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专题11:文言文阅读41793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75269768 上传时间:2024-08-17 格式:PDF 页数:49 大小:3.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专题11:文言文阅读41793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小升初专题11:文言文阅读41793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小升初专题11:文言文阅读41793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小升初专题11:文言文阅读41793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小升初专题11:文言文阅读41793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升初专题11:文言文阅读4179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专题11:文言文阅读41793(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小升初专题 11:文言文阅读 一、 (2022江苏宿迁统考小升初真题)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张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垢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至于忘之。” 【注释】 流辈: 人们。 自若: 像自己原来的样子, 不变常态。 得句: 得到佳句。 险波处:书法中笔画怪异的地方。 垢:责骂。 胡:为什么。 1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喜欢) B使侄录之(录音) C侄罔然而止(迷惑不解的样子) D执所书问曰(写的字) 2通读全文,你觉得

2、张丞相是一个( )的人。 A满腹经纶 B能说会道 C才华横溢 D自以为是 3用自己的句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 _ 4你觉得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 _ _ 二、 (2022浙江丽水统考小升初真题) 钥匙尚在 昔有愚人入京选,皮袋被贼盗去。其人曰:“贼偷我袋,将终不得我物也。”或问其 2 故,答曰:“钥匙尚在我衣带上,彼将何物开之?”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昔有愚人入京选 _;其人曰 _或问其故 _,_ 6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钥匙尚在我衣带上,彼将何物开之? _ 7皮袋被偷了,愚人为什么不着急?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_ _ 8面对愚人的可笑举动,你想说点什么

3、? _ _ 三、 (2022新疆乌鲁木齐统考小升初真题)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9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并说说这个故事的寓意。 _ 10“虎求百兽而食之“中的“求“应解释为 A要求 B寻找 C追求 D哀求 3 11翻译“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_ 12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_ _ 四、 (2022山东潍坊统考小升初真题) 朱子家训(节录)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

4、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注朱子家训作者:朱柏庐。 庭除:庭院。 恒念:总想到。 绸缪(ch6u mu) :修补好屋舍门窗。毋(w) :不要。 13文中“起“和“_”构成一对反义词。“即起”的意思是:_。 14用自己的话写出句子的意思。 _ 15从句子中找出一个成语“_”。这个成语字面的意思是_,比喻_。 16根据题目、节录的内容或者你自己的阅读经验,说说朱子家训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_ _ 五、 (2022重庆统考小升初真题)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

5、 4 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大姓:大户人家,有钱的人。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佣:雇佣。大学:大学问家。 17给下列加点字或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 (1)邻居有烛而不逮( ) A抓住。 B达到,及。 C捉,捕。 18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 ) A主人听了他的话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他成了大学问家。 B主人感到很惊叹,就把书借给他读,最后他成为大学问家。 C主人听了他的话深为感叹,就拿出钱给他买书,直到读完大学。 1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恰当的一项是( ) A匡衡/勤学

6、/而无烛 B衡/乃穿壁/引/其光 C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20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_,“衡乃穿壁引其光”是想_(用原句回答) 。“_”这个成语就出自这个故事。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你还知道哪些,请任写一个:_。 六、 (2022新疆乌鲁木齐统考小升初真题) 慈母败儿 司马光 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曰:“慈母败子”。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之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 (选自家范 ) 5 注释:患:担心。不肖(xio) :品行不好。大恶:大罪过。刑辟(p) :犯了死罪。辟,法律,刑法。悉数:详细地一个一个列举。 21下列

7、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患于知/爱不知教也 B慈母/败子 C母/败之 D若是者/多矣 2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为( ) (2)知( ) 2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 _ 24说说本文要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 _ 七、 (2022新疆乌鲁木齐统考小升初真题)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25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夫 菱 生 于 水 而 曰 土 产,此 坐 强 不 知

8、以 为 知 也。 26解释加点字。 席而啖菱 啖( ) 欲以清热也 清( ) 27翻译句子。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_ 6 28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_ _ 八、 (2022浙江宁波统考小升初真题) 甲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山海经海外北经 注释逐;竞争。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泽:湖。 乙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y)貐(y) 、凿齿、九婴、大风、封豨(x) 、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后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

9、之泽,上射九日而下杀猰貐,斩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 (淮南子本经训 注释逮:等到。杀:晒死。使:派。诛:杀。擒:擒获。 29默读两则文言文,根据内容取题,甲是 _;乙是 _。 3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夸父与日逐走 _ 弃其杖 _ 十日并出 _ 缴大风于青丘之泽 _ 31下列对“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的描述最符合文意的是_ A让老百姓害怕的事物 7 B来祸害老百姓的事物 C被老百姓除掉的事物 D用来保护太阳的事物 这样推测的理由是什么呢?请你联系上下文,把理由写下来。 _ _ 32这两则文言文有什么共同点?试着找出两处写下来。 _ _ 九、 (2020甘肃天水统考小升初

10、真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3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见两小儿辩斗 辩斗:_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以:_ 孰为汝多知乎 汝:_ 34两小儿辩斗时,一儿从_的角度分析,认为“日初出大如车盖”;一儿从_的角度分析,认为“日初出沧沧凉凉”。 8 35“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朗读该句的语气

11、应该是( ) A疑问,幸灾乐祸,冷嘲热讽。 B反问,带有嘲讽,表现出小孩子的机智可爱。 36从两小儿辩论的角度我明白( ),从“孔子不能决也”的角度我明白( )。 A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有不知道的东西,我们应该实事求是 B知识是不分年龄的,只有多听取小孩子的意见,才能有所进步 C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 十、 (2022重庆校考小升初真题)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大姓:大户人家,有钱的人。文不识:人名,姓“文

12、”名“不识”。佣:雇佣。大学:大学问家。 37给下列加点字或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 (1)邻居有烛而不逮。( ) A抓住。 B达到,及。 C捉,捕。 (2)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 A主人听了他的话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他成了大学问家。 B主人感到很惊叹,就把书借给他读,最后他成为大学问家。 C主人听了他的话深为感叹,就拿出钱给他买书,直到读完大学。 3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恰当的一项是( ) A匡衡/勤学/而无烛 B衡/乃穿壁/引/其光 C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39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_, “衡乃穿璧引其光”是想_ (用原句回答) 。 “_” 9 这个成语就出自这个故事。关

13、于勤奋好学的成语,你还知道哪些,请任写一个:_。 十一、 (2021辽宁葫芦岛校考小升初真题) 古人谈读书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注释】士人:读书人。 恒:恒心。 下流 :下等、劣等。 40文中的“此三者缺一不可。”的“此三者”指_ 、_、_ 。 41文中“井蛙之窥天”,让你想到了那个成语?_。 42关于读书,韩愈曾说:书山有路勤为径,_。 杜甫也道:读书破万卷,_。 颜真卿也叹:黑发不知勤学早,_。 43联系自己的读书

14、体会,说说文中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_ _ 十二、 (2020江苏无锡统考小升初真题) 北人食菱 明 江盈科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 0 注释北人:北方人。 菱:菱角,水生植物,果实有硬壳,可以煮着吃。 席:酒席。 并:连同,一起。 或:有的人。 去:去除,去掉。 强:勉强。 44读一读下面的内容,用“”划出文中相应的语句。 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

15、道的。 45结合注释,写出下面语句的意思。 或曰:“食菱须去壳。” _ 46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A北人家乡的菱与南方的菱不同,它是长在山上的。( ) B北人根本没有吃过菱,但他却“强不知以为知”,结果才会闹笑话。( ) C北人之所以并壳吃菱,是因为菱壳可以去热。( ) D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要不懂装懂。只有虚心好学,才能得到真知。( ) 十三、 (2021江苏无锡统考小升初真题) 王冕好学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

16、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注释 陇:田埂。 窃:偷偷地,暗中。 辄:总是、就。 或:有人;有的人。 蹊田:践踏田地,指踩坏了庄稼。 挞:鞭打。 曷:为什么。 执策:拿着书卷。 1 1 旦:早晨,天亮。 47“父怒,挞之”,“之”指的是_。 48“冕因去,依僧寺以居。”读这一句时,正确的停顿方式是( ) A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C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D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49结合注释,说一说下面这句话的意思。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_ _ 50文中最能体现王冕好学的是哪一个字?说说你

17、的理解。 _ _ 十四、 (2019湖北荆门统考小升初真题)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注释:失:过失,缺点。失则多:意思是,失之于学得过多(而不去实践) 。止: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长善:发扬他们的长处。 51解释句中字体加粗的词。 或失则多_ 然后能救其失也_ 52用现代汉语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_ 53假如你是一名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某个缺点,你会采用什么方法来教育他们呢? _ 1 2 _ 十五、 (2020内蒙古呼和浩特统考小升初真题) 郑人买履

18、(l)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d) !”返归取之。及反,市罢, 遂(su)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ng)信度,无自信也。” 【注】度(du) :测量。坐:同“座”,座位。操:拿,携带。及:到,等到。反:同“返”,返回。遂:终于。宁:宁可。无:不,没有。 54郑人最可笑的语言是哪句?用“ ”画出。 5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_ (2)宁信度,无自信也。 _ 56 郑人买履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 _ 十六、 (2019贵州黔西统考小升初真题) 郑人爱鱼

19、郑人有爱惜鱼者,计无从得鱼,或汕或澪或设饵笱之。列三盆庭中,实水焉。得鱼即生之。鱼新脱网罟之苦,惫甚,浮白而噞喁。逾旦,鬣尾始摇。郑人掬而观之曰:“鳞得无伤乎?”未几,糁樀而食,复掬而观之曰:“腹将不厌乎?”人曰:“鱼以江为命,会处以一勺之水,日玩弄之,而曰我爱鱼我爱鱼,鱼不腐者寡矣!”不听。未三日,鱼 1 3 皆磷败以死,郑人始悔不用或人之言。 57解释加点字。 腹将不厌乎?_ 得鱼即生之。_ 58郑人爱鱼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 59“鱼皆磷败以死,郑人始悔不用或人之言”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来表达。 _ 60“郑人始悔不用或人之言。”这句话的正确意思是( ) A郑人后悔听了别人的劝

20、告。 B郑人后悔没有听别人的劝告。 C郑人后悔听了有的人的劝告。 D郑人后悔没有听有的人的劝告。 十七、 (2021江苏无锡统考小升初真题) 多言何益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h)蟆蛙黾(mn),日夜恒鸣,口干舌敝,然而不听。今观晨鸡,以时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选自墨子墨子后语 【注释】子禽:人名,墨子的学生。虾蟆:蛤蟆。蛙黾:青蛙。恒:常常。敝:疲惫、困乏。以时:按时。 61墨子为了解答子禽的疑惑,把蛤蟆、青蛙与_的叫声进行对比:前者_,叫得口干舌疲,结果_;后者_,结果_;人们早早起 1 4 身。 62“多言有益乎?”和“多言何益?”这两句问句分别是(

21、 ) A反问句 疑问句 B疑问句 反问句 C疑问句 疑问句 63文中墨子要说明的观点是( ) A多说话有好处。 B多说话没有好处。 C说话要看准时机,把话说到点子上。 D多说鼓励别人的话才有用。 十八、 (2021河北保定统考小升初真题) _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祠(c)者:祭祀的官员。舍(sh)人:手下办事的人。卮(zh) :古代饮酒用器具。相谓:互相商议。且

22、:将要。遂:于是;就。亡:丢失,失去。 6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引酒且饮之( ) 终亡其酒( ) 65“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译成现代汉语。 _ 66请为古文拟一个题目写在文前“_”上。 十九、 (2020广东广州校考小升初真题)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四五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1 5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注释】永:永州。氓:百姓。绝:横渡。中济:渡到中间。 67解释下列句中

23、加点的字。 (1)永之氓咸善游( ) (2)有顷,益怠( ) 6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_ (2)汝愚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_ 69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 _ 二十、 (2021河北唐山统考小升初真题) 熟读精思(节选)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 读书有三到, 谓 _ , _ , _ 。心不在此,则

24、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 1 6 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释】几案:书桌。顿放:安放。顿安置。详缓:仔细从容。牵强暗记:勉强硬记,指没有读熟文章,就一句一句在心里硬记。云:说。 70文中第 2 自然段加点字“见”的读音应该是( ) 71完成第 3 自然段的填空。 72第 3 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急”的意思是_。这句话是提醒我们_ 73请你试着从文中提炼出一条学习方法,写下来。 _ _ 二十一、 (2021广东汕尾统考小升初真题)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

25、鹄将至,思授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74 学弈选自_ 。作者用_的写作方法叙述了两人对待学弈的态度。他们两人的表现分别是 “_”和“_”。学习态度的不同,导致学习的结果是“_”。 (后三空填写文中的原句) 75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 76 学弈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 1 7 二十二、 (2021江苏淮安统考小升初真题) 螳螂捕蝉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注释】悲:大声

26、。委身曲附:缩着身子,弯起了前肢。委,缩着。曲,弯曲。附,脚背,这里代脚。延:伸长。务:一定,必须。顾:考虑。 77朗读下面的句子,用“”在句中标出两处朗读停顿。 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 78“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这句话的意思是? _ 79 根据小古文的内容,在思维导图的方框中填写相应的事物名称, 再按要求写一个成语。 根据思维导图,写一个八字成语:_ 二十三、 (2021辽宁鞍山统考小升初真题)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80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

27、正确的一项是( ) 1 8 A惟/弈秋之为听。 B为/是其智弗若与? 8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_ (2)思援弓缴而射之。_ 82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 ) A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B只有细心观察才能有独特的发现。 二十四、 (2021湖北黄石统考小升初真题) 凿壁偷光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引:引来,使出现。邑:同乡。文不识:人名。与:帮助。资:借。大学:大学者,很有学问

28、的人。 83根据意思写出原文句子。 (1)匡衡就凿穿墙壁,让邻居的烛光透过来。 _ (2)匡衡于是帮助那位大户人家做工,却不要报酬。 _ 84匡衡为什么给那位大户人家做工却不要报酬呢?请用原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_ 85“凿壁偷光”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_ _ 1 9 二十五、 (2021安徽蚌埠统考小升初真题) 薛谭学讴 列子汤问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讴:唱歇。郊衢:郊外。 86解释字的意思。 未:_ 87“薛谭乃谢求反。”一句,正确的解释是( ) (1)秦青于是向薛谭道歉,

29、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2)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3)薛谭于是向泰青告别,回家继续学习。 88把“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翻译成观代汉语。 _ 89写出读了这篇文言文后的体会。 _ _ 二十六、 (2021浙江宁波校考小升初真题) 陶母责子退鲊 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鲊饷母。母封鮓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 乃增吾忧也!” 90根据语境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2 0 (1)尝以坩鲊饷( ) (2)汝为吏( ) 91翻译: 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_ 92陶母希望儿子是个怎样的鱼梁吏? _ 二十七、 (2022全国小升初模拟) 鲁人刘仁嗜弈 鲁人刘仁嗜弈,然

30、不精。一日,出市,见有人弈,观者五六,遂滞焉。竟局,胜者欲去,刘要之对局。胜者熟视之,曰:“善”。甫下子,刘占势,诩诩然以为必胜。移时,胜者连出高招。刘愕然,无招架之力,欲起。曰:“汝不闻,我欲要取之,必先予之。”观者哂之。 【注释】诩诩(x)然:夸耀的样子。 93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竞局:_观者哂之:_ 94翻译下面的句子。 汝不闻,我欲要取之,必先予之。 _ 95短文对鲁人刘仁棋艺的评价是“嗜弈,然不精”,你从哪里能够看出刘仁的“嗜弈”和“不精”? _ _ 96 棋品如人品。 生活中我们常会通过下棋一类的小事, 感知一个人的性格和为人。 在与“胜者”对弈的过程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

31、怎样的刘仁? 2 1 _ _ 二十八、 (2022全国小升初模拟)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97联系上下文或借助注释,解释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_ (2)一日曝书画:_ (3)书戴嵩画牛:_ 9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 99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怎样的启示? _ _ 二十九、 (2022全国小升初模拟) 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夫学者

32、,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10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2 2 (1)所以求益耳:_ (2)凌忽长者:_ (3)人疾之如仇敌:_ (4)恶之如鸱枭:_ 10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 102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中的“此”指代的内容。 _ 103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 _ 2 3 参考答案 一、 【答案】 1B 2D 3张丞相看了很久,也不认识纸上写的字。 4张丞相自己。 他写字不够工整,被人讥笑还不改正改正。 【解析】 1“使侄录之”译为:让侄子来抄录。故“录”译为“抄录

33、”。 2通读全文结合“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可知他喜好书法却写得不工整。当时人们都讥笑他。张丞相像原来一样不改,说明他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 3熟视:反复地看;亦:也;“张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的翻译是:“张丞相仔细地看了很久,自己也不认识。” 4结合原文可知张丞相喜好书法却写得不工整。当时人们都讥笑他。张丞相像原来一样不改。 一天得到好句,就找笔快快地写下来,满纸龙蛇飞舞, 十分潦草。 而后就让侄子来抄录。因此主要是张丞相字不够工整,被人讥笑还不改正,而怪别人看不懂,不早问。因此应该责怪的人是张丞相自己。 参考译文: 张丞相喜好书法却写得不工整。当时人们都讥

34、笑他。张丞相像原来一样不改。一天得到好句,就找笔快快地写下来,满纸龙蛇飞舞,十分潦草。而后就让侄子来抄录。当抄到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侄子看不懂就停了下来。拿着张丞相所写的字问他:“这是什么字呢?”张丞相仔细地看了很久,自己也不认识。于是责骂他的侄子说“你为什么不早一点问,使得我也忘记了。” 二、 【答案】 2 4 5 从前 那,那个 有的人 代词,指愚人 6皮口袋的钥匙还拴在我的衣服带子上,贼能用什么东西来打开皮口袋上的锁呢? 7他以为钥匙在自己身上,小偷就打不开袋子,拿不走他的东西。 8愚人自以为聪明,其实愚不可及。我们考虑事情的时候应该实事求是,不能麻痹大意、自欺欺人。 【解析】 5“昔

35、有愚人入京选”意思是:从前有个愚人到京城参加考选。“昔”:从前。 “其人曰”意思是:这个愚人说。“其”那,那个。 “或问其故”意思是:有人觉得奇怪,就问他什么缘故。“或”:有的人;“其”代词,指愚人。 6句子意思是:皮口袋的钥匙还拴在我的衣服带子上,贼能用什么东西来打开皮口袋上的锁呢? 7结合题干要求和文言文内容,从文中“钥匙尚在我衣带上,彼将何物开之”可知,他以为钥匙在自己身上,小偷就打不开袋子,拿不走他的东西。 8文中的愚人皮袋被偷走,自以为聪明,以为小偷得不到袋子里的东西,真是愚不可及。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愚人自以为聪明,其实愚不可及。我们考虑事情的时候应该实事求是,不能麻痹大意、自欺欺

36、人。 译文: 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进京城选官, (他的)皮袋被人偷走了他说:“小偷虽然偷走了我的皮袋,但他永远不能得到我袋子里的东西。”有人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皮袋的钥匙还系在我的衣带上,那小偷拿什么打开它呢?” 三、 【答案】 9 狐假虎威 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也讽刺了那些仗着别人威势, 招摇撞骗的人。 10B 11你跟随我身后,看看百兽见到我后会不会跑走? 2 5 12这只狐狸很狡猾,他假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 【解析】 9狐假虎威;“狐假虎威”是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说的是狐狸凭自己的智谋逃出了虎口。后来都用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狡猾的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在森林中吓唬

37、别人。但是,狡诈的手法决不能使狐狸改变虚弱的本质。现人们用它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也讽刺了那些仗着别人威势,招摇撞骗的人。借着别人的势力,或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人就是狐假虎威。 10虎求百兽而食之: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故“求”的意思是寻找。故选 B。 11重点字词:子:你。走:逃跑。翻译:你跟随我身后,看看百兽见到我后会不会跑走? 12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文中这只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很狡猾。 译文: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找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这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

38、看看群兽见了我, 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 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奔。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奔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 四、 【答案】 13 息 就起来 14黎明的时候就要起床,要清扫院落,要内外整洁。 15 未雨绸缪 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修补好 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16 朱子家训成为了许多人治家育儿的范本,精辟地阐述了治家之道,被历代士大夫称为“治家之经”。 【解析】 13“黎明即起”的意思是天刚亮就要起床。所以“起”的意思是起床。而“既昏便息”的意思是到了黄昏就要休息。那么“息”的意思是休息。故“起”和“息”互为一组反义词。“即起”的 2 6 意思是就起来。

39、 14“黎明”即“天刚亮”,“洒扫”即“打扫”。那么句意应是:天刚亮就要起床,洒扫庭院和台阶,要保持内外整洁。 15从文中“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可知文中的成语是“未雨绸缪”,意思是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修补好,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16写出自己的理解即可。这段话言简意赅,面面俱到,字字受用,向往的是勤劳、质朴、长久和安康的田园生活,句句是居家度日的金玉良言。 朱子家训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着。 译文: 黎明的时候就要起床,要清扫院落,要内外整洁。到了太阳落山的时候就休息,把门窗都关好,一定要亲自检查一下。一碗粥一碗饭,应当考虑它们是来之不易的;(

40、衣服,布料上的)半丝,半缕线,一定要想他们来的是很困难的。最好未雨绸缪,不要到了渴了才想起来掘井。 五、 【答案】 17B 18A 19A 20 匡衡 以书映光而读之 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解析】 17选 B 项。先理解句子的意思,再理解字的意思。“邻居有烛而不逮”的意思是: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逮:达到,及。 18选 A 项。结合参考译文可知,“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的意思:文不识听了他的话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于是(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遂:于是,就。 19选 A 项。 2 7 A.“匡衡勤学而无烛”的意思是: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故:“匡衡/勤学/而

41、无烛”停顿正确。 B.“衡乃穿壁引其光”的意思是: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停顿应为“衡/乃穿壁/引其光”,故停顿错误。 C.“愿得主人书遍读之”的意思是: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停顿应为“愿得/主人书/遍读之”,故停顿错误。 20结合译文可知,短文的主人公是匡衡,“衡乃穿壁引其光”是想:以书映光而读之。“凿壁偷光”这个成语就是出自这个故事;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如:牛角挂书、囊萤映雪等。 翻译: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同乡有个大户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于是

42、)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文不识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于是(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 六、 【答案】 21A 22 做 懂得 23从古到今,像这样的事情太多了。 24我们不能过分宠溺孩子。 【解析】 21A患于知爱不知教也的意思是:担心的是懂得慈爱却不懂得教育。 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患于知爱/不知教也。 22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不知教也。意思:做母亲的,不担心不慈爱,担心的是懂得慈爱却不懂得教育。 2 8 为:做。 知:懂得。 23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意思是:从古到今,像这样的事情太多了。 24本

43、文讲了母亲过于疼爱孩子,而导致孩子不成材,堕落成为大坏蛋,遭受刑罚,走向灭亡。告诉我们作为母亲不能过于宠溺孩子的道理。 参考译文: 做母亲的,不担心不慈爱,担心的是懂得慈爱却不懂得教育。古人曾说过:“慈母败子。”慈爱却不教育,使子女变得不成材,堕落成为大坏蛋,遭受刑罚,走向灭亡,这不是别人使他一生失败,是他母亲让他失败啊。从古到今,像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不能详细的一个一个地数说。 七、 【答案】 25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26 吃 清除 27菱是在水中生长,而他说是在土中生产,这是本来不知道的事情却硬说自己知道。 28示例:自己不懂的事物,不虚心求教,反而自吹自己知

44、道,结果闹出笑话,充分反映出这个北方人的愚昧。 【解析】 25结合句意理解,句子意思是:菱角生长在水中,而不是生长在土里,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根据句意应划为: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26句意为:在酒席上吃菱角。啖:吃。 句意为:是想要清热解毒。清:清除。 27句中重点词有:夫:句首发语词;土:土地;坐:因为;强:勉强。句意为:菱角生长在水中, (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把自己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2 9 28根据文章内容,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却说自己知道菱角,结果闹出了笑话。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道理:不要不懂装

45、懂、强不知以为知,否则会闹出笑话。 参考译文: 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北方人,在南方做官, (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 (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 , 说: “我并不是不知道, 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 而是想要清热解毒。 ”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八、 【答案】 29 夸父逐日 羿射九日 30 奔跑。 丢弃。 太阳。 用箭射。 31 B 原文说“皆为民害”,后被后羿一一消灭,解

46、百姓与危难,故这些事物是用来祸害老百姓的。 32都是古代神话故事 都有征服太阳的情节。 【解析】 29结合“夸父与日逐走,入日。”可以概括为:夸父逐日;结合“十日并出”“尧乃使后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九日而下杀猰貐”可以概括为:羿射九日。 30句意为:夸父与太阳赛跑。逐:奔跑。句意为:丢弃他的手杖。弃:丢弃。句意为:有十个太阳一同出来。日:太阳。句意为:在东方的大湖青邱用系着丝绳的箭来射大风。缴:用箭射。 31“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后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九日而下杀猰貐,斩修蛇于洞庭,擒

47、封豨于桑林。”的意思是: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都来祸害人民。可知: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来祸害老百姓的事物。于是尧派后羿去为民除害,在南方的 3 0 泽地荒野杀死凿齿, 在北方的凶水杀灭九婴, 在东方的大湖青邱用系着丝绳的箭来射大风,射太阳,接着又杀死猰貐,在洞庭湖砍断修蛇,在中原一带桑林擒获封豨。 32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后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他们都有其共同特点,都是古代神话故事,都有征服太阳的情节。即坚持不懈,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和顽强毅力

48、。 参考译文: 【甲】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往北去大湖喝水。还没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丢弃他的手杖, (手杖)化成桃林。 【乙】等到了尧统治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同出来。灼热的阳光晒焦了庄稼,花草树木枯死,老百姓连吃的东西也没有。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都来祸害人民。于是尧派后羿去为民除害,在南方的泽地荒野杀死凿齿,在北方的凶水杀灭九婴,在东方的大湖青邱用系着丝绳的箭来射大风,射太阳,接着又杀死猰貐,在洞庭湖砍断修蛇,在中原一带桑林擒获封豨。 九、 【答案】 33 辩论,争论,争辩 认为 你 34 视

49、觉 触觉 35B 36 C A 【解析】 33“见两小儿辩斗”的意思: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辩斗:辩论,争论,争辩。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的意思: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近一些。以:认为。 “孰为汝多知乎”的意思: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汝:你。 3 1 34两小儿在对话中都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并用比较的方法,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第一个小孩从视觉方面来分析,认为“日初出大如车盖”;第二个小孩从触觉的角度来分析,认为“日初出沧沧凉凉”。 35“孰为汝多知乎?”是两小儿讥笑在他们争论面前“不能决”的孔子的话。两个孩子都认为自己的看法是对的,但是学识渊博的孔子却无法判断谁是谁非,他们便反问孔子以讥笑他“

50、不能决”。这也体现了孩子们十分机智可爱。 36两小儿在对话中都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并用比较的方法,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他们之所以有不同的观点,是因为他们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因此,从两小儿辩论的角度我们明白了“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 孔子虽然是一位大学问家,但是也不能知晓所有知识。因为当时人们认识自然现象的水平还很低,所以孔子也无法知晓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无法判断谁是谁非。因此,从“孔子不能决也”的角度我们明白了“学无止境, 再博学的人也有不知道的东西, 我们应该实事求是”。 参考译文: 一天,孔子向东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

51、升起时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时热而远时凉吗?” 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 十、 【答案】 37 B A 3 2 38A 39 匡衡 以书映光而读之 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解析】 37 (1)先理解句子的意思,再来理解字的意思。“邻居有烛而不逮”的意思是: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逮:到,及。故选

52、:B。 (2)结合参考译文可知,“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的意思: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于是(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故选:A。 38A“匡衡勤学而无烛”的意思是: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故:“匡衡/勤学/而无烛”停顿正确。 B“衡乃穿壁引其光”的意思是: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停顿应为“衡/乃穿壁/引其光”故停顿不正确。 C“愿得主人书遍读之”的意思是: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停顿应为“愿得/主人书/遍读之”,故停顿错误。 39结合译文可知,短文的主人公是匡衡,“衡乃穿璧引其光”是想:以书映光而读之。“凿壁偷光”这个成语就是出自这

53、个故事;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如:夜以继日。 参考译文: 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同乡有个大户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 (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文不识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于是(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 十一、 【答案】 40 有志 有识 有恒 41井底之蛙 3 3 42 学海无涯苦作舟 下笔如有神 白首方悔读书迟 43文中“有恒”的方法对我有很大的启示。我喜欢读书,但缺少恒心,许多书

54、只看一半就扔下了,结果收获有限。以后,我一定要用“有恒”来告诫自己,读书要有恒心,不能半途而废。 【解析】 40结合译文,联系上下文,从句子“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可知答案。 41“井蛙之窥天”意思是:这句话说的就是青蛙在井底看天空,比喻见识短浅。与“井底之蛙”意思相同。 4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意思是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顺风船可驶,如果你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刻苦”是必不可少的。此句出自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此句在增广贤文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容博览群书,把书读透,这样落

55、实到笔下,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语出唐朝诗人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出自唐代颜真卿的劝学 ,意思是: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奋学习,到老了后悔读书少就太迟了。 43本文讲了古人读书必须要有志向、有见识、有恒心,这三者缺一不可。结合文章读书的方法,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谈谈你的启发即可。 参考译文: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居于下等;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则没有成不了的事情。这三者缺一不可。 十二、 【答案】 44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

56、以为知也。 3 4 45有的人说,吃菱角要去掉外壳。 46 【解析】 44“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是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45或:有人。曰:说。食:食用,在这里可以指吃。去:去除,去掉。连起来可以翻译为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 46A 错误,北人不认识菱角,不懂装懂,说错了它的生长地方,引人发笑。并不是它长在山上。 B 项正确,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C 错误,这是北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故意说的。 D 项正确,本文讽刺那些不懂装懂的人。告

57、诫人们: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只有虚心好学,才能得到真知。 参考译文: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 (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 (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 ,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十三、 【答案】 47王冕 48D 3 5 49一到夜里,王

58、冕(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借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50痴。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解析】 47“父怒,挞之”翻译为“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这里“之”是代词,代“王冕”。 48句子翻译为“王冕从此以后就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冕”指“王冕”,是人名,停顿。“因去”翻译为“离开”。“僧寺”翻译“寺庙”。根据句意和词性,选项 D 停顿正确。 49 “夜”指“夜晚”。“潜”指“悄悄地”。“出”指“离开”。“执”指“手拿”。策指“书卷”。“旦”指“早晨”。 50痴:极度迷恋某人或某种事物。文中的王冕因为

59、喜欢学习,达到了迷恋的地步,甚至忘记了自己的牛。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 父亲叫他在田地上放牛, 他却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牛来责骂,他们家的牛践踏了田地,踩坏了庄稼。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事情过后,他仍是这样痴迷于读书。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想得这样入迷,为什么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悄悄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卷借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十四、 【答案】 51 有的人 补救 52做教师的,就是要发扬他们的长处,补救

60、他们的缺点啊! 53我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来教育他。 【解析】 51或失则多,句意为:有人失误于学得过多,有人失误于学得过易。或:有的人;易: 3 6 容易。 然后能救其失也,句意为:才能对症下药,纠正这类毛病。救:纠正。 52句中重点词有:教教,师;长,长处;善,发挥;救,避免;失,过失。句意为:教书的人,就是善于发现并纠正学子的失误之人。 53结合文章内容“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可知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去教育,讲究因材施教。 参考译文: 学习的人有四种毛病,或者是不足之处,教育别人。传授知识的人一定要知道。主要是人的学习态度,有的人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或翻译:贪多而

61、不求甚解) ;有的人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或翻译:孤寡浅陋,视野不开阔) ;有的人急于求成,专找捷径(另一种解释: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有的人畏首畏尾,遇难即止。这四种毛病,心思没有完全相同的。教书的人知道了这些人的心思,才能对症下药,纠正这类毛病。教书的人,就是善于发现并纠正学子的失误之人。 十五、 【答案】 54宁信度,无自信也。 55 郑国有一个人想去买一双鞋,他先量了一下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座位上。 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56讽刺那些不从实际出发,信守教条办事呆板的人,告诉我们要灵活变通,不能固执己见。 【解析】 54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

62、析,可以得出郑人最可笑的语言是“宁信度,无自信也。”意思是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55 (1)本句话中“欲”的意思是想要,“度”的意思是测量,“置”的意思是放置,整句话的 3 7 意思是郑国有一个人想去买一双鞋,他先量了一下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座位上。 (2) 本句话中“信”的意思是相信, “无”意思是不。 整句话的意思是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56寓意:讽刺了那些墨守陈规,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理论:讽刺了那些固执己见,死守教条,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译文: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自己的脚,并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

63、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带尺码,于是就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于是就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鞋呢?”他说:“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十六、 【答案】 57 饿 使生存 58我们越是喜欢一样东西,就应该用适合它的方式对待它,否则,过分爱之等于害之。 59郑国人没有听别人的建议,一意孤行而导致鱼的死亡。 60B 【解析】 57腹将不厌乎,意思是:肚子应该不饿了吧?厌,饿的意思。 得鱼即生之,意思是:得到了鱼就养着它们。生,使生存,养。 58 郑

64、人惜鱼描述郑国有个爱惜鱼的人,将鱼钓出来养在家中,三天后将鱼都养死了。此寓言寓意为郑人违背自然规律,按照自己主观意识办事,结果好心做了错事。做事要顺其自然。 59重点字词:未,不;三,几;以,表承接。 3 8 因为没有听信别人的劝告,导致没过几天,这些鱼都鳞片脱落而死。 60“郑人始悔不用或人之言。”意思是:郑国人才后悔不听有的人的话。选项 B 正确。 参考译文: 郑国有个爱惜鱼的人,考虑没有什么途径得到鱼,就用捕鱼的工具或者积水成坑诱鱼,或者编制笼投饵捕鱼。排放三只盆子在厅堂之中,装上水。得到了鱼就养着它们。鱼刚脱离网的困苦,很疲惫,浮到水面咕咕地喘息。过了一天,鳍尾开始摇摆(活动) 。 (

65、那)郑国的人捧出来看着说:“鳞没有伤吧?“没多久,喂食谷未和麦麸,又捧出来看着说:“肚子应该不饿了吧?“有人说:“鱼把江作为活命的地方,遇上(这样)呆在一勺的水中,每天玩弄它,还说我爱鱼我爱鱼,鱼不腐烂的少啊!”(那郑国人)不听。没过三天,鱼全都磷片脱落而死,郑国人才后悔不听有的人的话。 十七、 【答案】 61 雄鸡 白天黑夜叫个不停 没有人听 按时鸣叫 天下震动 62B 63C 【解析】 61文中“虾蟆蛙黾,日夜恒鸣,口干舌敝,然而不听。今观晨鸡”墨子将“虾蟆蛙黾”与“雄鸡”相互对比,“虾蟆蛙黾”叫的口干舌燥,“然而不听”;“今观晨鸡,以时而鸣”则“天下振动”。 62“多言有益乎?”意思是:

66、多说有好处吗?是疑问句。 “多言何益?”意思是:多说有什么好处吗?是反问句。 63作者在文中要说明的观点是:多说话并没有好处,说话要看准时机。 译文: 子禽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虾蟆、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然而没有人去听它的。你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震动,人们早早 3 9 起身。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重要的是话要说得切合时机。” 十八、 【答案】 64 拿起 最终#最后。 65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66画蛇添足 【分析】 64联系前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可以知道这人可以饮酒了,所以“引酒”应该是拿起酒壶的意思。“引”则是拿

67、,举的意思。 “终亡其酒”表示最后失掉了那壶酒。“终”是最终、最后的意思。 65固:本来,原来。子:对人的尊称,意思是您或你。安能:怎能,哪能。为之足:给它画上脚。足:这里作动词,表示画脚。 增补字眼,修改通顺,则为: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 66读懂小古文所讲的内容则不难知道,这是寓言故事“画蛇添足”,可以用这个词语作为题目,也可以根据故事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中心思想等来起,合情合理,即可得分。 译文: 楚国有个主管祭祀的官员,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几个人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这壶酒还有剩余。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 一个人先把蛇画

68、好了,他拿起酒壶准备饮酒,然后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给蛇添上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夺过他的酒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于是就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十九、 【答案】 67 都 疲劳 68 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 愚蠢到了极点,愚昧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 4 0 钱财干什么呢? 69那些见钱眼开、掉进钱眼里的人,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丢掉钱财的人。同时也讽刺了那些爱财如命,本末倒置的人的可笑傻行为。 【分析】 67 (1)句意为: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咸:都。 (2)句意为: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怠:疲劳

69、。 68本句的重点词有:且:将要;货,钱财。 (1)句意为: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多远。 (2)句意为:愚蠢到了极点,愚昧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 69文章通过记叙一个平素最善于游泳的人因舍不得钱财而被淹死的故事,讽刺了世上爱财如命之人的愚昧无知,警告他们若不猛醒回头,必葬身于名利场中。 译文: 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船上的人纷纷游水逃生。 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多远。 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

70、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愚昧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淹死了。 二十、 【答案】 70xin 71心到 眼到 口到 72 重要,要紧 读书三到中,心到最重要,要用心去读书。 73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分析】 4 1 70结合语境“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是说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其中的“见”是个通假字,同“现”,是显现出来的意思,故读音要读“xin”。 71结合学过的知识填空即可,即: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 72结合句文中内容“三到之中

71、,心到最急”,这句话是说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急”是重要,要紧的意思。从中可知读书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提醒我们要用心读书。 73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给出的学习方法提示,找到相关的内容作答即可。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读书要熟读精思,其中从“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可提炼出“读书千遍,其义自见”的学习方法;从“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可提炼出“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的学习方法,据等等据此提炼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凡是读书,必须要读的每个字都很响亮,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

72、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勒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就自然而然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思想不集中,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集中了,眼会看不仔细,嘴会读不正确吗? 二十一、 【答案】 74 孟子告子上 对比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授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75弈秋是全国

73、最擅长下棋的人。 76学习要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分析】 4 2 74结合学过的知识可知,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 。作者用对比的写作方法叙述了两人对待学弈的态度。他们两人的表现分别是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和“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授弓缴而射之”。学习态度的不同,导致学习的结果是“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75句子“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意思是: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76主旨一般分为:情感、道理、批判和品质。 结合短文可知,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

74、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二十二、 【答案】 77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 78而当黄雀伸着脖子想要啄螳螂时。 79蝉 螳螂 黄雀 弹丸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分析】 77这句话的意思为:螳螂弯曲着身子,紧紧贴附在树枝上,想捕捉这只蝉,可断句为: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 78这句意思为:而当黄雀伸着脖子想要啄螳螂时。 79根据文言文内容可知,这是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故事。

75、 译文: 4 3 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在高处鸣叫,吸饮露水,却不知一只螳螂在它身后;螳螂弯曲着身子,紧紧贴附在树枝上,想捕捉这只蝉,但不知黄雀在它旁边;而当黄雀伸着脖子想要啄螳螂时,却不知道我的弹丸在它下面呢。这三个都只考虑到眼前利益,却不考虑身后的祸患。 二十三、 【答案】 80B 81全国 引、拉 82A 【分析】 80A 句子意思为:只听弈秋的教导,“惟”属于状语,划分正确。 B 句子意思为: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所以正确划分应为:为是/其智弗若与? 所以选 B。 81 (1)整句意思为: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通国:全国。 (2)整句意思为: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

76、援:引、拉。 82这篇文章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二十四、 【答案】 83 衡乃穿壁引其光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4 4 84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85条件再艰苦

77、并不能成为学习的障碍,缺乏条件可以创造条件,学习关键在于愿意学习以及拥有顽强的意志。 【分析】 83 (1)衡乃穿壁引其光。翻译:匡衡就凿穿墙壁,让邻居的烛光透过来。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翻译:匡衡于是帮助那位大户人家做工,却不要报酬。 84通读全文,根据翻译可知,匡衡为什么给那位大户人家做工却不要报酬是因为:愿得主人书遍读之。翻译: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 85文章主要讲述了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匡衡,他勤奋好学,但是是家里很穷,连蜡烛都没有。而邻居家比较富裕,每天都点蜡烛,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借光读书。在学习生活中困难是经常有的,但我们应努力克服,有学知识的欲望尽全力去

78、完成学业,在困难面前不气馁,要像匡衡一样,要有顽强的意志。 译文: 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同乡有个大户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 (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文不识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最终(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 二十五、 【答案】 86还没有 87B 88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89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学习技术,都应该精益求精,不能自满。百尺竿头,尚需更进一步,何况是技艺

79、不精的人呢?虚心方能让人进步,傲慢只能阻止自己前进的步伐。 4 5 【分析】 86结合整句话的内容进行辨析和理解,写出关键词的含义即可。本题中“未穷青之技”意思是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所以“未”的意思是还没有。 87本题中:“乃”的意思是于是,“谢”的意思是道歉。“反”的意思是通“返”,返回。所以本句话的意思是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88结合译文进行翻译和理解,本题中“振”的意思是振动,“遏”的意思是停住。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89这篇古文告诉人们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千万不可稍有成功就骄傲自满。所以我们的体会也是围绕这个方面来展开描述即可。 译文:

80、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便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 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 , (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 二十六、 【答案】 90 曾经 你 91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虑啊。 92陶母希望儿子做一个清正廉洁、不因做官而为自己谋求私利的鱼梁吏。 【分析】 90 (1)“尝以坩鲊饷母”这句话的意思是:曾经派人将一罐干鱼送给母亲品尝。“尝”是“曾经”的意思。 (2)“汝为吏”这句话的意思是:你当官。“汝”是“你

81、”的意思。 91“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这句话中“非唯”的意思是“不仅”,“益”的意思是“好处”。“乃”是“反而”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虑啊。 4 6 92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东晋陶侃年轻时当过浔阳县的小吏,专门监管鱼坝。一次,他派人将一罐干鱼送给母亲品尝,没料到陶母不但令差役送回干鱼,而且写信责备他的事。从陶母给儿子的信中的内容可以看出,陶母希望儿子做一个清正廉洁、不因做官而为自己谋求私利的鱼梁吏。 参考译文: 晋代陶侃年青时,曾经担任监管鱼池官员,他将一些腌鱼送给母亲。母亲封好鱼干交给送来的人,反而写信责备陶侃说:“你当官,把官府的东西送给我,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

82、加我的忧虑啊。” 二十七、 【答案】 93 结束 讥笑 94你有没有听过,想得到什么东西,就应该舍得给予他人。 95“嗜弈”:见有棋局就停下来观看,主动邀请胜者对局。“不精”:刚开局稍占优势,但在胜者连出高招后就无招架之力了。原文是:竟局,胜者欲去,刘要与之对局。胜者连出高招,刘愕然,无招架之力。 96没有自知之明、爱吹牛的人。 【解析】 93竟:结束。竞局:一局棋结束。 哂:讥笑。观者哂之:观看的人都(鄙视地)讥笑他。 94“汝不闻,我欲要取之,必先予之”意思是:你难道没有听过,想得到什么东西,就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95“嗜弈”:指喜欢下棋,由原文“见有人弈,观者五六,遂滞焉。竟局,胜者欲去

83、,刘要之对局。”他路过市集看人下棋,以及邀请胜者下棋都可以看出刘仁喜欢下棋。 “不精”:指不精通下棋,由原文“甫下子,刘占势,诩诩然以为必胜。移时,胜者连出高招。刘愕然,无招架之力”他刚开始下棋占据优势就认定自己会赢,以及对于那个人连出高 4 7 招却无法应对,可知刘仁不擅长下棋。 96注意结合文章的事例来分析。根据“胜者欲去,刘要之对局”可知刘仁是个自以为是的人; 根据“甫下子,刘占势,诩诩然以为必胜。”可知刘仁“好吹嘘爱面子”“虚荣”。 参考译文: 鲁地的人刘仁喜爱下棋,却不是很精通。有一天,他路过市集,看见有人在下棋, (周围)观看的有五六个人,于是刘仁也停下来(观看) 。一局棋结束后,

84、赢的人想要离开,刘仁邀请他一起下棋。赢的人仔细地看了看他,说:“好。”刚刚开始下棋子,刘仁占优势,夸耀地认为自己必定胜利。过了一会儿,赢的人连出高招,刘仁十分惊讶,但却没有招架的本领,想要走。赢的人说:“你难道没有听过,想得到什么东西,就要在这方面下功夫。”观看的人都(鄙视地)讥笑他。 二十八、 【答案】 97 绘画 书法 书写 98这幅画上画的是斗牛。斗牛的力气在角上,尾巴抽缩在两条大腿中间,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摆动着尾巴在斗,错了! 99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臆想,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解析】 97 (1)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意思是四川有

85、个杜处士,喜爱书画,被他珍藏的书画有几百个。这里的“画”,指的是绘画。 (2)一日曝书画,意思是: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这里的“书”,指的是书法、书法作品(名词) 。 (3)书戴嵩画牛,意思是将戴嵩画牛的事情写下来。这里的“书”,指的是书写(动词) 。 98“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这句话是牧童 4 8 说的,意思是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太荒谬了! 99此文通过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画牛的错误之处,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

86、,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参考译文: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被他珍藏的书画有几百个。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他用锦缝制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 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 太荒谬了! ”杜处士笑笑,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 古人有句话说: “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 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婢女。 ”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二十九、 【答案】 100 是为了。 轻视、不尊重。 痛恨。 厌恶、讨厌。 101像这样用学习到的知识来损害

87、自己,还不如不要学习。 102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103学习要永不满足,做人要谦虚,不要骄傲自满。 【解析】 100 (1)“所以求益耳”的意思是:是为了从中获益。所以:是为了。 (2)“凌忽长者”的意思是:怠慢长辈。忽:轻视、不尊敬。 (3)“人疾之如仇敌”的意思是:人们都象痛恨敌人一样。疾:痛恨。 (4)“恶之如鸱枭”的意思是:像讨厌猛禽恶鸟一样。恶:讨厌、厌恶。 101以学自损:用学习来损害自己。句子的意思是:像这样用学习到的知识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要学习。 4 9 102结合“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可知,“如此”是指“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103通过阅读可知,本文通过一些青年人读了一些书,就骄傲自大,目中无人,说明了这样用学习到的知识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要学习。由此告诉我们学习要永不满足,做人要谦虚,不要骄傲自满。 参考译文: 学习,是为了从中获益。 (我) 曾见过有人读十本书就自大了,怠慢长辈,轻视同辈,人们都象讨厌敌人和猛禽恶鸟一样讨厌他, 象这样用学习来损害自己,不如不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