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阅读故事主线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75334141 上传时间:2024-08-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黎圣母院阅读故事主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巴黎圣母院阅读故事主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巴黎圣母院阅读故事主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巴黎圣母院阅读故事主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巴黎圣母院阅读故事主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巴黎圣母院阅读故事主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黎圣母院阅读故事主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巴黎圣母院阅读-故事主线 一、教案背景 1 、面向学生:高一 2 、学科:语文 3 、课时:第 1 课时 4 、学生课前准备: (1)提前一个月让学生尽可能地阅读巴黎圣母院 ,并完成教材“思考与探究”部分中预设的问题,从而达到在阅读、交流中合作解决问题的目的。 (2)以班级为单位,集体组织观看影片巴黎圣母院 。 二、教学课题 、引导学生认识阅读名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增强学生阅读的信心。 、理解和领悟正确的美丑观、善恶观。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义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名著导读”部分巴黎圣母院 内容分析: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代表作,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

2、术风格都有明显的浪漫主义特征:奇异曲折、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妙趣横生、别出心裁的奇遇巧合;强烈鲜明的美丑、善恶对比;丰富生动、珠玑迸发、富有哲理意味的语言。通过导读,来消除学生对外国名著的畏难情绪,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信心;让学生整体把握作品,窥一斑而识全豹,让学生高屋建瓴,了解其旨意,以极为精确而又充满意蕴的文字,对名著的概述及精要部分做了介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学习惯,指点进行名著阅读的门径。 学情分析: 巴黎圣母院 篇幅较长, 开头的描写涉及 15 世纪法国与宗教生活的许多细节,刚开始读会觉得五光十色,有点繁琐,只要有耐性读下去,就会被吸引住。通过名著导

3、读学习,及小说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小说阅读及分析的方法。 教学目标: 、了解雨果的生平与主要作品,理解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2、激发学生阅读巴黎圣母院的兴趣,理清小说情节,体会主人公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美。 3、欣赏文本中多角度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巴黎圣母院的兴趣,理清小说情节,体会主人公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美。 、理解和领悟正确的美丑观、善恶观。 教学准备: 、提前一个月让学生尽可能地阅读巴黎圣母院 ,并完成教材“思考与探究”部分中预设的问题,从而达到在阅读、交流中合作解决问题的目的。 心不同) 【设计意图】 三个讨论话题的设置,目的在于初步了解作品内容

4、、感知人物形象、品味语言,这将降低学生的阅读“门槛” ,为课后学生深入探究打下基础。 (四)四人一组 合作探究 将以下四个问题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深入解读文本。 问题: 1、说说本文在情节的设置上如何表现出浪漫主义的特征。 2、我发现的文中的对比。 3 、关于本文人物形象再思考。 4、课外从内容和人物设置上对巴黎圣母院和达芬奇密码做一次有趣的比较阅读 【设计意图】 主要是针对现在名著导读课上浅尝辄止的现状,通过这四个有针对性的题目,将阅读引向深入,引导学生回到原汁原味的小说本身,同时指点阅读外国名著的门径、方法, “授之以渔” 。 五、板书设计 巴黎圣母院 作家: 人

5、有两只耳朵,一只耳朵听到上帝的声音,一只耳朵听到魔鬼的声音。 作品: 人道主义思想的三部曲巴黎圣母院 、 悲惨世界和海上劳工 情节分析:主线(1482 年发生的故事) 副线(1482-16 年 16年前的故事 ) 环境描写分析: 一滴水 一滴泪 人物性格分析 群众的笑:麻木而嘲讽的笑; 伽西莫多的笑:虔诚而崇敬的笑;充满责怪和无限悲哀的眼光 。 伽西莫多一滴泪:感激之泪;自责之泪;悔恨之泪;开心之泪;觉醒之泪) 爱丝梅拉达的笑:善意而真诚的笑。 爱丝梅拉达一滴水:善良 人性之美 克洛德:魔鬼撒旦的信徒 多重对比手法的运用 名著欣赏的方法: 了解名著的形成和影响; 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通

6、读名著,欣赏精彩篇章,抓住小说三要素; 六、教学反思 种种原因使得教学中名著的 “导读” 名存实亡, 新课程的要求只能是不了了之。要改变这种状况的出路应该一个字“变” ,就是“敢于创新” ,老师的“变”至关重要, “变”的核心就是变“导”为“教” 。怎么“变”可以注意几点。 首先要老师从理念上更新。一个老师没有新观念是不会有勇气的,老师要有“名著意识” 不能老是一心只看着文本的“阅读和教学” ,认为上完了几篇文章就一了百了,要培养学生的“名著意识” 。奥地利的茨威格就说过,读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可以让人产生一种向善的力量。其实我们读巴金的家不也是同样让我们的学生产生一种对恶的痛恨吗?脑海中有了

7、“名著意识”才能产生“名著愿望” ,也就会变成一种的自觉的需求,因而老师的观念是“变”的前提。 其次是老师要大胆引领,要敢于在课堂上让名著有位置,让名著走进课堂。再次是老师要敢于在时间上投入到名著上。名著含义很深,涵盖时空之广并非一蹴而就的,因而时间是让学生真正走进名著的有效的手段。没有足够的时间是没有效率的,学生的理解是肤浅的,得到的也只不过是“故事的浓缩版” 。当然时间的保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讲的时间是与效率分不开的,并不是时间的无限制放大;如果那样的话就会冲淡文本的解读,就会舍本逐末、得不偿失。因而老师要有计划、有章法、有重点地去教导,可以是“精读和泛读相结合” “点与面相结合” “重点篇章和章节介绍相结合” ,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