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地质实习报告范文五篇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74910750 上传时间:2024-08-17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928.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地质实习报告范文五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有关地质实习报告范文五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有关地质实习报告范文五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有关地质实习报告范文五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有关地质实习报告范文五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地质实习报告范文五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地质实习报告范文五篇(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有关地质实习报告范文五篇 地质实习报告 篇 1 一、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理论联系现场实际,再回归到理论上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现场判断、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了解矿物和岩石的形成过程、结构、产状等,掌握野外判断能力,初步建立对某一种岩石的工程地质评价。 3.参观工地, 了解工程地质条件对基坑设计与施工的影响和地质灾害与边坡工程的治理。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积极主动的优良品质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实习日程安排: 2、20_.09.01 星期二上午,到中国科学院_地球化学研究所,参观矿物、岩石标本及同位素年代重点实验室参观。 3、20_.

2、09.02 星期三上午,前往_海岸酒店工地,学习工程地质条件对基坑设计与施工的影响;前往_学习地质灾害与边坡工程的治理。 4、20_.09.03 星期四上午,前往_实地学习认识坡积土、残积土、花岗岩、剪节理、张节理、岩脉,风化地貌、球状风化等地质现象。 5、20_.09.04 星期五上午,在_课室进行实习总结,并学习阅读勘察报告的相关内容, 练习沙土液化的计算和等效剪切波速的计算。 三、实习的内容 第一天 8.31 关键词:地学文化、人文素质 上午在_学院报告厅, 首先是宿老师介绍了这次实习的主要内容, 强调了在实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尤其是安全问题。接着张院长为我们的实习致开幕词。 最

3、后胡红拴研究员做了题为地学文化的研究和传播方式演讲。 所谓地学文化, 是人类在研究与利用地球资源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是人地关系在文化上的反映。地学文化内涵丰富,外延广阔。如黄山、九寨沟、长江三峡、桂林山水、 丹霞地貌、 雅丹地貌等地质旅游景观,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的庐山,不但是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源地,而且其浓厚的文化气息,最终使这个风景名山成了独一无二的旅游胜地。20 世纪地球科学在认知宇宙和地球重大地质事件、勘查矿产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减灾防灾、推进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地球科学诞生 100 多年后, 附加于

4、其上的巨大文化价值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地学文化资源既可以表现为有形的地质地貌景观和人物形象,也可以表现为无形的地学知识、地质灾害现象、地学历史记载等,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可以表现超大的时间跨度和空间尺度,也可以进入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和难以预知的未来世界。 地学文化的任务是在科学与公众之间架起桥梁,满足公众的科技文化需要,提高公众的地学文化素养。譬如到_森林公园实习,我们看到了那些球状风化了的石头、剪解理和残积土,也看到由它们所构成的神奇的大自然轮廓,不禁让人感叹大自然的无比神力。地学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硬邦邦的科学理论,还有那无限的精神享受。 小结:地学文化的领略也需要人有一定的人文修养,再深一

5、点就是人的综合素质。 例如胡研究员就是一个既能进行科学研究又能进行文化创作的能手,用他的话说就是一个“杂家”。而我也应该在今后的学习中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 第二天 9.1 关键词地化所矿物岩石 早上我们步行至中国科学院_地化所, 展开我们第二天的实习,此站主要目的是认识矿物和岩石,增进我们对矿物和岩石的感性认识,以及通过参观同位素年代重点实验室,了解科研人员的科研过程。 我们首先进去科普馆参观, 接待我们的是地化所里的三个研究人员, 我们将在接下来的参观里和他们还有老师一起交流和学习。科普馆里的岩石和矿物琳琅满目地陈列在展柜里,有关地球科学的图画也挂满了墙。 这里的岩石和矿物有的在学校的实验室

6、里见过,但更多的是从未见过的,只见于书本上介绍,自然也没有那种感性的认识。这里有常见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石灰岩、片麻岩、辉绿岩、混合岩、大理岩等。也有常见的矿物,如石英、萤石、长石、刚玉和云母等。我们一边仔细观察这些矿物和岩石的颜色和形状, 一边听研究员和老师讲解关于这些矿物和岩石的结构和构造,以及他们的工程地质评价。不过这里最吸引眼球的要数沙漠玫瑰了,沙漠玫瑰又称“戈壁石”、 “风雕石”,常见的有球状的和块状的,主要产于浩瀚隔壁,沙漠玫瑰是自然形成物,是沙漠的细石经风吹雨打后形成类似玫瑰般的结晶石,这种岩石在天然奇石市场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极其珍贵的研究和收藏价值。科普馆里同样陈列这大

7、量的生物化石,有大型的恐龙化石和恐龙蛋化石,以及第四纪全新世的鹿角,也有小型的植物和动物化石,如距今数亿年的震旦角石、莱德利基虫、创孔海百合、狼鳍鱼、拟蜉蝣等,不一而足。 在科普馆参观的过程中, 我们也看到了一些老科研人员在以前搞野外科研的时候所用过得的物品, 很难想像他们是如何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去从事科研工作的。 不过也正是因为他们几十年来为发展地球化学事业做出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成果。 一个半小时后,我们参观同位素年代重点实验室。此实验室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同位素地球化学专业研究室, 建立了我国第一代同位素年代学实验室,开创了我国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领域。研究方向主要以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学科优势为依

8、托, 发展适用各种地质对象的同位素定年和同位素示踪方法, 加强多元同位素体系理论研究,并与当前地球科学前沿领域-大陆动力学和全球变化密切结合;通过同位素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为解决大陆动力学、壳幔演化及其相互作用、资源形成和勘探以及全球变化等重大基础问题作出具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 此实验室拥有精良配套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仪器和实验室, 不仅可以进行各类地质和环境样品常规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放射性同位素、固体和气体稳定同位素以及稀有气体同位素分析,而且大部分仪器还配备了激光探针进样系统,加上最先进的电子探针,还可以进行各类样品的微区原位主量元素、 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分析以及图象分析。

9、小结:今天的参观和学习确是拓展了视野,认识了更多的矿物和岩石以及它们的结构和构造。对于同位素实验室的参观,虽然没有深入去了解, 也不可能去深入了解各个实验室的所从事的科研工作, 但可以从实验室里的那种静谧的气氛去感受做科研的严谨。 第三天 9.2 关键词:基坑工程边坡工程 地质实习报告 篇 2 姓名: 院系: 班级: 学号: 一、前言 实习时间:20_-20_第 2 学期第 16 周(6 月 15 日19 日) 实习地点:伏牛山国家地质公园 实习目的: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我们对工程地质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关于工程地质与土力学中的基本知识,但是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距,

10、所以为了更好点的认识地质现象,加深对其了解,我们20_级土木工程专业在十六周,在冯博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我们的地质实习。巩固和加深在课堂学的理论知识,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解岩层产状及其形成过程和发展情况, 了解岩石的性质以及该地区的地质发展演变。通过实习,对工程地质的常规步骤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以后的工作学习做了铺垫。 二、区域地质概况、地质剖面详述、区域地层以及岩石小结 6 月 14 号,早上八点左右出发,经过几十分钟的车程,我们首先来到了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 它位于有着中国脊梁之称的秦岭造山带。在这里,商丹俯冲带构造略图向我们详细的阐述了秦岭群一带的构造图。 在秦岭群左侧还有着坐落在杨子板块上

11、的南秦岭,它们之间是商丹缝合面和弧前沉积楔形体。早古生代,扬子板块北缘发生分裂,在秦岭洋中形成一独立的大陆地块。 之后,该地块由于“郑庐转换断层”的影响而被错开成东西两个部分,西部为秦岭地块;东部为下扬子地块。从古生代末期开始,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相向运动,秦岭洋洋壳向华北板块单向俯冲,至早中生代,下扬子地块先于秦岭地块与华北板块发生碰撞造山作用,并使华北板块沿“郑庐转换断层”破裂,随后,由于扬子板块的碰撞造山作用,北面进一步左旋平移造山,形成北缘大别一胶南造山带, 后缘则在扬子板块与下扬子地块的碰撞结合部形成宁镇造山带。 由于郊庐以西的西秦岭造山带地处华北和扬子两板块的中部, 强烈造山作用使夹

12、持于两板块间的秦岭地块大规模压缩、上隆剥失等,因而现残留的仅是变形和变质都十分强烈并呈狭长带状的地块。郑庐以东,由于位处华北,扬子两板块边部,挤压应力相对较弱,而且挤压应力大部分被沿邦庐断裂大规模的平移作用所消耗,因此,下扬子地块变形较弱,保留下来的块体也较大,造山作用也较弱.“郑庐转换断层”在转变为郊庐平移断层过程中, 南部由于受扬子板块的限制与掩盖, 因此,邦庐断裂带便于大别山南缘突然中止。随后我们自行解散,开始仔细观察起周围的环境了。观察之后,我们重新乘上客车,向下一个目的出发。接下来,我们一行人来到了秦岭岩群石槽沟组。跟着老师,我们来到了石碑前,在老师的讲解和观察下我们知道了秦岭岩群石

13、槽沟组是岩性为石榴矽线黑云斜长片麻岩、石榴矽线黑云二长片麻岩、矽线石片麻岩、透辉变砾岩和大理岩。原岩为中基性及中酸性火山岩夹陆源砂泥质碎屑岩岩石组合。形成于古元古代(距今 2518 亿年)。属于中深变质岩系。石槽沟岩组属于秦岭岩群上部岩组。1987 年创名于西峡县石槽沟。在查阅资料后,对秦岭岩群石槽沟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石槽沟组下部主要为二云变粒岩、石榴黑云变粒岩,(蓝晶石、夕线石、石榴石)黑云斜长片麻岩,夹石英岩,二云石英片岩、斜长角闪岩和薄层大理岩;中部 主要为石榴二云(黑云)石英片岩,夹十字石榴黑云石英片岩、夕线石榴黑云石英片岩、蓝晶石榴二云石英片岩及长石石英岩,局部夹有大理岩及斜长角闪

14、岩;上部主要为石榴二云石英片岩、石榴黑云石英片岩,夹斜长角闪岩、大理岩、薄层石英岩及少量变粒岩。 该群遭受中压相系以低角闪岩相为主的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和区域混合岩化作用。为了让我们进一步的体会,老师带我们来到了朱夏断裂带。 该处为朱阳关夏馆断裂带通过部位。 其背部为古生界二郎坪地体和沿断裂带发育的加里东期及燕山期二长花岗岩; 南部为古元古界秦岭地体和受断裂带控制的白垩纪夏馆红色沉积盆地。断裂带上剪切作用形成的窗棱构造、眼球状构造、挤压透镜体及旋转眼快体。朱阳关-夏馆断裂带是秦岭古岛弧与二郎坪弧后盆地南缘分界线, 断裂带在几何形态上是一系列倾向 S 的叠瓦状构造。走向 NWW-SEE,倾向 S

15、SW,岩层层面主要倾向 S,倾角变化较大。朱阳关-夏馆断裂带运动学性质是SSW-NNE 向推覆俯冲兼左行平移,从而形成朱夏断裂带斜向推覆俯冲的运动学特征。 该运动学特征表现为朱夏断裂带北面的二郎坪弧后盆地向秦岭群下俯冲,南面秦岭群则相对向二郎坪群上逆冲推覆。 走滑挤压和单向挤压为主的特征,指示朱阳关-夏馆断裂带构造运动是在区域性挤压兼走滑的动力下形成的。 朱夏断裂带中心温度最高可达 650、 压力最高可达 0.65Gpa,越远离断裂带温度和压力越低。朱阳关-夏馆断裂带形成时属于中温和中低压环境,变质程度最高可达角闪岩相。而后,冯老师带我们来到了断裂带断裂处。明显可见的断裂带向左下方向倾斜,土褐

16、色的岩石在上面附着着,在其两处,有着不同的岩石走向,这是我们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接触到传说中的断裂带,心中充满了满满的感叹。遥想当时板块运动时形成这断裂带是多么的震撼啊!到了集合的时间,我们又坐上客车向下个目的地出发了。不一会,我们来到了本次实习最好玩的地方-渠首闸。这是一个水库,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大河流淌,两岸青山磅礴,大石高耸,好一个奇观之景。下到水库之后,大家都兴奋地跑到了水岸边,有些同学抓起了鱼,有些同学在拍照留念,更有的同学沿着嶙峋的石山爬了上去,此处的岩石形状大小各异,凌乱地摆在山脚处。观察之后我发现,此处的岩石层去之前一路而来所看到的岩石层还要坚硬,手触摸上去都能感觉到硬实感。老师们看

17、到同学们的欢快劲也都笑而不语,在大家玩了好一会之后,老师向大家讲解了如何去勘察山体的岩石岩层产状以及如何使用地质工具测量岩层层面、断层面、节理面等面状构造的产状要素。我们也带来了罗盘仪。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如何测量岩层产状 3 要素。岩层产状要素的测量,首先要测定岩层的走向: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意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相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气泡居中, 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走向。 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的方向,它可以两边延伸, 指南针或指北针的读数都是该直线两端的延伸方向。 如 N30E 与 S30W (用象限角表示) 即 30与 21

18、0 (用方位角表示) , 均可代表该岩层的走向。第二步,测定岩层倾向,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南端紧靠层面并转动罗盘。 地质实习报告 篇 3 一 、实习概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配合地质地貌学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并且使同学们对所学地质地貌学知识有更感性的认识,巩固教学成果,20_年 7 月 13 日,我们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01 级的同学在高老师和刘老师的带领下,到全国首批旅游城市之一的肇庆七星岩地区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地质地貌实习。尽管只是三天的时间,我们的地质地貌知识也相当有限, 但是在已经掌握了当地详细地质地

19、貌情况的高老师和刘老师的精心讲解和耐心指导下,加上不少学者之前做的调查资料,我们得以比较系统地了解掌握了当地的地质地貌情况, 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 同时也通过实践,验证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本次实习从 7 月 13 日开始,从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出发,途经中山,江门等市,中午到达高要市,实习考察正式开始,首先在西江南岸卸煤码头考察滑坡和河流阶地,再经西江大桥抵达肇庆市,下午到北岭考察洪积扇,最后是到东岗村观察并讨论了当地冲积平原与洪积扇之间的过渡地貌。14 日考察重点在七星岩风景区的地貌考察,主要地貌有地下溶洞,落水洞,干溶洞,断层带等。第三天上午考察了西江三榕峡东岸的北岭背

20、斜,总结了实习成果, 下午离开肇庆返回珠海, 结束了为期三天的实地考察。 二 、实习内容 7 月 13 日早上,我们乘车出发,所经过的公路基本上都是沿着珠江三角洲的边缘开辟的。 南方多丘陵,沿着三角洲冲积平原的边缘建设公路难度一般都较低。 公路两旁可以看到低矮的丘陵,这些丘陵的岩石大多已经风化成砖红壤了, 很少有完整的基岩保存下来。而正是由于肇庆的基岩出露状况比较好, 所以我们选择它作为地质、地貌实习的基地。 整体上来看,肇庆七星岩地区北部是山地,南部是丘陵,中部是西江冲积平原,肇庆七星岩喀斯特丘陵就是位于这个平原上。下面我们就三天实习所考察的地貌类型来分类来说明肇庆七星岩地区的地质地貌状况。

21、 1.滑坡与侵蚀阶地 坡面上大量土体、岩体或其他碎屑堆积,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称为滑坡。滑坡是山区建设中经常遇到的一种自然灾害。 7 月 13 日早上我们从珠海出发,首先到达的第一个实习地点是处于西江南岸西江大桥东侧的一个小卸煤码头,也称上南岸,属于半埋藏阶地。 上南岸是一个潜在的滑坡, 但是目前没有再次滑坡的趋势和迹象。该地区在 20 年前发生过一次大滑坡。1983 年 12 月 16 日晚上约 9 时至 11 时该地发生一般性规模的突然滑坡,塌方200多米,沉降深度 10 米。事发时该处卸煤码头上有四个民工在小屋内睡觉, 后来只有一人逃脱。 据讲, 滑动是首

22、先从下面开始的,后来才看到上部滑动, 由此可分析判断此滑坡属牵引式或称拖带式滑坡,广东地区的滑坡多是这种小型滑坡。 此滑坡范围在 130m140m 内,滑动后滑坡体伸入西江,由于规模较小,所以没有造成西江淤塞。造成此滑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该地处在西江凹岸,受凹岸侵蚀使土石坊减少,导致不稳定。 (2)滑坡体上部原本有一蓄水池(现已填平),与山体旁的西江距离不远,水的下渗对滑坡体的滑动起了润滑作用。 (3)该地原本的卸煤码头比较大,卸下的煤多,加大了滑坡体的负荷,促进滑坡的产生。 (4)滑坡体由第四纪粘土组成,是松散的堆积物,容易产生滑动。 该滑坡滑动后形成了 45 个滑坡阶地。如今的

23、滑坡体由于采山造石和植树造林等原因已经看不出,只有滑坡壁依然可见。 2.河流阶地 河流阶地是洪水不能淹没的原先谷底地形,即常态阶地。这里的洪水不是一般洪水 ,而是百年一遇的洪水。 原先谷底必须有残留冲积物,如果河流谷坡仅有阶梯状的岩石坡面,可称之台地或古剥蚀夷平面,它不一定是河流形成的。 肇庆市西江河谷地貌横剖面图 阶地的类型有常态阶地 (或阶地) 、 半埋藏阶地和埋藏阶地,其中后两种是阶地变形的结果。 (1)常态阶地分布在河流上游或源头区。如鉴江信宜、漠阳江春湾、北江韶关,是洪水不能淹没的阶地,故称常态阶地,简称阶地。 (2)半埋藏阶地是原先的第一阶级地主要因海平面上升引起的均衡构造下沉,而

24、与全新世堆积的高河漫滩类高、 至今能被洪水淹没的阶地,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冲积平原, 如肇庆市西江与七星岩之间的地貌即为第一级半埋藏阶地。 (3)埋藏阶地是半埋藏阶地向三角洲延伸逐渐被全新统覆盖形成,分布在入海三角洲,这是最高和最年轻的埋藏阶地。 上文所说的滑坡历时一个多小时, 形成四五个台阶。如今的公路就修在一级阶地,朝上是三级阶地。阶地是河流历史时期的河漫滩下切或抬升造成,由鹅卵石可以判断。 沿西江边一滑坡壁往上走到二级阶地,在第四纪,此处曾是西江河漫滩,后来由于构造运动使河漫滩抬升,形成现在的二级阶地。此现象体现了西江是摆动的,河流是下切的,两岸是抬升的。 地质实习报告 篇 4 金秋十月,我

25、们 08 级地理班踏上了实习的路程。此次实习对我们来说算是第一次真正的野外考察活动, 一路上同学们都是十分的激动, 似乎有着使不完的劲儿, 在大巴车上左望望右瞅瞅。班里的同学有许多像我一样是这么近的、 清晰地接触到山地和丘陵的胜景,个个喜不自胜。而一些从山区走出来的同学也是一个个想回到了家乡一样高兴, 为一些同学诉说着各种美景, 而同时,我们的老师也在让我们认识各种岩石、矿物等。 林州市地处太行山东麓,西依太行山连接黄土高原, 东连华北平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上, 林州地区各种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现象典型多样,并且出露良好,区内交通便利具有较好的实习条件,

26、因此,从10 月 31 日11 月 4 日进行了为期 5 天的实习, 主要的实习对象是林州野外地质地貌以及本区的土壤、植被、气候等。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在于:一、通过实习来印证、丰富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 二、 通过实习, 初步学会观测和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质、 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并掌握地质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 掌握地貌、 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教学和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打下基础。 三、通过实习,了解实习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 以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林州简介 我们这次实习的地

27、点是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林州,林州市区处于林州盆地之内,北纬36线大致横穿林州盆地中央。盆地西界为太行山,东部为低山丘陵,北止于太行山与东部丘陵相接的姚村,难道东部丘陵与太行上相连接的合涧镇。盆地略呈南北延伸的长方形,南北长 35 公里,东西宽约 5-10 公里。盆地形态很完整,构成一个独立的自然单元。林州市位于盆地东缘,恰在盆地纵长方向上的中央。盆地海拔 450米,盆地内为第四系黄土覆盖,土层深厚,地表平坦。盆地走向为北北东南南西向, 西侧的太行山受林州断层制约并为断层仰测,平均海拔高出盆地 400500 米,东侧为东部丘陵,高出盆地 100200 米,为林州断层的下降盘。 对于

28、此次实习地林州,根据一路所见及一些书本知识,我把林州的概况分为以下几大方面。 1. 地质基础 林州地区出露的地层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片麻岩, 最新的是近代冲积层。其中发育较为完善的是太古界、 远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层,上古生界和中古生界地层本区缺失或为新生界地层所覆盖。本区地质现象丰富多样。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都有分布,其中变质岩和沉积岩分布最为广泛;地层多样,太古界、元古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层均有分布,太古界地层主要分布着各类片麻岩,元古界地层以石英岩为主,古生界的寒武纪地层分布有竹叶状灰岩和鲕状灰岩,奥陶纪地层主要为灰岩,新生界未胶结的沉积物,各种规模的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典型。 2

29、. 褶皱和断层构造 林州盆地地处太行山南段山前过渡带 (指太行山主要山体与华北平原之间的倾斜地带),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山西台背斜东部边缘的太行山隆起, 中生代的构造变动是太行山南段的前中生代地层形成宽缓的背斜隆起, 并伴随着大量的断裂发育和岩浆侵入活动。林州盆地的西侧为林州断层,在地形上为陡峭的悬崖,断层线走向为 nne。断层在盆地西部延长 35 公里,断层的上升盘位于断层西部,平均高出林州盆地400500 米,基部出露的是太古界片麻岩,上覆远古界震旦系石英岩和古生界页岩、鲕状灰岩。林州盆地是伴随着林州断层生成的,又形成了盆地内许多强度不等的褶皱构造,在盆地边缘常形成小型褶皱出现。在盆地西侧山体

30、,断层的接触关系是太古界片麻岩与中奥陶纪灰岩相接触。 3. 地表形态 林州地区大致可分为三部分:西部是陡峻的太行中山,浑圆的中部丘陵和黄土覆盖的林州盆地。 4. 气候状况 林州盆地位于华北大平原的西南部和山西高原的交界地带,东部距海不远属于北温带东亚季风气候区的范畴。按行星风讲,一年中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很重。 气团方面则是基地气团和热带海洋气团的交替又严重地支配了这里的气候规律。 5. 水文概况 本区河流皆发源于太行山东坡,与太行山构造方向近于垂直,盆地北部为漳河,中部为洹河,南部是淅河,各和均由西向流经盆地,在盆地东部的平原地区先后与卫河上源各河交汇。各河谷水文均具有干燥气候区域、山地和平原的

31、河谷特征。河流在山中时,比降大,下蚀力强,到盆地中心河流干涸成砾石浅滩。 6. 土壤概况 本区土壤磷、钾肥充足,透水、蓄水性适中,肥力较高,但植被稀疏,坡陡土薄,冲蚀作用严重。若能按坡度的急缓,划分宜农、宜林、易牧的范围,开展水土保持,增施氮肥,则土壤的肥沃程度必能更高。 7. 植被概况 林州地区的天然树木,早被砍伐破坏,现有树木基本上是近几十年植树造林的结果。植被中主要的树种有槲、栎、槐、杨、板栗、山楂、山皂荚等,草本有蓑草、苦草及木本科草类等为优势种。 地质实习报告 篇 5 实习一、矿物(一) 认识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 学习肉眼识别矿物物理性质的方法。 实习二、矿物(二) 观察认识常

32、见矿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矿物的鉴定描述方法。 实习三、风化作用 在校园后山观察、认识风化作用产生的地质现象,观察风化壳剖面特征并画素描图;初步掌握野外观察分析地质现象及地质素描的方法。 实习四、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 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录像,观察认识地面流水的种类及产生的地质现象;初步掌握冲沟、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滩的沉积物特征;观察分析河流阶地的形成和类型。 实习五、常见的沉积岩 观察认识常见沉积岩的矿物成分、颜色、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岩石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沉积岩。 实习六、地质构造与阅读地质图 1.通过构造模块认识褶皱、断层的类型,以及在平面上、剖面上的表现特征; 2.通过阅读一幅地质图,掌握地质图读图步骤与方法。 实习七、常见的岩浆岩 观察认识常见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岩浆岩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岩浆岩。 实习八、常见的变质岩 观察认识常见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等鉴别特征,初步掌握变质岩的鉴定描述方法, 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变质岩。 实习九、参观认识古生物(化石) 通过参观地质陈列室, 初步认识地壳历史中各代主要古生物(化石),理解生物演化规律及在地质学中的研究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