针孔或缓按针孔开阖补泻法•应用和注意事项 开阖补泻法是一种辅助补泻手法,一般不单独应用,应配合捻转补泻或提插补泻法应用小结捻捻转转因因素素徐疾补泻法徐疾补泻法针刺补泻手法在进针和出针过程在进针和出针过程中体现的补泻方法中体现的补泻方法在行针过程中体在行针过程中体现的补泻手法现的补泻手法呼吸补泻法呼吸补泻法开阖补泻法开阖补泻法提插补泻法提插补泻法 捻转补泻法捻转补泻法提提插插因因素素二.复式针刺补泻手法二.复式针刺补泻手法 烧山火 透天凉(一)烧山火法(一)烧山火法1 1.操作.操作: :将穴位分浅中深三层(天、人、地三部)将穴位分浅中深三层(天、人、地三部)①① 进针时,医者重用指切押手。
进针时,医者重用指切押手②② 令病人自然地鼻息口呼,随其呼气时,将针刺入浅层得气令病人自然地鼻息口呼,随其呼气时,将针刺入浅层得气③③ 得气后,重插轻提,连续重复得气后,重插轻提,连续重复9刺次行九阳数行九阳数)④④ 再将针刺入中层,重插轻提,连续重复再将针刺入中层,重插轻提,连续重复9次⑤⑤再将针刺入深层,重插轻提,连续重复再将针刺入深层,重插轻提,连续重复9次⑥⑥随病人吸气时将针随病人吸气时将针1次提到浅层,此为一度一般不过三度次提到浅层,此为一度一般不过三度⑦⑦留针留针15至至20分,病人吸气时将针快速拔出,疾按针孔分,病人吸气时将针快速拔出,疾按针孔操作要点:先浅后深,三进一退,重插轻提,行九阳数操作要点:先浅后深,三进一退,重插轻提,行九阳数 烧山火烧山火—要点要点 分部分部 实施复合补法实施复合补法天:提插天:提插/ /捻转补法捻转补法 1 1人:提插人:提插/ /捻转补法捻转补法 2 2地:提插地:提插/ /捻转补法捻转补法 3 3 针针 刺刺 补补 泻泻2.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顽麻冷痹、虚寒性病证如脾肾阳虚、沉寒痼结等所顽麻冷痹、虚寒性病证。
如脾肾阳虚、沉寒痼结等所致的寒湿痹证、瘫痪、痿证、中风脱证等如膝关节寒痹,致的寒湿痹证、瘫痪、痿证、中风脱证等如膝关节寒痹,可在足三里穴烧山火可在足三里穴烧山火3.注意事项.注意事项①① 必须在肌肉丰厚处施针,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大必须在肌肉丰厚处施针,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大血管部位不宜施针血管部位不宜施针②② 一般分浅中深三层,也可分浅深两层一般分浅中深三层,也可分浅深两层③③ 押手要重,进针时用力切压押手要重,进针时用力切压④ ④ 热感是在得气的基础上产生的,临床上以热感是在得气的基础上产生的,临床上以酸胀感酸胀感容易引容易引出热感,麻胀感则难以引出热感若施针出热感,麻胀感则难以引出热感若施针3 3度仍无热感,度仍无热感,放置浅部候气放置浅部候气3 3~~5 5分钟后再行手法分钟后再行手法⑤ ⑤ 热感无论在哪一层出现,都可以停止操作而留针若操热感无论在哪一层出现,都可以停止操作而留针若操作作3 3度仍无热感,不必强求,以防晕针(动作到位)度仍无热感,不必强求,以防晕针(动作到位)⑥ ⑥ 操作过程中,必须观察病人的表情,及时发现晕针先兆操作过程中,必须观察病人的表情,及时发现晕针先兆后马上处理。
后马上处理⑦ ⑦ 烧山火是由提插、徐疾、开阖、呼吸等单式补法组合而烧山火是由提插、徐疾、开阖、呼吸等单式补法组合而成的复式手法成的复式手法 (二)透天凉法(二)透天凉法1 1.操作.操作: :将穴位分浅中深三层(天、人、地三部)将穴位分浅中深三层(天、人、地三部)①① 进针时,医者轻用指切押手进针时,医者轻用指切押手②② 令病人自然地鼻息口呼,随其吸气时,将针刺入深层得气令病人自然地鼻息口呼,随其吸气时,将针刺入深层得气③③ 得气后,轻插重提,连续重复得气后,轻插重提,连续重复6刺次行六阴数行六阴数)④④ 再将针提至中层,轻插重提,连续重复再将针提至中层,轻插重提,连续重复6次⑤⑤再将针提至浅层,轻插重提,连续重复再将针提至浅层,轻插重提,连续重复6次此为一度此为一度一般不过三度不过三度⑥⑥手法结束后,可随病人呼气时将针缓慢拔出,不按针孔或缓按手法结束后,可随病人呼气时将针缓慢拔出,不按针孔或缓按针孔操作要点:先深后浅,三退一进,轻插重提,行六阴数操作要点:先深后浅,三退一进,轻插重提,行六阴数 透天凉透天凉—要点要点 分部分部 实施复合实施复合泻法泻法天:提插天:提插/ /捻转泻法捻转泻法3 3人:提插人:提插/ /捻转泻法捻转泻法2 2地:提插地:提插/ /捻转泻法捻转泻法1 1针针 刺刺 补补 泻泻3.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实热病证,由实热痰火所致的中风闭证、癫狂、痈肿、实热病证,由实热痰火所致的中风闭证、癫狂、痈肿、热痹等。
如膝关节热痹,在阳陵泉施透天凉法癫狂,在热痹等如膝关节热痹,在阳陵泉施透天凉法癫狂,在内关、丰隆施透天凉法内关、丰隆施透天凉法4 4.注意事项.注意事项①① 必须在肌肉丰厚处施针,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大必须在肌肉丰厚处施针,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大血管部位不宜施针血管部位不宜施针②② 一般分浅中深三层,也可分浅、深两层一般分浅中深三层,也可分浅、深两层③③ 押手宜轻,或不用押手押手宜轻,或不用押手④ ④ 凉感是在得气在基础上产生的,临床上以凉感是在得气在基础上产生的,临床上以麻感麻感容易引出容易引出凉感,但触电感不行,若施针凉感,但触电感不行,若施针3 3度仍无凉感,必要时可将度仍无凉感,必要时可将针留置深部候气针留置深部候气3 3~~5 5分钟后再行手法分钟后再行手法⑤ ⑤ 凉感无论在哪一层出现,都可以停止操作而留针若操凉感无论在哪一层出现,都可以停止操作而留针若操作作3 3度仍无凉感,不必强求,以防晕针动作到位)度仍无凉感,不必强求,以防晕针动作到位) ⑥ ⑥ 操作过程中,必须观察病人的表情,及时发现晕针先兆操作过程中,必须观察病人的表情,及时发现晕针先兆 后马上处理。
后马上处理⑦ ⑦ 透天凉是由提插、徐疾、开阖、呼吸等单式泻法组合而透天凉是由提插、徐疾、开阖、呼吸等单式泻法组合而成的复式手法成的复式手法 视频1视频2 三.飞经走气四法三.飞经走气四法 飞经走气四法,即:青龙摆尾,白虎摇头,飞经走气四法,即: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四法苍龟探穴、赤凤迎源四法 有促进针感通经过节、趋达病所的作用,有促进针感通经过节、趋达病所的作用,是通经接气的催气手法,适用于经络气血阻滞,是通经接气的催气手法,适用于经络气血阻滞,经气不能通关过节者经气不能通关过节者 (一)青龙摆尾(一)青龙摆尾 1 1.原文:.原文: “ “青龙摆尾,如扶船舵,青龙摆尾,如扶船舵, 不进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拨动不进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拨动 2 2.操作:.操作: 针尖朝病所斜向浅刺,或先深后浅,得气后抵住针尖朝病所斜向浅刺,或先深后浅,得气后抵住有针感处,手持针柄左右慢慢摆动(小于有针感处,手持针柄左右慢慢摆动(小于45º45º角),促使角),促使针感传导扩散,手法结束后,缓出针,疾按针孔。
针感传导扩散,手法结束后,缓出针,疾按针孔 3 3.应用:.应用: 本法以行气为主,兼能补虚能促进针感向病所本法以行气为主,兼能补虚能促进针感向病所传导必须在浅层操作,均匀、自然地左右摆动,传导必须在浅层操作,均匀、自然地左右摆动,不可上下摆动,摆动次数不可上下摆动,摆动次数9 9或或9 9的倍数 (二)白虎摇头(二)白虎摇头 1 1.原文:.原文: ““白虎摇头,似手摇铃,退方进圆,兼之左右,白虎摇头,似手摇铃,退方进圆,兼之左右,摇而振之摇而振之 2 2.操作:.操作: 进针至深层,得气后退针,随病人呼吸摇动针体,进针至深层,得气后退针,随病人呼吸摇动针体,左转一呼一摇,呈半圆形,由右下方摇进至左上方(进左转一呼一摇,呈半圆形,由右下方摇进至左上方(进圆);右转一吸一摇,呈半方形,由左上方摇退至右下圆);右转一吸一摇,呈半方形,由左上方摇退至右下方(退方)方(退方) 3 3.应用.应用: : 本法行气泻实,化痰降火。
本法行气泻实,化痰降火 治疗实证、热证如癫狂,取内关、丰隆治疗实证、热证如癫狂,取内关、丰隆 本法必须在深层得气后施术,摇动针身时用本法必须在深层得气后施术,摇动针身时用 力均匀自然力均匀自然 比较比较 在浅层摆动,针身倾斜在浅层摆动,针身倾斜 如扶船舵如扶船舵 在深层摇动,针身直立,在深层摇动,针身直立, 退方进圆退方进圆 均有摇均有摇摆动作摆动作青龙摆尾青龙摆尾白虎摇头白虎摇头 (三)苍龟探穴法(三)苍龟探穴法 1 1.原文:.原文: “ “苍龟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苍龟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 2 2.操作.操作: : 直刺进针得气后,从深层一次退至浅层皮下,按直刺进针得气后,从深层一次退至浅层皮下,按上、下、左、右顺序斜刺进针,向每一方向针刺时上、下、左、右顺序斜刺进针,向每一方向针刺时都必须分浅、中、深三层都必须分浅、中、深三层缓慢缓慢搜寻针感,依上法反搜寻针感,依上法反复行针,以获取最佳刺激量复行针,以获取最佳刺激量。
3.应用.应用: 行气为主兼能补虚可用于痛症、瘫痪以及经行气为主兼能补虚可用于痛症、瘫痪以及经气不足而针感迟钝者气不足而针感迟钝者 如:梨状肌结合症,可在局部施术;如:梨状肌结合症,可在局部施术; 中风偏瘫,可在肩髎、环跳等穴施术中风偏瘫,可在肩髎、环跳等穴施术 本法宜在肌肉丰厚处操作本法宜在肌肉丰厚处操作 (四)赤凤迎源法(四)赤凤迎源法 1 1.原文.原文: : “ “赤风迎源,展翅之仪,入针至地,提针至天,候赤风迎源,展翅之仪,入针至地,提针至天,候针自摇,复进其原(人部),上下左右(提插捻转),四周针自摇,复进其原(人部),上下左右(提插捻转),四周飞旋 ” 2 2.操作.操作: : 先将针直刺入深层;得气后上提至浅层,待针下得气,先将针直刺入深层;得气后上提至浅层,待针下得气,针体自摇;再插入中层,然后捻转提插,一捻一放,促使针针体自摇;再插入中层,然后捻转提插,一捻一放,促使针感扩散传导感扩散传导 . . 3 3.应用.应用: : ①①行气通经。
用于痛、痹、痿、瘫如肩行气通经用于痛、痹、痿、瘫如肩周炎,取健侧条口穴或上巨虚,施赤凤迎源法,周炎,取健侧条口穴或上巨虚,施赤凤迎源法,并配合患部运动(互动针法)并配合患部运动(互动针法) ② ②本法必须在肌肉丰厚处操作,浅中深三本法必须在肌肉丰厚处操作,浅中深三层都必须得气,重在中层施术,四周飞旋时动作层都必须得气,重在中层施术,四周飞旋时动作要自然协调要自然协调视频一.针刺刺激量及其临床应用一.针刺刺激量及其临床应用1 1.刺激强度:.刺激强度: ①①针具:长短,粗细针具:长短,粗细 ②②进针:针刺角度与方向、深浅、指力进针:针刺角度与方向、深浅、指力 ③③行针:提插与捻转的力度、幅度、频率行针:提插与捻转的力度、幅度、频率 第三节第三节 针刺补泻和手法轻重针刺补泻和手法轻重刺激强度一般分为强刺激,弱刺激与中等刺激刺激强度一般分为强刺激,弱刺激与中等刺激强刺激强刺激②②感应:强烈,可传导扩散感应:强烈,可传导扩散③③应用:体质壮实、耐受程度较好者;应用:体质壮实、耐受程度较好者;急性疼急性疼 痛与痉挛等病症;四肢穴位。
痛与痉挛等病症;四肢穴位①①手法:大幅度、快频率的捻转提插,手法:大幅度、快频率的捻转提插,可配合飞法等可配合飞法等弱刺激弱刺激①①手法:小幅度、慢频率的捻转提插手法:小幅度、慢频率的捻转提插②②感应:轻微,得气为度感应:轻微,得气为度③③应用:应用:体虚、耐受程度差、容易晕针者,或初体虚、耐受程度差、容易晕针者,或初诊、情绪紧张者,或重要脏器所在处诊、情绪紧张者,或重要脏器所在处③③应用:一般病人和病证应用:一般病人和病证 ①①手法:捻转提插的幅度、频率适中手法:捻转提插的幅度、频率适中 中等中等刺激刺激②②感应:感应: 中等 从上可见,刺激强度应以病人的反应状态从上可见,刺激强度应以病人的反应状态为主作为衡量标准,反应状态包括得气感应与为主作为衡量标准,反应状态包括得气感应与耐受程度耐受程度2 2.针刺刺激量与机体效应.针刺刺激量与机体效应在一般情况下:在一般情况下:刺激弱、频率慢、时间短刺激弱、频率慢、时间短----------弱兴奋效应弱兴奋效应刺激弱、频率慢、时间长刺激弱、频率慢、时间长----------弱抑制效应弱抑制效应刺激强、频率快、时间短刺激强、频率快、时间短----------强兴奋效应强兴奋效应刺激强、频率快、时间长刺激强、频率快、时间长----------强抑制效应强抑制效应针刺刺激量产生的机体效应,是由针刺刺激量产生的机体效应,是由刺激强度刺激强度、、频率、累积时间三个因素的迭加。
频率、累积时间三个因素的迭加二.补泻手法和刺激强度二.补泻手法和刺激强度(一)二者是两类不同的概念(一)二者是两类不同的概念 针刺补泻手法针刺补泻手法是针对虚、实病证而设的两类不同是针对虚、实病证而设的两类不同的手法,即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的手法,即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 刺激强度刺激强度是指针刺刺激构成的刺激量(剂量)是指针刺刺激构成的刺激量(剂量) (二)二者有一定的联系(二)二者有一定的联系针刺补泻手法本身又包含有刺激量的大小针刺补泻手法本身又包含有刺激量的大小 三.平补平泻三.平补平泻(一)陈会(一)陈会《《神应经神应经》》平补平泻:平补平泻: 陈会的平补平泻,指陈会的平补平泻,指““先泻其邪气,后补真先泻其邪气,后补真气气””的的““先泻后补先泻后补””法,属于补泻兼施,祛邪扶正法,属于补泻兼施,祛邪扶正之法 ((二)杨继洲二)杨继洲《《针灸大成针灸大成》》平补平泻:平补平泻: 杨继洲的杨继洲的““平补平泻平补平泻””,实为小补小泻实为小补小泻阳下之曰补,阴上之曰泻,但得内外之气调而已。
阳下之曰补,阴上之曰泻,但得内外之气调而已如目前单式提插补泻法如目前单式提插补泻法(三)目前临床之平补平泻手法:(三)目前临床之平补平泻手法: 目前的平补平泻手法,即针刺得气后均匀地目前的平补平泻手法,即针刺得气后均匀地捻转提插,提插捻转的幅度,力度,频率均匀适捻转提插,提插捻转的幅度,力度,频率均匀适中,与介于强、弱刺激之间的中等刺激相类似中,与介于强、弱刺激之间的中等刺激相类似 1.1.了解针刺补泻的范畴和定义了解针刺补泻的范畴和定义 2.2.熟悉针刺补泻的应用原则和临床意义熟悉针刺补泻的应用原则和临床意义 3.3.掌握徐疾补泻、提插补泻、捻转补泻的掌握徐疾补泻、提插补泻、捻转补泻的 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4.4.熟悉烧山火、透天凉手法的操作要领熟悉烧山火、透天凉手法的操作要领 和注意事项和注意事项 5.5.了解呼吸补泻、开阖补泻的技术方法了解呼吸补泻、开阖补泻的技术方法 及飞经走气四法的操作。
及飞经走气四法的操作 6.6.了解补泻手法和刺激强度的关系了解补泻手法和刺激强度的关系 小小 结结问题备用1.什么叫针刺补法?什么叫针刺泻法?2.为什么说迎随是针刺补泻的原则?3.如何审察经气的虚实?4.简述决定针刺补泻的主要因素?5.简述徐疾补泻法、提插补泻法、捻转补泻法、呼吸补泻法、开阖补泻法、迎随补泻法、平补平泻法的操作方法?6.简述烧山火、透天凉的操作与应用?7.简述飞经走气四法的操作与应用?8.简述强刺激、弱刺激、中等刺激的操作手法与适用范围?9.试述补泻手法与刺激强度的关系?10.简要分析文献与现代临床应用的三种“平补平泻”?进针前准备进针前准备得得 气气进进 针针行行 针针回回 顾顾体体位位揣揣穴穴消消毒毒针具针具检查检查单手进针法管针进针法双手进针法快速进针法缓慢进针法进针的角度、进针的角度、方向、深浅方向、深浅基本手法基本手法辅助手法辅助手法提插法、捻转法提插法、捻转法作用于经脉腧穴作用于毫针得气的指征得气的指征得气的方法得气的方法针感针感指感指感调气法调气法守气法守气法催气法催气法侯气法侯气法慎针部位慎针部位单式补泻手法复式补泻手法飞经走气四法补泻手法补泻手法留留 针针出出 针针补泻的原则、决定补泻的主要因素临床依据动留针静留针操作一般顺序针刺异常情况针刺异常情况处理、预防处理、预防治神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