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PROE第三课扫描特征.ppt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69MB
约57页
文档ID:574923492
PROE第三课扫描特征.ppt_第1页
1/57

第 3课 扫描特性 本章通过详细讲述几个典型模型设计的建模过程,理解Pro/E建模的基本操作过程及如何综合运用建模特征构建三维零件模型,为今后学习高级建模技术打下基础 2 2 特征特征关于特征(Feature)、零件【Part)与组件(Assembly)的层级关系,就好像人体一样,特征如细胞,零件则是器官,而组件就是四肢及身躯,将所有的组件组合起来,就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由图所示的组成关系可知,特征是构成零件的基本要素 草绘特征基础知识ß可由草绘特征生成的实体:ß草绘特征特点:由平面内草图经过一定操作而生成筋特征混合特征扫描特征旋转特征拉伸特征 2.4 扫描特征扫描特征扫描是将二维截面沿着指定的轨迹线扫描生成三维实体特征,使用扫描建立增料或减料特征时首先要有一条轨迹线,然后再建立沿轨迹线扫描的特征截面单击菜单【插入】→【扫描】→【伸出项】(或【切口】选项),会显示如图6-28所示的〖扫描轨迹〗菜单 草绘轨迹:在草绘图中绘制扫描轨迹线 选取轨迹:选择已有的曲线作为扫描轨迹线 如果在已有的轨迹曲线中选择轨迹线,会显示6-29所示的〖链〗菜单,利用该菜单可采用不同的方式选择曲线。

 依次:对已有的边线进行逐一选取作为扫描轨迹线 相切链:在一条曲线链中,单击一条边,所有从它出发的边线,只要链点是切点,其相连边线自动被选中,直到该链点不为切点为止 曲线链:选择曲线链中的边作为扫描轨迹 边界链:通过选取1个曲面,并使用其单侧边来定义轨迹;若曲面有多个环,可选择1个特征环来定义 曲面链:通过选取1个面,并使用该面的边来定义轨迹 目的链:通过选择模型中预先定义的边集来定义 选取:根据选中的链类型,进行边线、曲线的选择 撤销选取:撤销当前曲线或边的选择 修剪/延伸:对选择的曲线进行裁剪或延长 起始点:选择扫描曲线的开始点 完成:单击该键完成轨迹曲线的设定 退出:单击该键终止链选择,返回到上一级菜单 建立扫描特征的操作步骤如下:建立扫描特征的操作步骤如下: 单击菜单【插入】→【扫描】→【伸出项】(如果建立减料特征选【切口】选项) 在〖扫描轨迹〗菜单中选择创建轨迹线的方式 如果在步骤中,选择的是【草绘轨迹】,则需定义绘图面与参考面,然后绘制轨迹线;如果选择【选取轨迹】,则需在绘制区中选择一条曲线作为轨迹线 如果轨迹线为开放轨迹并与实体相接合,则应确定轨迹的首尾端为【自由端点】还是【合并终点】。

如果轨迹为封闭的,则需配合截面的形状选择【增加内部因素】或【无内部因素】选项 在自动进入的草绘工作区中绘制扫描截面并标注尺寸(注:位置尺寸的标注必须以轨迹起点的十字线的中心为基准) 完成后,单击模型对话框中的【预览】按钮,观察扫描结果,单击鼠标中键完成扫描特征  绘制的草绘特征截面不可彼此相交 截面与轨迹设置不当会造成扫描干涉,不能完成扫描特征的建立 实例1建立如图6-34所示的扫描模型图6-34 要建立的扫描模型 创建新的零件文件 以扫描方式建立增料特征 实例2本例练习在已有的实体模型中建立扫描特征,使读者理解【自由端点】与【合并终点】的不同及其用法 打开练习文件 创建合并终点形式的扫描 修改为自由端点形式的扫描特征 实例实例3通过本例的练习,使读者理解和学习扫描中使用“添加内部因素”和“无内部因素”的特点 创建新零件文件 无内部因素的扫描增料特征图6-46 绘制轨迹线 图6-49 无内部因素的扫描增料特征 添加内部因素的扫描增料特征 提示:在使用添加内部因素进行扫描时,轨迹线必须封闭,截面为不封闭,方可完成扫描特征 6.5 混合特征ß由数个截面混合生成的特征称为混合特征。

按混合方式的不同,混合特征分为三种形式:平行混合、旋转混合、一般混合 在使用混合特征建模时,首先在系统显示的〖混合选项〗菜单中选择混合的形式及截面的绘制形式,如图6-53所示 平行:选择此项为平行混合方式,所有截面相互平行 旋转:选择此项为旋转混合方式,截面绕Y轴旋转 一般:选择此项为一般混合方式,截面可沿X、Y、Z轴旋转或平移 规则截面:以草绘平面所绘制的面,或由现有零件选取的面为混合截面 投影截面:以草绘平面所绘制的面,或选择现有零件在投影后所得的面作为混合截面 选取截面:选择已有的截面作为混合截面 草绘截面:在草绘图中绘制混合截面 ß在建立混合特征时,无论采用何种混合形式,所有的混合截面必须具有相同数量的边,当数量不同时,可通过如下方式解决:ß 使用草绘命令工具栏中的【分割】按钮 ß 利用【混合顶点】命令(单击菜单【草绘】→【特征工具】→【混合顶点】选项)指定草绘截面的1个点作为一条边ß此外,在绘制特征截面时应注意截面起始点的位置不同,混合后的结果有所不同截面的起始点就是截面绘制完后,截面中出现的箭头位置,通过右键菜单中的【起始点】选项,可以更改起始点的位置 ß6.5.1 平行混合ß平行混合是混合特征中最简单的方法,平行混合中所有的截面都相互平行,所有的截面都在同一窗口中绘制,截面绘制完毕,指定截面的距离即可。

图6-54 确定截面混合方式建立平行混合特征的操作步建立平行混合特征的操作步骤如下如下: 单击菜单【插入】→【混合】→【伸出项】选项;若建立厚度均匀的实体,则选择【薄板伸出项】 在弹出的〖混合选项〗菜单中选择【平行】选项,并相应选择截面的绘制形式及方法 在弹出的〖属性〗菜单中确定截面混合的方式是【直的】还是【光滑】,若建立混合曲面还应选择端面为【开放终点】还是【封闭端】,如图6-54所示 选择草绘平面与参照面,绘制第1个截面,标注尺寸,并观察或调整起始点的位置 在绘图窗口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切换剖面】选项,绘制的第1个截面颜色变淡,此时绘制第2个截面,标注尺寸,并观察或调整起始点的位置  若要绘制第3个截面,操作步骤同步骤,若不绘制新的截面,单击草绘工具栏中的按钮 即可完成混合截面的绘制若要重新回到第1个截面,再次在右键快捷菜单中单击【切换剖面】选项即可,如图6-55所示 系统弹出如图6-56所示的〖深度〗菜单,选择一种定义深度的选项,然后相应确定相邻截面间的距离 图6-55 单击模型对话框中的【预览】按钮,观察混合后的结果;单击模型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完成混合特征的建立。

图6-56 实例1使用平行混合特征绘制如图6-57所示的零件模型图6-57 使用平行混合特征绘制零件模型 创建新零件文件 采用平行混合方式 绘制第1个截面图6-58 绘制第2个截面 绘制第3个截面 输入两截面间的距离 修改属性为光滑 实例实例2本节练习使用平行混合特征处理截面边数不同的混合特征,建立如图6-64所示的零件模型 建立新文件 绘制第1个截面 绘制第2个截面 分割第2个截面 绘制第3个截面 在截面中添加点线段 修改起始点 6.5.2 旋转混合旋转混合旋转混合特征的特点:参与旋转混合的截面间彼此成一定角度在绘制旋转混合截面时,每一截面必须在草绘模式下建立1个相对坐标系,并标注该坐标系与其基准面间的位置尺寸;将各截面的坐标系统一在同一平面上,然后将坐标系的Y轴作为旋转轴,定义截面绕Y轴的转角即可建立旋转混合特征 ß实例实例ß使用旋转混合特征,建立如图6-73所示的零件模型图6-73 使用旋转混合特征建立的零件模型 ß 建立新文件 选择旋转混合方式 绘制第1个截面 绘制第2个截面图6-74 绘制第1个截面图6-75 绘制第2个截面 绘制第3个截面并完成混合 图6-76 绘制第3个截面图6-77 完成旋转混合特征的建立 ß6.5.3 一般混合 一般混合是三种混合特征中使用最灵活、功能最强的混合特征。

参与混合的截面可沿相对坐标系的X、Y、Z轴旋转或者平移,其绘制的基本操作步骤同旋转混合的操作步骤 ß建立一般混合特征的操作步骤如下:建立一般混合特征的操作步骤如下:ß 单击菜单【插入】→【混合】→【伸出项】选项;若绘制厚度均匀的实体,则选择【薄板伸出项】选项ß 在〖混合选项〗菜单中,选择【一般】选项,并根据情况选择截面的绘制形式及方法ß 确定截面混合的方式是直的还是光滑的ß 选择草绘面与参照面,在草绘环境中使用【创建参照坐标系】按钮 ,建立一个相对坐标系并标注此坐标系的位置尺寸ß 绘制混合特征的第1个截面并标注尺寸ß 单击草绘命令工具栏中的按钮 ,按系统提示依次输入第2个截面沿相对坐标系X、Y、Z三方向旋转的角度ß 同绘制第1个截面的操作,绘制第2个截面ß 若绘制第3个截面,操作同步骤,否则按系统提示,单击【否】按钮结束截面绘制ß 重复直到完成截面的绘制ß 完成混合截面的绘制后,依次输入截面相对坐标系间的距离ß 单击模型对话框中的【预览】按钮,观察生成的模型;或单击模型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完成混合特征的建立 实例ß本例制作如图6-78所示的零件模型 建立新文件 选择一般混合方式 绘制第1个截面图6-79 绘制第1个截面 绘制第2个截面 图6-80 系统提示输入旋转角度 图6-81 绘制第2个截面 绘制第3个截面并完成混合图6-83 第3个截面 曲面特征 •扫描混合使用扫描混合使用一条轨迹线与一条轨迹线与几个剖面来构几个剖面来构造一个实体或造一个实体或曲面特征,这曲面特征,这种特征同时具种特征同时具有扫描与混合有扫描与混合的效果。

的效果扫描混合扫描混合三者对比三者对比控制控制轨迹迹线数数剖面数剖面数扫描描11混合混合0多个多个变截面截面扫描描多条多条1扫描混合描混合1多个多个 ß6.6 筋特征筋特征ß筋特征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邻平面间添加加强筋,该特征是一种特殊的增料特征ß根据相邻平面的类型不同,生成的筋分为:直筋和旋转筋两种形式相邻的两个面均为平面时,生成的筋称为直筋,即筋的表面是1个平面;相邻的两个面中有1个为弧面或圆柱面时,草绘筋的平面必须通过圆柱面或弧面的中心轴,生成的筋为旋转筋,其表面为圆锥曲面 单击菜单【插入】→【筋】选项或单击按钮 ,打开如图6-86所示的筋特征操控板,各功能选项的意义说明如下 定义:建立或修改筋特征的草绘截面(对已有的筋特征进行修改时,该按钮显示为【编辑】) 反向:控制筋特征的生成方向是向外还是向内,如图6-87所示 图6-87 筋特征生成方向 实例使用筋特征建立如图6-89所示模型中的直筋和旋转筋 打开练习文件 图6-89 建立直筋 建立旋转筋 6.7 综合练习综合练习本节综合利用前面所学的拉伸特征、旋转特征、扫描特征、筋特征,建立如图6-96所示的模型。

ß6.8 课后练习ß1.思考题ß(1)草绘平面与参照平面在设计过程中扮演着什么角色?ß(2)想一想拉伸特征的概念与操作步骤ß(3)在书中经常提到“增料”与“减料”两个词,你是如何理解这两个词的?ß(4)想一想旋转特征的概念与操作步骤,它与拉伸特征有何不同?ß(5)想一想扫描特征的概念与操作步骤ß(6)在扫描特征中如何理解“自由端点”、“合并终点”、“增加内部因素”、“无内部因素”的含义?ß(7)想一想混合特征的概念,它包括哪三种混合特征?试比较这三种混合特征的异同?ß(8)在混合特征建立过程中如何切换到不同的特征截面?如何保证各特征截面的“边数”相同?ß(9)想一想为什么在建立旋转混合特征与一般混合特征时都要建立相对坐标系?ß(10)想一想筋特征的概念与操作步骤?如何变更筋特征的生成方向?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