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乌克兰冲突 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是欧洲除俄罗斯外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原苏联 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 是仅次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第三大加盟共和国 乌克兰人属于东斯拉夫族,与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血缘密切乌克兰是一个新兴的自由市场经济体,乌克兰工农业较为发达,重工业在工业中占据主要地位乌克兰的军事领域仍保留着庞大的武装力量系统, 军事技术非常先进 乌克兰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为主权、独立、民主的法制国家,实行共和制总统为代表国家的最高元首 历史遗留问题+民族主义+穷的揭不开锅 1954 年,根据赫鲁晓夫的长官意识,重新划分了边界,把克里米亚划入乌克兰,当然乌克兰也有交换的土地苏联垮台后,92 年俄罗斯杜马单方面通过一项决议,宣布 54 年划界决议为非法,克里米亚仍然是俄罗斯的地盘,引发严重的外交冲突克里米亚是沙俄控制黑海沿岸、地中海、巴尔干地区的基地,还是黑海舰队司令部所在,俄罗斯决不会放手任由乌克兰倒向西方 1932 到 33 年,乌克兰弄了一场大饥荒,饿死人数有争议,最高估算达 480万,最低估计也在 250W 以上,而根据戈尔巴乔夫公开化运动解密的档案,这场饥荒是苏共有意发动的,意在“惩罚”不太听话的乌克兰, 1932 年到 1933 年,苏联还对抱有民族主义观点的乌克兰知识分子、作家等民族文化精英进行了清洗。
乌克兰政治家和学者指出1932年-1933 年大饥荒是苏联对乌克兰的种族清洗和种族灭绝2002 年乌克兰将 11 月 22 日定为大饥荒纪念日,还建了不少纪念馆两国关系可想而知 2004 年,亲俄的总统库奇马垮台,指定的接班人(现总统亚努科维奇)在大选中获胜,可又被联合国、欧盟、美国派驻的观察员揭露出选举存在严重的作弊重新大选后亲欧的尤先科获胜,中间还有个小插曲,尤先科被人下毒差点毒死,传言是克格勃总头目普京派人下的毒,后来查无实据不了了之 亲欧的尤先科上台后普京借能源问题全力打压乌克兰先是 06 年严冬悍然彻底停了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跟大饥荒的作法如出一辙,随后在 09 年迫使乌克兰屈辱地接受了每千立方 450 美元的天价天然气 (当时国际市场价格大概在200-230 之间, 中国跟俄罗斯的天然气谈判一直谈不扰也是因为价格) , 直接导致季莫申科政府垮台并在亲俄政府上台后被判刑 2010 年亲俄的亚努科维奇上台后加紧跟普京合作,与欧盟的谈判毫无诚意,出尔反尔,欧盟一度停止了与乌克兰的相关谈判普京以金钱为诱饵拉乌克兰入伙搞新苏联,宣布供乌克兰的天然气价格降到每千立方 270,又宣布要买乌克兰 100 多 E 美元的国债。
乌克兰政府本身亲俄,加上穷的快揭不开锅了,双方一拍即合 2013 年 11 月 20 号左右,乌克兰宣布停止与欧盟谈判,铁了心要跟着普京干,引发大规模抗议,直到现在还没消停暴力冲突不断升级,尤如战争大片 俄乌天然气争端 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民调显示, 多数俄罗斯人认为, 亚努科维奇担任乌克兰总统更有利于俄罗斯 由于俄罗斯供应的天然气价格上涨,乌克兰民用天然气价格从去 2009 年 5 月 1日起已经从每千立方米 37 美元涨到了 74 美元,企业用天然气价格从 42 美元涨到了 62 美元不堪承受的经济和生活压力早已令乌克兰百姓怨声载道 亚努科维奇承诺,首要任务是解决俄乌天然气争端问题他要让乌克兰民众重新用上 “廉价的天然气” 亚努科维奇一直被俄罗斯视为 “自己人” 他还表示,乌克兰应参与从俄罗斯至德国的“北流”天然气管道的建设他确信,乌克兰不能成为同类项目的局外人,这些项目既能为国家预算带来额外收入,也会给国家经济带来投资 东西兼顾平衡外交 亚努科维奇承诺要致力于发展同欧盟、 俄罗斯和西方的关系, 这也符合他一贯坚持的“平衡发展”外交原则 俄罗斯政治家也大都认为, 亚努科维奇他当选总统不仅可以稳定乌克兰动荡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而且还有助于俄乌两国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在 2004 年败北后,亚努科维奇曾坦言,一旦他成为国家领袖,乌克兰绝不会再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他将致力于把乌克兰变成俄罗斯和欧盟之间增进区域稳定的桥梁 乌克兰在外交政策上从此将更加积极中立——国家既不会与西方紧密结盟,也不会完全与俄罗斯站在一条战线上更何况“橙色阵营”的瓦解导致乌克兰各种颜色并存,而这要比单一颜色对国家有利,因为这可以兼顾东西方的利益 不过,不管亚努科维奇说得有多好听,把乌克兰的未来描绘得有多美好,也有不少民众已经对此心灰意冷:由于信仰多元化、社会两极化和经济市场化,无法形成乌克兰社会中的主导政治潮流 2014 年 2 月,乌克兰暴力冲突 2014 年 2 月 18 日,乌克兰首都基辅发生近三个月来最严重的暴力冲突联合国、俄罗斯、中国等呼吁有关各方制止暴力流血,通过对话和平解决危机19日,乌克兰治安当局宣布会在全国开展“反恐”行动,该国陆军总参谋长也已撤换2014 年 2 月 20 日,乌克兰警察部队表示,镇暴警察在与反政府示威群众于首都基辅爆发的新一波暴力冲突中动用实弹,是出于自卫截至 2014 年 2 月 22日晚,冲突已经造成 80 人死亡,其中警方 13 人,另有数百人受伤。
2 月 22 日晚,乌克兰总统新闻处宣布,暂时“休战”并开始谈判进程,20 日定为哀悼日 俄乌克里米亚争端的原因分析及思考 在苏联解体以前, 俄乌之间关于克里米亚问题虽然也有不少争议, 但该问题毕竟还是停留在国内的层面上 随着苏联的解体, 俄乌分别变成了两个主权国家,在原联盟财产和债务的划分、石油及天然气管道、组建联合武装力量、战略核武器、 黑海舰队的归属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 进而使双方关于克里米亚归属之争不再是单方面的问题,与其他矛盾交互影响,变得日益复杂,并出现了多次反复与较量 克里米亚争端虽然已经划上了一个句号, 但有许多问题还是值得我们去思考, 克里米亚争端为什么会发生并日趋复杂, 险些导致俄乌双方军事冲突?纵观整个事件全过程,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从历史行为和经验方面来看:其一,国与国之间或两个政治实体之间, 无论是何原因所进行的领土割让或赠与, 当双方关系或实力对比发生变化时,都有可能引发被割让或赠与领土的归属争端, 克里米亚争端也正是因苏联的这一赠与行为而引起;其二,乌克兰虽然独立了,但在历史上乌克兰从未作为主权国家存在过, 乌克兰本身的独立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为克里米亚半岛的独立行为树立了反面榜样。
第二,从民族政策方面来看:1944 年苏联政府以当地克里米亚鞑靼人与德国法西斯勾结为由,将鞑靼人大批迁往中亚,使俄罗斯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不当的民族政策人为地使克里米亚民族构成发生改变, 为后来克里米亚的亲俄倾向奠定了基础 第三,从利益选择和外交取向来看:在独立初期,乌克兰认为保持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安全利益高于一切,因此在外交政策选择上完全执行一条亲西方的外交政策, 以期得到西方的援助和保护 特别是在克拉夫丘克时期,乌当局既没有形成系统的对俄政策,又盲目地与俄对抗以期保持自身主权的独立,对俄离心倾向渐强,不断背离俄罗斯及以俄为中心的独联体体系,使俄当局大为不悦 此时, 克里米亚的分离倾向正好为其制裁乌克兰提供了机会 第四,从政治策略方面来看: 克里米亚问题是俄乌关系当中俄罗斯惯用的一张牌 俄罗斯利用克里米亚问题打压乌克兰, 以便双方在解决有关黑海舰队划分、 战略核武器及能源过境等问题上增加俄罗斯的筹码 第五,从经济原因方面来看:苏联解体后,虽然俄乌经济状况都不断滑坡,但与俄相比乌受到的冲击更为严重,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克里米亚地区的民众不满情绪和怀旧、 “思俄”倾向日益显露,为克里米亚民族分离主义不断抬头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第六,从外部环境来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乌克兰独立初期,出于拉拢俄罗斯和担心乌克兰的核武器扩散等因素的考虑, 在对待俄乌有关争端的态度上基本是偏袒俄罗斯,因此也使克里米亚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第七,从文化认同方面来看:克里米亚自 1783 年被沙俄吞并后一直归俄管辖, 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 克里米亚同乌克兰一样一直处于与俄融合与同化的过程中,只是在 1954 年之后才被纳入乌克兰的发展轨道抛开民族构成的因素单从时间长短来看, 克里米亚受俄罗斯影响和同化的深度也远远大于乌克兰 因此,克里米亚的民众在文化认同和价值取向上更倾向于俄罗斯, 就连半岛上的大多数乌克兰族人也认为克里米亚应该归属俄罗斯 就像克里米亚自选总统梅什科夫声称的那样: “无论是 1954 年克里米亚半岛从俄罗斯划归乌克兰之前还是之后, 克里米亚人民在精神上总是俄罗斯人民的一部分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克里米亚的“归俄”倾向提供了文化土壤 同时,又是受什么因素影响促成了问题的最终解决?首先,1994 年初以后,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调整导致美俄关系发生变化, 出于遏制俄罗斯的战略目的, 美乌关系开始不断升温。
这在客观上为乌有效打击克里米亚分离主义势力, 妥善解决克里米亚争端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其次, 俄乌特殊的渊源关系和利益互补,使彼此在经历过短暂的对抗后, 又重新冷静地回到逐步改善关系的轨道上来 随着双方一系列矛盾和冲突的解决,为克里米亚争端的解决扫清了障碍再次,俄罗斯承认克里米亚是乌克兰的组成部分, 除了不希望恶化乌俄关系, 损害俄罗斯的国际形象等诸多因素以外,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俄罗斯现在的经济力量不允许它再背包袱 自古以来,国与国之间的领土争端都是非常复杂、棘手和敏感的问题其中或有历史的恩怨、种族的纷争,或有文化认同的差异、宗教信仰的冲突,或有利益的纠葛、大国力量的博弈等等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各种力量分化组合,分分合合,难于定论同样,克里米亚争端也不例外克里米亚问题虽然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但半岛内分离主义和亲俄倾向并没有被彻底消灭从之后发生的刻赤海峡危机、灯塔事件及黑海舰队基地租期等问题出现的插曲来看,由于该半岛特殊的经历和半岛内民族认同的差异及有关半岛自治权限等问题的存在,半岛再起危机的隐患仍然存在根据 2004 年底乌克兰议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自 2006 年 1月起乌克兰国家政体将由总统议会制转变为议会总统制。
继“橙色革命”之后,亲俄、 亲西两派政治力量的再次角逐,将使乌克兰未来的内外政策取向仍然充满变数同时,俄罗斯在重新崛起后有没有可能重新对克里米亚提出主权要求,这些变数都将取决于俄乌双方实力的对比、 双边关系的发展状况以及外部因素的相互影响 总之,乌克兰政治危机的直接导火索虽然是乌政府去年 11 月决定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但最根本原因还是国内民众在“向东走”还是“向西走”问题上的深度对立这一根本矛盾没有化解,乌克兰局势升级的土壤就始终存在 从人口和地理因素分析,大约三分之一的乌克兰人口讲俄语,大多生活在靠近俄罗斯的东部地区,主张与俄罗斯保持密切关系;大约三分之二人口讲乌克兰语,主要生活在中西部地区,倾向于更亲近欧盟费希尔认为,无论谁当选总统,都会被其中一派视作“自己人” ,而被另外一派视为“敌人”或者某一境外势力的“代言人” 这种对 立情绪始终没有得到缓解,从而成为酝酿更多危机的温床,在出现诸如财政危机恶化、政府立场突变的事件后发酵成政治动荡 俄政府 2014 年 2 月 17 日宣布,本周将向乌克兰政府拨付 20 亿美元后续资金,作为 150 亿美元紧急财政援助承诺的一部分。
俄政府同意继续拨付援助,或许引发反对派猜测, 认定乌俄两国领导人已经达成幕后共识, 延续乌政府先前的亲俄立场而反对派方面,德总理默克尔同一天会见乌反对派领导人,虽然表示将为积极化解危机全力以赴,却没有为反对派带来与俄拨付援助款意义相当的“利好” 民族和解、 内战分治抑或胶着持续, 乌克兰危机所致的变量异动最终将指向何种结局不得而知,唯一能确定的是,国家命运已不完全掌握在乌克兰人手上 最近一段时间乌克兰的紧张局势,成为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乌克兰这个地区,历来历史问题非常多,现实局势也错综复杂那么究竟乌克兰问题的缘由是什么? 从地势上说,乌克兰是欧盟与俄罗斯的“陆地走廊” ,无论是渗透还是反渗透,乌克兰都是无法回避的缓冲地带 首先,从历史原因上看,乌克兰在摆脱了立陶宛—波兰的统治而独立后,面临着民族生死存亡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选择了归附俄罗斯但是族群的认识区别仍是存在的,感情上亲俄的东、南人和亲西方的西部人的不同观点长期存在乌克兰是原苏联 15 个加盟共和国之一,领土面积是仅次于俄罗斯的国家1991 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独立然而,在乌克兰的国内一直存在的“东西之争” 。
其次,从现实来看,乌克兰形成现在这个局势的导火索应该说是始于 2013 年 11 月,乌克兰想要与欧盟签订联系国协议, 乌克兰的这一行为引起了俄罗斯的不满,俄罗斯开始对乌克兰进行软硬兼施,对其经济进行施压,提高的进出口商品的关税以及提高石油,天然气等的价格,同时,承诺向其提供贷款等帮助一系列的措施迫使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暂停了与欧盟的签订仪式, 然而, 这又使得乌克兰国内的亲欧盟派走上了首都基辅的街头游行示威与亲俄罗斯派打得不可开交,矛盾不断升级! 那如今的乌克兰局势面前, 各国又是持什么的态度的呢?这些态度的背后利益与导致结果又是怎样的? 就俄罗斯而言,普京的态度的非常的强硬,他已经向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请求批准在乌克兰境内使用军事力量,重兵把守着克里米亚而且,乌克兰国内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严重不足,一直以来都是俄罗斯对其进行低价援助,在经济上严重依赖俄罗斯,所以,亚努科维奇不得不投靠着俄罗斯, 这也是, 俄罗斯不惧西方国家对其出兵克里米亚的谴责的重要原因 然而,在以欧盟,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也是对乌克兰进行步步逼紧欧盟为了实现东扩计划,近 4 年来,一直在与乌克兰商谈,如今却受到重挫。
针对俄罗斯的举动,欧洲方面声称俄罗斯违反了国际法要对俄罗斯进行制裁 美国方面, 也在乌克兰附近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以此来对俄罗斯和乌克兰展现强硬姿态现在也有乌克兰人称,美国黑水雇佣兵出现在乌克兰,大约有 300 人,不过,英国称此消息很可疑 站在我们中国的角度上而言,两国交往顺利友好,中国与乌克兰一直有重要的互补性贸易合作关系 这也使得中国很关心乌克兰的局势走向, 更希望乌克兰问题能够通过和平协商的手段解决在这场美俄角力中,中国无疑是乌克兰危机中美俄都极力想要拉拢的伙伴,这对中国而言是机遇, 也是挑战, 中国具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从中国自身的利益出发考虑, 近期,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表态微变,改变对乌克兰低调态度,启用高级别发言人发表新观点,提出中国既坚持原则有实事求是,并说乌克兰问题“事出有因” ,这一词,被认为是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力挺普京 就目前乌克兰的局势来看仍然十分紧张, 外部各方势力的介入角逐, 使得其矛盾不断加深,各种关系错综复杂,乌克兰国内政治仍处动荡,游行示威和小规模的纠纷不断但是,问题总是会被解决的 所以就我对乌克兰此次危机的结局的预测是,乌克兰不会加人欧盟,而会重新投入俄罗斯的怀抱, 西方的制裁也不会对俄罗斯和乌克兰局势有实质性的影响。
因为,即便,欧盟对乌克兰放出诱饵,提供资金,但是却无法提供其国内使用的天然气, 石油,而俄罗斯的软硬兼施再加上俄罗斯在克里米亚的驻兵以及中国的含蓄态度都无疑会左右着乌克兰的人心, 而且在乌克兰国内本身就有许多俄罗斯人以及亲俄罗斯派, 对于亲欧美派的乌克兰人们我想他们同样是无法承受来自俄罗斯方面的经济与军事的施压, 况且俄罗斯同样会对乌克兰提供资金上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