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醉了千古爱的艺术特色》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459.26KB
约5页
文档ID:575072447
论《醉了千古爱的艺术特色》_第1页
1/5

论《醉了千古爱》的艺术特色 作者:杨兰 摘要: 《醉了千古爱》是一首新古典民歌方向的创作歌曲,由栾凯作曲、陈道斌作词,作品自问世以来,就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作品演唱者方琼、席燕娟等多次用这首作品去参加全国各类声乐大赛,并获得大奖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演唱体验,就作品及其词曲作者介绍、作品特色分析(包括旋律、曲式结构、歌词、节奏等) 、演唱艺术及情感表达这三方面来论述它的艺术特色 关键字:论述 《醉了千古爱》 艺术特色 一、 作品及其词曲作者简介 《醉了千古爱》是由陈道斌老师作的词、栾凯老师作的曲,是栾凯老师“跨界新古典”系列作品之一具体地将,它是一首新古典民歌方向的作品,最早是号称“中国第一男旦”——李玉刚的代表作《盛世华章》 (又名《盛世霓裳》栾凯老师谱的曲) ,后来由著名词作家陈道斌老师重新填词,才有了这首作品这首歌的歌词精美雅致,旋律婉约动听,二者都具有浓厚的古典韵味,总之,整体颇有中国传统诗情画意的意蕴再加上王相周、方琼、席燕娟等人的精心演绎,传达出了一种别样的情调,深受业界人士的喜爱一样都是歌声, 一样都是音乐,带给我们的却是别样的体验,别样的感受 陈道斌老师是从四川德阳农村走向全国的著名词作家, 现为广州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国家一级编剧,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是南方乐坛歌词创作的一面旗帜,其词风兼具古典意蕴与时代精神, 为业界和广大音乐爱好者喜爱。

他的作品往往取材于一些历史的、 有意境和内涵的事或物, 却是用很现代的诗歌语言铺展开来,在铺展的过程中将这种历史的东西用现代的视角表达出来, 总能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醉了千古爱》 、 《兵马俑》 、 《鹿回头》便是最好的例子 栾凯老师出身于音乐世家, 从小就热爱音乐, 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作曲专业, 并先后师从我国著名作曲家杜鸣心和唐建平教授 现为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作曲教授、作曲专业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其音乐创作技法纯熟,基础扎实,是毋庸置疑的,但艺术创作并非技法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在艺术家审美理念的指导下,创作出能打动人心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影响大家正因为如此,近年来,栾凯老师致力于传统作曲技法与现代电声音乐有效结合的研究与探索, 企图在专业化与大众化之间寻找一条融合的路子, 创作出更多更美的音乐 二、 作品要素的艺术特色分析 (一)曲式结构 《醉了千古爱》 是一首有再现的单二段体曲式的歌曲, 曲式结构图分析如下: 有再现的单二段体曲式 一级曲式结构 前奏 ||:A:|| B 间插段 B’ 起止小节 1-6 7-16 17-32 33-50 51-75 二级曲式结构 a a’ b b’ b b’b’ ’ 小节数 6 4 6 8 8 18 8 8 9 调式调性 #d 羽调式(加变宫) e 羽调式(加变宫) (二)旋律 旋律是音乐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音乐运行的轨迹,是作品所表达的外观轮廓。

人们常说: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旋律由旋律线、节奏、调式这三个要素构成 1. 旋律线 旋律线是不同音高下,乐音在一定时间内连续进行而形成的曲线通过对旋律线的分析, 可以了解音乐的运动走向, 可以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旋律特征和意境根据其波动幅度的大小分为小幅度波动起伏的旋律线和大幅度波动起伏的旋律线 小幅度波动起伏的旋律线,音乐变化力度不大,音域跨越小,以级进为主,歌唱性强歌曲《醉了千古爱》伊始,以六声#d 羽调式(加变宫)来奠定了全曲委婉深情、暗淡悲伤的基调,A 部分主要是主人公在吐露、所说心声,所以旋律大多以二度级进和三度小跳的方式进行, 揪心而动人的旋律把那种愁肠百结的情感表露无疑 谱例 1 大幅度波动起伏的旋律线,是由跨度较大的音程通过跳进的形式来完成的作品从 15 小节开始打破小幅度波动起伏的旋律线,采用大幅度波动起伏的旋律线第 15 小节小字一组的 d 与第 16 小节小字二组的 f 构成了十度音程的大跳,从而表达了主人公内心苦闷和无奈的呐喊,以及悲哀至极情绪的爆发但这种呐喊和爆发不是随意的,也不是无美感的,而是一种充满理智性的激情 谱例 2 2.节奏 在节奏方面,全曲只用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这四个节奏音型,从谱例一二均可看出。

同样的 7 个音:do,re,mi,fa,sol,la,si,栾凯老师在四个节奏音型的组合变化下却写出了这般悦耳的旋律,可见他作曲技法之高超 3.调式 《醉了千古爱》是一首六声音阶的民族调式,其曲调直接源于《盛世霓裳》(也叫《盛世华章》),后来陈道斌老师为这首曲子重新写了一首和其意境相匹配的歌词,所继承的是“倚曲填词”的中国古代文人音乐传统 此外,装饰音润腔的使用是这首歌的另一大特色装饰音是对唱腔加以美化、装饰、润色的独特技法在这首作品中,栾凯老大量地使用了装饰音,特别是倚音和波音(参考谱例 1、2) ,从而使旋律更加婉转动听 虽然整首作品音域不宽(从小字一组 c 到小字二组的 g,音区跨度只有十二度) ,节奏简单, 旋律看似也很简朴, 却蕴含着非常细腻的情感只有用心体会和琢磨,才能发现曲词作者的高超技法和所表达的情感,以及这首作品所蕴含的意境 (三)歌词 陈道斌老师说过: “歌词就像散文诗一样,是介于散文和诗之间的一种兼体文学样式,兼具了诗的意境与散文的章法之美,好的歌词既要有朗朗上口的散文美,又要经得起反复品味咀嚼的诗意美” 我在前面也提到过,陈道斌老师的词风兼具古典意蕴与时代精神。

在《古茶》 、 《鹿回头》 、 《醉了千古爱》等作品中更多体现的是古典意蕴,在《永远我爱你,中国》 、 《新世纪艳阳天》 、 《我是如此不停地想你》 、 《出局》这些作品中更多体现的是时代精神 《醉了千古爱》 这首作品的歌词精美雅致, 浓厚的古典意蕴是其最大的特色这首歌词是依曲而填写的, 因此它像诗歌一样富于音乐性 再加上陈道斌老师在“和乐而唱”的基础上,又经过精心的润色与加工,从而使歌词同时具备了音乐性和音韵美, 真正实现了歌词与旋律的完美结合 下面是 《醉了千古爱》 的歌词: 尘缘如梦,往事被拒城外;除却巫山,不见沧海 天涯梦断,春风不解情怀;到如今独感慨,无尽悲哀 繁华散尽,谁将结局安排;悲欢离合,生死难猜 多情笑我,为爱痴心不改;长亭外古道边,谁还等待 莫叹雁南飞,当喜春犹在;一曲梅花引,醉了千古爱 莫叹雁南飞,当喜春犹在;一曲梅花引,醉了千古爱 1.“立象以尽意”手法的运用 “巫山” 、 “沧海” 、 “天涯” 、 “春风” 、 “长亭” 、 “古道” 、 “雁” 、 “ 《梅花引》 ” ,这些事物由远到近、由虚到实,寥寥数笔,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苍凉婉约又沉郁幽远,既含义深远又引人遐思的高格意境。

正如王国维所说: “有境界,自成高格 ” “巫山” 、 “沧海” 、 “天涯” 、 “春风”,这一组意象是虚的远象,我想陈道斌老师的灵感是来源于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句诗陶醉过巫山云雨的梦幻和迷离,别处的风景就不能称作是云雨了,我想其隐身意义就是把对爱人的感情比喻为至大至美的沧海和神女化成的巫山之云, 即便是爱人在天涯,即便是梦断了, “我”也仍然相信那千古不变的爱,也愿沉醉其中 “长亭” 、 “古道” 、 “雁” 、 “ 《梅花引》 ” ,这一组意象是近的实象,与《送别》中“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送别》中用晚风、笛声寄情,来表现离愁别绪,而《醉了千古爱》是用春风、 《梅花引》来诉心中的无尽感慨和悲哀陈道斌老师运用“立象以尽意”的手法,以物喻情,以典达意,意蕴何其深远! 2. “押韵”手法的运用 押韵不仅便于吟诵和记忆,而且是整个作品具有节奏、声调和谐之美这首作品每句歌词的最后一个字都押 “ai” 韵: “外” 、 “海” 、 “改” 、 “哀” 、 “排” 、 “猜” 、“怀” 、 “待” 、 “在” 、 “爱” ,可见陈道斌老师花了很多心思在歌词上。

三、 演唱艺术及情感表达 有了上面对曲词作者和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 现在开始进入作品的演唱艺术及情感表达分析在演唱这首作品时,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把握 首先,要确立演唱基调 《醉了千古爱》是一首新古典民歌方向的创作歌曲,基于感伤、哀怨、悲叹、无奈的情绪,优美婉转的曲调,以及音区的高低,我将 A 段得演唱基调定为:发声直接、平淡,以真声为主,充分利用胸腔共鸣和口腔共鸣;声响控制于微小、柔弱状,但又不能因为微小、柔弱而变得“虚” 、 “空” ,正所谓“弱而不虚” ;情感细腻;音色暗淡;速度舒缓;情绪低沉;诉说的语气去演唱;以表现主人公万般无奈、悲叹、惆怅的情绪B 段音区相对较高,同时又是情感爆发的部分,因此演唱者演唱时应以头腔共鸣为主;使用集中、明朗、圆润的音色;采用名族风格的演唱方式去演唱; 并注意情绪的渐次叠加, 以表现出主人公对爱的执着追求、对情的坚定信念的情感 其次,根据这首歌古典韵味这一特征,我觉得演唱者在演唱前应将歌词反复朗读,找到古典诗词规整、高雅、唯美的特质 虽然《醉了千古爱》的歌词没有真正的诗词那般规整,但整体还是很整齐在 A 段或者是前四后六,或者是前六后四,或者是前四后四;B 段都是前五后五。

并且全曲每句最后一个字都押“ai”韵,可谓匠心独运! 具体来说:A 段是呈现在中低声区的,中低声区是说话的最佳声区,但这不是说话,而是倾诉,深情的倾诉根据这首歌的歌词,我认为这里的倾诉者是一个有着丰富阅历,并在情感世界里经历过挫折的成年人,那个成年感慨着:“人世间的尘缘就像一场梦一样,除却了巫山,仍不见沧海,连‘多情’都在笑我为爱痴心不改世到如今只有独自感慨,真是无尽的悲哀、 、 、 、 、 、繁华散尽,结局不知被怎样安排;悲欢离合、生死离别也都很难猜;梦断了,春风也不解情怀可在那长亭外、古道边,有个谁还在依然等待、 、 、 、 、 、 ”成年人不会把所谓的甜言蜜语、恩恩爱爱挂在嘴边,但他/她的感情、追求以及信念更浓烈、深远、坚定经过 A 段的感慨和诉说,歌曲便进入了第一个高潮: “莫叹雁南飞,当喜春犹在一曲梅花引,醉了千古爱 ”请不要悲叹大雁南飞,因为喜春犹在,雁还会回来,当下不如唱一曲《梅花引》 ,让自己沉醉在那千古之爱里一次的情感爆发好像不够, 没有把心中既悲又喜,既怨又爱, 既失望又充满失望的复杂心情表达出来,于是,再升一个调,终于感情的阀门再也无法控制,就像山洪爆发、汹涌潮水,一泻千里——“莫叹雁南飞,当喜春犹在。

一曲梅花引,醉了千古爱 总之,这部作品无论是对演唱者气息和声音的控制能力,还是情感的表达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结语 《醉了千古爱》这首作品,在技巧上同时融入了现代理念和古典理念栾凯老师以其深厚的音乐素养、 优美的旋律、细腻的情感;陈道斌老师以其深情的笔调、古典意蕴的歌词,共同创作出了一个美丽的经典,让人耳目一新,久久不能忘怀! 参考文献 [1]范继红.论声乐作品的理解与表演[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93-95 [2]张晓飞.论声乐艺术指导与声乐教学的协同作用[J].大舞台.2011.93-94 [3]张华.中国艺术歌曲谈——兼论演唱技巧.黄河之声.2005.03 [4]宋春婷.艺术歌曲的起源于思考.艺海.2009 [5]彭永启.音乐研究文集.[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229 [6]冯志莲.民歌新论.[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191 [7]乔建中.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122 [8]冯光钰.中国同宗民歌.[M].中国文联出版社.1998.178 [9]周青青.中国民歌.[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218 [10]王次炤.音乐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99 [11]唐建刚.音乐欣赏杂想.[J].中国音乐 1986 年 03 期 [12]启鹏华.简析《春天的芭蕾》的艺术特色.[J].文艺生活.2001.第 5 期 [13]林俊卿.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181 [14]刘欣.论李清照前期词的艺术特色.[J];大舞台.2011 年 07 期 [15]何镇邦.良好的创作心态与鲜明的艺术特色.[N].文艺报.2006 年 15 期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