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作品赏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74571006 上传时间:2024-08-16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可染作品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李可染作品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李可染作品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李可染作品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李可染作品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可染作品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可染作品赏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可染作品赏析工商管理系市场营销班魏晓洁作者简介 李可染李可染(作品赏析一二) 李可染(1907-1989年)李可染先生1907年月日生于江苏徐州,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立美专学习。1929年以优异的成绩入杭州(国际)西湖艺术院,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林凤眠等教授,研习西画。1943年应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从事中国画教学、创作和工作。1946年应徐悲鸿之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同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 新中国成立后、他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将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大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为座右铭,使古老的山水

2、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可染先生的山水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嬗变与升华。 可染先生自成体系的教育思想,出现了活跃于画坛的李可染学派。它不仅是画坛辛勤耕耘70余年的一代宗师,而且在艺术观念的开拓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既影响早已越出美术界,受到各方面的高度评价。 万山红遍n此画以巨碑式丰满构图,用了大量的朱砂,通红一片,在谧静中包含无限喜悦。作家为了突出“红”字,运用大量浓密朱砂点,使画面效果格外强烈,视觉魅力非凡,并以浓厚的墨色为底,形成冷暖对比,林间的白墙、山上的飞瀑和山下的流泉,互相衬托,成了画面的亮色,而前景的溪涧则为画面增添了些许动感。 清漓胜景图

3、n李可染“以传统以大观小法写之”,减弱焦点透视造成前大后小的视觉效果,俯仰周览,生成独特的意境。“余三游漓江,觉江山虽胜,然构图不易,兹以传统以大观小法写之,人在漓江边上,终不能见此景也。”这段题跋多次见于李可染的漓江题材画作中,画家对自己新创作的欣喜与自信也流露无遗,此幅1964年的漓江胜景便是在这种情境下产生的一幅山水杰作。与其它同类题材相比,此作少些往后画作的熟练程序,而笔墨生动清新,空间变幻虚实巧妙,足称翘楚。 李可染书法n这幅作品是画家晚年典型书风之作,4个大字中的“既”字左正右斜,左平右险,“东”字左撇的墨韵干辣,右捺的墨味腴润,均颇为适度而具有美感。“白”字“曰”的右下的开而不收

4、,“既”字的“艮”部的左上部“开口”等,都十分微妙而别有意趣。这种笔法圆厚重实,既不显得沉重呆板,又丰厚之中见筋力。其结体意方而用圆,字势开张大气。其点画圆劲,用墨酣饱,时有飞白、颤笔,行笔如锥划沙,具有动感,有篆隶之意。通篇给人以沉稳坚定、宽博大度、严肃雄健之感 爱晚亭刻画真实,描绘细腻,虚实相间,枯润分明的显著特征,趋于润薄亮丽。取材自然光线,沉稳而高远;另表现逆光中的通透灵秀,更是其中异常璀璨的明珠。n这幅江南春雨里,画家过了一把淡墨瘾,从近景到远景,重山深树、石桥民居,一例淡墨,但淡得迷蒙而又明确,淡得协调统一而又层次分明,淡中有变化,淡中见精神。这种效果,画家的功夫自然要了得,烟雨迷

5、蒙中,杏花也知趣地绽放:“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这般如此,不知是造化神奇还是画家意匠? 此幅牧牛图描绘了一幅孩童和牛二酣睡的画面,生动灵趣,着实可爱。寥寥几笔,把人物、植物、动物表现的惟妙惟肖,时间和空间的表达也那么恰到好处,不愧是大师的经典力作。 n这里没有小桥流水、渔船舟子,省略删除了大量细节,大手笔忽然防守泼墨,浓浓墨华,泼出主体山峰,几占直面一半以上,却不失空灵。还不能不令人佩服、叫绝。如此这般,就让蜀山川地深处那本来就湿润的空气,让润物无声的春雨涵盖了一切,笼罩了一切,浸润了一切,这一切也就洋溢着春意,而蜀山、蜀地的春意,又是多么可爱诱人!在大团块浓重又空

6、灵、淋漓又充实的山体下,掩护这静谧的山村。黑的瓦、白的墙、红的花树,忽然变得那样灿烂耀眼,又是由浓转淡,由近及远,远去无垠,在迷茫的蜀山深处消失,有如夹带这半音、滑音,一首美妙动人的乐曲呀! n此幅归牧图中,拙的水牛与天真的牧童构成这一田园咏叹调的主角,夕阳里被染成晚霞一样的层林和晚霞里逡巡回旋的归鸦则宛如画外音般与之交响。这正是久罹凡尘久羁俗务的现代人对於纯净得几乎一尘不染的乡村童年生活的回忆,它透明而晶莹,不杂一丝尘滓。那是“纯真”和“童心”的至高境界。n长征中,景物横向展现,层峦叠嶂,如犬牙交错,参差错落,雄奇壮丽,红军队伍沿狭窄山路从左往右横越画面。山体以浓墨重色写成,块面厚实稳重,以留白形成的山路、水道穿插其间。从深浓墨色过渡到留白,色调的明暗变化,平衡了画面厚重的体积感。全幅结构规整、笔墨精严、气象万千。北国风光将诸多绘画元素与艺术语言统一在不足4平尺的盈盈画面中,而其恢弘气势却已溢出画面,流淌在每一个华夏子嗣的心间。作者将各具象征意义的宝塔山、黄河、长城、红太阳、松林、山脉等融汇成一幅美好河山的胜景,传达出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