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李永春一、历史一、历史背景背景1.齊楚爭霸齊楚爭霸-----伐楚原因伐楚原因 存刑救衛存刑救衛 2.蔡姬蔡姬蕩舟蕩舟---- 侵蔡原因侵蔡原因 楚國楚國 齊齊國國 葵丘會盟葵丘會盟 進攻鄭國進攻鄭國 僭越稱王僭越稱王 《《左傳左傳·僖公三年僖公三年》》記載說:記載說: 齊侯與齊侯與蔡姬蔡姬乘舟乘舟于囿,于囿,蕩蕩公,公懼,公,公懼,變色,禁之,不可,公怒,變色,禁之,不可,公怒,歸之歸之,,未之未之絕也絕也,蔡人嫁之蔡人嫁之 《《韓非子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外儲說左上》》:::: ……………………桓公大怒,將桓公大怒,將桓公大怒,將桓公大怒,將 伐蔡仲父諫曰:伐蔡仲父諫曰:伐蔡仲父諫曰:伐蔡仲父諫曰:““““夫以夫以夫以夫以寢席之戲寢席之戲寢席之戲寢席之戲,不足以伐人之,不足以伐人之,不足以伐人之,不足以伐人之國,功業不可國,功業不可國,功業不可國,功業不可冀冀冀冀也,請無以此為也,請無以此為也,請無以此為也,請無以此為稽稽稽稽也桓公不聽桓公不聽桓公不聽桓公不聽仲父曰:仲父曰:仲父曰:仲父曰:““““必不得已,楚之菁茅不貢于天子三年矣,必不得已,楚之菁茅不貢于天子三年矣,必不得已,楚之菁茅不貢于天子三年矣,必不得已,楚之菁茅不貢于天子三年矣,君不如舉兵為天子伐楚。
楚服,因還襲蔡,曰:君不如舉兵為天子伐楚楚服,因還襲蔡,曰:君不如舉兵為天子伐楚楚服,因還襲蔡,曰:君不如舉兵為天子伐楚楚服,因還襲蔡,曰:‘‘‘‘余為天子伐楚,而蔡不以兵聽從余為天子伐楚,而蔡不以兵聽從余為天子伐楚,而蔡不以兵聽從余為天子伐楚,而蔡不以兵聽從’’’’,遂滅之此,遂滅之此,遂滅之此,遂滅之此義于名義于名義于名義于名而而而而利于實利于實利于實利于實,故必有為天子誅之名,而有報仇,故必有為天子誅之名,而有報仇,故必有為天子誅之名,而有報仇,故必有為天子誅之名,而有報仇之實 齊桓公伐楚齊桓公伐楚•齊桓公,齊桓公,齊桓公,齊桓公,公子小白,桓,諡號,公子小白,桓,諡號,公子小白,桓,諡號,公子小白,桓,諡號,辟土服遠辟土服遠辟土服遠辟土服遠曰桓曰桓曰桓曰桓•伐伐伐伐,,,,正式的戰爭,所以有鐘鼓,正式的戰爭,所以有鐘鼓,正式的戰爭,所以有鐘鼓,正式的戰爭,所以有鐘鼓,有正当有正当有正当有正当理由•楚楚楚楚,,,,楚楚楚楚國國國國,,,,當時是當時是當時是當時是楚成王楚成王楚成王楚成王,曾多次用兵中原與齊,曾多次用兵中原與齊,曾多次用兵中原與齊,曾多次用兵中原與齊桓公爭霸,桓公爭霸,桓公爭霸,桓公爭霸,城濮之城濮之城濮之城濮之戰戰戰戰為晉所敗,向中原發展受阻。
為晉所敗,向中原發展受阻為晉所敗,向中原發展受阻為晉所敗,向中原發展受阻死后諡為楚成王死后諡為楚成王死后諡為楚成王死后諡為楚成王二、題解二、題解臨淄齊楚郢漢水江河淮水新蔡蔡魯宋陳鄭衛許曹曲阜陶丘商丘宛丘朝歌新鄭無棣穆陵陘召陵齊桓公伐楚示意圖方城山四年春,齊侯四年春,齊侯以以諸侯之諸侯之師侵師侵蔡蔡潰潰,遂,遂伐伐楚※※以以以以:::: 象人手提一物,本義為象人手提一物,本義為象人手提一物,本義為象人手提一物,本義為携携携携帶、提帶、提帶、提帶、提携携携携《《《《史記史記史記史記》》》》記此事雲:齊桓公記此事雲:齊桓公記此事雲:齊桓公記此事雲:齊桓公率率率率諸侯伐蔡諸侯伐蔡諸侯伐蔡諸侯伐蔡《《《《左傳左傳左傳左傳》》》》:宮之奇:宮之奇:宮之奇:宮之奇以以以以其族行※※※※師師師師:軍隊※※※※侵侵侵侵:進攻,无:進攻,无:進攻,无:進攻,无鐘鼓鐘鼓鐘鼓鐘鼓※※※※潰潰潰潰::::潰敗《《《《左傳左傳左傳左傳》》》》::::““““潰,下逃上潰,下逃上潰,下逃上潰,下逃上※※※※伐伐伐伐::::討伐有有有有鐘鼓鐘鼓鐘鼓鐘鼓《《《《左傳左傳左傳左傳》》》》::::““““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
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三、正文串講三、正文串講為什麼攻打蔡國用為什麼攻打蔡國用為什麼攻打蔡國用為什麼攻打蔡國用“ “侵侵侵侵” ”,攻打楚國用伐?,攻打楚國用伐?,攻打楚國用伐?,攻打楚國用伐? 楚子楚子:楚成王 ※※使使:派遣使者動作行為:派遣使者動作行為+ +對象 與與:介詞,跟,和介詞,跟,和楚子楚子使使與師言曰:與師言曰:君君處處北海,北海,寡人寡人處南海,處南海,唯唯是是風風馬牛不相馬牛不相及及也※※※※君君君君:齊桓公,尊称齊桓公,尊称齊桓公,尊称齊桓公,尊称※※※※處處處處:居住:居住:居住:居住 北海、南海北海、南海北海、南海北海、南海:北海指渤海,楚实未至南海,甚言其远北海指渤海,楚实未至南海,甚言其远北海指渤海,楚实未至南海,甚言其远北海指渤海,楚实未至南海,甚言其远杜預注:杜預注:杜預注:杜預注:“ “楚界猶未至南海,因齊處北海遂稱楚界猶未至南海,因齊處北海遂稱楚界猶未至南海,因齊處北海遂稱楚界猶未至南海,因齊處北海遂稱 ” ※※※※風風風風馬牛馬牛不相不相及及::1 1、、牝牡相誘牝牡相誘也不相及。
孔颖达)也不相及孔颖达) 2 2、走失的牛、走失的牛馬馬不相及風風風風::::放逸,放逸, 就是走失,走丢就是走失,走丢 ※※※※及及及及::《《說文說文》》::““逮也從又從人從又從人趕上趕上 達到達到※※※※不相及不相及:達不到對方的國境達不到對方的國境涉涉《《說文說文解子解子》》:徒行濿水也徒行濿水也《《爾雅爾雅·釋水釋水》》:繇膝以上爲涉繇膝以上爲涉※涉:涉:淌水淌水過河過河 →進入、到進入、到 不虞不虞君之渉吾地君之渉吾地也,也,何故何故??君之渉吾地:主之謂結構作賓語君之渉吾地:主之謂結構作賓語加加 “之之”?? 先君大公先君大公先君大公先君大公 :同位語大:同位語大————太太※※※※女女女女::后作后作后作后作““““汝,第二人稱代詞汝,第二人稱代詞汝,第二人稱代詞汝,第二人稱代詞※※※※實實實實::語氣副詞,表命令或期望語氣副詞,表命令或期望語氣副詞,表命令或期望語氣副詞,表命令或期望※※※※征征征征::征討、征伐。
這是常用義,其本義是征討、征伐這是常用義,其本義是征討、征伐這是常用義,其本義是征討、征伐這是常用義,其本義是““““行、遠行行、遠行行、遠行行、遠行””””管仲对曰:昔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五侯九伯伯,女實征之,,女實征之,以以夾輔夾輔周室周室※※夾夾夾夾:: 在左右曰夾,在左右曰夾,本義是幫助本義是幫助,輔佐夾輔夾輔,同義,同義 詞連用詞連用※※屨屨※※履履履履鞋子鞋子 流血及屦流血及屦鞋鞋踐踐踏,疆界踏,疆界賜我先君履賜我先君履:東:東至于至于海,西至于海,西至于河河,, 南至于南至于穆陵穆陵,北至于,北至于無棣無棣郑人买履郑人买履张良纳履张良纳履Ø1 1、、杜預注:杜預注:““穆陵、無棣皆齊境穆陵、無棣皆齊境””““履所踐履之界,履所踐履之界,齊桓因以自言其盛齊桓因以自言其盛王力教材用王力教材用這這種解釋種解釋Ø2 2、穆陵,湖北、穆陵,湖北麻城的穆陵關麻城的穆陵關無棣,河北盧龍縣河北盧龍縣都不在齊境都不在齊境指征討的范圍指征討的范圍穆陵、無棣兩解穆陵、無棣兩解::爾貢包茅爾貢包茅不不入入,王祭不,王祭不共共,,無以無以縮酒,寡人縮酒,寡人是是徴徴※※包茅:杜預注包茅:杜預注包茅:杜預注包茅:杜預注““““包,裹束也。
茅,菁茅包,裹束也茅,菁茅包,裹束也茅,菁茅包,裹束也茅,菁茅※※※※共共共共::::後作後作後作後作““““供供供供””””,供給※※無以無以:没有用來(做什麼的)没有用來(做什麼的)※※縮酒:杜預注縮酒:杜預注縮酒:杜預注縮酒:杜預注““““滲酒,滲酒,滲酒,滲酒,束茅而灌之以酒為縮酒束茅而灌之以酒為縮酒束茅而灌之以酒為縮酒束茅而灌之以酒為縮酒※※寡人是徵寡人是徵= =寡人徵是寡人徵是 徵徵::責問、過問王力注責問、過問王力注““索取索取””,誤 《《史記史記··齊太公世家齊太公世家》》::““王祭不具,是以來責王祭不具,是以來責《《《《左傳左傳左傳左傳》》》》::::““““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昭王南征而不昭王南征而不復復,寡人,寡人是是問※※征征: :這裏指這裏指巡狩巡狩南征南征 ” ”即南巡区别:区别:徵徵※※復復: :回回來來※※寡人是問寡人是問= =寡人問是寡人問是《《史記史記》》:昭王之時,王道微缺,昭王南巡狩不返,卒:昭王之時,王道微缺,昭王南巡狩不返,卒 于江上《《史記正義史記正義》》:昭王德衰,南征濟于漢,船人惡:昭王德衰,南征濟于漢,船人惡 之,之, 以以膠舟膠舟進進王王。
王御船至中流,王御船至中流,膠液船膠液船 解解,王及,王及祭公祭公俱沒于水中而崩俱沒于水中而崩翦伯贊:翦伯贊: 昭王南征昭王南征BC977 年年 伐楚伐楚BC656年年《《古文觀止古文觀止》》關于管仲說詞的分析關于管仲說詞的分析•一援一援王命王命,破,破““不相及不相及””句•二宣二宣賜履賜履,破,破““涉吾地涉吾地””句•三舉三舉楚罪楚罪,破,破““何故何故””句对曰:对曰:““貢貢之之不入,寡君不入,寡君之之罪也,罪也,敢敢不不共共給?給?昭王昭王之之不復,君不復,君其其問問諸諸水濱 ※※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判斷句 ※※之之:: 1.1.主語謂語之間主語謂語之間使使謂詞性的謂詞性的主謂結構主謂結構 變為變為名詞性的結構名詞性的結構 2.2.定語中心語之間,偏正結構定語中心語之間,偏正結構※※其其:語氣詞,委婉語氣,還是語氣詞,委婉語氣,還是次次次次::::《《《《左傳左傳左傳左傳》》》》::::“ “凡師,一宿爲舍,再凡師,一宿爲舍,再凡師,一宿爲舍,再凡師,一宿爲舍,再 宿爲信,過信爲次。
宿爲信,過信爲次宿爲信,過信爲次宿爲信,過信爲次 ”師進,次于陘師進,次于陘陘陘陘陘::::河南省偃城縣南河南省偃城縣南河南省偃城縣南河南省偃城縣南 夏,楚子夏,楚子使使屈完如師屈完如師 屈完屈完::楚大夫,楚之同族楚大夫,楚之同族《《史記史記·楚世家楚世家》》:楚成王使將軍屈完以兵:楚成王使將軍屈完以兵禦禦之《《史記齊世家史記齊世家》》:楚王使屈完將兵:楚王使屈完將兵扞扞齊楚子楚子使使屈完如師屈完如師楚子楚子使使與師言曰與師言曰比較比較※※如:如:《《說文說文》》::“從隨也,從女從口從隨也,從女從口 徐鍇:徐鍇:“女子從父之教,從夫之命,故從口,會意女子從父之教,從夫之命,故從口,會意跟隨、跟從跟隨、跟從” 引申為引申為“前往、到前往、到……去《《左傳左傳》》::“鄭伯鄭伯如如周,始朝桓王也周,始朝桓王也a.a.像《《詩經詩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b.b.形容詞詞尾形容詞詞尾 《《論語論語》》::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c.c.如果《《孟子孟子》》: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d.d.或。
或《《論語先進論語先進》》: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陳,陳列陳,陳列•※乘乘,乘車 乘乘----•※乘乘而觀而觀:連動齊侯陳諸侯齊侯陳諸侯之之師,與屈完師,與屈完乘乘而觀之豈豈不榖不榖是是為為?先君之好是繼!?先君之好是繼!與不榖同與不榖同好好,如何?,如何?不榖不榖:謙稱,不好謙稱,不好 同寡人榖榖,善榖榖旦旦先君之好先君之好是繼是繼=繼先君之好繼先君之好豈豈不榖不榖是為是為= =豈為不榖豈為不榖寡人寡人是是徵徵寡人寡人是是問問比比較較惟惟命命是聽是聽唯唯才才是舉是舉唯唯利利是圖是圖※※惠:惠:表敬副詞表敬副詞,語用義是您這樣做體現了您的恩,語用義是您這樣做體現了您的恩惠,無詞彙義惠,無詞彙義 ※※徼:求取徼:求取 ※※ 敝邑:謙指自己的國家敝邑:謙指自己的國家 敝,本義為破舊,引申敝,本義為破舊,引申為謙詞 ※※社稷:土神和穀神社稷:土神和穀神※※辱:辱:表敬副詞表敬副詞,語用義是您這樣做使您蒙受了恥,語用義是您這樣做使您蒙受了恥辱,無詞彙義辱,無詞彙義 ※※ 收:收容,安撫收:收容,安撫君君恵恵徼福于徼福于敝邑敝邑之社稷,之社稷,辱辱收寡君,寡君之收寡君,寡君之願願也。
也※※以,用,拿以,用,拿 ※※眾,眾將士,代指軍隊眾,眾將士,代指軍隊※※禦,抵禦,抵擋禦,抵禦,抵擋區别:區别:御、禦御、禦以此衆戰,誰能禦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以此衆戰,誰能禦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說文說文》》:綏,車中把也,從糸從妥綏,車中把也,從糸從妥《《論語論語·鄉黨鄉黨》》::“升車必升車必立正立正,執綏君若以徳君若以徳綏綏諸侯,誰敢不服?諸侯,誰敢不服? •※※綏:安撫綏:安撫《《集解集解》》::“周曰:周曰:‘必必正立正立執綏,所以為安執綏,所以為安’方城:地名方城:地名池:護城河池:護城河※※以為:以之為以為:以之為方城以為城方城以為城= =以方城為城以方城為城漢水以為池漢水以為池= =以漢水為池以漢水為池※※无无所,所,没有没有…………的地方楚國楚國方城方城以為城,以為城,漢水漢水以為池,雖衆,以為池,雖衆,無所無所用用之!之!” 屈完及諸侯屈完及諸侯盟盟※※及及:介詞,和介詞,和※※盟盟:訂立盟約訂立盟約《《説文説文》》:殺牲歃血,朱盤玉敦,以立牛耳:殺牲歃血,朱盤玉敦,以立牛耳 知知 識識 回回 顧顧一、一、用字情況用字情況 【【古今字古今字】】 1 1. .昔召康公命我先君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大公。
公 (大(大————太)太) 2 2. .祭不祭不共共 (共(共————供)供) 3 3. .女女實征之實征之 (女(女————汝)汝)二、詞彙二、詞彙 1.1.古今異義詞古今異義詞 ((1 1))師進,師進,次次于陘 (次,臨時駐紮)(次,臨時駐紮) ((2 2))楚子使屈完楚子使屈完如如師 (如(如,,往,到往,到…………去)去) ((3 3))西至于西至于河河 (河(河,,黃河 2.2.古今同形異構詞語古今同形異構詞語 楚國方城楚國方城以爲以爲城,漢水以爲池城,漢水以爲池 三、語法三、語法 1.1.賓語前置句賓語前置句 ((1 1))寡人寡人是是徵徵 ((2 2))寡人寡人是是問 ((3 3))豈豈不榖不榖是爲?是爲? ((4 4))先君之好先君之好是繼。
是繼2.2.判斷句:判斷句: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主語:貢之不入,謂語:寡君之罪)(主語:貢之不入,謂語:寡君之罪)3.3.雙賓語句雙賓語句((1 1))賜我先君履賜我先君履 (我先君,間接賓語,履,直接賓語)(我先君,間接賓語,履,直接賓語)4.4.習慣句式習慣句式((1 1))無以縮酒無以縮酒 (無以(無以…………,沒有什麼可以用來,沒有什麼可以用來…………)) 5.5.重要虛詞重要虛詞((1 1))之之::貢貢之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寡君之罪也2 2))實實::五侯九伯,女五侯九伯,女實實征之征之3 3))其其::君君其其問諸水濱問諸水濱4 4))豈豈::豈豈不榖是爲?不榖是爲? (豈,表反問的語氣副詞)(豈,表反問的語氣副詞)((5 5))所所::無所無所用之 (所,特指代詞(所,特指代詞,無所,没有,無所,没有…………地方)地方)重要詞語重要詞語::虞、涉、履、無以、徵、征、次、綏虞、涉、履、無以、徵、征、次、綏 三十年春,齐桓公率诸侯伐蔡,蔡溃。
三十年春,齐桓公率诸侯伐蔡,蔡溃三十年春,齐桓公率诸侯伐蔡,蔡溃三十年春,齐桓公率诸侯伐蔡,蔡溃 遂伐遂伐遂伐遂伐楚楚成王兴师问曰:楚楚成王兴师问曰:楚楚成王兴师问曰:楚楚成王兴师问曰:““““何故涉吾地?何故涉吾地?何故涉吾地?何故涉吾地?””””管仲对管仲对管仲对管仲对曰:曰:曰: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赐我先君履,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赐我先君履,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赐我先君履,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赐我先君履,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楚贡包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楚贡包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楚贡包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楚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具,茅不入,王祭不具,茅不入,王祭不具,茅不入,王祭不具, 是以来责昭王南征不复,是以来责昭王南征不复,是以来责昭王南征不复,是以来责昭王南征不复,是以来问是以来问是以来问是以来问 楚王曰:楚王曰:楚王曰:楚王曰:““““贡之不入,有之,寡人罪也,敢贡之不入,有之,寡人罪也,敢贡之不入,有之,寡人罪也,敢贡之不入,有之,寡人罪也,敢不共乎!昭王之出不复,君其问之水滨。
不共乎!昭王之出不复,君其问之水滨不共乎!昭王之出不复,君其问之水滨不共乎!昭王之出不复,君其问之水滨 齐齐齐齐师进,次于陉夏,楚王使屈完将兵御齐,齐师师进,次于陉夏,楚王使屈完将兵御齐,齐师师进,次于陉夏,楚王使屈完将兵御齐,齐师师进,次于陉夏,楚王使屈完将兵御齐,齐师退次召陵桓公矜屈完以其众屈完曰:退次召陵桓公矜屈完以其众屈完曰:退次召陵桓公矜屈完以其众屈完曰:退次召陵桓公矜屈完以其众屈完曰:““““君以君以君以君以道则可;若不,则楚方城以为城,道则可;若不,则楚方城以为城,道则可;若不,则楚方城以为城,道则可;若不,则楚方城以为城, 江、江、江、江、 汉以为汉以为汉以为汉以为沟,君安能进乎?沟,君安能进乎?沟,君安能进乎?沟,君安能进乎?””””乃与屈完盟而去乃与屈完盟而去乃与屈完盟而去乃与屈完盟而去 ————《《史记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