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电信在IPv6部署示范实践分享以及对今后的展望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58MB
约21页
文档ID:575125090
中国电信在IPv6部署示范实践分享以及对今后的展望_第1页
1/21

xiecfxiecf中国电信在中国电信在IPv6部署示范实部署示范实践分享践分享以及对今后的展望以及对今后的展望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陈运清2010年4月8日 xiecf中国电信的IPv6发展历程2002年开展基于ADSL和以太网的IPv6接入试验2005年配合国家建设CNGI骨干节点和互联中心;要求采购的设备支持双栈2006年配合国家建设CNGI驻地网2008/2009年进行城域网IPv6改造试验和应用实践,发布技术/设备/业务/测试规范2010年,进行现网试点,承担上海世博园下一代互联网环境搭建和业务运营xiecf2011年负责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下一代互联网环境搭建和业务运营 中国电信下一代互联网演进原则演进原则– 保证网络安全稳定运行,用户体验不下降– 尽可能降低改造成本,确保投资效益最大化– 关注重点技术,加快翻译、隧道技术的成熟商用xiecfxiecf– 促进业务发展,拉动产业链整体进步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中国电信的探索和实践(案例)– CNGI工程– 湖南两型社会建设中国电信对IPv6/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展望 中国电CNGI网络中国电信与CNGI2004年8月5日,国家发改委紧急开始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示范网络核心网建设项目‛的招标。

教育网、科技网及电信、网通、移动、联通和铁通共七家获邀参加中国电信凭借集团公司领导重视、优越的网络基础、雄厚的研发力量和扎实的研究基础,获得了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南京、长沙、杭州七个核心节点和上海国际交换中心的承建权,在电信运营商中位居首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2001年研究院内部实验网2002年长沙城域试验网2003年北京、上海、广州、长沙广域试验网2007年―十一五”CNGI‖网络2008~企业重视IPv6发展策略,并进行IPv6本地网试验2004~200 2006年5年互联互通的信CNGI核心网CNGI CNGI网络工程中国电信完成了CNGI 七个核心节点和六个驻地网的建设工作,以及上海国际交换中心的建设工作北京图例 :长沙南京北京网络交换中心上海网络交换中心杭州上海研究院/北京研究院网管中心说明 : 核心节点之间以及核心节点与普通节点之间的 10 G / 2 .5 GPOS 电路均为通过 CN 2 网络的隧道链路 , 北京节点核心路由器至北京网络交换中心的 GE 电路为光纤直驱链路 核心节点至三个研究院根据情况采用 155 M或 2 .5 G 电路 。

JUNIPERT 640华为NE 80 E核心接入广州核心接入西安核心核心核心接入接入接入上海接入核心接入网间互联核心网间互联NAT -PT比威12008中兴 T 64 E10 G POS宽带接入服务器华为MA 5200 G -82 .5 G POS155 M POS华为 NE 40GE广州研究院 统一消息家庭娱乐互联网安全VPNIPsec VPNCNGI业务实验温室视频信息服务农业信息化智能家居CNGI主干网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中国电信的探索和实践(案例)– CNGI工程– 湖南两型社会建设中国电信对IPv6/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展望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9实践内容1:首次实现了端到端的IPv6业务支撑在国内商业网中首次实现了后台管理平台和IT支撑系统针对IPv6的升级改造,实施了网元设备、后端管理平台和IT支撑系统针对IPv4/IPv6双栈用户的全流程穿越测试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10实践内容2:全球首家通过国际IPv6 论坛的IPv6-enabled认证以CNGI骨干网和湖南实践为基础,获得国际IPv6的权威组织——IPv6论坛的IPv6 Enabled ISP认证, 成为全球第一家通过该组织认证的“IPv6enabled ISP”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11实践内容3:基于IPv6的物联网应用示范依托于CNGI网络和长沙本地网,首次部署了基于IPv6的物联网应用系统——湖南农业综合监控系统实现了对现代农业温室的传感数据远程采集和智能控制,为农业研究和生产提供了有效工具实现功能:–传感器无线接入–控制器无线接入–集中管理控制–视频展示、传感器数据可视化展示和远程控制 湖南两型社会实践的相关成绩“什么技术影响我们的生意——2009中国通信产业年度十大技术事件‛中国电信在湖南部署国内首个IPv6商用网由中国电信湖南分公司和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共同实施的‚下一代互联网在‘两型社会’中的应用实践‛项目,日前通过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科技委组织的鉴定该项目在国内首次开发部署了基于IPv6的物联网应用——农作物温室综合监控系统,并成功应用于湖南农科院良种果茶培育繁殖中心,在网络演进、业务创新、互联互通技术等多方面均实现突破11月16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杰一行赴湖南视察该项目,并给予充分肯定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2009中国农村信息化年度大奖(主办单位: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 、农业部信息中心 )2009年度中国农村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天地互连公司:基于IPv6物联网技术的农业信息化监控平台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中国电信的探索和实践(案例)– CNGI工程– 湖南两型社会建设中国电信对IPv6/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展望 近期动态 - IPV4地址紧缺日益急迫据最新统计:全球IPV4地址将于2011年9月耗尽,各大区IPV4地址将于2012年9月耗尽2009年10月IANA剩余的IPV4地址还余4.2亿(10%);截至2010年3月,剩余的IPV4地址只有3.5亿(8%)2000180016001400120010008006004002000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宽带用户数增长数地址增长数 近期动态 - 国内外运营商IPv6演进已成态势IPv6运营商理事会– 2010.2.2~2.3,美国圣何塞召开IPv6运营商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暨成立大会),成立了总体(executive)、技术(technology)、业务(business)、应用(application)四个工作组运营商部署计划– AT&T联合IBM (云计算)部署IPv6 业务;并为驻德美军建设2300万美元IPv6网络– Vodafone计划在M2M、VoIP和LTE中引入IPv6– Comcast宣布IPv6商用计划,用户可以从今年第二季度起自愿选择使用IPv6服务全球IPv6互联网已现雏形– 全球检测到500多个IPv6网络具有互联关系,连通度排名前10的IPv6网络基本呈网状网相连连通度排名前10的IPv6网络美国 4家、欧洲 4家、亚洲(日本) 2家 近期动态 - 标准化组织研究热点截至2010年3月25日,IETF已发布了有关IPv6的RFC 264个 ,除去已废止的49个,共有215个RFC。

目前研究热点已经从IPv6基本路由协议,转向IPv6过渡技术、IPv6用户端设备(CPE)标准、IPv6接入认证(DHCPv6)等– 针对协议转换、地址翻译、隧道封装等技术方案的RFC和Draft成为热点– PPP认证、DHCP-PD更多考虑到路由型家庭网关应用环境– 终端地址分配方式从NDP向DHCPv6发展IPv6过渡相关标准包括:– IPv4向IPv6过渡框架、场景定义;– IPv4/IPv6协议翻译技术;– IPv4/IPv6隧道相关技术;– IPv6过渡地址格式定义;– IPv6 DHCP相关标准定义;– IPv6 DNS及DNS-ALG相关标准定义;IPv6相关文稿数量30201002004年2005年2006年2008年2009年2010年Q12007年年度v6过渡技术DHCPv6CPE其他 目前中国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环境业务用户应用软件开发商网络运营商CP/SP科研机构政府芯片/终端/操作系统提供商设备提供商政府:将下一代互联网列为中国未来七大新兴产业之一,有专门的国家项目CNGI作为支持CP/SP:IPv6商用访问资源刚刚出现其他国内网络运营商:中国联通在北京奥运会上提供了基于IPv6的服务,中国移动计划建立一套可商用的基于IPv6网络的高清立体视频会议系统设备供应商:主流的IP设备供应商均能够提供支持IPv6的产品科研机构:以清华大学为代表,在过渡技术和安全技术方面拥有RFC终端 / 操作系统提供商:CDMA终端预计2010年底支持IPv6,PC终端和操作系统支持IPv6的情况较好应用软件开发商:商用软件支持IPv6情况良好 解决地址不足问题12分配v6地址分配v4私有地址网络演进解决方案v4应用过渡时期依然需要消耗IPv4地址分配v6地址,v4私有地址/公有复用地址用于翻译或隧道推进v6的发展分配v4私有地址,同时分v6地址解决应用及网络演进12应用支持v4、v6新建v6网络应用支持v4、v6原有网络升级双栈翻译技术隧道技术双栈技术• 目前中国IPv6产业链处于起步阶段,但势态良好。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IPv4/IPv6过渡相关技术双栈应用场景:适用于IPv4与IPv4、IPv6与IPv6应用的访问适用技术:公网双栈、NAT444+双栈优点:技术较为成熟,快速引入IPv6存在问题:公网双栈无法解决IPv4地址紧缺问题;无法解决IPv4与IPv6应用互访问题;私网双栈会引入双层NAT问题隧道应用场景:适用于IPv4与IPv4、IPv6与IPv6应用的访问,且穿越不同类型网络适用技术:6over4隧道:6to4、6rd等4over6隧道:ds-lite、A+P优点:网络维护单栈即可存在问题:需部署隧道两端点设备,相对复杂无法解决IPv4与IPv6应用互访问题;协议翻译应用场景:适用于IPv4与IPv6应用互访特征:网络支持IPv4或IPv6单栈即可适用技术:NAT64、IVI优点:网络维护单栈即可,仅需维护网络侧转换存在问题:实现较为复杂,包括应用层ALG、DNS网关等IPv4网络IPv6网络IPvX网络IPvY网络IPvY网络双栈网络IPv4/IPv6IPv4/IPv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20中国电信下一步重点工作加强研发合作、推进国际标准、加快网络过渡、推进产业链成熟!未来工作:过渡技术安全管理新型应用现网部署网络演进标准化业务迁移技术突破 谢 谢!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