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研究主题.ppt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75300067 上传时间:2024-08-17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研究主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当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研究主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当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研究主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当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研究主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当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研究主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研究主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研究主题.ppt(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研究主题l 华南师大课程与教学系 黄甫全l 电话:86-20-85214278(宅)l传真:86-20-85216033;lemail:l喀什师范学院l2006年11月9日引子l过去教育学一级学科下面有两个二几学科:l1、教学论l2、学科教学论l现在被合起来称为:l课程与教学论两个问题l第一个问题:l为什么要将“教学论”与“学科教学论”合起来称为课程与教学论?l整合的课程与教学论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产物!两个问题l第二个问题:l当前课程与教学论有哪些研究主题?l课程与教学论已经形成丰富而系统的学科研究主题!两大主要内容l一、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

2、进程和形势l二、当代课程与教学论的内容体系第一,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进程l(一)历史背景:根据课程变动的不同特征,20世纪下半叶我国课程研究的演进可以分为五个不同阶段:l改造阶段(1949-1952);l“苏化”阶段(1953-1956);l革命阶段(1957-1976);l 劳动化亚阶段(1957-1959);l 本土化亚阶段(1960-1965)编制了一套课程教材;l 大革命亚阶段(1957-1959);l恢复阶段(1977-1984)恢复文革前的课程;l改革阶段(1985-至今)。(二)新时期以来的第一轮课程改革l1、第一轮课程改革( 1985-1996/2001年):研制实施了

3、中小学课程方案。l 1985年启动了课程整体改革研究。l 1992年颁布、1994年和1995年修订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方案配套课程计划、各科教学大纲和数套教材(84套);l 1996年颁布、1999年修订、2002年再次修订实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配套课程计划、各科教学大纲及其教材。2、取得的主要成就和突破l(1)建立了改革理念l(2)课程体制突破l 中央一统“三级分权”l 教科书国定制审定制l 教师赋权:被动执行者主动研制者l(3)“一纲多本”l(4)启动了课程教材多样化的进程3、存在的主要问题l(1)课程内容陈旧l(2)课程内容难度过大l(3)课程门数过多l(4)脱离社会生活的情况比较严重l(

4、5)学生仍然被动学习l(6)高考是瓶颈口l(7)教师整体水平不适应(三)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l1、1999年,在第一轮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l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l颁布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l2001年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实验启动。l2003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出台l2004年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2、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五点突破的五点突破l 综合学科重建综合学科重建l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生活, ,历史与社会历史与社会, ,科学科学, ,艺术艺术, ,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l 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l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师生互

5、动、教学相长。l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亲身体验、分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亲身体验、分析与反思。与反思。l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充分利用。l广泛的课程资源。广泛的课程资源。l建立适合于个体的学习策略。建立适合于个体的学习策略。学生学生教师教师课程产品课程产品学校学校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评价l 道德品质道德品质l 学习能力学习能力l 交流与合作交流与合作l 学科学业发展学科学业发展l职业道德职业道德l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l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设计与实施l交流与反思交流与反思l课程方案课程方案l课程标准课程标准l教学材料教学材料l课本课本l课程资源课程资源l学校领导学

6、校领导l发展与规划发展与规划l制度与管理制度与管理l教学研究教学研究l改革多年来国家大一统设置课程的状况。改革多年来国家大一统设置课程的状况。l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政策。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政策。l促进地方、学校课程建设能力的发展。促进地方、学校课程建设能力的发展。l促进校本课程的多样化。促进校本课程的多样化。l先实验后推广,以点带面,滚动发展先实验后推广,以点带面,滚动发展l校长、教师、学生与家长、社区共同校长、教师、学生与家长、社区共同参与。参与。l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l以校为本,发展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以校为本,发展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和教学研究能

7、力。和教学研究能力。l统筹规划,网络联系统筹规划,网络联系3、高中课程改革的六大发展或突破l(一)走向综合化课程l(二)学校自主的课程管理体制l(三)建立课程的立体结构l(四)试行学分制l(五)课程内容现代化l(六)课程评价的转向(一)走向综合化课程l在我国当代背景下,综合化就是“学习化”;l过去的教授化课程;l学习化课程是以学生的学习为本的新课程:学习领域、学生参与课程研制设计、实施、评价的主体。(二)学校自主的课程管理体制l1、自主开发课程资源:家庭、社区、学校以及国家和地方课程,特别是网络课程资源;l2、自主研制学校课程实施方案;l3、学校课程自主度高达:29/144=20.1%;51/

8、144=35.4%;其实还有180学分“空间”,弹性高达87/180=48.3%。l(以前是1015%);l4、新的班级管理制;l5、新的选课指导制;l6、学校自主认定学生毕业资格。(三)建立课程的立体结构l1、“三级”课程:国家、地方和学校;l2、“三类”课程:学科、活动和隐蔽;l3、“三制”课程:必修、选修与师生自主开发;l4、“三层”课程:学习领域、科目和单元。(四)试行学分制l学年制与学分制相结合l总学分187学分,必修116,选修学分-55,选修学分-16;毕业学分144。l年级(行政)班与教学(课程)班相结合l基本要求与专长发展相统一。(五)课程内容现代化l时代性:与文化发展和生活

9、实际相联系l基础性:适当降低难度:数学、物理、化学、英语;l选择性:教师的选择与创造,学生的选择与发展(六)课程评价的转向l过程性:成长记录l学生主体的确立: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l建立学校自主的高中生学业成就水平认建立学校自主的高中生学业成就水平认定制度;定制度;l全面反映学生的选课情况和一般发展;全面反映学生的选课情况和一般发展;l 高考改革:高考改革:3+X+1:实现学校和学生的实现学校和学生的选择权。选择权。二、当代课程与教学论的内容体系第一、课程与教学领域关涉的第一、课程与教学领域关涉的五个基本维度五个基本维度l课程与教学研究作为特殊文化有五个基本维度:l1、文化空间l2、文化时

10、间l3、文化活动l4、文化审美l5、文化本体第二、当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第二、当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包含的基本领域和主题科包含的基本领域和主题(一)空间维度(一)空间维度l课程与教学文化空间:有哪些组成课程与教学文化空间:有哪些组成成分?系统结构如何?成分?系统结构如何?l1、学生生长与发展、l2、教师发展、l3、教育内容建构:多元文化教育、少数民族教育、l4、协作者或影响因素:-家长、社区、经济政治和社会团体l5、环境优化:教育环境、教学环境、学习环境、隐蔽课程、校园文化l6、系统结构:l7、-基本原理l8、-师生关系l9、-课程与教学理论流派:教师中心/学生中心/学科中心/情境中心(二)时间维度

11、(二)时间维度l课程与教学文化时间:研制课程与怎样课程与教学文化时间:研制课程与怎样教学?或教学?或l怎样进行教育内容的文化选择?怎样将怎样进行教育内容的文化选择?怎样将选择出来的教育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选择出来的教育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经验?经验?l研究主题:研究主题:l10、课程研制(开发)过程l11、课程哲学(理念)或教学哲学澄清l12、目标选择l13、内容选择l14、课程结构l15、课程设计l16、课程材料l17、课程方案l18、课程标准l19、教案/学案l20、教学材料-课本、教科书l21、课程组织-学习经验与学习机会l22、课程实施l23、校本课程开发l24、综合实践活动l25、研

12、究性学习l26、悬空课程l27、学校课程实施方案l28、教学目的与目标l29、教学过程l30、教学原则l31、教学模式l32、教学策略l33、教学方式l34、学习方式l35、教授方式l36、教学互动方式l37、教学组织形式l38、课程与教学评价l39、课程产品评价l40、教材评价l41、学生学习评价l42、教师考核教师教学评价l43、教学评价l44、学校评估l4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l47、课程整合/综合化l48、电化教学:电子课本/教材/书包l49、网络课程l50、网络学习l51、网络教学(三)活动维度(价值活动)(三)活动维度(价值活动)l课程与教学文化活动:课程与教学文化活动:l怎样组织

13、开展课程与教学活动?怎样组织开展课程与教学活动?l研究主题:研究主题:l52、课程价值l53、课程决策l54、课程权力l55、课程管理l56、课程领导l57、课程改革l58、课程变迁l59、课程创新l.(四)审美维度(四)审美维度l课程与教学文化境界:怎样走向审美化?课程与教学文化境界:怎样走向审美化?l研究主题:研究主题:60、课程美学l 教材美学,教材设计与装帧艺术l61、教学美学l62、课程审美化l意境与审美形态l63、教学艺术(五)本体存在维度(五)本体存在维度l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文化反思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文化反思l课程与教学论是什么?课程与教学是什课程与教学论是什么?课程与教学是什么?么?l研究主题:研究主题:l64、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性质l65、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l66、课程与教学论的分支学科:l课程论、教学论、学习论、学科课程论、学科教学论以及教育信息技术学,l67、课程与教学的历史基础l68、课程与教学的哲学基础l69、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l70、课程与教学的科学基础l71、课程与教学的社会学基础l72、课程与教学的文化基础l73课程与教学的政治学基础l74、课程/教材经济学l75、课程与教学本质l76、课程与教学理论l致 谢l 谢谢大家! (2006年11月9日编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