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歌》教学设计

鲁**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56.59KB
约2页
文档ID:575124578
《国歌》教学设计_第1页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国歌及其音乐相关知识,并能够用准确的节奏旋律和饱满的情绪背唱国歌2、知道国歌的原名及其词曲作者,知道国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并能够在此基础上理解歌词的含义3、准确掌握国歌的旋律、节拍、节奏、力度及歌词等要求,知道号角音素和出神入化的三连音、附点音符以及休止符给以歌曲音乐的力量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 了解歌曲的词曲作者以及国歌的历史沿革,体会歌曲中昂扬向上的情绪特点2、难点: 通过欣赏学唱《国歌》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集体主义精神,使他们能正确的唱会国歌,并运用较有力度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二、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运动员进行曲》和《一二三四歌》 ,播放完毕后询问学生,这两首歌曲的特点(体裁)学生自由回答,老师进行点评从而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学习2、新课教授1、思考:(1)关于国歌,你知道多少?(诞生时间、背景、词曲作者、深刻含义、积极作用)(2)今天为什么还要学国歌?2、聆听歌曲请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聆听: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庄严的情绪) 2、 歌曲是什么拍子的?(四二拍) 3、 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进行曲速度) 。

根据第三个问题:歌曲的速度引出进行曲的知识点并加以讲解,了解进行曲的特点,请同学们回答3、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词曲作者4、分析歌曲1)歌曲的前奏:先视唱前四小节,观察前奏曲是由哪些主干音构成的?采用分解的大调主三和弦(do ,mi ,sol)和三连音节奏构成号角式音调,具有铿锵的节奏、明亮雄伟的旋律,似在热情奔放地召唤人们奋起战斗这一旋律音形贯穿全曲,在曲尾处多次重复,给人以坚定不移、势不可挡之势这个前奏虽然短小,却蕴含着整首歌曲情感和旋律的发展2)歌曲的前两个乐句:以主和弦分解式作为骨干音形成,使得旋律显得坚毅而铿锵有力,加上带有号召性的歌词,被作曲家按“ 51 3 5”的上行趋势来处理,加之后半拍的起句,给人以紧迫之感3)第三个乐句:是重要的“警句” ,曲作者在这里用了全曲的最强音、最 高音 “中华民族”四个字连用四个四分音符,都加了重音记号,使人感到坚定、有力,它代表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4) 第四乐句: 处于全曲的低音区 又出现分解大三和弦 上行的旋律线、附点节奏的运用, 加上音符的紧凑, 歌词的密集都预示着中国人民发自心底的力量,蕴量着不可阻挡,不可抗拒的信念,终于引出了有力的吼声,与第三乐句形成对比,力度减弱,但要做到弱而不虚,采用在弱唱的基础上强化字头的方法来表达发自心底的力量。

5)第五乐句:由军号声组成,歌词中“起来!起来!起来! ”的音乐,重现了由低到高的大调主三和弦分解式进行,承上启下首尾呼应, 加上渐强的力度,把全曲推向最高潮6)第六乐句:是歌曲的中心主题号角式前奏音调的再现,既加强了全曲的整体感,也进一步将歌曲的主题思想加以强化7)结尾部分:重复“冒着敌人的炮火”一句,后面连续三个“前进” ,并且每一音符上都加有重音记号, 再次表示出中华民族万众一心, 团结奋进的坚定信心5、学唱歌曲1)学唱旋律,先用 la 模唱2)重点句子练唱(3)完整的演唱旋律4)加入歌词演唱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6、听唱国歌时的礼仪7、 《国歌》的历史沿革8、总结《国歌》的音乐特点.三、随堂练习四、小结为什么要把 《义勇军进行曲》 定为国歌?就是为了记住这些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用血肉筑起的新的长城! 我们每时每刻都要记着这些, 我们才能更珍惜眼前所拥有的,才能更好的珍惜我们的生活!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